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33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个人或群体根据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资源的分配不平等而形成的层级结构。
而社会流动则描述了个人或群体在这个层级结构中的上升或下降过程。
本文将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分层是社会流动的基础。
社会分层形成了社会中各个阶层或层级的存在,不同层级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教育和社会资源差距。
这种差距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条件。
社会流动意味着个人或群体由一个层级向另一个层级的变动,这种变动可以是向上的上升流动,也可以是向下的下降流动。
社会分层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起点,而社会流动则决定了他们的终点,因此社会分层是社会流动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社会流动可以改变社会分层的结构。
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的一种结构,与社会中个体或群体的地位和身份紧密相关,但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社会流动的发生可以改变社会分层的结构。
当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时,他们有可能从一个较低的层级向较高的层级流动,也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地位和身份。
这种流动不仅可以改变他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还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
因此,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再次,社会流动受到社会分层的制约。
虽然社会流动可以改变个人或群体的地位和身份,但社会分层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制约。
社会分层的存在使得不同层级之间的资源分配和机会获取存在不平等。
在一个社会分层结构严重不均的社会中,个体或群体上升到更高的层级可能并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克服种种限制和障碍。
另一方面,社会分层结构中存在的特权和优势也会加速某些个体或群体的流动,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从而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因此,社会分层会对社会流动产生制约作用。
总之,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社会分层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而社会流动又可以改变社会分层的结构。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因为生活经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一个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收入、职业、地位等方面,会逐渐形成相应的层次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反映了个体差异,更表明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权力、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机制。
本文将探讨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分层分析首先,社会分层的主要产生原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在市场经济下,收入获取是人们竞争群体地位、获得资源和社会认可的根本途径。
由此,占据相对优势的人们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相对劣势群体则容易陷入贫困或较低的收入水平。
因此,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增大都导致了社会的分层的产生。
其次,社会分层也源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生活经验以及社会地位所造成的社会身份和群体差异,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分层现象的出现。
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包括财富、地位、权力、文化等层次,同时在每个层次里还会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在这些层次中,财富和地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财富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拥有的货币、资产、奖励等物质财富的数量,而地位主要体现在职业地位、社会认同、社会关系、政治权力等方面。
对于社会分层的分析,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通过量化研究,对社会分层的各要素、各层次进行测量和判定;二是通过分析,揭示出形成社会分层的深层次机制和规律;三是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阐述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流动及其影响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不同层次之间进行“发展”的过程,即由一定的阶层向另一阶层或更高层迈进。
这个过程包括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转换成熟度、适应社会生活等几个阶段。
社会分层的出现本身并非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人们在不同层次之间的流动。
流动观念的转型,是推动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不同的选择,如何使用现有的资源、如何把握机会,决定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进而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层次中的位置。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拥有不同的地位、财富和权力,形成层次结构。
这种分层现象因为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导致,同时也受到一系列的社会因素和机会的影响。
社会流动性是指人们在这个社会层次结构中是否可以自由地上升或下降,是否存在从一个社会阶层移动到另一个的可能性。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性。
他们关注着社会结构中的差异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并试图找到影响社会流动性的因素。
首先,教育和职业是社会分层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通常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然而,教育机会并不平等,一些贫困家庭或边缘群体的孩子无法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更难以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往上升。
其次,收入差距也是社会分层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社会阶层通常拥有不同的财富积累和收入来源。
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存在导致社会分层不断加深,并限制着人们的社会流动性。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差异,也与种族、性别和地理位置有关。
此外,社会网络对于社会流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与权贵和成功人士建立起联系和关系,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或人际关系网,一个人可以获得工作机会、商业合作伙伴和其他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资源。
