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安徽土地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2月

学术探讨

解放初期的安徽土地改革

文/许为

摘 要:安徽地区在解放初期是全国土地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解放后,响应中央的号召,安徽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安徽的土地改革既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同的共性,也也自己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安徽地区的土改历时一年多,通过宣传动员,试验推广,全面展开等几个阶段顺利结束,安徽农民几千年来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关键词:土地改革;皖南行署;皖北行署;阶级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21-02

一、土改前安徽农村土地基本状况

土改前安徽农村的土地关系,皖北地区和皖南地区,革命根据地和非革命根据地,情况不尽相同。大体来说,可以分为老区、恢复区和新区三种情况。在老区,由于基础好以及农民的迫切要求,很多地区已经对土地进行过重新分配,比如霍山、霍邱等皖西各县在30年代的革命暴动后就曾经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虽然由于战争的拉锯和反复,土地问题也有随之的变化,但总体说来,一些地区的土地还是掌握在农民手中。而在恢复区(淮北地区占大部分),在抗日战争期间,已经进行过减租减息,反匪反霸斗争,但在解放战争期间,经过了反复的拉剧,情况极其复杂。解放后又经过各种群众运动,群众也有了较充分的发动,觉悟程度大大提高,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基本被打垮,但因经过了曲折而复杂的斗争后,农村土地占有制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各村、镇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而在新的解放区,由于政权一直被反动派掌握,所以土地问题基本上都被地主和富农牢牢的掌控。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土地改革前,安徽共有人口27114539人,6313598户,其中地主和半地主富农共2701851户,占户数的4.28%,但他们加起来,却占有土地总数的32.53%,而贫农和雇农共有53088405+365997户,占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但却只占有土地总数的19.39%,其他为公堂、学田或小业主占有。土地占有高度集中,可以说,解放初期,安徽的土地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二、土地改革的基本过程

随着全国各地的全面解放,土地改革也在国家层面被提出,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安徽地区也正式启动了土地改革,由于安徽当时主要分为皖南和皖北两个行政区,所以土改政策的制定以及推行也是以两个行署为划分而逐步开展的。他们都分别依照不同的阶层和具体情况对《土地改革法》做了相应的细化。例如相比较皖北的平原,皖南多山,林地,水面。那么在土地政策的制定及推行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对山地,林地,水面进行折合,交由较为熟悉的村民管理使用,对不足部分或有耕地要求的,再补以少量的耕地。总的来说,两区大致土改采取的举措和进程较为一致,综合来说,一般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和步骤:

1、政策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土地分配政策以及土地改革计划,分别对不同阶层的土地和财产进行重新分配。如规定没收地主土地,但应保留其和村民同样的部分,以保证其自给自足。对其它财产,包括其经营的工商业,予以保留。对富农土地区分对待,可以适当征收其富裕出租土地等。包括对不同土地实行抽肥补瘦。但在抽补和重新分配过程中,优先考虑原耕民和原有使用者。还考虑到原有祠堂,公学,庙宇的公有土地的再分配,以及村民公用土地的使用,如桥、路、茶亭、义渡、消防等一律予以保留。可以说,这一政策的制定和细化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政策外,皖北和皖南地区还根据上级的要求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土改计划和时间进度表。皖南地区把土改分四步逐步进行,要求各地从1950年十月初开始至1951年二月底,分四步按百分比分别完成土地改革,三月全面投入生产工作。皖北地区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地方是新解放区,群众还没有发动,还有一些地方匪患还没完全肃清。另外1950年淮河发生了严重的水患,一些县区大量土地被淹没,人民流离失所。防治洪灾安置民众成为重中之重,暂时无法全面进行土改。所以考虑到实际情况。皖北行署把把土改分成两步走。在淮河以南没有受灾地区,率先开始土地改革。要求从1950年冬开始到1951年三月全面结束。对于受灾地区,在修圩打坝,抗洪治灾结束后再进行土改。

这一阶段土改政策与土改进度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社会各阶层的要求以及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区分对待。为土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地政策支持,保证了土改的实际可执行性与操作性。

2、政策宣传阶段

有了详尽的政策和计划,考虑到土改关系到千家万户,如何让各阶层都能充分了解政策,让更多的人投身这场热潮中来,为土改的开始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宣传土改就必不可少。为了更好的进行政策宣传,首先必备的条件就是要有大量有文化,有知识,可以了解政策的知识分子来作为政策的宣讲者。土改开始后,各地都从党政部门,学校,干部中抽调了大批的积极分子组成土改工作小组进行土改政策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皖南地区在土改中共抽调在职干部和编外工作人员二万名以上,皖北参加宣讲培训干部也达到9000余名。由于这些人员水平和认知上的参差不齐,对土改的意义,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各地还组织了土改培训班,为他们统一思想,讲解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可以说初步完成了土改宣传工作的人员组织准备。

另外,各地还组织农会成员和民兵等积极分子进行土改政策集中学习,仅皖南地区各县就培训了各类人员一万余名。通过学习和培训,更多的人了解了土改的政策,统一了对土改的认识,也影响着更多的人认知土地改革。这种由干部到群众,由先进到普通的模式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使土改政策得以宣传推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有了几万名工作队员和积极

