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说课稿

关于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说课稿
关于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说课稿

关于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叫武梦,报考的是初级中学,数学科目。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本《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6.2.2小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下面,我从教材简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简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课主要是要探究点或图形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在上一章得出平移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平移变换,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作用。并且为以后续学习利用平移变换、坐标变换探索几何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移、旋转等变换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分析,我们看到“用坐标表示平移”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获得过程,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应用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3、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特从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目标:掌握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左右、上下平移之间的关系;掌握握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与几何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通过探究归纳出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③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这样方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过渡,揭示课题。

通过复习平移的定义,引出问题——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适时引入练习,“试着把鱼往左平移6cm,看看与原图形有什么联系”,引出课题:用坐标表示平移。此处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2、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此处着重讲解点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设计了观察探索、总结归纳、思考知识升华三个环节来完成点平移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自主的归纳出点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

设计了例1,在例1中观察比较点A向右和向上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发现其相同点是变化了的横纵坐标都是加上平移的距离;不同点是向右平移纵坐标不变,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这样就顺理成章探究归纳出点向右和向上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

接着再引出思考,点A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增加;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加,它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在思考和试验中,完全归纳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这种设计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学习过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了使学生总结的知识得以熟练应用,此时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如何平移A (-2,1)得到A’(3,-2)?这个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了使学生发现斜向平移可以分解为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将点平移的知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体现了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过程,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为图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笔。

3、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此处着重探索图形上的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平移与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学习图形平移与图形个点之间坐标变化的关系就相对简单多了。这部分的学习也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的:观察探索、总结归纳、思考知识升华。

引入例2,学生掌握点的平移与其坐标的变化关系后,将知识迁移到几何图形的平移上来。由于图形的平移是建立在点平移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一知识点可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在练习中,学生逐渐联想到用坐标表示图形平移时,往往通过某些特殊点的平移来解决,从而使学生总结出:图形的斜向平移,可通过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

以思考游戏作为练习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

4、反馈练习,夯实基础

学生对所学规律到底是否掌握,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规律的应用训练,动笔练一练的环节是为了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评价与弥补,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此我设计了两组题目,A组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举一反三。B组题是训练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加以运用。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同时让学生明白研究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对应点的坐标变化可归结为研究图形顶点情况。

5、归纳小结,发展深化

师生进行合作小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及形成性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提学生高分析和小结能力。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最后是布置作业,结合坐标平移内容,布置教科书上相应练习题,巩固和完善知识,为下节课做必要准备。

7、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重点式,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是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顺序板书,这样做条理清楚,重点一目了然。

四、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创设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下坐标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探索,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图形的运动 评课稿

《图形的运动----平移》评课稿 刚才肖凤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伟大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肖凤老师采用了导学案中的“导+教”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导学单“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并让学生利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更让学生领悟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数学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一、创设情景,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课始,肖凤老师让学生观察几张图片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再同过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拉门,推拉窗户,升旗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用动作表示,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发现平移的特点,从而导出课题使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拉开帷幕。把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不仅强化了对平移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二、巧妙突破识别平移距离的难点。知识的本质是活动。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十分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看图识别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几格,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误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因此,肖凤老师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肖凤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小树向左平移7格和向上平移5格的图形,让学生活动单填完整,并想一想是怎么数出不同方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从复习画平移图像开始,到平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结合逐渐深入研究,由特定点开始,指定方向和平移距离到指定点。结合平移前后的两点坐标,推测中间的变换过程。最后由特殊值到一般化的字母表示。老师指明易错点,看清沿x轴还是y轴平移十分重要。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将平移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很多动点问题可以实行研究,将移动变成量化问题,本节课可适当有相应的应用题出现,总体讲本节知识稍简单,防止能力强的学生思维困乏。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青岛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今天听了石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感触,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了石老师的这节课,能看出石老师对本节课的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在本节课中,石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移,从中把握发现平移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构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感悟与认知共生。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石老师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移现象:升降电梯、推拉窗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这也充分地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 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二、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是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里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石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反思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我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部分让学生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什么?通过思考,学生可以验证观察后的推断。然后把点A分别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通过以上环节,大多数学生都会发现点平移的规律,进而归纳出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其他同学的帮助得到点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在这一分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四人学习小组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互助精神,好生辅导差生,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教学生,可使部分学生比听老师讲更容易接受,可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最终归纳总结点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就相对简单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还在结论的后面总结了一句口诀:左右平移,左减右加纵不变;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横不变。通过口诀的记忆,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在这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5个有梯度的练习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了这5个习题。 在这个知识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1,3),要使它平移到点(-2,-2),应怎样平移?说出平移的路线。这个问题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出现就是为了使学生发现斜向平移可以分解为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来完成。将点平移的知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体现了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过程,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为图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笔。但显然,部分学生不大理解我的设计意图,有的学生通过绕很多路线才平移到点(-2,-2)。故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我处理得有点不当,引导得不够好。 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平移与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学习图形平移与图形个点之间坐标变化的关系就相对简单多了。在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增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熟悉。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我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分层的练习,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都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感触,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能看出李老师对本节课的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在本节课中,李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移,从中把握发现平移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构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感悟与认知共生。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李老师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

