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院产科超声中胎儿畸形筛查的医疗风险防控

合集下载

医院产前超声质量控制及风险规避方法

医院产前超声质量控制及风险规避方法

医院产前超声质量控制及风险规避方法
1.有专门的“产前超声检查申请单”,有别于其他超声项目的申请单,以规范超声检查申请。

2.产前超声申请单后附有《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让孕妇了解超声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3.不同孕周胎儿及不同产前超声检查项目均按照采集
图片要求规范留取。

4.超声检查仪器设备的合理设置及调节。

5.产前超声医生需接受系统化专业培训。

6.超声检查的内容标准化。

7.超声检查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对于显示不清晰的部位,应间断反复观察,直到图像满意为止。

8.超声报告的科学书写及筛查标准图片的采集。

9.严格的会诊制度,对于诊断胎儿畸形,需2名高年资医生会诊。

10.质量控制人员抽查超声筛查报告,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建议整改,通报胎儿畸形诊断符合率。

发现漏诊病例,及时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分析漏诊原因。

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及其应对策略

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及其应对策略

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及其应对策略【摘要】目的:了解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方法:选取10000例至本院行产前超声诊断的孕妇,分析超声结果,并与孕妇引产或生产后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本研究中共有24例孕妇在接受产前超声检查时被诊断出胎儿畸形,引产或生产后则共有31例证实为畸形,7例漏诊,医患纠纷就此产生,对患者家庭及超声诊断科室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结论:产前超声诊断无法将所有胎儿畸形检测出来,因此也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对此,医院需合理应对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还需仔细分析形成相关风险的原因,如此才能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真正保障医师和患者的利益。

【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风险分析;应对策略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of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Methods:a total of 10000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diagnose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in this study,a total of24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ing prenatal ultrasound was diagnosed with fetal malformation,abortion or production with a total of 31 cases after malformation,7 cases of misdiagnosis,medical disputes appeared,caused certain influence on patients with family and ultrasonic diagnosis department.Conclusion: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can not detect all fetal malformations,it will lead to unnecessary medical disputes.In this regard,the hospital needs to deal with the risk of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but also need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elevant risks,so as to achiev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in order to tru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physicians and patients.Key words: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risk analysis;coping strategies超声技术具有无创的优势,因而在近些年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浅谈如何规避产前诊断风险荆春丽大连

浅谈如何规避产前诊断风险荆春丽大连

第一部分:头部---10个平面12个测 量
1.双顶径平面---双顶径(BPD)测量、头围(HC)测量 2.侧脑室三角平面(双幅图)---远场的标准平面、近场的非 标准平面 3.双侧脉络膜平面(双幅图) 4.脑室率平面---脑室率测量 5.大脑中动脉平面---大脑中动脉RI测量 6.小脑平面---小脑横径(CER)测量、透明隔腔(CSP)测 量、后颅窝池测量、颈项皮肤皱褶(NF)测量 7.眶距平面---眶内距/眶外距测量 8.颜面矢状平面---鼻骨测量 9.口唇冠状平面 10.上牙槽骨平面
颜面矢状平面
• 鼻骨测量(soft marker)---21-3体、18-3 体 • 判断是否为小下颌畸形---18-3体、133体、三倍体
第二部分:脊柱
• • • • 颈胸段 腰骶段 矢状平面、冠状平面、横断面 观察的内容---椎体是否连续、皮肤是否连 续、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腰骶段畸胎瘤) • 采用局部放大显示
第四部分:肾脏
1.双肾矢状平面---判断大小、位置、形态、 回声 2.双肾动脉显示 3.双肾横切面---集合系统分离测量(soft marker),界定值≥5mm 4.排查肾缺如、肾发育不良、多囊肾、重复 肾异位肾、马蹄肾、集合系统分离积水、 肾脏占位等
第五部分:四肢
• 循序追踪法 1.双上肢近端(双幅图)---肱骨测量 2.双上肢远端(双幅图)---尺、桡骨 3.双手(双幅图)---至少观察到掌骨 4.双下肢近端(双幅图)---股骨测量 5.双下肢远端(双幅图)---胫、腓骨 6.双足(双幅图)---双足形态、姿势(排查足内翻) 一个平面双幅图像显示---可以同时显示双侧,不 易漏检或重复一侧而漏检另一侧。不易漏检手或 足的结构。
加强宣传—我们就是义务宣传员

