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辽宁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传递性”

合集下载

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假言命题

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假言命题

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假言命题今天为大家提供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假言命题,国考行测逻辑判断类题目技巧性很强,大家可以多学习一下!祝大家考出好成绩!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假言命题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指联结词引导充分条件先出场的假言命题。

常见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有“如果••…那么……”、“只要.... 就……”、“若……则……”等等,既然从位置上来看,是充分条件先出场,必要条件后出场,那么可以将此类题目的推出关系简单梳理为“前推后”的关系。

【例1】“如果你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真理它将被拒之门外。

”与以上判断的含义最为接近的是:A.如果真理被拒之门外,那一定是你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B.只有关掉所有错误的大门,真理才不会被拒之门外C.如果真理没有被拒之门外,那么,一定是没有关掉所有错误的大门D.若要接纳真理,必须拒绝错误【解析】正确答案为C。

“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是“真理它将被拒之门外”的充分条件。

A、B项将其当成必要条件错误;D项的意思跟题干不符;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故C 项正确。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指联结词引导必要条件先出场的假言命题。

常见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有“只有••…才……”、“除非…… 否则不……”等等,既然从位置上来看,是必要条件先出场,充分条件后出场,那么可以将此类题目的推出关系简单梳理为“后推前”的关系。

【例2】老王对老李说:“除非你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不同?A.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B.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C.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就会将他告上法庭D.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解析】正确选项为B。

解析:题干命题等值于:只有老李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即A 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C项正确;肯定后件则肯定前件,D项也正确;只有B项混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错误故答案选B。

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

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

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假言命题可以说是公务考试行测部分的常客了,题量虽然不多,但却是重点。

因为考官会在这仅有的几道题中综合的考察关于命题的多个知识点,并且普遍字数较多,如果不了解其技巧,那么很可能会影响整体答题的进度。

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

其在前的支命题叫做前件,在后的支命题叫做后件。

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

具体表现形式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其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行测考试中涉及较少。

对于假言命题的考察重点则在于前后条件的确定与推理。

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假言命题的逻辑理论,也不去论证假言命题的本质及其发展,我们就去考虑答题的角度,去把握如何判断假言命题,如何快速准确的解答假言命题。

下面专家就为考生详细讲解: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考察,题中一定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词,或者在题干,或者在选项,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快速判定考点。

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简单总结以下假言命题的逻辑标志词。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

命题表示了一种判断,对于命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真找真”“真假互寻”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考察命题已经具体问题去寻找相应的关系。

“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

“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大部分假言命题在选项的设置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常见的设错选项比如说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等,考生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可以很容易的把握。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用一道例题,来练习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思路。

【例题】:要想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就必须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才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想快速回答好判断推理题,有些命题推理不得不知。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一、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形式是A→B,意思是有A必有B,但是没有A未必有B,其推理规则有下述几条:
(1) A→B,则非B能推出非A;(逆否命题)
(2) A→B,则A且非B不成立;(矛盾命题)
(3) A→B,则非A不一定推出B;
(4) A→B,则B不一定推出A。

当然,这里还要明确几点,什么是A,什么是B:
前→后:如果……那么……;只要……就……;要想……必须……。

后→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二、例题精选
【例题】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解析】B。

“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为真,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形式的否
定后件式,可以推出“是好汉,所以,到过长城。

”“如果……那么”关系属于充分条件,
只能由前项推出后项,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A、D两项属于无效形式,故选B。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
鉴!。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条件关系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条件关系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条件关系在事业单位联考的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中的假言命题是必考的题型,也是我们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那么条件关系作为假言命题分类的基础更是需要同学们清楚掌握。

因此,条件关系的基本理论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

在此,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假言命题中条件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含义命题间存在条件关系的复言命题为假言命题。

