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和力(PPT课件(初中科学)34张)

运动和力(PPT课件(初中科学)34张)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定律的发现过程
伽利略
笛卡尔
(运动速度) (运动方向)
牛顿 (运动速度、运动方向)
研究方法: 实验+推理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
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B )
在水平木板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的材料,从而改变 小车在水平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不同。
A表面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B表面
C表面
(3)实验记录表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小车运动的
表面的材料 (填“大、较小、小”) 距离(厘米)
A表面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研究方法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探究不同阻力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估计物体不受力 作用时物体的运动
科学家们的探究 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探究:摩擦阻力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如果所受摩擦力不同,物体在 水平面上速度变小快慢一样吗?
B表面
C表面
4、实验步骤:
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让小车从斜面 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视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 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表面的材料 (填“大、较小、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
棉布
丝绸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木板表面
在同一斜面的同 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大 小 更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小车速度减小 的情况
快 慢
更慢
结论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小____,小车运动的 距离越___长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_ 。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F 静止: F=G
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F=G G
物体只受拉力和 重力的作用
讲授新课
F 非平衡力 向上加速:
运动状态改变 F>G
向下加速: G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 且是非平衡力。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二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四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讲授新课
小结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讲授新课
一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只受两个力
二力平衡
2.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讲授新课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改版):3.6 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件(共14张P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改版):3.6 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件(共14张P

伽利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对现

运用数


象的

学和逻


一般
假பைடு நூலகம்
辑进行


观察

推理


笛卡儿经过自己的研究补 充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 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 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 方向。
笛卡儿
如果原来是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 时, 会怎么样?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或”与“和”的区别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通过分析事 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 这种特性叫做惯性
4.定律说明了本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本来静止的物体在不 受外力时保持静止。
运动和力的关系
复习回顾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含哪几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 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力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实验:
①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 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 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5.定律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 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请问这句 话说明牛顿有哪些优良品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运动小车不受任何阻力时,小车就 跑的无穷远,即根本停不下来。可 见没有阻力,小车可以一直运动下 去。小车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笛卡儿进一步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 将永远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物体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快慢不变做匀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 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 在一个地方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 现象: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它 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 度减小。
• 猜想:当球沿水平滚动时,它的 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 实际观察结果:沿水平面滚动的 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 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某路段 限速40 km/h,在该路段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 刹车线长度是14 m,查取相关数据得到汽车轮胎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 (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多大? (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速?
4.1 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CONTENTS
01 力与运动的关系 02 牛顿第一定律 03 惯性与质量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 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运动学;研究运动与力的 关系的理论,称做动力学。
1、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精品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精品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不同种类运动,并理解其基本原理;2. 认识到力作用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 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4. 培养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力和运动关系,掌握简单机械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斜面、杠杆、小车等;2.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个滑轮提起重物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可以轻松提起重物?从而引入运动种类和力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滑轮、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原理,使学生理解力作用和运动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滑轮、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效果。

4. 知识讲解(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运动种类、力作用、简单机械原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更轻松地搬运重物?六、板书设计1. 运动种类2. 力作用3. 简单机械原理滑轮杠杆斜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三种运动,并说明其特点;(2)举例说明力作用;(3)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如:走路、跑步、自行车行驶等。

特点:速度、方向、幅度等不同;(2)如:拉力、推力、重力等。

作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等;(3)示例:杠杆原理剪刀。

原理: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较小力达到较大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对运动种类、力作用和简单机械原理有更深入理解。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简单机械应用,并尝试进行创新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精品PPT课件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精品PPT课件
棉布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距离
木板表面
(2)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水__平__桌__面__ 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 时, 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 相反 , 放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 运动 ;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 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一条直线上 ,放开手后,发 现小车转动。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一族们,工作日中总是被大量的的工作任务、人际关系所裹挟,常常因为七七八八的事情压得我们透不过来气。 实际上,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是意志,而是行动。 以至于很多人会在失落时忘却,时常违背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志向。 总是自认为通情练达,自认为精明。 从前的我们多单纯,多纯粹。 而现在,丢弃了单纯与纯粹的我们,也总算是看透了,想穿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逐渐就变成了少年时间的自己最憎恨的那种人。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但还有一种本领与及时获取正好相反,它们会随着时间沉淀,时间的迭代,时间的积累,最终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可这种能力,因为时间太短,并没有写入人们的记忆。以至于有时,人们颠三倒四,用错了地方。

《重力》运动和力PPT优秀课件

《重力》运动和力PPT优秀课件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
例题1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g=10 N/kg)
已知: m =3t=3×103 kg 求: G 解:
G = mg
g=10 N/kg
=3×103 kg×10N/kg
=3×104N 答:质量为3t的汽车重力是3×104N。
例题2 一个人所受的重力是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02
2.在弹簧测力计下面分别2.在弹簧测力计下面分
别挂两个、三个50g的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
03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分析数据来自G=mgG — 重力 — 牛顿(N) m — 质量 — 千克(kg) g = 9.8N/kg (重力常数) g = 10N/kg (粗略)
g的物理意义:

