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医案一次明显误治病例的思考
总结医案的心得感悟范文
![总结医案的心得感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0db1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d.png)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有幸积累了丰富的医案经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医案总结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患者病情的回顾,更是对医术的提升和对生命的尊重。
以下是我对医案总结的一些心得感悟。
首先,医案总结是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回顾。
通过对医案的详细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诊断、治疗过程以及预后。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病情,还能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例如,我曾接诊一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通过总结其医案,我发现了患者病情反复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调整了治疗方案,最终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次,医案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在总结医案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回顾、反思自己的诊疗思路和方法,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这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诊疗策略,提高诊疗水平。
例如,在处理一位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时,我通过总结医案,意识到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对冠心病症状的关注不够,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此后,我加强了对冠心病症状的观察和评估,使得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再次,医案总结是对医德的体现。
医案中记录的不仅是患者的病情,更是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在总结医案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例如,我曾接诊一位患有癌症晚期的患者,尽管病情严重,但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在医案的总结中,我记录下了患者及家属的感激之情,这让我深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
此外,医案总结还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病例,需要团队共同努力。
通过总结医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团队成员的诊疗思路和方法,促进团队协作,提高诊疗效果。
例如,在一次多学科会诊中,我通过总结医案,发现团队成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分歧,及时沟通协调,使得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方案。
最后,医案总结是对医学知识的积累。
在总结医案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拓展自己的诊疗视野。
误诊误治医案
![误诊误治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b44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png)
误诊误治医案误诊误治医案时刻提醒我们,作为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谦虚。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有效地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某一例误诊误治的医案中,一位年轻女性患者来到医院,抱怨长期存在的头痛和头晕症状。
经过医生的初步询问和检查,患者被诊断为慢性偏头痛,并被开了一些常用的止痛药。
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然持续出现头痛和头晕的情况。
几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她去看了另一位医生。
这位医生根据病史和症状排除了偏头痛的可能性,开始怀疑患者可能患有颅内肿瘤。
为了确定诊断,医生为患者安排了进一步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确实患有颅内肿瘤,而且已经达到了晚期。
医生立即安排了手术,并在手术时成功切除了肿瘤。
然而,由于误诊的延误,患者的病情已经恶化,术后康复也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个医案引发了人们对误诊误治的深刻思考和讨论。
首先,一位医生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正确诊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这个案例中,初诊医生缺乏对颅内肿瘤的认识,导致了误诊的发生。
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确保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病症。
其次,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也是一个有效的线索。
在这个案例中,患者存在长期头痛和头晕的症状,这应该引起医生的警觉。
虽然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但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询问,以尽可能排除其他患病的可能性。
最后,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也是避免误诊误治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初诊医生能够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和了解她的症状,或许就能更早地怀疑到其他潜在的疾病。
