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ppt】共61页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PPT课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f73ec8227916888586d705.png)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18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美国北卡罗来精纳选课大件学pp图t 书馆的OPAC
19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20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11
Library Science
一、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困境 ——文献数量急剧增长 ——书刊价格增长与图书馆经费短缺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12
Library Science
对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要性的讨论
精选课件ppt
23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24
Library Science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25
Library Science
书目信息网络的发展
3、学科信息门户 学科信息门户是一种整合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 资源和服务,对特定学科领域网络资源提供权威 可靠的导航,提供信息查询和定制服务的系统。
精选课件ppt
21
Library Science
书目信息网络的发展
2、电子资源检索系统 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进行资源重组; 例:武汉大学图书馆 将电子期刊整合到OPAC中,为读者提供
电子期刊检索服务。 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精选课件ppt
22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4831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0.png)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解决⽅案⽬录第⼀章总则 (1)1 ⽬的 (1)2 内容概要 (1)3 适⽤范围 (1)第⼆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1 准备阶段 (4)2 登记阶段 (5)3 对接阶段 (6)3.1 ⽬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3.2 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3.3 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7)3.4 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7)3.5 不同对接模式对⽐说明 (7)4 运维阶段 (12)第四章⽬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3)第⼀步:注册⽬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3)第⼆步:获取⽬录服务或注册核⼼元数据 (15)第五章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6)第⼀步:注册应⽤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6)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8)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8)2)信息交换 (19)3)为其他部门⽤户提供应⽤系统访问服务 (21)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4)第⼀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4)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6)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6)2)信息交换 (28)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31)第⼀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31)第⼆步:通过接⼝⽅式获取服务 (33)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33)2)信息交换 (34)附件 (36)附件⼀: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6)附件⼆: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43)附件三:实施建议⽅案及⼯作单 (44)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45)附件五:名词解释 (45)第⼀章总则1⽬的为促进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规范各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便各部门获得市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中共xxx市委办公厅、xxx市⼈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的若⼲意见》(京办发[2005]33号)有关精神,依据《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和《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3ac3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7.png)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的数据量都在不断增长,但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组织、机构和企业之中,资源利用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需求1.目标:建立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方便各个组织、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
2.需求:(1)数据存储:平台需要提供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空间,能够满足各类数据的存储需求。
(2)数据传输:平台需要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交换。
(3)数据安全:平台需要具备严格的数据安全机制,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4)数据管理:平台需要提供数据管理界面,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
(5)数据共享:平台需要支持数据共享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数据共享给其他用户或组织。
三、系统结构与技术选型2.技术选型:(1) 数据存储:可以选择使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等,以满足大数据存储需求。
(2)数据传输: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3)数据安全:可以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并使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
(4) 数据管理:可以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或Oracle,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
(5) 数据共享:可以使用Web服务技术,如RESTful API,提供数据共享功能。
四、系统功能设计1.数据存储:平台提供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空间,用户可以将数据上传到平台,并指定存储位置和访问权限。
2.数据传输:平台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数据的安全传输。
3.数据安全:平台提供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平台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数据。
4.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数据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在其中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的删除、移动和修改等操作。
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8b6a9d2cc58bd63086bd3e.png)
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方案修改记录:当前版本:1.01总体描述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