对于这句话无非三个关键词点,命题间、条件关系、复言命题,对于命题间也就是直言命题之间,复言命题也可简单说成多判断,这部分相信同学们都很了解,那么比较难理解的就在于“条件关系”这四个字,其实条件关系在我们初高中都有所涉及,无非就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那么充要在我们假言中不考查,所以我们重点学习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有A一定有B,没A未必没B,则我们说A为B的充分条件。

翻译为大白话也就是有A足够充分推出B。

例如:我是福州人,一定能推出我是福建人么?结果是肯定的。

所以我们说福州人是福建人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没A一定没B,有A未必有B,则我们说A为B的必要条件。

同样去翻译成大白话,也就是A是必不可少的,是没A不行的。

同样是刚才福州和福建的例子,如果我说我不是福建人,一定能推出我不是福州人么?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相信都能明白,所以得出福建人是福州人的必要条件。

条件关系特点:大家是否发现,无论是在谈充分条件还是在谈必要条件,都是再举同一个例子,也就是福州人和福建人,说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成对存在的,他们缺一不可。

并且根据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如果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可以写做A=>B的形式,结合充分条件的含义:有A一定有B,能得出箭头的方向永远是从充分条件指向必要条件。

二.分类根据条件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假言命题分为两大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知识:逻辑判断的若干解题要点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知识:逻辑判断的若干解题要点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知识:逻辑判断的若干解题要点在公职类考试中,判断推理模块是我们每年的必考模块,考试中一般出十道题,这个模块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我们逻辑学中的内容。

作者在授课过程中以及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发现,对于没有受过逻辑学训练的考生来讲,首次接触这个块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公考中经常考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做一下梳理。

那本节课主要给大家讲述的知识点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充分条件,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句话以协助大家来理解:有A必有B,A是B的充分条件,即A→B。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这句话就是由天下雨推出来地就湿,具有类似于这种推出形式的假言命题我们就称之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句子的前半部分推出来句子的后半部分。

我们能够总结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保证句子为真的前提下,条件成立结果一定成立。

其次,我们要看A→B这种形式的真值行况是怎样的。

由该表能够得出,A→B的为假的情况是A且-B,由此我们能够知道A→B与A且-B是相互矛盾的。

此外我们还能够得出,若要保证A→B为真,那么在条件真假未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要确定结果B为真就能够了,这个点需要引起各位考生注意。

例:一场超级篮球赛即将进入比赛最后阶段,4支球队将为最后名次展开激烈拼杀。

行家们根据各球队以往战绩及现场表现,对比赛结果做出了3项预测:(1)天空队、大地队都不能进入前两名;(2)如果江河队获得第一,那么海洋队将获得第二;(3)如果天空队获得第三,那么大地队将进入前两名。

比赛结束后,发现行家们的预测只有一项是准确的。

据此,能够推出( )。

A.江河队获得第一B.海洋队获得第二C.天空队获得第三D.大地队获得第四解析:由题干可知三句话里面一句为真。

我们首先不妨假设(1)为真,那么天空队、大地队不是前两名,则应该为第三、第四名。

此时(2)为假,它的矛盾命题就为真,即:江河队第一,海洋队不是第二。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方法简析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方法简析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方法简析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是国考行测逻辑判断中经常会考察的知识点,如果题干中涉及到多个假言、联言和选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时,假言命题中的支命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往往没有确定向来作为突破;再者多个命题间也无矛盾关系去梳理时,很难去按照常规方法去推导求解。

因此,这类题对于多数备考学子而言,无疑增加了不少难度。

今天,专家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来和大家一起分析解决这类题目的常见方法。

【例题】甲、乙、丙三人在一起推测小张、小王和小李是做什么的:甲:“如果小王是水工,则小李是木工。

”乙:“只有小张是电工,小王才是水工。

”丙:“小张是电工但小李不是木工。

”如果三人推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那么下列各项判断中除了哪项其余均为真?( )A.小张不是电工B.小王不是水工C.小李是木工D.小王是水工【题目分析】从问法上我们知道属于必然性推理中的真假话数量问题,三个命题中,涉及到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联言命题,且已知一真两假,但由于三个命题间没有特殊的矛盾关系,因而,常规的“间接矛盾法”不好求解。