总之,误诊误治医案给予我们重要的教训。
作为医疗从业人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和警惕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ce94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2.png)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
李冠杰医案是一份出色的临床医学文献,反映了李冠杰医生在治疗多种疾病时
所采取的方法和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李冠杰医案进行解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李冠杰医生注重综合病情分析。
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还注
意到了患者的体征、生活习惯和病史等因素。
通过全面的病情分析,李冠杰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李冠杰医生在治疗中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他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同时,他也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如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使得他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李冠杰医案中展示了李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他在案例中展示了对多
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通过他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体而言,李冠杰医案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医学知识和临床技巧。
李冠杰医生的综合治疗方法和专业技能,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疾病的新思路和方法。
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被更多的医生所借鉴和应用,以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转贴:李冠杰经方医案解析
![转贴:李冠杰经方医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67cb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c.png)
转贴:李冠杰经方医案解析李冠杰医案解析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曾于ICU工作三年,因偶然机遇,请教于院立新师兄,因缘得以重新认识经方医学,后经不断研习经方和临床实践,渐入经方之门,自此与经方结下深厚的渊源。
期间有幸通过院立新师兄才认识了李冠杰老师,李老师对经方深刻的认识和卓著的临床疗效早已耳闻,但听李老师此次借医案讲授经方,仍受益匪浅。
故经李老师同意,将此次学习内容加以整理并与大家分享,以求与大家共同加深对经方医学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临床水平。
李老师推崇胡希恕经方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出了一整套经方医学的病理辨证体系。
使经方的理论更加清晰和便于临床应用,易学易懂,易会易用。
李老师不仅理论上对经方的认识深刻独到、入木三分,在临床上对经方的应用也是炉火纯青、效如桴鼓。
临床中能基本上百分之百应用经方来治疗各种疾病,而且有效率在90%以上。
本医案原为表格样式,因考虑到网络转发的效果特整理成文本格式,并将病历原件以附件的形式随本文上传,以展示李老师临床医案的原貌。
病历日期:2018年1月20日姓名:李某。
姓别:女年龄31岁婚否:已婚主诉:心烦较明显,身无力。
西医诊断:甲减。
四诊:食欲:不好,无滋味。
睡眠:不好,晚上要到十一二点方能入睡。
大便:日一行,不畅,有时偏干。
小便:夜尿一次或无。
汗出:不易。
寒热:怕冷明显。
口干:不明显,有时阵发性口干喜饮。
口苦:有时有。
例假:准时,量偏少,色暗,少量血块。
喜忘:有。
孔窍:无。
头晕:有明显的头不清爽感。
喜呕:有时有。
心烦:常有。
无力:常有且较明显。
手足:偏热。
食冷:特别喜食冷食。
浮肿:下肢轻度。
眼睑:下眼睑内侧色可,根部略偏淡。
他症:心烦身无力已两年多。
因情感方面的因素所致。
自诉感觉心中焦虑。
食后胃中满,似消化不良样。
自诉平时走路不稳。
平时短气,心悸。
脉象:偏弦滑数尺偏沉,略浮缓。
舌诊:舌质暗红,偏大;舌苔薄褐。
腹诊:心下和两肋下有较明显抵抗感,按心下不适。
《名医类案》对失误案例的分析及其医学价值-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名医类案》对失误案例的分析及其医学价值-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bb1eb5ad02de80d5d840d2.png)
《名医类案》对失误案例的分析及其医学价值-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代医案除涵盖大量技艺高超、思维缜密的各类成功医案外,也不乏对失治、误治的种种反思。
如现存最早的医案文献资料《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25 例诊籍中,就有10 例病案,其中4 例属诊断失误。
《伤寒杂病论》涉及误治与坏病的条文达107 条之多,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对疾病误治的预防和出现坏病以后的救误策略。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偏见,汉代以后论误治者渐寡,古代医案中多见的是对成功医案的标榜与重复。
当前社会对(或失败)病例的讨论已是现代临床医学的常规制度。
吸取教训比总结经验更能促进学术发展,故对失误案例的剖析是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不容忽视的一面。
《名医类案》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医案巨着,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笔者以该着为例,对古代误治失治病案,从诊断、治疗和非技术性原因3个方面失误进行梳理,从2500余则医案中对存在各种失误的医案进行遴选(排除预言类或实际未发生的医案,如原文中含有法当死若必死之类的医案,排除笼统的诸医不效久治未愈等内容模糊而无分析价值的医案,排除具有神话或迷信色彩且无具体医家标识的奇闻怪案),最终抽取465例治疗信息翔实但过程存在种种明确失误的医案。
基于数据呈现及医案原文的梳理,笔者探析其失误医案的潜在医学价值。