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移现象:升降电梯、推拉窗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这也充分地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二、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是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里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李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的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兴趣特别高昂,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三、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本课将黑板、学具、电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全过程。操作作为一个主旋律萦绕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 总之,本节课,李老师重视学生的感悟认知,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使学生经历自主观察——

(完整版)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带答案)

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带答案) 7.1.2《用坐标表示平移》同步练习题(3)知识点: P(x ,y)向右平移a个单位,对应点P’(x+a,y)P(x ,y)向左平移a 个单位,对应点P’(x-a,y)P(x ,y)向上平移a个单位,对应点P’(x,y+a)P(x ,y)向下平移a个单位,对应点P’(x,y-a)同步练习: 1.(综合题)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1B1C1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y)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3,y-5),求A1、B1、C1的坐标. 2.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A6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创新题)在直角坐标系中,A(-3,4),B(-1,-2),O为原点,求三角形AOB的面积. 4.(易错题)把点A(3,2)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1_____,?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2_______,则点A1与点A关于______对称,点A2与点A关于_______对称,点A2与点A1关于______对称.培优作业 5.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 △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些变换规律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2)若按第(1)题的规律将△OAB 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nB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请推测An的坐标是_______,Bn的坐标是 _______. 6.(开放题)如下左图,这是一个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某动物园地图,如果猴山和大象馆的坐标分别是(-5,3)和(-5,-3),虎豹园的地点是(4,2),?你能在此图上标出虎豹园的位置吗?7.(2005年,广东茂名)如上右图,有一条小船,(1)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2)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老师在多媒体那里出示小火车、摩天轮、木马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旋转现象。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己作为旋转体来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小组合作,一起探究。利用多媒体的优越便捷,清楚地演示出平移的过程,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证实俩只蚂蚁推面包时走得一样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在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上课老师从生活入手,运用学生常见到的物体运动现象来进行辨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 在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1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 1. 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 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平移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内容安排顺序上,先研究点的平移,再研究图形的平移,由简单到复杂,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取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两种形式,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设计说明:复习平移的概念及性质,为探索新知识作铺垫,使得课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1.回顾 (1) 什么叫做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图形的平移建立在点平移的基础上,其整体平移往往通过某些特殊点的平移来解决。) (2)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2.复习练习 (1) 已知三角形ABC , 平移三角形ABC 使点A 和点A ’重合。 (2)把鱼向左平移6cm 。(假设每小格是1cm) (教学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 C B B ′

平移评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平移的评课稿

《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复习课》评课稿 石河子第七中学刘培珊 《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复习课》是李萍老师在2015年4月9日上的九年级一节公开课,该课的教学是学生复习好本部分的关键。李萍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的教学特点如下 1、创造性使用教材,导入时,由一次函数图像回顾一次函数的知识,由于是较为简单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有更大的信心。 2、教学环节完整,用“三自一合作”模式教学,有“自定目标”、“展示目标”、“自学”等环节,教学效果很好。 3、个人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语言语调好,注意了与学生的沟通,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生对课堂的讲授模式比较熟练,无论是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处理,李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准确、语言清晰到位,可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