2011.12 321

2011年12月

分子后,宣传工作正式展开。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民,因为他们是土地改革的真正参与者,受益者。只有他们被真正动员开来,土地改革才能真正的开展。城市市民也是土改政策宣传的重要对象,因为很多城市市民和工商经营者也来源于农村,或者农村有他们的产业和亲属,对他们的宣传侧重与保护其在农村的与经营相关的产业以及对其农村亲属相关工作。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可以减轻改革的阻力,对推进土改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a)土改的原因,指出原有土地制度的不合理性,对于人民来说,广大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到头来却饥寒交迫,而地主阶层却坐享其成。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什么天命,阴德,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土地占有制度的不合理。只有农民自己有了土地,才能真正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农民普遍的过着贫困的生活,生产积极性不能提高,农业生产不能发展,农村社会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的束缚;农民的购买力不能提高,工商业也就没有出路……这一切,都是源于土地制度的不合理。只有制定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力才能发展,国家和民族才能富强。

(b)土改的原则,土改的根本原则是使无地或少地农民有足够的土地使用,使耕者有其田,发展农业生产。对于自食其力的中农,坚决保护其自有土地,是改革团结的对象。做到“中间不动”。地主和富农,只要政治上不反动,民怨不大,保留其应有部分土地,使其自给自足。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坚决予以打击。

(c)土改的意义,只有打倒剥削阶级,推翻旧有的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才能真正当家做主人。

3、土改的实施阶段

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后,土改工作正式开始。由于考虑到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很多地方,很多同志对土改的方法、策略还并没有完全领会和掌握。土改工作并没有大干快上。按照华东局的指使,采取了“小心谨慎,创造经验”,“典型突破,逐步推跳”,“点面结合,全面开展”,三个步骤。分几个阶段逐步推进的。

第一步,在一些群众基础好,有过土改基础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工作组的同志逐步熟悉土改工作,从工作中获取经验,再把经验进行推广。皖南地区,确定了三十二个乡(村),皖北地区确定二十九个乡以及肥西县上派区九个乡为重点试验区进行了典型试验工作。这些地区的群众觉悟相对比较高,土改的基础比较好。对于试点地区,由行署和县抽调精兵强将,进行情况摸底,力争把工作做细,做好。在这些试点,工作组通过整顿组织,划分阶级,没收征收,进行分配,结束土改转入生产等五个步骤,小心的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很多同志没有经验,对工作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认为土改就是单单的打到地主,农民分地这么简单。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误。一些干部有包办思想,认为自己有文化了解政策,贫雇农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一个土改干部就这么说:“他们(贫雇农)大字都不识一个,把文件给他们看,怎么拿都不知道。”他们往往只依靠一些积极分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一些贫雇农思想有顾虑,积极性不高,没有把自己当作土改的主体,认为土改是干部的事,是积极分子的事,开会时也不愿讲话,有了意见也不敢提,放在心里。很多贫雇农并没有真正被发动起来。还有一些地主欺骗和腐蚀土改干部,瞒报漏报自己的财产土地,甚至采取各种方法,抵制土改。这些都对土改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这一阶段后期,上级对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充分发动群众,打击了一批影响恶劣的地主和破坏分子,教育和撤换了一批工作干部。通过实验阶段,各地总结了一些经验,简单来说,就是首先要打击不法地主恶霸,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样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其次,在贫雇农中培养积极骨干分子,依靠他们,开展阶级教育,团结中农,使群众基础更加牢靠。最好,还要注重对工作同志的培训教育,让他们更加了解政策,更好的执行政策。

第二步,点面结合,局部开展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工作队总结了前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实行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波浪发展、稳步前进的发展路径,就是先以重点乡引领副点乡,再由点(土改乡)到面(非土改乡)展开,最后达到从下到上、重点突破、四面开花的效果。实行干部交流,把有经验的干部,有经验的工作组分散开来,让他们也发挥带动作用,传授经验,干部“你来我去”。一颗种子带动一片田地开花。通过这一做法,试验阶段的经验迅速得以推广,使土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广开来。

第三步,先进带动落后,土改全面开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一些落后和顽固地区。对于这样一些地方,是土改的攻坚战。我们采取的是集中精兵强将,用先进带落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对于地主恶霸势力强硬而导致土改难以推进的,我们以重点打击为主。只有把他们的势力推翻,农民才能解除顾虑,敢于积极主动的参与土改。对于由于群众基础薄弱而导致土改难以推进的,我们采取阶级教育为主,开展诉苦运动,启发阶级觉悟与仇恨,工作队成员深入群众进行教育与串连,整顿与扩大农会组织,宣传土改具体政策。通过这一阶段的艰苦努力,各地基本上土改工作都得以开展。另外这一阶段很多地方还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教育与土改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当然,由于一些地方为了安装计划及时完成土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也出现了一些工作失误。比如,过于扩大了斗争的范围,错划了阶级成分等等。

第四步,颁发土地证,结束土改工作

颁发土地证,结束土地改革工作是整个土地改革工作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前三个阶段,土改工作都大致完成了征收、没收、土地分配等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土改工作的全面结束。颁发土地证,明确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至关重要,也使土改的成果更加巩固。很多农民拿到土地证后热泪纵横。歙县农民对工作组干部说:“你们没有来以前,我们生产都不放心,现在好了,你们来发土地证,我们分得的土地有保障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极大的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另外在这一结束阶段,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处理前期的一些遗留问题,对土改工作进一步做了复查、总结。

清理积案,对错划漏划的阶级成分,应通过检查,群众评议,经区审查,由县里批准,然后加以改订。对未分配的土地、财产或分配不公的予以重新划分。通过这些举措,使得土改工作得以更加完善,土改成果更加巩固。1951年底、1952年初,安徽绝大部分地区宣布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科院作者简介:许为(1977— ),男,安徽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学术探讨

322 20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