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11

康复评定学11

康复评定学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部分。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的,综合性的,多专业的评定。

2、与康复评定有关的一些术语测量、评估和评定:康复协作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康复评定会3、康复评定的对象:(一)残损、残疾、残障(二)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4、康复评定的方法一、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一)定性评定: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适用于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中的差异性描述。

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康复评定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如对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模式的评定,通过调查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等.(二)定量评定1、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如徒手肌力检查的六级分法(0~5级),Brunnstrom评定6个功能等级划分(1-6分),Barther指数(0-15分),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1—7分)等2、计量资料的评定:是通过测量获的资料,分析量化结果的方法。

一般用度量衡单位表示(三)半定量评定5、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设备检测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信度又称可靠性(包括组内和组间)、效度又称有效性(内容~,标准~,结构效度)、敏感度又称反应度(统计学分析,效应尺度)、统一性、其他.6、康复评定的作用: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判断后,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7、康复评定的内容目前普遍采用的是SOAP法:主观资料:简称S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临床症状;客观资料:简称O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功能评定:简称A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康复评定学背诵版

康复评定学背诵版

1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2代谢当量(MET):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坐位安静状态下耗氧量为3.5ml/(kg.min),将此定为1MET3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4步行周期:指行走时一侧足跟触地到同侧足跟再次触地所经历的时间,分支撑相和摆动相(1)支撑相:指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单支撑相: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过程,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双支撑相: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2)摆动相:指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5肌力:指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6关节活动度检查分别为主动和被动7肌肉的收缩形式为等张、等长和等速8肌张力异常分为:肌张力弛缓、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障碍9测定冷觉的试管温度在5-10℃之间,测定温觉的试管温度在40-45℃之间10与康复评定有关的术语:1)测量、评估和评定2)康复协作组3)康复评定会11(1)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器官水平上的障碍⑵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是以功能为导向的概念,个体水平上的障碍⑶残障:因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是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12康复评定的作用: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①了解功能障碍的情况②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③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2)制定康复治疗计划3)评价治疗效果:①评定治疗效果②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帮助判断预后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13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1)定性评定:交谈,问卷调查,肉眼观察2)定量评定: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计量资料的评定14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即向前凸的颈曲;向后凸的胸曲;向前凸的腰曲和向后凸的骶曲。

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1. 简介康复评定学是研究和评估康复医疗、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领域的一门学科。

它以评估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状态为基础,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改善或适应疾病、创伤或残疾所导致的功能损失。

康复评定学包括评估的目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观察和分析,评估师能够确定个体的康复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康复评定的目的康复评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个体的功能状态和康复需求,为康复团队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具体而言,康复评定的目的包括:•评估个体的身体功能,如肌力、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如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情绪、压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评估个体的社会功能,如社交能力和家庭功能。

•评估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如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通过评估个体的功能状态,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团队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潜在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3. 康复评定的方法康复评定的方法可以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方式。

3.1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使用标准化工具和测试进行客观量化评估的方法。

常用的定量评估工具包括:•身体功能评估:使用肌力测试、运动测量和平衡评估工具,如手动肌力测试、动作范围测量和伯格平衡量表。

•认知功能评估:使用标准化认知测量工具,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远距离定向测验和斯特劳普测试。

•心理健康评估:使用心理健康问卷和量表,如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压力感知量表。

•社会功能评估:使用社会适应测验和问卷,如社会支持测验和家庭功能评估表。

定量评估可以提供客观的数字结果,帮助评估师对个体的功能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3.2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使用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估的方法。

评估师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交流和日常生活活动,了解其功能状态和康复需求。

定性评估可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信息,帮助评估师了解个体的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其康复的影响。

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是一门研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状况,以及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的学科。

它是一门关注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的学科。

康复评定学是一种以残疾人及其家庭为中心,以康复服务为基础,以康复评定为核心的学科。

康复评定学的目的是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学的目标是通过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进行评估,以及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而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评估;康复服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康复服务的技术支持;康复服务的管理和治疗;康复服务的社会支持;康复服务的政策制定;康复服务的社会实践;康复服务的研究;以及康复服务的教育和培训。

