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医院检验科人员资质认定授权制度

医院检验科人员资质认定授权制度

*****医院检验科人员资质认定授权制度1. 目的人员上岗前能力的正确评定和正确任用。

2. 范围除科主任、副主任外,科室所有人员的任用。

3. 职责3.1 科管理小组负责技术管理小组及医疗咨询小组成员的确定,质量主管、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科秘书的任命。

3.2 质量主管负责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的确定。

3.3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确定该实验室的仪器使用人员、标本收集人员、标本处理人员、报告填写或计算机输入人员、签发报告人员等,报科主任批准后任用。

4. 工作程序4.1除科主任、副主任外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均须参加科室年度专业知识、技能考核。

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具体规定参见《人员培训考核程序》。

4.3 质量主管由科管理小组任命。

4.3.1 质量主管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职职称。

4.3.2 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较好地组织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

4.3.3 由科管理小组对其进行年度考评,内容包括:年度科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外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质量小组年度工作总结、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考核、实验室专业知识考核。

4.4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由科管理小组任命。

4.4.1专业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

4.4.2熟练掌握所负责实验室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较好地组织和指导该实验室的工作。

4.4.3 能跟踪本专业的学术进展,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4.4.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带领实验室成员开展与该实验室有关的科研工作。

4.4.5 由科管理小组对其进行年度考评,内容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评定、实验室工作量及完成情况、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教学情况、负责人专业知识考核、负责人计算机技能考核、负责人外语水平考核。

4.5 技术管理小组成员由技术负责人任命,。

4.5.1技术管理小组成员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

4.5.2熟练掌握实验室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较好地指导实验室的专业技术工作。

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医疗技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该领域的管理,制定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医院内部医疗技术的实施和管理。

本文将从医院医疗技术的分级标准、人员配备、质量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医院医疗技术分级标准(一)一级医疗技术人员一级医疗技术人员主要承担临床检验、药学、医学影像等方面的医疗工作。

具体职业包括临床检验师、药剂师、医学影像技师等。

这些人员在工作期间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助医生诊断疾病,对患者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二级医疗技术人员二级医疗技术人员主要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康复治疗师、医疗设备维修工等。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院前急救能力,同时负责手术等医疗治疗方案的执行。

(三)三级医疗技术人员三级医疗技术人员主要包括麻醉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

这些人员拥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知识和技能,所负责的医疗方案执行复杂而且危险,一旦失误,很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

二、医院医疗技术人员的配备标准在医院内充分配备医疗技术人员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在此,医院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按规定标准配备不同等级的医疗技术人员。

(一)一级医疗技术人员:主要承担的是排除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方面的医疗工作。

医院应按规定比例配备临床检验、药学、医学影像等一线技术人员,确保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对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支持。

(二)二级医疗技术人员:负责更为专业的治疗方案的执行,医院应充分配备手术室护理人员、康复治疗师、心电图师、医疗设备维修工等技术人员,以确保患者得到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三)三级医疗技术人员:主要负责麻醉、放射等复杂的诊疗工作,这类医疗技术人员在医院中的配备要求相对较低,但需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医院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医院内各项医疗服务都能够正常顺畅地开展。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4篇)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4篇)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一、引言医学检验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之一,其负责对患者的体液、组织、细胞等样本进行检验,提供诊断和预防疾病的依据。

为确保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

本文将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提供相关的指导。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1.设施和设备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设施和设备,包括实验室专用房间、洁净台面、显微镜、离心机、显微摄影系统等。

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人员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具备一支合格的人员队伍,包括具备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技师和实习生等。

人员的岗位设置应合理,人员搭配应适当,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质量管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等。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技术标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包括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检验方法和报告解读等。

技术标准的遵守能够保证实验室的工作与其他实验室的对比和比较,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5.数据管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样本信息的记录、检验结果的生成和报告、质控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等。

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能力。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1.质量管理体系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评价指标、质量纠正和改进措施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2.人员培训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应涵盖专业知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

人员培训能够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检验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资质和能力规定

检验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资质和能力规定

检验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资质和能力规

一、岗位背景
检验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医疗卫生机构中负责检验检测、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等工作的重要人员。

其工作内容涉及到疾病预防、医学实验室管理、检验仪器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能力。

二、资质要求
1.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为医学检验、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等;
2. 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
3. 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检验科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操作规范和流程;
5. 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医疗团队有效配合。

