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深度解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深度解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4d0f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b.png)
深度解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智慧。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度解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一、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义、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千百年的历史中,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深厚的道德基础。
在当今社会,这些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使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哲学思想的独特魅力中华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赋予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儒家以其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强调孔子“仁者爱人”、张载“心即理”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仍有深远的启示。
道家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提倡顺应天道,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的修身养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墨家则强调兼爱和以和为贵,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华传统哲学思想,我们能够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三、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广泛而丰富,如诗词、曲艺、戏曲等,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表达方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这些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通过艺术形式将文化传递给后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汲取艺术的灵感和情感的滋养,使之在现代艺术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四、礼仪文明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节和仪式。
传统的宴会、婚礼、葬礼等都有着独特的仪式,这既是对人际关系的尊重,也是对上下级关系的规范。
在现代社会,礼仪文明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通过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明,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e6f7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2.png)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传承,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医学、农业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元素:
1. 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潮。
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伦理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许多经典的作品,如《论语》、《庄子》、《红楼梦》等。
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丰富多彩,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3. 绘画和书法:中国的绘画和书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水墨画、国画以及楷书、行书等书法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4. 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而闻名。
诸如故宫、长城等建筑都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5. 中医和武术: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医、武术等传统医学和身体技能的传承。
这些传统实践注重自然的平衡和人体的整体健康。
6. 礼仪和道德: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家庭、社会和政治层面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这种注重礼仪的传统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有着持续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体系,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对生活、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传统元素在现代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为国家的文化身份和社会价值观提供了基础。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10篇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e232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6.png)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篇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诗经》里有生活、有感悟、有情怀,作为组工干部,要善于向古人学习智慧,我们不但要读出古人之诗意,亦要激发当下之情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理想信念里诠释忠诚情怀。
“忠”即“忠诚”,一心一意一辈子跟党走。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可见,诠释忠诚之情就要守住初心从一而终。
革命历史纪录片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细细琢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
__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顾绝症在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组工干部要__使命,铭记革命历史,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员精神高地,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
旗帜鲜明跟党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凡岗位上塑造工匠情怀。
工匠,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以精湛技艺在人们生活中打下底色,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推陈出新、认真踏实的精神获得人们称赞。
《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阐明了古人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彩,干出极致,干到无可挑剔,这就是当下提倡的“工匠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10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9809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b.png)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10篇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篇1)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
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
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
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
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
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
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
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
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
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
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