乡镇卫生院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防范

乡镇卫生院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防范

乡镇卫生院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防范摘要】目的探讨乡镇基层卫生院产科超声诊断筛查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其防范。

方法综合基层卫生院实际工作情况,结合作者20多年的切身感受,阐述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及其医疗风险防范。

结果和结论乡镇卫生院产科超声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法律意识不强、设备落后、孕妇往往错过最佳检查时间、社会期望值高、超声检查人员压力大和检查工作环境差等。

通过学习,加强宣传和沟通,改善工作有望能减少产科筛查的医疗风险。

【关键词】产科超声筛查风险防范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达国家出生缺陷发生率已经降到3%左右,而我国目前出身缺陷仍高达5%左右;全世界每年筛查790多万出生缺陷儿,我国每年都有将近120万个新生儿有出生缺陷。

超声检查是基层医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而乡镇卫生院更是产前超声筛查的最前沿阵地,人们也对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寄予极高的期望。

超声检查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人们对超声检查的过高期望,加上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所以产科的医疗纠纷在总的医疗纠纷中的比例较大,其中又有相当部分直接或间接与超声检查有关。

基层单位超声人员相对较少、知识层次较低、仪器设备相对落后,产前超声检查的风险更加突出。

作者就乡镇卫生院产科超声检查的医疗风险防范作一探讨。

一产科超声检查存在的医疗风险1.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超声检查人员由于历史、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其他临床各条战线,有医生、有护士、更有一些仅经过短期培训就草率上岗的其他从业人员,他们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专业培训,对超声专业的特殊性普遍认识不足。

有的卫生院超声医师还兼其他工作,几乎都没经过“产前超声诊断进修医师系统培训”,而乡镇卫生院是产前超声检查的前哨站,让这部分人员检查很容易产生漏诊、误诊。

2.法律意识不强乡镇卫生院法律意识淡漠,多未能按《执业医师法》要求严格依法执业,未严格执行人员、技术准入;部分超声医师忽视《母婴保健法》中赋予孕妇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部分乡镇卫生院未执行《侵权责任法》中的医务人员告知义务,未明确告知孕妇产前检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未让孕妇阅读、理解、签署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等。

重视产前胎儿超声检查防范未知风险

重视产前胎儿超声检查防范未知风险

重视产前胎儿超声检查防范未知风险作者:宋雪梅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1期刘女士是一位农村妇女,在怀大儿子的时候,刘女士和丈夫的都在外地打工,平时自己工作也比较忙,对孕检不够重视,只在怀孕早期到医院接受了两次产前超声检查。

等到怀孕后期,刘女士再到医院做产前检查时,才发现胎儿患有兔唇。

虽然刘女士和丈夫为大儿子找了许多治疗方法,但大儿子兔唇的问题依然很难根治,这件事成了刘女士和丈夫永远的心结。

在怀二胎期间,刘女士和丈夫无论多忙都坚持定期到医院接受产前胎儿检查,并顺利生下了一个十分健康的儿子,刘女士这才真正理解了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对防范风险的重要性。

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检测仪器,在孕妇妊娠期间的各个阶段,针对胎儿及其附属物采取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进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孕妇怀孕以后胚胎和胎儿在主要解剖结构上出现的畸形和异常情况,是当前产科诊疗中对孕妇采取的最常用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使用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具有重复性的优势,能够及时诊断出胎儿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畸形病变、胎盘疾病、脐带的缠绕以及一部分先天性疾病。

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胎儿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减少新生儿先天缺陷的发生,实现优生优育的国家生育政策,是提高国家人口素质的基础性方法。

(一)怀孕早期的超声检查方法在女性怀孕早期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时,通常选择的方法都是以普通超声检查为主。