再者题干信息中没有涉及到支命题的确定信息,无法直接去推导求解。

而对于选项则均涉及到的是支命题的真假性。

针对这类题型,我们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三种常见的方法来应对。

通过分析选项,发现B和D中均是对于小王与水工的判断,而且互为矛盾,则必然一真一假,而题干问的是哪项不可能为真,则提示我们应该先去代入B、D两个选项来检验下。

代入B选项:“小王不是水工”发现三个命题中,涉及到甲乙两个假言命题,不好确定,但是可以转化到其矛盾命题非甲和非乙(两个联言命题),其中,一个分支为假,则整个联言命题为假,反之可得,命题甲和乙均为真,与题干中“只有一个命题为真”不符,因此,选择B。

这种方法是当大家在考场上没有太多时间,或者没有思路是,不乏可以首先观察选项进项代入排除。

由于三个命题中,涉及到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联言命题,且已知一真两假,不好直接确定,所以可以将其全部转化为对应的矛盾命题,则三个矛盾命题中,出现两个含有共同向分支“小王为水工的”联言命题和一个相容选言命题,且满足两真一假。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我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熟练地做好逻辑判断题!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公务员考试行测离不开逻辑题,逻辑题既是难点,也是得分点,很多考生的分数也是在这一部分被拉开。

今天,我就专门研究考试中出现的一类逻辑题——假言命题。

在假设的情况下,描述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称之为假言命题,这是最基本的概念。

但很多同学考试时候,并不能看出来题目的考点,所以研究假言命题出现时候,常见的一些关联词和标志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所在。

在这里,我们从关联词的角度将假言命题大致分为四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如果明天是个大晴天,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其中“明天是个大晴天”是充分条件,“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是必要条件。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如何快速找出谁是充分条件,谁是必要条件。

对此,我们归纳了这一类先描述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他们有:如果…那么/就,假如…则,倘若…则,一旦…就等等,有时候甚至就单单一个“就”字。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其中“好好学习”是必要条件,“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是充分条件。

对这一类关联词语进行归纳,他们主要包含两个: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三、“除非…否则”关联词大家可以将这个关联词单独当做特殊的个体加以记忆。

因为他不能直接将里面的支命题看做是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

比如“除非你答应嫁给我,否则我就去死”。

如果我们认为“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我就去死”是必要条件,那意味着“嫁给我,我就去死”,明显不符合说话人的逻辑,反之亦然。

所以正确的解释是,否定哪一个支命题,哪一个支命题就是充分条件,剩下的支命题则为必要条件。

若“你不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那么“我就去死”则是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在真假话中的应用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在真假话中的应用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点:假言命题的矛盾在真假话中的应用假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而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又是其中相对独立的也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

对于矛盾关系的考察,最典型的应用就是解决真假话问题。

我们可以首先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是什么。

小明对小红说:“如果你嫁给我,我就送你100万。

”小明食言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小红嫁给了他,他却没有给她100万。

而这种情况就与小明的承诺相矛盾。

因为我们可以总结为“A→B”的矛盾是“A且非B”。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假言命题的矛盾是联言命题,这一点是大家一定要熟记的,也是容易被记错的。

因此,对于包含了假言命题矛盾命题的真假话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能够迅速找到题干中的矛盾。

利用矛盾的意义(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即可断定哪两句话必有一真一假,再结合题干的条件,进而推测出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最后得出结论。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具体的题目来体会这一方法的应用。

