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颈椎病分型
邂逅针灸:颈椎疾病的另类克星
邂逅针灸:颈椎疾病的另类克星中医颈椎病为痹证,由于颈椎病是太阳经病症,因气血虚弱无法营养筋脉,导致湿邪入侵,滞留在筋脉,引起闭阻不通,从而出现痹证等症状。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1.寒湿痹阻型:因居住在寒湿之地,遇寒冷刺激后颈项部疼痛症状会加重,伴有舌苔白腻,脉弦紧的表现。
2.气滞血瘀型:常因外伤或扭伤病史而引起颈项部疼痛,伴有淤血表现,如舌苔脉象典型,舌可见淤点淤班,脉涩。
3.肝肾亏虚型:颈项部疼痛喜按,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等表现。
4.风寒痹阻型:感受风寒所致,颈项部疼痛不适,转头受限,伴有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
颈椎病最常见的人群1.老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锥体钙质退化的现象。
2.工作、学习长期低头久站久坐的人:长期将头颈于一个低头动作放置。
3.头颈外伤的人:有些外伤会导致锥体突出、增生、颈周围组织病变等情况诱发脊髓型颈椎病。
4.长期吹空调不通风处于一个风湿环境状态的人:风湿环境对病人机体的肌肉形成痉挛、血管收缩,导致椎动脉劲椎病。
5.不良姿势的人:如卧位看手机、看书、坐位睡觉。
6.颈椎先天发育不良的人:如椎管先天性狭窄。
劲椎病怎么治疗?西医:采用一般药物、手术治疗劲椎病,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劲椎病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常发疾病,并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中医:中医辨证分析:(1)颈性质:主治颈强的人,可针风池、合谷、列缺、悬钟、外关;对于针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后溪穴等针刺颈疼喉咙疼的人;像仰头限制的人,与昆仑、列缺一起针刺。
(2)神经根性质:主治疼痛的人,针风池、合谷、足三里、悬钟、后溪;有肩痛的人要配合肩膀和外侧;手臂疼痛的人,针刺曲池、天井、外关、尺泽;手腕疼痛的人,针刺阳池、阳溪、腕骨、大陵;有麻木感觉的人,针刺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悬钟;肌肉组织萎缩的人,针刺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风任两个穴位都可以。
(3)脊髓性质:肌肉处于痉挛的人,针刺足三里、悬钟、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命门;实证针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脾俞、大椎、后溪;身上有气无力的人(肾虚):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二节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好发人群: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症状: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辅助检查资料: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我院CT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病理分型(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颈椎病中医分型
颈椎病中医分型颈椎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头痛、头晕、心悸等。
中医根据病因和症状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一、风寒湿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僵硬、疼痛,以及肩、臂、手指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二、痰湿阻络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麻木感,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痰湿瘀血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三、气滞血瘀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四、肝肾不足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不能滋养颈部和上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五、气血亏虚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滋养颈部和上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
同时,颈椎病的治疗也需要患者配合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治疗效果。
六、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同时可伴有手臂麻木、疼痛等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压迫神经根所致。
治疗上主要采用舒经活络、通痹止痛的方法,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
同时患者需要配合颈椎牵引等辅助治疗,以减轻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
七、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刺激椎动脉所致。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颈椎病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退变,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断】颈椎病的分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
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
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 .痹证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
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的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
唾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
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 .痿证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
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病因病机:中医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症”、“痿症”、“头痛”、“眩晕”、“项筋急”、和颈肩痛"等疾病中。
如《素问。
逆调论》说:“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者,曰死。
“这里所描述的症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相类似。
