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医案100例
20191116李冠杰常用经方使用攻略一
常用经方的使用攻略李冠杰讲稿2019年11月16日大家现在最关注、最关心的是什么呀?就是在临床当中用经方找不到感觉,有的是感觉有了它用的疗效不好,那么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但是我们从这个教学这方面的,我们是这么想,这就跟那个数学的解方程一样,我们先把答案告诉大家,就是说我们现在啊,那么打个比方啊,我们现在就像练武功的,我们现在可以给大家讲的是什么呀,是我跟你说这个武功的主要招式是什么,而且我也可以带你比划两遍,但是说你要真想用的好,用到实战当中去,那你得把功夫练足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讲呢,就根据我们现在的学员的情况,根据我们时间上的安排,我们今天呢就开始讲这个方剂在临床当中应用的一些,就是经方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就是点到为止,哪一个方子也不可能给大家讲透,大家有的可能也参加过一些专业的学习,哪一个方子要是讲透的话,也得用一节课的时间,也得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有机会的话也许我们会把每个方剂讲的透彻。
包括原文,包括相关的一些数据,治什么病,临床当中会表现为什么证,都会讲得很详细。
那么,今天的内容,陈贵石已经简单的给大家说了,就是我这十几年在临床当中用经方,我所有讲的方剂,都是在临床当中用过,而且有效的,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用的一些体会,一些医案,今天讲的内容准备了110多个方子,今天恐怕不可能讲完,咱们讲多少是多少,我尽可能的用最贴近临床的观点,给大家展示一个经方的应用的一个要点,下面正式开始今天要讲的内容,今天讲的方子都是临床当中随时都可能用到的方子。
我们大致按6大类疾病:表证、半表半里证、里证、水证、血证、气证,大致是按着这么一个轮廓分的类,但是有的方子也不是完全按照这个分的类,有的可能会把气证的方子分到里证里边。
因为在临床当中,辩证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它里证的分量很重。
这样我们开始讲具体的方剂。
一、表证:1、桂枝汤与麻黄汤首先就是伤寒论当中出现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现在我们把桂枝汤和麻黄汤放在一块讲,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阳性表证,一虚一实,但是我们实际现在在临床当中,单独用这两个方子的机会并不多,或者说非常少,我这十来年,单纯就是用桂枝汤这一个方子,(麻黄汤基本没有单独用过),只有一个老太太,到现在得有七八年了,家是农村的,长期跟儿子在市里边住,因家里边有过逝的,回去以后着凉了,跟农村妇女聊天,精神一什么,不太注意身体,就着凉了,找我看的时候,那真是一个典型的桂枝汤证,脉浮缓,汗出,恶寒,有点头疼,有很轻微的咳嗽,有点发热,就一个典型的桂枝汤证,用了桂枝汤,吃了一次就好了,后来又让她吃了两天。
20191214李冠杰老师的课(全)
宏扬经方造福人类——2019/12/14日李老师讲课咱们现在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讲课的内容。
大家看我们今天的这个讲授的题目啊,可能大家感觉这个题目有点大,但是实际上大家听完了以后,自己去掂量着看吧。
那么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宏扬经方,造福人类。
但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啊,都是一些最基础的问题。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最基础的问题啊,实际上大家如果说,你要是仔细看胡老的这些学术理论的来源,胡老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要如果说你仔细考察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实际上很多最基础的问题是胡老用了一生的精力、一生的时间探索出来的,他在一生最后的一次完整的讲座中,就明确的提出了经方理论和《内经》理论无关。
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啊,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是讨论最基础层面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学习经方的一个方向问题,而且咱们今天讲的这些问题啊,很多人学经方的,因为学错了方向,一生体悟不到这个层面,然后要如果说你想学好经方,这是一个你迟早要过的一个门槛。
那么咱们今天讲的第一问题,是经方医学的现状和历史成因。
大家在座的都是奔着学经方来的,那么对经方医学的现状大家心里边一般的说都有一个数,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是真正深入去思考的人不是很多。
那么大家为什么今天都聚集在一块,现在也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个小圈子,其实我们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现在就是在我们国内,在中医界学经方是一个潮流,尽管说是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呢,学经方的人逐渐的增多,学经方的潮流不断的在增强,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局面呢?实际上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整个疗效很差,而且没有稳定性,这也就是其它的医学说中医不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中医疗效不好,特别是现在有了现代医学,我们如果说都放在医学啊,我们这也算是同行了,有这么一个竞争的同行,就能显示出你的实际怎么样,实际上我们中医整个的疗效还不如西医好,但是呢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知道中医确确实实治病的方法要完美的多,更合理!但是呢整体疗效不好,所有的中医人都抱着一颗振兴中医的这么一颗心不断的探索,那么有很多人就走到了学习经方的这么一条路上。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
李冠杰医案是一份出色的临床医学文献,反映了李冠杰医生在治疗多种疾病时
所采取的方法和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李冠杰医案进行解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李冠杰医生注重综合病情分析。
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还注
意到了患者的体征、生活习惯和病史等因素。
通过全面的病情分析,李冠杰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李冠杰医生在治疗中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他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同时,他也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如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使得他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李冠杰医案中展示了李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他在案例中展示了对多
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通过他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体而言,李冠杰医案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医学知识和临床技巧。
李冠杰医生的综合治疗方法和专业技能,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疾病的新思路和方法。
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被更多的医生所借鉴和应用,以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李冠杰医案之二高血压眩晕案