三、能力要求
1. 检验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各类检验技术和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检验工作;
2. 数据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 问题解决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4. 质量保障意识:严格执行检验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学习新的检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四、总结
检验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医疗卫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岗位资质和能力要求是保障医疗检验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才能胜任检验科工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位从业人员能够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检验鉴定员管理制度

检验鉴定员管理制度

检验鉴定员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确保检验鉴定员的公正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制定和实施检验鉴定员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检验鉴定员管理制度是依法设立的检验鉴定机构用来规范和管理检验鉴定员工作的制度,旨在保障检验鉴定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维护检验鉴定行为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本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检验鉴定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检验鉴定事业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1.设立检验鉴定员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检验鉴定员管理制度,监督检验鉴定员的工作,并对检验鉴定员的绩效和行为进行评价。

管理委员会由专业人士和监管人员组成,任期为三年,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会议。

2.设立监督机构,对检验鉴定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履行职责、维护专业形象。

监督机构由专业人员和监管人员组成,对每个检验鉴定员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招聘与培训1.招聘检验鉴定员应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候选人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背景,通过审核后方可面试,最终确认录用。

2.新入职检验鉴定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技术操作、工作流程等内容,确保其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

3.对已任职的检验鉴定员进行定期的进修培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以适应检验鉴定领域的发展需求。

四、考核与激励1.制定检验鉴定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包括工作成绩、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等内容,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和聘用的依据。

2.对表现优秀的检验鉴定员给予奖励,包括荣誉称号、奖金、晋升等方式,鼓励其发挥潜力,提高工作绩效。

3.对表现不佳的检验鉴定员进行警告、处罚或改进措施,督促其提高工作水平,以确保检验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纪律和监督1.设立纪律规范,明确检验鉴定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要求,禁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违规操作和泄露机密信息等行为。

2.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公众和相关单位的投诉和举报,及时处理并做出合理回应,维护检验鉴定员的专业形象和权益。

临床管理制度-86:医技科室人员资质授权管理制度

临床管理制度-86:医技科室人员资质授权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医技科室操作安全和操作质量,保护患者安全和合法权益,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工作要求1.1 我院对医技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均有明确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a 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本专业技能培训,依法取得执业资格与授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有专业资格证书。

b 经授权的人员应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能完成日常工作中常规操作及疑难病例处理。

c 科室负责人必须是有经验的该专业或经过该专业技术培训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

1.2 医技科室出具“临床诊断报告”必须由经过授权、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人员签发。

1.3 医技科室人员资质授权原则上按职称和业务能力划分,各科室要制定自己科室的授权目录和准入标准,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1.4 医技科室所有人员均要经过岗前培训与专业考核。

2 具体科室工作要求2.1 检验科:a 我院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b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

c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后持卫生部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d 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2.2 病理科:a 科室要制定完善的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资格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相关人员专业水平定期考核制度。

b 由具备病理学诊断所规定资质的医师从事术中快速病理、常规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病理、超微病理及分子病理的诊断工作。

1)对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签发有明确的授权。

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包括细胞病理学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初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进修学习1-3年。

2)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中级以上病理学专技术任职资格,并有 5 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完整版)临床检验质控标准

(完整版)临床检验质控标准

临床检验评审标准
一、核心条款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

二、评审表述式
评审实行百分制
二、检验科
1)持证上岗:卫生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执行准入制度,试用期间人员不在评价范围内。

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不低于90%。

2)核查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标准、常规检查项目、临床检验质控项目合质控物。

检验科已开展业务50项。

3)开展检验业务:
1.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检查、ABO血型鉴定;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测定,血糖测定,抗O试验。

2.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常规十项检验,尿早孕试验,尿液显微镜检查。

3.粪便常规检验,隐血检验。

4.血清常规酶学检查,血清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5.乙肝五项检验
6.血清钾、钠、氯测定。

4)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开展医德教育和上岗前教育;工作人员衣帽整齐,上岗着工作衣帽,佩上岗牌,个人卫生良好,举止文明。

医学检验科人员管理制度

医学检验科人员管理制度

医学检验科人员管理制度I目的加强医学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人员的资质及技术水平满足要求,确保检验质量。