总之,其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1)痹症型:1、年老体虚,腠理空虚,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骤袭,痹阻经络,气滞血瘀,引起酸痛不仁症状。
2、寒湿型:肝肾亏虚,筋骨衰退,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
肾藏精,主骨。
肝藏血,主筋。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脏气衰退,筋骨虚寒,筋骨也会出现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症状。
(2)眩晕型1、肝阳上亢型:肝肾素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以致头部胀痛眩晕,失眠。
2、气血亏虚型:思虑过度,暗伤心脾,气血不足,不能濡养于脑,故发眩晕,食少体倦等。
3、谈湿中阻型:恣食甘肥,劳倦太过,伤于脾胃,或内伤七情,肝脾失调,脾失健运,以致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3)痿症型:肝肾久虚,督脉受损,瘀阻血脉,致诸阳失宣,筋骨痿弱,肢体痿废。
(4)落枕型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渐亏,如兼有气血亏损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致筋骨骨失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发为颈部疼痛不适。
西医认为: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椎间盘逐渐退变,出现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关节失稳,黄韧带肥厚,变性,钩突关节培生及小关节的继发性改变。
这和变化在活动范围大、易于遭受外力损伤的下颈椎更容易发生,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必然导致颈椎管或椎间孔的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血影响血运使颈部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影响虽然很大,但中医通过辨症论治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没有手术指症的,建议用保守疗法治疗,可以服用颈腰骨康丸,颈复康冲剂,根痛平来治疗。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广泛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
根据中医理论,颈椎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临床表现。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
一、风寒湿型颈椎病风寒湿型颈椎病是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疼痛随着天气变化而加重。
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肩背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阻滞了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疼痛和不适。
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是由情绪不畅、久坐不动、劳累过度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疼痛难忍,疼痛部位多为颈椎两侧。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导致经络堵塞,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引发疼痛和不适。
三、肝肾亏虚型颈椎病肝肾亏虚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功能失调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酸痛,活动不便,且症状加重后容易转移到头部。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肝肾功能不足,导致脊椎失去了足够的滋养,引起疼痛和不适。
四、痰湿阻滞型颈椎病痰湿阻滞型颈椎病是由于湿邪内生,阻滞经络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胀痛,活动不灵活,且症状多在晨起时加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重脚轻、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湿邪内蕴,阻滞了气血运行,导致疼痛和不适。
以上所述的四种颈椎病的分型是中医对颈椎病的常见分类。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分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尽管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颈椎病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五型:
1. 风寒湿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出现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头晕恶心等症状。
此型多因体虚、抵抗力差、受风寒湿邪所致。
2.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此型多因脾虚、肝肾不足,导致痰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头昏目眩、四肢麻木、胸闷恶心等症状。
3.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由于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导致颈肩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症状。
此型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所致。
4.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型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所致。
5.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正,导致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出现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刺痛等症状。
此型多因外伤或长期姿势不正所致。
除了以上五型,中医还认为颈椎病与情志有关,长期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颈椎的气血运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除了针对以上五型进行辨证施治外,还注重调理情志,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另外,中医还强调颈椎的日常保健,包括正确的姿势、适当的运
动和保暖等。
正确的姿势可以避免颈椎受力不均,减少颈椎损伤;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保暖可以防止风寒湿邪侵袭,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对症治疗外,还注重调理情志和日常保健,旨在全面改善颈椎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学 颈椎病
