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甲】道悟自然系列之四 艺之境界——
形容技艺 道的境界
形容技艺道的境界
一、形容技艺道的境界
1、技艺道是一种将古老经典与自然和谐相结合的艺术,以非常神秘的方式实现超越物质化的高境界。
以它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融合千古以来精湛的技艺,从而使它具有一种无穷的精神层面和含义层面。
2、技艺道是精湛工艺和道德伦理的融合,力求以和谐的方式保存传统的艺术文化,并以其为基础把握时代的视野,开拓出一条能够展示传统技艺的新路径。
3、技艺道注重内在自然而非外部套路,认为一个人真正的技艺道可以“真正实现以尊重天地为至上的道”,而不是做出一套表面端正却空洞无物的功夫。
4、技艺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其中体现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是一种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和趣味性的艺术,更具有深远的哲学思考。
5、技艺道践行它的精神,道与修为高度统一,实行“以道技成体系,以艺技创光彩”。
而从技艺到道,也以及从道到技艺,均以自然之态作为根本,汲取传统优秀文化,以意志、智慧、行动和思考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之境。
6、技艺道可以运用各种传统手艺,在自然之精神下对技艺的构成进行把握,以实践为把握独家技艺把握之道,以此实现技艺把握之道,开拓出更多的可能性,使传统技艺更加深入人心、更加灵动生动。
道法贵自然 平淡才是真——大连陶艺家张驷老师的陶道世界
作的埙不仅 是能吹得响曲子的民族乐器 ,这其中更包含
乐 ,对陶土 ,甚至 对人生 的理解与感悟 。再看张老师
张老 师用拌 菜 、炒 菜 和炖 菜 来形 象 地 比喻 “ ” 、 “ ” 、 器 艺
“ ”的关系 。他说 : “ ”就像拌菜 , 道 器 把原料和作料放在一起
拌好 ,可 以吃就行 ; “ ”则是炒 菜 ,需要厨 师认真 的搭配 原 艺 料 ,掌握火候等 :而 “ ”则是炖菜 ,广 东人 叫做煲 汤 ,不仅 需 道 要原料的搭配 ,火候的掌握 ,还需要发挥 各种配料 的作 用。有 的 料还需要提前进行配制 、发料 ,甚至几种相应 的配料还 要找 到相
人家 作 品 ・ 协析
D 1 . 2 0. 1 1
口酉 漫 匝卫 E西 盟
“ 器” ,还要做一些高层次的 “ ”,更要做一些进入到境界 艺 进入到修炼 、顿 悟 、通 达到 更高层次 的 “ ”。 道
界。品读张老 师的埙 艺 ,何 尝不是一种 “ 道”的境界 。
听过张老师的埙乐让我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 : “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 自然”。那种从埙孔和指缝间传出的声音 ,唤起 我们心中最深层的感受。张老师说幸福是—种心灵得到释放 自由自在的感觉 ,那么,我想这种感受就是幸福了 。
谈到陶埙的制作经历 ,张老师说 : “ 我并不是一个埙乐演奏家 ,我只是埙器的制作者 。因为每一个我亲手制 作的
应的原产地 ,相应的季节 ,之后再用很长的时间去煲 , 这其 中就 不仅仅是单纯一个菜的形成 ,还投入了厨师本人的技艺和感情 , 甚至是一种精 神的祈 求。
离别之 前 ,张老师教导我 : “ 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 。E 己比 , 超越 自己就行 。 有小事做到精致就是大成功 。 所 态成 为一种潮 流后 ,即使 你不能 成为浪头 ,但你仍然霪 尖花 。年轻 ,经历的少 ,总会因为没有得到的奖项而退
奇人甲大字版
归一(奇人甲):我的道悟自然系列,是一个整体,所以如果要转载,我希望能够整体按顺序转载,不要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看,要从头往后看完整。另外再加上那三本书《世外异人》、《亘古世界》与《玄界》和我这系列《道悟自然》,全部看完后,会令你知道前所未知的东西,可能刚开始会令你惊奇,看完后,多看几遍后,明白了这个理后,又觉得很自然,不惊奇,都明白了,觉得很好,知道已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知道人为什么活在这里,并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选择未来。
奇人甲:我所整理的,关于与平先生的故事《世外异人》,目前已在网上公开发表了第一部份,即上部,截止亘古世界这一章止。后面的就没再在网上公开发布。其实后面一共还有两部,分别为中部《恒古世界》又称《子苏奇缘》和下部《玄界》,都是延续500岁平先生的故事,是在第一部的基础上整理讲述的,是以时间为顺序的,所以比第一部更玄奇,将道出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所以这三部必须按上中下的顺序看完,才能看明白。不然可能只是看故事,看稀奇,对道理上看不懂。也就是不能透过玄,观其背后之妙。所以对第一部,还没完全看明白的人,建议再看一遍,这样有助于对后面两部的理解。
道与艺术的境界----朱雨泽
道学与艺术境界(1)---------朱雨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家讲的是入世,形而下的东西较多,所以也并不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佛家讲的色空,中道,圆融与道家讲的阴阳,有无在最高层面的境界是相近的和相通的,固受古今文人墨客所推崇。
但传统文化又始终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和桎梏,不会发生象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梯级发展。
