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




什么是小头症?为何之前不受人们关注的寨卡 病毒如今备受重视?
概述

小头症是一种罕见病,婴儿在子宫或 者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头 部出现非正常变小。患有小头症的婴 儿在生长发育中大脑发育困难,体格 发育明显异常,智力发育显著迟缓, 有的患儿会出现抽风、四肢僵硬或者 手足徐动及瘫痪。 寨卡病毒本身不威胁生命,但病毒可 能引发的小头症却会导致婴幼儿大脑 发育障碍,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 沉重负担。
诊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 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 痛或结膜炎等。


临床表现

(三)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 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 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 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四)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 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 关系尚未明确。

实验室检查
寨卡病毒应急处置
一、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按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一个病例进行调查,并核实诊 断。 2、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 3、追踪本次流行的传染来源。 4、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 卫生习惯,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5、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 容器指数等。 6、及时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 7、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寨卡凶猛说明文

寨卡凶猛说明文

寨卡凶猛说明文寨卡病毒,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寨卡病毒最初是在非洲的寨卡森林中被发现的,随后迅速传播到南美洲和其他地区。

寨卡病毒可以引起头痛、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先天性微小头颅畸形等严重后果。

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首先,寨卡病毒容易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而蚊子是一种广泛分布并且数量庞大的昆虫,因此寨卡病毒的传播范围也非常广泛。

其次,寨卡病毒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尤为严重,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导致胎儿患上先天性微小头颅畸形,这对孩子的健康将产生长期影响。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

当感染了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会将病毒传播给人类,从而导致感染。

此外,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性接触、输血等其他途径传播,因此在性生活和输血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范。

寨卡病毒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在传播过程中,寨卡病毒可能会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株更加凶猛。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究寨卡病毒的病毒学特性和传播规律,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

为了预防寨卡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加强对蚊子的防治工作。

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盆、水缸等蚊子滋生的场所,使用蚊帐、驱虫剂等防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蚊子叮咬的风险。

其次,要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区旅行,尤其是孕妇和儿童要格外注意。

此外,性生活和输血过程中也要注意防范,避免感染寨卡病毒。

总的来说,寨卡病毒是一种潜在危害巨大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共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遏制寨卡病毒的传播,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寨卡病毒的基本知识讲义

寨卡病毒的基本知识讲义

感谢大家的聆听!
出血
白细胞及中性粒 细胞增多 血小板
减少
临床表现
链霉素或与磺胺
细菌学或血清学 检查
类及四环素联用
一分钟读懂寨卡病毒
第五节
治疗及预防
1、对症治疗 2、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 虫叮咬 3、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 行地区
寨卡预防
shipin
• /s?__biz=MzAxNDYzMDM4MA==&mid =401877581&idx=2&sn=513335e2347fdd85907faacfb1d1d285& scene=1&srcid=0217xSLnMAi5MjaiWgqYl2xg#wechat_redirect
登革热
2
疟疾
3
乙型脑炎
一分钟读懂登革热
疾病名称 登革热 疟疾
乙型脑炎 恙虫病
蜱媒疾病 鼠疫
常见虫媒性传染病病原治疗
登革热病毒
发热、三痛、三 白细胞减少血小 血清中特异性

板减少
IgM抗体阳性

人类疟原虫
周期性定时发作 的高热,汗出热
退
红细胞多次发作后 下降白细胞初发时 稍增后正常或稍低
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传播媒介
伊蚊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 2、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
),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 乏力以及头痛
3、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
例罕见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该病毒可被60℃以上温度、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寨卡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为最重要的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14:登革热、寨卡病毒病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14:登革热、寨卡病毒病

14 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一)登革热【概述】·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热带传染病·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流行·登革热:登革病毒引起经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又名“骨痛热”·临床特点: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种临床类型。

