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5个中医辨证分型及15个方剂

颈椎病的5个中医辨证分型及15个方剂

颈椎病的5个中医辨证分型及15个方剂颈椎病的证型很多。

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

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

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

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

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

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风寒湿阻型症状表现1.颈部酸痛,困重感明显;2.痛感加重或缓解随着天气情况变化;3.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辛温散寒、祛湿痰药物进行治疗,如桂枝汤加减、羌活胶囊等;2.中药外治法:可采用草药熏洗、贴敷等,如草药膏药、艾灸等。

二、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固定,无法自由转动;2.疼痛常局限在颈部一侧;3.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必净注射液、川芎茶等;2.中药外治法:可使用艾灸、刮痧、拔罐等,促进气滞血瘀的疏通。

三、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痛感较轻,但时间较长,难以缓解;2.颈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伴有精神疲倦、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肝肾:选用补肾壮阳、滋养肝肾药物进行治疗,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2.针灸疗法:可选用肾俞、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调节肝肾功能。

四、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2.颈部酸胀感明显,症状较轻;3.容易疲倦,精神不佳。

中医辨证治疗1.脾胃健运:选用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2.饮食调理:可适当增加消化容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五、气血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2.颈部酸软无力,且容易疲倦;3.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益气血:选用补气养血、调理气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养血生发丸、香附养心丸等;2.合理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结论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包括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等。

颈椎病中医分型

颈椎病中医分型

颈椎病中医分型颈椎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头痛、头晕、心悸等。

中医根据病因和症状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一、风寒湿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僵硬、疼痛,以及肩、臂、手指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二、痰湿阻络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麻木感,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痰湿瘀血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三、气滞血瘀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四、肝肾不足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不能滋养颈部和上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五、气血亏虚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滋养颈部和上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

同时,颈椎病的治疗也需要患者配合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治疗效果。

六、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同时可伴有手臂麻木、疼痛等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压迫神经根所致。

治疗上主要采用舒经活络、通痹止痛的方法,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

同时患者需要配合颈椎牵引等辅助治疗,以减轻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

七、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刺激椎动脉所致。

中医膏方辨证论治颈椎病

中医膏方辨证论治颈椎病

中医膏方辨证论治颈椎病颈椎病多与风寒湿刺激、慢性劳损、咽喉部感染、颈部外伤等有关,发病机制可归纳为风寒外袭,劳损筋骨,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瘀互阻,脾肾亏虚,脏腑失调。

根据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型和混合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痛和麻,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向肩、臂、前臂乃至于手指放射,伴有麻木感。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中医膏方治疗应用于缓解期。

此类型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痰瘀闭阻、经脉不通,属本虚标实之证。

疼痛主要是由于“不通则痛” 、“ 不荣则痛” 所致。

病程较短偏实者治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用益元舒筋煎加减;病程较长者往往偏虚,治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用益元养身煎加减。

(1)瘀血痹阻证:临床表现:颈项肩臂疼痛麻木,以痛和麻为主,往往久治不愈,疼痛难忍,夜间犹甚。

苔白腻,质紫,脉弦紧。

治法:祛瘀通络,蠲痹止痛代表方:益元舒筋煎加减膏方治疗基本用药:活血化瘀:丹参、川芎、当归、蒲黄、桃仁、红花、田三七、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祛风通络:秦艽、地龙、羌活、独活、穿山甲、全蝎、蜈蚣等;补肾填精: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葫芦巴等;细料及其它:阿胶,白参,西洋参、红参、高丽参、灵芝、紫河车。

随症加减:颈肩部酸胀疼痛明显者,给予桑枝、金雀根等缓急止痛;伴见头晕头胀者,给予钩藤、菊花、川芎、天麻等;(2)肝肾亏虚证临床表现:颈项酸楚疼痛,肩臂麻木,掣引肢臂,遇寒痛甚。