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范文(四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3eb8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5.png)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范文(四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
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
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
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
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
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
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看法含内容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看法含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d4a86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8.png)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凝聚,是华夏文明的灵魂和符号。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科技成就等丰富内容,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既有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观念、佛家的慈悲之心,也有我国书法、我国画、我国音乐、我国民俗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厚重的历史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漫长岁月,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
2. 讲究礼仪和人伦关系:中华文化强调礼仪和尊重他人,重视家庭和社会伦理道德,是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人文精神。
3. 包容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包容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集体利益的维护,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公无私之风。
4. 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我国书法、我国绘画、我国音乐等,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看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自信和自尊的源泉。
我们要积极倡导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需要借鉴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3.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1.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鼓励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心得体会四篇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心得体会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bdaa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8.png)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心得体会四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参考。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心得体会四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当跟大家共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心得体会四篇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连续爱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下面是我为您推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心得体会四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很有关心和启发。
我们肯定要抽时间仔细学习,仔细体会,还要注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学习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一、有爱心、讲正义、有骨气,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修养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具备了这五个方面修养的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作为一个社会人,对世间万物要有仁爱之心,对工作、对同事、对家庭、对社会、对群众要布满仁爱之心。
俗话说,仁者无敌,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对社会有爱心、对群众有感情的人确定是受群众欢迎的人,受群众欢迎的人确定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
为人处世除了仁爱之心,还要讲道义、正义、骨气,更要讲民族大义。
一个人若能讲求正义、主持公道、做事公正、作风优良,那么何愁没有伴侣,何愁事业不成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不讲道义、没有正义、缺乏骨气的民族可怕的,也是长期不了的。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我们讲正义、讲骨气、讲民族大义,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二、心系群众、报效国家、站遵守法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其位,谋其政。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身在其位,就要为国所想,为民所系,报效国家,执政为民,做出一番有益于社会的事业。
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远大的抱负,才会保持糊涂的头脑,才会身怀正气、两袖清风;只有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才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民;只有仔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会舍小家顾大家,弃贪欲谋进展,才会做到"公正、公开、公正、公道'。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8篇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707e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4.png)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8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保护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追根溯源过去的辉煌历史,更能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烈的自信心,激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从而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载。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奋斗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史诗,每一次进步中都闪耀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两汉时期儒家文化高度发展,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发展为世界的文化中心,从两宋时期文化广泛传播到明代的万国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印鉴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给予了华夏儿女深厚的精神寄托,见证了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和生长,散发着耀眼光芒。
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脑海里立马就涌现出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关键词”,“长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发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提起“锦官城”成都,三国文化、茶馆文化都会让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归属和认同,一说起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摆”上“龙门阵”。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而文化就是根植于一个城市的“灵魂”,见证着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积淀着人们的智慧,寄托着人们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为靓丽的名片。
