南戏2
南戏的产生和流传
第一节南戏的产生和流传一、南戏P161南戏是南戏文、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
它是用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和南方方言演唱的地方性戏剧形式,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元灭南宋后曾一度衰微,至元末再度复兴,并流传到江西、安徽等地,形成各种不同的声腔,而后逐渐发展成新的地方剧种。
南戏上承宋词(“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P162),下开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定型,与杂剧相比,其体制比较自由灵活。
1.南戏的产生与流行时间P162产生于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近人考证)2.盛行于南渡之后的南宋时代南宋王朝偏安于临安(杭州),给南戏的兴盛提供了种种条件。
*2、南戏发展的四个阶段P162*第一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民间歌舞的小戏。
*第二个阶段,南宋时期,南戏进入临安和其他城市,吸取各种艺术养料,发展为大戏,《张协状元》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第三个阶段,元代初期到中期,杂剧创作风靡一时,南戏文与北杂剧互相影响。
现存《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
*第四个阶段,元末明初,南戏有了更加突出的发展,《琵琶记》和《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称元末四大南戏,或明初四大传奇P173)等南戏名剧相继出现,并为后来明代南戏系统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P167这些作品多以家庭伦理和爱情婚姻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它们共同反映了元末明初南戏发展的盛况,标志着这一时期南戏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也为明清传奇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中《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南戏之祖”。
*3、南戏的主要特点P162-165*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是明清传奇的前身。
元代南戏
高明《琵琶记》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 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成 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 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 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瑞光楼旌之。 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 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亡何,卒。时有以 《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五经、四书, 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 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南戏成型
综合而成
南戏的体制特点:
(一)剧本结构: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
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 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 杂剧那样严格。 (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 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 远。‛
《书馆相逢》
[解三酲] 叹双亲把儿指望,教儿读古圣文章。似 我会读书的倒把亲撇漾,少甚么不识字 的到得终养。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 金屋,反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书馆相逢》
[前腔)似我做个负久亏心台馆客,
倒不如守义终身田舍郎。白头吟记 得不曾忘,绿鬓妇何故在他方?书。 我只为其中有女 颜如王。反教我撇 却糟糠妻下堂。还思想,毕竟是文 章误我,我误妻房!
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称重头小令(摘翠); 带过曲。
王骥德《曲律》 “渠所谓小令,盖市并所唱小曲也。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
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由同一宫调的 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 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张协状元第二出
宋元南戏及其他
第八章宋元南戏及其他一、南戏概说1、南戏又叫戏文、南曲戏文,是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吸收北方杂剧的艺术养料发展而成的一种戏剧艺术。
其特点是宫调和套曲的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按人物的出场和退场分为若干“出”,角色一般分为生(杂剧叫正末)、旦、净、丑、外、末、贴七种,每个角色都可以唱,并有对唱、接唱、合唱多种形式。
2、南戏产生的时间一般认为,南戏产生早于元杂剧(一度后来居上),如以南戏产生于宣和(1119—1125)时期,元杂剧的起点定为金元之际(1234),那么前后约相差一百年之久。
所以,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此前的宋杂剧则是戏曲的雏型(P332)。
3、南戏产生地域及其原因宋室南迁,温州一度为行宫,商业都市,人文荟萃,特别是北方士绅和诸色艺人纷至沓来,使温州成为经济和商业中心,同时也成为文化和艺术中心。
(可参看袁本文学史第三卷P336) 中心词:南宋温州行宫经济商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4、南戏与北曲比较其一,语言音韵不同。
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较为宽松;北曲用北方语言演唱,入派三声,用韵较严。
其二,艺术风格不同。