患肢乏力,甚者有肌肉萎缩,较多见的部位是手部的大小鱼际肌等。

平素乏力,不耐久作,舌质暗,脉沉细。

治法: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代表方:益元养身煎加减膏方治疗基本用药:滋补肝肾:熟地、山茱萸、黄精、杜仲、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等;活血化瘀:丹参、川芎、当归、蒲黄、桃仁、红花、牛膝、香附、牛膝;通络止痛:田三七、没药、五灵脂、元胡、地龙、独活、全蝎、蜈蚣等;细料及其它:阿胶,龟板胶、白参,西洋参、红参、灵芝、紫河车。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广泛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

根据中医理论,颈椎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临床表现。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

一、风寒湿型颈椎病风寒湿型颈椎病是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疼痛随着天气变化而加重。

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肩背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阻滞了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疼痛和不适。

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是由情绪不畅、久坐不动、劳累过度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疼痛难忍,疼痛部位多为颈椎两侧。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导致经络堵塞,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引发疼痛和不适。

三、肝肾亏虚型颈椎病肝肾亏虚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功能失调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酸痛,活动不便,且症状加重后容易转移到头部。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肝肾功能不足,导致脊椎失去了足够的滋养,引起疼痛和不适。

四、痰湿阻滞型颈椎病痰湿阻滞型颈椎病是由于湿邪内生,阻滞经络所致。

患者常感到颈部胀痛,活动不灵活,且症状多在晨起时加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重脚轻、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湿邪内蕴,阻滞了气血运行,导致疼痛和不适。

以上所述的四种颈椎病的分型是中医对颈椎病的常见分类。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分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尽管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颈椎病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保持正确的姿 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椎 压力,因此应定时休息并调整姿 势,如伸展颈部、活动肩部等。
坐姿时,应保持头部直立,肩膀 放松,眼睛平视屏幕,避免颈部
过度弯曲或倾斜。
站立时,应挺直身体,保持头部 直立,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头部倾
斜。
适当的运动与休息
01
定期进行颈部运动,如转动脖子、 抬头望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 动受限,伴有腰膝酸 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舌脉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或弦细数。
治疗原则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常用方剂 六味地黄丸加减。
气血亏虚型
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伴 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
总结词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多因久病不愈 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筋 脉失养所致。
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同 时,可配合按摩、推拿等手法,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痰湿阻络型治疗
总结词
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详细描述
采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茯苓、白术、苍术等,以消除体内湿气。同时,可选用半夏、陈皮等中药进行调理,以 化痰通络。饮食上可多吃冬瓜、芹菜等利湿食物。
病例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
总结词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VS
详细描述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刺痛、 痛处固定,常伴有肢体麻木。治疗以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桃仁、 红花、赤芍等,针灸治疗可选取阿是穴、 膈俞等穴位。
病例三: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治疗
总结词
健脾化痰、通络止痛
详细描述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多因脾虚痰湿内生,导致 颈项部沉重、疼痛,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治疗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 包括半夏、陈皮、茯苓等,针灸治疗可选取 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中医辨证,颈椎病分3种,用药需对症(附中医处方)

中医辨证,颈椎病分3种,用药需对症(附中医处方)

中医辨证,颈椎病分3种,⽤药需对症(附中医处⽅)你了解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多选)1415⼈77%颈肩疼痛、⿇⽊1227⼈67%头痛,头晕408⼈22%四肢强直拘挛投票已结束欢迎来到中医⼩⾦⽅,我是中医⽼刘,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相当繁杂,根据症状可分为3类:痹痛型,眩晕型和痉症型。

如果投票选择第⼀种,为痹痛型颈椎病症状:颈肩痛、僵为主症,或伴⼀侧上肢⿇痛,或兼见胸、背痛。

⾆苔薄⽩。

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治宜温经活⾎通络,⽅⽤桂枝加葛根汤组⽅:桂枝15g、⽩芍20g、⽢草10g、葛根30g、⽣姜3g、⼤枣3枚、羌活20g、当归20g、川芎10g⽤法:⽔煎服,每⽇1剂,3剂可见效果。