渗透较多的新课改理念。 5、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课堂题目设置的难度不高,比较适合本校学生情况及中考题易、中、难题系数比是7:2:1的要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引入,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又引入对称的哲学观点,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教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7、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课堂上留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有些少。需要压缩前几个活动时间,保证足够的做题时间。适当照顾一下尖子生,让他们吃得饱。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沙洋县马良中学的数学教师刘明,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活动,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深切盼望专家和评委对我的说课内容提出宝贵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一节课。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要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是在上一章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作用。对平移变换以后还要学习"实数"、"四边形"中均有安排和论证,为后续学习利用平移变换、坐标变换探索几何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用坐标表示平移"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两个栏目,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些规律,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应用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二、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特从四个方面对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数学思考: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与几何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归纳出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4、情感态度: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经历数学思维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方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另外,我还用的多媒体投影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四、教学过程分析 活动1、创景引趣 播放短片,提供给学生鲜活背景及生活素材,激发强烈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数学信息,国旗的升起、火箭的发射、鸽子气球的放飞等可以抽象成数学模型即点的平移,从而引出课题:用坐标表示平移。活动2、探究归纳 在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课件展示活动2)。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第一个栏目设计成了四个问题,在第⑴问中观察比较点A向右和向上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发现其相同点是变化了的横纵坐标都是加上平移的距离;不同点是向右平移纵坐标不变,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这样就顺理成章探究归纳出点向右和向上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此时不急于进入第⑵问,而

《平移》评课稿_说课稿

《平移》评课稿_说课稿 上周五下午数学学科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二年组级闫岩老师带来的《平移》一课。课上无论是从课件还是教具的制作都不难看出闫老师课前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同时二年级教师成长共同体的3位教师们也是和闫岩老师一起精心选题、确立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等,最终通过闫岩老师的个人努力,向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 一、优点 1. 教师注重细节教学,如:在板书课题时,对“移”的书写加以指导。 2.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让学生台上或台下通过运动体验加深对“平移”特征的理解,放手让学生充分形象地演示等。 3. 教学、课件的制作精心,教师的板书设计重点难点较为突出。 4. 教师的语言符合低年级孩子特点,有亲和力。 二、不足和建议 1.板书的设计,平移特征的强调需加以改进: 在发现总结“平移”的特征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根据演示所发现的特点将“上下运动、左右运动、直线”作以板书,并未告诉学生这就是其特征,而且板书漏掉了一点——斜着运动这一特征;又如:“平移”物体或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不够清晰,语言不够严谨。教师的板书——方向、大小、形状不可以改变。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如:在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平移现象时,教师这样总结表述“平移”现象——黑板推动的过程、窗户推动的过程……是“平移”。又如:在课的结尾,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教师这样口述: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平移现象重合,所以不属于平移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闫岩老师这样改进教学: 1.板书建议做如下调整: 平移 沿着直线:上下 左右运动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斜着位置改变 结合这样的板书,教师再加以特征的强调,让多个孩子说说其特征,学生从而抓住特征在练习判断哪两个物体能通过平移重合,可能就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 2.关于平移的举例——“黑板的移动现象”、“窗户、抽屉推拉的现象”……属于“平移”现象。

平移评课稿

篇一:平移评课稿 《平移》教学反思 高金禄 这节课刘玲老师采用了“导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具体点评: 一、“导教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 刘老师根据“导教结合”模式的特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平移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交流与互动环节是本节课非常精彩之处,除了师生之间的线线互动,还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式互动。比如:刘老师并不是自己说出“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图形时应注意什么”,而是相信学生,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刘老师只是在一旁倾听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关键之处适当的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的这种网络式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目标引领 ,收获成功和乐趣。 今天,欣赏了刘老师这节课,我们不禁会问: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有哪些收获? 1、在目标的引领下收获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收获与学习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学习目标是导学教学的灵魂,为学生学习提供导航服务。在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坚持目标学习,就不会偏离学习的方向。 2、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例3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分享互动等活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都能掌握图形平移的步骤:先选点,再移点,最后连点成形。其中,学生很重视移点的方法,能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不但知道移点时不能数错格子,而且很乐意到讲台上教大家如何正确数格子。 3、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中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注重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明显提高了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例3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思考怎样画平移后的图形,明白了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要一一对应,即对应的思想方法;而在例4中,学生通过动手把图形中的半圆平移到图形的右边,就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来计算图形的面积,从而掌握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及教学反思(新教师入格课)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从形的角度理解平移),在本章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本节课学习用坐标来表示平移(即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 这节课不仅探究了平移所引起坐标变化的规律,也探究了坐标变化引起位置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为今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其它几种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关系,进而理解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经历探索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了解利用图形的平移变换解决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之间的转化以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根据班级学生基础较好的特点,我把这节课分为四个大环节,八个小环节:

(一)情境引入 本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在实际问题中引出本节课题. 1.首先观看雪人的运动,然后提出问题:图片中,雪人正是在进行什么运动? 2.回顾旧知,什么是平移?平移后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何关系?平移的性质是什么? 若现将雪人的平移放入直角坐标系中来看,我应该用什么来表示雪人的平移呢?(引入课题:7.2.2用坐标来表示平移(1)) 我们都知道,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研究图形的平移,其中技是研究点的平移,那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图形中的点A. (二)探究新知1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点的平移到坐标的变化规律 问题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把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呢? 把点A向上平移6个单位呢? 把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呢? 1)请同学在图中标出平移之后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2)观察点的坐标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把你 的想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理解在平面直解坐标系中坐标变化与平移变换之间的关系,会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的过程,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变换前后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坐标规律,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坐标与平移变换之间的关系,会用坐标表示平移。 2.难点:探究坐标与平移变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1、什么叫做平移? 2、图形的平移有哪些性质?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关注学生对平移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在学生对旧知识回顾的基础上,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 1、画图观察: 将点A(-2,-3)向左(或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分别是_____。把点A向下或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课件演示) 请在图上标出平移后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 ) A(-2,-3)向左平移5个单位→( ) 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 ) A(-2,-3)向下平移4个单位→( ) 教师要重点关注:点的坐标描的是否准确. 2、想一想, 议一议 归纳:观察平移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否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 3、总结规律: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 活动三:深入探究 1、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4),B(-2,3),C(-1,3),D (-1,4)。(课件演示) (1)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E,F,G,H,它们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直接应用前面总结的规律解答问题(1),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平移后四个顶点坐标为:E(6,-3),F(6,-4),G(7,-4),H(7,-3) (2)如果直接平移正方形ABCD,使点A移到点E,它和我们前面得到的正方形的位置相同吗? 学生继续思考问题(2),观察图形、画图探究后,得出结论; 师生由这个实例得出结论: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 2、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的点的坐标都要发生变化;那么如果反过来,从图形上所有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

四年级数学平移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移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移评课稿 这节课刘玲老师采用了“导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具体点评: 一、“导教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目标引领,收获成功和乐趣。 今天,欣赏了刘老师这节课,我们不禁会问: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有哪些收获? 1、在目标的引领下收获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收获与学习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学习目标是导学教学的灵魂,为学生学习提供导航服务。在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坚持目标学习,就不会偏离学习的方向。 2、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例3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分享互动等活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都能掌握图形平移的步骤:先选点,再移点,最后连点成形。其中,学生很重视移点的方法,能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不但知道移点时不能数错格子,而且很乐意到讲台上教大家如何正确数格子。 3、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中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 4、在体验中收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乐趣

表现得非常活跃,都争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说明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自信。 总之,这节课刘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分享互动—归纳小结—知识运用的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我个人认为老师的语言能再简洁一点就更好了,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基础过关作业 1.将点(-3,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 2.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1),B (1,3),C (3,0),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为( ) A .(5,0),(4,2),(6,-1) B .(-1,0),(-2,2),(0,-1) C .(-1,2),(-2,4),(0,1) D .(5,2),(4,4),(6,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___(或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长度. 4.如图,菱形ABCD ,四个顶点分别是A (-2,1),B (1,-3),C (4,-1),D (1,1).将菱形沿x 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各个顶点的坐标变为多少?将它沿y 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如图,梯形A ′B ′C ′D ′可以由梯形ABCD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综合创新作业 6.(综合题)如图,三角形ABC 是由三角形A 1B 1C 1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ABC 中任意一点P (x ,y )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 1(x-3,y-5),求A 1、B 1、C 1的坐标. 7.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 方向走6米到达A 2点,再向正西方向 走9米到达A 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点时,?A 6点的坐标是________. 8.(创新题)在直角坐标系中,A (-3,4),B (-1,-2),O 为原点,求三角形AOB 的面积. 9.(易错题)把点A (3,2)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 1_____,?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 2_______,则点A 1与点A 关于______对称,点A 2与点A 关于_______对称,点A 2与点A 1关于______对称. 培优作业 10.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OA 1B 1,?第二次将△OA 1B 1 变换成