(g=10 N/kg)
已知: G= 450N g=10 N/kg 求: m 解:
G = mg
m=G/g= 450N/10N/kg
=45kg
答:他的质量是45千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G
G
正确 GG
错误
G
(1)利用重垂线可以检测墙砌得是否竖直
(2)利用重垂线还可以检测平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方向指向哪里?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 力
-.
CONTENTS
重力概念
重力大小
重力方向
重力 作用点
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地球
物体
符号 单位
G
N
说明
重力≠地球的吸引力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力》运动和力PPT课件

《力》运动和力PPT课件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1、确定受力物体和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2、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力大画的线段要长一些。3、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4、在箭头附近写上常用力的符号及大小。
例题分析
例: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产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对小孩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说明了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表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法突破力的作用效果他两类,一定要分清。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主生力的作用
A
针对性训练
例: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鞋受到的阻力。
B:墙对人的力和人受到的向后的力。
C: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力。
D: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
学法突破理解好相互作用力的概念是解此题的关键。
D
例题分析
例: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 ),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
学法突破力的作用效果为两类,一定要分清。
形状
运动状态
力的示
定义: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做用电。
力的示意图
定义: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第七章 运动和力

- .
力的三要素
推门时,分别在A点和B点用同样的大小的力,效果相同吗?

小学科学运动与力课件ppt

小学科学运动与力课件ppt

相对运动概念
相对运动定义
相对运动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描述物体运动 时,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作为标准,观察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 化。
相对运动实例
例如,当观察一辆行驶的汽车时,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则汽车相对于地面 在向前运动;而如果选择另一辆同向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两辆汽车之间的 相对位置可能保持不变,即它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游泳运动
游泳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运动,通过四肢的划动 使身体在水中前进。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增 强心肺功能和耐力等。同时,游泳还是一种很好 的放松方式,可以缓解压力和疲劳。
20XX
PART 02
力学基础知识
REPORTING
力学概念简介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宏观物体 的运动,也涉及微观粒子的运动。
02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力学单位制及换算关系
力学中常用的单位有:米(m)、千 克(kg)、秒(s)等。其中,米是 长度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秒是时 间单位。
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为F=KX。F为弹力的大小也就是 拉力,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米,作图的斜线斜率,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
长度。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弹簧测力计在自然放松状态下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上,若没有,要校零; 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 作用线与弹簧伸缩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可以拉着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将另一端放在待测

运动和力PPT课件

运动和力PPT课件
运动和力PPT课件
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
一、运动的多种形式:
机械运动、声运动、电运动、 光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最复杂的运动
生命运动
例1:指出下列各属于什么运动?
(1)风吹树叶落地 (2)春天,百花争艳。 (3)水开始沸腾 (4)八月桂花开放 (5)抛球入网 (6)液体加热运动速度加快 (7)喷水池喷出十几米高的水柱 (8)大屏幕彩电上播放精彩的歌舞晚会 (9)天气变晴,阳光洒向地面 (10)水往低处流 (11)炒豆子时锅里发出噼啪声 (1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
机械运动
使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知识体系与要点 运动的形式
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
直 线 运 运动 动 的 分 类
匀 速 直
定义 定义
线 运 动
速度
公式 单位
应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知识体系与要点
定义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速 直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例33、 如图所示,小球分别在下面五种 状态,已知小球重力为4N,请分别画出 重力的图示。




戊v
2牛
甲 G=4牛
乙 G=4牛

丁 戊v
G=4牛 G=4牛
G=4牛
精选例题
34、一列长200米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 秒钟。已知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36千米/时,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S道 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单位符
号为“km/h”
例12、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
A、6千米/时 B、100米/时 C、10米/秒 D、40千米/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PPT免费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PPT免费课件

① 受力分析 → 合力 ② 牛顿第二定律 → 加速度 ③ 选择适当的运动学公式 v2 v02 2ax → v
v v0 at → t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c
➢ 梳理深化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问题的处理方法: ①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分析图; ② 将力沿加速度方向(x轴)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y轴)
c
➢ 交流讨论
某同学在观看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我 国发射“天宫二号”的电视直播时,当听到 现场指挥倒计时结束发出“点火”命令后, 立刻用秒表计时,测得火箭底部通过发射架 的时间约是4.8 s,他想算出火箭受到的推力, 试分析还要知道哪些条件?应该如何计算? (不计空气阻力,火箭质量认为不变)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c
① 运动员将冰壶以3.4 m/s的速度掷出,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 擦因数为0.02,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取10 m/s2。
解:受力分析,可知 FN = G,Ff = μFN = μmg
FN
以冰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
由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
Ff
a Ff μmg μg 0.2 m s2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 交流讨论
某同学在观看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我 国发射“天宫二号”的电视直播时,当听到 现场指挥倒计时结束发出“点火”命令后, 立刻用秒表计时,测得火箭底部通过发射架 的时间约是4.8 s,他想算出火箭受到的推力, 试分析还要知道哪些条件?应该如何计算? (不计空气阻力,火箭质量认为不变)
G