道家思想起自久远,李聃创记五千真言,庄周论天道求自由之精神,见素抱朴的葛洪,创玄而又玄之说的成玄英,著书教道的陶弘景等等逐渐自成体系.“无为”是老庄思想的核心,并着重论证“天道”与“人道”的辩证关系,老子的“道”又称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后来佛家讲的色空,心境现依是同等层面的精神境界和认识论。
庄子所述的道家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自由”,逍遥游,精神的逍遥,是排除由外物引起的一切杂念之后使思想在无穷的心灵环宇中任意弛驞飞翔。
艺术的终及追求也是自由,那么如何达到“自由”呢,艺术家在思考在探索。
这不仅是观念和思想上的磐涅,而且要找出到达“自由”之门的路。
西方的后现代哲学家正在研究道家思想,他们认为道学和禅学的境界是大自由,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流的认识论和思想追求。
怎样使人思想高尚起来,在哲学与宗教里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方法。
传统哲学认为提高优美的审美意识,现代哲学认为是崇高的诗意境界。
但是当代人认为崇高太玄远,其实人恰恰是需要向往天上的玄远才能得以安然地在地上生存与追求,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崇敬感,正是它才能推动着有限者不断超越自身。
艺术无疑也要肩负起哲学的实践任务,要不断超越艺术内涵与形式的自身,超越有限的目标。
道学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万物”后还要归一,天人合一。
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生二就是哲学的主客二分法,二生三是阴阳合合产生新的生命体,三生万物,生命不断繁衍。
这里道家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高于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
《悟真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悟真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悟真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悟真篇》是道教的内丹经典性著作。
人生修炼的四境地:真、至、圣、贤
人生修炼的四境地:真、至、圣、贤《淮南子》卷七精神训【译文】上古还没有形成天地的时候,只有模糊不清的状态而无具体形状,这种状态是昏暗幽深、混沌不清,无法知道它的门道。
那时有陰陽二神同时产生,一起营造天地;其深远得不知它的尽头,宽广得不知它的边缘。
这时便分出天地陰陽,散离成四方八极,陰陽二气互相作用,万物才从中产生形成。
这里,杂乱的气产生鱼鸟禽兽和昆虫,而纯精的气则产生人类。
因此,人的精神归属于上天,而形骸归属于大地。
如果人死以后,精神归属于上天、形骸归属于大地,那“我”还有什么存剩呢?所以圣人遵循天地的运行规则、顺应人的本性,不为世俗所拘束、不被人欲所诱惑,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陰陽变化、四时运行为准则。
天清澈而洁静、地平定而安宁,万物离开它就死亡,依附它就生存。
静漠,是神明的住宅;虚无,是道的居所。
因此,只追求身外之物,就会失去对内心精神世界的保养持守,反过来对某些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就会影响人体外形的健康。
这就好比树根与树梢的关系,从根本上牵引着树根主干,树的千枝万叶也就无不随之摇动。
人的精神是从上天那里得到的;而形体则是从大地那里得到的。
所以说“道生陰陽二气,陰陽二气产生出中和之气,万物均从中和之气中产生。
万物背陰而抱陽,陰陽激荡而成和气”。
所以说人的生命体产生的过程是:一个月成脂膏状态,二个月变成肿块形状,三个月成胎,四个月生肌肉,五个月长筋络,六个月长骨骼,七个月成人形,八个月胎儿会动弹,九个月则躁动于母腹,十个月就呱呱落地。
人之形体一旦形成后,内在五脏也随之形成。
所以是肺主管眼,肾主管鼻,胆主管口,肝主管耳。
外表五官和内部五脏,开闭张合,各自互相联系着。
所以人的脑袋呈圆形,象天,脚呈方形,象地。
天有四季、五行、九大分野、三百六十六天,人则也有四肢、五脏、九窍和三百六十经脉。
天有风雨寒暑,人则也有取予喜怒。
所以这样又可将胆配云,肺配气,肝配风,肾配雨,脾配雷,以此来与天地自然相参验伍配,而这当中心脏是主宰物。
以形写神悟对通神——谈中国画写生四境界
一、写生的作用唐代画家张璪有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明代画家王履曾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清代画家石涛绘制《搜尽奇峰图卷》,题为“搜尽奇峰打草稿”。
自古中国画家如此重视对景写生,无论是画作还是绘画理论都道出了中国画对景写生于创作的重要。
中国画的学习无疑必经历三个阶段:临摹—写生—创作。
临摹被视为学习传统绘画方法的直接途径,画者通过临摹学习古人的运笔方法、用墨之法及造型之法。
要使临摹学习到的表现方法为己所用,要经过写生实践。
在写生时,对景思考如何表现一树一石,便能够激发画者回忆临摹时学到的表现语言。
在写生初期,可以套用这些语言表现眼前见到的景物,这就是初步将临摹用在写生中的实践体验,可以理解为写“形”的阶段。
在深入写生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会有所深入,对景物的感知力大大增强,画者往往不限于已有的表现方法,而是可以根据自身体会创造某些表现方法以表现所见到的景物,这就是创作的初期,这种表现被视为主观性强的写生。