如果投票选择第⼆种,为眩晕型颈椎病,根据类型⼜可分为三类⽓虚下陷型病因:中⽓虚陷,清阳不升,营⾎不能上承,清窍失养症状:眩晕、神疲⽓弱、⾆淡、脉沉细或虚⼤,⾎压偏低治宜益⽓升阳,⽅⽤补中益⽓汤加味组⽅:黄芪20g、⽩术10g、陈⽪10g、升⿇10g、柴胡12g、⼩红参10g、⽢草6g、当归10g、枳壳20~30g、川芎7g、五味⼦15g同时⼝服颈椎活⾎胶囊。

眩晕消失后继服颈椎活⾎胶囊1~2个⽉浊痰中阻型病因:⼼脾不⾜,痰涎内⽣,痰⽓相搏,上僭阳位,蒙蔽清阳症状:眩晕,⼼烦欲呕,惊悸怵惕,⾆红苔腻,脉弦或滑等治宜涤痰化浊通络,佐以和胃降逆法,⽅⽤温胆汤加味组⽅:法半夏10g、陈⽪10g、茯苓10g、⽢草6g、枳壳10g、⽵茹10g、⽯菖莆15~2g、⽩术10g、天⿇10g、⽣龙牡各15g。

同时配服颈椎活⾎胶囊,⽤法同上。

风寒束络型病因:风寒客于经络,经脉拘挛不舒,⽓⾎上⾏不畅,清窍失养症状:眩晕,伴有恶⼼,甚⾄呕吐。

头颈转动或精神激动即可发病,脉弦紧,⾆淡苔⽩,脑彩超多提⽰椎动脉痉挛。

治宜舒筋活⾎,⽅⽤桂龙活⾎⽌眩汤组⽅:⾁桂10g、地龙30g、当归10g、川芎10g、葛根30g、⽩芍15g、羌活15g、防风10g、姜黄10g、天⿇10g 僵蚕10g。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因车祸导致颈椎损伤,颈部刺 痛、活动受限。诊断为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采用中药 汤剂、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经过两个月 的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功能恢复 正常。
病例三:肝肾亏虚型颈椎病治疗案例
总结词
肝肾不足,颈椎酸软无力,补益肝肾治疗有 效。
详细描述
肩部放松运动
进行肩部放松运动,缓解肩颈 部的紧张和疲劳。
瑜伽和太极
瑜伽和太极等轻度有氧运动有 助于增强颈部和身体的柔韧性
和平衡性。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 并治疗颈椎病。
PART 05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风寒湿阻型颈椎病治疗案例
总结词
风寒湿邪侵袭,颈椎僵硬疼痛,温阳散 寒治疗有效。
VS
患者王先生,长期熬夜、酗酒,出现颈椎酸 软无力、头晕等症状。诊断为肝肾亏虚型颈 椎病。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采 用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综合疗法。经过 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功
能逐渐恢复。
病例四:气血亏虚型颈椎病治疗案例
总结词
气血不足,颈椎麻木、头晕,益气养血治疗有效。
详细描述
风寒湿阻型的治疗
总结词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详细描述
针对风寒湿阻型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可以采用中药汤剂、 针灸、拔罐等方法,以温阳散寒、祛湿通络为主要手段,缓解疼痛和僵硬症状。
气滞血瘀型的治 疗
总结词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详细描述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以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按摩等方法,以活血 化瘀、舒经通络为主要手段,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发病的内因是人到中年以后肝肾功能由盛到衰,或久病伤肾,或强劳伤肾,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失于循行,筋脉失于润养所致。

外因是有明确外伤史,或与职业工作姿势不正确致颈部肌肉劳损,使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杂至督伤络阻,闭阻经脉,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本病属肝肾气血不足为本虚,积累伤筋,外感于邪,筋脉挛急痹痛为标实。

