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合集下载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下一页
原子的体积很小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电子在其中 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 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 有没有规律可循那?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 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 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特点1:电子 在核外是分层排 布的
小结: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 子 (不带电) 电 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排布规律:分层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最少有一层,第一层最 多排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 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 子也是稳定结构(如: He)。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3 21
Li
+4 22
Be
+5 23
B
+6 24
C
+7 25
N
+8 26
O
+9 27
F
+10 28
Ne
+11 281 +12 282 +13 283
2.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现代原子结构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电子在核外做无 规则的高速运转
3.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原子弹爆炸原理是原子的核裂变,证明原子可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2.强调原子结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讲解和课本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原子量的计算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根据原子序数、原子量判断元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a.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b.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c.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学生思路,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a.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趣味性。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a.教会学生运用类比法,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降低学习难度。
b.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要求:分工合作,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报告格式规范。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3.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
子数为175的超重原子。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
差是(A )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 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 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 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 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 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知识讲解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电子云模型
1927-1935年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 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 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 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 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 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 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 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 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 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中子
原子
位正电荷,________不带电,所以整个________不显电性。
课堂练习1 核电荷数(Z)=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H
101
C
666
分子种类
H2 H2O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2
0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若将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 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 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排布特点:
(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2)离核由近到远的电子层依次为第1、2、 3、4、5、6、7层,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3)每一层最多排2n2(n是电子层数)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8个。 (4)电子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 度偏转几乎被弹回
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偏转 大多数α粒子没偏转直 接穿过
1. 原子内部十分空旷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极大多数 的 α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方向行进。 2.这些α粒子碰到了障碍物给的阻力,而且障碍物占据 的体积很小,所以少数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方向 3.发生偏转和被反射回来的α粒子可能碰到质量大的多 的粒子(原子核),所以极个别的α粒子竟被反射回来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课堂反馈
原子 种类 氢 质子 数 1 6 8 11 17 中子 数 0 核外 电子数 1 核电 荷数
1
6 8 11 17

氧 钠 氯
6
8 12 18
6
8 11 17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 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 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 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 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 一样。
卢瑟福获1908年 诺贝尔化学奖
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美是统一的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2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因此原子核中含有几个质子,就决定了原子核带有几个正电荷。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总结】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下面的表格,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总结与交流】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种类不同,原子内质子数也不同【对应训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答案】A【变式】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答案】B【过渡】了解的原子结构后,接下来再从“量”的角度认识原子。

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你知道小到什么程度吗?科学家们测出了一些原子的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讨论】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原子的真实数值真是太小了,这样的数据容易书写、记忆和使用吗?能不能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呢?【总结】科学家们经过商议,一致同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总结】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即用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 ,通常省略不写。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粒子种类质量 质子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总结】1.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2.电子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动画或图片,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
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课题1: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的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
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4、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基础达标】1.( 2023·永川区一模)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电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选A。

2.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这种微观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答案】B【解析】中子不带电,质子、电子、原子核都带电,因此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是中子。

故选B。

3.如图为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 的数值是()A.2B.4C.6D.8【答案】D【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图中的x=2+6=8,故选D。

4.氦3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原料,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答案】A【解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中质子数为2,所以氦3核外电子数也是2,所以1个“氦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和2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A。

5.对“原子的构成”同学们有以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答案】A【解析】A.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例如普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故A错误;B.核外电子具有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较近,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较远,故B正确;C.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C正确;D.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正确。

故选A。

6.( 2023·中山市一模)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人们通过对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已成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知的重要成果。

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在本课中,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节点。

所以,本课在整个的化学知识体系中作用十分重要。

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到的微观知识及课外知识都有限,而本课内容又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中生又缺乏微观想象力,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会产生一些疑惑,如原子到底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等等。

在教学中可以自制或借鉴一些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课时2 离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1 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3.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的排布特点,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并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回顾】通过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回顾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和原子。

【过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哪些这些微粒有多小呢?【类比】1.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4.拓展阅读:
a.阅读教材第58页的“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们探索原子结构的艰辛历程。
b.拓展阅读有关原子结构的前沿研究,如量子力学、原子核模型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书面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可适当延长提交时间。
3.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确保作业质量。
2.实践作业:
a.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生锈、电池放电等,分析其中的原子结构变化,并撰写观察报告。
b.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如核电站、医学诊断等,并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进行简要解释。
3.探究作业:
a.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关系。
b.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化学学科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
5.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敬畏之心。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物质表面结构,进而推断原子的排列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运用数学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原子结构的理论。
2.运用模型和比喻,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和示意图,解释原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3.撰写科学小论文: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原子结构相关话题,如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4.家庭小实验:
-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实验要求安全、环保,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
-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意识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环保活动,提倡绿色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在学术探讨中的沟通能力。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原子结构,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原子结构,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教师运用多思维能力。
4.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原子结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原子结构知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原子是由哪些粒子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2.原子序数和原子量有什么意义?它们在化学中如何应用?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与原子结构有何关系?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科学素养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理解原子这一基本粒子的组成及其内在联系。本节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的构成阅读课本图3—9和第53页的内容:原子的构成,完成下列填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3.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的内容,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是一个空心球体。