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一个城市的魅力能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简短10篇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简短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e066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简短10篇整理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简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简短【篇1】对于传统文化,我最开始以为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之乎者也”,但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
刚开始,看到董事长、汪总、秦总等其他各位领导学完传统文化后的变化,我内心非常期待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但是呢,听说6天的课程压缩到4天、特别是看到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4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个人,那么在我看来四天的学习可能连这个人脚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费生命,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
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呢,我就开始了四天的培训,但是结果却让我又恨又喜,恨是因为相见恨晚,喜是因为如梦初醒。
四天的封闭学习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礼,也给我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两点,也是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点:1、知道我以前错哪了;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谈谈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孝、忠、礼的重新概念:很多人都说孝那谁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觉得我非常懂孝,就觉得自己挺孝顺父母的,有时发工资了给爸妈打点钱,有时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网上给他们一买邮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买点吃的、用的,从小到大也非常听我爸我妈的话,爸爸妈妈让去干的活也都会去做,而且我这个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自我感觉也没有好吃懒惰的恶习,我总觉得在同龄人中做的挺好了。
但是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我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妖怪。
我想起了我20多年从来没有给我爸我妈洗过一次脚;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打架斗殴、晚上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想起了我大学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浑浑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妈每一次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59bab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e.png)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念。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礼仪文化和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认为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在中国家庭中,长辈的意见和意愿往往比较重要,年长者在家中担任着重要的地位,孝敬长辈、关心弱势群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
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孝敬父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尊老”,孝敬是对长辈的一种表达。
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国教育的内核。
在中国,孝道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象征。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尊重礼仪、守规矩、讲究礼仪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些礼仪传统通过世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强调以“整体观念”和“平衡观念”治病,注重治病求本、调理养生的理念,被誉为“一针进形、万毒不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礼仪文化和传统医学等众多方面,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着积极影响。
在当今社会,不忘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和社会风气。
愿我们能够珍惜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与发扬光大,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青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青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269d1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6.png)
青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道德规范、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等的总和。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见认识:
1. 传承与弘扬:许多青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
他们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感兴趣,并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2. 价值观与道德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被一些青年认为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重要基础。
他们认同这些价值观,并努力践行在日常生活中。
3.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对一些青年产生了吸引力。
他们对这些思想进行研究和思考,从中寻找人生的指引和智慧。
4. 文化自信:一些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自信和自豪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身份的体现,是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创新与融合:一些青年主张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
他们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作品。
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ef79b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e.png)
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
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礼仪习俗等方面。
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融合多元,强调和谐。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1.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2.诚信:注重信用和诚实守信。
3.勤俭:提倡节俭和勤劳。
4.孝顺: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顺。
5.正义:追求公正和正义。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尊严和幸福感。
2.价值观引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道德风尚。
3.创新发展: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四、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借鉴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
五、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1.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和文化影响力。
