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PPT课件
2019/12/20
13
+ 相同点:二药均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 感热病之高热烦渴,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 同中之异:石膏清解,清实热,知母清润,虚 实两清。
+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 血等;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 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备。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1.热病烦闷 本品味苦性寒清降可清泻三焦火邪,
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湿热黄疸 因为栀子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清热,
善于清理下焦肝胆湿热,可用治肝胆湿热之黄疸,如
茵陈蒿汤。
2019/12/20
32
3,淋证涩痛 能清下焦湿热,清热凉血,利尿通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2019/12/20
37
20、广东等地。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 肠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头
晕 主入肝经,善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所致目
肺热咳嗽与黄芩、浙贝母、瓜蒌同用。治肺痈
2019/12/20
16
咳吐脓痰腥臭,与薏苡仁、冬瓜子等清肺化痰排脓 之品同用,如苇茎汤。
3.胃热呕吐 芦根入胃经,清胃热而止呕,可用
鲜芦根配竹茹、生姜等和胃止呕之品,如芦根饮 子。
4.清热涩痛 有清热利尿的作用,治热淋涩痛,小
便短赤,常与白茅根、车前子、木通同用。
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 骨蒸)。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 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2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9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10
实热证
现代应用
高热 痢疾、黄疸 痈肿疮毒 脏腑火热
传染病、感染, 伴毒血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
配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 黄柏,则泻肾火。
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 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 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 作用。
24
知母的应用
【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处方用名】
肥知母、知母(生用,泻火之力较强) 炒知母(炒用,泻火之力稍缓和) 盐水炒知母(滋阴退虚热较佳)
3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 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 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 热证。
4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2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9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10
实热证
现代应用
高热 痢疾、黄疸 痈肿疮毒 脏腑火热
传染病、感染, 伴毒血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
配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 黄柏,则泻肾火。
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 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 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 作用。
24
知母的应用
【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处方用名】
肥知母、知母(生用,泻火之力较强) 炒知母(炒用,泻火之力稍缓和) 盐水炒知母(滋阴退虚热较佳)
3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 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 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 热证。
4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中兽医学-第9章-清热药
配伍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
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清热药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寒凉药适度配伍
清热药多为寒凉性质,应适度配伍温性药物以调和药性,避免过度 寒凉损伤正气。
补虚药配伍
针对虚证患者,应将清热药与补虚药配伍使用,以补虚泻实,调整 机体阴阳平衡。
配伍禁忌
避免与温燥药配伍
清热药与温燥药的药性相反,配伍使用会降低药效或 产生不良反应。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加强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清热药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02
探索清热药的联合应用
研究清热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
量和副作用。
03
开展清热药的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价对清热药的毒源自学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THANKS
感谢观看
黄芩
总结词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烦躁、湿热黄疸等症状。
详细描述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在临床 上,黄芩常用于治疗热病烦躁、湿热黄疸等症状,如高热不退、咳嗽痰多等。此 外,黄芩还可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痢疾等症状。
黄柏
总结词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泄泻等症状。
湿热泄泻
对于湿热泄泻,清热药可配合利湿药一起使用,以清热利湿,止泻。
湿热痢疾
对于湿热痢疾,清热药可配合止痢药一起使用,以清热利湿,止痢。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
清热药能够清肝胆湿热,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胁痛等症状有 较好的治疗作用。
肝胆实热
对于肝胆实热,清热药可配合疏肝利胆药一起使用,以清肝利胆, 缓解症状。
中兽医学第09章清热药
中兽医学第09章清热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二、课程内容 1.清热泻火药:
(1)掌握:石膏(用量用法特点) 知母 栀子; (2)熟悉:芦根 天花粉 夏枯草 竹叶; (3)了解:决明子 密蒙花 青葙子 谷精草
淡竹叶。 2.清热燥湿药:
(1)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2)熟悉:白鲜皮 椿皮 苦参; (3)了解:苦豆子 三棵针。
§ 卫:是代表人体防御外邪,捍卫肌肤的能力;
§ 气:是代表维持呼吸循环和脏腑功能;
§ 营:是代表消化及吸收、代谢功能。
§ 血:是代表血液(也包括营养物质)。
病情→卫(轻)→气(较重)→
营(重)→血(最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 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 许汗,咽喉肿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兽医学第09章清热药
2.大肠湿热:腹痛,下利赤白粘冻,里急后 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伴见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等症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泄泻:痢 疾)
3.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频 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 、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淋证)