通过写生,画者可以实际运用临摹所学的表现方法,并激发对景物的感受,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从而从临摹走向创作。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写生具有两大使命:第一,运用临摹所学的传统方法表现实际的景物;第二,通过对实际景物的感知,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加入更多的主观因素,使绘画变为创作。
画者明白这两大使命,便可以到自然中写生了。
二、写生四境界——“形”“韵”“神”“境”面对景物,最先感知的是其“形”,然后是其“韵”,再后是其“神”,最后是其“境”。
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画者的观察力,还考验与学识修养有关的感受力、分析力等。
以观察一棵树为例,秋日里看到山腰的一棵树,观察其“形”可以看到干枯的树枝,零星留在树梢的枯黄树叶,有的树叶是黄色,有的树叶是红色,还能感受到树枝的长短、粗细、方向,树叶的疏密及组合方式,树皮的干枯皴裂,等等。
这是感受其“形”的过程,此时动笔,可以运用临摹时所学的方法逐一绘制表现。
初学者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住“形”,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所观察的景物,就可以算作达到写生的要求了。
四真谛是什么意思
四真谛是什么意思四真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
苦谛,指世间一切皆苦。
人的生、老、病、死,乃至求不得、爱别离等都是苦的体现。
就像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努力追求某些东西,可总是得不到,那种失落感如同在黑暗中迷失方向般痛苦。
集谛,主要解释苦的根源。
它认为苦是由人的欲望和烦恼积聚而成。
人们无尽的贪嗔痴等烦恼,如同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从而带来无尽的苦。
灭谛,是说灭尽烦恼与痛苦,达到解脱的涅槃境界。
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如同从浑浊的泥沼中挣脱出来,进入到一片宁静、纯净之地。
道谛,则是通向灭谛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八正道等修行方法,如正见、正思维等。
通过这些正确的修行途径,就像沿着一条光明大道前行,逐步走向解脱的彼岸。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感悟到四真谛等佛法教义,旨在引导众生认识痛苦、探寻痛苦根源、追求解脱痛苦的境界,并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达成。
例子1例子2“我跟你们讲哦,四真谛可有意思了。
苦谛就像一个大网把我们罩住。
你看,每天上班累成狗,这是不是苦?生病的时候难受得要死,这也是苦。
集谛就像是这张大网的丝线,是我们自己的那些毛病把这苦织起来的。
比如说我总是嫉妒别人,嫉妒的时候心里就像有只虫子在咬,这种嫉妒就是集谛里说的烦恼。
灭谛就像远方的一道光,想象一下,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没有了,那得多爽啊。
道谛就是通往那道光的桥梁,要是我能像那些高僧一样,秉持正见,正思维,那我是不是也能慢慢走到那没苦的地方去呢?我觉得四真谛就像一个宝藏地图,只要我们能按照这个地图走,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例子3“你们听说过四真谛不?我给你们唠唠。
苦谛啊,就好像是生活给我们的下马威。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在苦海里划船,怎么划都划不到岸。
就拿我失恋来说吧,那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这就是苦谛里说的爱别离苦。
集谛呢,就像是在这苦海里给我添乱的风。
我为啥会失恋?还不是因为我自己的一些毛病,比如太自我了,不懂得关心对方。
鲜为人知的奇人奇事
鲜为人知的奇人奇事,500岁世外异人记实记录整理:奇人甲作者前言:这是我生平结识一位五百多岁、修行先天道世外奇人平先生的经历。
文章全部都是透过回忆写成,甚至是整合了几个人的回忆,以及平先生与我多年来,断断续续的一些对话,很不连贯,我就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中间有些文字是我想像加进去的,只是为了文章在逻辑上更连贯,绝没有偏离实事。
由于这段经历,让我发现世间有很多事情,根本不是人想的那样,看后大多人会改变思维方式的。
七、脉平先生在我家呆了三、四天以后,突然那天清早,他说他有急事,要走。
父亲和我自然又要强留他几日,平先生就说,昨晚他接到了洞庭的消息,说洞庭湖底黑鱼妖作乱,伤了洞庭归位的龙族,将它们驱出了洞庭湖,让它们无处可归。
他得赶紧赶过去,除掉黑鱼妖,不然时间拖得太长了,它若污染了整个洞庭湖水,那整个龙族就危险了,还会危及到人类,引起环境破坏崩溃。
我不明白,就请平先生开示。
平先生想了一会,就开口告诉我,他说生命在於循环,循环中断,生命就死亡,宇宙中所有的生命都是这样。
每一个个体的小生命是一个小循环,而同一个境界上,同一个生命圈内,所有同等的小生命,又能够相互联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循环,从而组建成一个更庞大的生命体。
而建立这个循环的因素,就是“脉”。
脉无处不在,只是凡人肉眼看不到,也触及不到。
比如说我们人体有脉络,中医治病主要就是通过通脉来治好病的。
脉不通,循环就不顺畅,那麼身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征。
只有通过草药、针灸等,通好了那条脉,病才能好。
还有点穴,其实就是封脉,脉被封了,人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解穴,就是重新通脉。
人体的穴位,其实就是人体脉络交错联通的关键结点,也可称作窍。
