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常见答题方法
高中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56603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b.png)
中学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分析解题的方法在中学地理的运用中尤其的重要,下面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中学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的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一)、描述和阐释事物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难类:包括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气候灾难、水文灾难、生物灾难。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1.评价问题:问题经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自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留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比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难的缘由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难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改变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态、大小④改变规律:包括年际改变和季节改变、日改变、改变量、改变幅度、改变速度、变率大小等审题时留意以下表述要求:①简述:简洁扼要叙述,必需把握要点;②简析:简洁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缘由、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像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须要平常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43376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e.png)
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审图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识别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出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
而且在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探究类(解答的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同时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答题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且一定要用地理专业术语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
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业。
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违背了科学严谨的本质。
回答好地理简答题,还应掌握以下技巧:⑴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
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
⑵多与少的技巧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
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
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
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
高考地理:七类综合题题型与万能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七类综合题题型与万能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3a65f2a50e2524de4187eac.png)
高考地理:七类综合题题型与万能答题模式题型一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思维建模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模板典例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2。
地形特征: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①气候(湿、热、冷、干) ②植被状况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4. 气候特征: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5. 河流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6.河流水系特征: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7.农业生产特征: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8.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9.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半球位置④相对位置。
10.等值线特征:①等值线数值高低②延伸方向③弯曲趋势④疏密变化11.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①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②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应用体验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模板01 地理位置特征评价类-中(会)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及解答指导
![答题模板01 地理位置特征评价类-中(会)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及解答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36057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4.png)
备战2023中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1 地理位置特征评价类【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回答问题时,应全面,注意回答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4)回答问题时,力争做到答案的专业向,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命题角度】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2.地理位置特征的影响(优势和劣势)【模块构建】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在相对位置描述上,还有与接壤的国家、省区等,隔海相望的国家等,位于某地(山脉、河流、城市等)的方位等,经济位置,交通位置等。
2.地理位置特征的影响(1)海陆位置→降水差异、农业类型、海洋运输、对外交往(2)经度位置→经度广,时间差异大,东西距离最长(3)纬度位置→所处温度带及纬度地区→热量差异→多种或单一农业经营所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经典例题】【例一】(2022·陕西·中考真题)以下是《日本》一课的教学片段,请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初识日本(2)根据日本位置示意图,学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________洋西北部的岛国。
●相对位置:与中国等隔海相望。
【思维流程】读取图中经纬度范围,海陆位置→综合分析由图可知,日本大部分位于25°N-45°N,属于五带当中的北温带。
日本东临太平洋,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尝试解答】北温带太平洋【例二】(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地球家园同关注】读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8)看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_________。
(答一方面)【思维流程】读取图中经纬度范围,海陆位置→综合分析【套用模板】答题要点要点获取依据及生成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尝试解答】纬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等【例三】(2022·湖北·随州市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0e9e5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e.png)
高考地理大题标准答题技巧模板(45道综合题)一、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2、人为原因: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坡度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三、河流水量大的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四、河流的补给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五、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河流凌汛的条件地维度向高纬度流。
最冷月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六、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未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七、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人海河道其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八、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②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⑤控制人口增长。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a6ca61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例题 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 因。(8分)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 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
于乙地;(5分)丙地比
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 响(如林地被毁,过度 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 蚀。(3分)
第27页,共59页。
答题思路:
第一步 在哪里——位置 (纬第度二位步置、大解气释环为流什、么海陆位置、洋流、地
第4页,共59页。
4.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或水位)、流
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凌汛等方面进行描述。
5.气候特征。一般从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组合等方面进行概述。
6.气温特征。从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
,日较差年较差大小来描述。
第5页,共59页。
答题不得分的原因: ①答非所问,如答地表鹅卵石堆积对葡萄生长 的有利影响或答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这是本题失
分最大的原因!