2.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3.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开放、包容、和谐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2.积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
3.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七、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态度去面对它,从而更好地弘扬它。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e1797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f.png)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哲学、道德、艺术、文学、科技等多个方面。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仁爱、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
道家思想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佛教文化也在中国流传,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思想流派。
这些文化形态和思想流派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民族特色,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推崇仁爱、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
这些价值观和理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它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1.传承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2.促进社会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理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推崇仁爱、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
这些价值观和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4feb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4.png)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念、道德标准、艺术品味、礼仪制度等。
作为中国人,我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的兴起使得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逐渐深入。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典故和谚语,如“风调雨顺”、“四时如春”等,都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至今仍然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我通过亲近自然,如郊游、徒步等方式,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与伟大,这进一步强化了我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强调亲情和孝道。
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家庭一直被视为人的第一重要的社会单位。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亲子情感,无论年龄大小,家人间的亲情都会被视为最重要的情感纽带。
孝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品德。
孝道是对父母的尊重、关爱和侍奉。
我通过与父母相处的经验,理解到孝道需要有一颗感恩、体恤、尊重父母的心。
同时,在孝道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只有家庭关系和谐,个人的幸福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倡导中庸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中。
中庸之道强调平衡,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之谓大道”。
在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做人要学会取舍,尽量避免极端与偏激的观念和行为,而是追求平衡、和谐和中庸之道。
此外,道德伦理的培养也离不开内在修养。
在面对困难和诱惑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守住本心,秉持正义和善良,这是道德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尊重。
礼仪是中国社会中的基本准则,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文化遗产。
我深知礼仪是文明之本,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对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这是礼仪的具体体现。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8f77a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0.png)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d6137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2.png)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综合文化体系,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和谐、礼仪、孝道、善恶、仁爱等方面。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提倡的理念。
古人云:“养心莫喜莫怒,养气莫急莫缓,为国莫益莫害,为人莫忠莫欺”,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平和与谦逊的处世之道。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之间的关系。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处世准则。
孔子曰:“君子绝不靠仁而不礼,亦不依礼而无仁。
”礼尚往来、以礼待人的传统在中国文化中被持续传承。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孝道”精神。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儿女孝道、夫妻孝道、兄弟孝道等各种亲情纽带。
尊老爱幼、敬老如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孝道的具体体现。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善恶”观念。
传统文化中有“善恶皆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强调行善积德、行恶招祸的因果关系。
这一观念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仁爱”之道。
仁者爱人,仁爱他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爱国爱民、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仁爱之道的诠释。
综上所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一个融合了和谐、礼仪、孝道、善恶、仁爱等多种价值观念的文化体系。
这些核心理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当珍惜并传承下去,使之永葆生机。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9596824afe04a1b171de4d.png)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a16f0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4.png)
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认识和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涉及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礼仪风俗等多个领域。
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美感,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文字系统是其独特之处。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不仅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佛家思想强调慈悲、舍己为人。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如诗词、曲艺、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也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和礼仪风俗。
音乐舞蹈是中国人民表达情感和欢庆的重要方式,礼仪风俗是中国人民传承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见证。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