南曲的音乐风格轻柔婉转,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北曲高亢劲切,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
其三,器乐伴奏不同。
南戏的器乐伴奏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北曲以弦乐为主。
其四,演唱形式不同。
南戏演唱形式灵活多样,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还有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北曲通常以一人主唱,演唱形式单一。
其五,结构规模不同。
南戏结构上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需要一天甚至多日;北曲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5、南戏作品据近人搜辑,宋元南戏存目共有230多种,传本19种。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刘、拜、杀”和《琵琶记》是现存南戏作品的代表作。
6、南戏论著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和“荆刘拜杀”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永乐大典》中所收宋元时期的三种南戏戏文,也是今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包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下篇 南戏与传奇
• 3.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 高明《琵琶记》被称为“词曲之祖”,对明代的戏曲 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这体现在:(1)高明提出了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思想,强调戏曲 的社会教育作用,提升了戏曲的地位,同时使得戏曲 充满说教气息;(2)高明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 南戏的文学品味,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 其他文学形式并驾齐驱,使得南戏由民间进入文人的 书房,南戏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琵琶 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蔡伯喈在牛府的奢 华与五娘在乡下的凄苦成功地对比、穿插,确立了双 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情 节(如父母逼试、家乡受灾、媳妇尽孝等)也被后世 作家袭用。
三.高明的《琵琶记》**
•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 根道人,温州永嘉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 理学家黄潽(pū)的弟 子。至正五年中进士后, 先后任处州录事、江浙 行省椽吏、浙东阃(kǔn) 幕(统帅府)都事、福 建行省都事等职,官声 颇佳。晚年隐居于宁波 城东的栋社,以词曲自 娱。
• 1.思想内容
2、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 梦”。
二、思想与“至情论”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 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 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学 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 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 李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 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 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 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 达观神交多年。 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 家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 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乡村; 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 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 启蒙老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 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 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 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旨,都 纳之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 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其人生信仰
宋元南戏
1.南戏的产生和发展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其发祥地在浙江温州(又称永嘉)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大约在北宋末年产生于温州地区的农村,开始时仅是一些民间歌舞小戏,在农村演出,后逐渐发展并进入了城市。
南戏为了发展,从当时正在瓦舍勾栏里竟相表演的各种艺术,如宋杂剧、各种民间伎艺、歌舞、诸宫调甚至傀儡戏中吸取养料,对它们加以融合以壮大自己。
南戏进入杭州以后,通过广泛吸收来自北方伎艺的成就,艺术得以迅速提高,南戏成熟并盛行起来。
此时文人们也改变了对南戏的看法,有的人开始为南戏创作剧本了,南戏的规模已不再是歌舞小戏,而是出现了像《王焕戏文》、《王魁负桂英》、《祖杰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之类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剧本了。
在表演形式上,此时的南戏将歌舞戏、滑稽戏的表演联为一体,形成以唱为主,唱、念、做、舞并用的单一戏曲体制。
元朝统一中国后,北杂剧逐渐流布于南方,使南戏得以吸收北杂剧以音乐结构为主体的曲牌联套的方法,使各行角色在不同的套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南戏在声调上也采用了北杂剧的若干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南戏的音乐和唱腔更增加了表现力,日趋完善和成熟。
