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4张PPT)

263 年 266 年 完成统一
魏
西晋
吴
280年
魏
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 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 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 荣,追求享乐。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巩固统治, 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有 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 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 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 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 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网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 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 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 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 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 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氐族苻氏建立前秦政权, 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 相,锐意改革。(书81页)
4世纪后期,氐族 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王符坚重视人 才,励精图治,统 一了黄河流域。
魏 蜀 吴
西晋
统 治 腐 败
八 王 之 乱
十六国 (前秦) 五 胡 内 迁
统一
短暂的统一
北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北魏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5张PPT)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少数民族内迁
316年内迁的一支 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西晋的短暂统一
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是什么导致 了它的灭亡呢?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北朝 南朝
随堂练习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C 吴、蜀、魏 B 蜀、魏、吴 D 蜀、吴、魏
3、使西晋国力大衰的事件是?
A.八王之乱 C.西晋统一
B.匈奴内迁 D.实行分封制
4、八王之乱主要发生在( )一带? A.长安 C.陕西 B.洛阳 D.四川
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 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 被称为“五胡”的是?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女真、羯、氐、羌
6、西晋被( )所灭?
A.鲜卑族 C.匈奴族
B.羌族 D.氐族
7、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巩固统治, 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有 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 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八王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A 氐族 C 羯族 B 羌族 D 鲜卑族
下节课 再见!
PS:别忘了复习和预习哦!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4张PPT)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20------589年)
北方
东
魏
汉 南 蜀 西晋
方吴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北魏
西魏
宋齐梁陈
北齐
北周
隋 朝
“北朝”包括: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本节课的收获
西晋短暂统一 (1)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1)背景:封王掌握实权;
266年 280年
316年
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探究二、八王之乱
(1)诸王手握重兵,掌握实权。
1.背景: (2)西晋统治腐朽。 (3)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内迁的少
数民族起兵反晋。
2.爆发: 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
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
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残酷压迫内迁人民。 (2)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3)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人口迁徙。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
是( C )
A.魏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的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原因、影响;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 4、认识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客 观上促进了人口的迁徙和民族大融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7张PPT)

八王之乱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人口迁徙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游牧民 族内迁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 派役,掠买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当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3. 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 ) A 氐族 B 羌族 C 羯族 D 鲜卑族
学习目标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 关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 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 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 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 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复习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特点
作用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 立的基础
曹丕 220年
魏
刘备 221年
成都
洛阳
建业
孙权 222年
蜀
三国鼎立
吴
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 时候结束的?之后我 国进入什么时期?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西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知道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2.时空观念:解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史料实证: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各族内迁。
4.历史解释:通过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5.家国情怀: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书《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很自然的事,而“分久必合”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是如何统一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课堂,探究三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吧!板书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教师讲解: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就出自此时。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由此,三国尽归司马氏。
教师提问: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司马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学生回答: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教师讲解: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
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C )1.《晋纪·总论》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
业,“牛马被野,余粮栖亩……故时有‘天下无穷人’之
谚”。而当时的京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
京城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历史 【解析】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历史
( C )8.江统(?—310年)《徙戎论》中写道:“关中之八百
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文中的“戎狄”主要是指
A.犬戎与山戎
B.炎帝与蚩尤
C.匈奴与鲜卑
D.乌孙与安息
·历史 【解析】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时期,“戎狄”主 要是指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这一 时期内迁的主要是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合称 “五胡”,所以文中的“戎狄”主要是指匈奴和鲜卑,C项正确; 犬戎与山戎在先秦时代,排除A项;炎帝与蚩尤在传说时代,排 除B项;乌孙与安息在中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历史
( B )2.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 空格处应填入
A.东汉
B.西晋识,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 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统一全国。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西晋。B项正确,A、C、 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3)灭亡:316年,内迁的 匈奴人 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 西晋王朝在 八王之乱 和 内迁各族 武力进攻的双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美教学课件(部编版)

图1 制作蒸馍与烙饼
图2 食用烧烤食品
课堂练习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7.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D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八王之乱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人口迁 徙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 六国并立
东汉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 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2.民族及迁入地区: 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与特点
羌(qiāng) 氐(dī)(西北)
西晋统一
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
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 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 266 年
280年
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
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
步障50里。
(1)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
短暂的原因? 西晋灭亡
316年
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现象:缺乏治国能臣,而处处维护自己家族
的权势,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晋迅 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 教训:(1)反贪防腐,加强思想建设; (2)要团结,不要内耗;(3)民族关系 要融洽;等等。
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 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他们须履行保卫 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 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 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 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中央统治,酿成诸王 争霸、征战不断的局面。
3.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
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思考:八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实 质是什么?