而对于那些社会关系较为薄弱或没有网络的人来说,社会流动性显然会受到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和社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分层和流动性。
社会观念中的性别、种族和身份认同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在社会层次中的位置。
一些社会障碍和歧视往往阻碍了那些处于边缘的人们实现社会流动性的机会。
综上所述,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收入差距、社会网络以及文化观念都是影响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降低社会分层和提高社会流动性,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消除各种社会障碍和歧视。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人们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决定社会阶层的关键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流动变得异常关键,这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分层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层次结构,人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之间的地位和收入差异比较显著。
社会分层分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
比如,经济分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收入和财富的差异;政治分层则体现在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政治资源的差异;文化分层则主要体现在个人对文化、艺术和娱乐等方面的追求和消费的差异。
社会分层的特点是稳定性。
社会分层是建立在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之上的,因此,社会分层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同时,社会分层的稳定性还表现在人们的知识、文化和经济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和收入,个人的努力很难通过简单的途径获得进一步的社会进步和流动。
二、社会流动的定义与类型社会流动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由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这种转变包括地位、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流动分为很多种类型,如富裕阶层向下流动、贫困阶层向上流动、青年人的流动等等。
最典型的流动形式是贫困阶层向上流动。
这种流动是指一个人脱离了自己出生的层级,达到了更高的社会阶层。
这种流动形式对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它表明了社会的公正和机会均等,让那些具有才能但因为出身或其他原因受限制的人们有机会再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更高级的专业人员,从而为自己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社会分层自然会影响到社会流动的方向和程度。
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阶层之间的差异愈发显著,社会流动却愈发困难。
这种情况下,贫穷阶层只有通过大力努力才能重新挣扎出生的地位,为社会的稳定与谐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社会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分配也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及 其课题组根据研 究数据 得出 , 2 0 0 0 年我
国的社会结构 呈现 “ 倒丁字形 ” , 社会底层 所 占比重过 大 , 而 中产 阶层 比重 严重不足 , 社会分化现象不容乐观 。 如图1 所示。由图
质勘探 工及 装运搬运工等初
级产业工人阶层 ;小个体工
阶层 以及经理人 员阶层 。 8 5 — 8 8 分组 占全 部就 业
6 8 9 4 7 7 5 0 5 2 . 2 2 %
2 4分 2 5分
2 8分
3 5 7 8 8 9 0 l 8 3 1 2 4 9
6 3 9 8 6 8
2 . 7 1 % 1 . 3 9 9 6
患 ,需 要 引 起 重视 。 ( 二 ) 我 国现 阶段 社 会 结构 及 社 会 流 动
现状
源 ,办事人 员阶层 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
通运输人 员 ,商业服务业普通 营业员 ,餐 饮业服务人 员 ,机 电产 品装 配员等蓝 领工
人阶层组 成 ,相对于初级工人而 言 ,这类
织 资源 ,个体工 商户 阶层 占有少量经济资
者总数的 1 1 l 2 % ,主要 由公
图1 按照第五次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 J S E J 测算的我国社会经济地位结构图形
路 、道路 、铁路 、水上等交
全依照市场这只 “ 无形 的手 ”调 节社会 资
源在广大人群 中的分配 ,并不能从 真正意 义上解决绝大多数人 的发展 问题 。这 无疑 是威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 的巨大隐
O . 3 5 %
百 分 比
种生产要 素 ,在参与社会资源 的分配 过
5 O 分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成为了当代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根据不同因素而形成的阶层差别,包括收入、教育、职业、财富等方面的差距。
而社会流动性则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社会层级之间的上升、下降或维持原层级的能力。
社会分层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首先,收入是衡量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入差距往往是最直观和显著的。
富人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穷人则面临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困境。
此外,教育水平也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往往导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因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人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同。
职业是另一个反映社会分层的指标。
高收入、高地位的职业,如医生、律师、经理等,往往被视为社会上层的象征。
而底层职业,如清洁工、服务员等,往往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社会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社会流动性恰恰体现了社会分层的可变性。
社会流动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内在流动性,即通过教育和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二是外在流动性,即通过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帮助,使弱势群体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
内在流动性要求个人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机会,通过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外在流动性则强调社会公平和机会的均等性,政府和社会机构在分配资源和机会时要公正和公平。
然而,社会流动性并非轻而易举。
社会分层的存在,导致了上层阶级对资源、权力和机会的垄断。
社会分层的制度化,也使得底层人民很难逆袭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因此,社会流动性的不平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一些研究表明,人们的出身阶级往往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被称为“出身就业观”。
另外,性别和种族等因素也会影响社会流动性。
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和少数民族在社会流动性方面的机会和挑战更多。