康复评定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分析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提出有效的康复服务方案;实施有效的康复服务;评价康复服务的效果;持续改进康复服务;推广康复服务;以及组织康复服务的实践。

康复评定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评估;设计、实施和评价有效的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管理和治疗康复服务;提供社会支持;制定康复服务的政策;组织康复服务的社会实践;开展康复服务的研究;以及教育和培训康复服务的人员。

康复评定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护理、法律、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

康复评定学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

康复评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学(平衡)

康复评定学(平衡)

康复评定学(平衡)平衡是指人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是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的基本保证。

评定人体维持身体稳定性的过程称平衡评定,包括静态评定和动态评定。

一、临床观察1、定义观察受检者在休息状态下的静态平衡功能和活动状态下的动态平衡功能。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凡是不能维持身体稳定性的疾患都需要进行平衡评定。

(2)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

不能负重站立者(如下肢骨折未愈合),不适宜评定站立位平衡;不能主动合作者不适宜评定动态平衡。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跪位平衡反应:受检者跪位,检查者将受检者上肢向一侧牵拉,使之倾斜。

1)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2)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2)坐位平衡反应:受检者坐在椅子上,检查者将受检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1)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2)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3)站立位平衡反应:1)Romberg 征:双足并拢直立,观察在睁、闭眼时身体摇摆的情况,又称为“闭目直立检查法”;2)单腿直立检查法:受检者单腿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情况下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最长维持时间为30 秒;3)强化Romberg 检查法: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最长维持时间为 60 秒。

(4)跨步反应:受检者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受检者身体。

1)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2)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5)活动:评定在活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
02
动态性原则要求康复评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在康复开始前进 行评估,还要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
03
动态性原则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进步和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康复计 划提供依据。
04
动态性原则还强调在康复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制定 和调整康复计划。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要求使用经过验证的、可靠的评估 工具,并遵循统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
果。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全面了解患 者的功能状况,帮助患者改善日
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评定学的发展历程
01
起源
康复评定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是为了战争致残人士的康复而
发展起来的。
02
发展
随着医学和康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评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残疾人士的康复领域。
目的
康复评定学的目的是通过客观、 准确的评估,为康复计划的制定 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残疾 人士改善导康复计划制定
康复评定结果是制定康复计划的 重要依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 者的功能障碍、生活能力和需求 ,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监测康复效果
康复评定可以动态地监测患者的 康复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康复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康复效
03
脑卒中康复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评 估,确定功能障碍的性质 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
脊髓损伤康复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功能 评估,制定康复计划,促 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恢复。
神经肌肉疾病康复
针对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进 行评估,制定康复计划, 改善其肌肉力量、活动度 和耐力。
骨科康复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

1.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是指对病人的功能障碍及其活动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康复评定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评定疗效等。

康复评定是制订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是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和实现康复目标的前提条件。

2.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功能评定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四个部分。

①主观资料: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的临床症状。

②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③功能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功能障碍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

④制订康复计划:拟定处理计划,包括有关的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

3.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①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等。

②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不同性质的功能障碍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和方法。

③评价康复治疗效果: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过程应该是以评定开始,又以评定结束。

同时,通过评定可寻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④帮助判断预后:如Barthel指数评定4060分者康复治疗效益最佳。

⑤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耗最低的费用,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一直是社会和患者共同追寻的目标。

⑥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

4.评定的注意事项:一、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二、掌握恰当的评定时间;三、重视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四、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5.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6.康复评定的方法:一般康复评定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评定、半定量评定和定量评定三类。