李冠杰医案之二:高血压眩晕案▼2010年2月20日陈某某女 52 岁已婚血压高眩晕脉偏数处方: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二袋试服服后:睡眠不好,但食欲转好,感觉轻松,仅不易入睡,上方加石膏十分之一,两袋试服,服后睡眠可,再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十比一的石膏十袋。
日两服。
▼14.1.31 从零晨 3 点左右起感觉头晕,不能卧,卧则加重,尤其不能向左侧卧。
头晕严重时则大便次数增多,但并非腹泻。
口中略干,无口苦。
无明显的胃中不适感,且能食冷食。
头晕加重时则伴有两脚冷,甚有时会有汗出。
脉象:脉细弱,关沉弱尺沉近无,略偏迟。
舌象:舌质略红,苔白偏灰,略厚。
处方:吴茱萸汤原方(自装胶囊),早晨七点左右腹一次四粒。
两小时后症状明显减轻,已能平卧。
中午再服两粒。
晚饭后症状完全消失,嘱再服一次四粒。
止后服。
▼14.2.7 自诉常感觉头脑不清爽,有时耳鸣。
处方:泽泻汤苍术 5 泽泻 1217 克。
日二服,次一大平。
▼14.2.8 电话告知,服泽泻汤后感觉很好,睡眠明显好转,感觉有点累,身上感觉舒服很多,头晕冒明显减轻。
后若其耳鸣不愈,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之。
▼14.2.13 昨天晚上相遇,言服上方后头脑已清爽,精神变好,体力好转,耳鸣有所减轻,只是睡眠偏多且有明显的困倦感。
疑药中有安眠药故改为日一服。
嘱:此为中病之征,因前长期睡眠不好所致,注意多休息。
注:一.此患者为笔者一亲戚,两次就诊皆为去其家中,故四诊资料较简。
其中第一次治疗因当时散剂还系小塑料袋包装,故药量记录不够准确,此“一袋”应为五克左右。
二.第一次就诊因没有详细的症状记录但从所用方剂看,此患者当时存在半表半量的热证和里实热证,同时还伴有瘀血证。
三.第二次就诊正值春节的年初一,而且此病屡经西医治疗,严重时输液,但皆不效。
此次发作恰逢节日且病情较为严重,故易中医治疗。
因其主诉仅头晕一个症状,关无恶心呕吐之类的症状,并且表现为只能坐立不能平卧,亦与“美尼尔氏综合征”常表现出了的只能平卧不能起甚至不能转侧也不相同,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他证参诊。
李冠杰老师经方病理辨证体系总结表
李冠杰老师经方病理辨证体系总结表李冠杰老师十二字经方病理辨证体系总结表疾病类型:·表、里、半、水、血、气·疾病性质:·阴、阳、寒、热、虚、实表证(无寒热)·阳性表证·表实: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表实兼里热)、小青龙汤(表实兼水饮)、麻杏石甘汤(表实兼里热)·表虚:桂枝汤类方·表虚兼表实: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阴性表证·表实: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表实兼水饮)·表虚:桂枝加附子汤里证·阳性里证(多实多热)·热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里热兼津虚)、白头翁汤·实热证: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阴性里证(多虚多寒)·虚寒证:甘草干姜汤、理中汤、四逆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实寒证:大黄附子细辛汤半表半里证(寒热虚实错杂)·阳性证(热多寒少)·小柴胡汤(半热兼里虚)、大柴胡汤(半热兼里实)、四逆散(半热津虚气实)、柴胡桂枝汤(表虚半热里虚)、柴胡桂枝干姜汤(表虚半热津虚里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热里虚里实水实)、半夏泻心汤(半热里虚里寒)、黄芩汤(半热里虚)、黄连汤(半热里虚里寒)、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热里虚里寒)、黄连阿胶汤(半热血虚)、栀子豉汤(半热)、大黄黄连泻心汤(半热里实)、小陷胸汤(半热里热里实水实)、大陷胸汤(半热里热里实水实)、十枣汤(半热水实)·阴性证(寒多热少)·乌梅丸(半热里寒血虚津虚)·附子泻心汤(半热兼里寒)水证·实证(水湿痰饮)·五苓散(表虚水实)、猪苓汤(水实里热)、真武汤(里虚寒兼水实)、泽泻汤(水实里热)、苓桂术甘汤(表虚水实)、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小青龙汤(表实水实)、半夏厚朴汤(水实气实)·虚证(津液虚)·麦门冬汤血证·实证(瘀血)·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虚证(血虚)·当归芍药散、胶艾汤、芍药甘草汤气证·实证(气滞气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气实兼里虚)、旋覆代赭汤(气实兼里虚)·虚证(气虚)·甘草汤(气虚、半热)2020.5.2 于长沙。
转贴:李冠杰经方医案解析
转贴:李冠杰经方医案解析李冠杰医案解析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曾于ICU工作三年,因偶然机遇,请教于院立新师兄,因缘得以重新认识经方医学,后经不断研习经方和临床实践,渐入经方之门,自此与经方结下深厚的渊源。
期间有幸通过院立新师兄才认识了李冠杰老师,李老师对经方深刻的认识和卓著的临床疗效早已耳闻,但听李老师此次借医案讲授经方,仍受益匪浅。
故经李老师同意,将此次学习内容加以整理并与大家分享,以求与大家共同加深对经方医学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
李老师推崇胡希恕经方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出了一整套经方医学的病理辨证体系。
使经方的理论更加清晰和便于临床应用,易学易懂,易会易用。
李老师不仅理论上对经方的认识深刻独到、入木三分,在临床上对经方的应用也是炉火纯青、效如桴鼓。
临床中能基本上百分之百应用经方来治疗各种疾病,而且有效率在90%以上。
本医案原为表格样式,因考虑到网络转发的效果特整理成文本格式,并将病历原件以附件的形式随本文上传,以展示李老师临床医案的原貌。
病历日期:2018年1月20日姓名:李某。
姓别:女年龄31岁婚否:已婚主诉:心烦较明显,身无力。
西医诊断:甲减。
四诊:食欲:不好,无滋味。
睡眠:不好,晚上要到十一二点方能入睡。
大便:日一行,不畅,有时偏干。
小便:夜尿一次或无。
汗出:不易。
寒热:怕冷明显。
口干:不明显,有时阵发性口干喜饮。
口苦:有时有。
例假:准时,量偏少,色暗,少量血块。
喜忘:有。
孔窍:无。
头晕:有明显的头不清爽感。
喜呕:有时有。
心烦:常有。
无力:常有且较明显。
手足:偏热。
食冷:特别喜食冷食。
浮肿:下肢轻度。
眼睑:下眼睑内侧色可,根部略偏淡。
他症:心烦身无力已两年多。
因情感方面的因素所致。
自诉感觉心中焦虑。
食后胃中满,似消化不良样。
自诉平时走路不稳。
平时短气,心悸。
脉象:偏弦滑数尺偏沉,略浮缓。
舌诊:舌质暗红,偏大;舌苔薄褐。
腹诊:心下和两肋下有较明显抵抗感,按心下不适。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三十四条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三十四条第134条,这一条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重点,因为一是条文篇幅比较大;再一个《康平本》和《宋本》对大陷胸丸证(的描述)出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分歧。
我们通过对这条的学习,把它彻底搞清,恢复原来的面貌。
条文是这样的:这个条文在《康平本》里是一个顶格排版的条文,条文中“若不大结胸”在《宋本》改成了“若不结胸”,去了一个“大”字,变化很大;另外“身必发黄也”,在《宋本》里没有这个“也”字;更大的问题是《康平本》里的“宜大陷胸丸”,在《宋本》里成了“大陷胸汤”,而且没有“宜”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把它理顺了。
下边先逐字逐句地解读,条文比较长,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就是误下之前的一种情况,也可以把它看作病因了。
误下之前是从“太阳病脉浮而动数”,一直到“表未解也”这一段。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脉是太阳病的常见脉象,我们都知道的,但是这个“动数”的脉说明太阳病之外,又有了其它的情况了。
这段条文论述的是太阳病误下之后出现结胸证的一种情况,这一类的情况“太阳病误下”,咱们前边两篇里论述的就已经很多了,但是同样是太阳病误下,为什么这儿会出现结胸证呢?它肯定应该有特殊的原因存在,“脉浮而动数”这种脉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它就想通过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这是太阳表证里比较特殊的一种,换句话说,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太阳病了。