本病的诱发因素
• 年龄:40~6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 • 职业:低头位工作 • 不良生活习惯:高枕、低枕、嗜食烟酒等 • 其他疾病引起:头颈外伤、慢性咽喉炎、肩周
炎等
临床表现和分型
颈椎病
应用解剖
• 颈椎
上位颈椎:寰椎、枢椎; 寰枢关节
下位颈椎:C3~7;钩椎/ 椎间/关节突关节;横突孔
• 椎动脉
肌肉段(前斜角肌间隙)、 横突孔段、枕下段
• 神经根 • 脊髓 • 交感神经 • 其他:如食道
定义: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 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并出 现相应临床表现者
• 颈型 • 神经根型 • 椎动脉型 • 脊髓型 • 交感神经型 • 混合型
颈型
• 临床表现
颈项疼痛、僵硬,时发时止; 两肩胛内侧缘酸痛(纤维环膨出刺激椎窦神经所产生的牵涉痛) 颈部运动时有弹响声
• 体征
各种试验大多(-)
• 影像学检查
X线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 排除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等)
主穴:阿是穴、大椎、天柱、 颈椎夹脊、后溪 备穴:肩中俞、肩外俞、肩井、巨骨、天宗
• 辨证加减
辨分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 颈型:以局部取穴为主 • 根型:以局部取穴结合神经节段(经脉)取穴为主
局部:颈椎夹脊为主 远道:手三阳经为主,尤以特定穴为主,如五输、原络、郄 • 椎动脉型:以局部取穴为主,典型配穴如“项丛刺”
神经根型(60~70%)
• 临床表现
颈型基础上,出现上肢或枕顶部放射痛(呈节段分布)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因车祸导致颈椎损伤,颈部刺 痛、活动受限。诊断为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采用中药 汤剂、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经过两个月 的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功能恢复 正常。
病例三:肝肾亏虚型颈椎病治疗案例
总结词
肝肾不足,颈椎酸软无力,补益肝肾治疗有 效。
详细描述
肩部放松运动
进行肩部放松运动,缓解肩颈 部的紧张和疲劳。
瑜伽和太极
瑜伽和太极等轻度有氧运动有 助于增强颈部和身体的柔韧性
和平衡性。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 并治疗颈椎病。
PART 05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风寒湿阻型颈椎病治疗案例
总结词
风寒湿邪侵袭,颈椎僵硬疼痛,温阳散 寒治疗有效。
VS
患者王先生,长期熬夜、酗酒,出现颈椎酸 软无力、头晕等症状。诊断为肝肾亏虚型颈 椎病。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采 用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综合疗法。经过 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功
能逐渐恢复。
病例四:气血亏虚型颈椎病治疗案例
总结词
气血不足,颈椎麻木、头晕,益气养血治疗有效。
详细描述
风寒湿阻型的治疗
总结词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详细描述
针对风寒湿阻型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可以采用中药汤剂、 针灸、拔罐等方法,以温阳散寒、祛湿通络为主要手段,缓解疼痛和僵硬症状。
气滞血瘀型的治 疗
总结词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详细描述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以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按摩等方法,以活血 化瘀、舒经通络为主要手段,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颈椎病的证型很多。
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
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
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
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
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
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
颈椎病中医骨伤治疗知识分析
颈椎病中医骨伤治疗知识分析颈椎病有着多方面的病因,因为椎间盘病变、颈椎关节病变以及颈椎周围结缔组织的病变,从而引起椎间孔出现狭窄的情况,造成椎动脉的痉挛缺血和神经根受压的现象,其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会受到影响,并且在这过程中会影响交感神经,严重时候会引起脊髓受压等病理变化。
从中医角度去考虑治病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医大多会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来更加精准的治疗。
在中医治疗中,骨病病因可能是劳倦损伤、先天不足、外邪入侵等一、颈椎病的类型(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又叫落枕性颈椎病,指的是患者步入中年之后体质逐渐衰弱,造成肝肾之气匮乏,从而产生气血亏虚以及劳损、外伤等疾病因素,造成关节囊出现松弛,韧带发生钙化,颈间盘出现骨刺的现象。
患者出现该疾病症状时,容易引起颈背反复疼痛,甚至累及上背部,不能做俯仰和旋转,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偏头痛和眩晕。
发作三至五天之后,有一段缓解时间。
(二)痹症型颈椎病该类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化或者骨刺出现造成椎间孔变窄、关节囊松弛等原因对神经根产生一定影响,患病期间,患者劳累或是感染风寒均可使症状加重。
发病时患者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或者是肌肉出现萎缩。
疼痛轻重不同,也可细分为麻木、疼痛以及萎缩三种类型。
患者出现疼痛时通常会出现肌张力和肌力减弱情况。
(三)萎缩性颈椎病因为患者长期肝肾不足,筋骨出现萎靡现象,从而患者会逐渐感觉肢体沉重,四肢乏力,如患者伴随气血不足的现象,会致病情加重,容易跌倒,甚至无法行走出现瘫痪症状。
萎缩性颈椎病患者上肢肌肉力量减弱,肌肉松弛,患者会明显感觉活动受限,但是该类型颈椎病没有酸麻疼痛的感觉。
(四)眩晕型颈椎病因为患者肾水亏损、肝阳上亢导致头晕目眩,该疾病还可能出现急躁易怒、头痛现象。
由于患者肾气亏损严重,气血虚会导致其出现突然眩晕跌倒的现象,但该症状比较少见。
多见为眩晕时伴随偏头痛,痛感为胀痛或者是跳痛,可交替发作,也可同时发作,同时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中医说—颈椎病
中医说——颈椎病中医学将颈椎病分为落枕型、痹证型、痿证型、脊髓型和五官型。
但由于目前中医对颈椎病辨证缺乏统一认识,直接影响了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颈椎病隶属中医学“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
