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提高心肺耐力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力运动处方

提⾼⼼肺耐⼒运动处⽅提⾼⼼肺耐⼼训练处⽅(初中级)⼼肺耐⼒就是指将氧⽓运输到⾝体各部位的能⼒。

⼼肺和⾎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尤其是在进⾏有⼀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肺则显得更加重要。

⼼⾎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40%,中风的发病风险降低20%~27%,Ⅱ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也⼤幅度降低.训练⽬的:提⾼⾝体核⼼稳定性热⾝活动:肩绕环、训练内容:(每周2~3次)徒⼿训练⾼抬腿X3组(每组间歇30S-60S)后抬腿30SX 3组(每组间歇30S-60S)开个跳30X3组(每组间歇30S-60S)俯卧撑20个X 2组(每组间歇30S-60S)深蹲20个X2组(每组间歇30S-60S)左右跳30个X3组(每组间歇30S-60S)下蹲交换踢腿20个X3组(每组间歇30S-60S)台阶运动2组X5min (每组间歇2min )放松拉伸:站⽴侧腹拉伸、站⽴臀⼤肌拉伸、⼤⼩腿拉伸10min有氧跑:6Km/h中低速度跑X 20min8KM/h中速度跑X 10 min10KM/h中⾼速跑X5min*训练强度应在最⼤⼼率60%~80%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周不少于两次有氧跑训练(⾼级)训练⽬的:提⾼⼼肺耐⼒热⾝活动:肩绕环、腕与踝关节活动、髋关节活动5min训练内容:(每周3~4次)徒⼿训练⼗字跳15个X 3 组(每组间歇30S-60S)前后跳20 个X 2 组(每组间歇30S-45S)俯卧撑20个X3 组(每组间歇30S-60S)深蹲跳20个X2 组(每组间歇30S-45S)波⽐跳20个X2组(每组间歇60S-90S)两头起20个X2组(每组间歇30S-60S)俯⾝开合30个X3组(每组间歇15S-30S)5X10往返跑X3组(每组间歇60S-90S)放松拉伸:胸⼤肌、肱三头肌、侧腹拉伸、臀⼤肌拉伸、⼤⼩腿拉伸10min 有氧跑:8KM/h中速度跑X 20 min 10KM/h中⾼速跑X10min400⽶加速跑*训练强度应在最⼤⼼率60%~90%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周不少于两次有氧跑训练。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心肺功能是运动员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心肺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氧耗量,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更高的水平。

以下是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1、持续时间心肺功能的训练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效果,运动员应该将心肺功能训练作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而不是偶尔进行。

建议运动员每周进行2-3次有氧运动训练,每次持续30-60分钟。

2、运动强度有氧运动的强度越高,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越好。

运动员可以通过测量最大心率的方法来确定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为220减去运动员的年龄。

有氧运动的强度应该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适度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适度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让心肺功能的训练更加有效。

建议运动员每周逐渐增加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每次增加5%-10%左右的强度和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过度训练的风险。

4、多样化的有氧运动训练多样化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让运动员的身体适应不同的训练方式,同时也更有趣,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建议运动员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5、呼吸训练运动员应该注意呼吸的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增加运动员的氧耗量。

呼吸训练可包括深呼吸、持续呼吸和通过呼吸控制心率的方法等。

6、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 持续时间: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钟- 运动强度: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 增加强度和时间:每周逐渐增加5%-10%左右的强度和时间- 呼吸训练:深呼吸、持续呼吸和通过呼吸控制心率的方法等。

总之,心肺功能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坚持有规律地进行训练。

同时,运动员应该注意缓慢适应和适度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要发展心肺耐力,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

以下是一个心肺耐力发展的运动处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是我们的心脏、肺部和循环系统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能力。

如果我们有良好的心肺耐力,我们的身体将能够更高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组织,同时更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

运动处方如下:1.选择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需要长时间、持续活跃且能够提高心率的运动,例如跑步、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耐力。

2.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在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强度,例如快走或慢跑。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例如逐渐加快步伐或增加跑步的距离。

3.提高运动时间:开始时可以选择较短的运动时间,例如每次运动20-30分钟。

随着身体适应了该强度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例如逐渐增加到每次运动45-60分钟。

4.保持持续性:要想发展心肺耐力,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是必要的。

保持活跃和持续性是提高心肺耐力的关键。

5.包括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心肺耐力的方法。

通过在有氧运动中,间隔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较低强度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心肺耐力。

6.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对于心肺耐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支持身体在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7.休息和恢复:与有氧运动相结合的适当休息和恢复时间同样重要。

确保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恢复疲劳和促进肌肉的生长。

总之,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保持持续性、包括间歇训练、合理饮食、恢复和休息,我们可以有效地发展心肺耐力。

记住,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坚持不懈,你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心肺耐力水平。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通过适当的心肺功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肺系统的耐力和适应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

下面是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要点:1. 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心肺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种方式。

有氧训练是通过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氧气供应充足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来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

无氧训练则是通过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短跑、爬山、跳绳等,来提高心肺系统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2.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心肺功能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包括适当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训练频率,并逐渐增加训练负荷,使运动员逐步适应和提高。

3. 注意训练强度和心率控制: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心率来调整训练强度,控制在适当的心率范围内。

一般来说,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为适宜的训练强度。

可以通过测量心率来掌握训练的强度和效果。

4. 加强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核心肌肉是指躯干部分的肌肉群,包括腹部、背部和臀部等,对运动员心肺系统的发挥和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核心肌肉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心肺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处方:1. 有氧训练: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初始阶段可以进行每次30分钟,每周3次的有氧训练,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频率,最终达到每次60分钟,每周5次左右的有氧训练。