此时,书会先生编写了《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等作品。
元中叶以后,一些著名的杂剧作家南下临安,也加入了南戏作家队伍的行列。
元末明初,元杂剧已经衰败下去,南戏却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产生了《拜月亭》、《刘知远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琵琶记》一类非常优秀的剧作。
此后,文人也着手从事戏曲的改编与创作,扎根于民间土壤上的南戏逐渐衰微下去,代之而起的是《五伦全备记》、《香囊记》之类体制庞大、曲辞典雅、追求风化的传奇。
2.南戏的作家与创作倾向南戏最早的剧目,据《南词叙录》、《猥谈》、《草木子》等书的记载,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两种,被称为“戏文之首”。
另外,《王焕戏文》、《乐昌分镜》、《韫玉传奇》以及《张协状元》四种也被认为是宋代作品。
元代南戏
三、《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蔡伯喈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优 柔寡断、委曲求全。 赵五娘体现了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女性生活—— 守礼行孝、历经磨难。
2娘在家中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
3、多种风格的戏剧语言 赵五娘语言本色;蔡伯喈词藻华丽。语言 具有动作性,潜台词丰富。
二、特点
1、分出不分折,长短自由,一般有几十出。 2、无“楔子”,有“家门”,又称副末开场。 3、演唱自由灵活,不限宫调、韵律、主唱,可互唱合唱。
三、流传
最早的南戏,是南宋永嘉南戏《赵贞女》《王魁》,无剧本,仅 存剧目。另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 立身》、《小孙屠》。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 戏文。 宋元南戏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题材为主。主角大都是被谴责的负 心汉。
三、永嘉书会才人《刘知远白兔记》
淋漓痛快,引人入胜。塑造了历经磨难的李三娘形象, 体现了女性悲惨遭遇。富有民间文学特色,文字质朴通俗, 保存古代农村风俗情趣。
四、徐畛《杀狗记》
揭露“酒肉朋友”的无赖心理和卑劣行为,具有劝戒作 用。对手足之情的强调值得肯定,对因财产纠纷引起家庭 破坏的关注具有现实意义。说白富有表现力,语言俚俗。
元代南戏四大南戏南戏之祖南戏四大传奇宋元南戏温州南戏南戏的特点南戏名词解释元末四大南戏南戏琵琶记南戏中兴之祖
元代南戏
第一节 南戏概述
一、概念 南戏:即南曲戏文,用南方方言和曲调 演唱。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温州杂 剧”。 在元末形成拥有不同声腔的新剧种,与 北曲杂剧相对,故称南戏 。上承宋金院本, 下开明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环节。
一、施惠《拜月亭记》 1、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之下展开情节,展现社会风貌。 2、运用巧合误会等手法,寓庄于谐、悲喜交融。 3、善于描摹人物微妙矛盾心理,塑造丰富性格 。 4、曲文本色自然,时露机趣。 二、柯丹邱《荆钗记》
南戏
• 在戏曲史上,没有第二部作品能够像《琵 琶记》这样深刻地揭示出中国传统社会中
的家庭生活的内涵,那么深刻地楔入到以 孝道为中心而推演出来的传统文化特征。
• 三不从
蔡伯喈
辞试 辞婚 辞官
父不从 相不从 君不从
从之 从之 从之
三不孝
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 葬不能守
4.人物
• 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 贤孝妇的形象 。她虽然是被作为恪守封建 妇道的典型来写的,但其身上体现出中华 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如善良朴素,刻 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不屈,自我牺牲 等等。
• 第三,杂剧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南戏 没有一定之规,各种角色都可以参加演唱, 还可以合唱、对唱、轮唱,而且,杂剧一 般是先白后唱,南戏则是先唱后白。另外, 杂剧的角色行当归为末、旦、净、杂,是 几个类别;而南戏叫做“生、旦、净、 丑”,只是一些角色,出场人物一般比杂 剧少。
• 第四,音乐风格不同,杂剧音乐 采用“北曲”,主要在诸宫调的 基础上形成,有七声音阶,节奏 急促,风格朴实;南戏则主要借 重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曲调,诸 如“村坊小曲”、“里巷歌谣” 一类,包括吸收一些宋词的调式, 因而总体上属于“南曲”系统, 有五声音阶,节奏舒缓,风格轻 柔婉媚。
• 徐文长《南词叙录》:“听北 曲则神气鹰扬,有杀伐之气;听 南曲则流丽宛转,有柔媚之情。”
3.南戏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 民间歌舞的小戏。
• 第二个阶段,南宋时期,南戏进入临安和 其他城市,吸取各种艺术养料,发展为大 戏,《张协状元》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 第三个阶段,元代初期到中期,南 戏文与北杂剧互相影响。现存《宦 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
关于高明《琵琶记》的评论资料:
对入元后南戏发展的考察
之事 ”, “ 然元 代南 戏之 盛 , 与其 至 明初 而衰 息 ,此 亦 事 实 ,不 可诬 也 。 ” 王 国维虽 意 在考 稽 南戏 的渊源 ,但 通过 其 考证 ,对 南戏 在元 代 的发 展 也有 所呈 现 。郑 振 铎关 于 南戏 的 发展 趋 势提 出 元初 戏文 “ 并不 像一 般人 所 想象 似 的衰 落 下去 ”, “ 该视 她 们 应 为和 ‘ 剧 ’ 同样是 那 时 的最流 行 的 戏 曲 ”;元 中 叶 以后戏 文 流 杂