【病原学】1 基本概述·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血清学分型:Ⅰ-Ⅳ型,均可感染人2 理化特性·对热敏感·甲醛液、乙醚、紫外线可灭活·耐低温【流行病学】1 流行地区·世界: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南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2 流行季节夏秋雨季,周期性(隔年高发)3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毒感染的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伊蚊4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白纹伊蚊(广东、太平洋岛屿)、埃及伊蚊(海南、东南亚)5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对异型病毒感染则不能形成有效保护“二次感染学说”:再次感染异型,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3-14d(一)症状与体征1 发热急骤畏寒、高热伴乏力2 疼痛严重的头痛、眼眶痛、腰背痛、全身骨骼、关节和肌肉疼痛,又有“碎骨热”之称。

3 皮疹全身分布,斑丘疹4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5 胃肠道症状6 其它·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肝功能不全·重症患者可能导致休克、昏迷(二)临床分型1 WHO·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2 我国·典型登革热:发热期、极期、恢复期·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三)分期1 发热期·发热:起病急,可伴畏寒;发热3-5天后温度恢复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双峰热型或马鞍热·疼痛:全身骨、关节、肌肉痛·皮疹与出血:病程3-6天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样皮疹和点状出血疹;束臂试验阳性2 极期病程3-8天·病情加重:腹部剧痛、持续呕吐、高热不退等·血浆渗漏表现: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腹水,严重者可休克·出血·脑炎或脑病·多器官损害3 恢复期极期后2-3天,症状减轻WBC开始上升,PLT渐恢复(四)重型登革热早期如典型登革热,3-5天加重·剧烈头痛、呕吐、昏迷、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消化道大出血、出血性休克1 高危人群·二次感染者·慢性基础疾病者·老、幼、孕·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2 预警指标·退热后病情恶化·腹部剧痛·持续呕吐·血浆渗漏·嗜睡、烦躁·明显出血倾向·少尿(五)其它分型1 登革出血热典型登革热表现,乏力、肌痛不显著,出血表现明显2 登革休克综合征典型登革热表现,明显出血倾向、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凶险【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2 尿常规少量蛋白、红细胞,可有管型3 血生化凝血指标异常4 抗体·病后3-5天检出IgM,维持2-3月·病1周检出IgG,维持数年至终生5 抗原及核酸检测早期诊断6 影像学·B超:肝脾肿大·胸片:胸水·CT和MRI:脑水肿,颅内出血【诊断】(一)诊断1 疑似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2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WBC、PLT同时减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 确诊病例:疑似/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or 分离出登革病毒or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二)重症登革热诊断有以下情况之一者1 严重出血:皮下、呕血、黑便、颅内出血等2 休克3 重要脏器损害:肝损伤、肾衰、脑病【鉴别诊断】1 与发热伴出血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 与发热伴皮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3 有脑病表现者:与其它CNS感染鉴别4 WBC及PLT减低明显者: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治疗】1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2 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3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4 解除防蚊隔离的标准:病程超过5d+热退24h以上5 出院标准:热退24h以上+临床症状缓解6 登革热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寨卡病毒小头症

寨卡病毒小头症

寨卡病毒小头症一种新型的传染病传入中国,让妈妈们非常担忧,因为这种传染病会导致婴儿小头症。

迄今为止,巴西已出现4000例新生婴儿小头症病例,罪魁祸首为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小头症是怎么回事呢寨卡病毒小头症症状有哪些寨卡病毒小头症如何预防妈妈们赶紧来学学关于寨卡病毒的知识,提早预防疾病。

寨卡病毒小头症是怎么回事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与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相类似,对婴儿健康危害大,会导致婴儿头部偏小。

如果婴儿还在妈妈肚子里,妈妈感染了寨卡病毒,出生后,也有可能患小头症。

小头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寨卡病毒感染是引发病症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遗传变异、环境影响、妈妈孕期错误用药也会引发小头症。

妈妈要当心,婴儿头部变小,头顶变尖,头尾会比胸小,外貌也与常人不同。

由于头小,前囧闭合早,加之脑组织发育延迟,智力发育缓慢,智商会比常人低,表达能力、行为方式也会受影响。

有的婴儿长大后,还可能出现惊厥、痉挛症状,严重时甚至痉挛性瘫痪,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妈妈们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协助宝宝做好治疗,宝宝就不会出现严重病症。