例.甲、乙、丙、丁四个人分别对X、Y两个足球队是否进入决赛进行了预测:甲说:“X能进决赛。

”乙说:“如果X不进决赛,那么Y能进。

”丙说:“Y不能进决赛。

”丁说:“X和Y都不能进决赛。

”已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准确,那么结果是:A.X进决赛,Y不进B.X和Y都能进决赛C.X和Y都不进决赛D.X不进决赛,Y能进【答案】D。

【中公解析】分析四个人说的话可以知道,乙和丙说的话互为矛盾,利用“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的结论,我们可以得知乙和丁说的话中必有一真和一假。

由于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可以确定唯一说真话的人一定是乙和丁中的一个,进而推出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

甲说假话,说明X不能进决赛;丙说假话,说明Y可以进决赛。

因此选D。

上面的例题是假言命题矛盾在真假话中应用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但是其难度偏低。

真正在考试中出现的题目,难度会相对较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解答任何题目的前提都需要扎实的基础。

2019公务员省考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

2019公务员省考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

2019公务员省考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易于掌握“A→B”等价于“非A←非B”,但在考试当中题型比较多。

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公务员省考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一起来复习一下吧!2019公务员省考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必然性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整个行测考试的始终。

但是,大多数考生初步接触逻辑部分的知识点和题型一般难度较大,接下来就总结一下在必然性推理中常考考点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题型总结。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易于掌握“A→B”等价于“非A←非B”,但在考试当中题型比较多。

类型一:单纯地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你是好人,你就会见上帝。

这句话为真,由此可以推出()A. 只有你是好人,你才会见上帝。

B. 如果你是坏人,你就不会见上帝。

C. 除非你会见上帝,否则你就不是好人。

D. 只要你没有见上帝,你就好人。

【参考解析】答案:C。

类型二:依托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考查推理规则: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你才能考上公务员;只要为人民服务,就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由此可推出()A. 如果好好学习,不一定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B. 除非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否则没有好好学习。

C. 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就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伟大目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努力。

【参考解析】答案:B。

类型三:以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考查推理规则:如果你拥有勇气或者智慧,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以推出()A. 如果你拥有智慧,你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

B. 除非你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不会拥有勇气。

C. 如果你立于不败之地,你就不会拥有智慧。

D. 只有你拥有智慧,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解析】答案:B类型四:多链条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就会爆炸。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必然性推理也是每年会考察的点,其中假言命题部分主要考察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很多同学初次接触会觉得比较难,其实逻辑部分做题有很强的规律性,只要掌握技巧做题技巧,这部分题还是比较好做的。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假言命题矛盾命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一.假言命题的矛盾我们都知道假言命题说的是在假设的情况下判断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复言命题,既然是假设的情况下,肯定会涉及到一些假设词,所以可以通过假设词来判断命题间的推出方向,分成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跟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其中假言命题的表现形式为A→B,也就是充分条件推向必要条件,前提条件是充分条件满足必然推出必要条件满足。