医生使用普通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检查出怀孕时间在5~10周的女性是宫内妊娠还是宫外妊娠,也能够进一步检测出女性体内胚胎的存活情况和生长状态,能有效防止宫外妊娠发现不及时导致女性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同时在怀孕11~14周内,医生需要使用NT超声检查对胎儿颈后透明层的厚度进行检测,这是在怀孕期间发现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最主要的筛查指标之一。

因此,在怀孕早期进行超声检查,医生能及时发现孕妇不正常的妊娠情况,也能够发现孕妇怀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胎儿先天性疾病,为孕妇提供建议,让孕妇选择是否要及时终止妊娠,不仅有利于避免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生命安全问题,也能提高胎儿出生后的存活率。

浅析超声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浅析超声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浅析超声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1. 引言1.1 超声诊疗的重要性超声诊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疗方法,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无痛苦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部位和疾病的诊断。

在临床上,超声诊疗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肿瘤、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病变等多个领域,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超声诊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疾病可以及早被发现和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医疗费用。

尤其在孕妇产前检查、肿瘤筛查和心血管疾病诊断等方面,超声诊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超声诊疗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通过引入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2 风险因素的存在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虽然具有很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意外事故。

了解和掌握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超声诊疗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等。

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诊断和治疗效果不准确,甚至给患者带来伤害。

操作不当或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也会增加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使用高质量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风险。

其次是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

定期维护设备也是保障超声诊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了解超声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风险意识和执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 正文2.1 超声诊疗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因素1. 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超声诊疗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如果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可能造成诊断误差、伤害患者等问题。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随着优生优育思想的广泛深入人心,与超声科相关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加,经分析由多种原因造成,需改进以下几点:提高超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加强专业培训;使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医生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进而提高超声诊断在医疗风险中的防范作用。

标签:超声科;医疗纠纷;防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优生优育思想的广泛深入人心,同时超声技术在妇产科及儿科的广泛应用,使超声诊断在临床中的作用及地位日益突出,完全成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特别是一些先天性畸形或疾病更是对超声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超声科与此相关的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加,成为了医疗风险的重灾区,因此,应该加强对此类医疗纠纷的防范。

1 医疗风险原因在基层医疗机构,超声科的从业人员一般专业技术及入门要求相对较低,同时也未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一般大专及中专水平人员进入辅助科室,而临床最低学历要求是大专及本科。

一般基层医疗机构无长期人才培训计划,大多数只是岗前培训,短期培训就上岗工作。

对于超声来说,临床经验及实战经验最重要。

不经过三五年的长期医师的指导学习,误诊及漏诊率是居高不下的,这也就是近几年超声纠纷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外,基层医疗机构的仪器老化、落后与国家对基层医院的投入较少有关,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日益增加,但基层医院需要资金项目增多,对超声改进仪器投入较少。

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孕妇、产妇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要求也日益提高。

2 医疗风险防范策略我们认为超声诊断的误诊漏诊是多种因素造成的[1],首先是超声科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继续教育情况等在风险防范中起到决定的作用。

目前基层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专业培训,超声医务人员由临床医生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对存在的风险意识认识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基层超声医生努力学习超声方面的业务知识,严格操作规范,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网上学习等方式提高技术质量层面,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超声医师的责任心,通过改善及提高超声仪器的质量,增加图像的清晰度。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近年来医疗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医疗风险的防范,成为医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点。

医院超声科在当前的医院诊断科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床医生进行患者病情诊断时,会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超声科检查对患者病情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超声科检查质量控制,保障患者接受健康合理安全的超声检查,对于增强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科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的首要任务,是对于当前患者实际接受超声科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整理,分析超声科出现风险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解决办法。

医院超声科普遍存在于广大基层医疗机构中,超声科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相对大型医院超声专科专业人员来讲,专业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不够熟练。

在这一基础上,患者在接受超声检查时,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并且患者情况不同,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与专业技能,难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超声诊断工作。

超声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患者检查需求不配套,在检查过程中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等医疗事故。

超声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都需要医院超声科医学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

而在当前基层医院中,超声科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低,难以满足临床诊断日益增长的对于超声诊断结果的需求。