咱们再看看这个“浮而动数”的“动脉”,王叔和在《脉经》里是这么解释的:“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突如豆、搏动部位狭小、脉律均匀的脉象”,是这么一种脉象。
但是胡希恕老师的解释是“滑脉之甚”,也就是说滑的比较重的一种脉象,他有的原话是这么解释的:“'动’,也是一个脉。
'动’啊,王叔和说它这个脉'如豆摇摇、谓之动’,其实这个是有问题的,所谓的这个'动’就是脉跳扑摇动、摇摆,这就叫作'动’,就是滑得厉害(这不滑之甚嘛),这个脉跳扑摇摆,不论在哪一个部位上都像在动,不一定限于关上”。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三条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三条第 132、133 条:这个条文在《康平本》里边,也是降一字格排版的条文。
“烦燥”,这个“燥”是那个“火”字旁的那个“燥”,在《宋本》里边它是“足”字旁的那个“躁”,应该是《宋本》里边这个字更准确一些。
下边我们解读一下:对这个条文我们需要客观的来看,因为这一类条文的作者对脉比较强调,但是要如果说强调的离开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话,咱们也应该予以纠正。
就看这一条:“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关系到人命的问题,也关系到医疗事故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什么呀?这一段是这个条文的作者给它总结的一个大陷胸汤的一个禁忌症,这是禁忌症之一。
但是从临床统计资料来看,并不像他说的这么绝对,他说的太绝对了——“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你要下人会死——“下之则死”嘛,这个“则”字要如果说是“必”字,我们还可以作“可能”来解释,这个地方是“则死”,说得很肯定。
但是我们从临床统计资料来看没有这么绝对的,实际这个大陷胸汤证的临床统计资料当中确确实实有脉浮大这样的情况。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条文呢?这个脉浮大它不是结胸证常见的脉象,在这个地方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是提示读者:你要认为面前这个患者是一个结胸证,他如果表现为这种脉象的话,你应该仔细地审查他还有没有其它类型的疾病,如果有的话你一定要小心,不要造成医疗事故。
我们对这个事,因为像这一类的经典书,我们凡是提出一点异议都得有充足的依据。
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假设说我们有这么一个患者,他表现为确凿的大陷胸汤证,但这个脉是一个浮大脉,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实际上这就是中医里面常说的那个'舍脉从证’的情况:他各种症状都说明了,他就是一个大陷胸汤证,但是就是脉象统一不起来,那么这个时候该下你也得下,该用大陷胸汤你也得用大陷胸汤。
为了能够把这个问题说清,我们再把视野拓宽一点,像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大陷胸汤证有,跟这个大陷胸汤比较类似的另外一个方剂大承气汤,它和大陷胸汤常常放在一块去鉴别,它们的那个适应证有时候表现得非常相似:一个是热与水结,一个是热与实结。
康平讲稿: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1条
发康平讲稿版块《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1条有的同学在我们前边的交流活动过了以后,感觉《伤寒论》怎么有这么多的版本啊!我觉得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我们前边用了不少时间和大家交流了很多内容,最后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需要点明的:我们现在学习中参照的《康平本伤寒论》,是目前所见到的全部《伤寒论》版本中最能反映伤寒论原貌的一个版本,而且它的主要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的缺失,后人加进来的那一部分内容,都用特殊的排版方式非常清楚地注明出来了。
这一点非常得重要。
因为《伤寒论》这本书啊,历经了将近两千年了,如果说到《汤液经》,很可能这本书的源头已经超过两千年了。
经历了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伤寒论》能够传下来,就是一个奇迹,今天还能看到像《康平本伤寒论》这样的版本,就更是一个奇迹。
我们生活的今天,而不是生活在一二百年以前的近代,能有机会幸运地看到《康平本伤寒论》,应该值得庆幸。
从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伤寒论》的原文。
《伤寒论》的条文,我们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从“辨太阳病”第一条开始,前边的像“伤寒例”、“辨脉篇”、“平脉篇”,包括“痉湿暍”啊,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大致地再讨论一下。
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程度都相当深了,有些还有相当强的临床实践,也有的接触经方的时间不长,参差不齐。
在业余时间里边,你可以翻一翻《宋本伤寒论》,再翻一翻《康平本伤寒论》,看一看它们之间的差距,在一些重点的、以前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多动一点心思,去比较一下,体悟一下。
但是,理解《伤寒论》的主要的精神,还是这398条条文。
我们从第一条开始。
第一条从“辨太阳病”开始,“辨太阳病”在《康平本》叫“辨大阳病”。
在《宋本》是这一篇的题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这是从前边诸篇开始排到的第五篇。
这里在字面上有一个挺大的差距,《康平本》是“辨大阳病”,为什么把“太”字写成“大”字,而且后面凡“太阳病”,全是“大阳病”?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字,比如“四逆汤”,全都是“回逆汤”,而且《康平本》上的“回”字也不是回去的“回”,那个字跟“回”是通用的,这个“大”和“太”我们可以查一查字典,在古代是通用的,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李冠杰医案100例
李冠杰医案案1: 胃癌胃胀嗳气大便不通案2013年6月27日夏某某男 68岁胃癌病史食欲睡眠一般大便溏服他药后两天未解,小便频数,夜尿三四次,量少,肢有轻微浮肿,无汗出,不恶寒,头部有时头晕,口干明显,特别是睡醒后喜呕,有时有欲呕感,无口苦,心烦有时有,欲寐四肢无力有时身无力,脉象紧略偏弦,左关沉弱,右关弱,咳喘,舌质淡红略偏暗,有齿痕,手足冷,舌苔薄略厚他证平时感觉胃胀,胃隐痛,有时腹泻,有时因腹痛而致无法入睡甚至要在床下走动。
能食冷食,胃不适严重时有欲呕感。
常有肠鸣无往来寒热,有时嗳气,嗳出后感觉舒服腹诊上腹部膨大,且有明显硬块。
有气胀,按之不痛。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半夏6干姜3人参7甘草5黄芩3黄连1大枣5厚朴8生姜15茯苓4苍术4枳实5橘皮12 78克。
日二服,次2.5克。
开水泡服。
13.6.29其儿媳来电话:服上方后,患者感觉很舒服。
13.7.15来诊,服药后总的感觉很好,曾出现过两天腹泻,但是泻后无身无力感。
刻下干嗳食臭,腹胀,大便自腹泻后至今天仅解一次,已成形(此腹泻为中病之反应)。
仍有肠鸣,但较前为轻,仍有嗳气,曾出现咽中痛,两天后自行消失。
小便夜尿三四次,量不多。
舌质淡红,略有齿痕,苔白略厚。
有时有恶心感。
脉弦紧,关沉弱,右细而偏微弱,左紧细略有力。
腹诊:腹部有轻微气胀,但自感觉腹满。
有时有烧心感(即胃中灼热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5厚朴8生姜16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92克。
日二服,次3克。
13.8.3来诊,服上方后感觉较好,仍有嗳气,胃中有胀满感,近几天有烧心感,吐酸。
再未出现腹泻,食欲可,睡眠可,一般九点许即可入睡。
大便偏干,三四日一行,有时有肠鸣但已很少,近来左手有明显的麻木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旋覆代赭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9厚朴8生姜22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旋覆花3代赭石1黄芪3桂枝3芍药3 120克。
经方病理辨证问诊单讲解---李冠杰20191110