《 月锦 囊 》为例 ,全 集收 录 各类 杂 曲三 百余 支 、戏 曲作 品 五十 风 余种 ,这 其 中虽含 有 续 补,但 “ 早成 书和 初 刻至 迟 当在 明永 乐 最 十 九年 ( 4 1 )以前 ”。 锦本 成 书于 明建 国后 5年 之前 ,明 12 年 3 初 为南 戏 的低 潮期 ,且有 朝 廷 的禁 戏、 毁本 令 ,所 以锦 本初 刻 的 曲本 应 多 是宋 元 旧本 。且 “ 本 选 收的 戏 曲作 品全 是 当时 的舞 台 锦 演 出本 , 既不 是戏 文 故事 说 唱本 ,也有 别 于案 头 剧作 。 ”【锦 本 9 的 《 印记 》 《 阳苏 秦 衣锦 还 乡记 》都 源 自较 古 的宋 元戏 文 旧 金 洛 本, 《 南词 叙 录》 中称 已佚 失 的 《 锡沉 香 太 子》 戏文 在锦 本 中 刘 也有 收 录 。随着 资 料 的不 断 开掘 ,相 信会 进 一 步 明晰南 戏在 元 代 的不 断发 展 的状况 。 ( )南 戏 的扩 布 。南 戏 长于 演 出 ,在文 学 方面 则较 弱 。 加 二 之 被 视 为 “ 哇 ”之 声 , “ 大夫 罕有 留意 者 ”,不 为 文史 学 家 淫 士 所 重 视 ,又 被视 为 “ 国之 音 ” (《 亡 中原 音 韵 》 ),著作 极 易 散 失 , 又有 明初 的禁戏 、 毁本 ,致使 流传 下 来 的元代 的剧 目剧本 未 能 反 映元 时南 戏 的全 貌 。一 种 戏剧 类型 的扩布 是其 发 展 的最直 接 的 清 晰 的表现 ,刘 埙 《 云村稿 》 卷 四 《 水 词人 吴用 章 传 》载 “ 吴 用 章 … … 擅 能 名 而 试 不 利 , 乃 留 情 乐 府 , 以舒 愤 郁 。 当是 时 , 去 南渡 未 远 ,汴都 正 音教 坊 遗 曲犹 流播 江 南 ……至 咸淳 永 嘉戏 曲 出,泼 少年 化 之 ,而后 淫 哇盛 ,正 音歇 。” _ 历 史 的构建 总是 立 l 足 于特 定 的历 史观 的基础 之 上 ,艺 术史 自不例 外 ,特 定 的艺术 观 决 定 了人 们那 些 艺术 样式 及 其 作品 看成 有 意义 的 并加 以录 述 ,南 戏作 为 “ 淫畦 ”之 声 一直 遭 受排 斥 ,至 清 也只 有 《 南词 叙 录 》一 本专 著 ,但 因其与 生 活关 系 密切 ,所 以仍可 零 星见 于杂 章 之 中 。 上 文 《 村 云 稿 》 中咸淳 年 间为 1 6年 一 2 4 ,紧 近 于 南宋 灭 水 25 17年 亡 ,刘 埙 由宋 入元 , 由 “ 后淫 哇盛 ,正音 歇 ”可 知南 宋 末南 戏 而 已传 入 江 西 ,入元 后 并在 永丰 一 带繁 盛 。 另孙 崇涛 “ 本 的编 篡 锦 与刊 刻 地可 能 都在 今江 西 抚 州地 区 ”并 根据 锦 本的 明人 改 本戏 文 有 “ 西流 行南 戏 自宋 至嘉 靖相 继 不绝 ” _ 江 1 的论 断 。可 见 南戏 向 西发 展 并兴盛 。 南戏 至 南 宋 末 还未 在 江 淮 间普 遍 流 传 , 《 中原 音 韵 ・ 语 作 正 词起 例 》云 “ 南宋 都杭 ,吴兴 与切 邻 故其 戏 文 如 《 昌分镜 》 等 乐 类 ,唱念 呼 吸 皆如约 韵 。 ”_ 1 “ 韵 ” ( 德清 称其 为 “ 以 约 周 闽浙 之音 ” “ 无 有辨 约 韵乃 闽浙 之 音 ” )演 唱说 明 当时南 戏还 未 在 惜 广大 江 南地 区 兴盛 。 另有 刘 一清 《 塘遗 事 》卷 六 “ 文 诲秽 ” 钱 戏 条云 : “ 似道 少 时 ,佻 挞尤 甚 , 自入相 后 ,犹 微 服 间行 ,或饮 贾 于伎 家 ,至 戊 辰 已 巳间 , 《 焕 戏文 》盛 行 于 都下 ,始 自太 学 生 王 黄 可 道 为之 ,一 仓 官 诸 妾 见 之 ,至 于 群 奔 ,遂 以言 去 。 ” 所 记 为咸 淳 四五 年 (2 9 1 7 )问 事 ,似 戏 文 初见 于 杭州 , 以至 16 —2 0 于 “ 群奔 ”诧 为异 事 。可 与之 对 照 的是 由宋 入元 的 词人 张 炎在 大 德 四年 到 九年 ( 3 0 I 0 )作 了一 首 【 江 红 】赠 给南 戏 艺 人 10一35 满
1元代杂剧散曲南戏
二、文学概况
1、元曲 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于诗歌,但都 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元 曲。臧晋叔《元曲选》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 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 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 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 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也。”
3、从接受主体——观众队伍来看
戏剧的繁荣与否与市民阶层的发达与否 紧密相关。元重视和优待工匠,集中于 大都市作工。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带 动市民文化的繁荣,为戏剧的繁荣奠定 了物质基础和观众基础。
4、从戏剧基础——文化传统来看
叙事文学的繁荣与否、对戏剧的重视与 否是戏剧繁荣的两个前提条件。前者是 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后者是戏剧的价 值观念。
二、元杂剧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 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 200多人,作品500多种。据明代臧晋 叔《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 编》选辑,现存元杂剧160多种。
元曲四大家
一般认为是关、马、郑、白。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关、郑、 白、马;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马、郑、 关、白; 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关、马、 郑、白; 徐复祚《曲论》:马、关、白、郑 王骥德《曲律》:王、关、马、白。
三、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南北方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杰出作家有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 祥等。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既流行南戏, 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优秀作家有郑 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 。
南戏剧目遗存考
《曲学》第六卷2018年,209—227页南戏剧目遗存考徐宏图“水流千里连着源”,每当有人问南戏的来龙去脉时,总令我想起一桩难忘的往事: 1987年5月5日,南戏学会于温州华侨饭店召开成立大会期间,我与徐扶明先生去王季思先生房间请教《西厢记》“银样镴枪头”的语源结束时,王先生问道:“南戏出自温州是不争的事实,到哪里去你们查清楚了没有?”先生此问,一语千斤,三十年来,我铭记在心,先后走访了十多个省份寻觅南戏去向,出版了六十万字的《南戏遗存考论》,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年,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寻觅,仍有所获,略举数例如下,乞请读者赐教。
一、从《刘文龙》到《洗马桥》“古树新芽亦争春”,乐清市越剧团据元本南戏《刘文龙》改编的《洗马桥》,自2000年首演至今已演出累计八百余场,至今未衰。
所演刘文龙夺魁后因奉旨和番而造成夫妇离合悲欢的故事,如今依然令人百看不厌,它有力地见证了南戏的根深蒂固,薪传不息。
为追寻本剧的历史,笔者曾奔赴全国各地追踪,终于厘清其从宋元古本《刘文龙》到明改本《金钗记》,再到近代和剧《摆生祭》、当代越剧《洗马桥》的传承轨迹,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戏曲的累积型与创新型的特性。