通过合理的心肺功能训练和运动处方,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体能水平,为他们的比赛和训练提供更强的支持。

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运动员心肺功能等于身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到氧气的吸入和输送的能力、二氧化碳的排出能力、心肺解剖和生理构成等因素。

心肺功能训练是一种系统性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心肺功能,适应身体对运动的需要,使运动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训练和比赛。

本文将介绍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1. 渐进性原则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中,渐进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训练的核心。

渐进性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从易到难,按一定的步骤逐渐提高运动负荷,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长,从而适应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2. 频率和持续时间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中,频率和持续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科学的研究认为,持续进行有氧运动的最小频率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训练强度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中,训练强度的确定非常重要。

训练强度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进行调整,不能盲目增加训练强度。

在确定训练强度时,可以采用心率法、RPE法和阈值法等方法。

4. 适度的间歇休息颗粒间歇训练中,间歇休息的时间和方式也需要注意。

间歇时间应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及训练的目的和强度来进行调整。

训练时可以选择活动或静止,但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用。

5. 专业的训练方法在进行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时,需要采用专业的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可以包括有氧训练、无氧训练、间歇训练、跑步、跳跃、踏步、爬楼梯等多种方法。

1. 有氧训练有氧训练可以包括跑步、游泳、跳绳、爬楼梯等多种方式。

运动员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结合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有氧训练。

无氧训练可以包括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Plyometric训练等。

无氧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等体能素质,适合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间歇训练是训练中的一种方法,通常在有氧运动中使用。

运动员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在有氧运动中加入间歇训练。

四、总结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随着运动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肺功能的训练。

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心肺功能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表现,还可以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

心肺功能训练成为了许多运动员的必修课程。

本文将对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进行介绍。

一、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持续性的中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

这类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心肺耐力。

运动员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应该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训练方法,通过短时间内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

这种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耐力和爆发力非常有效,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训练效果。

3. 强度适度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确定适当的训练强度。

过强的训练强度会导致运动员身体疲劳和受伤,而过弱的训练强度则无法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训练强度非常重要。

4.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心肺功能训练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来指导。

训练计划应该包括有氧运动和间歇训练的安排,确定每天、每周的训练次数和时间,以及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的计划。

5. 合理的营养补给心肺功能训练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支持。

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要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训练效果。

对于初级运动者来说,心肺功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心肺功能的基础,增强心肺耐力。

初级运动者可以采用以下运动处方:(1)每周3-4次的有氧运动,每次30-40分钟,包括慢跑、游泳、骑行等。

(2)每周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包括短跑、踏步等。

2. 中级运动者。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血管系统适应能力的重要训练内容。

良好的心肺功能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延缓乳酸积累,提高耐力和恢复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下面将介绍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1. 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1)有节奏性:心肺功能训练要求运动员进行长时间、中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要保持持续而有规律的运动。

(2)适度负荷:训练负荷要适中,既不能过轻以致训练效果不明显,也不能过重以致造成过度疲劳或伤害。

(3)持续时间:心肺功能训练的时间要相对较长,通常持续30分钟至1小时,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使心肺系统适应更长时间的持续运动。

(4)逐渐增加强度:初始阶段可以选择适度的运动负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5)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间歇跑、间歇游泳等方式进行。

2. 心肺功能训练的具体运动处方:(1)有氧运动:长跑、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最佳方式。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训练,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60分钟。

(2)间歇训练:可以进行慢跑-快跑的间歇训练,例如每次慢跑5分钟,快跑2分钟,依次交替进行,共进行3-4组。

(3)心率控制:根据每个人的最大心率和靶心率来进行心率控制训练。

最大心率=220-年龄,靶心率=最大心率×目标心率百分比。

可以通过心率表或智能手表来控制心率。

(4)逐渐增加负荷:开始进行有氧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度的负荷进行,如慢跑或轻松游泳。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负荷,提高运动强度,如加速跑步、增加游泳圈数等。

(5)注意休息: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引发肌肉拉伤或过度疲劳。

心肺功能训练是运动员提高体能水平的重要训练内容。

通过适度负荷的有氧运动训练,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心肺适应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体能表现。

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57.9~60.3
56.5~60.3 57.0~60.3 54.4~59.0 49.7~53.3 49.5~53.3
60.4~69.5
60.4~65.0 60.4~68.0 59.1~66.4 53.4~61.5 53.4~58.6
69.6~
65.1~ 68.1~ 66.5~ 61.6~ 58.7~
二、心肺耐力评量方法
对心肺耐力的评量,普遍皆采长距离跑(走)
步和登阶的测验方式。这两种测验项目是属于 全身性的运动,较能准确评估心肺耐力的优劣。
贰、心肺耐力的实务操作内容
二、心肺耐力评量方法
跑(走)步测验方式:
(一)测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跑的距离。 (二)测验在规定距离内所跑的时间。
登阶:测验练习3分钟后的心跳数。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最大运动量时,每
分钟身体所需消耗的最大氧气量。
壹、绪言
二、增加心肺耐力的运动原则
在运动过程中,摄氧量会随运动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继续增加,其摄氧 量却不再持续增加且形成一平稳状态时,
这就是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
壹、绪言
二、增加心肺耐力的运动原则 (一)运动方式
选择使用大肌肉群,从事有节奏、长时间
贰、心肺耐力的实务操作内容
一、练习有氧运动
(二)慢跑
每次慢跑时间以20分钟至30分钟为宜。 不能在开始练习时,就跑得太快或太多,也不
能用足尖着地的方式来跑,而应以足跟或全足 掌着地方式慢跑。
贰、心肺耐力的实务操作内容
一、练习有氧运动
(三)游泳
最好结伴练习,以渐进式的原则,每次以练习
30分钟左右为宜。
二、心肺耐力评量方法
(三)3 分钟登阶测验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将血液输送给全身细胞供氧的能力,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肺功能非常重要。