①定性评定:定性评定是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主要解决评定对象“有没有”或“是不是”的问题。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康复评定学课件反射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反射评定
培训专业人员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反射评定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确 保评定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建立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库
建立反射评定数据库,收集大量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验 证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CATALOGUE
反射评定方法
神经反射评定
01
02
03
定义
神经反射评定是通过刺激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观察 和评估相应生理反应的过 程。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评估神经损伤程度,预测 康复效果。
方法
常用的神经反射评定方法 包括深浅感觉检查、运动 功能检查、病理反射检查 等。
肌肉反射评定
定义
指导康复治疗
反射评定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 高康复效果。
反射评定的应用范围
神经科疾病
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
骨科疾病
如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骨科疾病的 康复评定。
儿科疾病
如脑瘫、小儿麻痹症等儿科疾病的康复评定 。
其他领域
如运动员损伤、职业病等其他领域的康复评 定。
02
03
反射
评定
指机体在受到刺激时,通过神经 系统作出的快速、自动的生理反 应。
指通过观察、测量和评估等方法 ,对人体功能状态和障碍程度进 行判断的过程。
反射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反射评定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传 入、传出和反射环路的功能,从 而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
损伤。
诊断疾病
通过反射评定可以发现神经系统相 关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脊髓损伤、 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

康复评定学

康复评定学

54
2021/1/12
55
2021/1/12
56
2021/1/12
57
2021/1/12
58
2021/1/12
59
2021/1/12
60
20212
2021/1/12
63
第五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一、 概述
日 常 生 活 运 动 (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完全从实用的角度来 进行评定。它是对病人综合活动能力 的 测 试 。 ADL 评 定 对 确 定 病 人 能 力 , 制定和修定训练计划,评定治疗效果, 安排返家或就业等都十分重要。
诊断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程度
并作为选择康复治疗方法和评价训练
效果的基础。
2021/1/12
21
(一)、 肌力的检查法
1、手法肌力检查法 这一方法由K·W·Lovett提出,
以 其简易有效,早就被广泛应用。
分级标准lovertt的6级分法。 0-5级
2021/1/12
22
2021/1/12
23
2021/1/12
47
2021/1/12
48
2021/1/12
49
2021/1/12
50
2021/1/12
51
2021/1/12
52
2021/1/12
53
上田敏法是在Brunnstrom的偏瘫“恢 复
六阶段”理论上发展更为详细的十二 级
分级法。它检查方法明确具体,便于 掌握。
2021/1/12
5
7. 心理测验 8. 疼痛评定 9. 平衡功能评定 10. 电诊断
1) 肌电图 2) 神经电图 3) 诱发电位 4) 低频 电刺激诊断

康复评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

康复评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

康复评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三、问答题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方法体格检查、专项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2.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答:康复功能评定分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三个阶段:(1)收集资料包括了解病史、检查与测量;(2)分析资料包括确定问题、确定残存功能或能力;(3)解释评定结果包括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及设定康复目标和探讨解决措施。

康复评定学试题及答案(三)

康复评定学试题及答案(三)

康复评定课后作业《绪论》1.康复评定的定义: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对障碍的原因,性质,特征,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2.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并做出定性判断的过程。

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判断的过程。

3.评定哪些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内脏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等方面障碍。

4.康复评定的实施流程:收集资料(采集病史,检查障碍),综合分析资料(确定障碍问题,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总结评定结果[分析障碍原因(分析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分析功能性活动能力障碍的发生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5.康复评定的特点:广泛使用量表法,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分期反复进行评定6.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高效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性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营造优良的评定环境,实施专人的检查评定,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关节活动度评定》1.ROM的概念:关节活动度又称为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

具体而言,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2.ROM的分类: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大类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指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到达的关节活动范围被动关节活动度,是指肢体被动运动到达的关节活动范围3.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生理因素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关节囊的厚薄、松紧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病理因素关节内异常关节外异常4.关节角度尺的构成:角度尺由两臂组成,其中一臂为移动臂,标有指针。