➢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 实质: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
行的一场混战。
4.北人南迁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 其中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出现我 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 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 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 就是晋武帝。
2.统一全国 263年
魏灭蜀
266年
司马炎建晋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20—266年
魏
西
晋
蜀
221—263年
吴
229—280年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 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之心,路 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 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 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西晋北方各族 内迁分布图
➢ 根本原因是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1.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
难点: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2.西晋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晋的第二位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傻”皇帝。
他闹出的两个笑话家喻户晓。
一次惠帝司马衷在华林园游玩,听到园中池塘内蛙声响成一片,他凑上前去,傻兮兮地向身旁的随从们问道:“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还有一次,时值天下大乱,百姓饥荒,饿殍遍地,朝中大臣向晋惠帝奏报此事,谁知晋惠帝竟问道:“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满朝文武听后错愕无言。
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又哪里来的肉粥呢?他的无能导致了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王朝的气数。
那么西晋的灭亡,能够完全归咎于晋惠帝的昏庸无能吗?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走进第17课,探寻西晋灭亡的缘由。
新课探究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图片展示】【具体解读】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具体解读】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是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西晋的统治西晋时期盛行豪门政治。
在按门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经济种种特权的门阀制度下,豪门世族追逐名利,世风沉沦日下。
史载官宦子弟石崇,其“财富丰积,室宇宏丽”。
姬妾百数,皆穿金戴翠,华服绮丽,至于吃的、用的无不极尽当时所选,珍宝田舍无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历史仍然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理解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教学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资料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知识拓展:介绍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炎、羊祜等;6.总结归纳: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成立背景–司马炎篡位–魏晋南北朝更替2.西晋统一全国–司马炎称帝3.北方各族的内迁4.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3.心得体会:通过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西晋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共27张PPT)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A.保障民生需求
B.维护宗族团结
C.提高粮食产量
D.带动人口南迁
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C) A.“七国之乱” B.“楚汉之争” C.“八王之乱” D.“国人暴动”
3.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 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B )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经济文化交融不断加强 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门阀政治改变日常生活
魏国
三
国 东汉 归 晋
266年
魏 西晋
263年
蜀 吴 280年
统一全国
266年,司马炎称帝,是为 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灭蜀汉, 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 乐公”。(乐不思蜀)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西晋统一。
阅读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4.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 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 代。其根本目的是( A) A.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 B.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实力 C.宣扬中原地区历史文化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下 结同节 束学课
们见
分裂51年
赤壁之战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208年 229年 263年 266年
分裂96年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280年
4
新课导入
听文物讲故事
“归义侯”金印:方寸之间见证融合时代
5
新课导入
“孔方兄”的来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在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分析这些事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图片、视频和史料,用于教室教学。
2. 制作PPT,用于展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3. 准备一些有关北方民族文化的资料,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4.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西晋时期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引导学生思考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起首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让学生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介绍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等民族的迁徙和融合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干系的发展和变化。
(3)通过讲解西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社会面貌和特点。
(4)引导学生思考西晋统一为什么短暂,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后世历史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盘绕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分享与交流: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效果,与其他同砚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搜集有关北方各族内迁后的历史发展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三国时期结束后,实现了一段时间的统一,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国家分裂,同时,北方各族的内迁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本课的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客观、理性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理解历史。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进入西晋时期。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晋统一的原因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史料实证: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进一步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6.历史解释: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进行解释。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七上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情况。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提纲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定都,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
注: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代魏,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灭亡顺序:、、3.腐朽统治:典型事例有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奢侈之风盛行。
4.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
全国再次陷入混乱。
二、八王之乱1.背景:①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的势力日益强大。
②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注: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西周、东周、西汉、西晋2.概况: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发生了“”。
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
3.影响:①西晋从此衰落,加速了西晋的灭亡;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
注:西晋短暂灭亡的原因:①西晋统治集团昏庸腐朽;②西晋统治者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反抗;③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的各族:、、、、(简称“五胡”)。
注: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①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根本原因②少数民族社会不安定③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3.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4.前秦统一北方:(1)概况:4世纪后期;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迅速强大,统一。
(2)影响: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注: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曹魏(汉族)、西晋(汉)、前秦(氐族)、北魏(鲜卑族)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梳理一.西晋的建立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背景: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大封同姓诸王,又派诸王据守州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从西晋速亡的史实中得到什么教训?