以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全市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
通过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撑网上政务大厅、电子监察、企业信用、人口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因本项目建设周期短、时间紧、总的原则是尽量并行安排各项工作。
1.1 项目实施内容按:XXX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本次项目是通过信息化解决,建设涵盖XXX20个部门的系统。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1.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通过清洗、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提供的数据,初步建成包含人口、法人、证照批文基本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后期将结合XXX近几年信息化重点应用方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2.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平台(将XXX现有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升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平台、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等,为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管理工具。
后期将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应用系统建设建设应用系统,包括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等,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ppt课件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91a9d1172ded630b1cb695.png)
旅游局
农委
人民银行 卫计委
商务厅
文化部
…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旅游局
农委
人民银行
卫计委
商务厅
文化部
内网审核
内网审核
内网审核
内网审核
内网审核
内网审核
…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全面支撑“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截至2017年10月31日,已有 140166户市场主体按照“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照一码”模式办理了“多证合一”登记,日均新登 记市场主体比改革前增长了19.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进一步迸发。
桥接模式让业务资源数据库与数据交换系统 间的形成松耦合结构,交换节点程序连接各业务部 门的前置机,确保了数据交换效率及安全。 • 异构数据源适配接入 • 支持单向、双向数据传输 • 支持全量交换和增量交换 • 支持定时运行和手工控制方式 • 支持物理机和虚拟机混合部署模式 • 具备消息队列封装及压缩传输、断点续传等
人库、经济信息库、部门 数据信息、类别数据信息、 空间地理信息等)
平
台 前 置
A
部换代 理
部
平台
B
门
前置
库
交换代 理
部 门 前 置
部 部门
A
门
前置
机
库
交换代 理
部 门 生 产 库
部门A业务库 / 文件库
部
部门
B
门
前置
库
交换代 理
部门B业务库 / 文件库
根据国标要求, 业务部门接入政务信息资源 共享交换中心应尽量采用桥接方式,即在交换系统 与业务系统之间,设置前置机作为交换中转节点。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f3972083d049649a665882.png)
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1)1.2总体目标 (1)1.3建设内容 (3)1.4项目建设意义 (3)1.4.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 (3)1.4.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 (4)1.4.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4)1.4.4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4)1.4.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时代下职能转变之路 .. 5 2需求分析 (5)2.1现状分析 (5)2.1.1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5)2.1.2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9)2.2总体目标规划分析 (10)2.3平台远景规划 (11)2.4业务量估算 (12)2.4.1业务需求 (12)2.4.2对资源管理的需求 (14)2.4.3对跨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 (14)2.4.4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 (14)2.5业务逻辑分析 (15)2.5.1数据收集整合阶段 (16)2.5.2综合分析阶段 (16)2.5.3数据服务阶段 (17)2.6项目总体架构需求 (17)2.7重点难点分析 (18)2.8项目技术要求 (20)2.9平台功能需求 (20)2.9.1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需求 (20)2.9.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需求 (20)2.9.3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及大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20)2.9.4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需求 (21)2.9.5信息资源中心及应用系统需求 (21)2.9.6系统安全设计需求 (22)2.10平台性能需求 (2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3.1总体建设思路 (23)3.1.2统一标准,统一应用 (23)3.1.3整合资源,节省投资 (23)3.1.4强化服务,讲求实效 (24)3.1.5注重兼容,强调扩展 (24)3.1.6注重应用,保障安全 (24)3.2项目总体框架 (24)3.2.1总体架构设计 (24)4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26)4.1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方案 (26)4.1.1云数据交换技术架构 (27)4.1.2云服务调用技术架构 (34)4.1.3共享交换功能 (43)4.1.4多级共享交换 (43)4.1.5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 (44)4.1.6平台支持多租户的配置和部署 (44)4.1.7云数据共享与服务调度平台关键特性 (46)4.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方案 (48)4.2.1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流程 (48)4.2.2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架构 (48)4.2.3政务资源目录共享功能 (50)4.2.4部门共享信息服务环境 (50)4.2.5资源目录中心环境 (51)4.2.6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关键特性 (52)5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方案 (52)5.1概述 (52)5.2信息资源中心规划 (53)5.3数据资源体系结构设计 (54)5.4资源库数据比对处理 (54)5.5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55)5.5.1建设原则 (56)5.5.2人口数据来源 (56)5.5.3数据建模模型 (57)5.5.4人口信息库与应用 (57)5.6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59)5.6.1建设原则 (60)5.6.2法人数据来源 (60)5.6.3数据建模模型 (61)5.6.4法人信息库与应用 (61)5.7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 (63)5.7.1统一编码 (63)5.7.2数据采集 (64)5.7.3证照库管理 (64)6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66)6.1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6)6.1.1组成框架 (66)6.1.2主要功能 (66)6.2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7)6.2.1组成框架 (67)6.2.2主要功能 (68)6.3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 (69)6.3.1组成框架 (69)6.3.2主要作用 (70)6.3.3共享服务功能 (70)6.3.4比对服务功能 (74)6.3.5共享应用功能 (75)6.3.6建设意义 (75)6.4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 (76)6.4.1信息资源共享监督量化测评指标与标准 (76)6.4.2共享监督系统功能架构 (79)6.4.3共享监督平台功能 (80)6.4.4基础库共享监督功能 (86)6.4.5平台库共享监督功能 (88)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已成为各地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已成为继政务网络建设后又一重要基础建设。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93ed3cba1aa8114431d972.png)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介绍1 平台简介国家“十一五”期间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织编写《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系列标准,东方通科技在整合原有中间件产品基础上推出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SOA技术架构的信息资源交换与管理平台(简称交换管理平台)。