心肺功能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体力水平,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下面将介绍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以及一些心肺功能训练的运动处方。

1. 要点(1) 有氧运动:心肺功能训练的核心是有氧运动,这类运动可以加快心率,增强心肺功能。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骑车、游泳、跳绳等。

运动强度一般要达到大于70%最大心率的水平。

(2)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以适应新的负荷。

一开始可以选择较低强度的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3) 合理的恢复与休息:心肺功能训练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荷,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恢复与休息。

如果训练过于疲劳,应适当减少训练强度或休息一段时间。

(4) 营养均衡:心肺功能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运动员要保持营养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的训练需求。

2. 运动处方(1) 跑步:跑步是最常见的有氧运动之一,对于心肺功能的训练非常有效。

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跑步强度和距离。

一开始可以选择慢跑,每次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甚至更长。

(2)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于心肺功能的训练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进行蛙泳、自由泳、仰泳等多种泳姿的训练。

一般建议每次游泳30分钟以上。

(3) 骑车:骑自行车也是一种很好的心肺功能训练方式。

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骑行,可以选择不同的强度和路线。

每次骑行的时间和距离可以逐渐增加。

(4) 跳绳:跳绳是一项简单而又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在室内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跳绳速度和时间,每次跳绳的时间可以逐渐增加。

(5) 有氧健身操:有氧健身操是一种结合舞蹈和有氧训练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的协调性。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操课程,每次练习30分钟以上。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心肺功能的强化不仅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延缓疲劳的产生,还能够提高体能素质,增强运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主要包括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氧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等。

下面将详细阐述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并给出相应的运动处方。

一、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可以提供足够氧气和燃料供给肌肉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

有氧运动对提高心肺功能和改善运动员体能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骑行、游泳、划船等。

二、有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有氧运动强度应该保持在60%~8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

有氧运动的持续时间一般应该保持在30分钟以上,最好能够达到45分钟到60分钟。

有氧运动可以采用单一的有氧运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有氧运动方式的组合。

多种有氧运动方式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四、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有时还需要进行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

有氧运动主要是锻炼心肺功能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而无氧运动则主要是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可以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1、有氧运动方式:慢跑2、有氧运动强度:60%~80%的最大心率4、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结合: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无氧运动,比如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等。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心肺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持久力,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氧耗和肌肉的供氧能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一、要点1. 合理的训练强度和频率心肺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训练强度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所承受的负荷大小,一般采用心率、速度、负荷等指标来衡量。

训练的频率是指训练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合理的训练强度和频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适应能力。

2. 预热和放松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热活动,以激活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增加身体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损伤。

在训练结束后,也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以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疲劳。

3. 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心肺功能训练可以采用跑步、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也可以采用爬山、跳绳、搏击等高强度有氧运动。

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避免训练的单调性,同时也可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各项功能。

4. 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必须保证充分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以补充身体的能量和营养,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

5. 定期的评估和调整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必须定期进行体能测试和心肺功能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以确保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

二、运动处方下面是一份典型的心肺功能训练运动处方,供运动员参考:1. 训练项目:跑步训练强度:60%~80%最大心率训练频率:每周3~5次训练时间:每次30~60分钟训练方式:持续跑、间歇跑、阻力跑等以上运动处方是一个基本的参考范例,实际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训练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训练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方式,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机能的综合指标,对于体育运动的人来说,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心肺功能,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一:渐进式有氧训练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具体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针对初学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定渐进式有氧训练计划:1.首先,从每周3次开始,每次30分钟,渐进增加运动次数和时间。

2.每周增加1-2次运动次数,直到达到每周5次。

3.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每次增加5-10分钟,直到达到每次60分钟。

4.在达到每周5次,每次60分钟的运动后,可以保持这个水平进行长期维持。

运动处方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

该训练方式是将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制定间歇训练计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一项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踏步等。

2.以适当的强度进行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3.随后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或步行,持续时间为1-2分钟。

4.重复上述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分钟。

间歇训练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但建议每周进行2-3次。

运动处方三: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也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增加肌肉负荷,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进而提高心肺功能。

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一组力量训练动作,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

2.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个重复次数。

3.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30-45分钟。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建议使用适当的负荷,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同时,要确保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姿势,以避免受伤。

提高心肺耐力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力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心训练处方(初中级)心肺耐力就是指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部位的能力。

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则显得更加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40%,中风的发病风险降低20%~27%,Ⅱ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也大幅度降低.训练目的:提高身体核心稳定性热身活动:肩绕环、训练内容:(每周2~3次)徒手训练高抬腿X3组(每组间歇30S-60S)后抬腿30SX 3组(每组间歇30S-60S)开个跳30X3组(每组间歇30S-60S)俯卧撑20个X 2组(每组间歇30S-60S)深蹲20个X2组(每组间歇30S-60S)左右跳30个X3组(每组间歇30S-60S)下蹲交换踢腿20个X3组(每组间歇30S-60S)台阶运动2组X5min (每组间歇2min )放松拉伸:站立侧腹拉伸、站立臀大肌拉伸、大小腿拉伸10min有氧跑:6Km/h中低速度跑X 20min8KM/h中速度跑X 10 min10KM/h中高速跑X5min*训练强度应在最大心率60%~80%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一周不少于两次有氧跑训练(高级)训练目的:提高心肺耐力热身活动:肩绕环、腕与踝关节活动、髋关节活动5min训练内容:(每周3~4次)徒手训练十字跳15个X 3 组(每组间歇30S-60S)前后跳20 个X 2 组(每组间歇30S-45S)俯卧撑20个X3 组(每组间歇30S-60S)深蹲跳20个X2 组(每组间歇30S-45S)波比跳20个X2组(每组间歇60S-90S)两头起20个X2组(每组间歇30S-60S)俯身开合30个X3组(每组间歇15S-30S)5X10往返跑X3组(每组间歇60S-90S)放松拉伸:胸大肌、肱三头肌、侧腹拉伸、臀大肌拉伸、大小腿拉伸10min 有氧跑:8KM/h中速度跑X 20 min10KM/h中高速跑X10min400米加速跑*训练强度应在最大心率60%~90%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一周不少于两次有氧跑训练。