从思想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塑造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起到积极作用。
从艺术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情感体验。
说说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说说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cd8eb6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9.png)
说说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它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人际关系。
1.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如“仁者爱人”、“孝道”、“礼仪”等,这些观点和理论对于塑造我们的道德观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2.传统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传统艺术如京剧、民间音乐、书画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品可以通过表演和传承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
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欣赏,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成为了我们维护传统文化力量的一部分。
3.家庭结构对于社会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家长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肩负着家庭和谐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的传承者。
这种家庭结构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的稳定。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仍然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作为我们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保护,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宁静的环境。
1.传统美食对于当代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美食对于当代饮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如饺子、烧卖、汤圆、粽子等等。
它们传递着一种传统文化的味道,可以让我们回味无穷,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不忘通过传统美食的体验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2.传统医学对于当代医学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已经有超过几千年的历史。
传统医学包括中医、气功、推拿等等。
它们的存在和传承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面,也让人们对健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传统文化对于个体的启示传统文化对于个体的启示并不仅仅是饮食和医学方面的。
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李清照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都有深远的哲理和引导作用,让我们更加了解人生的道路和价值,使我们更加容易追求人生的真谛。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简短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66bc59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a.png)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涵盖了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对于我国人民和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1.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艺术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精深博大,涵盖了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3.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对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理性与仁爱并重我国传统文化注重理性思维与仁爱情怀的结合,既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又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助。
2.中和与谦逊我国传统文化追求中和与平衡,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主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
3.注重传统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主张对传统进行创新,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传统形式。
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冲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一些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
2.外来文化冲击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西方文化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四、如何弘扬我国传统文化1.教育传承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文化活动推广开展丰富多彩的我国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研究保护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保护好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文化传统充满了兴趣,然而在我们读大学之前根本很少在课堂上接触这些东西。
所幸自己从小农村长大,接触了不少传统文化习俗。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丢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好的传统和有重要意义的习俗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流逝了。
如今很高兴自己可以在大学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不仅是因为自己可以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而开心,更开心的是感觉大学有这门课程就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将不会出现断层。
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初中高中的课本上学习了不少文言文,也对传统的理论知识有所涉猎,其实光唐诗宋词已经给予了我们相当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也读过《战国策》《左氏春秋》《国语》等先秦散文。
来大学了后在图书馆也看过南怀谨先生评论的《周易》《论语》《孟子》,感触很深刻,大一选修了《诗经》导读课程。
这都缘于我自己的兴趣。
从小就是个历史迷,尤其是对自己祖国几千年的历史十分投入。
当然回顾我国的历史有自豪也有义愤更有愤怒过。
其实现在的社会来说,学习历史好象除了当老师做学者以外就没什么用途了,但自己感觉真正有能力的人历史知识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是经验是教训。
而现在物欲横流,当代中国很少关注自己的历史了,就如莫个明星看了《满江红》词以后竟然对助理说,让他找岳飞给她写歌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还有韩国将中国的端午节申请成为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事件都是对我泱泱华夏的当头棒喝!为什么自己的东西都让别人占为己有了?为什么自己的东西却是别人在世界发扬光大?为什么中国人自己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呢?我想这里还是有政府的责任和教育事业的拿来主义片面导致的。
现在我谈谈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当然我自己也属于片面的思想。
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思想成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颠峰。
个人最喜爱的是先秦时期,事实上中国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也在这里,无数朴素的思想交织出智慧的火花,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对我们来说,比较有名点的孔孟,老庄,墨翟,荀况韩非李斯一脉,他们的思想既对立又有相容,真要研究要下工夫,篇幅就更不提了。
孔孟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实为安身立命之根本。
古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说的是孔子带大家从野蛮进入文明。
