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威组织为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利用公共资源,以协调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准则。
公共政策是国家行政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有效履行各种职能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
(1)价值取向性;(2)合法性;(3)权威性与强制性;(4)周期性。
2.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的分类
(1)从横向上划分,公共政策可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教政策、科技政策。
(2)在纵向上划分,公共政策可分为:总政策(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4.政策制定的主体
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指享有制定政策的法定权力,同时对政策后果直接承担责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和享有职位权力的个人,包括行政、司法、立法机关以及在这些机关中担任特定职务的个人。
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包括:(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
5.政策制定的原则
政策制定就是公共政策的法权主体针对有关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价和最终选择有关政策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系统原则;(2)协调原则;(3)现实可行原则;(4)合法原则;(5)民主参与原则。
6.政策制定的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2)集思广益,拟订可行方案。
(3)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
(4)局部试点,修正完善决策。
7.政策分析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
①前景描述法
前景描述法也称脚本写作法,用于对未来形势的预测。
②德尔菲法
20世纪5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利用专家意见预测未来趋势的方法,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德尔菲”地名为其命名。
③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是指依据基本的标准分析判断政策在现实中所具有的价值。价值分析涉及到价值的涵义、价值观的形成等理念性问题,还涉及到价值的理解、价值的确认和表达等问题。
④可行性分析法
可行性分析法通常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各种方法论证既定行为。它至少应包括政治可行性、社
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四个方面。
(2)定量分析法
①收益——成本分析。就是对实施一项公共政策所需投入的全部成本和因实施该政策而获得的全部收益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将二者进行对比,进而计算该政策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即收益大于成本,说明该政策可行,反之则不可行;或者收益和成本之比大于1,说明该政策的实施是值得的,反之,则是得不偿失的。
②成本——效果分析。是在收益无法货币化的情况下,对达到既定政策目标的各个政策方案的成本分别进行计算,成本越低的方案就越好。
(3)系统分析法
始终着重于整体与局部之间、整体与外部之间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各种客观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作用关系,综合精确地考察政策现象,以提出最优化处理政策问题的结论。
8.德尔菲法与专家座谈法
德尔菲法是对传统专家座谈会的改进。专家座谈会有很多缺点:
(1)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充分;
(2)个别权威的意见往往对其他专家产生影响,导致不同意见难以表达;
(3)由于大家面对面,口头表达能力差的专家不愿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德尔菲法采用的是通过专家匿名通信的方式向专家征求意见,因而避免了上述不足。德尔菲法的具体做法是:
(1)组织者为了解某种趋势或信息将问题通过信函向若干个专家提出,各专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回答问题并反馈给组织者。
(2)组织者对所有专家的回答进行综合,把比较集中的意见写下来,通过信函告诉各位专家,并请专家重新考虑以前的答案并把新答案反馈给组织者。
(3)像第(2)步那样对新答案进行综合,并把结果告知专家们。如此经过三至四轮的调查后,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于是把最后一轮得到的结果作为专家小组的意见。
9.政策执行的程序
(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3)组织落实;(4)政策实验;(5)全面实施;(6)协调与监控。
10.政策执行的原则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执行的有序性;(3)执行的时限性;(4)执行的协调性。
11.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1)政策本身;(2)政策执行主体;(3)政策执行体制;(4)政策对象;(5)政策执行环境。
12.政策评价的作用
(1)政策评价是决定政策变迁的依据;
(2)政策评价是制定新政策的前提;
(3)政策评价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政策评价有利于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3.政策评价的组织形式
(1)从政策评价的活动方式来看,可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从政策评价的人员构成及其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又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14.政策评价的标准
政策评价标准是衡量政策质量高低的尺度,我国学术界一般把政策评价标准具体化为四个方
面:
(1)政策投入;(2)政策效益;(3)政策效率;(4)政策回应程度。
15.政策评价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将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定政策价值、提出政策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是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前——后对比法”和“有——无对比法”。
(2)成本收益分析法
运用此法进行政策评价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效益相等时,成本越小越好;成本相等时,效率越大越好;效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
(3)统计抽样分析法
统计抽样分析法是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科学方法。
(4)模糊综合评价
通过确立相关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抽样评定和加权评定,得出综合评价的结果。
16.政策调整
(1)政策调整的内容
①对政策目标的调整;②对政策方案的调整;③对政策的执行措施的调整;④对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对象的调整。
(2)政策调整的方式
政策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增加、删减和更新。
(3)政策调整的方法
①局部调整法;②全面调整法;③跟踪调整法;④分层调整法。
17.政策终止
从公共政策过程来分析,政策终止发生于政策评估之后。
政策终止的方式:(1)废止;(2)替代;(3)合并;(4)分解;(5)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