为了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社会流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是实现社会流动性的关键。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在目前的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
而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与阶级、阶层概念并用。
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
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
阶级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划分阶级的依据是经济因素,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领取财富的方式和数量。
阶层是社会中处于某种特殊地位的社会集团。
它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外,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级划分的依据是经济,阶层划分的依据不完全是经济,职业、权力、受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分层的标准。
层界指阶层、阶级之外的社会集团。
层是社会按垂直方向分化出来的一些较小的社会集团,大多存在于阶层内部,有些也存在于阶层或阶级之间。
界,是社会按水平方向分化出来的一些较小的社会集团。
层界也阶级、阶层的区别在于它划分的标准既不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的同一性,也不是社会经济地位与作用等方面的同一性,而是收入与收入源泉、劳动分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某一方面的同一性。
层界划分的意义,在于承认客观存在的最大量也是最一般的社会差别。
综上所述,可见,在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是反映社会地位差别的一般性概念,包括阶级差别、阶层差别、以及层界差别等。
一般来说,政府在社会分层中有以下作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以确保机会均等;确保人们对信贷等至关重要的资源享有平等的机会;创造一个能够增强人民权利的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处于劣势或脆弱的群体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将根除贫困置于绝对优先地位;确保担负起责任,保持工作的透明度。
社会分层与职业流动性的研究
社会分层与职业流动性的研究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性作为社会学中的重要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人们对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性的关系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社会分层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社会分层限制了个体的机会,使得一些人因出身而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例如,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人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和社会网络,难以获得好的工作和职业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分层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研究发现,处于社会较低层的人更容易感到不满和焦虑,而处于社会较高层的人则更容易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职业流动性对社会的影响。
职业流动性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动和转移。
职业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一个职业流动性较高的社会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力。
这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相反,在一个职业流动性较低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陷入固定的职业群体,缺乏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限制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此外,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性还会相互作用,并对社会产生复杂的影响。
社会分层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流动性。
某些社会分层较高的群体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相对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和地位。
同时,职业流动性也会改变社会的分层结构。
通过不断的职业变动和提升,个体有机会跨越社会层次,改变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这种流动性的存在为社会分层带来一定的灵活性,减少了固化和不平等的可能。
综上所述,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性的研究涉及到个体、社会和经济的多个层面。
社会分层限制了个体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职业流动性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社会分层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根据各种因素(如财富、权力、地位等)而形成的不同层次和阶层。
而社会流动则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的上升或下降,即从一个社会层次向另一个社会层次的变动。
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同层次和阶层,包括贫富分层、地位分层和权力分层。
贫富分层是指社会中按照财富和经济资源的多寡划分的层次,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
地位分层是指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形成的层次,例如高级职位和低级职位的区分。
权力分层是指社会中根据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政治、经济或社会资源的不同而产生的层次差异。
社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不同的分层位置意味着不同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因此,社会分层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还会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二、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个体或家庭从一个社会层次向另一个社会层次的变动。
社会流动可以是上升流动,即个体或家庭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也可以是下降流动,即个体或家庭从较高的层次下降到较低的层次。
社会流动既可以是个体内部的流动,也可以是家庭或群体之间的流动。
社会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努力程度、教育水平、经济背景、社会关系等。
同时,社会制度、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可能阻碍了一部分人的社会流动,而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可以促进社会流动的平衡。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分层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位置和机会分配,而社会流动则是不同社会层次之间人员的迁移。