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
一般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劳损,复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产生痛、麻、酸、重是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肾精亏虚,脊髓不充,骨骼退变,而发生骨赘,压迫刺激神经、血管、韧带等而发生颈僵痛诸症。
颈椎病治则治法1、落枕型落枕型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相当于西医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最为常见。
以颈部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
约半数以上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征或骨质增生。
本型颈椎病目前有以下治疗方法。
(1)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本法在落枕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甚广,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颈椎病,临床治疗本证大部分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收效甚著。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180例,总有效率98.33%。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10例,总有效率98.2%。
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通过与颈舒颗粒疗效比较显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在有效率及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颈舒颗粒,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通过研究发现加味桂枝葛根汤较西药西乐葆及妙乐,疗效持久,不易复发,体现出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思想。
颈椎病分型治疗
颈椎病分型治疗颈椎病是指因颈椎椎体及椎间组织急慢性损伤,退行性改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发病过程中颈部神经根、交感神经、脊髓及血管不同程度受到激惹或压迫,故临床症状复杂。
中医认为本病由风寒湿外邪侵袭或外受创伤,颈部气血闭阻,经络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本病若仅按中医传统的辨证分型选穴,则难免有刻舟求剑之虞,临床疗效亦欠佳。
根据颈椎的生理功能及解剖特点,分三线排刺颈椎的施针方法,颈椎三线的定位:以紧靠斜方肌内缘,距颈椎棘突下旁开约0.5寸处为颈椎第1侧线,相当于颈椎华佗夹脊穴;在斜方肌肌腹最高处排刺为第2侧线;在斜方肌外缘斜向中线排刺为第3侧线,颈椎三线的上下缘分别平齐颈椎第2棘突上缘和第7棘突下缘,排刺的针距与相邻棘突间的距离相等。
实践证明,根据颈椎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采用其中一条侧线为主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1.颈型颈椎病本型临床最常见,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颈项部疼痛,强直,活动受限,合并前斜角肌痉挛时,可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但不如神经根型中根痛型剧烈;亦可合并交感神经或椎动脉之刺激症状,如头晕、头痛等,但均较轻微。
急性期,颈项部活动范围几近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均压痛,冈下肌、冈上肌亦可同时出现压痛。
针刺方法:远端取后溪,患者取端坐位,取一侧或双侧后溪穴,用强力捻转提插泻法,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经15~30分钟施术,颈部症状能部分缓解,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急性期,局部用排刺,后溪起针后,患者取俯卧位,针颈部第1侧线,深度25~40mm,勿需太深,施捻转泻法,毫针刺毕,在斜方肌压痛最明显处,用三棱针点刺辅以拔罐令出血。
2.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眩晕为该型最常见的症状,约占45%~90%,有1/3~112的患者同时兼有耳聋或耳鸣,有一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自发性眼颤,头痛与眩晕可交替出现,头痛出现率约为60%~80%,有人认为,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早期以头痛为主,后期则以眩晕为主,另外,不少患者可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与内脏功能紊乱、运动障碍、视觉障碍、倾倒发作及意识丧失等症状。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实用版)目录一、颈椎病的定义和症状二、颈椎病的中医分型1.颈型2.神经根型3.脊髓型4.椎动脉型5.交感型6.混合型7.食管型三、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湿阻型2.气滞血瘀型3.痰湿阻络型4.肝肾不足型5.气血亏虚型四、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2.药物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正文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它是由于颈椎间盘自身退变或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在中医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颈型: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
2.神经根型:特点是颈肩部疼痛,可伴有向上肢放射痛的症状。
3.脊髓型:患者多有颈部不适、上肢动作笨拙、步态不稳的症状。
4.椎动脉型: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
5.交感型: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如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出汗、心动过速等。
6.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见。
7.食管型:主要是颈椎增生压迫食道引起的吞咽困难。
根据颈椎病的症状和病变部位,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1.风寒湿阻型:侵袭颈项部而出现症状,需要进行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治疗。
2.气滞血瘀型:以颈肩部、上肢部的刺痛为主,痛处固定,可伴有麻木症状,需要进行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
3.痰湿阻络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等症状,需要进行除湿化痰、宣痹通络的治疗。
4.肝肾不足型:可见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需要进行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治疗。