经方病理辨证问诊单讲解---李冠杰20191110病历 2019 年月日这是我之前设置的问诊单,目的是让大家问得通畅,有个清晰的问诊一条线,填病例表,本身是辨证,讲的是临床辨证。
昨天中午我去东营回来,东营有一个医院,医院聘请了一个中医院的副院长,后来为了提高自己能力,就去了北京,在东直门医院呆了几年,同仁堂呆了几年,现在回到东营,是医院的副院长,他坐诊时,我过去了,他把病人交给我了,病人是老两口,我先给老太太看,给老太太看完了以后,我问诊后了,老头说我好几年没遇到这样的医生了,你也给我看看,其实我问诊问得规范,好多病人常常会说这个医生看得真仔细,其实问诊过程让病人对你有个信任,在辨证过程中确确实实需要这个,今天和大家说一说使用病例表的方方面面,目的是让大家在问诊过程中,掌握了让问诊变得通畅。
我们临床辨证,从看到病人第一眼开始辨证,这是作为医生的一个职业病,你看到这一个人时候,你所能看到的跟这个人体有关的许多东西,已经作为你辨证的依据,打个比方,我们在公共汽车上,有两个人在说话,你就听到一句,这个人可能会说,哎呀,我这段时间可难受了,平时我这头老觉得昏昏沉沉的,别人听了可能是两个人讲自己身体的不舒服,但是我们怎么想,我们想这是一个泽泻汤证的病人,最起码他说这些话足够他喝泽泻汤了,所以我们辨证,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都跟辨证是有关的,这是常识。
下面一项呢,是病人的主诉,主诉是患者自己认为最突出的急迫的症状反应,也就是说他的不舒服,在临床中,把病人的基本资料收录了以后,下一句就会问你有什么不舒服,实际上这个时候病人说的就是他的主诉,当然有的病人说现在的病名,实际上是一回事,病人的主诉,我们要客观看待主诉,病人主诉,大家要记住一件事,辨证最初时,病人主诉是最先说出来,我们的辨证思路往往围绕他的主诉开始,不能把主诉作为诱导我们的一个因素,其实我们常常辨证完之后,最后的结论,他的主诉往往可能只是一个副证,不一定是主证,这是辨证的开始,对于病人的主诉要客观看,有的人就有过这样的习惯把眼光都集中在病人主诉上了,连用药包括后面的问诊,特别偏重于跟主诉有关的,其他这些无关,病人不是医者,他不知道有一些症状比他的主诉要严重,这就看我们问得是否客观全面。
李冠杰医案一次明显误治病例的思考
一次明显误治病例的思考有一个病人啊,她经常在我这儿吃药。
那么这段时间呢,她正好赶上来例假,来了一见着红的,然后上午见着,下午就没了。
没了以后呢,她就出现了有一点头痛,然后呢,就是身上一阵冷一阵热。
这不明显是小柴胡汤证么?而且经方书里边写得非常清楚:经水适断,写得非常非常的清楚,“小柴胡汤主之”。
而且呢,我这个时候啊,因为我看了胡老的东西,看了很多遍,很多地方都记得挺熟。
但是,临床当中稍一大意就会出问题。
那么我就在想,因为她前一段时间在我这里吃了一些温药:吴茱萸汤、理中汤、茯苓泽泻汤。
这段时间呢,因为她没有其他的明显的症状了,她手有一点冻,再一个她有停饮,然后我就把茯苓泽泻汤和当归四逆汤合到了一块儿让她吃。
她吃了几天以后啊,就总感觉这段时间睡眠不好。
当时电话说了呢,我的感觉呢,她大概就是有一点点偏热吧。
如果是睡眠不好的话,因为她现在没有明显的症状,我说,你可以把药先停一停,看看到底是不是药的事儿。
她停了药以后呢,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呢,我就有这么一个印象,一直感觉到她偏热。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出现了这么个情况,我一看这不是明显的小柴胡汤证吗?因为我还经常提醒别人,一旦有里寒的话,慎用小柴胡汤。
那么,我现在就印象里感觉她有热嘛,用小柴胡汤,恰好。
然后我就顺便给她捎了几付小柴胡汤。
也没见着人,然后我就下班的时候,给她捎了几付。
她吃了以后,第一天吃了感觉还好。
那么第二天早晨就开始头痛,头痛得很厉害。
然后呢,到了下午呢,就有点胃里边很不舒服。
一开始就说胃痛。
头痛是上一次了。
胃痛,胃痛得挺厉害。
这个头痛反倒不明显了。
因为她这个情况呢,我就比较熟悉。
她一出现胃痛,然后她手里面有吴茱萸汤,我说你赶紧喝那个治胃痛的那个药。
当时我跟她那个药里边,加了一条治头痛,我说你就喝那个我给你加上说治头痛的药。
因为她有小柴胡汤证啊,我说你把那个药啊,跟小柴胡汤合在一块儿喝。
她呢,合到一块喝以后,感觉效果不明显。
到了下午我就说,那个药不要喝了,单纯地喝吴茱萸汤。
经方散剂使用经验
结缘李冠杰老师
2018年12月份,通过董洪坦师兄的文章,接
触到李冠杰老师的体系之后,彻底抛弃了饮
片、免煎颗粒,并且放弃了上述单方作战的
模式,采取多个合方同用,临床疗效大为提
高
。
散剂使用经验
散剂治疗表证
经过多次观察和自身体验,直接 吞服散剂和开水泡服散剂均可取 得解表的良效。如桂枝汤、麻黄 汤,直接服用散剂后,有的患者 可自行有汗出感,有的患者完全 没有出汗的感觉,但是表证自解。
证
体
系
表、里、半、水、血、气 阴、阳、寒、热、虚、实
问诊单
清晰、完整、逻辑性强,可复制
康平本伤寒论讲稿
康本、宋本对照讲解,方证症状反应、 现代疾病资料搜集,病案与理论总结交 相辉映,值得反复研读
经方散剂
这颗珍珠掩埋于历史久矣,经李老师发 掘推广,重放光芒
我们的信仰
无私
无偿
无悔
感恩李冠杰老师 感恩诸位师兄师姐
临床一般使用姜半夏,临床使用散剂 未见不良反应。
散剂使用经验
关于细辛、附子、半夏的使用情况
半
夏
附子粳米汤:附子1半夏4。
与
附 子
疗效很好,无论单独使用还是
同 与他方合方使用均未见不良反
用 应。对于肠鸣、肠间水饮,并
且陷于阴证的疗效很好。
课堂难点分析
散剂之间的比例问题
这是使用散剂的一个难点,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 目前的体会:(1)尽量按照问诊表将患者的症状反应搜集全面,然后整体分 析,表里半水血气以及阴阳寒热虚实,哪一部分症状反应较多较重就加大相对 应的经方散剂的比例。 (2)患者症状改善后,复诊时,相应的症状减轻后,可将相应的经方比例减 少继续服用。
2010年11月23日李冠杰老师讲课文字整理稿
我们今天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讲《伤寒杂病论》的原文。
那么我们讲呢,从哪开始讲呢?像序言部分,就是书的序,然后呢,就是前边那个,平脉、辨脉、伤寒例,这个呢,我们暂时不讲,放到以后再讲。
因为这个,在学术上说,有一部分,就是说,特别是序,有争议。
另外呢,其它的内容呢?不是出在张仲景之手,那么所以说呢,现在咱们还是按照胡老讲课的习惯,就是从那个太阳病开始讲起。
那么首先呢,就是这个“太阳病”的这个题目。
也就是说,原文呢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因为咱们这个学员里面呢,程度差别比较大,有的呢,确确实实就是刚开始接触中医时间不长,那么所以说,我们讲的呢,要照顾这一部分的同学,我们讲的就比较基础一些。
那么这儿呢,首先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太阳病”的问题。
我们怎么去理解《伤寒杂病论》上的太阳病。
其实啊,这个事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但是呢,因为种种的原因吧,反正是闹的它很复杂。
其实《伤寒杂病论》的这个“太阳病”本身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它就是指的“太阳病”。
那么为什么这样去讲呢?咱们现在啊,对仲景的书,解释的很多,很多人呢,都把它,因为有“太阳”两个字,那么所以说,很多人都把这个“太阳病”解释成是跟那个内经上的经络,把它混为一体,做相同的解释。
实际上呢,这个仲景书上的这个“太阳病”,跟那个内经上面的,像足这个太阳膀胱经,和这个手太阳这个小肠经,它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这儿呢,那么实际上,咱们现在不管什么程度的,初学伤寒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拿到这个书,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的目光,这就是说,马上就把这个注意力就集中到“太阳”这两个字上,以前是太阳经络,这是说知道的,有中医知识的,以前是太阳经,那么现在又出来一个“太阳病”,这个“太阳病”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要没有中医基础,中医基础比较薄弱的人呢,哎呀,他会想到,怎么还会有一个“太阳病”,那么这个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在这儿说这个,其实这个事本来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问题。
李冠杰老师谈问诊
李冠杰老师谈问诊李冠杰老师谈问诊第一届李冠杰经方医学高级研修班谈话录学生问:一个病人,我们是先解决他的主证还是面面俱到?李冠杰老师:临床当中,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医生往往被患者的主诉而误导,患者的主诉是他感觉最不舒服的地方,一般认为主诉就是主证,其实我看的时候就没考虑这个,有些典型的,比如说牙疼,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找治牙疼的方子,方子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只字未提牙疼,但不等于不能治,凡是这一类的就先挂起来,先不管它,然后先辨别的证,整体看,这是主诉的问题。