不同的穴位,主着不同的脉路,也就主着人体不同的功能。
而脉又是看不见的,脉不是血管,人叉开五指,其实,五指的指尖间都是有脉直接相联的,但人看不到,也碰不到,而脉循环又可以通过血液的循环与博动,来表徵出来。
因為一切都是相关联的,相影响的。
庄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
庄⼦道法⾃然的美学思想⼈们常常提起⽼庄,特别是庄⼦,就和“消极出世”“逃避现实”这些概念联系在⼀起。
《庄⼦》⼀书中,虽然没有专门阐述艺术问题和美学问题的篇章,对于美的问题,庄⼦也没有下过⼀个明确的定义。
但是,庄⼦往往⽤许多具体⽣动的譬喻和寓⾔故事来阐明他的哲学思想表明他关于美的见解。
⽼⼦说:“⼈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 庄⼦继承了⽼⼦这种⾃然观,并将⽼⼦创⽣万物的⾃然之道引向⼈⽣,通往⾃由的审美境界。
“道法⾃然”就是《庄⼦》⼀书最核⼼的主题,意思是:道效仿它⾃⼰的样⼦。
“道法⾃然”对万物来说就是物法⾃然,天地万物都⾃然⽽然地顺着⾃⼰的本性变化,顺循⼤道⽽⾏。
因此,庄⼦的美学思想以⾃然为宗,其⾃然观普遍地表现在对天地万物、⼈性、艺术的看法之中。
他认为对于天地万物⽽⾔,“⾃然”是在⽆为中体现⽆不为,彰显为⾄⾼形态的“⼤美”;对于⼈性⽽⾔,“⾃然”体现为真诚⽆伪的本性,它需要战胜欲望、摆脱礼俗⽽返朴归真;对于艺术⽽⾔,“⾃然”则体现为“技进乎道”,是经过依乎天理的艰苦修炼⽽达到的⾃由境界。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先,对于天地万物⽽⾔,⾃然之道在⽆为中体现⽆不为。
“天地有⼤美⽽不⾔,四时有明法⽽不议,万物有成理⽽不说。
”(《庄⼦·知北游》)庄⼦连⽤“⼤美”、“明法”、“成理”赞叹“道”在⽆为中所⾃然彰显的最⾼境界。
“道”是宇宙天地的本体和⽣命。
天地有造化之美,美原因乃是万物有⾃⼰的本根,这万物的本根就是天地之道。
道存在于⾃然万物之中,⾃然万物是道的显现,也是美的源泉。
⾃然万物各有其性,“民⾷刍豢,麇⿅⾷荐,唧蛆⽢带,鸱鸦耆⿏。
”⽽且各种物性是平等的,是⾃然地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不要⼈为地索取和雕琢,要循天之道,顺物之性。
庄⼦欣赏万物这种⾃然的⽣命状态,反对⼈为的扭曲,他认为⽜马有四只脚,可以⾃由地⾏⾛。
这是马的本性,⽽⼈却要羁勒马⾸,贯穿⽜⿐,拘束马的⾃由,这就是⼈为地破坏了马的⾃然本性,马喜欢奔跑那就让它⾃由⾃在奔跑好了,不要⼈为地去驯养它成为所谓的好马,改变它矫健的本性。
证悟空性的四个境界
证悟空性的四个境界证悟空性的四个境界!创古仁波切按:本文是从果地,开显了四个证悟境界,其中第一个境界,就是堪布所说的,一切外境也不外乎是心的显现。
我们觉得外境是实有的,是因为我们观察了,也就是执着了,其实这些外境,不过是业力招感,自性化现。
在观察之前,一切外境是空性,是无限的可能性,一旦被观察,无限的可能性瞬间坍塌为唯一的实有。
这个实有,决定于当下的业力、愿力等等...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四个证悟——创古仁波切讲解按:心性虽然是空性,其展现却是变换不停、无限多样的。
心的本性仍是空性,但并不表示绝对空无、死寂、空白、止静的空,而是空的同时又有明觉的无限、无碍、不断的展现。
摘录自创古仁波切的《直指法身》:1、万法皆心。
这与观心法之三——“观看显相与心是一或异”有某种程度的练习观心法之三时,刚开始会确知内显相(内心经验)不外乎是心,最后会怔悟连外法相(外境)也不外乎是心。
不管哪种情况,怔悟到内外法相都不存在在心之外,就是证悟到万法皆心。
2、心即空性。
证悟万法皆心皆是心的展现,就一定要证悟心性。
为了证悟心性,就要练习观心法一与二:止定中关照与动念中关照。
在这两种情况下观心,就会发现心没有生、住、灭。
虽然经验到止定和动念的状态,但是这两个状态中没有什么是会生、住、灭的。
止定中没有什么是止定的,动念中也没有什么是在动的。
证悟到两者在相上虽然一个是清明一个是生动,但是体性其实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是第二个证悟:心即空性。
3、空即自显。
证悟到万法皆心,而后证悟到心即空性,是否表示心不存当然不是。
心性虽然是空性,其展现却是变换不停、无限多样的。
心的本性仍是空性,但并不表示绝对空无、死寂、空白、止静的空,而是空的同时又有明觉的无限、无碍、不断的展现。
简而言之,心的空性即是升起经验、展现妙有的能力。
因此第三个怔悟是——空即自显,它指的是怔悟心性的光芒或展现是永无止尽、变化无穷的,其本性是大乐的。
这么说,是因为证悟万法皆心和心即空性,就不会执着万法实有,也不会执着这个假名的“我”是万法实有的一部分。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境界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境界
陈莉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8)004
【摘要】<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道家精神境界与司空图的生存之思息息相通,具体表现在"真人之道"、"自然之道"、"素淡之道"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司空图诗论鲜活的生命特色.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陈莉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J], 刘炜
2.诗歌的境界与批评的境界——重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J], 曾平
3.《二十四诗品》与道家思想 [J], 冯婷
4.本世纪以来《二十四诗品》与道家关系研究述评 [J], 许连军;贾丽丽