II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全体成员。

III制度一、人员资质要求(一)医学检验科根据设置的每个岗位,对各个岗位及实验室各级人员资质制定有文件化要求。

人员资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证明如PCR上岗证、H1V初筛实验室上岗证等,而且这些资质要求都应与岗位工作性质相适应。

(二)医学检验科要求进行检验结果的专业判断及评价(如要对检验结果出具意见、解释、预测、模拟等),以及为实验室服务对象提供咨询服务和结果解释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背景,并应有近期工作经验,同时须确保这些人员定期参加专业发展或其他学术交流活动,以适应学科发展对个人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三)当国家、区域、地方法规和专业指南有要求时,还应该符合这些要求,如对血液学检验给出的诊断性意见,则需要相关的医师执业证书以及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岗位描述实验室应对所有人员的岗位进行描述,包括职责、权限和任务。

三、新员工岗前介绍医学检验科要求新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实验室管理层应安排人员向新员工介绍组织及其将要工作的部门或区域的任务、职权、义务、责任以及可能遇到的生物安全风险、员工设施、涉及员工健康的风险以及职业卫生保健服务等,同时也要介绍各种实验室安全要求如火灾、各种应急事件及其应对要求等,也要对他们明确聘用的条件和期限以及医德医风、单位和科室规章制度等岗前培训。

四、培训医学检验科建立有《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程序》,为所有员工提供培训与专业发展机会。

培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准则要求、应用说明、体系文件、表格记录的培训等;(二)所分派的工作过程和程序,如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风医德或职业道德、本岗位的职责、实验室的专业领域包括标本处理、仪器操作与维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性能验证、结果审核与批准、危急值报告等;(三)适用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应培训合格后再对信息系统的操作授权,培训内容应根据授权人员的权限进行,包括信息系统各级别权限的操作等;(四)健康与安全,包括人员健康、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职业病防治等培训内容,并培训员工防止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响;(五)伦理,包括各项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实验室伦理要求等;(六)患者信息的保密,包括哪些信息可以公开,怎么公开,哪些信息不可以公开、不可以查询,以及患者信息利用的程序和要求等。

检验科医疗规章制度

检验科医疗规章制度

检验科医疗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检验科医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检验科管理机构1.设立检验科管理机构,负责检验科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检验科管理机构由检验科主任、副主任和检验科负责人组成,负责检验科的整体运作和管理。

3.检验科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权益。

三、检验科人员管理1.检验科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医疗执业资格,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本职工作。

2.检验科人员应当接受定期的职业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3.检验科人员应当秉持医者仁心的原则,尊重患者权益,维护患者隐私,保护患者信息安全。

四、检验科设备管理1.检验科应当配备符合质量标准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科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3.检验科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五、检验科质量管理1.检验科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控小组,定期开展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比对。

2.检验科应当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验科应当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系统管理能力。

六、检验科安全管理1.检验科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检验科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和安全演练措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医疗安全。

3.检验科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处理,做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

七、检验科信息管理1.检验科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保护患者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2.检验科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3.检验科应当建立患者信息档案,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信息的传递。

八、检验科行为规范1.检验科人员应当尊重患者和家属,礼貌待人,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意见。

(完整版)临床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

(完整版)临床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

2.资质
资质(competence)也被称为:胜任力、胜任特征、素 质等。概括讲就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种因 素的组合。通常以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专业技 术职称证书或工作经历和年限、特殊岗位上岗培训证书或培 训经历等方式来体现。
一、实验室负责人资质要求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医学实验室人员任职资质要求的专门文件,参 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级医院评审、医学实验室 认证认可等文件,实验室主任资质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育背景: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 (2)专业准入:执业证书、特殊岗位上岗培训证书 (3)工作经历:从事本专业年限 (4)技术能力积累: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5)培训经历:接受所承担相应岗位培训情况的记录或证书。 (6)其它:个人研究业绩(承担相关研究课题、发表论文、编写 著作、获得成果等);专业影响力(承担专业学术任职)等
配套的人员管理制度和程序 人员管理流程 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人员资质
1.名词解释:实验室负责人 ;资质 2.熟悉实验室负责人资质要求 3.熟悉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常见岗位的资质要求
1.实验室负责人 对实验室负有责任并拥有权力的一人或多人。一些大型
医学实验室,如:医学检验科,中心实验室的负责人通常称 为检验科/实验室主任;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通常称为组长 或部门主管。
医学实验室工作经历或培训8年以上 (6)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验科主任,应经省级以上卫生行
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2.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组长或部门主管)资质
(1)临床化学实验室负责人:中级技术职称,医学检验专业背 景,或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医学检验培训,2年以上临床化学工作 经验 (2)临床免疫学实验室负责人:中级技术职称,医学检验专业 背景,或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医学检验培训,2年临床免疫工作经 验。从事特殊检验项目的实验室还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医 学检验专业背景,从事血液学检验至少3年 (4)体液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体 液学检验至少3年