另一臂为固定臂,带有圆形或半圆形刻度盘5.运动终末感:进行被动运动时关节运动到最末端时评定者手下所感到的抵抗感6.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固定,正确摆放角度尺,暴露检测部位,同时测量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认真分辨运动终末感,正确记录、分析测量结果6.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确定关节功能状况明确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指导康复治疗7.结果记录:记录双侧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记录运动始末的角度记录关节过伸情况记录特殊情况(若关节部位有肿胀、疼痛、肌萎缩、皮肤挛缩、外伤等情况,应准确记录)《肌力评定》1.肌力评定:徒手或运用器械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功能进行评定2.肌肉功能分类: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3.肌肉的收缩类型: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4.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横截面积、肌纤维的类型、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肌肉的初长度、肌肉收缩的类型、关节角度、年龄和性别5.肌力评定的目的: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原因、检验神经肌肉病变的恢复程度和速度、指导康复治疗6.徒手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肌张力评定》1.肌张力概念: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2.肌张力的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3.肌张力异常的类型及主要表现:4.触诊检查:在患者完全静止、放松相关肢体的情况下触摸受检肌群,有助于判断肌张力情况5.反射检查:检查患者腱反射正常或亢进或减弱6.被动运动检查:通过评定者的手感觉肌肉的抵抗,从而发现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7.摆动检查:以关节为中心,做快速摆动运动,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交互快速收缩,观察其摆动幅度的大小8.伸展性检查:伸展性是指肌肉缓慢伸展而达到的最大伸展度,如果一侧肢体伸展与另一侧相同部位伸展程度相比出现过伸,提示肌张力低下9.痉挛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发育性反射评定》1.发育性反射: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表现出的对特定刺激的反应2.发育性反射的分类: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应、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3.不同水平的发育性反射的特点:脊髓水平的反射特点为调节肌肉收缩、脑干水平的反射特点为肌张力的调节、中脑水平的反应特点为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特点为躯体运动调节4.发育性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分析评定:《平衡功能评定》1.平衡、平衡功能的概念: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平衡功能是指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撑平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撑面内的能力2.平衡功能的分类: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自动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3.Berg平衡量表和计时起立-步行测验的主要内容、评分基本原则以及结果分析:Berg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标准: Berg平衡量表14个项目的评分均为0~4分,评定者根据患者完成动作的情况给予相应分数,其中4分最好,0分最差Berg平衡量表的结果分析:0~20分:平衡功能差,需坐轮椅。

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

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

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康复功能评定学,作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指南针,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指明方向。

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患者的身体功能、结构、活动和参与能力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康复功能评定学的定义和范畴。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残疾的原因、性质、特征、范围、程度和预后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能力、参与能力等多个方面。

从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感觉功能,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康复功能评定学无所不包。

为什么康复功能评定学如此重要呢?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准确的评定,康复治疗就如同盲人摸象,无法有的放矢。

通过评定,我们可以明确患者的问题所在,了解他们的功能障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设定合理的目标。

比如,一位脑卒中患者,经过评定发现其右侧肢体肌力减弱、平衡能力差,我们就能针对性地制定增强肌力、改善平衡的训练计划。

在康复功能评定学中,有各种各样的评定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等。

观察法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的动作表现、姿势控制等;问卷调查法则能获取患者对自身功能状况的主观感受;测量法则能提供精确的数据,如关节活动度的测量、肌力的测试等。

而评定工具更是丰富多样,像徒手肌力评定量表、Barthel 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等,它们都在不同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徒手肌力评定为例,治疗师通过触摸、感受患者肌肉的收缩力量,按照 0-5 级的分级标准进行评定。

0 级表示完全瘫痪,5 级则表示正常肌力。

这种评定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治疗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触觉感知。

再比如 Barthel 指数,它用于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穿衣、洗澡等 10 个项目。

通过对每个项目的评分,能清晰地反映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程度。

康复功能评定学不仅仅局限于对身体功能的评估,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康复评定学的学习计划