1 临床失误原因首先,在本次分析的失误医案中,诊断失误355例(76.34%);其次,治疗问题集中表现在选药及治法方面;第三,若排除医生在诊断、治疗环节中因技术而导致的失误,则最需避免的是患者自身因素,多数表现为对医生的不信任,或拒绝服药,或私自改药,或频繁更医,或惑于人言等。
见表1.【1】在对失误医案大体归类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就诊断失误方面,以虚实、寒热、表里、气血、脏腑等为纲,做深入分析。
经过对315 例错误诊断的病例进行分析,排除70例复杂多变和难以简单用纲目要点描述的误诊病例,将剩余的245 例错误诊断病例分为寒热误、虚实误、病位误三大类。
医疗误案,四则惨痛教训
![医疗误案,四则惨痛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b8f7cb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5.png)
医疗误案,四则惨痛教训2022-03-28 22:41·徐小丽LittleLily每个医生临床既久,有经验,也必定有教训。
经验应该总结,教训也应吸取,这样,对于医疗技术才能逐渐有所提高。
尝读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深受启发。
病有误于医家者,有误于病家者,有误于旁人者,有误于药中者,有误于煎药者,不可不知。
今将亲身经历教训四则披露于下,或许对医界同道有所裨益。
11971年5月,有汤姓少妇,22岁,因婚后停经月余,恶心呕吐,前来诊治。
患者呕吐频繁,纳食少进,倦怠乏力。
诊其脉缓,稍带滑象,舌苔薄白,断其为妊娠恶阻,投香砂六君子汤3剂。
时值5月,江南农村收割正忙,患者配药回家,惟恐耽误农活,欲将3剂药一起煎服以求速效。
其公公住在隔壁,劝其不可如此,少妇不听,擅自将3剂药同煎,温顿服之。
服药不久,其胎即堕,悔之莫及。
按半夏为治妊娠恶阻之要药,仲景《金匮要略》即有“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的记载,但《别录》又有半夏“堕胎”之说。
临床实践证明,少用半夏无损胎元,多用则难免伤胎,因其辛热故也。
余处方香砂六君子汤每剂用半夏9克,一般不致伤胎,但3剂药中共有半夏27克之多,一次顿服,安能不伤胎元耶!2车姓老太,78岁,素患痰饮宿疾,每至冬季则发作更剧,咳喘不已。
1972年冬季某日延余出诊,见老太形瘦体弱,卧床不起,气喘咳嗽,痰多清稀,脉缓弱,苔白腻。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高年阳气虚弱,痰饮内生,治当温阳化饮,投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老太服药2剂,咳喘大见好转,甚是高兴。
当时,其家饲养小猪数只,正患白痢,兽医开大黄、朴硝等攻下约数剂,家人将猪药配来,与老太之药挂在一起。
次日,其女为老太煎药,误将猪药入煎,汤成与服;老太觉药味不对,问道:“前两天之药味与今日之药味大不相同,何故?”答曰:“无错。
”老太相信女儿,未再细问,将汤药喝下,服药后泄泻不止,终因阳衰阴盛,阴阳离决,一命呜呼。
血的教训|60例中医误治事故的总结
![血的教训|60例中医误治事故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96e2bdcaaedd3383c4d3f5.png)
血的教训|60例中医误治事故的总结中医论文历来以介绍总结成功经验居多,而报道临床失误较少,成功的经验固然有益于读者,但是失败的教训亦不容忽视,它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也有裨益。
为确保治疗用药安全,更好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现对《中医杂志》创刊以来,所刊中医误治、救误文章进行一次总结,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1、针刺误治针刺引起死亡3例:治疗肺结核与心脏病患者,金针由胸腹部隔衣扎入,刺穿心脏引起死亡。
针刺精神病患者的风府穴,导致延髓内出血,损及生命中枢而死亡。
针刺头痛患者,医师以两枚长约 4.5cm之针隔衣自两侧肩峰中点刺入,刺破胸膜脏层,空气进入胸腔,发生两侧气胸,窒息而死。
针刺胸部穴位后引起气胸和血气胸:针刺患者身柱、膈俞、膈关、曲池、陶道、肺俞、天宗、太渊等穴,针后即感呼吸困难、气喘等症。
针刺落枕患者,取风池、肩井等穴引起左侧外伤性血气胸。
针刺引起肋间动脉大出血: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用三棱针直刺患处,伤及肋间动脉,引起大出血。
针刺引起创伤性颈总动脉瘤:因“嗓子痛”,针刺右颈部,针后即起一蚕豆大小的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发胀,呼吸窘迫,下咽困难,口流唾液,被诊断为创伤性右颈总动脉瘤。
针刺伤及腹腔脏器,引起大出血:因左上腹肿块,而针刺左上腹部,引起脾破裂。
因上腹痛及胃病,针刺“肾区”及中脘等穴,针刺过深伤及肾脏,引起内出血。
因右上腹反复疼痛,对期门、日月、不容等穴位施行针刺,引起胆囊穿孔所致的胆汁性腹膜炎。
因右侧腹股沟疝,对膀耽两侧、两下腹及上腹正中部等腹部10个穴位进行针刺,引起腹膜炎。
2、药物中毒致死服食大量桃仁致死:患者晚饭后,两次吃炒熟的桃仁,每次几十枚。
服后即头痛头晕,强度抽痉,两眼上翻,牙关紧闭,不省人事,四肢强直,阵发性痉挛性抽痉,两手握拳等症状。
抢救无效而死亡。
服食斑蝥中毒致死:患者用黄酒灌下斑蝥5钱(约15g),不到两分钟即开始烦躁、打滚,大喊其口内烧痛及腹部绞痛,进而呕吐,开始为已消化之食物,继之为鲜红血水,吐出之物溅于患者胸前皮肤及其父手臂上,即起水泡,灼痛甚著。
误诊误治医案
![误诊误治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111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4.png)
误诊误治医案【实用版】目录1.误诊误治医案的概念和背景2.误诊误治医案的具体案例分析3.误诊误治医案的原因和影响4.如何避免误诊误治医案的发生正文【误诊误治医案的概念和背景】误诊误治医案是指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死亡的情况。
误诊误治医案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我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误诊误治医案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误诊误治医案的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市一家三甲医院为例,曾经发生了一起因为误诊误治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
患者,男,45 岁,因为突发性剧烈头痛被送往医院就诊。
医生经过初步检查后,诊断为普通偏头痛,并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
然而,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加重。