社会流动的存在使得社会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资本积累,改变自己的社会层次。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可以揭示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系和社会不平等的成因。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1. 简介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性的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的概念、背景及其相互关系。
2. 社会分层2.1 定义社会分层是指将人们按照其在社会中具有不同地位和功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列的现象。
这种分类基于个体的财富、权力、教育水平、职业等多种因素。
2.2 分类及特征在社会分层中,常见的分类包括阶级、种族、性别等。
每个分类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比如阶级主要取决于经济地位,而性别主要取决于生理差异。
2.3 影响因素社会分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经济条件、教育机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政治制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结构。
3. 社会流动性3.1 定义社会流动性是指人们在不同时间、地点或社会背景下,由于个人努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从一个社会分层位置转移到另一个社会分层位置的能力。
3.2 类型及影响因素社会流动性可以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个体在同一层级内的变化,如从一个工作岗位转到另一个工作岗位。
垂直流动则是指个体在不同层级之间的变化,如从农民阶级升入中产阶级。
社会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经济条件等。
政府政策和制度也可以对社会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
4.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4.1 相互作用关系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性相互关联并相互作用。
社会分层影响着个体的起点位置,而社会流动性则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跨越不同的阶级或群体。
4.2 影响机制一方面,社会分层可以限制社会流动性,造成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平等。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机会、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政策,社会流动性也有助于打破分层壁垒。
5. 结论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是了解人类社会结构和发展的重要窗口。
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建设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以上是根据主题填充相关内容,确保超过2500个中文字数,并按照Markdown语言格式化该文档编写。
人类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
人类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概述人类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关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问题。
社会分层指的是将人群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阶层或组别,而社会流动则指的是个体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变动的过程。
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对于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分层定义与概念社会分层是指根据某种特定标准将一个群体或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群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其所处类别在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和权益。
常见的标准包括财富、职业、教育水平、地位等。
分层结构社会分层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等级或阶层,其中常见的模型包括: - 开放式分层模型:如美国的“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精英阶级”等; - 封闭式分层模型:如古代的三纲五常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等; - 动态分层模型:如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强调阶级之间的冲突和变动。
影响因素社会分层的形成和维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政治环境等。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在社会分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社会地位、教育机会、家庭背景等也对个体在社会分层中所处位置产生影响。
社会流动定义与概念社会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
这种转移可以是垂直上升或下降,也可以是水平流动。
类型与机制社会流动按照不同特征和机制可以被分类为: - 婚姻流动:通过婚姻关系改变社会地位; - 教育流动:通过接受更高教育提升自身地位; - 职业流动:通过职业选择、晋升等方式改变社会地位; - 经济流动:通过创业、投资等获得经济上的提升。
影响因素社会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努力、机会平等、制度环境等。
教育水平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对社会流动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方法人类社会学中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时常用的方法包括: - 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相关假设; - 质性研究: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个体经验和感受的详细信息; - 历史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分析来了解过去时期的社会分层和流动情况。
社会学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
社会学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是因为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关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机会,更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社会阶层的研究。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按照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划分的不同层次。
这种划分旨在呈现社会中人们的等级差异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社会阶层的研究通常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差异。
例如,通过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经济状况,然后据此分析他们所属的社会阶层。
此外,还有一些经典的理论和模型,如马克斯·韦伯的“三维度社会阶层模型”和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用于解释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维持。
而对于社会流动性的研究,它关注的是个人在不同阶层之间的转移和变动。
社会流动性也被称为社会地位的可变性,它指的是个人从一个社会阶层进入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机会。
社会流动性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长期追踪个体变动的面板数据,也可以通过跨国比较不同地区的社会流动性差异。