不能熟练掌握新技术,不能熟练运用新设备,增加了患者在接受超声检查时的医疗安全风险,会耽误患者病情及时得到确诊以及治疗。

另外,在超声科医学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基础上,超声检查设备的老旧损坏程度,也是超声科易出现医疗风险的主要原因。

超声科属于采用精密设备进行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科室,超声设备的精密性决定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超声检查设备的老旧,能够对患者接受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而损坏的检查设备,具有不确定因素,即不能确定这类超声设备是否会对正常的检查造成影响。

超声科检查的质量控制程度,同样是诱发超声科医疗风险的关键因素。

产前超声检查规范及风险防范

产前超声检查规范及风险防范
检查必须规范化:正常标准切面的获得和认识是发现胎 儿异常最基本条件,在获得标准切面的过程中按顺序、全 面的扫查所有的部位
结束语
产前超声 ,任重道远; 不忘初心, 励志前行!
坐着,是一种姿势;坐得住, 是一种态度。向坐着并坐得住的超 声医生---致敬!
防范四:不必过度强调肯定性诊断
切忌“正常”字眼 对不确定的诊断不下肯定结论 孕早期诊断更需谨慎
三、筛查体会
体会(1)
询问病史,结合血清学检查等结果。 正确认识胎儿各系统解剖结构和超声声像标准切面;扫查
时按照指南内容要求及一定的顺序全面扫查;切面要标准、 熟练。 超声检查报告应按扫查切面客观描述,阳性结果要有图像 记录。局限性应体现在报告上。 与病人沟通,能筛查出哪些异常等应告知孕妇,取得孕妇 知情理解。


对胎儿严重致死性畸形进行粗略的筛查---超声产前筛查

中、晚期妊娠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III级产前超声检查
(适宜时间:孕20--24周)
针对性(特定目的)超声检查 (NT、胎儿超声心动图)
中、晚期妊娠一般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超声检查发现或疑诊胎儿畸形或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时 ---超声产前诊断
超声检查时机与内容
此报告仅对上述检查项目提 供诊断信息,仅供临床医生诊 断参考,不做其他用途。
防范三:报告书写客观
孕妇腹壁脂肪厚,图像质量差 因胎龄过小/因胎位关系/因羊水过少/因孕周关系......显示不清 因胎头位置低,非标准平面测量 因胎先露位置低,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关系显示不清 经会阴扫查,宫颈内口未见明显胎盘组织覆盖
有胎儿心血管异常 高危因素
对胎儿心脏异常进 行更细致地检查
孕11--13周可被检出的畸形

对防范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筛查风险的思考

对防范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筛查风险的思考

编辑部深知 , 作为超声一线工作的医师, 每天不仅 要承担大量孕期检查工作 , 还要面对孕妇“ 超声必须 10 0 %准确” 不现实的要求与期望 , 任务重、 险大、 风 医患 间的不理 解、 居高不下的医疗纠纷, 在重重心理压力 下超声医师工作如履薄冰, 难上加难。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在产前常规超声筛查 中严格执行产前超声 诊断规 范, 对中孕期孕妇开展系统超声筛查 , 为减少漏误诊增加超声筛查切面, 加大检查力度 , 但在上万例胎
对 防范 胎 儿 畸形产 前 超 声 筛 查 风 险 的思 考
纵 观 我 国近 1 0年 医学超 声 的发 展 历程 , 大规模 、 大 范 围 、 具 影 响力 、 我 国 出 生缺 陷率 下 降最有 最 最 最 对
效 的医学手段无疑是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筛查技术。无论何 时, 走进省市地各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 候诊人数 最 多、 最受孕妇欢迎和信赖 的检查项 目当属产前超声检查。产前超声检查获得如此瞩目的成效-欢迎 , 9 一是
产前超声筛查是惠及全 国亿万家庭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 二是各级产前超声筛查 一线的超声 医师兢兢业业认 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 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 、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及各地区颁布的产前超声检
查操作规范及实施细则, 一丝不苟系统规 范胎儿筛查各个环节、 各个标准切面 , 努力践行并积极建立培训基 地开展规范化传帮带, 不断扩大产前筛查技术 队伍 , 这些卓有成效和开拓性的工作使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准 确率大大提高。 中华医学超 声杂志( 电子版)04~ 0 1 20 2 1 年不断扩增版 面, 时刊 出有影响力、 向性和新颖性的学术 及 导 论文(6 10余篇) 其中《 超声诊断胎儿 ‘ , 就“ 海豹样 ’ 畸形综合征 一例”9 -作者和编者 商榷( 李胜利) 一文的 》