康复评定学的学习计划

康复评定学的学习计划康复评定学习计划第一部分:目标和需求分析目标:通过康复评定学习,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康复评定的专业能力,为未来的康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求分析:康复评定学习是康复专业学习的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能更好地为康复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

通过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学习计划1.学习内容康复评定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包括康复评定的概念和原则、常用康复评定工具和量表、评定标准和流程、评定报告的撰写等内容。

2.学习目标(1)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包括康复评定的概念、目的、原则等。

(2)掌握康复评定的方法和技能,包括使用常用的康复评定工具和量表,进行康复评定的标准和流程,撰写评定报告等。

(3)培养客观评定能力,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学习计划(1)理论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习资料,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评定的概念和原则、常用的评定工具和量表等内容。

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加深对康复评定的理解和认识。

(2)实践操作通过参与实际的康复评定工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定实践,包括与康复对象的接触和交流、使用评定工具和量表进行评定、与团队成员合作进行评定过程,撰写评定报告等环节。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评定能力和水平。

(3)学习交流通过参加康复评定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康复评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三部分: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康复评定学习的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并对自己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康复评定能力。

第四部分:总结和展望通过康复评定学习,对康复评定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康复评定能力和水平,为今后的康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评定学教案

康复评定学教案

康复评定学教案一、页康复评定学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1.康复评定学的定义与重要性2.当前康复评定学的教育现状3.康复评定学的挑战与机遇5.项目目标1.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6.教学方法与策略7.教学内容安排8.教学评估与反馈9.教学资源与支持10.教学计划与时间表三、摘要本教案旨在为康复评定学课程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

教案通过深入分析康复评定学的背景和现状,明确项目目标,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内容安排、评估体系以及所需资源和支持。

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康复评定专业人才,以应对现代康复医学的挑战和需求。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1.1康复评定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康复评定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患者功能状况的评估、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增加,康复评定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当前康复评定学的教育现状当前康复评定学的教育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康复评定学的发展。

1.3康复评定学的挑战与机遇康复评定学面临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和患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智能化、个性化康复的新机遇。

这要求康复评定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五、项目目标2.1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丰富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类康复评定技术和工具。