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锻炼处方档

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锻炼处方档

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锻炼处方档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2.根据制定锻炼处方的步骤;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一个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锻炼处方..例姓名:性别:男年龄:20 职业:学生健康检查:良好身高:170cm 体重:64kg 病史:无运动负荷测定:安静脉搏:85次/min;血压:90/120mmHg 肺活量:4000ml体能测定:力量:俯卧撑:25个/min;耐力:1000m跑4min体质测定:健康状况:良好;耐力不佳运动目的:通过慢跑运动和训练;能够显着的提高自身体能素质增加自身耐力;使身体机能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争取使1000m跑进入到3分30秒以内..运动项目:慢跑运动时间:坚持锻炼1个月;每天20——30分钟;循序渐进..运动密度:可运动5分钟;休息两分钟再运动; 灵活变化..运动频率:每天至少一次..注意事项: 1.不要饭后即运动..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进餐..2.夏季最好在早上6点后、下午四五点钟运动..3.运动后注意感觉..如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急、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或脚痛等情况;说明运动量过了..运动后五分钟脉搏频率应恢复至运动前状态..&&下面是个锻炼课程表&&星期活动内容时间负荷一慢跑3000米25——30分钟轻松二走跑交替;5min走+5min跑3 30分稍费力三一般准备活动;各种球类游戏; 40分轻松四一般徒手操;持续跑5000m 35——40分稍费力五走跑交替:5min +5min跑3 30——40分轻松六一般徒手操;持续跑3200M25——30分较轻松日休息·····················扩展······一、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意义和作用: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其次为减少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另外;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者;睡眠质量也会更好..一、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加快心率、升高体温;并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准备活动通常是进行5~15分钟的舒缓运动;这可使机体逐渐适应剧烈的运动..选择不同方式锻炼时;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选择步行作为锻炼方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准备活动:1、1~3分钟轻松的健身操或类似的活动练习..2、1~3分钟的步行;心率控制在高水平时的20~30%..3、2~4分钟的拉伸练习可任意选择..4、2~5分钟慢跑并逐渐加速..如果选择其他的锻炼方式而不是跑步;在按照以上步骤的同时以相应的活动方式替代步骤2和4即可..二、锻炼方模式锻炼模式是运动处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1、锻炼方式..常见的增强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能力的锻炼答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慢节奏的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首先应选择你喜欢的运动;只有从事喜欢的运动;你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冲击力强的运动比冲击力小的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更易引起锻炼者受伤..对于容易受伤的人来说;最好选择冲击小的锻炼方式;而很少受伤的人可以任意选择锻炼方式..以往;人们常常只选择单一的锻炼方式;这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容易受伤..建议你采用综合性的锻炼方式;最好一次锻炼包括不同的练习内容..2、锻炼频率..一周进行两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且常任的可能性减小;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接近50%VOmax时即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故常把这一强2度称为锻炼阈;目前推荐的运动强度范围为50%~85%最大摄氧量..在确定运动强度时;心率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更实用;因此常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只有超过一定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效地引起机体的适应;该强度所对应的心率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常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50%和85%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什分别为70%和90%最大心率;因此目标心率是70%~90%最大心率;如年龄为20岁的大学生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200×70%=140次/分;200×90%=180次/分应该指出的是;目标心率是一个范围;有时也称目标心率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的关系..4、持续时间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最有效的一次锻炼时间是20~60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起初每个人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强度不同;所以锻炼持续的时间应有区别..对于一个适应水平较低的锻炼而言;20~30分钟的锻炼就可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而适应水平高的锻炼者可能需要40~60分钟.低max的强强度的锻炼要求练习的时间长于大强度的练习时间;如以50%VO2度进行锻炼;需要40~50分钟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而以70%VOmax的强度进行锻炼;需要40~50分钟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适2max的强度进行锻炼;仅需20~30分钟即可..应水平;而以90%VO2三、整理活动..每次完整的的锻炼都应包括整理活动..整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以避免血液过多分布在上肢和下肢而造成头晕和昏蕨..