再一个是主证问题,比如往来寒热这是柴胡证的主证,有了它肯定要用到柴胡剂了,但是条文里面并没有说,真正用到往来寒热的是小柴胡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六经剥离出去,为什么把每一个方子的病理要素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推理玩的,就拿往来寒热来说,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但是你仔细问问他,他大便四五天一次,大便干,人烦躁,这个时候再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必须得用大柴胡汤了,可是大柴胡汤里面没写往来寒热,你去看方子,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比较一下,柴胡都是8两,其它的药和半表半里证关系都不太大了,除了黄芩,大柴胡汤出现往来寒热完全可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变通的问题。
有一天我们一起吃饭聊起方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汤治四肢聂聂动,后来我用它治眼皮跳,也能治,但是也得有明显的水证,眼皮因为停饮也会出现跳动,但是前提条件得符合这个方证,以停饮为主。
主证还是副证,任何一个证都不要把它拿来作为遣方的依据,往来寒热明显,看到你就给小柴胡汤,这个病人有可能就丢了。
学生问:问诊过程中,是按生理生病来问,还是按照大纲上来问?有什么技巧?李冠杰老师:问诊展开了,实际是四诊,望闻问切都放在一块儿就行了,再加上腹诊,这实际上是辨证资料的采集,先把问诊当作辨证的一部分,这是辨证的起始端,问诊过程中辨证已经开始了。
看诊首先想到他有什么病,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的事儿,坐公共汽车,两个人聊天,一个人说:这两天脑袋昏昏的,整天头沉,你就要想到这是一个泽泻汤证,所以辨证和问诊之间没法分清楚,四诊过程本身就是辨证的一部分,所以问诊是活的,没有一点是死的,问诊过程中,思路是不断变化的,病人来了,你看脸色黄黄的,面色无光,人也没有精神,你先把他归到某一类患者里面去,你一看辨证就已经开始了,你问每一项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填这个表而去问,不要当公式套,所有的都是为开方找依据,比如,第一项就问吃饭怎么样,这是最常见的,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回答非常简单,吃饭很好、吃饭可以、吃饭不太好,基本上就这几类,但是这里本身就是有倾向的,首先咱说下食欲很好,他说吃饭很好,吃饭的时候比别人吃得多,以后你要注意,他有没有里实证,这人十有八九有里实证,看大便、做腹诊去验证,做腹诊准确率非常高,这是一个方向。
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修订版 (1)
《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版》修订说明2012年始,中医经方名家李冠杰老师以1988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康平本伤寒论》为底本,参照《宋本伤寒论》的条文顺序,历时一年零三个月,首次以康、宋两本对照的形式深入细致地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地讲解,全面还原了经方医学的本真面貌,这是《伤寒论》研究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创举!其后由跟随学习的师兄师姐整理成《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初稿134万余字,后经修订字数仍在126万。
讲稿深入浅出,根植胡希恕老师经方理论并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深刻阐述了独特的“十二字病理辨证学术思想”,引领了无数学人步入经方的神圣殿堂。
但是鉴于当时无语音转换文字软件,整理讲稿的师兄师姐只能采取分听录音、分别记录的方式,经过艰苦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在此对当时付出辛勤劳动的师兄师姐表示衷心的感谢!但因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其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此次对《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重新修订工作是在李冠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2020年2月26日开始,历时10个多月,对讲稿中口语化的内容进行了提纯,对存在的文字录入、讲解口误以及条文错误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修正,关键问题和重要条文由李老师亲自审定(如第123条的讲解就是由老师亲手修订),使讲稿的总字数由原来的126万余字压缩至91万字,精减了近百分之三十的内容。
通过修订,讲稿的逻辑更严谨、条理更清晰、文字更精炼,内容更接近李冠杰老师的本意。
在2021新年到来之际,《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版》将免费提供给广大经方同仁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但请各位同仁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较为仓促,此次修订不可能尽善尽美。
欲使白壁无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衷心希望和欢迎各位同仁在阅读学习之后积极向我们反馈存在的问题、意见或者建议。
(反馈邮箱:*************************)重温经典,薪火传承!让我们为传承胡希恕先生经方学术思想和李冠杰老师病理辨证体系,为弘扬经方、造福人类共同努力!参与修订人:郭明、刘登勇、陈贵石、曲涛2021年1月1日阅读说明一、讲稿中的条文使用李冠杰老师整理的《康平本伤寒论》原文:(1)正文中黑体三号加粗者均为原书中顶格排版文字;(2)正文中宋体三号不加粗者均为原书降一字格排版文字;(3)正文中楷体三号加粗者均为原书降二字格排版文字;(4)正文中宋体五号字者均为夹于正文中间的小字“嵌注”或附于正文之后的小字“附注”;(5)楷书五号字者均为附于正文右侧的小字“旁注”;(6)为方便与《宋本伤寒论》对照,于条文末尾附加与之对应的宋本条文序号。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李冠杰先生对中医经方研究及临床使用 11.14 讲座(01)下面呢我们就以三个问题开始说:第一个就是自己对经方体系的一点理解吧;第二个方面对经方应用方的一些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对胡希恕老师和冯世伦老师的学术思想的一点理解就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那么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对经方体系自己的一点认识,先从中医里面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说起。
我在青岛有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学医十年了,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中医临床疗效都不理想后来就决心学经方,认识他们后就约我到青岛去过一次,其中我有一个学生他做过六年药剂师,对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经历,我就跟他聊,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药剂师(也就是在药店里抓药),我觉着他对中医开方的现状还是很了解的,我就问他:你以前做药剂师的时候,一天收了一百个处方,那么你这一百个药方里面有多少是经方?他想了想就对我说:一百个方子里面要是能有五个经方就算是多的。
也就是说他这一天的中药处方里经方占不到百分之五,这是我学生的一个情况。
像这类情况大家应该知道的也不少吧,凡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应该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甚至你现在看看包括网上的一些东西,杂志1/ 6上的一些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
