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功过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功过论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两千年来,始终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众说纷纭。
有人把嬴政骂的狗血淋头,也有人对其大加赞扬。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那个时代的伟大改革者、开创者。
但皇帝也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对于其是否为‚暴君‛的问题,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作为皇帝,他基本上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也不乏有一些错误。
我认为这不能简单以‚功‛与‚过‛二字区分,今将浅见述下。
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王室急剧衰弱,威信下降,历时超过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使中原分裂割据,纷争不断。
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很有可能中国现在也与欧洲一样四分五裂,国家林立。
有人说秦始皇是沾了先辈功劳的光,这有其道理。
但如果秦始皇没有踩在先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那说这话又有何意义?在统一国家的问题上,秦始皇居功至伟。
但在统一以后,他的有些做法就开始有失偏颇。
《史记》中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尽管这是侧面描写,但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大一统后,自信心开始极度膨胀。
而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更是可以看出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当称己为‚皇帝‛。
当然这是细节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何在国家刚刚平定之初,不休养生息,反而大肆建造宫宇,这使我觉得秦始皇需要反思的问题。
中国的老百姓,有田地耕作,保证温饱,不遇天灾,一般是不会造反的,但秦始皇在得民心的策略上做的确有问题。
本身六国的百姓就对秦抱有敌意,这时候当务之急应该是让民众淡忘这件被灭国之事,用时间冲淡一切,而不是大批征调徭役,使民不聊生。
其实秦始皇也许有他的‚苦衷‛,六国刚灭,天下一统,这是一件空前绝
后值得称道的大事,问题是他想把统一之后的善后都由自己来解决。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所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所以统一后,他修长城,铺驰道,建灵渠。
力图以一人之力,在自己在位之年,完成所有遗患,而留给子孙万代一个千秋太平盛世。
而他后来寻方士,求仙丹也未尝不是他想活得久一些,可以为大秦做更多的事情。
但这些做法却忽视了刚结束战争疲惫不堪的大秦,许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长期实行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错就错在实行速度的太急,做法太残暴,激起民怨,为秦二世而灭埋下祸根。
其实如果秦始皇死后继承人及时改正,实行仁政,就如同朱棣死后,朱高炽的仁德之政一样,还是可以挽回的。
但坏就坏在秦朝的继承人出了问题。
根据史书记载和后来的史学家分析,公子扶苏应该是秦始皇属意的接班人,但扶苏的过于仁厚让嬴政不满,所以打发他去北边抗击匈奴,我觉的初衷应该是想让扶苏看清现实,培养其杀伐果决的气质。
但问题是秦始皇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死在了南巡的路上,而在有生之年,不知始皇是如何想的,既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给扶苏一个太子的身份,使得赵高和胡亥有了可趁之机,否则群臣可以以此为旗帜拥立扶苏,这就使得秦朝的统治系统开始出现混乱,而之前埋下的隐患,加剧了矛盾的产生,把秦朝一步步推向灭亡的深渊。
历史是由人组成的历史,组成历史的人是多种多样的,我觉得在研究历史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能忽略,许多性格上细小的差别会造成历史的偶然,而一个个偶然又造就历史的必然。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备受世人关注,他的每一个举措都会引来无数人的评价,这也是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争论其功过问题。
正如我开头所说,作为一个统治者,他尽到了本
分,他对王朝的未来发展的出发点是好,他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但其性格,以及周围的人,做决策时的环境等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在封建时代,国君的家事即国事,个人事即天下事,人们总会把个人问题与个人功绩问题混淆成一个问题,说嬴政个性残暴,但并不等于他的政策残暴,只是为了政权的巩固,而实行统治者认为必要的手段,尽管这可能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但要是符合历史潮流,那就应在需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手段去施行。
但确实,一个人的个性会对其对待事情的做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这也是对于一个决策者的考验,可惜自古英雄难过‚个性‛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否则也不会有王朝的兴衰更迭,历史的跌宕起伏了。
我一直认为功过问题是个人所站角度立场问题,没有人可以说自己一定是对的,与其纠结于此,不若以史为镜,以古为训,为今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