5.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音乐美学意境与思想传播 [J], 张诗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道术兼修,道是道理,术是谋术。
道是做人的原则,是不变的,术是做人的技巧,是需要多变的。
只讲原则是迂腐的,只讲技巧是浅薄的。
用现代话讲,就是做人的战略和战术要统一。
这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人有达到事业高峰之美妙感受,大多数人的失败,正是因为只学习外在的技巧,而没有注重内心的修养,由此迷失了方向,降低了追求。
道术兼修也可以叫道术合一。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分不清道与术的区别,甚至以为术就是道,或者只空谈道,而不懂术,结果寸步难行。
做人的道理是道,生存的技能是术。
现在年轻人太过于学习技能或专业,而忽略了学做人,或者学了一些做人的技巧,而没有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并且也没有把品德和技巧两者合一。
其实,术无道则不立,心道为本,道术合一,则无坚不催也。
很多人以为,成功主要是靠我自身的技能,然后我再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
认为成功是80%靠技能,20%是靠做人。
但是实际情况是 80%是靠做人,20% 是靠技能。
做人与技能的比例其实是有一个年龄阶段的分配。
人在年少的时候,要多学本领,技能是进入社会的入场券。
但是以后,做人就占了主要。
从总的人生来说,80%是靠做人,20%是靠技能。
大学教授只讲道,空谈战略,而生意人只讲术,只讲赚钱。
结果大学教授还比不上一个小学文化的生意人赚钱多。
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
很多政治家只注重权谋之术,没有追求的人自然会成为贪官,而真正做大事的人讲道的,例如历史名臣,都是同时也注重自身修养的,例如曾国藩等。
道可以让人成圣,术可以让人成王。
心中没有大道的人注定难成大事;更不要说成贤成圣;纵然一时成事,也只能是混世魔王或乱世枭雄,终为世人所不齿。
很多人就以为个人成功是需要学习做人的技巧,以为 80%靠技巧,20%靠品德,其实品德和境界才是主要的。
80%靠品德,20%靠魅力。
道悟自然系列连载--奇人甲
道悟自然作者:奇人甲悟道自然之一艺之境界(神传文化:国学)芸芸众生,每人悟性机缘各不相同,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时修行。
修行的人有修行人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其修行门派的要求与规则。
那不修行的人怎么办呢?所以神就传下了各式正统艺术,教给人类,留给凡人社会,给他们开创文明,同时丰富了人的生活。
那艺术是不是就是为了丰富人类社会生活而存的?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是大错特错。
神不会为怕人无聊,而丰富人的生活作些什么,那是误人,会让人迷失得更深。
艺术其实是修行。
各种不同的艺术就是不同形式的修行。
它是神为了使人类不致于快速的迷失、堕落,而传给人类,维护人类社会道德水准的修行方式。
你们上朔一下艺术的起源。
发现所有正统艺术都是从宗教中来,或在上古道传文化中创造。
即都是神传的,都是从修行界中来源的,所以都是用以给人类修行的。
只是人不自知。
人往往被事物的外在假相所迷惑,而以为实,忘其根本。
我以我们中华古老的“艺”为类,来讲解艺术的修行原理及境界,为大家破其迷。
我们中华古艺,千门百类,多种多样,我们现代人统称其为国学。
如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舞蹈、雕刻、周易、预测……这些都是艺。
我以前讲过了循环与法则,现在就是这基础上破解一下“艺”的修行原理,希望现在从“艺”的人看后,能有所了悟,知其根本,提升自己的境界,而达新的造化。
前篇文章没有看过,或没看完整,没看明白的人,可以回头再看两遍,不然我现在和后面的文章,你看不懂。
谢谢。
下面我就讲解一下,艺的修行机理。
一、对应因素我前面说过,修行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找回真我,而打通脉络,通百窍,从而能与自然相联接、感应,悟道,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艺术也是如此。
艺术也有脉,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
我在法则中,从道家角度讲了宇宙的构成。
我们这三界就是五行构成的。
也就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空间、物质,都是五行构成的。
将三界之内物质一一分解,都可解构成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
五行是构成三界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构成三界的五种基本法则,五种基本属性。
道悟自然之五——艺之境界(三)(艺术的小宇宙)
道悟自然之五——艺之境界(三)(艺术的小宇宙)我前面已写了两篇关于艺术境界的文章。
我说过,艺术是用来修行的,每一种艺术都是从很高境界中传承下来的,与宇宙高层都是有对应的,都是可以用来修行的,是神传给人,用来提升人类社会境界的。
由于现代人类已离不开艺术,建筑、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休闲娱乐,等等等等,时时处处都在艺术之中,形成了一个大环境,几乎人人都离不开,成了现代文明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再写这一篇,以我的智慧和所见,道出我对艺术的认知,希望能对现代社会起到善的引导作用,以尽我的一分能力。
一、艺术的小宇宙我在艺之境界二中,说过艺术都有脉。
艺术境界的提升,就是先达到天人艺合一,以艺术之脉通人之脉,以艺之窍打开人之窍,相通相溶,以达到往高境界上提升的目的。