检验科各种工作制度

检验科各种工作制度

检验科各种工作制度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⑴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2)患发热性疾病;(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5)妊娠;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执业检验师管理制度

执业检验师管理制度

执业检验师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执业检验师的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定义1. 执业检验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国家或行业认可的考试合格,获得执业检验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具有从事检验工作的能力和资格。

2. 检验机构:指具备一定设备设施和技术实力,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单位。

3. 检验结果:执业检验师出具的检验报告或结论,对样品的性质、成分、质量、性能等进行确认或评定。

三、执业检验师的资格要求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国家或行业认可的考试,取得执业检验师资格证书。

2.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3. 不得有严重违法犯罪记录,不得从事与检验工作不符的其他工作。

四、执业检验师的权利和义务1. 执业检验师享有独立开展检验工作的权利,对检验结果负责。

2. 执业检验师有权要求检验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材料和信息支持。

3. 执业检验师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执业检验师应当严格保守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泄露客户信息。

五、检验机构对执业检验师的管理1. 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执业检验师管理制度,明确执业检验师的权利和义务。

2. 检验机构应当定期对执业检验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执业检验师进行检验结果的审核和抽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机构应当对执业检验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提供必要的激励和奖惩措施。

六、执业检验师的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执业检验师,检验机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暂停其检验资格,必要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2. 对于严重违法犯罪的执业检验师,检验机构应当取消其执业检验师资格,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七、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对于之前发生的违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质量管理要求

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质量管理要求

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质量管理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上海地区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管理要求4.1 组织和管理责任4.2 质量管理体系4.3 文件控制4.4 服务协议4.5 受委托实验室的检验4.6 外部服务和供应4.7 咨询服务4.8 投诉的解决4.9 不符合的识别和控制4.10 纠正措施4.11 预防措施4.12 持续改进4.13 记录控制4.14 评估和审核4.15 管理评审4.16 应急预案和补救措施5 实验室技术要求5.1 人员5.1.2 人员资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负责人至少应具有以下资格:中级技术职称;医学、医学检验专业背景,或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医学检验培训;3年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

报告审核人员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工作至少3年。

在本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场所,如在临时实验室、移动实验室、抽样现场或野外现场进行检测和抽取样品,都必须在适当的技术控制和有效监督下进行。

需要时,可在提供检测结果的上述场所设报告审核人,且应保留其所有相应活动的记录。

a)实验室应设置生物安全责任人和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生物安全;b)有颜色视觉障碍者不应从事涉及辨色的微生物学检验;c)实验室人员应熟悉生物检测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灭菌知识;d)实验室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需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5.1.5 培训应每年对各级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微生物专业技术及知识、质量保证等培训。

实验室应制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包括常规微生物检测、无菌操作、生物防护、生物安全柜维护等方面知识的专门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5.1.6 能力评估应每年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

实验室可通过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实验室间比对等方式评估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确认其资格。

对新进员工,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估。

新上岗人员以及间隔一定时间重新上岗的人员需要重新评估。

临床管理制度-86:医技科室人员资质授权管理制度

临床管理制度-86:医技科室人员资质授权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医技科室操作安全和操作质量,保护患者安全和合法权益,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工作要求1.1 我院对医技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均有明确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a 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本专业技能培训,依法取得执业资格与授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有专业资格证书。

b 经授权的人员应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能完成日常工作中常规操作及疑难病例处理。

c 科室负责人必须是有经验的该专业或经过该专业技术培训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

1.2 医技科室出具“临床诊断报告”必须由经过授权、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人员签发。

1.3 医技科室人员资质授权原则上按职称和业务能力划分,各科室要制定自己科室的授权目录和准入标准,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1.4 医技科室所有人员均要经过岗前培训与专业考核。