在患者病情恶化后,医生才意识到可能是脑出血导致的,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误诊误治医案的原因和影响】误诊误治医案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医生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疗资源不足等。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误诊误治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同时也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误诊误治医案的发生】为了避免误诊误治医案的发生,医疗行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医生的技术培训,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其次,应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
同时,也应该改善医生的工作环境,减轻其工作压力。
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生的错误。
一例用药错误事件根因分析及整改
![一例用药错误事件根因分析及整改](https://img.taocdn.com/s3/m/5ecff1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04.png)
一例用药错误事件根因分析及整改在医疗领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用药错误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下面将对一例用药错误事件进行深入的根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事件经过是这样的:一位患者因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医生开具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的医嘱。
然而,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误将头孢曲松钠给患者进行了静脉滴注。
幸运的是,患者在用药后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这一错误仍然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导致这起用药错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人员方面来看,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没有严格遵守“三查七对”的制度。
可能是由于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导致在核对药品时出现了疏忽。
同时,护士对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于不同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禁忌证以及外观等特征不够熟悉,从而无法及时发现错误。
其次,从流程方面分析,医嘱的传递和执行过程存在漏洞。
医生开具的医嘱字迹不够清晰,容易导致误解。
而且,在药品的领取和发放环节,没有进行严格的双人核对,增加了出错的风险。
再者,从环境因素考虑,病房内的工作环境较为嘈杂,可能会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影响其工作的准确性。
针对以上根因,我们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其业务水平。
同时,强化“三查七对”制度的教育,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深刻认识到严格执行该制度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医嘱的书写格式,确保字迹清晰、准确。
加强医嘱的审核环节,由上级医生对新开的医嘱进行再次核对。
在药品的领取和发放过程中,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相互监督,减少错误的发生。
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病房内的工作任务,避免医护人员过度劳累。
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减少外界因素对医护工作的干扰。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0191228 李冠杰老师讲课 (1)
![20191228 李冠杰老师讲课 (1)](https://img.taocdn.com/s3/m/9fa1c98616fc700aba68fc25.png)
经方临床要点2019年12月28日李冠杰讲稿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内容,今天主要的内容是经方临床要点。
也可以叫做经方临床概要,如果说要面面俱到的话,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我们那很难把各方面都说得很清楚,我以前的时候,我们搞一个题目叫“经方与临床”,但是这个题目比较大,如果把它讲透,这需要实践,而且也需要认真地筹备,今天就经方临床当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跟大家做一个比较初级的探讨。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经方之证。
经方辨证,我们先来看看经方辩证和其他的医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我们在前边的讲座当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咱们现在临床是一个医学的落脚点,所有的一切理论,都在临床当中有鲜明的体现,我们先来看一看临床辨证,临床辨证所有的医学,临床辨证都是从症状开始的,其实我们这一点儿,如果说你要是到临床当中看一看,我们每一个人现在还大多都在给别人看病,在你给别人看病之前,你在看病的时候,想想这种看病的情形。
所有的大夫都是先问你“怎么不舒服啊”这一类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医学辨证的开始。
都是通过症状入手的,现代医学现在有了很先进的诊疗手段,但是最初的问诊也是从病人的症状开始的。
但是不同的医学辨证内容相差非常大的,特别是经方医学,它有它自己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我们先看看经方医学之外的其他医学的辨证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
现在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辨证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遵循了“病因、病位、病性”的这么一个模式,你看现在现代医学,他常常从微观上找到造成这个病的具体原因,细菌也好,病毒也好,或者身体内的也好,身体外的某种具体的致病因素,然后再通过你的症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去分析、去检查,这些病因引起你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再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病变部位发生的是什么性质的病变。