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分子带电吗?物质呢?2.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课本第53页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表中纵向、横向、普遍性、特殊性等方面寻找)?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4)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4.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原子、分子。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质子、中子。

(4)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

(5)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6)不带电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2.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30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A )A.26B.30C.52D.56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⑤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及各种粒子的带电性。

2:各粒子间的等量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知道什么是离子。

学习重点:
1:原子的结构,及离子的带电性。

2:离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
1:各粒子间的等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过程:
(一)原子的结构
1:阅读课文(53页)找出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各种粒子均显什么电性。

2:什么是核电荷数?。

3:通过原子本身不显电性这一线索,填写以下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阅读课文(54页)了解什么叫做分层排布。

2:根据组成原子个粒子间的关系完成下题。

提示
(三)离子
1:阅读课文(55页)什么样的电子排布被称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2: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并举例说明,画出相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并举例说明,画出相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如何变成离子,什么的离子属于阳离子,什么样的离子属于阴离子。

5:物质可以有、、构成。

作业:
书后习题1.(1)(2)(3)(4)(5)
3。

教案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教案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等于。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依次类推为,离核最远的也叫。

其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电子数不超2个)。

6.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化学性质,这种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探究与交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否再分呢?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问题1原子能否再分呢?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电子问题2分析P53表3-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2)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观看原子爆炸的视频,可见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还可以再分。

指导学生观察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并结合教材阅读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观察表格,分析、交流、归纳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小结:(1)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

氢原子不含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与中子之间不一定相等。

(3)不同原子之间,质子数、电子数不相同。

探究与交流(3)不同原子之间的有哪些区别?问题3观察下表,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与电量上有何区别?粒子电性电量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中性不带电荷(1)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和电量上有何关系?(2)原子核电性与电量决定因素?(3)为什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知识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视频播放:核外电子分层排布flash动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问题1(1)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如何?(2)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离核远近的依据?(3)原子中,离核最近是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为?离核最远的是最外层,最外层上电子数不超过几个?(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呢?)问题2请指出下面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明白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性质,是学习好原子结构的钥匙。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53 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53 页图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问题二: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带电荷原子核(带电情况)问题三:看课本53 页表3-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1、核电荷数= = ;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一般的氢原子无。

问题四: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电,核外电子带电,它们所带的电荷,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问题五: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决定。

二、小组合作相互研讨同位的或前后的为一个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研讨,订正错误。

三、交流展示巩固知识四、反馈测评强化知识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 、质子B、中子 C 、电子D、.原子核3、某些花岗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4、决定原子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原子核5、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A.质子、中子、电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C.中子、电子、原子D.中子、原子、分子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一个质子的质量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小结: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是______数和_______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3.设计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如“猜猜看”,让学生猜测原子的组成和结构,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回顾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为引入原子结构打下基础。
2.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结构,解释原子的组成。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介绍原子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参与课后在线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
4.阅读化学科普文章,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化学素养。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分为三个部分:
(2)课堂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小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实验报告、讨论记录等,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如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抽象理解,学生难以形象化地把握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对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数量关系的理解,可能会因为概念混淆而感到困惑;
-使用更多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离子 失电子 金属原子 离 (Rn+)
一般<4个
阴离M子g:O+21-2 2、8 S22-、S F+-16、2C8l-6 阳离子:H+ 、Na+、 Mg2+ 、Al3+
子 阳(R离n-)子质子数得<电核子外电非子金数 属原子 一般≥4个
原子M团g:2+O+H1-2、2 8NO3-、S2-S+O4126-2 8 8 CO32-、 NH4+
练习反馈 根据下面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以上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是_A__C_E__G__H;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原 子是_E__G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是_A___H____;稀有气体的原子 ___C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B__D__F___;阳离子的是__D__F_;阴离子的是_B____;同种元 素的微粒_D_、__E_;__F_、_G_;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_B_、__C_、_。D、F
Na +11 2 8 1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排2个 电子;
2.第二层最多排8个 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 过8个。 4.电子先排第一层, 再排第二、三……七 层,按照能量由低到 高顺序分层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 常见离子符号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侨谊实验中学 史育萌
一、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发 现 史
一、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分组讨论】 观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一、原子的结构【知识聚焦】 Nhomakorabea原子
原子核
(+)
核外电子
(-)
质子
(+)
中子
(不带电)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原子中: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表示原子核及 核内质子数
表示电子层 以及电子层 上的电子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