所以充分假言的推出方向为前推后,比如:如果下雨,那么路湿就是前推后,下雨→路湿,必要假言:只有中国公民才能做中国国家主席,就是主席→公民,后推前。

假言命题的矛盾我们用例子的形式给大家讲解,例如:你爸爸给你说孩子你好好学习如果考上公务员,那么给你买法拉利。

第一步写出推出形式,考上公务员→买法拉利,那什么样的情况下那爸爸说谎,也就是你考上了但是你爸爸没有给你买,所以A→B的矛盾命题A 且非B。

有的同学会说没考上买了也是说谎的情况,但是我们逻辑中有一个叫做严谨性,题干给的前提是考上买车,没说没考上的情况。

假言命题矛盾命题的考法,分为两种1.单个命题矛盾考察题型特点:题干中涉及假言命题,并有真假限定,确定为假/为真的情况。

解法:先简写题干A→B,再利用假言命题矛盾A且非B解题例题:在接受了狙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紧截铁的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关,以下那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是鬼子没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 只有①B 只有②C ①和②D ①和③中公解析:首先审题有只要...就....所以是假言命题,看问法以下哪个选项为真说明题干为假,假言命题矛盾考察,先简写题干:活着→休想跨过昆仑关找矛盾就是活着且跨过了昆仑关,只有①符合要求,所以答案选A。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获得高分。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真假话问题一直是考查的热点,虽然同是真假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在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部分可以矛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可以用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等,但是我们一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说的话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带入排除法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描述,从而确定正确参考答案,只是这种方法要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耗时,尤其是当参考答案设置在D项的时候,所以,可以用寻找口的方法,辅以假设法解题,接下来我们就几道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例题1】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测:同学甲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同学乙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

同学丙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

结果,同学们的猜测各对了一半。

那么,他们的录取情况是:A.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B.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C.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D.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参考答案】A。

【中公解析】分析题干特点可知,三个同学,每人说了两句话,其中前半句都是针对赵明说的,并且只能有一句为真,后半句甲和丙说的是孙杰,只有乙说的是钱红,综合考虑题干特点,可以从乙同学说的话入手,如果其前半句为真,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则甲、丙的前半句均为假,后半句为真,推出矛盾(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真,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真),所以假设不成立,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真,继而推出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正确参考答案为A。

2019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2019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2019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今天为大家提供2019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希望大家多多复习,争取不失分!2019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是历年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它的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在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会做综合型题目。

在假言命题的众多知识点当中,逆否命题是学习的基础,下面就系统学习一下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首先,在了解逆否命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逆命题和否命题。

顾名思义,逆命题是指将一个命题的前后件互换位置,例如“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它的逆命题就是“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而否命题是指分别否定命题的前后件,“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的否命题即为“如果情场不得意,那么赛场不失意”。

同学们理解了逆命题和否命题以后,逆否命题就变的非常简单,它是指分别否定命题的前后件以后再互换位置,那么“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的逆否命题就是“如果赛场不失意,那么情场不得意”。

这就是逆否命题的含义,如果用公式表示就是A=>B的逆否命题为非B=>非A。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假设原命题“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为真,那么它的逆命题“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不一定为真,即已知赛场失意也得不出情场一定得意;同样的它的否命题“如果情场不得意,那么赛场不失意”也不一定为真,即已知赛场得意的结果得不出赛场不得意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它的逆否命题“如果赛场不失意,那么情场不得意”一定为真,因为已知如果情场得意了,那么赛场一定失意,那赛场之所以不失意,就是因为情场没得意。

所以我们发现,逆否命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与原命题等价,而逆命题和否命题却没有这样的特性。

再次,试卷当中逆否命题一般常见的问法是“下列选项当中与原命题等价的是?由此(不)可以推出的是?”那么与原文等价的或者可以推出的选项就只有两种:原命题或者逆否命题;常见的与原文不一致或者不能退出的选项有以下三种:逆命题、否命题和无中生有项,无中生有项是指某一概念原文没有提到选项中突然出现的选项。

2018辽宁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之“传递性”

2018辽宁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之“传递性”

2018辽宁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之“传递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假言命题是一种很重要的题型,而这种命题在考察的过程中有时会以多个假言命题之间的关联,从而考察假言命题的“传递性”。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各位考生介绍一下这种题目的做题方式。

所谓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指的是在假言命题的题目中会出现多个假言命题之间有关联从而形成一连串的推理过程,然后判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比如“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

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

如果民强,则百业兴”。

要想做好这种题目,首先要准确从题干中提炼逻辑语言,其次要明确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即肯定前件定能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定能推出否定前件。

【例题1】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终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的是( )。

A . 如果实行依法治国,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B . 如果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的事业就能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C . 如果不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终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D .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就不能实行依法治国【中公解析】选C。

题干和选项中出现多组典型“逻辑关联词”,先翻译后推理。

翻译题干:①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②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③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根据逆否等价可知: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