从这一点上看,传统医学也是这么一种辨证方式,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些非常基础的问题呢?其实说到这个地方,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前面讲课过程当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种方式有它自己的局限性,看起来非常科学,也非常有道理,但是,当你了解了经方医学以后,你就会发现,这种对疾病的鉴定方式,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那么它局限的根源出在哪儿?就出在辨证模式所找到的病变位置,它恰恰不是真正的疾病的本源。
李冠杰老师谈问诊
![李冠杰老师谈问诊](https://img.taocdn.com/s3/m/a80be3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3.png)
李冠杰老师谈问诊李冠杰老师谈问诊第一届李冠杰经方医学高级研修班谈话录学生问:一个病人,我们是先解决他的主证还是面面俱到?李冠杰老师:临床当中,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医生往往被患者的主诉而误导,患者的主诉是他感觉最不舒服的地方,一般认为主诉就是主证,其实我看的时候就没考虑这个,有些典型的,比如说牙疼,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找治牙疼的方子,方子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只字未提牙疼,但不等于不能治,凡是这一类的就先挂起来,先不管它,然后先辨别的证,整体看,这是主诉的问题。
再一个是主证问题,比如往来寒热这是柴胡证的主证,有了它肯定要用到柴胡剂了,但是条文里面并没有说,真正用到往来寒热的是小柴胡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六经剥离出去,为什么把每一个方子的病理要素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推理玩的,就拿往来寒热来说,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但是你仔细问问他,他大便四五天一次,大便干,人烦躁,这个时候再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必须得用大柴胡汤了,可是大柴胡汤里面没写往来寒热,你去看方子,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比较一下,柴胡都是8两,其它的药和半表半里证关系都不太大了,除了黄芩,大柴胡汤出现往来寒热完全可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变通的问题。
有一天我们一起吃饭聊起方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汤治四肢聂聂动,后来我用它治眼皮跳,也能治,但是也得有明显的水证,眼皮因为停饮也会出现跳动,但是前提条件得符合这个方证,以停饮为主。
主证还是副证,任何一个证都不要把它拿来作为遣方的依据,往来寒热明显,看到你就给小柴胡汤,这个病人有可能就丢了。
学生问:问诊过程中,是按生理生病来问,还是按照大纲上来问?有什么技巧?李冠杰老师:问诊展开了,实际是四诊,望闻问切都放在一块儿就行了,再加上腹诊,这实际上是辨证资料的采集,先把问诊当作辨证的一部分,这是辨证的起始端,问诊过程中辨证已经开始了。
看诊首先想到他有什么病,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的事儿,坐公共汽车,两个人聊天,一个人说:这两天脑袋昏昏的,整天头沉,你就要想到这是一个泽泻汤证,所以辨证和问诊之间没法分清楚,四诊过程本身就是辨证的一部分,所以问诊是活的,没有一点是死的,问诊过程中,思路是不断变化的,病人来了,你看脸色黄黄的,面色无光,人也没有精神,你先把他归到某一类患者里面去,你一看辨证就已经开始了,你问每一项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填这个表而去问,不要当公式套,所有的都是为开方找依据,比如,第一项就问吃饭怎么样,这是最常见的,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回答非常简单,吃饭很好、吃饭可以、吃饭不太好,基本上就这几类,但是这里本身就是有倾向的,首先咱说下食欲很好,他说吃饭很好,吃饭的时候比别人吃得多,以后你要注意,他有没有里实证,这人十有八九有里实证,看大便、做腹诊去验证,做腹诊准确率非常高,这是一个方向。
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修订版 (1)
![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修订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83b3336bf121dd36a22d8269.png)
《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版》修订说明2012年始,中医经方名家李冠杰老师以1988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康平本伤寒论》为底本,参照《宋本伤寒论》的条文顺序,历时一年零三个月,首次以康、宋两本对照的形式深入细致地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地讲解,全面还原了经方医学的本真面貌,这是《伤寒论》研究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创举!其后由跟随学习的师兄师姐整理成《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初稿134万余字,后经修订字数仍在126万。
讲稿深入浅出,根植胡希恕老师经方理论并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深刻阐述了独特的“十二字病理辨证学术思想”,引领了无数学人步入经方的神圣殿堂。
但是鉴于当时无语音转换文字软件,整理讲稿的师兄师姐只能采取分听录音、分别记录的方式,经过艰苦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在此对当时付出辛勤劳动的师兄师姐表示衷心的感谢!但因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其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此次对《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重新修订工作是在李冠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2020年2月26日开始,历时10个多月,对讲稿中口语化的内容进行了提纯,对存在的文字录入、讲解口误以及条文错误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修正,关键问题和重要条文由李老师亲自审定(如第123条的讲解就是由老师亲手修订),使讲稿的总字数由原来的126万余字压缩至91万字,精减了近百分之三十的内容。