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机会,还可以揭示社会制度和政策对于社会流动性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加强社会流动性、减少贫富差距以及提高教育公平等问题已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而对于学者来说,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性的研究不仅能够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理论支撑,还能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宝贵的参考。
总的来说,社会学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性的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社会流动性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性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性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性一直是深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于社会流动性的期待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围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流动性的现状与挑战展开论述。
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过去的中国社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而现代化进程中兴起了新的中产阶层。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会和教育提升的普及,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低收入阶层,城乡差距日益减小。
同时,知识分子、高技能人才等专业人士和中小企业主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
这些变化使得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
二、中国社会流动性的现状社会流动性是指人们在社会阶层之间进行的上升或下降的能力。
对于一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社会流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流动性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持续增强,许多家庭通过教育和技能的提升,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社会流动性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户籍制度的不公平对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造成了限制;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影响了社会流动性的公平性。
三、社会流动性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流动性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性相对较低。
其次,教育机会不平等依然存在,富人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优质教育,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此外,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均衡也制约了社会流动性的实现。
为了提高社会流动性,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其次,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
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促进其社会流动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和社会流动性的现状与挑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究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分层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层次差距。
而社会流动则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上或者社会地位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首先,社会分层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基础。
在一个社会中,由于经济、教育、职业等因素的存在,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
社会分层将个体划分为不同阶层,从而使得个体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位置。
这些位置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能够获得的资源和机会的多少。
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可以通过教育、工作、创业等途径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的存在为个体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激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其次,社会流动对社会分层产生影响。
社会流动增加了社会的活力和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和普遍。
社会流动不仅包括个体的向上流动,也包括下降流动、横向流动等。
社会流动的存在打破了原本相对固定的社会结构,使得社会分层发生了变动。
同时,社会流动也能够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提高社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通过社会流动,个体和群体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不平等现象。
在一些社会中,社会分层严重,社会流动的机会有限,导致社会的阶层趋于固化。
这会使得社会分层问题更加严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社会分层的不公平也会阻碍社会流动的实现,使得个体无法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这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的加剧。
因此,我们应该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上加强监管和政策指导,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综上所述,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
社会分层提供了社会流动的基础,社会流动又能够影响社会分层的发展。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冲突和不平等现象。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流动
5.依社会流动的规模、影响
第五十页,课件共65页
第四节 二 1 依社会流动的方向
A.水平流动——在一定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人们地位
变动、转移未改变等级序列的现象
B.垂直流动——在一定社会分层结构中,人们地 位变动、转移改变等级序列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社会 分层与流动
1
第一页,课件共65页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结构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二页,课件共65页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化及社会不平等
二、社会分层的含义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及研究方法 四、社会分层的功能 五、社会分层意识