整理活动还可减轻剧烈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心律失常..整理活动至少应包括5分钟的小强度练习如步行、柔韧性练习等..二、增强肌肉力量、耐力的运动处方..一、肌肉力量、耐力练习的原则1、渐增阻力原则渐增阻力原则是超负荷在肌肉力量、耐力练习中的应用..尽管超负荷原则与渐增阻力原则可以相互替换;但在力量练习中;则常用渐增阻力原则..渐增阻力原则指肌肉力量、耐力因超负荷训练而增加;但由于力量、耐力的增长;原来的超负荷则变成了非超负荷或低负荷;此时如果不增加负荷;则力量、耐力就不能增长;因此力量练习必须遵循渐增阻力原则..2、专门性原则力量、耐力练习要充分考虑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专项力量、耐力的需求程度..首先;得到锻炼的肌肉应该是在耐力和力量方面需要改善的肌肉;如腰痛;就应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若锻炼上肢力量则对腰痛的缓解没有多大益处..其次;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应采用不同的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举重物时仅能重复4~6次能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但不能增加肌肉的耐力..采用低强度重复次数多的练习能举轻的负荷15次或者更多可提高肌肉的耐力;而肌肉的力量增加不明显..3、系统性原则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力量练习应全年系统地安排..研究表明;练习频率高、肌肉力量增长很快者;停止练习后消退也快;而练习频率较低、训练时间较长、肌肉力量缓慢增长者;力量保持的时间则相对较长..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进行3~4次的力量练习;可使肌肉力量明显增长..二、制定发展肌肉、耐力的计划负重练习应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确定目标对保持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重要..关键在于设置的短期目标应在最初的几周练习中能够达到;这可以激励自己进一步实现长期目标训练..1、制定运动处方力量练习的运动处方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慢速增长阶段和保持阶段..力量练习的运动处方注:开始和慢速增长阶段练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初始力量水平在各个方面作适当调整1开始阶段:在计划的开始阶段应避免举最大重量..过大的重量会增加肌肉和关节损伤的危险性..采用较轻的重量最高重复次数为12~15次的负荷;不会使肌肉产生过度疲劳..如果原来选定的重量能轻松自如地重复12次;则可以增加重量..如果练习者不能重复举起12次;则说明重量过大..根据练习者最初时的力量水平来确定开始阶段持续的时间;一般持续1~3周..初练者的开始阶段可能需要3周;有训练的人只需1~2周..2慢速增长阶段:经过开始阶段的力量练习;如果肌肉已经适应练习动作;就可以增加重量;并能重复举起6~8次..当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时;可再增加重量;直至达到练习者预定的目标为止..此阶段的练习一般为每周3次..3保持阶段: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如果停止练习;获得的力量会自然消退..保持阶段力量练习的强度应比获得阶段小..研究表明;力量增长后;每周1次的练习即可保持原增大水平..若不训练;30周后原增长水平完全消退..2、力量练习的注意事项1力量练习的安全要诀..1当运用杠铃进行力量练习时;必须有同伴帮助你完成练习;以防在不能完成练习的情况下;同伴可保护你..2固定练习用的杠铃;以防其滑落砸伤身体..3在进行负重练习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练习中遭受损伤..4在进行负重练习时;如果感觉到任何尖锐的刺痛;应立即停止练习..5在进行负重练习时;应尽量避免憋气..举起阶段呼气;放下时吸气;可采用口和鼻呼吸..6在采取快速还是慢速举起重量能获得更大力量的问题上仍存在着争议..但慢速举起重量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而且;慢速举起重量既可增加肌肉体积;也可增强其力量..2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人体就像大多数机器一样;刚启动进无法达到最高的效率..要使肌肉充分发挥功能;并避免造成伤害;就需要热身..即使是体验状况良好的人;如果猛然迫使肌肉拉伸或收缩;也有可能爱伤..负重练习的准备活动一般包括4~5分钟的慢跑、6~8分钟的拉伸活动和3组15~20组重复负重..如果练习者打算举起最大重量;还应增加准备活动的组数..放松活动常包括走动和伸展运动;旨在让身体几分钟内逐渐冷却下来..适当的放松活动;可以使血液持续地流经肌肉;并将肌肉细胞内堆积的乳酸通过血液循环流到肝脏后分解..如果突然中断运动;留在肌肉内的乳酸可能会引起身体肌肉痉挛;也可能会使肌肉在以后的几天中更加疼痛..放松活动一般持续4~5分钟即可..3完成动作的速度在进行负重练习时;动作还原阶段的速度应比主动用力阶段慢一半..以卧推为例;如果举起的动作用1秒钟;放下还原阶段就要用2秒钟;这样可使一次负重练习得到两次举起和放下肌肉锻炼..如果还原阶段简单轻松地放下重量;肌肉就不能在还原阶段又一次得到有效的锻炼..4练习时的呼吸在主动用力阶段呼气;在还原阶段吸气..如果练习时呼吸频率太快;就会破坏呼气、吸所的节律性..应避免在主动用力阶段屏住呼吸;屏气会导致回心血量和注入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头昏眼花的现象..5安排练习顺序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可以防止疲劳的发生..应先安排大肌肉群的练习;再安排小肌肉群的练习;其原因是小肌群比大肌群较早产生疲劳..典型的力量练习成品率模式为:1大腿、腰部肌肉..2腿部股四头肌、大腿后部肌群、小腿三头肌..3躯干部背、肩、胸..4上臂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前臂肌肉..5腹部..6颈部..此外;还应注意不要在两个相继的练习中使用同一肌群;以保证肌肉在每次负荷后有足够的恢复时间..6了解你的极限运动要安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留意所出现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往往是运动量过大或身体某部分受伤的反应..有些人为了急于奏效而竭尽全力;反而遭受伤害;即使运动员也会因过度训练而受到意外伤害..力量练习的警告信号一般指;锻炼结束后;肌肉有酸痛僵硬感;直到下次锻炼前这种感觉仍未消失..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为;延长锻炼间隔时间;让肌肉充分恢复..此外;还要做好热身和练习后的放松活动..三、柔韧性锻炼计划柔韧性练习应是每次锻炼准备活动的一部分;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并没有在活动开始前先慢跑5~8分钟直至冒汗;而错误地拉伸未经活动的肌肉群;或未经伸展肌肉直接进行剧烈运动;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事先做了热身运动;体温可以上升2~4度;这时再伸展肌肉就比较安全..在身体锻炼结束前的整理活动中进行柔韧性练习也是明智的;它不仅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到正常放松状态;而且在锻炼结束时做伸展运动;肌肉组织的温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扩大关节伸展幅度;减少锻炼后产生肌肉酸痛的可能性..