再比如说最近的我们遇到的甲流看一看预防甲流的药、治疗甲流的一些药方,我现在一直在关注着它,现在我们当地甲流还很少,但是我很关注这些问题。
我在网上看看了这么多天,就只有一个人发帖子甲流在有的地方在用经方治,用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经方,其他的帖子基本上都不是在用经方。
这里边就带出一个问题出来,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再仔细的去想一想,咱就说中医的经典。
李冠杰常用经方使用攻略二
李冠杰常用经方使用攻略二常用经方的使用攻略李冠杰2019年11月23日我们今天接着上一周的内容往下讲。
我们讲的因为全是临床当中的一些经验,有一些初听跟原文有一些出入,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们现在讲的不是原文。
并且我们也不是讲完之后就让大家对这些经方用的都很有数了,用的很娴熟了,目的不是这样。
我们的目的是给大家做一个简介,随时都是跟临床联系起来的。
今天的内容有点多,要把剩下的常用方剂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今天讲里证这一部分。
方剂这么分类是不好分的,比如桂枝人参汤,在里证里边应该有它,在表证里边也应该有它。
我们现在在临床辩证当中,它更贴近哪一部分,我们就把方剂放在哪一部分。
甚至有的主证不在这一经里边,有的方剂也放在这儿,是有特殊用意的。
咱不是讲方剂分类,所以不做那么严格。
里证这一部分,我们先说一个特殊的方剂。
从以前的医案当中,你会发现这个方剂的应用率不是很高,但是我在临床当中体悟,和一些同道朋友或学生,在临床当中逐渐发现这个方剂在临床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方剂。
就是吴茱萸汤。
我们先简单说一下里证,在表证、半表半里证、里证,也包括血证、水证、气证这六大类疾病里边,里证在治疗意义上说,应该说是最重要。
不管是人患了什么样的病,只要存在里证,你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你就不能忽视。
原则上说,经方是有是证用是方,你只要是有这个证,你就应该用这个方子。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轻重的区别。
我用一个临床当中常碰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情况。
比如说,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患者,我们全面辩证完了之后,他是一个葛根汤合上四逆散合上理中汤(丸),他是这么一个方证。
在这个方证里边,你要是全部都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要先用葛根汤,那就是绝对的错误,错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你治了以后,他会给你出乱子,病越治越重。
也许服完药以后发点汗,短时间内体温低一点,会舒服一点,但是后来又不行了,这是常见的一种。
另一种情况,就是发了汗之后,他确实好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李冠杰医师从桂枝汤加减与合方谈经方病理辨证体系
李冠杰医师从桂枝汤加减与合方谈经方病理辨证体系山东夏津李冠杰医师笃信伤寒论,私淑胡希恕经方思想,潜心研究伤寒论十余年,临床能做到经方运用率百分之百,临床疗效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并在长期的研读和实践伤寒论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如何将伤寒论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的思考,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建立经方病理辨证体系。
先整体看一下在胡希恕经方学术体系的基础上所整理出来的十二字的经方病理辨证体系。
这十二个字是:表、里、半、水、血、气和阴、阳、寒、热、虚、实。
前六个字是代表的是六大类不同的疾病类型。
后六个字是代表以上不同类型的疾病所发生的疾病性质。
这套辨证体系可以合理的涵盖所有经方方证的病理要素。
下面简单介绍辨证体系的构成:表证:包括阳性表证(即太阳病),和阴性表证(即少阴病)。
前者典型方证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后者的典型方证有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等。
里证:包括阳性里证(即阳明病)和阴性里证(即太阴病)。
前者的典型方证有白虎汤证、承气汤等,后者的典型方证有四逆汤证等半表半里证:包括阳性半表半里证(即少阳病)和阴性半表半里证(即厥阴病)。
前者的典型方证有小柴胡汤证、泻心汤证等,后者的典型方证有乌梅丸证等。
水证:包括人体津液虚的水虚证和停饮水泛的水实证。
前者典型方证有麦门冬汤证、竹叶石膏汤证等,后者的典型方证有五苓散证、猪苓汤证等。
血证:包括血液虚损的血虚证和血液瘀滞的血实证。
前者典型方证有当归芍药散证、胶艾汤证等,后者的典型方证有抵当汤证、桂枝茯苓丸证等。
气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疾病类型,经方中有一类方证是以人体有形或无形之气的失常为主要特征的,这类方证从病理上无法合理的概括到以上五类疾病中去,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气滞、橘枳姜汤证的气逆、奔豚汤证的气上冲等,我们将此类方证都归“气证”这样一种疾病类型。
气证这类疾病以实证为主,上述的几个方证都属气实证。
有的方证也有气虚的属性,但多为非主要的病理要素,如栀子甘草豉汤证的“少气”即较为典型的气虚证。
胡希恕李冠杰 方证解读汇总 202105.docx
胡希恕李冠杰方证解读汇总李冠杰经方医学委员会整理2021. 5目录白虎加桂枝汤 (9)白虎加人参汤 (11)白虎汤 (50)白散 (69)白术散方见《外台》 (87)白通加猪胆汁汤 (88)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95)白通汤 (102)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107)白头翁汤 (108)百合地黄汤 (113)百合滑石散 (115)百合鸡子汤 (117)百合洗方 (118)百合知母汤 (118)柏叶汤 (120)半夏干姜散 (120)半夏厚朴汤 (122)半夏苦酒汤 (123)半夏麻黄丸 (128)半夏散及汤 (128)半夏泻心汤 (134)奔豚汤 (150)鳖甲煎丸 (152)柴胡桂枝干姜汤 (154)柴胡桂枝汤 (16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80)柴胡加芒硝汤 (188)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附) (195)赤石脂禹余粮汤 (196)赤丸 (202)赤小豆当归散 (203)大半夏汤 (205)大柴胡汤 (207)大承气汤 (238)大黄附子汤 (321)大黄甘草汤 (322)大黄甘遂汤 (323)泻心汤 (324)大黄黄连泻心汤 (325)大黄牡丹汤 (353)大黄硝石汤 (355)大建中汤 (360)大青龙汤 (362)大陷胸汤 (384)大陷胸丸 (435)当归贝母苦参丸 (453)当归散 (454)当归芍药散 (455)当归生姜羊肉汤 (457)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58)当归四逆汤 (464)抵当汤 (476)抵当丸 (500)调胃承气汤 (504)矾石汤 (566)矾石丸 (567)防己地黄汤 (568)防己茯苓汤 (569)防己黄芪汤 (571)风引汤 (575)茯苓甘草汤 (57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587)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604)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618)茯苓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619)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62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623)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附) (625)茯苓戎盐汤 (627)茯苓四逆汤 (628)茯苓杏仁甘草汤 (644)茯苓饮(附) (644)茯苓泽泻汤 (646)附子粳米汤 (648)附子汤 (651)附子泻心汤 (660)甘草粉蜜汤 (679)甘草附子汤 (681)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687)甘草干姜汤 (690)甘草麻黄汤 (706)甘草汤 (708)甘草小麦大枣汤 (713)甘遂半夏汤 (730)干姜附子汤 (73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744)干姜人参半夏丸 (752)葛根黄芩黄连汤 (753)葛根加半夏汤 (770)葛根汤 (781)瓜蒂散 (796)瓜蒌桂枝汤 (811)瓜蒌牡蛎散 (812)瓜蒌瞿麦丸 (814)瓜蒌薤白白酒汤 (815)瓜蒌薤白半夏汤 (817)桂枝二麻黄一汤 (818)桂枝二越婢一汤 (826)桂枝茯苓丸 (838)桂枝附子汤 (841)去桂加白术汤① (84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855)桂枝甘草汤 (859)桂枝加附子汤 (867)桂枝加葛根汤 (886)桂枝加桂汤 (90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921)桂枝加黄芪汤 (93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93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941)桂枝加芍药汤 (950)桂枝加大黄汤 (951)桂枝麻黄各半汤 (96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975)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988)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992)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附) (1000)桂枝去芍药汤 (100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001)桂枝人参汤 (1014)桂枝芍药知母汤 (1035)桂枝生姜枳实汤 (1037)桂枝汤 (1039)诃梨勒散 (1142)红蓝花酒 (1143)厚朴大黄汤 (1145)厚朴麻黄汤 (1146)厚朴七物汤 (1147)厚朴三物汤 (115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1151)滑石白鱼散 (1166)滑石代赭汤 (1167)黄连阿胶汤 (1168)黄连解毒汤 (1177)黄连汤 (1179)黄芪桂枝五物汤 (1187)黄芪建中汤 (1191)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1193)黄芩汤(附) (1194)黄芩汤 (1195)黄芩加半夏生姜汤① (1196)黄土汤 (1203)鸡屎白散 (1204)己椒苈黄丸 (1205)胶姜汤(芎归胶艾汤) (1207)九痛丸 (1210)桔梗汤 (1211)橘皮汤 (1218)橘皮竹茹汤 (1219)橘枳姜汤 (1221)苦参汤 (1224)葵子茯苓散 (1224)狼牙汤 (1225)藜芦甘草汤(失) (1226)理中丸 (1227)人参汤 (1227)麻黄醇酒汤(附) (1241)麻黄附子甘草汤 (1242)麻黄附子汤 (1248)麻黄加术汤 (1250)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1253)麻黄升麻汤 (1258)麻黄汤 (1268)麻黄细辛附子汤 (131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32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339)麻子仁丸 (1342)蜜煎导 (1354)牡蛎汤(附) (1360)牡蛎泽泻散 (1361)木防己汤 (1366)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1366)内补当归建中汤(附) (1369)排脓散 (1370)排脓汤 (1371)蒲灰散 (1372)三黄汤(附) (1373)三物黄芩汤(附) (1375)烧裈散 (1376)芍药甘草附子汤 (1382)芍药甘草汤 (1401)蛇床子散 (1433)射干麻黄汤 (1434)肾气丸 (1437)崔氏八味丸(附) (1437)升麻鳖甲汤 (1441)生姜半夏汤 (1444)生姜甘草汤(附) (1445)生姜泻心汤 (1446)十枣汤 (1454)蜀漆散 (1464)薯蓣丸 (1465)术附子汤(附) (1467)四逆加人参汤 (1469)四逆散 (1474)四逆汤 (1485)酸枣仁汤 (1557)獭肝散(附) (1558)桃核承气汤 (1559)桃花汤 (1580)天雄散 (1589)葶苈大枣泻肺汤 (1591)通脉四逆汤 (1593)头风摩散 (1602)土瓜根导 (1603)土瓜根散 (1609)苇茎汤(附) (1612)温经汤 (1613)文蛤散 (1617)乌梅丸 (1636)乌头赤石脂丸 (1655)乌头桂枝汤 (1656)乌头煎 (1659)乌头汤 (1662)吴茱萸汤 (1665)五苓散 (1683)下瘀血汤 (1764)硝石矾石散 (1766)小半夏加茯苓汤 (1768)小半夏汤 (1769)小柴胡汤 (1772)小承气汤 (1903)小建中汤 (1931)小青龙加石膏汤 (1941)小青龙汤 (1943)小陷胸汤 (1970)雄黄熏方 (1998)续命汤(附) (2000)旋复代赭汤 (2002)旋复花汤 (2017)一物瓜蒂汤 (2019)薏苡附子败酱散 (2021)薏苡附子散 (2023)茵陈蒿汤 (2025)茵陈五苓散 (2040)禹余粮丸(失) (2041)越婢加半夏汤 (2043)越婢加术汤(附) (2045)越婢汤 (2050)皂荚丸 (2052)泽漆汤 (2053)泽泻汤 (2055)真武汤 (2057)栀子柏皮汤 (2076)栀子豉汤 (2079)栀子大黄汤 (2121)栀子甘草豉汤 (2122)栀子干姜汤 (2138)栀子厚朴汤 (2147)栀子生姜豉汤 (2150)蜘蛛散 (2165)枳实薤白桂枝汤 (2168)枳实栀子汤 (2170)枳术汤 (2176)炙甘草汤 (2177)猪胆汁导 (2186)猪肤汤 (2192)猪膏发煎 (2196)猪苓散 (2197)猪苓汤 (2198)竹皮大丸 (2208)竹叶石膏汤 (2209)竹叶汤 (2214)紫参汤 (2216)走马汤(附) (2216)白虎加桂枝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两去皮右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冠杰医案案1: 胃癌胃胀嗳气大便不通案2013年6月27日夏某某男 68岁胃癌病史食欲睡眠一般大便溏服他药后两天未解,小便频数,夜尿三四次,量少,肢有轻微浮肿,无汗出,不恶寒,头部有时头晕,口干明显,特别是睡醒后喜呕,有时有欲呕感,无口苦,心烦有时有,欲寐四肢无力有时身无力,脉象紧略偏弦,左关沉弱,右关弱,咳喘,舌质淡红略偏暗,有齿痕,手足冷,舌苔薄略厚他证平时感觉胃胀,胃隐痛,有时腹泻,有时因腹痛而致无法入睡甚至要在床下走动。
能食冷食,胃不适严重时有欲呕感。
常有肠鸣无往来寒热,有时嗳气,嗳出后感觉舒服腹诊上腹部膨大,且有明显硬块。
有气胀,按之不痛。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半夏6干姜3人参7甘草5黄芩3黄连1大枣5厚朴8生姜15茯苓4苍术4枳实5橘皮12 78克。
日二服,次2.5克。
开水泡服。
13.6.29其儿媳来电话:服上方后,患者感觉很舒服。
13.7.15来诊,服药后总的感觉很好,曾出现过两天腹泻,但是泻后无身无力感。
刻下干嗳食臭,腹胀,大便自腹泻后至今天仅解一次,已成形(此腹泻为中病之反应)。
仍有肠鸣,但较前为轻,仍有嗳气,曾出现咽中痛,两天后自行消失。
小便夜尿三四次,量不多。
舌质淡红,略有齿痕,苔白略厚。
有时有恶心感。
脉弦紧,关沉弱,右细而偏微弱,左紧细略有力。
腹诊:腹部有轻微气胀,但自感觉腹满。
有时有烧心感(即胃中灼热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5厚朴8生姜16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92克。
日二服,次3克。
13.8.3来诊,服上方后感觉较好,仍有嗳气,胃中有胀满感,近几天有烧心感,吐酸。
再未出现腹泻,食欲可,睡眠可,一般九点许即可入睡。
大便偏干,三四日一行,有时有肠鸣但已很少,近来左手有明显的麻木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旋覆代赭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9厚朴8生姜22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旋覆花3代赭石1黄芪3桂枝3芍药3 120克。
日二服,次2.5克。
13.9.4来诊,前段时间因家务生了一次气,又出现胃痛,后自行缓解。
刻下:仍有胃中轻微的不适感,有时嗳气且有生食味(食臭),左手麻木感已有所减,但仍有,有时腹中有胀满感,食欲一般,大便偏溏,有时有肠鸣。
虚功较前有所增多,嗳气已基本明显减少,小便偏于频数,量少,且有尿不尽的感觉。
精神和体力尚可,左脉弦长偏大关弱,上过寸下过尺;右脉弦细弱。