1.元本《刘文龙》古本《刘文龙》已佚,无从稽考。
元代的改本至少有以下两种:一为《刘文龙》,《永乐大典》“戏文”著录,《南词叙录》“宋元旧篇”作《刘文龙菱花镜》;二为《萧淑英祭坟重会姻缘记》,又作《刘文龙传》,《寒山堂曲谱》著录。
二者的区别在于夫妻相会的地点不同:前者言刘文龙自匈奴逃回被封后告假直接归家与萧氏相会,后者则称萧淑英以为·902·夫死正在祭坟时,恰遇刘文龙受封归来,于是二人相会于坟地。
可见,宋本《刘文龙》是相当古老的,不然,入元之后,不可能如此迅速流传各地,且出现了因时间、地域不同而有多种本子并存的局面。
可惜诸本均残缺不全。
为寻找其足本,笔者先后赴四川、安徽、福建等地追踪,所幸均有所收获。
(PPT)(正稿)第五篇宋元南戏
• 3.一出歌颂理想婚姻的戏
• 钱玉莲形象——否定孙汝权代表以金钱为基础的买卖婚姻 • 王十朋形象——否定万俟丞相代表以权势为基础的贵族婚姻 • 歌颂了王、钱富贵不移、生死不渝的爱情,抨击了为富不仁、
为官不正的社会丑恶和嫌贫爱富的势利行为
• 4.艺术上:
• 1)以荆钗为线索来结构关目,巧妙曲折;
• 2)语言质朴俚俗。
• ——曲词一层深似一• 语言与环境、性格、身份相协调。
四)《琵琶记》的地位和影响
• “南戏中兴之祖”——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 • 元代剧坛之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 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曲之一: • 19世纪,先后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和拉丁文; • 20世纪30年代,进入百老汇演出
报得李洪一冤仇不回 ” • 创作意图: • “贫者休要轻相弃,否极终有泰
时,留与人间作话题”
• 主要表现一个家庭悲欢离合中的正邪善恶
• 李三娘:坚贞不移、忍辱负重、矢志不二
•
富家小姐,嫁穷汉,被迫与夫分离
•
实际沦为家奴: “日间挑水三百担,夜间挨
磨到天明”
•
十六年如一日等丈夫归来
•
• 艺术上:
• 《白兔记》的结构布局合理,脉络分明;
有贞有烈赵五娘 •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 “可惜二亲饥饿寒死,博换得孩
儿名利归 ”
三)艺术成就:
• (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
• 蔡伯喈: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
• 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
• 三辞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官不从、
•
辞婚不从
• 赵五娘: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 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 “糟糠自厌” “祝发买葬”
南戏的起源和特点
• 南戏的起源
明人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明人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 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 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 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 剧’,又曰‘鹘伶声嗽’。”
目前一般多主南戏出于南渡之际一说。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则将祝说和徐 说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折中的观点,这就是:宣和 之后南渡之际,出现了南戏的前身,宋光宗朝使南戏趋于 成熟。 与此同时,钱南扬在他的《戏文概论》一书中又提出 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南戏在宋光宗朝已有《王魁》这 样成熟的戏文出现,并已从村坊小戏进入城市,流传到赵 闳夫当时可能做官榜禁的杭州,那么南戏的真正产生,当 还在宣和之前。
起源于南北宋之交时期南戏起源于浙江温州宋元时代由温州人编演的大量南戏剧作剧作除赵贞女王魁外尚有九山书会编写的张协状元温州书会编演的祖杰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先编写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永嘉书会才人编写的刘知远白兔记高则诚编写的蔡伯喈琵琶记闵子骞单衣记等
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对应于北杂 剧,也称为“南戏”,是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 形式。
南戏起源于宋代。是她最早确立了由演员分 行当(生、旦、净、末、丑、外、贴)扮演角色 演述故事这一戏剧的本体地位;是她最早确立了 虚拟写意的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是她最早创立 了分场次,演员装扮,运用唱、念、做、舞表演 的程式化的演出格局。 南戏倡导“欢乐”精神,讲究场面冷热相济, 为后世戏剧“无仇不成戏”提供了最先范例,是 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
科介,即为模拟生活的虚拟表演。南戏的科介,还吸取 了民间舞蹈动作,使戏剧性的舞台动作舞蹈化了。
例子:《张协状元》小二以背为桌、柳永拜见王德用; 《宋祁》夜游赤壁一场戏。
第二讲 元代的杂剧与南戏
第二节 元代的南戏
➢一.南戏的发展状况
1、与杂剧的交替发展 2、南北曲融合的意义 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有乐府及南北腔行于世”、“以南北调合腔, 自和甫始”、“又有南北戏文”
➢二.留存作品
剧本保留其原貌的有:《宦官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四大传奇”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 特点:情节曲折多变,主要关注家庭伦理关系。
(2)含义
创作者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及所处环境,直接、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 受。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 自然而已矣。”方言、俗语及口语的大量融入是其特点。
➢l六.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及作品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荐福碑》 郑光祖《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3)书会才人 大都 御京书会 杭州 古杭书会 温州九山书会等
➢二.元杂剧的发展历程