构成
第二十二页,课件共65页
第二节 二 社会分层的主要模式
1.社会分层结构模式的含义 2.几种主要的社会分层结构模式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65页
第二节 二 1 社会分层结构模式的含义
——由一定社会分层结构中各集团人数的不 同、而形成的集团人数较稳定且有规律的分布状 态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65页
第二节 二 2 几种主要的社会分层结构模式
b.将社会中形成不平等的条件、规则、机制固定下来或
程序化,保护社会不平等的机制、体制
第八页,课件共65页
第一节 二 社会分层的含义
1.社会分层的两种界定 2.社会分层中的各种社会集团
第九页,课件共65页
第一节 二 1 社会分层的两种界定
客观角度——社会成员由于各种资源占有的差异而
形成的等级或序列;或社会制度不平等体系
第四十八页,课件共65页
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
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性研究第一章:引言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的层次、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变迁以及社会流动的阻碍与破解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状况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章:社会结构的层次社会结构是社会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基础。
在中国,社会结构的层次主要有五个:政治权力阶层、经济阶层、知识精英阶层、职业阶层、社会底层。
其中,政治权力阶层是社会的最高层次,这是因为在中国,国家的大多数资源都集中在政治权力层面,拥有政治权力的人群往往也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军人物。
经济阶层也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掌控国家资源、经济活动和民间投资的能力。
知识精英阶层则包括了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成就的人群,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职业阶层则包括了所有有诸如医师、教师、工人、农民等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群。
最后,社会底层则是那些生活在不利条件下、没能享受到社会福利的人群。
第三章: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变迁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流动,它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变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变迁加速,社会流动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从社会流动的类型来看,主要有婚姻、职业和地区流动三种类型。
婚姻流动是指通过婚姻的方式,将社会成员从一个阶层转入到另一个阶层,通常表现为嫁入豪门等类型。
职业流动则是指通过更换工作或者晋升等方式,使组织成员跨越不同职业层次。
而地区流动则通常是通过迁居等方式,使得社会成员跨越不同区域。
第四章:社会流动的阻碍与破解尽管中国的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变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和困难。
主要的阻碍因素有:文化、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城乡差异等。
文化差异通常表现为某些人对于自己所属的那个文化层次有着过于刻板的认知,不愿意接受其他文化类型的思维方式;社会背景不同则是指不同阶层之间在社会、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这通常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政治因素通常表现为人们通过权力或者其他非正当方式获得了不可平等的社会机会;城乡差异是指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困难群体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
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研究
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流动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普遍现象。
城市人口流动不仅对城市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分层现象。
本文将探讨城市人口流动对社会分层现象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对策。
城市人口流动使得城市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层级划分。
一方面,外来人口普遍聚集在城市的底层职位上,从事着劳动密集型工作,工资较低,处于社会经济地位的较低层次。
另一方面,本地人则更倾向于担任高薪职位,享受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这种社会分层现象不仅在经济层面存在,也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扩大。
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城市人口流动不仅是社会分层的结果,更是社会分层的原因之一。
外来人口由于受教育、技能水平较低,往往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工作,从而使得其在社会结构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社会阶层。
另一方面,城市人口流动也加剧了社会分层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导致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城市中形成了不同的经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大了社会分层现象的差异化。
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的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而内陆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导致本地居民相对较为贫困。
其次,户籍制度的限制也加剧了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
户籍制度的差异化造成了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加剧了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
最后,就业机会的稀缺性也是导致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规模的限制导致不同人口之间的竞争加剧,找寻一份高薪职位变得困难,从而增加了社会分层的程度。
针对城市人口流动与社会分层现象,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增加学校的数量和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城市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和质量,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的获得机会,从而减少社会经济差异。
社会分层与流动专题研究
社会分层与流动专题研究[摘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的静态面与动态面的双重反映!本文是基于当今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理论渊源,以及我国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现状作了一个初步的概述,正确把握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关系,体现社会公平,从而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研究一、社会分层理论渊源分层最初是个地质学的概念,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社会学家们借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社会的纵向结构,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它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在社会学界,基本上认为社会分层根源在于社会差别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差别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高低和层次之分,因此只要有社会差别就会有社会分层。