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及其应对策略

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及其应对策略
李明星 叶帆 张煜
产前 超声 诊 断 的风 险性 及 其 应 对 策 略
4 7
◆ 临 床 医 与 法
产前超声诊断的风险性及其应对策略
李 明星 叶帆 张煜
摘 要 : 产前 超声检 查 已成 为 了解胎 儿大体 形 态和 发 育状 况 、 筛查 胎 儿畸 形最 常 用最 简便 的方 法 。但 产
i a ss ti a e e d oe poes mec pn tae is t c u e , h sp p rtn st x lr o o ig s tge . s r
Ke o d :p e a a lr s u d d a no i ; ik a l ss o i ta e y y W r s r n tlu ta o n ig ss rs nay i;c p ng sr t g
LiM i g i Ye Fa Zh n n x ng n a g Yu
Ab t a t r n t lu r s n g a h a e o h s o sr c :P e aa h a o o r p y h s b c me t e mo tc mmo l s d a d t e mo tsmp e me h d t n n y u e n h s i l t o o a - d rt n h eu e e a o m n e e o me t s u t n n c e n f rf t lmaf r ai n u h r n t l e sa d t e ft sS g n r l fr a d d v lp n i ai ,a d s r e ea l m t .B t t e p e aa t o o o o
前超 声诊 断 并不 能够检 测 出所 有 的胎儿 畸 形 , 便 难 满足人 们 对产 前超 声检 查 的 高期 望值 , 而 引发很 多不 这 从 必要 的 医患纠纷 。合理 应对 产前 超 声诊 断的风 险 , 对保 护超 声 医师 和维护 患 者利益 具有 重要 意 义。本 文通过 分析 产前 超 声诊 断存在 的风险及 形 成原 因, 讨 了应 对产前 超 声诊 断风 险性 的策略 。 探

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影像医学研究·SYSTEMS MEDICINE系统医学系统医学2019年3月第4卷第5期胎儿畸形一直严重威胁国家和家庭,降低社会出生人口的质量。

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干预作为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实施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

出生缺陷的干预可以降低先天性畸形和残疾的出生率,同时也会降低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而超声作为简单、方便、实用的筛查方法,该研究将对超声在胎儿畸形的诊断筛查进行分析,探讨B 超在基层医院产前筛查中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及应用前景。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512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妊娠12~27周,平均孕龄(18.5±1.6)周;孕妇年龄22~45岁,平均(32.5±3.5)岁;其中,375例年龄>35岁;体质量42~86kg,平均体质量58.72kg。

初产妇6827例,经产妇3685例,畸形生育史25例。

1.2方法采用彩色B 超检查孕妇进行检查(ALOKA ariet⁃ta 70)筛查。

孕妇平卧常规的体检体位,首先应用一般的二维超声对孕妇进行筛查,全面了解胎儿的宫内器官发育。

再针对性应用四维超声探头,频率一般为3~7MHz 对宫内胎儿进行详细四维多角度观察,以超声检查常用的观察方式,即连续追踪及扫描对胎儿颅脑、头面部器官及颈部、胎儿心脏、胸部、腹部、脊柱及四肢等逐渐进行详细的扫描检查[1]。

详细观察并记录检查参数。

发现有畸形的异常结果,及时记录、建立高位孕妇个人追踪档案,给予随访,待娩出候,确定新生DOI:10.19368/ki.2096-1782.2019.05.121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陈凤玲,叶艳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广西北海536000[摘要]目的研究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应用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对该院近五年10512例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畸形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神经、循环、消化、泌尿、骨骼等系统畸形及颜面畸形,并与最终的胎儿临床引产和经娩出进行证实,分析超声对产前检查的准确性及对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产前超声筛查的风险防范