②不能准确运用地理术语,错别字太多。如 “冲积作用”写成“冲击作用”,“堆积” 写成“堆集”,“上游”写成“上流” 因为这些都是关键字词,影响文中意思,都不给分。
第25页,共59页。
1.地理位置特征。一般从纬度位置(如高、中、低纬度) 、海陆位置(如临海或深居内陆)、相对位置
2.地形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海拔高度、地势、坡
度陡缓四个方面概括。
3.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流程、流向、注入的海洋,支流 与湖泊的多少及分布状况,河道深浅、宽窄、曲直,流域 面积、河网密度、水系形态等方面描述。
(2)说明G河 水量丰富的原 因(11分)。
自然环境影响:
土地生气水(水系)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677cd4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0.png)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高考地理答题模板XXX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2)列出模板,包括描述详细描写、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罗列要素、分析+叙述、实例+分析、有利+不利、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因为A以A比B、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判断理由+结论、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等;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所在地区、地理事物特性和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使用地理语言、套装语言、逻辑语言、精炼语言和一语中的。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1.地理位置分析: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如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和军事位置以及相邻地区等。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该地地形主要包括五大类地形,即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
地势起伏小小不一,有些地方山高谷深,有些地方则相对平坦。
地势特征也不同,有些地方海拔较高,有些地方则比较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山河相间,其中一些地方山高谷深,而另一些地方则相对较平缓。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该地区的某个方位主要是山地。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和水系的形状来判断地形地势。
如果水系呈向心状,那么该地可能是盆地;如果呈放射状,那么该地可能是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崎岖不平;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地面坦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08c1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3.png)
专题08 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试卷特点高考地理综合题由情境材料、题干两个部分组成。
情境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符号等,新课标高考综合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卷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
(2)试卷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3)每个综合题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各小题之间的难度呈递增趋势,题干或答案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4)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的考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不能够应对灵活的材料,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应试技巧第一步,审题干综合题的题干,一般都有“指令词”“关键词”“限定词”组成。
题干中的“指令词”,可以明确答题语言风格,如:分析、说明、描述、对比、归纳、说出等;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第二步,调用核定概念核心概念是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原理、方法和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原点。
审题过程中就可以定位出题目的核心概念,进而调取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等来应对问题。
地理核心概念有很多,需要在日常进行积累。
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调用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出来。
第四步,看分写答案综合题的答案语言组织很关键,通常情况下要点与分值之间有关联,看清楚题目分值,能够节省答题时间。
例题(2021年全国乙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5(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初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初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7e24a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初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1. 嘿,宝贝们!审清楚题目那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啊!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先搞清楚目的地在哪怎么行呢?比如问你某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可别瞎猜啊!
2. 画图啊,同学们!这真的超级有用啊!就像给你一个迷宫,你画个地图不就清楚多了嘛!像什么等高线图,自己动手画画,答案一下子就清晰啦!
3. 仔细读图,这可不能马虎!图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藏着好多关键信息呢!比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那上面的细节不仔细看怎么能行,对吧?
4. 一定要把知识点牢记于心啊!不然就像上战场没带武器一样,怎么打仗呢?比如说七大洲四大洋,这都记不住可不行呀!
5. 分析材料要用心呀!材料可不是白给你的,那都是有提示的呀!好比老师给你个小线索,顺着就能找到答案啦,像那种介绍一个地方的材料,好好分析准没错!
6. 回答问题要全面,别丢三落四的!这就像你收拾书包,少了一本书都不行呀!比如问你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啥的都得写上呀!
7. 多想想啊,别着急作答!思考就像做菜前的准备,准备好了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呀!比如遇到个难题,别急着写,先好好想想呢!
8. 检查检查再检查!这可不能偷懒啊!就像你出门前得照照镜子整理一下,答案也得检查有没有错误呀!
9. 哎呀呀,大家记住这些技巧,那初中地理综合题就不在话下啦!加油哦!。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a56171c0c22590103029d33.png)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命题规律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1.特征问题;2.成因问题;3.分布规律;4.评价问题:5.判断问题;6.区位问题。
★分析方法和技巧:一、明确答题方向(一)特征描述。
一个区域最起码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和评价。
2.地形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3.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5.自然景观及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6、自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评价。
7.自然灾害种类及成因分析及防减灾措施。
8.生态问题及原因及措施等方面问题。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要回答的是:1.人口增长状况特征描述、成因分析、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原因、城市发展变化及条件分析、城市化水平评价及解决措施。
3.农业类型、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变化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条件分析。
4,工业区位分析及产业转移的成因分析和影响。
5交通区位分析及交通方式选择与评价。
6.商业贸易的条件分析。
7.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资源类型及价值、旅游安全措施、旅游业的影响等。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一一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一一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一一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1.自然环境特点一一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围绕“气候一一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doc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doc](https://img.taocdn.com/s3/m/026d69505022aaea988f0f6c.png)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一、地形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一)答题思路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平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 ℃之间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三、河流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 文特 征 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 水位高(低)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力)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 水系 特征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四、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一)答题思路1、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共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侵蚀 地貌河谷、沟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 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 地貌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五、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一)答题思路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答题要素有利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不利条件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等六、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一)答题思路1、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答题思路为: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原料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社会因素政策优惠的政策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水污染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和居民区七、交通区位条件类(一)答题思路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思考方向满分术语陆域条件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水域条件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冰期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八、区域差异分析类(一)答题思路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自然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农业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f48ed2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3.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高考地理综合题是考察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的综合性题型,通常包括地理概念解释、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进行详细归纳。