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马克思·韦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必须按照三重标准,它们分别是财富、威望和权力。
首先,财富是经济标准,他认为依据财产的差别,就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其次,威望是社会标准,他认为个人在所处环境中得到的声誉差别,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的身份群体,从而来划分阶层;最后,权力是政治标准,权力地位取决于人们强行实行自己权力的可能性和程度,权力最关键的来源是阶层制,在他看来,这三个标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又可各自独立来划分阶层结构。
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对社会学界影响很大,也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在方法论上,形成了与马克思“一元阶级分层理论“相对应的多元分层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沃纳继承和运用了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他提出了六个阶层的划分方法:上上层,指老财阀,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具有上流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下上层,指新财阀,他们实际上是一些暴发户,虽然在财产上不少于上上层,但却没有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上中层,也就是高级白领阶层,如医生、教授等;下中层,指所谓的下层白领阶层,如秘书、工厂职员等;上下层,就是所谓的蓝领阶层,如工厂里的技术工人,农业技术工人等;下下层,指一些没有技术专长的体力劳动者和失业者等。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影响个人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表现,根据这些差异建立不同层次,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等级有序的社会结构。
在分层结构中,顶层的人物享有最高的权力、声望和财富,而底层的人物则贫困、无权、无声望。
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或者家庭。
而这些个人或者家庭的不同经济、教育、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在这个系统中的所处位置。
然而,社会分层是不公正的,这是因为社会分层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出生背景、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而产生的。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机会均等,导致某些人无法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可以按照个人的能力、社会作用、选择等原因迅速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层次。
社会流动既包括上流移动、下流移动和跨流动。
社会流动是一个自由进出的过程。
它反映了社会公正和个体能力、努力成果的关系,同时,也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是相互作用的,许多人找到机会进行流动的空间受到严重限制,这也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三、的关系总体来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一个社会分层较为明显的社会中,社会流动的空间较小,而在社会分层较为模糊、社会流动比较活跃的社会中,社会流动的空间较大。
因此,在一个社会中,社会分层过程是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不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逐渐缩小。
人们可以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
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现代社会必须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让他们以公正的方式进入自己想要的身份或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分层与流动概述一、社会分层含义•★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社会成员因获得社会稀缺资源的不同而形成的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结构现象。
社会分层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研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方法,是地质学概念移植的结果。
稀缺资源(通常成为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①权力(权威):个人或群体不管别人意志而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依据韦伯研究,权力来源于传统、优秀品质、法律制度。
②财富指个人或群体所有全部经济财产。
收入指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时间内的以货币为单位的经济收益。
③声望指一个人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二、社会分层研究主要内容★1、社会分层的标准及社会阶层的特征:①马克思阶级划分标准;②韦伯的三维标准;③帕森斯的职业分层标准;④沃特六层次标准。
★2、社会分层测量:①不平等指数;②基尼系数;③恩格尔系数;④五等分法;⑤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三、社会分层的必然性与影响1.社会分层的必然性:★稀缺资源的有限性;★社会个体之间差异的存在;★社会竞争的优胜劣汰性。
2.社会分层的影响:★适度的分层形成激励机制,有利社会进步;★合理社会分层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过度的社会分层是社会认同、社会稳定的障碍。
四、社会流动含义与分类1、社会流动含义:★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2、社会流动分类:★ A.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 B. 异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 C. 自由流动与结构行流动。
五、社会流动的原因与意义1、社会流动的原因:★自然环境变化原因;★人口密度差异原因;★社会制度原因。
2、社会流动意义:★社会流动是个人发展与生活改善的基本途径:(1)资源与机会获得;(2)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发展机制:(1)合理的社会流动形成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保持社会活力;(2)合理的社会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合理的社会流通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差异,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4)历史表明,社会流动性高的社会都是发展较快的社会。
六、研究方法及学习意义1、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
★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抽象理论思辨分析法。
2、学习意义:★解释社会分层与流动现象;★探讨有利于社会进步与稳定的社会分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机制。
七、要点及复习思考题•要点:社会分层与流动概念;社会分层标准及测量方法;社会分层必然性与影响;社会流动的原因及意义。