产前超声筛查的风险防范

产前超声筛查的风险防范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临床对产前超声筛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产前超声诊断是提升我国新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方式。

产前超声是否能够筛查出全部胎儿畸形?产前超声存在那些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本文将带你进一步了解产前超声筛查的风险防范。

一、产前超声筛查的几个重点时间及重点检查内容1.早孕超声检查:早孕超声检查应当在孕10周前进行,主要检查项目包含:胎芽胎心是否正常、确认宫内孕、确定胎数等,另外还需要排查是否妊娠异常或有无其他妇科疾病。

1.孕11至13+6周超声检查:这一时期需要对颈项透明层、鼻骨等进行检测及测量。

对胎儿初步形态学进行筛查。

这一时期的检查主要用来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评估,并对胎儿可能存在的严重先天性缺陷进行畸形筛查。

同时,还需要核对胎儿头臀已确认孕周,并对双胎的绒毛膜性判断。

这一检查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孕周。

推算出准确孕周,能够尽可能避免孕15-20周唐氏综合征筛查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论。

1.孕20至24周超声检查:这一时期应进行对胎儿进行系统性超声检查。

此时的胎儿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善,胎儿活动度较高,胎位及胎儿骨骼声影检测都能够展现最佳效果。

这一时期的检查出了对胎儿结构畸形进行筛查诊断之外,还对某些染色体软标记进行了同步筛查。

1.孕28至32周或32至34周:这一时期进行补漏筛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进行检测,并进行多普勒胎儿宫内评估。

1.特定目的超声检查:在20至26周之间,在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后,针对其检测结果中的部分异常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特定目的检查。

二、产前超声筛查的局限性和风险1.局限性:产前超声筛查会因为孕周、胎儿体位、羊水量或是超声仪器、孕妇腹壁厚度、骨骼架构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结构不能被清晰显示,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检测时期与出生后的胎儿从身体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检测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假象,这些都会对超声筛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市中医院产前超声的风险防范

市中医院产前超声的风险防范

市中医院产前超声的风险防范
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胎儿产前超声检查是安全的。

总体原则是掌握适应症,在规定允许的最低超声暴露条件下获得必要的诊断信息。

1、对于产前诊断技术及诊断结果,经治医师应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向孕妇或家属告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使其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做出产前诊断后,应当向当事人出具《产前诊断报告》,产前诊断报告应当载明疾病的名称、处理意见、复查时间。

3、出具的《产前诊断报告》,应当由2名以上经资格认定的执业医师签发。

4、事人对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可以根据《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申请技术鉴定。

5、对经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异常但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应进行追踪监测,并应有详细记录。

6、对经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娩出的死胎,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进行尸体病理学解剖及相关的遗传学检查。

7、不得擅自进行胎儿的性别鉴定。

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医学上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卫健委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产前超声筛查中如何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_参与讨论的读者来信

产前超声筛查中如何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_参与讨论的读者来信

·产前超声筛查风险防范:建言建策·产前超声筛查中如何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参与讨论的读者来信编者按本刊2011年第8卷第1期刊出了7个讨论题:(1)产前超声应检查到什么程度?(2)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产前超声检查规范?(3)产前超声检查哪些异常检查不出?哪些能常规检出?(4)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漏诊,漏诊的评价标准是什么?(5)怎样评价漏诊是医师的责任还是技术本身所造成的?(6)出现纠纷后我们怎样应对?(7)怎样防范这些风险?讨论题刊出后收到来自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徐恒医师的来信,现全文刊登。

对明年出台的《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产前超声指南》的期待编辑同志:对于第4期7个讨论题及陈欣林教授提到的《产前超声诊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想提出3方面的期待与建议:1.期待《指南》具有可操作性:目前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有一个《产前超声诊断指南》,全国很多省市根据卫生部《产前诊断管理技术办法》都有配套的《指南》,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标准不太统一,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对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制定新的《指南》期待可操作性要强,我十分赞同陈欣林教授提出的制定的《指南》是每个超声医师必须遵守的国家最低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如英国医师联合会制定的孕中期超声筛查《指南》是:(1)头颅:扫查其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包括侧脑室、透明隔腔、小脑、侧脑室<10mm)。