A项:实行依法治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肯定后件无法推知确定性结论,故A项错误;B项: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推导方向错误,题干为: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故B项错误;C项:不实行依法治国→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对“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行依法治国”的逆否,能够推出;D项:实行依法治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推导关系错误,题干为: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冲刺要点梳理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冲刺要点梳理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冲刺要点梳理在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版块一直是考试中的重点,也是考生们比较容易拿分的版块,其中判断推理分为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和图形推理四个部分,那么接下来专家对这四个版块进行要点的梳理。

必然性推理重点考察真假话问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朴素逻辑1. 真假话问题:真假话问题主要思路是①找矛盾关系;②没矛盾关系,找反对关系;③既没矛盾关系,也没反对关系,需要进行假设法去做。

真假话问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基础的题型,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多加掌握。

2.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题目一直是省考、国考考察的重点,需要考生们不仅要掌握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A→B为真,若A真,则B真;若B假,则A假)。

还需要把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掌握,使考生们能够从容的应对综合推理的题型。

3. 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近几年考试中比较重点考察的题型,作答朴素逻辑的题目,关键要找好题目的突破口,包括确定项和关联项。

同时要结合解题的方法,排除法、假设法等。

需要考生们多加练习,保证做题效率和做题正确率。

可能性推理包括了5种题型,削弱型、加强型、解释型、评价型、结论型。

其中削弱型和加强型一直是考察的重点1. 削弱型题目:削弱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握一般削弱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加上一个前提使结论不成立,如果同时出现几个选项同时能削弱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力度比较去做。

2.加强型题目:加强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握一般加强型和隐含假设型题目的做题方法:加上一个前提使题干结论成立,如果同时出现几个选项同时都能加强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力度比较去做。

另外的三种题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只要分析好题目,掌握好答题方法就能有很好的准确率。

1.题型类别:主要考查单定义和多定义为主2.知识点考查:考查法律、经济、社会学、学等多个学科,需要考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3.解题方法:主要应用核心成分分析法、主特征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1.题型分类:主要考查两项式、三项式、括号式三种类型2.知识点考查: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概念间关系、条件、因果、顺承关系等)、言语关系(词义关系、句子成分、词性、词语构成)、常识关系(组成、功能、材料、引导、配套关系等)3.解题原则:优先横向比较,其次进行纵向对比。

辽宁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传递性”

辽宁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传递性”

辽宁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传递性”所谓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指的是在假言命题的题目中会出现多个假言命题之间有关联从而形成一连串的推理过程,然后判断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比如“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

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

如果民强,则百业兴”。

要想做好这种题目,首先要准确从题干中提炼逻辑语言,其次要明确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即肯定前件定能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定能推出否定前件。

【例题1】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终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的是( )。

A.如果实行依法治国,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B.如果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的事业就能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C.如果不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终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D.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就不能实行依法治国【解析】选C。

题干和选项中出现多组典型“逻辑关联词”,先翻译后推理。

翻译题干:①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②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③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根据逆否等价可知: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

A项:实行依法治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肯定后件无法推知确定性结论,故A项错误;B项: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推导方向错误,题干为: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故B项错误;C项:不实行依法治国→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对“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行依法治国”的逆否,能够推出;D项:实行依法治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推导关系错误,题干为: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题2】某饰品店只有从厂家低于正常价格进货,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饰品而获利;除非该饰品店的销售量很大,否则,其不能从厂家低于正常价格进货;要想有大的销售量,该饰品店就要满足消费者个人兴趣或者拥有特定款式的销售权。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1〕如果……那么……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2〕只要〔倘假设〕……就〔那么〕……例:只要〔倘假设〕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

〔考上公务员→嫁给你〕〔3〕但凡……都……/所有的……都……例:但凡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

〔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5〕……离不开……例:鱼离不开水。

〔鱼→水〕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1〕只有……才……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2〕不……不……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3〕除非……否那么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那么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4〕……是……必不可少的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