266年
280年
316年
原 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根本原因:统
2.八王之乱,消耗了国力,西晋衰落;↗ 3.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治者内部的腐 朽和斗争
教训:统治者应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统治阶级内部要团结,
鲁褒作《钱神论》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 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为“钱” 的同义词。
腐败,追求享乐
白蜡当柴烧。
麦糖洗锅。
步障锦缎50里。
步障紫丝40里。
砸掉!赔三尺高一株如何?! 此乃二尺高珊瑚树一株。
(石崇王恺斗富图)
“唯钱是图”,道德沦丧
材料研读:“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 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 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 ‘孔方’。
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 学。 意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 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你觉 得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平等 尊重 和谐发展
课堂
小结
魏 蜀 吴
西晋
统八五 治王胡 腐之内 败乱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初步了解 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 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西晋建立 歪风盛行
三国实力比较表
பைடு நூலகம்
户数
魏
103万
蜀
28万
吴
52.3万
思考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 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西 周、东 周、汉 朝。 封国势力逐步壮大,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晋惠帝 皇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 史称“八王之乱”。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
1、西北的氐族和 羌族,由西向东 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高原上的 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 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 分迁到辽宁,有 一部分迁到陕西 及河套地区。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
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 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 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 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
译 文:
大臣:启禀陛下,近几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说 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物价飞涨,中原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最强:魏 最弱:蜀
263年,魏灭蜀汉
不断崛起的司马氏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离洛阳 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到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时,魏帝曹 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 其野心。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 立为帝,史称晋武帝。
西晋的建立
建立时间:266年 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都城:洛 阳 统一全国:280年 西晋灭吴
“三国尽归司马氏。”
西晋能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 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 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 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 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 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 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史事:西晋时期的贵族常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国舅王恺 用麦糖洗锅,散骑常侍石崇用白蜡当柴。生活放纵奢侈,令人张目!
十六国 (前秦)
不应内部斗争;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关系融洽。
西晋的灭亡
西晋 统一 建立 全国
匈奴 灭晋
为接何下西来晋的的历存史在何非去常何短从暂??
魏 蜀吴
西晋
?
东晋十六国
(司马睿)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 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统称为“十六国”。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钱神论》
西晋的统治
分析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人们追逐钱财,将钱财视作生生父母, 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弥漫着腐朽的氛围。 贵族之间穷奢极欲,陷于纸醉金迷之中, 更是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为西晋的 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王之乱 危机重重
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 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 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五胡内迁,起兵反晋
----《敕勒歌》
游牧民族的生活情况
风 天 笼 天 阴敕 吹 苍 盖 似 山勒 草 苍 四 穹 下川 低 野野庐 见茫 牛茫 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鲜卑 匈奴 羌羯 氐
鲜卑
东汉、魏、晋时期, 开始内迁, 西晋时,规模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