他的落脚点,在于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温和上。
这也是他的理论被后世推崇及统治阶级利用的最重要的原因。
老庄则为道家代表,这也是对中国人影响极其深远的思想,请原谅我使用相同的词语我实在找不到别的了。
通常道家被认为是消极避世思想,从道德经到逍遥游,从无为而治到另眼看世界,为人们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归宿,解脱这也是道家被看做宗教的原因。
庄子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法家代表荀况韩非李斯一脉,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以法行天下,约束人的思想行为。
法家的观点是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的,认为人的恶行是先天的,只有靠后天的法来约束规范,所以这个理论在乱世是比较吃香的,也有效果的。
而儒家的性本善论,从结果来看,似乎有点唯心。
事实上,人的性格有一点先天的因素,但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环境。
法家的思想似乎更切实际一点,是因为它不能肯定就否定掉了,以怀疑一切的眼光来处世是不是够冷?墨家的鼻祖就是个手工业者,看问题自然有唯物的因素在里面,他强调的是眼见为实,人力论,这就是所谓认识论方面的成就。
而治世,则有兼爱非攻思想,提倡平等互利,相与为善。
按今天的观点,这是不是又有点唯心。
再回到那个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思想流派,皆因一个问题人世间的纷争。
那时候的中华大地,就是一个小的世界,现在存在的各种矛盾,国家、种族、地域、阶级、制度......那时候都有,产生如此多的思想名家不奇怪。
最终秦因势利导(秦的构成和历史就有野蛮传统),取法家之说,统一了天下。
秦的成功还得益于很多客观的条件,不多说了,又是一篇。
而仅仅过了一二十年,就被推翻了,这里面也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不多说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法制不被好老庄的楚人所接受认同,在他们眼里,这是暴政。
但毕竟结束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焚书坑儒开了风气之先,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历史性地错过了一个发展自然科学的环境,曾经有多么接近的哲学基础,自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过。
汉董仲舒以后,儒家号令天下,其间虽有反复,甚至有异族的侵略,这棵大旗再也没倒过。
总结一下历史,乱世用重典,治世尊儒家。
从结果上看,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来弱化人们的反抗精神,做顺民,有自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御用文人把儒家思想修修补补。
汉唐盛世以后,自宋以来重文轻武(思想上升上升又上升,发挥到极至),国家积弱(政治经济文化却很强),每被乱世所扰,每被入侵,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儒家文化是那样的顽强,或能复兴,或能同化,总是屹立不倒,直到近代西方文明入侵。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黑暗,始有文艺复兴。
在一个分裂的欧洲,竞争的世界,有机会形成一个务实的体制,并且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被移植到人类社会中来。
这种优胜劣汰、强调个体的无情动物法则是很实用的,性本恶论在这里体现出来,但太野蛮不行,幸好有长期的宗教基础来构筑道德体系,于是一个移植了动物性现实性又带有宗教原罪忏悔色彩的思想体系终于孕育而出了,在不发达的社会,有多么大的优势。
直接结果就是,席卷全球,对中华文明进行了一百多年的冲击,直到今天还在持续。
有人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落后与先进的差异,冲突就是落后与先进的冲突,不存在民族性和特异差别,根据就是,落后的体制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古非洲文明拉美文明因为适应全球化的消失。
这我实在不敢苟同。
第一,中华文明是历史悠久和灿烂的。
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库里蕴藏着无数先哲智慧,包括被捧为天人的民主思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已经很清楚地阐述了个人、国家、统治阶级的关系,再进一步,就是被视为西方民主进步的君主立宪,朴素的唯物论,人力论,再加以理性化理论化,就能直接导致自然科学的产生,并且,在中国还有一个优势,没有宗教,或者说不成为主流,换句话说,研究自然科学和统治阶级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冲突,不会有象西方那样的宗教统治下的黑暗。
无奈的是,都被引导到一个歪路上,前者被用来愚民,安抚之意,并加以诱导;后者则被轻视,做学问的都被弄到引经据典的故纸堆中;概括来说,就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不管是想搞体制的和搞自然科学研究的。
现在的落后,决不是文化上的。
第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渊源的,与西方文明本没有纵向的可比性。
从上古时代的蛮荒,到周礼之不兴,先秦的诸子们正是在一个纷乱动荡的年代做出这样那样的思考。
千古一帝秦始皇,有贡献,不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就没有中华的大一统局面,并且他还告诉七国曾存疑的人们,思想家们,中国通过努力是可以统一的,从此这成为了一个封建帝王最大的政治追求,让中国历尽分裂劫难却仍合。
但谁能说这不是抹杀了一个思想自由、竞争激烈的做法,也许我们早就发达了,但我们不成之为泱泱中华,如同现在的欧洲。
那末,现在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欧洲一体化是干什么的,开历史的到车吗?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合则强大,则有国际话语权。
其实这就是很矛盾的,合则和,则没有竞争,则进步不快乃至裹足不前,中国古代人治的社会遇到够昏的还可以开开倒车,如果分的话,压力大竞争激烈发展更务实,但没有历史没有传统,也没什么大力量。
有人会说美国了,为什么说美国最民主,发展最快,他没有历史没有太多思想包袱没有传统势力土壤,在绕过了南方奴隶主这道槛后,一切就简单了,周围没有任何可以阻碍发展的敌人,就象澳洲引进一些在此没有天敌的物种结果泛滥成灾一样的道理。
远离了传统的势力争夺的大陆版块,真是乐园,直到今天,美国敢于四处树敌的原因,也是他的领地别人轻易到不了的缘故。
说白了机缘的巧合,成就了今日的美国,倘若他在欧洲,或者是亚洲,就做不了全球的领袖来指导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了。
所以从社会的发达来证明别人文化的落后,这是很流氓的。
第三,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辅以老庄,在思想上,是没有问题的,至近代以来更是到了颠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早在两千多年前孙子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这样的战略思想,后人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理念,和儒家思想合二为一,试图以文的方法来解决纷争,结果有宋以来,每被外族入侵。
但要想想,归根到底,这种和平、仁爱的世界,是人人都所向往的。
碰到了磨练出来的强盗逻辑,就不行了,因为落后了,要挨打了,日子过得没别人好了。
然后来反思,觉得是传统上的问题,于是一切都要翻过来,全面拷贝美国。
这现实吗美国人占用的世界资源多少?他要夺取霸权的目的?维持美钞的硬通货地位,可以永久享受通过不对称掠夺而来的资源,亚洲的,非洲的,拉美的,甚至还有欧洲的。
但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发展的结果只有一个,为争夺资源而战。
别的说了没力度,防止核扩散只是一个良好愿望,总有大家都有毁灭世界能力的那天,何况还有个核捆绑理论在,客观上说只要一个引线就可以了,所以奉行单边主义总有走不通的那天。
换句话,务实务到头,弱肉强食法则不再适用,那强者心里矛盾,弱者心里也忐忑不安。
世界多元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新的国际准则,有人提到儒家文化里面的中庸之道,墨者的兼爱、非攻,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值得探讨的方向,否则大家就都去死吧。
甚至说,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5项基本原则,也得益于此。
美国人也曾经长期处于韬晦状态,中庸之道,任由大家闹,直到二战后才出来的,这是什么文化?他怎么不充当卫道士,还赚两边的钱。
被某些人耻笑为所谓中国人小聪明的把戏(常看到中国人在国外耍小聪明的报道,言极素质问题文化底蕴)。
顺便还要提到一个问题,儒家文化思想,还有一个比较现代的朋友,共产主义,请注意是共产主义,决不是其他。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断,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期,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消除国别与种族,在全世界同时实现,相当精辟,也相当理想化。
这是真正的思想上的革命。
儒家追求的境界也似乎太理想化,至少以目前的眼光来看。
但它决定应该在世界发展进程中有一席之地,因为从根本上这种中庸忍让仁爱的思想能起到对物欲社会激烈冲突的缓解,同时又不是很消极,不发展。
所以中国人认为中国凭自己的历史文化可以对世界做出一些贡献,是有道理的。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将来中国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丢下我们几千年来宝贵的文化资源,未来是社会并不能屏弃前人的智慧,中国人也应该多从前人的经验中摄取智慧来强大我们的祖国。
至今我还记得看过的一句话“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张弓、库页岛上赏雪;饮马恒河畔、碎叶城揽月;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气云天的壮语虽然有违中国的含蓄,但充满了激情,真希望汉唐时代的再次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