〔婴儿有营养→有奶粉〕〔5〕……是……的根底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根底。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6〕……是……的前提/关键例:类似于上面一个〔7〕没有……没有……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二、递推公式【A→B,B→C,即A→C】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三、联言命题〔推理题〕1.“且〞关系:表并列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A且B为真,那么A、B必须都为真;A且B为假,那么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推理基本知识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推理基本知识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推理基本知识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复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考题型,而假言命题是复言命题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主要为考生讲解假言命题推理,并用表格总结了各种推理规则和真假关系,考生可以通过表格,对比学习,从而轻松应对假言命题推理题。

一、假言命题分类假言命题通常包含两个肢命题。

其中反映条件的肢命题在前,称为前件;反映结果的肢命题在后,称为后件。

根据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可以将假言命题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考试中重点考查前两种。

三种假言命题的定义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命题的区别: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p必有q”;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无p必无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两者的结合,即“p、q同时成立或不成立”。

二、真假关系示例1:已知“如果这本书写得好,那么就能畅销”,则以下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A.这本书写得好,但没畅销B.这本书写得好,而且畅销C.这本书没写好,但畅销D.这本书没写好,也没畅销中公分析:已知“如果这本书写得好,那么就能畅销”,即“这本书写得好”成立时,“畅销”一定成立。

因此,A项“这本书写得好,但没畅销”是不可能发生的。

可能发生的有BCD三项。

故答案选BCD。

示例2:若已知“只有这本书写得好,才能畅销”,则以上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中公分析:已知“只有这本书写得好,才能畅销”,即“这本书没写好”成立时,“不畅销”一定成立。

因此,C项“这本书没写好,但畅销”是不可能发生的。

可能发生的有ABD 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辽宁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传递
性”
【例题1】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如果不
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终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赢得人
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

根据以上陈述,能够推出的是()。

A.如果实行依法治国,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B.如果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的事业就能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
C.如果不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终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D.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就不能实行依法治国
【解析】选C。

题干和选项中出现多组典型“逻辑关联词”,先
翻译后推理。

翻译题干:①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②不能
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③我们的事业拥有牢固的
政治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根据逆否等价可知:我们的事业拥
有牢固的政治基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
行依法治国。

A项:实行依法治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肯定后件
无法推知确定性结论,故A项错误;B项: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我们的
事业拥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推导方向错误,题干为:我们的事业拥有牢
固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故B项错误;C项:不实行依法治
国→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对“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行依
法治国”的逆否,能够推出;D项:实行依法治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推导关系错误,题干为: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实行依法治国,故D项
错误。

故本题准确答案为C。

【例题2】某饰品店只有从厂家低于正常价格进货,才能以低于
市场的价格销售饰品而获利;除非该饰品店的销售量很大,否则,其不
能从厂家低于正常价格进货;要想有大的销售量,该饰品店就要满足消
费者个人兴趣或者拥有特定款式的销售权。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并且
事实上该饰品店没有满足消费者的个人兴趣,则以下不可能为真的是:
A.如果该饰品店不拥有特定款式的销售权,就不能从厂家购得低
于正常价格的饰品
B.该饰品店通过满百包邮费促销的方法获利
C.该饰品店虽然没有拥有特定款式的销售权,但仍以低于市场的
价格销售饰品而获利
D.即使该饰品店拥有特定款式的销售权,也不能从厂家购得低于
正常价格的饰品
【解析】C。

题干的逻辑关系: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而获利→低
于正常价格进货→销量大→满足消费者个人兴趣或者拥有特定款式的
销售权。

结合已知条件“没有满足消费者个人兴趣”和A项的前半句,否定了题干推理的后件,可推出否定前件,A项准确;B项可能为真;C
项否定后件而肯定前件,为错误推理,不可能为真;D项也可能为真。

故本题选C。

专家认为,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本身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一
定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做题的时候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