一、地理概念解释类问题地理概念解释类问题常常要求考生准确解释某个地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或案例进行说明。
解题思路如下: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解释的地理概念。
2. 理解概念:对于考生熟悉的地理概念,可以直接进行解释;对于较陌生的概念,应查阅相关的地理教材或参考书籍进行学习和理解。
3. 写作方法:解释地理概念时,可以使用定义法、解析法、举例法等方法进行说明。
4. 结合实践:解释完地理概念后,要结合具体案例或现象,说明该概念在实际生活或地理实践中的应用及意义。
二、地理图表分析类问题地理图表分析类问题要求考生分析和解读地理图表,提取有关地理现象和规律,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回答。
解题思路如下:1. 理解图表:仔细观察地理图表,读懂图表中所包含的信息。
2. 提取信息:根据图表的要求,提取出有关的地理信息,包括数量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分布等。
3. 分析规律:根据提取的地理信息,分析其规律和趋势,比较不同的地理现象或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4. 给出解释:根据分析的规律和趋势,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回答,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说明。
三、地理问题解决类问题地理问题解决类问题要求考生基于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解题思路如下: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需求和要求。
2. 查阅资料:根据问题的要求,查阅相关的地理教材、参考书籍或者互联网资料,积累所需的地理知识和信息。
3. 思考分析: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和积累的地理知识,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和结果。
4. 综合回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分析,给出合理的解答和建议,包括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和可行性等。
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确定问题的要求和范围,不要回答超出题目要求的内容。
中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
![中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08337f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1.png)
中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综合题型(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在描述地理位置特征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
在具体描述地形特征时,我们可以以某一种主要地形类型为主,比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并结合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势的起伏状况以及重要地形剖面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综合题型(2)地形特征描述类在描述地形特征时,我们可以以某一种主要地形类型为主,并结合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形分布、地势特点以及重要地形剖面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我们可以以山地为例,描述其分布范围、山峰高低、地势的起伏状况以及山地的重要剖面特征等。
综合题型(3)气候特征描述类在描述气候特征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气温和降水等方面。
在描述气温特征时,我们可以从恒温型和变温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纬度和海陆等因素进行分析。
在描述降水特征时,我们可以从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和冬雨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纬度、海陆、地形和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
综合题型(5)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类在描述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描述河流水系特征时,我们可以从河流流程的长短、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描述水文特征时,我们可以从流量、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河流的位置、流域面积和降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
河流的流向可以根据地势高低来判断。
在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较少,流域面积小;而在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
在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道比较直、深,容易形成窄谷;而在地势起伏较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河道比较弯、浅、宽。
河流的流量大小和水位变化大或小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
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域面积大的一般流量也大。
而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则由气温特点决定。
初二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初二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eaaa2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a.png)
初二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哎呀呀,同学们!初二地理综合题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别担心,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超有用的答题技巧,保准能让咱们在地理考试中多拿几分!你们想想,地理就像一个大大的拼图,每一块都很重要。
综合题呢,就是把好多块拼图混在一起,让咱们把它们整理清楚。
那怎么才能做好呢?首先,一定要认真读题!这就好比咱们在寻宝,题目里藏着好多线索呢。
如果不仔细读,那不就像蒙着眼睛找宝藏,怎么可能找得到呀?比如有一道题说“某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这种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咱们就得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千万别漏了关键信息。
然后呢,要学会分析地图和图表。
这地图和图表就像是地理的“密码本”,里面藏着好多秘密。
比如说,给咱们一张等高线图,咱们就得看出哪里是山峰,哪里是山谷,哪里适合建房子,哪里容易发生泥石流。
这不就像我们看漫画书,从图画里找出有趣的故事一样吗?还有啊,咱们得把学过的知识点都串起来。
地理可不是孤立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
比如讲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那就要想到它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等。
这就好像串珠子,把一颗颗散落的珠子串成漂亮的项链。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考试,有一道题问“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我就先想到长江中下游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这不就有米啦?然后呢,水网密布,河湖众多,适合养鱼,这不就有鱼啦?把这些知识点一整合,答案就出来啦!再说说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条理清晰。
可以分点作答,就像咱们排队一样,整整齐齐的。
比如说:“第一,气候条件……;第二,水资源情况……;第三,土壤条件……”这样老师一看,多清楚呀!还有哦,千万别忘了多写一些关键词。
老师改卷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关键词,分数不就到手啦?总之,初二地理综合题并不可怕,只要咱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多练习,多思考,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你们说是不是呀?我的观点就是:只要用心,地理综合题就是咱们的“手下败将”!咱们一定能把地理学好,加油!。
地理综合题考法梳理答题技巧
![地理综合题考法梳理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31d790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0.png)
地理综合题考法梳理答题技巧(一)常见综合题解题步骤1.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
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题目中心词是“水能开发”;条件限制词是“图示小区域”“有利”;内容回答词是“因素”;解答方式词是“扼要说明”。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
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
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
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回答时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清楚地将内容表达出来。
(二)非选择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非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综合题常见答题方法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
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
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判断理由+结论。
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
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
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夏季反之。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海洋性气候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干湿度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风力的影响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河流的水系特征: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反之则雪线高)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注意:内力+外力,不可遗漏☆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影响因素影响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FONT>蒸发量,盐度较高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海区的封闭度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怎样分析赤潮成因?(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
(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