§ 3.凉血解毒:
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有凉血止血作用。
§ 4.消肿止痛:
用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兽医学第09章清热药
清肝明目药比较:
药物 相 同 点
不同点
清肝 ①清肝火、明目要药 夏枯草 明目 ②散郁结:痰火互结之瘿瘤、瘰疬
退翳 ③降血压:肝阳上亢高血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二、课程内容 1.清热泻火药:
(1)掌握:石膏(用量用法特点) 知母 栀子; (2)熟悉:芦根 天花粉 夏枯草 竹叶; (3)了解:决明子 密蒙花 青葙子 谷精草
淡竹叶。 2.清热燥湿药:
(1)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2)熟悉:白鲜皮 椿皮 苦参; (3)了解:苦豆子 三棵针。
§ 卫:是代表人体防御外邪,捍卫肌肤的能力;
§ 气:是代表维持呼吸循环和脏腑功能;
§ 营:是代表消化及吸收、代谢功能。
§ 血:是代表血液(也包括营养物质)。
病情→卫(轻)→气(较重)→
营(重)→血(最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 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 许汗,咽喉肿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兽医学第09章清热药
2.大肠湿热:腹痛,下利赤白粘冻,里急后 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伴见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等症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泄泻:痢 疾)
3.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频 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 、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淋证)
§ 3.凉血解毒:
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有凉血止血作用。
§ 4.消肿止痛:
用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兽医学第09章清热药
清肝明目药比较:
药物 相 同 点
不同点
清肝 ①清肝火、明目要药 夏枯草 明目 ②散郁结:痰火互结之瘿瘤、瘰疬
退翳 ③降血压:肝阳上亢高血压。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2 肺热喘咳证 配伍麻黄、杏仁,清肺热 3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 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 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
2020/4/20
中药学
19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功效
主治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肺胃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热 呕吐;胃火头痛;牙龈肿痛;口疮
敛疮生肌
煅后外用治疮疡不敛;湿疹;烫伤
2020/4/20
中药学
18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2020/4/20
中药学
8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
2020/4/20
中药学
9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10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2020/4/20
中药学
11
实热证
现代应用
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 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 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
2020/4/20
中药学
19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功效
主治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肺胃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热 呕吐;胃火头痛;牙龈肿痛;口疮
敛疮生肌
煅后外用治疮疡不敛;湿疹;烫伤
2020/4/20
中药学
18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2020/4/20
中药学
8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
2020/4/20
中药学
9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10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2020/4/20
中药学
11
实热证
现代应用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目录
• 清热泻火药概述 • 常用清热泻火药 •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 • 清热泻火药的配伍与禁忌
01 清热泻火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清热泻火药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功 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火热内 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小便短赤等症状。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清 热泻火药可分为苦寒清热药和甘 寒清热药两类。
增强药效
选择能够增强清热泻火药效的药物 进行配伍,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在配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 小的药物,以降低对身体的损害。
配伍禁忌
药性相反
作用重复
清热泻火药应避免与温燥类药物配伍, 因为两者药性相反,会影响治疗效果。
避免与作用相似的药物重复配伍,以 免造成药物过量和不良反应。
产生化学反应
配伍应用
配黄连治湿热泻痢;配栀 子治湿热黄疸;配桑白皮 治肺热咳嗽;配黄柏治湿 热疮毒。
黄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 虚热。
主治
湿热黄疸、泻痢、带下、 热淋、足膝肿痛、湿疹瘙 痒、疮疡肿毒、目赤肿痛、 口舌生疮。
配伍应用
配栀子治湿热黄疸;配苍 术治湿热泄泻;配苦参治 湿疹瘙痒;配知母治阴虚 火旺。
03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
内热泻火
症状
发热柏、栀子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肺热咳嗽
症状
咳嗽、痰黄稠、口干咽痛等。
药物
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等。
注意事项
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寒凉性质,以免影响脾胃功 能。
最新第九章-清热药(2)教学讲义PPT
分析:
性寒清热
入气分—清气分实热
入肺胃 走肌表—解肌退热
味辛发散
入肺胃—清肺胃热邪
性寒清热泻火——热去火消,津液自生 甘寒相合
滋阴清热
味甘滋补阴液——阴液得补,火热自消 生津止渴
热清渴止,心烦可除——除烦止渴
煅用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收敛生肌
应用
1.气分实解肌退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
第九章-清热药(2)
第九章 清热药
概述
1.热的含义: 热与寒相对而言。“热”是从症状上来说的。 不仅指身体发热,而且也指体温不高的热象。 凡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 赤、舌质红,苔黄,脉数、五心烦热等,均属 “热”的范畴。
2.热的分类 表热—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脉浮数。 里热—发热、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脉数。
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 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生石膏30~60g,知母9~15g、炙甘草3~9g、 粳米15~30g。水煎至米熟汤成,分两次服。 病重一日可服2~3剂。 兼气阴虚者,加人参(党参)如人参白虎汤。 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 发斑疹,常与玄参、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药 同用,共奏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 化斑汤。