前期:至元、元贞、大德年间,兴盛期 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载,作有56人,作品300余种。关汉卿、 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均在这一时期。
后期:元武宗至元末,衰落期 郑光祖、秦简夫等。
➢三.元杂剧的体制
一本四折 楔子 旦本与末本 角色:正末、正旦、副末、贴旦、净、孤、卜儿、孛老、细酸、徕儿等。
第二讲 元代的杂剧与南戏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元之曲:杂剧与南戏
第一节 元代的杂剧
➢一.元代杂剧兴繁的原因
1.北曲的盛行
A、北方特有的乐器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28《乐曲》:达达乐器,如筝、(竹+秦)、
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所谓之曲,与汉人曲调不同。
➢四.元杂剧的内容
南戏与琵琶记
萧德祥杂剧 《杀狗劝夫》
这个家庭伦理剧,宣扬了“亲睦为本”、“妻贤夫 祸少”的伦理道德,告戒人们慎重择友、弟兄和睦、 夫妻恩爱是立身之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阅读篇目:《琵琶记》《荆钗记》《刘知远 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思考题: 1.什么是南戏?简述南戏的体制特点。 2.简述《琵琶记》的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3.试论元代四大南戏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点 4.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琵琶记》创作意旨及思想价值 作者有“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意 图,把弃亲背妇的蔡伯喈变成了时刻在怀念 父母和不忘发妻的人物,把他的“三不孝” 罪责用“三不从”来开脱。 剧作开宗明义:“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 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 喈。” 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创作意旨非常明确。 作者具有客观认真的生活态度和“论传奇,乐 人易,动人难”的艺术见解,能冲破抽象的 封建伦理说教,真实地反映元代黑暗的社会
• 早期南戏在题材上,大多描写家庭伦理、爱 情婚姻,反映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贴近下 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很受民众的欢迎。 • 元代统一后,杂剧流行到南方,南戏一度受 到冲击,甚至有人视之为“亡国之音”,剧 坛出现“莫向人前唱南曲,内中都是北方音” (明朱橚《元宫词》)
江 苏 昆 剧 院 《 小 孙 屠 》
杀狗记
剧情
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子传交 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 子杨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 成死尸放置门外。孙华深夜归来,大惊, 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 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 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杀狗记》三十六出,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徐田 臣作。与后期杂剧《杀狗劝夫》情节相同。
南戏之“说关”与“吊场”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徐 州师 范大 学国家社科基金 预研 究项 目 《 中国古 代戏 曲传播 史论》 项 目 准号 :8 ( 批 0XWY0 ) 1 阶段研 究成果之一 。
南戏在表 演过 程 中, 于将各 类 善
…
…
( 云 了 ) 做 说 关 子 了 ) 孤 云 孤 ( (
艺术符号聚合 ,以丰富表演形 式、 加
部 中华戏剧 的典型 样 态”廖 奔 、 ( 刘彦 君 : 中国戏 曲发展 史》 《 第一卷 , 山西 教 育 出版社 ,0 3 , 32页) 20 年 第 7 。先
后 与北 杂剧在 各 自发展 地 域 内艰难
地 实现 了 由说 唱 艺 术 至 表 演 艺 术 的
整 体 蜕 变 。 就 个 体 演化 而 言 , 自然 是
( )。这 一专业用语 , “ 乐大典 外 ” 在 永 戏 文三 种” 中多次 出现 , 的剧本 中 有
出现 还 不 止 一 次 , 说 明 , 廖 刘彦君 : 中国 《 戏 曲发 展 史》 第一卷 , 山西教 育 出版
社 ,0 3年 ,第 39页)成为统括 全 20 6 “
过 。说 关” “ 内容较之 于更复杂些而 已。
何谓情 节?许 多中外作 家、 理论家 , 均发表有很好
的见解 。唐彼认为 ,情节与人 物性格发展相联 系, 必 “ 须 深深地深入到人 物的精 神世界里 ” 。又说 , 节“ 情 指
“ 说关” 一词 ,辞源》 《 《 、 中国戏 曲曲艺词典》 《 、 中国
宋之 交 ,以其 “ 能够 熟练地运 用诗 、
歌 、 的综合 舞 台形式 来表 现完整的 舞 故事情 节和 比较 复杂 的场 景” “ 管 ,尽 它 的许 多表 现 方 法还透 示 出原始 性 和粗糙 性 , 它的 出现标 志着 中国戏 曲
南戏考述
南戏因其上承唐宋杂剧,下启明清传奇,旁融说唱艺术而成中国戏剧发展史中的一大创举,备受学者关注。
我国古代戏曲研究,由于资料的缺乏,许多脉络不易理清,南戏尤其如此。
南戏在我国戏曲发展中占据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是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它全面奠定中国民族戏曲艺术体系与基本格局,不仅历史跨度漫长,而且血脉贯穿中国戏曲800多年历史始终,与当代戏曲密切沟通。
研究南戏不仅是总结历史、利用遗产的需要,更是关系现今戏曲改革和今后戏曲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
(一)温州南戏即南曲戏文是北宋末叶至元末明初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戏曲形式。
它诞生于温州,故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因用南曲演唱,故又称南戏。
据明代祝允明的《猥谈》记载:“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当时称之为“温州杂剧”。
而徐渭《南词叙录》则云:“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两种实首之。
……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从这些文献已知南戏产生于南北宋之交。