人的境界提升了,艺的境界自然也就提升了,这时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包含了高层的内涵,有深层的意境了。
这作品就是对自然的一种和谐调配,能向外界散发出正的能量,对外界起到善的作用,能在无形中,帮助外界的提升。
脉是起流通作用的,是循环的重要元素。
既然艺术都有脉,那艺术都有自己的完整循环。
也就是说每样正统艺术,每件艺术作品,其实都是一个微宇宙,一个缩小版的自然。
一件高境界的艺术作品,站在不同境界,能看到不同的内涵和意境。
人体是天地的精气聚之而成,是自然道法创造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人体也是一件极其完美的艺术作品,只是创作者是很高很高层次的神灵。
而站在更高层次上讲,我们这个自然,也是一件极其完美的艺术作品。
站在更更更高的境界上看,我们这个小宇宙也是一件极其完美的艺术作品……道家说过,人体是个小宇宙,我在人体之道中已论述过了,就不再多说。
其实每件完满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小宇宙,都是一个微自然,只要你站的基点足够高,才能看清。
也只有站得基点够高,才能创造得出如此完满的作品,使之成为一个小宇宙,一个微自然。
否则你站在这个局中,便会被局势所迷,所左右,所以永远看不清全局,更无从欣赏和创造出这个小宇宙来。
《黄帝内经》:生命的四层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区别)
《黄帝内经》:生命的四层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区别)【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黄帝内经:真人把握阴阳,至人合于阴阳“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历史上被称作“真人”的人,其实并没有达到“真人”的境界,因为他们没有“寿敞天地,无有极时”了我们没有看见。
比如孙思邈叫孙真人,他活了一百多岁。
第二个阶段的人叫“至人”,后面有句话“亦归于真人”,很多中国古代的道家就达到了第二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什么呢?“中古之时,有至人者”,就是达到了这个境界的人。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此处用的不是“把握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就是也属于真人这个级别,属于副处级,所谓副处级其实也是处级。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何谓“淳德全道”?这个“淳德全道”就涉及到了道德的问题,以前我们反复提及到,道是天地的变化,叫自然变化规律,“德”是人的德行,行为,如果我们能做到德符合,接近于“道”的变化,那么就达到了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谓淳德,就是尽可能地、不失真地淳道。
“全”就是尽可能的、全面的去掌握天地变化的规律,让自己所有的思想行为都符合天地的变化。
这就是至人能够达到的境界,他不是去提挈天地,不是去影响天地的变化,而是像骑马一样伴随着马的奔跑起伏,如此去顺应天地的变化。
更厉害的真人骑马,他能决定马奔跑的节奏。
他能让马跑、颠,他能决定马的行为。
“把握阴阳”和“和于阴阳”的区别在哪儿?首先是前提不同。
和而不同。
孔子有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我非要把别人弄成跟我一样,这叫“同”,同化别人。
我允许别人跟我不一样,但是我们仍相处的非常融洽,非常和谐,就叫“和”。
就好像炒菜,葱姜本来是辛辣的,你又拿葱姜去炒一盘辣椒,这叫“同”,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味道是一样的,都辛辣。
相反,当我炒一盘辛辣的东西放点醋,这叫什么?不同,和,但是很好吃。
道学与艺术境界之浅析
道学与艺术境界之浅析道学与艺术境界之浅析(1)本⽂所谈的道是在学术层⾯的道学,不是宗教层⾯的佛道。
道学讲的“⼤象⽆形”看似易懂,实际的意义远不是常⼈所理解的那么简约。
(2)易传所谓:“⼋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以及“天垂象,圣⼈则之”等,我认为这⾥的象有两层的意义,⼀⽅⾯,象是宇宙万物的另⼀种呈现,⼀种与现实具体事物有区别的但仍然另⼀种视觉上的形。
这就是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另⼀⽅⾯,象⼜是宇宙万物的范型,可以作为模板。
这就是所谓“成象之谓⼲,效法之谓坤”。
“成”就是结构、创构的意思。
“故‘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象为有结构之范型也。
”当然,象本⾝也有井然秩序的结构,象有它本⾝构成的规则和图形(六位及阴⽘与阳⽘),这种规则和图形不仅揭⽰了具体的世界万物及其关系,⽽且它们的意义和所指在根本上也是在宇宙和世界的范围之内:“法象莫⼤乎天地,变通莫⼤乎四时。
”⽽象的世界所呈现的形象和意义是⽆穷尽的:“象为圜,执其环中以应⽆穷。
”真正的、完美的象的世界则是⼀种⾳乐的世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此‘正’唯显⽰于乐。
象即是中国形⽽上之道也。
象具有丰富之内涵意义(⽴象以尽意),于是所制之器,亦能尽意,意义丰富,价值多⽅。
哲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实⽤的溶于⼀象。
(3)古⼈所探索的这种象的世界已经超越西⽅的科学的、数学的、理性的世界,达到了⼀种意蕴的境界。
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像孔⼦所说的:“⼈莫不饮⾷也,鲜能知味也。