2 具体科室工作要求2.1 检验科:a 我院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b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

c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后持卫生部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d 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2.2 病理科:a 科室要制定完善的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资格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相关人员专业水平定期考核制度。

b 由具备病理学诊断所规定资质的医师从事术中快速病理、常规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病理、超微病理及分子病理的诊断工作。

1)对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签发有明确的授权。

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包括细胞病理学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初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进修学习1-3年。

2)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中级以上病理学专技术任职资格,并有 5 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医学实验室人员管理

医学实验室人员管理

医学实验室人员管理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我国医学实验室的人才结构也已从单纯的检验技术转向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信息管理、工程技术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学科的结合,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并协同工作。

如何加强人员管理和人力资源整合,保障实验室质量和安全是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因此,人员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节人员资质和岗位设置通常,医学实验室会根据工作需求,组织和规划各种职权部门和相应的岗位,对所有岗位进行描述,包括职责、权限和任务,同时要求确定每个岗位人员资质,并形成文件,该资质反映教育、培训、经历和所需技能证明,并与所承担的工作相适应。

一、人员资质(一)实验室主任资质要求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医学实验室人员的任职资质要求的专门文件,但在《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学实验室认可文件中,都提到了医学实验室主任和专业岗位人员资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教育背景:获得的学历和学位证书;②专业准入:执业证书、特殊岗位培训证书;③工作经历(从事专业年限);④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职称证书;⑤培训经历:接受所承担相应岗位培训情况的记录或证书;⑥其他:个人研究业绩(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编写著作、获得成果);专业影响力(承担专业学术任职)等。

各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主任资质要求,可根据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实验室开展的业务量和复杂情况而定。

如一些小型实验室只需由医学、检验专业背景,或检验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培训,熟悉实验室检验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担任即可。

(二)实验室技术人员资质要求理想的医学实验室人员结构应是以检验医学专业毕业的检验技师为主(80%);配有一定比例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实验室系统培训合格的检验医师等。

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通用资质要求是有医学或检验专业背景,或检验相关专业背景,取得医师执照和(或)检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任职资质,经专业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并授权。

除应满足通用资质要求外,还应满足具体岗位和工作内容的特殊要求。

各类实验室对人员资质要求大汇总

各类实验室对人员资质要求大汇总

各类实验室对人员资质要求大汇总检测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因此不同的检测实验室对人员资质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本文汇总了各类实验室对人员资质的要求,供各位同行参考。

1实验室认可通用要求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的能力.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

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

注1:某些技术领域(如无损检测)可能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指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可能是法定的、特殊技术领域标准包含的,或是客户要求的。

注2: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用于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的相关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对物品、材料和产品等正常使用中发现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2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通用要求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

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此条为强制要求)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 年以上.(此条为强制要求)3医学实验室1、实验室管理层应有组织规划、人事政策和规定了所有人员资格及职责的职务说明。

医学试验人员管理制度

医学试验人员管理制度

医学试验人员管理制度一、试验人员的选拔试验人员的选拔是试验管理制度的第一步,合理的选拔能够保证试验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选拔试验人员时,应根据试验的性质和要求确定选拔标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志愿者的自愿性:试验人员应是自愿参与试验的,应对试验的内容和风险进行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志愿者的健康状态:试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健康条件,无严重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3. 志愿者的年龄要求:一般情况下,试验人员的年龄应在18-65岁之间。

4. 志愿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背景:试验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背景应符合试验的要求,能够正确理解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5. 志愿者的社会关系:试验人员的社会关系应稳定,无较大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选拔试验人员时,应采取多种方式,如面试、问卷调查、医疗检查等,综合评估各项指标,确保试验人员的合适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人员的培训试验人员的培训是试验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培训能够提高试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试验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的基本知识:包括试验的目的、意义、方法、流程等基本知识。

2. 试验的操作技能:包括试验的操作步骤、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技能。

3. 试验的安全意识:包括试验的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性。

4. 试验的伦理规范:包括试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知情同意的签署、保护试验对象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等伦理规范。

试验人员的培训应定期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确保试验人员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试验工作。

三、试验人员的监督试验人员的监督是试验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能够监控试验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性。

试验人员的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工作的记录和报告:试验人员应按要求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报告。

2. 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试验数据应真实可靠,不能伪造、篡改或掺杂,应具备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医学检验科室规章制度