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证准确。
因里热病证既有气分、血分之别,湿热、热毒 之异,又有实热、虚热之分。故应辨别里热症属 气分、还是血分;是实热还是虚热;是一般的火 热,还是湿热以及里热所在的部位(肝热、肺热、 胃热)
2.根据病情适当配伍。
里热兼表证—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
热在气分兼血热(气血两燔)—清热泻火 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气血两清)。
第9章 清热药2-PPT精品文档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入煎剂,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忌用。
【鉴别药物】
黄芩、黄连、黄柏
三黄性味皆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皆具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 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于清上焦肺
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并
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
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除骨蒸,
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龙胆《本经》
【药材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 龙胆或坚龙胆的根。
龙胆草
【药性】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功效】
【应用】
湿热黄疸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肝胆火 善于泻肝胆实火
黄柏
《本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黄皮树
黄柏(川黄柏)
【药性】苦,寒。
肾、膀胱、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功效】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火除蒸 善于泻相火 解毒疗疮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临床应用】
1 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热带下,配伍黄柏等。 2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清热之中,能泻肝火, 名目退翳,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生 翳膜,配伍栀子、淡竹叶等。 苦寒收涩,治疗湿热泻
痢,里急后重配伍黄连、黄柏、白头翁;治疗湿
苦参《本经》
【药材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 根。
三、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苦寒,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阴,
【用法用量】入煎剂,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忌用。
【鉴别药物】
黄芩、黄连、黄柏
三黄性味皆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皆具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 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于清上焦肺
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并
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
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除骨蒸,
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龙胆《本经》
【药材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 龙胆或坚龙胆的根。
龙胆草
【药性】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功效】
【应用】
湿热黄疸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肝胆火 善于泻肝胆实火
黄柏
《本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黄皮树
黄柏(川黄柏)
【药性】苦,寒。
肾、膀胱、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功效】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火除蒸 善于泻相火 解毒疗疮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临床应用】
1 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热带下,配伍黄柏等。 2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清热之中,能泻肝火, 名目退翳,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生 翳膜,配伍栀子、淡竹叶等。 苦寒收涩,治疗湿热泻
痢,里急后重配伍黄连、黄柏、白头翁;治疗湿
苦参《本经》
【药材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 根。
三、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苦寒,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阴,
中药学第九章 第节 清热泻火药PPT课件
身大热,口大渴
• 1、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
•
汗大出,脉洪大
• 用石膏以清热泻火。 如白虎汤(石膏30g 知母15g 梗米30g 甘草6g)水煎服
• 若热毒发斑用化斑汤(白虎汤加玄参、犀 角)或三黄石膏汤(石膏、黄芩、黄柏、 黄连、麻黄、栀子、生姜、大枣)水煎服。 治发斑、狂躁、昏迷等。
16
肺热喘咳
• 2、用于
•
4
• 二、清热药的通性及作用: • 味甘、苦,性寒凉,主要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退虚热之功。 还兼燥湿、利水、滋阴之效。 • 近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药有解热、 抗菌、消炎、抗病毒、镇静等作用。
5
• 三、清热药的分类及适应证: • 1、清热泻火药--用于温热病邪
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 大等实热亢盛证及脏腑热证。
• 4、用于湿疹湿疮、疮溃不敛--用石 膏煅后收敛之性以治之。如三白散 (煅石膏60g、轻粉5g、枯矾10g)研 细粉外用或石膏500g、冰片15g研细 外用治痔瘘。
•。
18
• 此外:石膏近年来多用于治疗热性传 染病、如肺炎、乙脑、流脑等属于气 分实热证均可治疗。
• 治乙脑验方:石膏120g、大青叶30g、 鲜生地60g、黄芩12g、炒栀子、丹皮、 紫草各10g、黄连、玄明粉各6g。水煎 服
• 概述 • 1.热的含义: • 热与寒相对而言。“热”是从症状上来说
的。不仅指身体发热,而且也指体温不高 的热象。凡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 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五心烦热等,均属“热”的范畴。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第九章中药清热药[可修改版ppt]
栀子
【药性】苦,寒。心、肺、三焦。【功效】 Nhomakorabea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栀子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 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 牡蛎散。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天花粉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天花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 干燥茎叶。主产于长 江流域至华南各地。 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 晒干切段,生用。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 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麦冬 人参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外用有
生津止渴, 除烦, 止呕, 利尿。
芦根的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芦根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 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处方用名】