5.气血亏虚型:可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等症状,需要进行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治疗。
针对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如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传统中医对颈椎病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常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血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颈部酸痛,身软乏力,有时也感到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舌淡胖边缘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时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宁神为主。
2、寒湿阻络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部感到僵硬,无法顺畅地转头,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时以祛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3、气阴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经常眩晕,严重的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也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不稳,或烦躁易怒,心悸气短,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
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疗时以益气养阴、调和气血、安神醒脑为主。
中医治疗须注意(关键点)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顾,特别是中药外敷法效果更佳,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安全无副作用,持续调理,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
大家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名家验方,比如——淮盛堂筋骨贴,200多年的传承秘方,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界少有的),因药效显著,也是膏药协会的理事单位,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广,网络发达,(掏宔)上很容易找到。
临床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持续调理一个疗程以上,都达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颈椎病的日常保健:1.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2.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
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3.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颈椎病中医门诊治疗方案
一、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损伤、劳损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颈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病中医门诊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指导。
二、中医诊断1. 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伴有恶风、畏寒、肢体沉重等症状。
(2)瘀血阻络型:表现为颈部刺痛、固定不移,伴有头痛、眩晕、肩背疼痛等症状。
(3)肝肾亏虚型: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软无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2. 辨证要点(1)疼痛性质:风寒湿型多为酸痛、沉重;瘀血阻络型多为刺痛、固定不移;肝肾亏虚型多为酸软无力。
(2)伴随症状:风寒湿型伴有恶风、畏寒、肢体沉重;瘀血阻络型伴有头痛、眩晕、肩背疼痛;肝肾亏虚型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中药治疗①风寒湿型:选用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川芎、当归、红花、桂枝等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
②瘀血阻络型:选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赤芍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③肝肾亏虚型:选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药物,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
(2)针灸治疗①风寒湿型:选用风池、风府、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②瘀血阻络型:选用曲池、合谷、内关、膈俞、肝俞、肾俞等穴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③肝肾亏虚型:选用肝俞、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
2. 外治法(1)推拿按摩①手法:采用按揉、推揉、抖动等手法,对颈部、肩背部进行按摩。
②注意事项:按摩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2)拔罐疗法①部位:颈部、肩背部、背部。
②方法:选用真空拔罐,留罐10-15分钟。
③注意事项:拔罐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变化,避免烫伤。
3. 日常生活调理(1)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将颈椎病分为5型,分别是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上颈椎病分型可有9型。
太阳经输不利型
多由外感风寒所致,患者恶寒发热、颈部僵硬、活动不利。
痹症型
风寒湿留滞引起,患者颈部胀痛、活动不利,多为神经根型。
气滞血瘀型
此型患者表现为头颈部或者肩、上肢刺痛,夜里加剧,脉细弦,舌质暗红或者有瘀斑。
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经为主。
痰瘀交阻型
患者头颈肩疼痛性质为刺痛,时而伴有恶心、头重、头晕、胸部闷胀,舌苔暗红,苔白腻。
治疗以祛湿化痰为主。
痰饮上逆型
患者有头晕、呕吐、头重、颈部僵硬、胸闷症状,脉弦,舌苔白腻。
肝肾不足型
患者感觉腰痛,腰腿乏力,颈部僵痛,耳鸣、口干、咽部疼痛。
脉细数。
血痹型
由血虚经脉失养导致,患者四肢麻木无力,脉无力,舌胖苔白。
气虚血瘀型
患者双下肢无力,行走不便,脉弦细无力,舌胖苔白,头晕,精神疲倦。
肝气郁结型
患者感觉胸闷,失眠、烦躁、背胀,头晕,咽部不适,脉弦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