从而导致一系列颈肩臂痛,手麻,头晕及肢无力,或拘挛等症状。

2.颈椎病的辨证分型特点依据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型和气虚血瘀型。

肝肾亏虚型病程较长,发病较缓,出现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最后无力行走而瘫痪,兼有二便失禁(多见于脊髓型)。

风寒湿型发病较急,见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患者,致颈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感为主要症状,并以夜间症状加重为特点(多见于神经根型)。

气虚血瘀型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头痛头晕,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

以转动头颈即发眩晕,甚至晕厥、跌倒为特点(多见于椎动脉型)。

3.颈椎病的治法方药特色治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

补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通则风寒湿邪沉伏于经络者,以活血通络疏风散寒除湿为主。

颈病汤基础方,药用鹿角胶20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羌活20g、姜黄15g、秦艽20g、桂枝15g、地龙15g、细辛5g、葛根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鹿角胶、黄芪、当归、川芎以滋补肝肾,补气活血为主药;羌活、秦艽、姜黄、桂枝、茯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辅药;地龙、细辛通络止痛为佐药;葛根升阳发散而解项背之强急,又能引诸药上达于颈项为使药。

诸药合用,恰中病机。

4.强调功能锻炼①自我按摩患者双手半环抱于颈后,头后仰,沿颈棘突两侧上下进行对合捏挤项后软组织,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从而达到自我康复目的。

②自我练功患者坐位,两肘屈曲,左手背反摸棘突,右手拇食中指用力拉对侧耳垂,使颈椎缓缓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还原,再使头颈转向对侧,方法同前,旋转力度由小到大,达到松解小关节之间粘连舒利筋骨之作用,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痛苦。

在中医理论中,对颈椎病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通过对病症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外感因素,如风、寒、湿邪的侵袭。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邪善行而数变,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重浊黏滞,这些外邪容易侵袭颈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颈椎病。

比如在寒冷的天气里,不注意颈部保暖,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就可能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其次是内伤因素。

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受阻。

长期的劳累和不良姿势,使得颈部筋骨失去平衡,经络不通,这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于濡养,也容易导致颈椎的退变和发病。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颈椎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一、风寒湿痹证这种证型的患者多有颈部疼痛、僵硬,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疼痛可连及肩部、上肢,伴有麻木感。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上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葛根汤等。

二、气滞血瘀证患者通常有颈部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加重。

同时可能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甚至活动受限。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的方剂有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痰湿阻络证此类患者常感颈部沉重、酸痛,伴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肢体麻木。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宜化痰祛湿、通络止痛,常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四、肝肾不足证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遗尿等。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五、气血亏虚证患者往往有颈部疼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为法,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等。

在诊断颈椎病时,中医通常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现代人群。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表现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一、辨证分型中医认为,颈椎病可以分为风寒湿痹、阴虚阳亢、肝肾不足等不同的证型。

在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病情具体属于哪一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疏风散寒、祛湿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采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温经通络的艾灸、拔罐疗法、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气,缓解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滋阴降火、益肝肾阴虚阳亢型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滋阴降火、益肝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龟板、胡黄连等,帮助平复肝肾的失衡,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四、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对于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推荐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治疗方案。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料,如川芎、赤芍等,帮助患者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疏风散寒、祛湿止痛、滋阴降火、益肝肾、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地调理身体,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颈椎病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有所帮助。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

颈椎病的辨证施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通过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下面将会介绍颈椎病四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分别是寒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损型和风寒湿三虚型。

一、寒湿阻络型颈椎病寒湿阻络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受凉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导致的。

其主要表现为颈部酸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祛除寒湿为主。

可以采用温灸艾叶或者使用温毛巾进行局部敷贴来发散寒湿。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如桂枝汤和逍遥丸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正气运行。

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多与劳累过度或情绪不畅有关,其特点是颈项强直、疼痛不适,甚至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此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舒缓气滞、活血化瘀。

可以选择风湿药浴或者经络穴位推拿作为外治方法。

中药方面则常用于调和气机,活血祛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和拔罐等手法来促进气血的循环。