2.2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康复评定和制定康复计划。

2.3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通过伦理教育、职业道德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康复评定专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主要内容
3、语言方面:失语症检查 构音障碍检查
4、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 就业能力 生活质量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步骤
一、收集资料
1、采集病史 2、检查障碍
二、综合分析资料
1、确定障碍问题 2、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
三、总结评定结果
1、分析障碍原因
(1)功能障碍发生的 原因
(2)屈肘90°
轴心:尺骨鹰嘴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与尺骨平行
正常值:各 0~90°
(二)肘关节
屈伸 体位:坐位、立位
或仰卧位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肱骨纵轴 移动臂:桡骨纵轴 正常值:0~150°
(三)前臂
旋前旋后
体位:坐位、屈肘 90°
1、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2、采取正确的测量体位、固定好量角器 3、通常先测主动活动度后测被动活动度 4、应与健侧相应的关节比较 5、避免在按摩、运动后立即测量 6、认真分辨运动的终末感 7、正确记录、分析结果
第二节 人体主要关节的活动度 测量方法
一、上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肩关节
线 移动臂:第三掌骨纵
轴 正常值:桡偏0~25
尺偏0~55°
(五)掌指关节(MP)
体位:坐位、屈肘、前 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轴心:掌指关节背侧
固定臂:第一掌骨背侧 中线
移动臂:近节指骨侧中 线
正常值:屈0~5 0
伸0~10°
二、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髋关节
1、屈伸 2、展收 3、内外旋
伸0-45°
2、侧屈
体位:坐位、胸腰椎 正直,固定肩胛骨
轴心:第七颈椎棘突 固定臂:沿胸椎与地
面垂直 移动臂:头顶中点和
第七颈椎棘突连线 正常值:0-45°
3、旋转
体位:坐位、胸腰椎 正直,固定肩胛骨
轴心:头顶中央 固定臂:与两肩连线
相平行 移动臂:头顶中点和
鼻尖连线 正常值:0-60°
康复基础学
康复基础教研室 王艳
第二篇 康复评定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康复评定概述
一、定义:
是用客观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 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方法。
二、意义
1、有效的康复治疗有赖于正确的 康复评定 2、康复评定贯穿与康复治疗的全 过程
三、目的
1、确定障碍的层次,明确障碍情况 2、拟定治疗目标和治疗计划 3、确定治疗的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 治疗方案 4、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
二、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内异常
关节内骨折、骨关 节炎、关节囊破坏
2、关节外异常
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神 经损伤引起的活动障碍
三、评定的目的
1、确定关节功能状况 2、明确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 3、指导康复治疗
四、测量工具
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 电子仪器
五、注意事项
轴心:中指尖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手掌面 正常值:各0~90°
(四)腕关节
1、屈伸 2、尺桡偏
1、屈伸
体位:坐位或站位前 臂旋前
轴心:尺骨茎突 固定臂:前臂纵轴 移动臂:第二掌骨纵
轴 正常值: 屈0~90°
伸0~70°
2、尺桡偏
体位:坐位、屈肘、 前臂旋前
轴心:腕背侧中点 固定臂:前臂背侧中
(二)膝关节
屈伸
体位:俯卧位 轴心:腓骨小头 固定臂:股骨纵轴 移动臂:胫骨纵轴 正常值:屈0~135°
伸0°
(三)踝关节
1、屈伸 2、内外翻
1、屈伸
体位:仰卧位 轴心:腓骨纵轴线与
足外缘交叉处 固定臂:腓骨纵轴 移动臂:第五趾骨纵
轴 正常值:伸0~20°
屈0~45°
2、内外翻
1、屈伸 2、展收 3、内外旋
(一)肩关节
1、屈伸 体位:坐位、立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与腋中线平
行 移动臂:肱骨纵轴 正常值:屈
0~180° 伸0~60°
2、展收
体位:坐位、立位 轴心:肩峰 固定臂:与身体中线
平行 移动臂:肱骨纵轴正
常值: 展:0-180° 收:0-75 °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运动时通过的弧度, 常以度数表示
一、分类
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被动关节活动度 (PROM)
通过主动、随意运 动达到的关节活动 范围
通过肢体被动运动 达到的关节活动范 围
二、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 2、关节囊的厚薄、松紧 3、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 4、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
2、形成障碍诊断学 3、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类型和方法
一、类型: 1、定性评定 2、半定量评定 3、定量评定
二、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量表法
等级量表法 总结量表法
4、视觉模拟尺评法
5、仪器测量法
第二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体位:坐位、屈膝 轴心:两轴交点 固定臂:与小腿纵轴
垂直的足底 移动臂:移动的足面 正常值:外翻
0~20° 内翻
0~30°
三、脊柱关节活动度测量
(一)颈
屈伸 侧屈 旋转
1、屈伸
体位:坐位、胸腰椎 正直
轴心:外耳道中点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外耳道和鼻
尖连线 正常值:屈0-45°
四、特点
1、广泛使用量表 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 3、重视专项综合评定 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
五、主要内容
1、躯体方面:上肢 , 下肢(含步态分析), 关节, 肌肉, 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 感觉与知觉,反射、心肺功能、ADL。
2、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 绪评定、神经心理测验
1、屈伸
体位:仰卧位(屈) 俯卧位(伸)
轴心:股骨大转子 固定臂:身体纵轴 移动臂:股骨纵轴 正常值: 屈0~90°0~125°
伸0~15°
2、展收
体位:仰卧位 轴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
棘连线的垂线 移动臂:髂前上棘至
髌骨中心 正常值:各0~45°
3、内外旋
体位:坐位 轴心:髌骨下端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胫骨纵轴 正常值:各0~45°
(二)躯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