”西⽅的形上学是“⾷⽽不知其味”,⽽中国的形上学“由序秩数理中聆出其内在的节奏和谐,⾳乐,‘知味’即能‘以情絷情’。
以情体其意味。
”这就是中国形上学象所具有的可以体验、意会的独特功能和意义。
西⽅从泰勒斯就认为⽔为万物⽅根本,是⼀不变实体,道家尚⽔,中国哲⼈如⽼⼦、庄⼦、孔⼦、孟⼦等以⽔喻道,但不以⽔为哲学实体。
同时,中国哲学家具有⼀种传承、延续先祖和古圣的政治道德遗训以及礼乐⽂化的使命感,因此对哲学与政治及宗教不采取对⽴的分裂态度,⽽主张“信⽽好古”、“述⽽不作”。
奇人甲悟道系列连载:道悟自然
奇人甲悟道系列连载:道悟自然艺之境界(一)道悟自然之九:魔道由归一于 2012年5月16日0:36 发布这一篇之所以放在最后写,不只是因为这一篇基点比较高,同时又因为它最危险。
而且只有在看完子苏奇缘后,这一篇才能看得更明白。
所以选在子苏奇缘刊登完成后,才写这一篇。
希望看这一篇之前,将子苏奇缘认真看完。
同时,这一篇用来替换子苏奇缘中未公布的魔道那一节,因为这一篇说得更全面、清晰,角度也站得更高。
我这篇讲的魔道之理,是过去旧宇宙的理,因为它在旧宇宙中合理存在。
但现在处于新旧宇宙更替的最后时刻,我个人所在境界悟到的情况是这样:以后的新宇宙中,相生相克之理将会以善为主导,以生为基点,代替旧宇宙的灭,能够自我修复平衡,而不是像旧宇宙中那样,最终导向极端,然后进入成住坏灭的宿命。
旧宇宙将成为历史,历史是用来对现在作为借鉴作用的,我之所以将这些写出来,是想起一个提醒借鉴作用,不要因为一时糊涂,而堕入魔道。
魔道也属于道。
但它属于道的极端部分,道到了极端上,就是魔道。
所以中国儒家,讲一个中庸之道,就是让人不要走极端,以维持人类的道德,防止人类入魔。
魔道是根据相生相克的相克之理延伸出来的,又称为灭道。
到了三界的低层次,也叫斩道或杀道。
这我将在玄界中具体去说。
到了人类这个最低层次,魔道又延伸出了许多门派。
日本民族,很讲究道,万事都要悟出个道来,但有些却是道的极端。
我发现这些魔道门派过去在日本比较多,当然日本的正道也有不少,这个民族很包容。
比如其中的武士道,就是魔道在人这个最低层次演变出来的,这些恶的成分,都会带来恶的灾难。
所有人都是一样,如果种下了恶果,最终得自己去品尝。
当然日本好人也非常多,而且好人是非常的善良的,当然恶人也是很恶的,这是一个极端而又包容的民族。
我这里不是表达什么意见,因为现在末劫时期,很多地方,都败坏到了极点,我只是说一个过去的历史,不针对现在,说一个道理,希望不要因此引起误会,谢谢。
大家知道现在人类自然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直寻妙悟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直寻妙悟
彭吉象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17(0)8
【摘要】中国的艺术创造以意境为中心,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维必然随之围绕着意境而展开。
中国艺术意境的最高层次是禅境,或者说是道境。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于是绘画由丰满的色相达到最高心灵境界,所谓弹境的表现,种种境层,以此为归宿”。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彭吉象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天合天”与“妙悟”之我见--中国古代艺术领域直觉思维理论溯源 [J], 刘松来;尹雪华
2.从"直寻"到"妙悟"的理论背景分析 [J], 马荣江
3.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心境归一 [J], 彭吉象
4.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亦心亦物 [J], 彭吉象
5."妙悟"与中国传统艺术 [J], 彭译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
宫商徵角羽。凑五音,以调五行。运转阴阳,调配五行,以通气脉。
五行造化万物,自然自有五音。同音相应,同气相求,调五音,以应五行。抑扬顿挫,合阴阳之变,韵律之行合气脉之流,节奏之顿挫合窍穴之通达,或缓或急,或抑或扬,琴之操,合人之修,操者,修也。
其实画之道,在于气与神。
气能聚之成形,散之成物。气孕育万物,自然万物都有气,都是由精气聚之而成。自然山川都聚集着灵气,气是万物的灵动。这些平先生都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画之修行,就在于画家秉承画道,与自然合一,在对自然万物的洞察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悟道,从而双眼能洞察万物之气,感知自然的灵动。然后配合画技,将万物之气与灵动,用笔墨在纸上表达出来。就即是画之道。
画
中国古画是一门完整的修行艺术。现代人很少有能真正欣赏古画的了,包括一些所谓高等艺术院校的教授、专家和大师,他们自己都不懂得欣赏,所以更无法传承国画之道。
在中国,很多越是有名的人,好像越是不明白国学大师的外衣,打着匡扶传统文化的旗号,以至于让人分不清,而产生误解,更加迷失,这些就是佛教中的魔王波旬之流。
围棋之道,其实就是通脉。当棋子连成一线时,就是一根脉。但每根脉必须得至少留下两个窍(穴),以通天地之气。不然这根脉就是断脉、死脉,不能接收天地之气,没有能量流通。我们下棋的人,一般将这个窍(穴)称为“气”,就是每根脉得至少留下两口气,这些会下棋的人都清楚。
对弈时,可通主脉,一气呵成。亦可通支脉,各成一气。亦可将支脉接通,使棋局连成一遍,归为一脉。棋局变化莫测,周而复始,局局如新,这也是宇宙的循环。
西方的文化是由表及里,先从人类最表面的物质入手,再慢慢深入去研究。而中国文化直接抓住了万物之神,抓住自然生命的本质,以内在来改变外在。所以中国的文化比西方文化起点高,而且高出许多。因此中国文化对人自身的要求也就很高,要求人的根基好,悟性高,所以到了现代,慢慢地就不被迷失的人类所接受,而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广大与传扬我们中华神传文化。再次感谢。