《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含答案)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1.(2014·厦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1,3),将线段OA向右平移3个 单位,得到线段O1A1,则点O1的坐标是__________,A1的坐标是__________. 2.将点A(-3,1)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的坐 标为________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减去2个单位长度, 则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向__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4.已知△ABC,若将△ABC平移后得到△A′B′C′,且点A(1,0)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1, 0),则△ABC是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个单位得到△A′B′C′.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4,-1)、B(1,1),将线段AB平移后 得到线段A′B′,若点A′的坐标为(-2,2),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 6.(2014·呼和浩特)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点C(4, 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 A.(1,2) B.(2,9) C.(5,3) D.(-9,-4) 7.(2013·泰安改编)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 在AC上一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1,则P1点的坐标为( ) A.(1.4,-1) B.(1.5,2) C.(-1.6,-1) D.(2.4,1) 8.如图所示,在△ABC中,任意一点M(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M1(x0-3,y0-5),将△ABC作 同样平移,得到△A1B1C1,求△A1B1C1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9.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三点坐标分别为A(-3,4),B(-4,1),C(-1,2).

平移评课稿

《平移》教学反思 高金禄 这节课刘玲老师采用了“导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具体点评: 一、“导教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 刘老师根据“导教结合”模式的特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平移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交流与互动环节是本节课非常精彩之处,除了师生之间的线线互动,还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式互动。比如:刘老师并不是自己说出“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图形时应注意什么”,而是相信学生,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刘老师只是在一旁倾听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关键之处适当的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的这种网络式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目标引领 ,收获成功和乐趣。 今天,欣赏了刘老师这节课,我们不禁会问: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有哪些收获? 1、在目标的引领下收获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收获与学习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学习目标是导学教学的灵魂,为学生学习提供导航服务。在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坚持目标学习,就不会偏离学习的方向。 2、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例3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分享互动等活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都能掌握图形平移的步骤:先选点,再移点,最后连点成形。其中,学生很重视移点的方法,能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不但知道移点时不能数错格子,而且很乐意到讲台上教大家如何正确数格子。 3、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中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注重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明显提高了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例3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思考怎样画平移后的图形,明白了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要一一对应,即对应的思想方法;而在例4中,学生通过动手把图形中的半圆平移到图形的右边,就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来计算图形的面积,从而掌握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体验中收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乐趣 在导入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推拉门、推拉抽屉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演示,感知平移的现象,形成平移的表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而在达标检测环节,同学们

小学数学优质课《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小学数学优质课《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周三我们工作室举行王苏伟老师省优质课磨课活动,王老师的课堂可谓是精彩纷呈,亮点迭出。王老师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王老师的课精彩有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使孩子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趣的。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们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前导入,王老师与孩子们聊一聊:暑假我们是去哪儿玩的?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争相与同学分享是去哪里玩的。王老师放中有收,孩子们回答完后王老师接着说,我们连云港也有很美的景点,如海滨浴场、花果山、西双湖等,使孩子们知道我们家乡也是很美的。 其中有一位孩子说儿童乐园有滑滑梯等,王老师对孩子说:“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你是怎么滑下来的吗?”我觉得这句话问的好! 课前复习王老师出示了孩子们喜欢的大风车,并问:为什么风车是宝宝的最爱?引出风车运动时才是孩子们的最爱,很自然的引出:物体的运动。 二、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借助操作的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手脑并用,

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发展。 王老师布置了小组活动,要求明确,并在活动前请孩子们认真阅读小组活动的要求,培养孩子们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孩子们用手中的材料,照样子做一个转盘,每名组员轮流让指针运动,其余组员仔细观察,并交流指针做什么运动。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应该是孩子们的最爱了,在玩中学习新知,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好几得呀!三、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王老师的课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都被王老师的精美课件深深吸引,更何况是孩子们呢!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小组活动时播放的舒缓、沁人心脾的音乐,使人感觉特别舒服。我是不会制作课件的,看到这样精美的课件真是羡慕不已呀! 四、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王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非常好,引导得很到位。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孩子们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孩子们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