温州在北宋时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1138年,南宋王朝定都临安(杭州),北方人口大举南迁,促进了浙江经济飞速发展,乡村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出十分活跃,为南戏的形式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乡民在闲暇时,自编自演一些带有简单情节的民间喜闻乐见的歌舞小戏,唱的是当地土地土生土长的里巷歌谣。
宋代温州是东南沿海繁荣的港口城市,为适应城市,为适宜城市小市民的胃口,进城以后的南戏,吸收了市民阶层中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从当时正在勾栏瓦肆中取悦观众的歌舞、诸宫调、杂剧里获取养料,结合各种艺术的长处,逐渐形成一种戏曲形式。
特别是南戏流行到临安以后,繁盛的人口、众多的娱乐场所,为南戏提供了良好的演出条件,从汴梁进来的各种北方技艺也为南戏提供了许多可供吸收的东西。
这时的南戏演出,唱念,不再只用温州土音,已改用吴浙之音,由此可见传入杭州的南戏,适应新观众在艺术上的革新、演进情况。
从南戏剧本内容来看,南戏反映了中国社会自宋代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南方发展的许多侧面;南戏早期代表作中所表现的负心书生因富贵而易妻的悲剧,描写了文人为了升官发财而高攀权贵的社会现象;南戏充满朝气的里巷歌谣,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温州一带工商业、农林副业经济的发展;很多借祭神的名义在街头和寺庙演唱的南戏生动地表现了当地的一些社会习俗。
南戏《琵琶记》综述
关于《琵琶记》主题的讨论:
《琵琶记》是建国以来古典戏曲评论中问题最 为复杂的一个剧本:
1、反封建说。王季思、俞平伯、程千帆、戴不 凡等人主此说。
2、封建说教说。徐朔方、周贻白等主此说。 3、两面性说。即既有封建性又有反封建性。何
其芳、蒲江清等主此说。
4、伦理悲剧说。曲六乙、赵越等。
三 《琵琶记》创作意旨及思想价值
4《杀狗记》
全剧36出,描写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 子传交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子杨 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成死尸放置门外。 孙华深夜归来,大惊,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 胡推脱不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掉,
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三、南戏的体制
第七讲 南戏的兴起与《琵 琶记》
第一节 南戏简述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 (今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 “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 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 简称之为南戏。
明代徐渭《南词叙录》云: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 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 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永嘉杂 剧’ 。”
高明《琵琶记》中,蔡伯喈被改造成一个令人 同情的人物:把他的“三不孝”(“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葬不能祭”)罪责用“三不从” (“被亲强来赴选场,被君强官为议郎,被婚 强来效鸾凰”)来开脱。
剧作开宗明义的题目写道:“极富极贵牛丞相, 施仁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 蔡伯喈”,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创作意旨非常 明确。
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的戏曲体制。科范叫 做“介”。
南戏的取材及其价值取向
南扬先生在 《 宋元戏文辑佚》一书中,曾根据 《 永乐大典 目录》 《 南词叙 录》 《 汇纂元谱南 曲九宫正
始》等 文献 ,访 得南 戏 目 “ 凡 一百 六十七 本 。其 中有传 本者 十六 本 ,全佚 者三 十二本 ,有辑 本者 一 百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3 1
g o r i z a t i o n i s r o u g h nd a d o e s n o t c o v e r a l l ,i t s t i l l r e v e ls a t o u s he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we t e n he t v lu a e o f ou S h— t
作者简介 :赵兴 勤 ( 1 9 4 9 一
) , 男 ,江苏省沛县人 ,教授 ,主要从事古 典戏 曲研究 。
* 本文为 2 0 1 1 年度国家社科基 金后期 资助项 目 《 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 》( 项目 批准号 :1 1 F Z W0 0 4 )阶段成果之一 。
第1 期
赵兴勤 :南戏的取材及其价值取 向
e m O p e r a nd a he t l o c l a c u l t u r e o f We n z h o u .
宋元明南戏总目(下)
。
见 ( 寒 山 堂曲谱》
。
佚
。
裴 少俊墙头马上 宋元南戏 无名 氏作
、 。 。 。
崔君瑞江天墓雪 宋元南戏 无名 氏 作
。 。
见《 宦 门 子弟错 立 身》《 南 词 叙 录 宋元 旧 篇》
3 支曲 残存 1
。
、
。
见 (南词叙 录 宋元 旧 篇》 ( 九 宫 正 始 》 残存 2 9 支曲
。
见 (寒 山 堂 曲谱》
元南 戏
。
无 名 氏作
。
。
雷轰荐福 碑
宋 元南戏
见 ( 南 词 叙 录 本朝 ) 《 九宫正始》
、
。
残存 刘备
。
4
支曲
。
。
无《 宦 门子 弟错 立 身》
元 南戏
无名 氏 作
。
。
赛磨勒 传 宋元南戏
见《 传 奇 汇 考标 目 )别本
。
佚
。
杨且 娜 元南戏
6
。 。
元南 戏
元南 戏
。
王昭 君
、 。
见 (南 词 叙 录 宋元 旧 篇 ) ( 九 宫 正 始 )
无 名 氏作
。
支曲
。
。
见《 风 月 锦囊》 一 名 ( 昭君 冷宫塞 记 》见《 风 月 锦囊 )
, 。 。
。
盆解 元 智 夺 金 玉 兰 传 宋元南 戏 无 名 氏作 佚
。 。
存 丰捻足
。
见 ( 寒 山堂 曲谱》 韩 文 公风 雪 阻兰 关记 宋元南戏 无名 氏 作 佚
。 。
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以剧作家身份的转换来划分,南戏为民间艺人 集体创作,传奇为文人学士所作。
六、南戏的市民性
古曲自《琵琶》、《香囊》、《连环》而外,如 《荆钗》、《白兔》、《破窑》、《金印》、《跃 鲤》、《牧羊》、《杀狗劝夫》等记,其鄙俚浅近, 若出一手。岂其时兵革孔棘,人士流离,皆村儒野 老涂歌巷咏之作耶?