通过修订,讲稿的逻辑更严谨、条理更清晰、文字更精炼,内容更接近李冠杰老师的本意。
在2021新年到来之际,《李冠杰康平本伤寒论讲稿2020版》将免费提供给广大经方同仁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但请各位同仁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较为仓促,此次修订不可能尽善尽美。
欲使白壁无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衷心希望和欢迎各位同仁在阅读学习之后积极向我们反馈存在的问题、意见或者建议。
(反馈邮箱:*************************)重温经典,薪火传承!让我们为传承胡希恕先生经方学术思想和李冠杰老师病理辨证体系,为弘扬经方、造福人类共同努力!参与修订人:郭明、刘登勇、陈贵石、曲涛2021年1月1日阅读说明一、讲稿中的条文使用李冠杰老师整理的《康平本伤寒论》原文:(1)正文中黑体三号加粗者均为原书中顶格排版文字;(2)正文中宋体三号不加粗者均为原书降一字格排版文字;(3)正文中楷体三号加粗者均为原书降二字格排版文字;(4)正文中宋体五号字者均为夹于正文中间的小字“嵌注”或附于正文之后的小字“附注”;(5)楷书五号字者均为附于正文右侧的小字“旁注”;(6)为方便与《宋本伤寒论》对照,于条文末尾附加与之对应的宋本条文序号。
论李冠杰老师的整体施治
![论李冠杰老师的整体施治](https://img.taocdn.com/s3/m/65891a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png)
论李冠杰老师的整体施治李老师在诊疗过程中几乎百分之百使用经方,而且更善用合方。
在李老师的许多医案中,五个以上经方方剂进行合方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甚至会出现十个方剂进行合方的情况。
我统计了李老师最近坐诊某医院的22个医案,其中3-5个方剂合方的共3例,6-8个方剂合方的16例,9-10个方剂合方的3例。
比如,李老师在诊治一名主诉头晕、腰背疼痛、噫气频发的患者时,经过四诊辨证后开出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合吴茱萸汤合泽泻汤合真武汤合半夏泻心汤合黄连解毒汤合栀子干姜汤合四逆散合橘枳姜汤的合方。
虽然《伤寒论》中确有合方的定例,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等等,但像李老师这种广泛而大量使用合方的情况,不免让人会产生许多疑问:如合方过多是否失掉了经方精、效、简、廉的特点?如合方太多必然导致药味增加,是否类似时方大面撒网重点捕鱼之嫌?用药能否丝丝入扣?如大量合方或者固定几个方剂合方,是否有像某某汤、某某丸、某某散包打天下的意味?再如大量合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否与经方理论背道而驰?合方的疗效如何?这些问题也曾让我无从选择,甚至百思不解。
直到有一天亲耳聆听了李老师的讲解分析,亲眼目睹了他诊治病人的全过程,见证了众多患者的反馈和临床颇为显著的疗效,我心中的困惑如冰山般轰然倒塌。
那种探求到真理的喜悦激动和对老师无私教诲的感恩之情,在我内心久久激荡,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感学医之路异常曲折艰辛,不愿众多有志于经方的同仁再迷茫徘徊,希望李老师的病理辨证体系能引导更多学人进入经方理论的神圣殿堂。
故不揣浅陋,将自己对李老师通过合方进行整体施治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一、整体施治的理论基础李老师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胡希恕经方学术体系的基础上,将胡老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为十二字的经方病理辨证体系,包括:表、里、半、水、血、气的六类疾病类型和阴、阳、寒、热、虚、实的六种疾病性质。
医计量事故案例(2篇)
![医计量事故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a3571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该院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然而,在一次医疗事故中,该院却因误诊导致患者不幸离世,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例经过2019年5月,患者李某因突发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某市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的医生为该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张某。
张某根据李某的症状,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并为其开具了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李某的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加重。
于是,张某决定为李某进行进一步检查。
经检查,张某发现李某的腹部明显增大,疑似患有卵巢囊肿。
于是,张某建议李某进行手术治疗。
2019年6月,李某在张某的安排下,接受了卵巢囊肿切除术。
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李某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出现了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
经紧急抢救,李某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在重症监护室,李某的病情持续恶化。
经过多次检查,医生发现李某的病情与卵巢囊肿无关,而是患有恶性肿瘤。
然而,由于误诊,李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不幸离世。
三、事故原因分析1. 主治医师张某诊疗水平不足。
张某在接诊李某时,未能准确判断其病情,导致误诊。
经调查,张某在此次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病史采集不全面,未能详细询问李某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2)对症状分析不准确,未能将李某的症状与卵巢囊肿、恶性肿瘤等疾病进行有效区分;(3)对检查结果解读不严谨,未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
某市人民医院在此次事故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医生的诊疗水平要求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张某的不足;(2)对患者的病情跟踪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李某病情的恶化;(3)对医疗事故的预防措施不够重视,未能有效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事故处理及赔偿1. 事故处理。