三、肝肾亏损型颈椎病肝肾亏损型颈椎病多见于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者。

其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颈椎病需要重在益肝养肾,健脾温阳。

可以采用牛膝汤配合生姜片进行局部温敷来缓解颈部不适。

内服方面,则可使用大枣和当归来补益血气,同时再加上泽漆松筋丸以温阳助阳。

四、风寒湿三虚型颈椎病风寒湿三虚型颈椎病是由于长期居住在湿冷环境导致的。

其典型症状包括颈部肌肉紧张、酸胀疼痛以及气血不畅等。

治疗该类型的方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可以通过温灸或者艾灸来舒缓颈椎周围的毛细血管以增强局部的循环功能。

中药方面则常用于散寒祛邪、温通经络的药物,如羌活、薄荷。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辨证施治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辨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中药内服与外用来达到缓解和治愈效果。

然而,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用眼和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以预防颈椎问题的发生。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实用版)目录一、颈椎病的定义和症状二、颈椎病的中医分型1.颈型2.神经根型3.脊髓型4.椎动脉型5.交感型6.混合型7.食管型三、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湿阻型2.气滞血瘀型3.痰湿阻络型4.肝肾不足型5.气血亏虚型四、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2.药物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正文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它是由于颈椎间盘自身退变或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在中医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颈型: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

2.神经根型:特点是颈肩部疼痛,可伴有向上肢放射痛的症状。

3.脊髓型:患者多有颈部不适、上肢动作笨拙、步态不稳的症状。

4.椎动脉型: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

5.交感型: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如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出汗、心动过速等。

6.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见。

7.食管型:主要是颈椎增生压迫食道引起的吞咽困难。

根据颈椎病的症状和病变部位,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1.风寒湿阻型:侵袭颈项部而出现症状,需要进行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治疗。

2.气滞血瘀型:以颈肩部、上肢部的刺痛为主,痛处固定,可伴有麻木症状,需要进行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

3.痰湿阻络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等症状,需要进行除湿化痰、宣痹通络的治疗。

4.肝肾不足型:可见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需要进行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治疗。

5.气血亏虚型:可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等症状,需要进行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治疗。

针对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如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而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

本文将就颈椎病的中医辨证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病情、询问病史、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可以分为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等几种类型。

首先是气血虚弱型的辨证。

气血虚弱是指患者气血亏虚,导致颈椎部位缺乏养分和能量的供应,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

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出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症状。

对于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多补充营养物质。

其次是风寒湿邪型的辨证。

风寒湿邪是指外界的寒湿气候进入人体,使得颈椎部位的血流不畅,导致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冷痛等症状,舌苔白腻。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羌活、防风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潮湿的天气。

第三种是痰湿内蕴型的辨证。

痰湿内蕴是指人体内湿气积聚,堆积成痰,进而阻碍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引发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头重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薄白而湿。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痰化湿为主,可以选择一些祛湿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等,同时还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寒湿的食物。

最后是肝肾阴虚型的辨证。

肝肾阴虚是指患者肝肾功能不足,导致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受阻,引发疼痛和僵硬。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薄。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养肝肾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补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药等,同时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调理。

总之,对于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精确的辨识和分类。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传统中医对颈椎病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常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血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颈部酸痛,身软乏力,有时也感到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舌淡胖边缘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时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宁神为主。

2、寒湿阻络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部感到僵硬,无法顺畅地转头,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时以祛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3、气阴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经常眩晕,严重的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也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不稳,或烦躁易怒,心悸气短,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

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疗时以益气养阴、调和气血、安神醒脑为主。

中医治疗须注意(关键点)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顾,特别是中药外敷法效果更佳,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安全无副作用,持续调理,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

大家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名家验方,比如——淮盛堂筋骨贴,200多年的传承秘方,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界少有的),因药效显著,也是膏药协会的理事单位,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广,网络发达,(掏宔)上很容易找到。

临床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持续调理一个疗程以上,都达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颈椎病的日常保健:1.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2.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