一、柔韧性练习应采用缓慢、放松、有节制和无疼的练习;只有通过适当的努力才会提高..肌肉的伸展会酸胀的感觉;但不应过分伸展而引起不适;拉伸的强度随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而改变..随着柔韧性在锻炼过程中的提高;练习强度应逐渐加大;做到“酸加、痛减、麻停”..二、柔韧性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柔韧性练习的时间由采用的伸展方式决定;它主要取决于重复的次数和伸展位置上停留的时间..每个姿势持续的时间和次数是逐渐增加的;应从最初的10秒;经驼一段时间的练习增加至30秒;重复次数有3次以上;如果是平时体育锻炼时的柔韧性练习;5~1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专门为了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或运动员的训练;则必须要有15~30分钟的时间安排详见下表表柔韧性练习的时间;次数安排样例三、柔韧性练习的注意事项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柔韧性的发展需要意志力..这种体能练习时锻炼者易产生酸痛感;但若停止训练柔韧性会有所消退..初次练习易见效;第二次再练习就有痛感;而且第一次练习获得的效果会全部消退并差于第一次练习前的效果;这是由于肌肉被拉长回缩力增加的原因;应继续将其慢慢拉开;这样才能消除痛感..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该长度的伸展已适应;应进一步拉长肌肉;牵拉肌腱;使柔韧性的提高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如果柔韧性练习停止一段时期;已获得的效果就会有所消退..因此;柔韧性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练习就能得到提高的;急于求成;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练习应逐步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渐进..2、柔韧性练习要全面不管是准备活动中的伸展练习;还是专门发展某些关节柔韧性的练习;都要兼顾到身体各关节柔韧性的全面发展..在身体活动中;完成动作不仅局限于一个关节或某个身体部位;而是要牵涉到几个相互关联的部位甚至全身..如果柔韧性练习只集中在部分关节而忽视其他部位;则完成动作会受阻甚至有受伤的可能..因此;如果发现某一关节柔韧性稍差;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得到改善..3、柔韧性练习要因人因项而异柔韧性练习必须根据所参加锻炼项目的特点和锻炼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安排;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柔韧性的基础上;要重点练习特定项目所需要的专门柔韧素质;例如;跳跃项目对腿部和髂部柔韧性要求较高;游泳项目要求肩关节和踝关节柔韧性要好等..另外;锻炼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合于自己的柔韧性练习..4、柔韧性的发展应与力量发展相适应力量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柔韧性练习则是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因此力量结合柔韧性的练习对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既能使力量增长、又能保证关节灵活性的提高..这就是讲;肌肉的增长决不能因体积的增加而影响关节活动幅度..5、柔韧性练习要注意外界的温度和时间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肌肉的状态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外界温度高;轻微的热身运动后即可做伸展练习;外界温度低;则应做充分的热身运动至冒汗后方可进行柔韧性练习..一般地说;当外界温度在18℃时;有利于柔韧性发展;因为肌肉在这个温度下的伸展能力较好..一天之内在任何时间都可进行柔韧性练习;只是效果不同而已..早晨柔韧性会明显降低;而10:00~18:00之间人体关节能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此时可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柔韧性练习..6、柔韧性练习后应结合放松练习当每次伸展练习之后;应做些相反向的练习;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这有助于伸展肌肉群的放松和恢复..如压腿后做几次屈膝下蹲动作;体前屈练习之后做几次挺腹挺髂动作等..7、安全告诫为争取良好的锻炼效果;并防止受伤;柔韧性练习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建议:1在进行大强度的肌肉伸展之前必须做充分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出汗..2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只有通过略超正常范围的伸展练习;柔韧性才能提高;但练习不能太剧烈;防止疼痛和拉伤..3肌肉拉伸产生了紧绷感或感到不舒服时就该停止练习;伸展练习不应让人感到疼痛..4任何一个被伸展的关节只有感到动作幅度加大时;才说明练习已见效.. 5当伸展疼痛关节周围的肌肉时要小心;注意轻柔一些..6既要伸展紧绷的、不柔韧的肌肉时要小心;注意轻柔一些..7进行伸展练习进要保持正常的呼吸状态;不要屏气..8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伸展法PNF法是效果最好的肌肉伸展法、静态伸展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常用方法..9静态伸展以后才能进行弹性伸展;关节柔韧性好的人或习惯于伸展练习的人才能进行弹性伸展..10如果想感觉到关节柔韧性有提高;至少每周做3次伸展练习;每周5~6次练习则能产生明显的变化..在你的一生中应当不间断地进行柔韧性练习;这不仅能保持肌肉的放松和柔韧、加大关节活动幅度、提高灵活性、增强运动能力;还能防止关节僵硬、消除受伤后的疼痛;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可能性;让人过一种积极、健康、有质量的生活..要保持关节柔韧性;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规律的伸展练习..同其他的体能锻炼一样;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柔韧性锻炼计划;对提高关节柔韧性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柔韧性练习是体能锻炼中最易被忽视;但又是最简单易行、最易见效的..这种锻炼不需要任何特殊器材;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因此;合理地制定出每周3~5次的柔韧性锻炼计划;按所制定的练习时间表锻炼;并记录下每次的练习情况;就能促使你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终身受益..。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心肺耐力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强度适中的运动中,心脏、血管、呼吸系统等机能的适应能力。