远离寨卡病毒高发区,宝宝接触到传染病毒的伊蚊和病毒的机会就会减少,宝宝患小头症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

伊蚊多在非洲、美洲、太平洋地区出现,活动范围小,不易穿过太平洋飞到其他国家。

妈妈们不要在疫情高发期带宝宝外出旅游,即使要去旅游也选择一些无疫情的国家。

寨卡病毒小头症是什么原因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孕妇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可“穿透”胎盘,感染胎儿。

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胎盘是胎儿从妈妈体内获取营养的“地方”,如果胎盘被感染,病毒就会直接进入胎儿体内。

胎盘是保护胎儿的重要关卡,只要胎盘不被寨卡病毒“攻破”,胎儿就能健康成长。

然而,寨卡病毒病毒扩散速度快,一旦进入母体内,在短时间内就会感染胎儿。

感染病毒后,胚胎发育异常,胎儿出生后头部偏小。

不仅如此,胎儿脑部还会出现明显的钙化现象,脑室会逐渐萎缩。

另外,中枢神经受累引发关节挛缩也有可能出现,妈妈要多加注意。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11月17日巴西Osvaldo Cruz研究所黄病毒实验室发现小
头畸形胎儿孕妇的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他先 天异常的新生儿,其血液及组织标本均检出寨卡病毒基
因。
据巴西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小头畸形或先天性异 常的最大风险是孕妇在怀孕的早期(1-3个月)感染寨 卡病毒。 美国CDC自巴西4例小头畸形病例中检出寨卡病毒,且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
风险评估
我国风险研判
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
人员往来,因此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区及东南 亚地区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势,南方
省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省份
巴西和哥伦比亚(目前疫情最严重地区)近 三年出入境人数占40%-50%
中部分病例的脑组织也检出寨卡病毒;4例病例的母亲
在妊娠期间均曾出现发热和出疹。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 综合征的上升。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 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 (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 症状
各国疫情

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 本地病例。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万 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 听力等改变。 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 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 明确。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报告国家或地区 巴西 哥伦比亚 美国 马提尼克 佛得角 法属玻里尼西亚 巴拿马 萨尔瓦多 波属圭亚那 巴拉圭 西班牙 马绍尔群岛 波多黎各 斯洛文尼亚 加拿大* 哥斯达黎加* 多米尼加* 海地* 洪都拉斯* 苏里南*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地区分布

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 、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1947年病毒发现 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2007年在 太平洋岛国出现暴发疫情。2013-2014年在南太平洋的法 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2015 年开始蔓延至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多个国家。北美洲的美国 、加拿大,亚洲及欧洲部分国家有输入病例报告。我国目 前有输入病例报道,随着蚊媒活跃季节的到来,有伊蚊分 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认识寨卡病毒感染

认识寨卡病毒感染

认识寨卡病毒感染
一、寨卡病毒感染及患病风险
寨卡病毒感染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源于非洲,传染性强,临场表现与登革热类似,目前主要在南美地区流行。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此外,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

目前该病尚无疫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

在寨卡病毒感染流行地区,人们可能会在被蚊虫叮咬之后传染。

二、典型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绝大多数人感染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及全身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为2-7天。

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孕期感染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三、寨卡病毒疫情波及36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发生寨卡病毒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主要分布在美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