无口苦,有明显口干。
舌质淡红,有轻度齿痕,苔薄白。
有时头痛,能食冷食。
腹诊:上腹部已明显柔软,心下已无硬块,略有气胀。
生姜泻心汤二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一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二合五苓散二生姜12甘草9黄芩6半夏9干姜2黄连2大枣15人参7厚朴8黄芪6桂枝10芍药6茯苓6苍术6猪苓6泽泻9137克。
日三服,次2.5克。
13.10.5来诊,食欲不是很好,大便有两天一行,质可。
小便夜尿两三次,平时喜饮。
有时胃口有短时间的疼痛感,后会自行消失,平时感觉胃中略有不适感,嗳气后便感觉舒服些。
已无肠鸣,能食少量冷食,食后有时略有胃中略有不适感。
已无嗳生食味(干嗳食臭)的情况。
口中无滋味。
脉左弦大长有力,右细弱沉略偏弦。
左手臂麻木感已明显减轻,但有时肘部有疼痛感。
舌质红偏粉,胖大,有齿痕。
苔白略厚。
腹诊:心下已较柔软,但有轻微的压痛感。
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四逆散柴胡5枳实10芍药5甘草5茯苓5人参5苍术5生姜7橘皮23 75克。
日二服,次2.5克。
13.10.21来诊,服上方后感觉较好,但是又出现了肠鸣,有时腹胀,有时略有胃口的疼痛感。
大便有时偏溏。
食欲近几天略有下降。
睡眠可。
能食冷食或水果,但不怎么喜欢吃凉东西。
脉弦紧滑数有力关脉偏弱。
舌质红,有轻微齿痕,苔薄微褐。
嗳气时略有生食味。
腹诊:心下按之有轻微的抵抗感,自诉有满感。
时有嗳气,且嗳出气后有舒服感。
左肘臂的疼痛感已明显减轻。
生姜泻心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四逆散合橘枳姜汤合茯苓饮生姜12半夏6黄芩3黄连3甘草8干姜2人参7大枣5厚朴8柴胡3枳实3芍药3茯苓3苍术3橘皮9(因偏有热象故黄连加量)87克。
日二服,次2.5克。
13.12.5电话回访,其儿媳言,“他现在没事”。
嘱:若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前来就诊。
注:一.本患者经本地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胃癌,并建议手术治疗。
但因本人胆小怕事,故家人一直对其隐瞒病情。
因经人介绍来笔者处就诊,故再未做进一步检查。
二.因本人平时非常节俭,故病情比较轻微后就未来再诊。
至于肿瘤是否消失,除腹诊时其胃部硬块在最后两次就诊时已基本消失,手感已无异于常人外,再无其他直接的证据。
但经过侧面核实,其再去他处就医。
三.本医案未用一味祛瘀方药,整个治疗过程皆为对证治疗,即使是良性肿瘤,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治愈,实不多见。
这充分体现了经方医学有是证用是方之治疗规律的正确性。
四.关于药量。
上述药量皆为实际的原始用量,单位为“克”。
“日二服”或“日三服”之前的数字是本“疗程”给药的总量,这实际就等于将经方汤剂一律改为散剂使用。
对此笔者曾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实践证明其疗效稳定可靠。
五.本案辩证思路:虽然此患者的病理因素较为复杂,但是从整个治疗过程看,其病理要素却表现的较为稳定。
主要是里偏于虚寒同时又有半表半里的虚热(即三泻心汤类证),并伴气逆证和停饮证。
如果用经方的病理辨证总结则为下列关系:因无明显的阴性证,故所有疾病类型皆属阳性证。
其中:肠鸣、欲呕、干嗳食臭、大便溏、脉偏数、苔微褐等证为生姜泻汤证。
嗳气与食欲不佳、欲呕可视为茯苓饮证,因初诊时嗳气较为严重,故可视为橘枳姜汤证。
腹中气胀则为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证。
肢体麻木为黄芪桂枝五汤证。
舌质齿痕、小便频数为五苓散证。
案2: 高血压眩晕案2010年2月20日陈某某女 52岁已婚血压高眩晕脉偏数处方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二袋试服服后睡眠不好,但食欲转好,感觉轻松,仅不易入睡,上方加石膏十分之一,两袋试服,服后睡眠可,再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十比一的石膏十袋。
日两服。
14.1.31从零晨3点左右起感觉头晕,不能卧,卧则加重,尤其不能向左侧卧。
头晕严重时则大便次数增多,但并非腹泻。
口中略干,无口苦。
无明显的胃中不适感,且能食冷食。
头晕加重时则伴有两脚冷,甚有时会有汗出。
脉细弱,关沉弱尺沉近无,略偏迟。
舌质略红,苔白偏灰,略厚。
吴茱萸汤原方(自装胶囊),早晨七点左右腹一次四粒。
两小时后症状明显减轻,已能平卧。
中午再服两粒。
晚饭后症状完全消失,嘱再服一次四粒。
止后服。
14.2.7自诉常感觉头脑不清爽,有时耳鸣。
泽泻汤苍术5泽泻12 17克。
日二服,次一大平。
14.2.8电话告知,服泽泻汤后感觉很好,睡眠明显好转,感觉有点累,身上感觉舒服很多,头晕冒明显减轻。
后若其耳鸣不愈,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之。
14.2.13昨天晚上相遇,言服上方后头脑已清爽,精神变好,体力好转,耳鸣有所减轻,只是睡眠偏多且有明显的困倦感。
疑药中有安眠药故改为日一服。
嘱:此为中病之征,因前长期睡眠不好所致,注意多休息。
注:一.此患者为笔者一亲戚,两次就诊皆为去其家中,故四诊资料较简。
其中第一次治疗因当时散剂还系小塑料袋包装,故药量记录不够准确,此“一袋”应为五克左右。
二.第一次就诊因没有详细的症状记录但从所用方剂看,此患者当时存在半表半量的热证和里实热证,同时还伴有瘀血证。
三.第二次就诊正值春节的年初一,而且此病屡经西医治疗,严重时输液,但皆不效。
此次发作恰逢节日且病情较为严重,故易中医治疗。
因其主诉仅头晕一个症状,关无恶心呕吐之类的症状,并且表现为只能坐立不能平卧,亦与“美尼尔氏综合征”常表现出了的只能平卧不能起甚至不能转侧也不相同,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他证参诊。
从四诊的脉迟、脚冷、大便次数增加可知其有里寒无疑,故与吴茱萸汤而取效。
四.服吴茱萸汤头晕症状消失后,患者又诉长期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
因是由他人转告,故根据其脉象和体态偏胖的情况当为水饮所致,故与泽泻汤,服后亦效。
五.从本案的用药量看出中药如果用之对证疗效是非常好的。
治疗头晕所用的吴茱萸汤是笔者加工成粉剂后的一种常备药,一次服用四粒胶囊,一粒可装本方0.5克左右,三粒共计药量为2克左右。
其中吴茱萸0.65克左右,生姜0.65克左右,人参(党参)0.35克左右。
大枣0.35克左右。
而实际疗效却是服后两小时头晕症状即逐渐消失,可见此药量治病足矣!案3:手足口病医案此病为近年来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由于现代医学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将此病例入重病范围,并规定了严格的治疗权限等,致使患者及家属闻此病色变,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机会很少。
笔者的两个案例都是患者及其家人长期在笔者处就诊,对笔者有很高的信任才将患者交于笔者治疗的。
实际上两个患者都多次在笔者处就诊,为了集中说明手足口病的治疗,故将其他治疗删去,另作他案。
李某某案:男,3岁。
2012年5月23日因发“手足口病”前来就诊。
12.5.23来诊,两手掌内侧和两脚掌两侧多处起有红色痘疹,今天口腔内亦出现,为“手足口病”(近期本地正值此病高发期)。
近几天食欲不好,测体温不高,但是手摸却有热感。
昨天晚上哭闹,近几天精神不佳,常现困倦,舌质淡,尖偏红,苔薄白,脉弦滑,流鼻涕,有轻微咳嗽,大便不详。
(其家长没有注意)小柴胡汤20克,日二服,2克左右。
服后若大便溏则拟与理中汤。
服后果然大便偏溏,与理中汤20克左右。
中午加服。
12.5.24早晨其母亲来电话,言手足和口中的疹痘未见发展,但下巴下面又起了很多,其他没有明显的变化。
嘱其继续服药,今天早晨和晚上服小柴胡汤,中午服理中汤。
上午十点左右来电话,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嘱其增加服理中汤的次数和药量。
下午来电话,中午十一点多就睡着了,而且近两天明显精神不佳易困倦,睡眠多且入睡快,中午睡觉时因口中疼痛而致醒,并用手去扣自己的嘴。
嘱其让患者多休息。
(此当为小柴胡汤证的嗜卧)如果因口腔疼痛不能吃东西,就让病人多喝牛奶,此时应该及时补充营养,多休息。
12.5.25早晨来电话,昨天晚饭食欲已明显有所增加,因口腔仍有疼痛感,只吃了汉堡饱的肉馅,还吃了些其他食物,后又喝了一盒牛奶。
大便尚未行,睡眠可,口腔疼痛已明显有所减,吃饭仍有疼痛感,但明显轻了。
再未出现哭闹,两手的红色痘疹已消失,脚上只余几处小红点,但口腔中下唇部略有增加。
今天早饭吃三片火腿,一盒牛奶,刻下孩子玩的很好。
其母亲疑,孩子一直没有发热,是否能愈?12.5.26上午电话回访,其母亲说已没事了,除了口中吃饭还有疼痛感之外,其他已无明显的症状,大便初可后偏溏,嘱:理中汤改为中午饭后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