通过发展心肺耐力,可以提高氧的传导速度,提高呼吸效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肌肉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对身体塑造有益。

为了制定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我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

首先,选择适合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是一种适合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类型,例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快走等。

这些运动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并且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有益处。

其次,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量,通常以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百分比来表示。

对于发展心肺耐力,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来选择适当的心率区间。

一般来说,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

可以根据个人的最大心率进行计算,最大心率=220-年龄。

接着是确定运动频率。

一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宜的。

运动频率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来合理安排,确保运动的持续性和规律性。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每次运动的时间。

一次运动应持续30-60分钟,以保证运动的持久性和效果。

初学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从10分钟开始,每周增加5分钟,逐渐达到30分钟以上。

在制定个人的心肺耐力运动处方时,还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健康状况、运动目标等因素。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除了有氧运动,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训练方式来发展心肺耐力。

例如间歇训练、阻力训练等。

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和心肺功能。

阻力训练是通过使用负重来增加肌肉负荷,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总之,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需要综合考虑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等因素。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改善身体健康。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21
22
八、运动进度
有氧运动进度推荐
运动计划的进度取决于运动者的健康状况、体适能、训练反应和运动 计划的目的; 推荐给一般成年人的较合理的进度是在计划开始的4-6周中,每1-2周 将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延长5-10min。 当运动者规律锻炼至少1个月之后,在接下来的4-8个月里(老年人和 体适能较低的人应延长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达到 指南推荐的数量和质量。
HR法 靶心率 = HRmax/peak×期望强度%
64%-77%
VO2法 靶VO2 = VO2max/peak×期望强度% MET法 3-6METs
64%-77%
16
五、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时间推荐
为了促进或保持健康/体适能,推荐给大多数成年人的有氧运动强度: 每天应累计进行至少30-60min(每周不少于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或每天至少20-60min(每周不少于75min)的较大强度运动; 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补充); 每天30-60分钟的运动,至少每次持续10min的多次活动累计完成。
习之间有固定的间歇阶段。
12
间歇性训练
13
HIIT(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H: high I: intensity I: interval T: training
14
普遍使用的推测HRmax的公式
作者 FOX ASTRAND TANAKA GELISH GULATI
公式 HRmax=220-年龄 HRmax=216.6-0.84×年龄 HRmax=208-0.7×年龄 HRmax=207-0.7×年龄 HRmax=206-0.88×年龄
23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小结
F:运动频率 I:运动强度 T:运动时间 T:运动方式 V:运动量 P:运动进度

心肺耐力训练处方

心肺耐力训练处方

心肺耐力训练处方:部位项目请加强(0-20%)普通(21-80%)优良(81-99%)水中动作型式水中竞走在水中以快速来回的方式急走。

打水以漂浮打水的方式进行。

游泳自行选择动作。

运动时间与强度20分钟50% *最大心跳率30分钟50% *最大心跳率20分钟60% *最大心跳率运动频率(2~3)天/周(2~3)天/周(2~3)天/周走跑动作型式100公尺跑+100公尺走150公尺跑+250公尺走250公尺跑+150公尺走运动时间与强度20分钟50% *最大心跳率30分钟50% *最大心跳率20分钟60% *最大心跳率运动频率(2~3)天/周(2~3)天/周(2~3)天/周楼梯动作型式走上走下(30阶)跑上走下(30阶)跑上跑下(30阶)运动时间与强度20分钟50% *最大心跳率30分钟50% *最大心跳率20分钟60% *最大心跳率运动频率(2~3)天/周(2~3)天/周(2~3)天/周最大心跳率的计算方式HR max=最大心跳率最大心跳率的计算方式=220 - 年龄例如:16岁时的最大心跳=220-16=204(下),所以60% *最大心跳率=(60/100)*204=122(下)请量力而为、注意安全,衡量自己的身体况状再做适当的动作,如有不舒服的情况请停止动作。

1.心肺耐力训练可每天进行,或一周有一天的休息,每天的项目可依个人喜好、需求而有所调整。

2.心肺耐力训练中,心跳率为重要指标,必须将心跳维持在目标心跳率正负10次/分之间。

我的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我的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我的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提高心肺功能和适应水平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方面。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力和耐力。

下面是一个针对心肺功能提高和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运动目标:1.提高心肺功能2.增强体力和耐力3.改善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时间安排:运动时间应该持续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

运动种类:1.快走:快走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下肢力量。

每天保持30分钟快走,可以逐渐增加到45分钟。

2.跑步:跑步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快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和距离。

3.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逐渐增加骑行的时间和强度。

4.游泳:游泳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对关节没有压力,可以全面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力量。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逐渐增加游泳的距离和速度。

5.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

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逐渐增加跳绳的时间和速度。

强度控制: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

刚开始时,运动强度可以较低,逐渐增加到中等或高强度。

可以通过心率监测来控制运动强度,保持在60%-8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

休息和恢复: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运动后进行拉伸运动,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预防伤害。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平衡,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提高心肺功能。

其他建议:1.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包括一些拉伸和动态运动,帮助身体准备好运动。

2.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修复肌肉组织。

3.坚持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结:提高心肺功能和适应水平需要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跳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
处方
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1.健康检查
了解锻炼者的一般身体发育、伤病的情况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是健身运动
的适应者,有无禁忌症。

2.运动负荷测定
检测和评定锻炼者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

以心肺功能为主,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功能检测,主要有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

3.体能测定
进行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的身体素质检测,从中判定锻炼者的运动能力
和生理机能的状况。

4.制定运动处方
(1)运动目的: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
别,运动处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娱乐的、减肥的、治疗的等多种类型。