旅行者前往需要注意个人防护。

这些国家/地区分别是: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亚、法属圭那亚、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美属维尔京群岛、哥斯达黎加、牙买加;美属萨摩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济、瓦努拉图、泰国、印尼、马尔代夫、佛得角。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基本知识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基本知识
注: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欧盟CDC
2015年5月以来共发布4期美洲寨卡病毒疫情快速风险评估 报告
建议加强监测、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医生对该病及其并 发症的认识
考虑血液安全问题,延长具有相关旅行史人员的献血时间 对旅行者和受疫情影响的欧盟公民提出防护建议
(Ae. Albopictus)媒介,外潜伏期缩短至3天。
2.基孔肯雅热:证据最充足的案例,CHIKV膜蛋白突
变(A266V) 致病毒适应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外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增加。 3.Zika病毒基因组曾发生自然重组,包膜蛋白 N154 糖基化位点丢失,可能是适应伊蚊宿主的反应。
缺乏群体免疫; 除加拿大和智利以外,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在美洲广
泛分布。 PAHO 认为寨卡病毒可能传播到美洲所有存在伊蚊的国家
和地区。
WHO官员1月28日:预计美洲地区将可能有300万-400万人 感染。
注:PAHO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泛美卫生组织
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 大利、丹麦、芬兰、德 国、葡萄牙、荷兰、西 班牙、瑞典、英国、瑞 士、奥地利
其他输入病例国家: 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例
暴发疫情国家/地 区(5)
散发病例国家/地 区(25)
萨摩亚 31例 法属波利尼西,库 克群岛, 新咯里 多尼亚,瓦努阿图
哥伦比亚20,000+例
俄罗斯
1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卫生部关注疫情进 展,与运输和民航部门及时沟通,做好病毒蔓延 的预防对策
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当天晚 些时候公布了含有27国的旅行警告名单,提醒孕 妇避免前往这些国家

寨卡病毒病基础知识与防控

寨卡病毒病基础知识与防控
卫生检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通报卫生计生部 门,共同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解析
病例监测与管理 1.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的患者, 应注意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旅行史〕,考虑本 病的可能,并及时采样送检。此外,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 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 可能。
寨卡病毒病热点解读
1.我国首例诊断病例和口岸首例诊断病例 〔1〕2月14日,中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 出院,此患者34岁,有委内瑞拉旅行史,2月2日从委内瑞拉 出发,途径中国香港,深圳入境,6日承受隔离治疗。 〔2〕质检总局消息,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2月12 日从广州白云机场口岸现场检出的发热人员确诊为我国第二 例输入性病例,为口岸首例检出病例。 〔3〕2月16日,深圳皇岗口岸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萨摩亚 归国发热人员,其诊断为我国第三例输入性病例。
应启动应急监测。媒介伊蚊应急监测区域、方法及频次要求 同登革热,可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中的应急监测进 展。
当有寨卡病毒病病例出现且以疫点为圆心200米半径范围 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戒备区〔核心区外展200 米半径范围〕≥10时,或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 20时,应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
世卫称寨卡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目前还很难预测寨卡病毒将来的走势,但这种病毒可能在 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更为广泛的传播。考虑蚊子生存和繁殖环 境扩张,随着北半球气候逐渐转暖,其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 市流行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寨卡病毒病热点解读
5.寨卡病毒病会像埃博拉出血热威胁全世界吗? 这两种病毒在传播方式与安康影响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埃

寨卡病毒考试

寨卡病毒考试

3月院感考试
时间姓名得分
1.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2.寨卡病毒的临床特征:(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出现死亡。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导致胎儿(胎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

4.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5.寨卡病毒的传染源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可能的传染源。

6.寨卡病毒的潜伏期: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持续( 2-7 )天缓解,预后良好,死亡病例罕见。

7.实验室病原学中的核酸检测: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寨卡病毒RNA。

阳性窗约3-7(天)。

8.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寨卡病毒;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或阴性转为阳性,同时排除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感染。

9.寨卡病毒主要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10.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避免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关于寨卡病毒病,你应该知道这些!

关于寨卡病毒病,你应该知道这些!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微平台本文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态势简报》(第4期)、《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推荐。

对于寨卡病毒病,下面是你想知道的!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

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

3、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2月9日,已有26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牙买加、哥斯达黎加。

4、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的须知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该病毒可被60℃以上温度、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寨卡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为最重要的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