医学检验科室规章制度

医学检验科室规章制度一、一般规定1. 医学检验科室的主要任务是为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种临床检验服务,确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准确进行。

2. 医学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3. 医学检验科室应定期组织开展质控活动,检验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工作环境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可靠。

4. 医学检验科室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5. 医学检验科室应保护好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擅自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检验结果。

二、人员管理1. 医学检验科室应设置科室主任、副主任、技术负责人、检验员、实习生等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

2. 外聘专家和技术人员应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3. 所有工作人员在进入岗位前需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

4. 对于工作人员的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进行补救措施,并对其进行再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5. 工作人员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要及时报告,不得隐瞒或掩盖。

6.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互相尊重,团结合作,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

7. 医学检验科室应定期进行人员调岗和轮岗,保持科室人员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三、设备管理1. 医学检验科室应根据需要配备各类检验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维护。

2. 检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维修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使用安全。

3. 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 检验仪器设备的检测数据和结果要进行备份和存档,以备查阅和追溯。

5. 对于使用期限已满或者损坏较严重的检验仪器设备,应及时更新或者更换。

6. 对于常用试剂和耗材,应做好库存管理和使用记录,确保供应充足,不得出现缺货情况。

7. 对于一些有毒有害性或者易挥发的试剂和耗材,应做好相应的防护和处理,以免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C】
1.检验科主任为实ຫໍສະໝຸດ 室安全责任人。2.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3.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
4.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各实验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
2.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B】符合“C”,并
1.样品收集、取用有相应的过程记录。
2.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3.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收集、取用、处理记录完整,无意外事件发生。
4.15.2.9
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C】
1.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B】符合“C”,并
1.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有关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C】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C】
1.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B】符合“C”,并
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临床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规定

临床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规定

临床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就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认定或考核、能力评价制定如下制度。

一、资质认定准入1、具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相关专业背景,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分子生物学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需持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上岗证。

持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人员由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评定,由医务处下达准入通知,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2、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没有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在检验科已取得从业资质的带领下从事检验工作,不得单独操作,或出检验报告。

二、培训考核1、所有新招聘、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医院和检验科的岗前培训。

2、岗前培训后按检验科轮转计划到各专业组/室按具体的岗位培训内容实施培训;新员工6个月内应进行两次培训和考核。

3、在岗职工如离岗6个月以上按科室轮转计划到相应专业组/室当班前,应到相应专业组/室接受具体的岗位培训和考核。

4、考核合格者方能从事相应岗位工作。

三、能力评价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临床技术工作人员能力评价,经“三基”考试考核合格,由医务处下达准入通知,从事相应的检验项目工作。

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再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相应工作。

2、检验科每年定期对一切从事相应岗位事情人员进行进行理论考核,并由各专业组长对员工进行一次技术本领和施展阐发的综合评估。

理论考核、技术本领和施展阐发的综合评估均合格,方能从事相应检验事情,否则根据所在岗位重新培训、考核。

四、分级授权1、对所有符合准入条件、培训考核的人员授权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本领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事情及成效解释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就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认定或考核、能力评价制定如下制度。

一、资质认定准入
1、具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相关专业背景,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分子生物学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需持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上岗证。

持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人员由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评定,由医务处下达准入通知,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2、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没有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在检验科已取得从业资质的带领下从事检验工作,不得单独操作,或出检验报告。

二、培训考核
1、所有新招聘、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医院和检验科的岗前培训。

2、岗前培训后按检验科轮转计划到各专业组/室按具体的岗位培训内容实施培训;新员工6个月内应进行两次培训和考核。

3、在岗职工如离岗6个月以上按科室轮转计划到相应专业组/室当班前,应到相应专业组/室接受具体的岗位培训和考核。

4、考核合格者方能从事相应岗位工作。

三、能力评价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临床技术工作人员能力评价,经“三基”考试考核合格,由医务处下达准入通知,从事相应的检验项目工作。

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再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相应工作。

2、检验科每年定期对所有从事相应岗位工作人员进行进行理论考核,并由各专业组长对员工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和表现的综合评估。

理论考核、技术能力和表现的综合评估均合格,方能从事相应检验工作,否则根据所在岗位重新培训、考核。

四、分级授权
1、对所有符合准入条件、培训考核的人员授权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
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3、指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