几年来地方电子政务经过逐渐探索和不断积累,不少地方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应用系统。
尽管积累的业务数据总量可观,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产生和管理,其服务范围局限在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不但带来了大量的重复采集,更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现象。
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问题会成为主要矛盾而制约系统的整体效能。
而电子政务建设的真正效果恰恰在于政务整体效能的提高。
因此必须对相互孤立的数据集合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管理,建立合理的资源更新机制,做到一数一源、动态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成为能在一定领域内为众多应用部门能共享的信息资源。
只有实现信息资源真正交换管理共享,电子政务才能够继续扩大规模、深入发展,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体现出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
从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看,“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称之为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管理与应用。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需要解决如下问题: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信息如何提供服务的问题信息从哪里来的问题信息如何获取的问题信息如何管理的问题信息如何展现的问题信息如何安全交换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核心问题,是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监测,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的基础。
同时在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约束下,推动形成合理的政务信息资源总体布局,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利用的有序流动,为构建科学的信息资源全流程管理机制提供了基础,为各级领导及业务人员全面、及时、准确、客观地掌握政务信息资源动态变化提供支撑,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促使电子政务业务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过渡提供了工具。
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dbd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8.png)
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方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TONGTECH目录1.建设目标 (3)2.建设原则 (3)3.平台架构 (4)3.1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图 (4)3.2平台功能架构图 (6)3.3部署拓扑图 (7)4总体技术要求 (9)4.1基础支撑软件选型 (9)4.2技术路线要求 (9)4.3总体性能需求 (11)5.建设内容 (11)5.1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11)5.2共享数据目录管理子系统 (25)5.3共享数据管理子系统 (26)5.4平台服务门户 (27)5.5安全保障建设 (28)5.6标准规范建设 (30)6投资概算 (31)1.建设目标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在政务信息规划整体框架下,依托现有政务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全市所有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立相关部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的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系统、数据、技术接口形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长效机制。
通过平台建设,可以打通分散在政务外网、政务专网的各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互,为“政务主题应用”服务,满足合肥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需要。
并可以为基于城市级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形成城市基础信息库、专题信息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辅助决策提供服务。
2.建设原则平台作为合肥信息资源中心跨部门业务协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原则。
建设标准上应遵循国家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关标准及要求,体现以下原则:(1). 标准性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国际、国内、地方或行业标准。
按照国标GB/T 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 2106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 28168消息传输等相关规范,以及当前国际主流的Webservice、SOA参考架构等进行设计,并建立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体系,保障平台可靠稳定长效运行。
(2). 安全性项目建设应对数据、应用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充分利用接入系统认证、用户角色管理、数据加解密、服务安全认证、签名验签、操作事后审计、内外网不同网段之间等安全技术手段确保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f3972083d049649a665882.png)
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1)1.2总体目标 (1)1.3建设内容 (3)1.4项目建设意义 (3)1.4.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 (3)1.4.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 (4)1.4.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4)1.4.4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4)1.4.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时代下职能转变之路 .. 5 2需求分析 (5)2.1现状分析 (5)2.1.1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5)2.1.2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9)2.2总体目标规划分析 (10)2.3平台远景规划 (11)2.4业务量估算 (12)2.4.1业务需求 (12)2.4.2对资源管理的需求 (14)2.4.3对跨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 (14)2.4.4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 (14)2.5业务逻辑分析 (15)2.5.1数据收集整合阶段 (16)2.5.2综合分析阶段 (16)2.5.3数据服务阶段 (17)2.6项目总体架构需求 (17)2.7重点难点分析 (18)2.8项目技术要求 (20)2.9平台功能需求 (20)2.9.1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需求 (20)2.9.