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3.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 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

X 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三)脊髓型颈椎病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

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X 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

CT 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MRI 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

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X 线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眼部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

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六)混合型颈椎病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三、中医病因(一)外邪侵袭,经气不利经脉闭阻不通,风寒湿邪外袭,客于太阳经脉,而使太阳经气不利;颈项部为太阳经所主,故而出现颈项肩部筋脉强急而疼痛。

(二)长期劳损,筋脉损伤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如书写、缝纫等,久劳伤筋,而致筋脉失用,或劳则耗气,气虚则血运不畅,筋脉失其所濡,导致项背强痛。

(三)体质亏虚,筋肉失濡中年以后,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肉失濡,骨质不坚,组织退化而发病。

(四)气滞血瘀扭挫损伤,或由气虚血行不畅,日久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不通而发为本病。

四、中医证候分类此部分参照1994 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五)气血亏虚证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五、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按:《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

“项背强几几”,就是项背部肌肉拘紧、疼痛、不柔和的一种感觉。

邪气在经较重,太阳经脉行于头项后背,所以寒伤肩背。

其病理特点与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类似,故历代医家多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30 克,桂枝12 克、白芍12 克、炙甘草10 克、生姜10、大枣10 克。

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鼓舞胃气上行,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葛根黄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

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1.风寒痹阻证: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八珍汤加减。

(二)按六经分型辨治颈部上撑头颅,下连躯体,为经脉所过之要道,头身气血相贯之要冲,是经络、气血、筋骨肌肉等的综合枢纽。

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病证关乎全身,涉及诸多经络,临床运用六经分型辨证内治颈椎病,亦可取得很好疗效。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四)非药物治疗1. 针刺治疗: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 分钟,每日一次。

2. 其他外治法:(1)灸法: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 分钟,每日一次。

(2)拔罐:适量,在肩背部肌肉丰满处行拔罐疗法,每周1 至2 次。

(3)颈椎推拿:在颈部及周围行点、按、揉、提、滚、斜扳等手法治疗,每日一次。

(4)中药蒸汽浴疗法:每次30 分钟,每日一次。

(5)TDP 照射:局部,每次30 分钟,每日一次。

(6)针刀疗法: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部位有痛点、关节挛缩的,行小针刀治疗,隔五天一次,一般3 至5 次。

(7)手法整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及整脊疗法能够快速的改善椎体错位及小关节紊乱等疾病。

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二)评价方法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碍两大症状,故本方案以颈部疼痛和颈椎活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

1.颈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2.颈椎活动度颈椎屈曲:00~450颈椎伸展:00~450颈椎侧屈:00~450颈椎旋转:00~600七、预防与调护合理用枕,选择合适的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注意经常作颈项部的功能活动,以避免颈项部长时间处于某一低头姿势而发生慢性劳损。

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也可用颈围或颈托固定1~2 周。

慢性期以活动锻炼为主。

颈椎病病程较长,非手术治疗症状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

因此要注意心理调护,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一、中医辨证分型案例(一)风寒痹阻证:1.案例:某男,40 岁,头痛,枕项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头疼牵涉至肩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辨证立法: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3.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白芍12 克防风15 克羌活15 克独活15 克藁本10 克川芎15 克甘草6 克威灵仙20 克桑枝40 克(二)气滞血瘀型:1.案例:某男,52 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疼痛。

舌暗,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脉弦涩。

体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2.辨证立法:患者素喜低头,且工作多低头负重,久而颈项部筋骨受损,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而成瘀,不通则痛,故见颈项痛,上肢刺痛。

舌暗,苔薄白,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桂枝12 克葛根30 克防风15 克甘草5 克地黄15 克当归15 克白芍10 克川芎8 克桃仁9 克红花6 克(三)痰湿阻络型:1.案例:某男,46 岁,颈项痛,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

舌质紫暗,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2.辨证立法:患者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瘀,津停为痰,瘀阻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3.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