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 熟石膏、煅石膏(煅用,收敛生肌,专作外 用)
19
石膏方剂举例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大烦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头痛,牙痛。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23
知母的应用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 下能泻肾火。
配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 黄柏,则泻肾火。
肿瘤
病理
病原微生物感 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
中枢症状。
11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12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3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
9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10
实热证
现代应用
高热 痢疾、黄疸 痈肿疮毒 脏腑火热
传染病、感染, 伴毒血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
蒙花、青葙子
14
概说
含义:本类药性多苦寒或甘寒,具有较强的清热 力,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 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 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 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15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2SO4· H2O)。
16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17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8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 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 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 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 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
概述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 物,称为清热药。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 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2 肺热喘咳证 配伍麻黄、杏仁,清肺热 3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 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 烫伤,配伍青黛【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20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21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肺、胃、肾。
22
知母之功效
1.清热泻火 (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 2.滋阴润燥 (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清润兼备,针对肺、胃、肾三脏。
2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3
4 、清热解毒药
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痢 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 痄腮等,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 用。
7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
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 熟石膏、煅石膏(煅用,收敛生肌,专作外 用)
19
石膏方剂举例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大烦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头痛,牙痛。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23
知母的应用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 下能泻肾火。
配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 黄柏,则泻肾火。
肿瘤
病理
病原微生物感 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
中枢症状。
11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12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3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
9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10
实热证
现代应用
高热 痢疾、黄疸 痈肿疮毒 脏腑火热
传染病、感染, 伴毒血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
蒙花、青葙子
14
概说
含义:本类药性多苦寒或甘寒,具有较强的清热 力,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 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 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 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15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2SO4· H2O)。
16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17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8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 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 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 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 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中兽医学第九章清热泻火
概述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 物,称为清热药。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 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2 肺热喘咳证 配伍麻黄、杏仁,清肺热 3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 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 烫伤,配伍青黛【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20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21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肺、胃、肾。
22
知母之功效
1.清热泻火 (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 2.滋阴润燥 (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清润兼备,针对肺、胃、肾三脏。
2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3
4 、清热解毒药
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痢 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 痄腮等,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 用。
7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