某市人民医院对此次事故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李冠杰医案100例
![李冠杰医案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d3420d0912a216147929ef.png)
李冠杰医案案1: 胃癌胃胀嗳气大便不通案2013年6月27日夏某某男 68岁胃癌病史食欲睡眠一般大便溏服他药后两天未解,小便频数,夜尿三四次,量少,肢有轻微浮肿,无汗出,不恶寒,头部有时头晕,口干明显,特别是睡醒后喜呕,有时有欲呕感,无口苦,心烦有时有,欲寐四肢无力有时身无力,脉象紧略偏弦,左关沉弱,右关弱,咳喘,舌质淡红略偏暗,有齿痕,手足冷,舌苔薄略厚他证平时感觉胃胀,胃隐痛,有时腹泻,有时因腹痛而致无法入睡甚至要在床下走动。
能食冷食,胃不适严重时有欲呕感。
常有肠鸣无往来寒热,有时嗳气,嗳出后感觉舒服腹诊上腹部膨大,且有明显硬块。
有气胀,按之不痛。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半夏6干姜3人参7甘草5黄芩3黄连1大枣5厚朴8生姜15茯苓4苍术4枳实5橘皮12 78克。
日二服,次2.5克。
开水泡服。
13.6.29其儿媳来电话:服上方后,患者感觉很舒服。
13.7.15来诊,服药后总的感觉很好,曾出现过两天腹泻,但是泻后无身无力感。
刻下干嗳食臭,腹胀,大便自腹泻后至今天仅解一次,已成形(此腹泻为中病之反应)。
仍有肠鸣,但较前为轻,仍有嗳气,曾出现咽中痛,两天后自行消失。
小便夜尿三四次,量不多。
舌质淡红,略有齿痕,苔白略厚。
有时有恶心感。
脉弦紧,关沉弱,右细而偏微弱,左紧细略有力。
腹诊:腹部有轻微气胀,但自感觉腹满。
有时有烧心感(即胃中灼热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5厚朴8生姜16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92克。
日二服,次3克。
13.8.3来诊,服上方后感觉较好,仍有嗳气,胃中有胀满感,近几天有烧心感,吐酸。
再未出现腹泻,食欲可,睡眠可,一般九点许即可入睡。
大便偏干,三四日一行,有时有肠鸣但已很少,近来左手有明显的麻木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旋覆代赭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9厚朴8生姜22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旋覆花3代赭石1黄芪3桂枝3芍药3 120克。
基层门诊误诊误治的体会
![基层门诊误诊误治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0d8b75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d.png)
基层门诊误诊误治的体会
李唯琼;张超;荆伟;胡可钦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笔者在基层门诊工作近30年,在繁重的内科医疗工作中,深感避免误诊误治的重要性,现结合具体病例讨论如下。
1病例及分析 1.1病例病例1,干部,男,33岁,因头痛就诊,测其血压170/100 mm Hg,曾考虑为“原发性高血压”,后嘱患者做B超检查,提示肾脏影像模糊不清,建议去上级医院就诊,确
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例2,干部,男,50岁,右上肢烧灼样疼痛,伴有皮疹,曾服磺胺类药物,初步拟诊为药物过敏,到上级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
病例3,干部,女,40岁,自检发现右侧乳腺有一小结节,曾有乳腺小叶增生病史,建议去
上级医院做B超检查,示乳腺癌。
病例4,战士,男22岁,驾驶员,脚踩刹车时出现右足疼痛,无明显创伤史,来门诊多次就诊,并于上级医院摄片,未提示异常,最后确诊为“跟腱断裂”。
【总页数】1页(P112-112)
【作者】李唯琼;张超;荆伟;胡可钦
【作者单位】69010部队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69010部队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69010部队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69010部队门
诊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下肢静脉血栓病人误诊误治13例体会
2.牙髓病被误诊误治的诊疗体会
3.误诊、误治大肠癌37例临床体会
4.3例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误治的教训及护理体会
5.3例带状疱疹前驱期误诊、误治的教训及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经方治坏病:临床误治救误典型病案分析
![巧用经方治坏病:临床误治救误典型病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c0b47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8.png)
巧用经方治坏病:临床误治救误典型病案分析
褚松龄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坏病”之名出自《伤寒论》,凡指临床误治。
经方救误古有记载、今
有例证。
笔者临证于一些“疑难杂症”中尊经旨、用经方,思悟救误之法。
本文列举3例典型救误病案:其一,以葛根芩连汤合方小柴胡汤救治肾衰患者多汗下利
误投补益剂而犯“实实”之弊者;其二,以半夏泻心汤化裁方救治肺间质病患者久咳屡治而不辨病位者;其三,以柴胡桂枝汤救治湿疹荨麻疹患者久服理血之品而不审寒热者。
以典型病案深究误治之由,或由四诊不详、或由辨证不精而终致“坏病”。
笔者谨遵恩师所传《聂氏伤寒学》之心法,思求经旨,平脉辨证,四诊合参,细审临证谬误,酌用经方化裁,则救治获效。
在此略作分析,以期同仁探讨斧正。
【总页数】3页(P362-364)
【作者】褚松龄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王孟英产后温病误治变证救逆经验探讨
2.吴鞠通温病误治救逆经验探讨
3.胃食管反流病病人非典型症状误诊误治的分析
4.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42例误诊误治分析
5.经方救误治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诊疗中误诊误治原因初探
![临床诊疗中误诊误治原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68344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2.png)
临床诊疗中误诊误治原因初探
张连贵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36)A02
【摘要】医者人心,患者为人,诊治失误,谁于愿为?但愿苍生,无限生机.