顺便说一下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人的文化,它的起点在人这个境界。而中国文化是神传的文化,所以起点远高于人。包括西方的语言文字也是,它们只是单纯的一种用来表达、记录信息的符号,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内涵。而中国的古文字与文言文,那才是真正传神的文化,有着高深的内涵与对应。寥寥数语,即能包容万物,变化万千。站在不同的角落和境界上,能看出不同的意思与内涵,变化无穷。所以真正的传大道,用中国语言才最适合。
道法自然,围棋也是对自然之脉及循环之道的效法。弈者可根据各自的悟性,打通棋之脉络,天、人、棋合一,即为修行。
但这修行的前提,必须是秉棋之道,悟棋之心法。在通棋之脉的同时,也是在通自身之脉,以达到人棋合一,互为感应,这才能称得上是弈修。小弈者,以纸为局,中弈者,以天地为局,大弈者,以宇宙为局。这是弈的境界。
现代人的书法,也走入了魔道。他们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个人风格、个性,而摒弃了书法之道。那些所谓书法大师,所写的字,我说连三岁小孩都不如,毫无气穴,经脉寸断。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吧,现代很多人喜欢把无知当作个性,而又喜欢附庸风雅,怕别人看出他无知,因此无知竟成了现代的主流艺术。就这样搞出些奇形怪异的东西,互相一吹一捧,就成了大师。然后他的东西还卖出天价,大都是自己炒出来的,自拍自买。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去买,这东西买回家去,只会倒霉,它带着很不好的信息,很阴气。
阴阳二气,相生相克,不可缺一。这也是我们人类这个小宇宙的构成原理。每局棋都会形成不同的棋脉、穴位,与局势,变幻莫测。每个不同的自然世界,也都由不同的脉络与穴位等构成,所以每局棋,都象征着一个世界。每下一局棋,其实是在创造一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在棋盘上。
棋,旨在清心、增慧、修行,不在胜负。阴阳二气缺一不可,在于调配,没有胜负。现代人,却将棋当成了博杀的工具,完全丧失了棋之道。每弈必要竭力拼杀,一决输赢,以满足自己虚荣、好斗与名利之心。这就将棋引入了魔道,就如同宗教进入了末法,成为邪教一样,已不能再让人修行,只能惑乱人心。
书法有隶、楷、行、草,四大体。其中草书是魔道。是人在神魂颠倒,迷乱发狂之时,创造出来的。那些低层的邪道,在作符招阴鬼时,好用这种字体,因为它本来就是阴鬼的字体。所以邪门歪道,自古都有,人必须得用智慧去分辨。
四大字体中,我独钟隶书,尤为唐隶最甚。唐隶一笔一划都带着仙气,是天人之书,能够通神。
所以现在的围棋,已完全失去了棋之道,棋之心经早已失传,只剩下了纯粹的技术与棋的空壳留存下来。这就像现代的中医一样,医之道已失传,只剩下一些即成的药方和手法来治现代病。但病是变化的,而药方等却没有变,所以现代中药也渐渐失灵了,慢慢治不好病了,中医便不再被现代人接受。
技术是有极限的。不管现代人将它划分为几段,但永远无法突破这个极限,永远只能坐在井中论天。
行字时,有疏有密,错落有致,整体大局又如行云流水,一脉天成。其中窍穴自成。运笔前,也要讲究静息调息,清心断欲,以通天地,以达天、人、笔合一,道法自然。
字有抑扬顿挫,行笔有圆润、刚劲,刚柔并济,才能调配五行,与自然合一。字太刚劲,棱角太锐利,则杀气太重。太过于圆润,则又媚而无骨。这都是极端,其中的度,在于各人去悟道,以道调配。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的智慧和境界有限,所以看到的东西也很有局限,并不是最终的道。神传文化博大而精深,也不是我寥寥数语,所能表达得清的,我的这些话语也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并顺便更正一下部分世人对中华神传文化的误解。另外关于平先生的文章之续集正在整理,还有亘古世界,共两部,有望今年全部发出来。因为其间有不少东西实在太玄了,超脱了人的思维,怕对人产生不好影响,所以还在思考中。也是在等待机缘,机缘成熟便会发出来,请耐心等待,不必再三追问。谢谢!
一曲天成,有如一脉相通,接天地之气,通身体百窍,天、人、琴合一,琴法自然。
此琴之道。
临琴,必沐浴更衣熏香祷告持斋戒,以通天地,必清心静息,秉承琴道,以合自然。身之操者,凡丝之音。神之操者,天赖也。
今之操者,已绝琴脉,百窍不通。以古之琴,为淫靡魔音,此所谓,五音令人耳聋。无道也。
作者:奇人甲
棋、琴、书、画,被称为四艺,在中国古老艺术中较有代表性。我上次说到过艺之境界,但只是泛泛而论,没有具体去细谈。这次就以我微渺的智慧,与个人的悟道,来结合四艺,细说一下中国古老文化吧。
棋
围棋黑白二子象征阴阳二气。棋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天地、自然、宇宙。而对弈者则为自然之灵,是棋中的修行元素。
真正一幅好的画,是传神的。能用人的笔墨,画出万物之神来,这就是画的境界。境界越高,越传神。所以国画,不重表面,而重在传神。
境界越高的画家,他的智慧就越大,他能穿透人类表面的时空境界,看到更高的宇宙境界,所以他能看到最真实的自然,能看到山川之灵,万物之神,能看到自然万物更真实、更本源的存在形式,所以他的画能传神。
书
书法其实不能算为单独的一门艺术。在一定境界,书法是从于画的,二者合一。
书法之道,亦在于运转气脉,调配五行阴阳。书法也有抑扬顿挫,横竖撇捺点,对应五行。
每个字可独成一体,横竖撇捺点,可根据各人的悟性,自行调配、构架,成就自己的风格。但整体的文字,也必须要连成一体,从起笔到收笔,一气呵成,成为一脉。
大道至简至易,高境界的画家,寥寥数笔,便能表达出自然万物之道来,能让人看后心清体透,心旷神怡,这就是画作的境界所在。
而西洋画与中国画却正好相反。中国画重在神,而它们重在形,重在表面。它们画画非常重视表面的形像,讲究精确的比例、透视与光线等的表达,作出的画,甚至能以假乱真。这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