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需求 (20)2.9.3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及大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20)2.9.4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需求 (21)2.9.5信息资源中心及应用系统需求 (21)2.9.6系统安全设计需求 (22)2.10平台性能需求 (2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3.1总体建设思路 (23)3.1.2统一标准,统一应用 (23)3.1.3整合资源,节省投资 (23)3.1.4强化服务,讲求实效 (24)3.1.5注重兼容,强调扩展 (24)3.1.6注重应用,保障安全 (24)3.2项目总体框架 (24)3.2.1总体架构设计 (24)4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26)4.1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方案 (26)4.1.1云数据交换技术架构 (27)4.1.2云服务调用技术架构 (34)4.1.3共享交换功能 (43)4.1.4多级共享交换 (43)4.1.5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 (44)4.1.6平台支持多租户的配置和部署 (44)4.1.7云数据共享与服务调度平台关键特性 (46)4.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方案 (48)4.2.1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流程 (48)4.2.2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架构 (48)4.2.3政务资源目录共享功能 (50)4.2.4部门共享信息服务环境 (50)4.2.5资源目录中心环境 (51)4.2.6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关键特性 (52)5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方案 (52)5.1概述 (52)5.2信息资源中心规划 (53)5.3数据资源体系结构设计 (54)5.4资源库数据比对处理 (54)5.5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55)5.5.1建设原则 (56)5.5.2人口数据来源 (56)5.5.3数据建模模型 (57)5.5.4人口信息库与应用 (57)5.6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59)5.6.1建设原则 (60)5.6.2法人数据来源 (60)5.6.3数据建模模型 (61)5.6.4法人信息库与应用 (61)5.7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 (63)5.7.1统一编码 (63)5.7.2数据采集 (64)5.7.3证照库管理 (64)6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66)6.1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6)6.1.1组成框架 (66)6.1.2主要功能 (66)6.2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7)6.2.1组成框架 (67)6.2.2主要功能 (68)6.3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 (69)6.3.1组成框架 (69)6.3.2主要作用 (70)6.3.3共享服务功能 (70)6.3.4比对服务功能 (74)6.3.5共享应用功能 (75)6.3.6建设意义 (75)6.4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 (76)6.4.1信息资源共享监督量化测评指标与标准 (76)6.4.2共享监督系统功能架构 (79)6.4.3共享监督平台功能 (80)6.4.4基础库共享监督功能 (86)6.4.5平台库共享监督功能 (88)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已成为各地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已成为继政务网络建设后又一重要基础建设。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共61页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共61页](https://img.taocdn.com/s3/m/7afeb9f2c5da50e2534d7f91.png)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则殆。——孔子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平台总体方案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ppt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56618ebed5b9f3f90f1cdf.png)
-
总体业务目标
公众
“一站式”公共服务门户 …
领导
区域应急指挥中心 区域并联审批 辅助决策支持 …
业务人员
业务应用系统 协同办公系统 …
-
<XMA架构驱动>
总体系统目标
建设区域性“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统一的资源整合机制,快速整合现有的内部资 源和外部资源,并实现动态扩展机制
体系结构 动态整合机制 共享交换平台 资源管理体系 安全认证体系
4. 标准规范体系 5. 应用服务
-
<XMA架构驱动>
总体系统架构
外网 门户
支撑 平台
资源 整合 外部 资源
领导
业务人员
公众
业务
应用 公共
服务
决策 支持
指挥 调度
协同 办公
业务 应用
安全 平台
安
流程管理
资
全
源
认
决策数据库 共享数据库
建立统一的共享交换平台,为内部上下级部门间、 外部业务单位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建设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库”
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通过共享交换平 台沉淀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转换等处理
建立规范的共享信息模型,提供共享数据服务 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比较,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
决策支持服务
基础架构(中间件)
系统优化
项目管理过程 <XMA架构驱动>
生命周期的循环过程 -
项目重难点分析
项目风险
防范措施
跨部门的组织协调
成立一个协调机构
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体
资源整合的动态扩展性 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市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市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ae09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7.png)
市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案修改记录:当前版本:1.01总体描述本项⽬建设的总体⽬标是:建⽴⼀个功能强⼤的全市统⼀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
以⼈⼝、法⼈、电⼦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录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统⼀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全市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撑⽹上政务⼤厅、电⼦监察、企业信⽤、⼈⼝综合管理等业务应⽤。
因本项⽬建设周期短、时间紧、总的原则是尽量并⾏安排各项⼯作。
1.1 项⽬实施内容按:***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项⽬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本次项⽬是通过信息化解决,建设涵盖***20个部门的系统。
本期项⽬主要建设以下内容:1.信息资源中⼼建设通过清洗、⽐对相关部门业务提供的数据,初步建成包含⼈⼝、法⼈、证照批⽂基本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提供数据⽀撑和保障。
后期将结合***近⼏年信息化重点应⽤⽅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的专题数据库。
2.⽀撑平台建设建设应⽤⽀撑平台,包括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平台(将***现有数据交换平台进⾏升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录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平台、内外⽹数据传导平台等,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提供底层技术⽀撑和管理⼯具。
后期将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数据分析⽅法和⼯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模型,并⽤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应⽤系统建设建设应⽤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法⼈基础信息服务系统、证照批⽂共享服务系统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等,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对、共享等各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