——王骥德《曲律·杂论上》
南戏曲调: (一)、由民间歌曲小调发展而来 “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 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 (《南词叙录》)
(二)、 “益以里巷歌谣”的“宋人词”。
“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 (《南词叙录》) 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统计,南戏曲调来源于唐宋词的大约 有190首,占总数543首的三分之一。词体歌曲曲调形式与唱词 格式的丰富、变化适合于南戏表现各种人物的感情。 (三)、大曲、诸宫调、唱赚等音乐成分。 (四)、早期南戏,虽然还没有形成以宫调套曲组合曲牌, “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亦自有类辈,不可 乱也,如【黄莺儿】则继之以【簇御林】,【画眉序】则继之 以【滴溜子】之类,自有一定之序。”(《南词叙录》)
剧本结构采取分场形式。分场以人物的上场、下场 作为界限,把剧本分成若干段落,每一段落便成为 一场。
开场戏: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叙述剧情大势,这 种固定程式又叫“副末开场”或者称为“家门大 意”。
四、存佚情况
南宋戏文,可考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 《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王焕》、 《张协状元》等。除《张协状元》外,均无传本。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 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 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祝允明《猥谈》云: 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 音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愚人蠢工,徇 意更变,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 腔”、“昆山腔”之类。变易喉舌,趁逐抑扬,杜 撰百端,真胡说也。若以被之管弦,必至失笑。
三、南戏的来源与体制
南戏是在பைடு நூலகம்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 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 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 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 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此人虽是一贫如洗,乃是个饱学的秀才。若 招他在府中受享荣华,不肯攻书,后来必定 耽误我女孩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免 将他夫妇二人双双赶出府门受苦,使他用心 攻书,后来必然荣贵。
只可道你读书人志诚,谁知你恁般薄幸。俺爹 爹当初在十字街头,带你回程,赔纳了百两官 银,又将奴招赘为秦晋。指望你中魁名,改门 庭,阴子封妻,一家欢庆。谁想你变了初心, 再娶着小姐千金。(《高文举珍珠记· 逢夫》
望娘子借与,娘子便去说。前途怕钱欠,中途怕钱悭,钱谁与添? 更望娘行,多方宛转。宛转些添,回来自当偿还。(第十八出 【孝顺歌同前换头】) 张协本意无心娶您,在穷途身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 伊家相妻。(第五十三出【和佛儿】)
自家不因灾祸,谁肯近旁你!正是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第二十出白)
书生负心,叔文玩月,谋害兰英。张叶身荣, 将贫女顿忘初恩。无情,李勉把韩妻鞭死,王 魁负倡女亡身。叹古今,欢喜冤家,继着莺燕 争春。
《陈叔文三负心》、《张协状元》、《李勉负心》、 《王魁》、《欢喜冤家》、《诈妮子》
娘子无夫协无妇,好共成比翼。饱学在肚里,异日风云际,身定 到凤凰池。一举登科,强在庙里。带汝归到吾乡,真个好哩! (第十四出【红衫儿同前换头】)
据徐渭《南词叙录》,高明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 衣记》,今佚。诗文集《柔克斋集》共20卷,亦 散佚,今存五十馀篇。
第一出
副末开场
【水调歌头】[副末上]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 仙幽怪,琐碎不堪观。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 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 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
(生上白)讹未。(众喏)(生)劳得谢送 道呵!(众)相烦那子弟!(生)后行子弟, 饶个【烛影摇红】断送。(众动乐器)(生 踏场数调)……
五、关于“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一、主张按时代的先后来划分,即以明代为界,宋 元为南戏,明清为传奇。
二、以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与梁辰鱼作 《浣纱记》为界限来划分,将按照经魏良辅改革后 的昆山腔所作的长篇剧本称作传奇,梁辰鱼的《浣 纱记》为传奇之首。
极富极贵牛丞相 有贞有烈赵贞女
施仁施义张广才 全忠全孝蔡伯喈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 《杀狗记》——四大南戏 。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 朝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 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 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 堪悲赵女支持,剪 下香云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琵琶写 怨,径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 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门闾。
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将是说非?婆子,你 不晓得,那王秀才是个读书人,一朝显达,名 登高第,那其间夫荣妻贵。
王秀才虽窘,乃才学之士;孙汝权纵富,乃 奸诈之徒。才学之徒,不难于富贵;奸诈之 徒,必易于贫穷。王秀才一朝风云际会,发 迹何难?
自古道:草庐隐帝王,白屋出公卿。蛇穿五 窍,五霸诸侯;蛇穿七窍,大贵人也。我家 一洼之水,怎隐得真龙在家?眉头一皱,计 上心来。我小女三娘,未曾婚配他人,趁此 汉未发达之时,将女儿配为夫妇,后来光耀 李家庄。
南戏演唱形式:一人独唱 两三人对唱 多人同唱、 合唱及其帮腔;演唱不受装扮角色和人数的限制, 所有出场角色都可唱。
南北合唱 集曲(组织不同曲牌的若干乐句构成一种新曲牌 )
角色:生、旦、净、丑、外、末、贴。
生:戏中的男主角。 旦:戏中的女主角。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 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 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 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 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 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 诨的特征。 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贴:即贴旦。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
宋元南戏
戏文、南戏文、南曲戏文、南戏、温州杂剧、永嘉 杂剧、永嘉戏曲、鹘伶声嗽、传奇
一、南戏产生的时间
明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1190 - 1194 ),永嘉人所作《赵贞 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 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 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明祝允明《猥谈》: 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 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二、南戏产生于温州及其原因
第一、两宋时期温州的商品经济发达。 第二、温州离大都市较远,上层文人势力较弱。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为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北宋杨蟠《咏永嘉》
徐渭《南词叙录》云:“南戏虽作者猬兴, 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故 “士夫罕有留意者”。
琵 琶 记
“《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 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 绝,诸词之纲领,不宜取便苟且,须从头至 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彻唱理,方为国工。” (魏良辅)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菜根 道人。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 学家黄溍门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正五年 (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地方官。任职期间, 颇有能声,也意欲有所作为。至正十一年(135 1),从军南征方国珍起义,因与统帅论事不合, 兼之目睹时政日非,约于至正十六年(1356) 之后,隐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 《琵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