m v2-v02
m = 2ax
得冰壶滑行距离
x
v02 2a
3.42 2 0.2

运动和力ppt课件

运动和力ppt课件

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mg计算,其中G是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接触面的性质进行计算,静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μN计算, 其中f是静摩擦力,μ是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正压力;动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μ(N-W)计算,其中 W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建议与注意事项
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需要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以及初始和最终状态的 能量值。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和损失。
摩擦力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制动、传动、支撑等方面。
详细描述
摩擦力是工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物体的运动、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利用摩擦力 ,可以提高工程的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和 加速度成正比,而加速度与物体质量 成反比。具体来说,F=ma,其中F表 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 度。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动量变化和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详细描述
动量定理指出,物体受到的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动量守恒定律则描述 了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
在计算抛体运动时,需要考虑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和其他可能影响物 体飞行的因素。同时,对于不同的问题场景,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和公式进行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总结词
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转换。
详细描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没有外部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机 械能(动能和势能)保持不变。通过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分析物体在不同运动阶段中的能 量变化和转换关系。

力与运动ppt课件

力与运动ppt课件

运动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VS
详细描述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现为物体位置 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 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状态的 改变与力密切相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外力 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不变。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合外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 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 一原理适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06 动量与冲量
动量的定义与计算
动量定义
物体的动量是指它的质量和速度 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p=mv。 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 v表示速度。
动量计算
在计算物体的动量时,需要先确 定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然后将它 们相乘得到动量值。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无论发生何种物理变化, 系统的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
详细描述
火箭发射时,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通过 喷嘴向下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上升。火箭的运动 轨迹受到推进力、重力、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 为了实现火箭的稳定发射和精确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包括燃料消耗、推进力矢量控制、空气动力学 设计等。火箭发射的运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 运用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或与地面固定的物体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我们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

1、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 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 乙车快。问: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 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 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______参__照__物_来说的 .
如何选择参照物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我们要选择一个____假___定___不____动___的_ 物体
作为标准,这个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叫静止.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叫运动.
v s t
(2)匀速直线运动: __物__体__沿_着__直__线__快__慢_不__变__的__运_动__,叫匀速 直线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 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
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 相等__的___时__间___内___通__过___的_ 路程__不相等 ,这种运动叫
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
参照物是
(C )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6、月亮在云中穿 行,是以
_____云__为参照物,
当乌云遮住了月亮 又是以___月__亮____ 为参照物。
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
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
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练
一 练
2.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静___止_ 的_ 的 ,相对于太阳是运__动__的__ 的。
3.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以甲车为参考物,则(B )
A.乙车是运动的
B.乙车是静止
C.甲、乙两车都是运动的 D.无法判断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路程为20米, 该物体在前2秒内速度是___2__.5_米/秒。
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 程之比为5: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它 们速度之比为1_0_:_9___ 。
4、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 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
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
25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小 最最小 无阻力
三、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原来静止的,不受力后还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不管原来作什么运动,不受
力后则做匀速直线运动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目的: 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设计思路: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看小车运动的情况。 (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
相同条件: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
(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不同条件: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实验器材: 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
此实验中,你要哪些器材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小车通过的 距离
变速直线运动.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 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
如生活中:飞机的速度,汽车的速度,人的
步行速度,自行车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

s
平 这均 里速的度平的均计速算 度公 只式 表是 示物: 体v在一段时t间内或
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V t
1.关于速度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 度大 C.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V=
S t=
7500m 300s
=25m/s =90km/h
答: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90km/h
即学即练
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S道 S
S车
解:v=36km/h=10m/s S=vt=10m/s×90s=900m
S道=S-S车=900m-200m=700m
运动和力优秀课件
一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 动.
参照物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位置的改变叫__机__械__运__动__.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叫__参__照__物___,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 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___运__动_的;如果 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________静__止_的.
的参照物是( B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6、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
向北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
,此人
(B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定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v)
比较运动快慢有二种方法: A、比较它们在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越长,运动的越快。 B、比较它们在 通过相同路程上所用的
,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2.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 速度.
(3)公式:
s
t
(4)单位 m/s km/h;
1m/s= 3.6 km/h
3.6km/h= 1 m/s 10m/s= 36 km/h 72km/h= 20 m/s
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 30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 _____2._5_kkmm.
精选例题1
一列长150m的火车用5min时间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 7350m的大桥,求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多少km/h?
S桥 S
S车
解:S=S桥+S车 =7350m+150m=7500m
t=5min=300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