(2)运动项目: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的目的,是健身的、还是治疗的;要考虑运动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
好等。

(3)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

一般认为学生心率:12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min为中强度,150—180次/min或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

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6,就是l min的运动
强度。

①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
的强度作为标准。

靶心率=(220-年龄)×(70%~85%)。

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
/min)。

②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适宜运动心率=心率储备×75% + 安静心率如某大学生20岁,安静心率70(次/min),他的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min),心率储备为 200-70=130(次/min),最适宜运动心率为130×75%
+70=167.5(次/min)。

(4)运动时间:指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

它与运动强度紧密相关,强度大,时间应稍短,强度小,时间应稍长。

有氧锻炼一般在30min左右就可以达到较
好的效果。

(5)运动频度:指每周的锻炼次数。

关于运动频度,日本的池上晴夫研究表明,1周运动1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1—3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周运动2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周运动3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周运动4—5次,效果更加明显。

可见,1周运动3次以上,效果才明
显。

5.效果检查
由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行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合适的地方,应在实践中及时检查和修正,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运动处方处方:
1.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
(1)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加快心率、升高体温,并增加肌肉的血流量。

准备活动通常是进行5~l5分钟舒缓的运动,这可使机体逐渐适应剧烈的运动。

选择不同方式锻炼时,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如选择跑步作为锻炼方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准备活动:
① 1~3分钟轻松的健身操(或类似的活动)练习。

② 1~3分钟的步行,心率控制在高于平时的20~30次/分。

③ 2~4分钟的拉伸练习(可任意选择)。

④ 2~5分钟的慢跑并逐渐加速。

如果选择其它的锻炼方式而不是跑步,在按照以上步骤的同时,以相应的活动方式替代步骤②和④即可。

(2)锻炼模式
锻炼模式是运动处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①锻炼方式
常见的增强心肺适应能力的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群参与的慢节奏的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首先应选择喜欢的运动,只有从事喜欢的运动,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

冲击力强的运动(如跑)比冲击力
小的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更易引起锻炼者受伤。

对于容易受伤的人来说,最好选择冲击力小的锻炼方式,而很少受伤的人可以任意选择锻炼方式。

选择单一的锻炼方式,这不仅枯燥无昧而且容易受伤。

最好采用综合性的锻炼方式,最好一次锻炼包括不同的练习内容。

②锻炼频率
一周进行2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适应能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且受伤的可能性减小,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适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③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接近50%最大摄氧量时即可增强心肺适应能力,故常把这一强度称为锻炼阀。

目前推荐的运动强度范围为50%~85%最大摄氧量。

在确定运动强度时,心率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更实用,因此常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

只有超过一定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效地引起机体的适应,该强度所对应的心率称目标心率。

目标心率常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最大心率=220-年龄),50%和85%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值分别为70%和90%最大心率,因此目标心率是70%和90%最大心率。

则18岁学生的目标心率=(220-18)×70%=141次/分,(220-18)×90%=182次/分
④持续时间
提高心肺适应水平最有效的一次锻炼时间是20~60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起初每个人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强度不同,所以锻炼持续的时间应有区别。

对于一个适应水平较低的锻炼者而言,20~30分钟的锻炼就可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而适应水平高的锻炼者可能需要40~60分钟。

低强度的锻炼要求练习的时间长于大强度的练习时间,如以50%的强度进行锻炼,需要40至50分钟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而以70%的强度进行锻炼,仅需20至30分钟即可。

(3)整理活动
每次完整的锻炼都应包括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以避免血液过多分布在上肢和下肢而造成头晕和昏厥。

整理活动还可减轻剧烈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心律失常。

整理活动至少应包括5分钟的小强度练习(如步行、柔韧性练习等)。

(二)提高心肺适应水平长期锻炼的运动处方
每个锻炼者提高心肺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都包括三个阶段:起始、渐进和维持阶段。

1.起始阶段
许多人开始锻炼时热情有佘,期望很高,以至于锻炼初期运动量过大,结果导致肌肉酸痛和过度疲劳,以致影响了坚持锻炼的信心。

因此,在锻
炼初期目标不能太高。

锻炼起始阶段最重要的是让机体慢慢适应运动,可根据不同适应水平持续2~6周。

起始阶段的每次锻炼同样包括准备活动、锻炼模式(强度不应超过70%)和整理活动。

起始阶段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某一强度锻炼时应比较轻松。

(2)感觉不适时不要延长运动时间。

(3)有疼痛或酸痛感时应停止运动,让机体充分恢复。

2.渐进阶段
渐进阶段时间较长,约持续10~20周。

在这一阶段,锻炼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应逐渐增加。

虽然每个人设置的目标不同,但锻炼频率应达到
3~4次/周,每次锻炼时持续时间不短于30分钟,强度应达到70%至90%。

3.维持阶段
锻炼者通过16~28周的锻炼即进人维持阶段。

锻炼者在这一阶段已经达到锻炼目标,没有必要再增加运动量,但怎样才能维持已有的锻炼效果,即多大的运动量可防止心肺适应水平的下降。

维持心肺适应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强度,若运动强度和锻炼时间都维持在渐进阶段最后一周的水平,以及锻炼频率降至2次/周时,心肺适应水平也无明显降低;若保持渐进阶段的锻炼频率和强度,锻炼时间可减至20~25分钟,相反,在锻炼频率和时间都不变的情况下,强度减少l/3就可使心肺适应水平明显降低。

因此在运动强度不变时,适
当减少锻炼频率和时间仍然可保持锻炼效果。

另外,在上述三个阶段都要注意合理的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