【总页数】1页(P1246-1246)
【关键词】误诊;误治;初探
【作者】张连贵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中医科,河北遵化0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疼痛诊疗中的误诊与误治-3例报告 [J], 易正明
2.误诊误治与原因分析43例钩端螺旋体病误诊原因分析 [J], 张振明
3.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原因 [J], 管霞
4.基于现代临床医案探析中医脾胃病误诊误治之原因 [J], 陈一凡;付守强;樊懿萱;王璐瑶;马晨曦;李柳骥
5.欢迎订阅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期刊《临床误诊误治》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明显误治病例的思考
有一个病人啊,她经常在我这儿吃药。
那么这段时间呢,她正好赶上来例假,来了一见着红的,然后上午见着,下午就没了。
没了以后呢,她就出现了有一点头痛,然后呢,就是身上一阵冷一阵热。
这不明显是小柴胡汤证么?而且经方书里边写得非常清楚:经水适断,写得非常非常的清楚,“小柴胡汤主之”。
而且呢,我这个时候啊,因为我看了胡老的东西,看了很多遍,很多地方都记得挺熟。
但是,临床当中稍一大意就会出问题。
那么我就在想,因为她前一段时间在我这里吃了一些温药:吴茱萸汤、理中汤、茯苓泽泻汤。
这段时间呢,因为她没有其他的明显的症状了,她手有一点冻,再一个她有停饮,然后我就把茯苓泽泻汤和当归四逆汤合到了一块儿让她吃。
她吃了几天以后啊,就总感觉这段时间睡眠不好。
当时电话说了呢,我的感觉呢,她大概就是有一点点偏热吧。
如果是睡眠不好的话,因为她现在没有明显的症状,我说,你可以把药先停一停,看看到底是不是药的事儿。
她停了药以后呢,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呢,我就有这么一个印象,一直感觉到她偏热。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出现了这么个情况,我一看这不是明显的小柴胡汤证吗?因为我还经常提醒别人,一旦有里寒的话,慎用小柴胡汤。
那么,我现在就印象里感觉她有热嘛,用小柴胡汤,恰好。
然后我就顺便给她捎了几付小柴胡汤。
也没见着人,然后我就下班的时候,给她捎了几付。
她吃了以后,第一天吃了感觉还好。
那么第二天早晨就开始头痛,头痛得很厉害。
然后呢,到了下午呢,就有点胃里边很不舒服。
一开始就说胃痛。
头痛是上一次了。
胃痛,胃痛得挺厉害。
这个头痛反倒不明显了。
因为她这个情况呢,我就比较熟悉。
她一出现胃痛,然后她手里面有吴茱萸汤,我说你赶紧喝那个治胃痛的那个药。
当时我跟她那个药里边,加了一条治头痛,我说你就喝那个我给你加上说治头痛的药。
因为她有小柴胡汤
证啊,我说你把那个药啊,跟小柴胡汤合在一块儿喝。
她呢,合到一块喝以后,感觉效果不明显。
到了下午我就说,那个药不要喝了,单纯地喝吴茱萸汤。
她喝了一次,感觉到稍好一点,但还是不适,她觉得还是胃里边不舒服得厉害。
那么后来呢我就给她,因为她这个人啊,就是始终是有停饮的问题,我就把吴茱萸汤和理中汤合到一块,给她做了一份然后吃了,吃了以后,第二天,好了。
思考:实际上啊,就是一个误治。
这个很长时间了,出现了这么一个很明显的误治。
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就出在没有见到人,没有摸到脉。
就这么的,就主观了。
另外呢,这里边还有一个启示。
那么其实她这个,当初要是说小柴胡汤合上吴茱萸汤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胡老在解释这条的时候,是怎么说呢?胡老的意思就是说,遇到这一类的情形,书上说了小柴胡汤主之,但是你也不一定非得用小柴胡汤的原方,你还得要去辨证。
就这个医案,走了这么一个小弯路,就落在了胡老说的这个问题上。
所以说,在学习胡老的东西的时候啊,你一定要认真地去体会。
胡老,很少有空话,尽管说是讲课的内容不是那么华丽,但是呢,非常得实在,也比较含蓄。
还得慢慢去体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