20160411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20160411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
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
–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 传染期
– 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 毒血症,具备传染性。 – 病毒血症期多为5-7天,一般从发病前2-3天到发病后3-5天,部分 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 – 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
寨卡病毒病性传播预防指南(CDC)
• 男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6个月 • 女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8周 • 有寨卡病毒流行区旅行史的成年男女,在离开疫
区后至少8周以上才可准备生育
Petersen EE, et al. MMWR : 25 March 2016.
2016年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病周分布
8
6 病 例4 数 2
• 病例主要发生在东北和东南部
– 东北:75%的疑似,93%的确诊 – 东南:14%的疑似,2.5%的确诊
东南亚疫情概况
• 2007-2015: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 曾有旅行者中发生病例的零星报告 • 2016:
– 越南(4月5日)报告2例病例(未通报旅行史) – 我国台湾报告1例从泰国旅行归国的病例 – 美国报告1例从菲律宾旅行归国的病例 – 芬兰报告1例从马尔代夫旅行归国的病例 – 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从既往登革热疑似病例标本检出寨 卡病毒感染证据
来源: 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operations plan
2015年有病例报告国家蔓延至 南美和中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卡病毒的基本 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寨卡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和流行情 况
截至16.2.19我国发现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 毒感染病例
• 中新社北京2月19 日从国家卫生计生 委获悉,浙江省确 诊一例输入性寨卡 病毒感染病例,这 是继江西和广东分 别确诊一例病例后, 中国内地确诊的第 三例输入性寨卡病 毒感染病例。
目录 4
1
病毒简介
2
临床表现
3
临床诊断
4
鉴别诊断
5 防
治疗及及预
5
第一节
病毒简介
什1、么黄病是毒寨科卡、黄病病毒毒?属、单股正
链RNA病毒 2、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 3、寨卡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4、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 三种病毒:
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病毒和 黄热病毒
病毒简介—— 6 结构
寨卡病毒
感谢大家的 聆听!
• 由伊蚊传播的寨卡 病毒在美洲地区进 行“爆炸式”传播, 预计该病毒可能在 美洲感染300万至 400万人。在情况 最为严重的巴西, 新生儿小头症和其 他神经系统病变密 集出现,这些病例
第三节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 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 人气 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
或居住

卡 病
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 发热、皮疹、关节痛或 服务 结膜炎等 。


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

宣传 抗体检测阳性 ;

公关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 别诊断 。
第四节
鉴别诊断
1、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 断 2、常见虫媒性疾病的鉴别
常见蚊媒传 染病
1
登革热
2
疟疾
3
乙型脑炎
一分钟读懂登革热
伊蚊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 2、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
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 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
3、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
与死亡病例罕见
临床表现
孕妇感染后可能 会导致新生儿小 头畸形
巴西寨卡病毒肆虐下的小头症宝 宝
伯氨喹、氯 喹、奎宁和
青蒿素
乙型脑炎病 毒
高热、意识 障碍、惊厥、
呼衰
白细胞早期 中度增加,
中性为主
主要依流行
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

恙螨幼虫
发热、焦痂 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 多减少
临床表现及 大环内酯类、
外斐氏反应
四环素类、氯 霉素、喹诺酮
发热伴血小
板减少综合 症
发热、毒血 白细胞及中 症淋巴结肿 性粒细胞增
临床表现 链霉素或与
一分钟读懂寨卡病毒
第五节
治疗及预防
1、对症治疗 2、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 是防止蚊虫叮咬 3、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 卡病毒流行地区
寨卡预防
shipin
• /s?__biz=MzAxND YzMDM4MA==&mid=401877581&idx=2&s n=513335e2347fdd85907faacfb1d1d285& scene=1&srcid=0217xSLnMAi5MjaiWgqYl 2xg#wechat_redirect
常见虫媒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疾病名称 登革热 疟疾
乙型脑炎 恙虫病
蜱媒疾病
病原体 临床表现 血常规
诊断
抗病原治 疗
登革热病毒
发热、三痛、 三红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血清中特异
性IgM抗体 阳性

周期性定时 红细胞多次发
人类疟原虫
发作的高热, 汗出热退
作后下降白细 胞初发时稍增 后正常或稍低
血涂片查疟 原虫
黄病毒科、 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 毒
登革热病毒
黄病毒科、 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 毒
埃博拉病毒
H7N9
纤维病毒科
单股负链RNA病 毒
正粘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属 单股负链RNA
病毒简 介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
传播非人途灵长类动 物径
蚊媒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
传播媒 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