•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的机制?•2、论述社会分层的必然性与影响。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一、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及社会流动模式变迁★建国前的社会分层:•在血统、种族、政治权力、文化等基础上进行社会分化,形成身份分层。
其中科举制是知识分子流通的重要渠道。
此外捐官制、军功制、经济竞争等也是较为重要的阶层流通渠道。
•特点:阶层特权可以通过代际继承;阶层间等级森严,流动性差,阶层之间的互动性也较少;是男权制主导是下的社会分层,女性社会地位从属于男性。
★建国后,政治分层主导型社会结构向经济分层主导型社会结构变迁:•改革前,形成以政治身份为核心的社会分层,整个社会划分为干部、工人、农民、改造对象分子等四大阶层。
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政治权力与地位、经济利益、社会福利、职业机会等。
阶层之间政治地位、社会福利等差异巨大,经济地位差异较小。
阶层之间,尤其改造分子阶层与其他阶层相对处于隔离状态,互动较少。
•市场改革后经济因素日益重要,人们之间经济差距扩大,政治身份重要性降低,形成了以经济标准为主的社会分层结构体系。
阶层之间的流动机会增多,市场在社会分层中机制地位日趋重要。
★社会阶层结构呈断裂化:•阶层分化与身份群体交织,体制的差异与阶层的差异交织,户籍、地域的差异与阶层差异交织,产生多元利益群体。
•由于政治权力及经济差距的扩大,尤其上层特权来由灰色性,社会封闭等,导致社会阶层流动较少,阶层间的认同较少。
作为中间的中产阶层难以连接上下阶层,导致社会结构断裂。
a★权力机制与市场机制是分层的机制:•市场与权力是社会分化的两大杠杆。
市场具有使得社会权力平等化特征,但同时具有经济差异化的双重特征。
•由于官本位文化的传统,政治权力一直是中国社会分化的重要机制。
二、农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农民概念及其特征:概念:广义指户籍在的农村的农村居民。
狭义指拥有农村户籍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职业的居民。
特征:费孝通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探讨农民的特性,认为农民①乡土性,对土地的眷恋、依赖,视土地为命根子;②流动性小,在熟人社会中长大、生活;③自我主义。
马克思认为:农民不是一个统一的阶级,特点是私有、分散、保守、眼光狭隘。
列宁、毛泽东对于农民属性的观念也大致如此。
★农民阶层结构:农民自古就不是一个统一的阶层,古代农民是地域概念,是对生活与乡村的人的总称,现代农民是个制度概念,是对所有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的统称。
★解放前农民群体:地主、富农中农、雇农、非农业人员构成。
改革前农民群体:农民干部、一般农民、被政治歧视农民构成。
改革后农民群体:农民干部、富裕农民、农民工、留守农民等构成。
★农民流动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流动的制度性条件,如市场制度、迁徙权制度、户籍制度的松绑等。
个人条件:知识能力与技能,社会关系等。
★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影响:农民工指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概念,是户籍制与农民流动的冲突的产物。
农民工从代际分: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其特点有诸多差异。
正面影响: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是当今中国城市化特有途径,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城市生活的丰富;为农村发展积累资金,改善了农民生活。
负面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加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农民工的利益与权力在社会流动过程中难以保障。
三、其他社会群体的分层与流动研究知识分子阶层:★概念:广义知识分子指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家、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律师、记者等。
狭义知识分子指受过一定教育、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并从事精神生产(科学研究、教育活动、思想文化传播)的人。
★特征:良好的教育背景;从事精神生产;非领导职务;知识分子总体上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不排除部分从属于其他阶级。
★主要构成:•一是党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事务类公务员,即在党政机关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工作人员;•二是各种所有制企业及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技术性办事人员;•三是专业技术人员,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国有及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大都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并且拥有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分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知识分子与白领:•白领即白领阶层(white-collar worker)是指城市中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与蓝领对应。
白领是城市中产阶级主体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中坚分子。
•知识分子与白领是一个相互交合而有差异的概念:知识分子概念大于白领,如农村社会中的知识分子,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等不属于白领;白领一般指城市的知识分子,在西方特指企业中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雇员,属于工人阶级。
•传统体制下的工人经济上是“铁饭碗”,生活是有保障的,政治上是先进政治力量,社会声望稍低于干部。
工人社会地位优越于农民,可以享受众多的社会福利与保障。
市场化以来,工人铁饭碗被打破,沦为社会收入较低阶层概率越来越大,政治权力与社会地位、社会声望有明显降低。
市场化前,工人与其他社会层级的差距相对较小,市场化以来工人与其他社会阶层如干部群体、企业主、管理者、技术人员等相比在经济、政治、社会声望差距拉大。
•工人地位变迁的原因在市场化以来,国家权力不再对工人阶层进行特别保护,使得工人阶层在市场力量的作用社会地位降低。
官僚阶层•城市官僚阶层指在政府机关及国企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即党政官僚。
•中国自古是权力本位的社会,官僚自古在社会权力、社会财富分层上处于较高等级。
•中国官僚阶层由于贪官辈出生活腐化而社会声望受损,加之言行不一,假大空,而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
目前民众对官僚阶层持一种及其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是内心的鄙视、批驳、不认同,另一方面是外在的羡慕、崇拜、盲从、追求。
•目前官僚阶层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行社会民主、普及社会普选;施行权力制衡、完善社会法律与制度(腐败官员也是缺陷制度的受害者)。
富豪阶层•富豪阶层指家庭资产达到千万以上阶层。
2011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达96万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富豪人数最多的国家。
相比去年增长9.7%,其中包括6万个亿万富豪,比去年增长9.1%。
中国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为四十一岁,以男性居多,重视健康,追求贵族生活方式,平均拥有假期十六天,有三分之一的富豪不喝酒,近半数不抽烟。
•中国富豪多以地产为主,以民营企业老板为主体,但其中潜水富豪多为官员及国有企业老总。
中国富豪资产来源合法性、生活方式、公益心等方面遭社会质疑,与普通民众存在较大认同差异。
•上个世纪80年代,暴富起来的富豪,经常干的三件事就是赌博、修坟、娶小老婆。
90年代暴富起来的富豪,经常干的三件事就是买房、离婚、找情人。
新世纪以后暴富起来的人,经常干的三件事就是出国转移财产、混个政协委员当当和包“二奶”。
•中国富豪基本崛起于:民营企业,且大多以地产为主;官场及国有企业,大多以钱权交易起家;体育文化娱乐行业,多以体育明、歌星、影星、作家等为职业。
市场与权力是造就富豪的机制。
四、要点及复习思考题•要点:中国当今社会分层与流动结构变迁及特征;农民阶层及农民工;其他社会阶层。
•思考题:1.论农民工特征及其流动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