(2)脊柱:纵向和横向扫查。

(3)腹部:在胃、肾脏和脐孔水平扫查;肾盂液性无回声区<5 mm(测量前后径);纵切腹部和胸部,包括膈肌、膀胱。

(4)心脏:显示四腔心。

(5)四肢:上肢检查肱骨、尺、桡骨和手掌(不包括手指);下肢检查股骨、胫、腓骨和脚掌(不包括脚趾)。

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制定的孕中期超声筛查《指南》是:(1)头部:颅骨完整、透明隔腔、大脑镰、丘脑、侧脑室、小脑、延髓池。

(2)面部:双眼眶、面部轮廓、口唇、上唇线完整。

妊娠期超声排畸检查风险防范初探

妊娠期超声排畸检查风险防范初探

孕早期检查 的重点是确定宫 内孕 ,诊断多胎妊
在临床上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 、不可能完全 娠 ,评估孕周 ,排除异位妊娠 、葡萄胎 、胎儿停止发育
排 除 胎 儿 畸形 。为 减 少 风 险 ,医疗 机 构 应 规 范 管理 等 ,检查项 目包括胎囊(大小、形状 、位置)、胎芽(头臀
Liang Feng Liu Liang Fan Zhen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3 forensic appraisal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alformation,this paper sug— gests th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uhrasonography in pregnancy.
◆鉴 定 天 地
梁锋 刘亮 范贞 妊娠期超声排畸检查 风险防范初探 73
妊娠期超声排畸检 查风险 防范初探
梁锋 刘亮 范 贞
摘 要 :文章在分析 13例患儿畸形司法鉴定的基础上 ,提 出了妊娠期超声排畸检查所应采取的风险防范 措施 。
关键词 :妊娠 ;超声检 查;胎儿畸形;司法鉴定
Risk Prevention of U ltras0n0graphy in Pregnancy
作者简介 :梁锋 ,北京华夏物证鉴定 中心主检法医师 ,主要研 究方向为法 医临床和法医病理。刘亮,本文通信作 者,解放军总医 院海 南分院副主任 医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 医院管理。范贞,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 医疗风险和医疗法。
74 医学 与法学 2017年 第 9卷 第 6期
表 1先 天性 畸形 患儿的畸形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院产科超声中胎儿畸形筛查的医疗风险防控
目的探讨产科超声中胎儿畸形筛查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其防控。

方法综合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切身感受,阐述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及其医疗风险防范。

结果基层医院产科超声存在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法律意识不强、设备落后、孕妇往往错过最佳检查时间、社会期望值高、超声检查人员工作压力大等。

结论通过学习,建立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加强宣传和详细的沟通,改善工作态度有望能减少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

标签:产科超声;筛查;风险;防控
我院为一所二甲医院,目前从事超声诊断工作人员7人,彩超4台,黑白超3台。

2010年引进GE730四维彩超。

超声检查是我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我们超声科是产前超声筛查的最前沿阵地。

超声检查对孕妇和胎儿基本不造成伤害,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四维超声的临床应用,大家能”看到”母腹中胎儿的”真面目”以及了解胎儿生长发育。

由于人们对超声检查的过高期望,加上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所以产科超声的医疗纠纷在总的医疗纠纷中的比例较大。

如何规范避免产前超声诊断风险?如何尽可能多检出胎儿畸形,如何使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和谐友善的关系处理纠纷、化解误会?这是摆在我们超声医师面前的重点问题。

1我院产科超声检查存在的医疗风险
我院产科超声存在工作人员结构欠合理、法律意识不强、设备相对落后、孕妇往往错过最佳筛查畸形时间、社会期望值高、超声检查人员工作压力大等。

部分超声医师忽视《母婴保健法》中赋予孕妇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未执行《侵权责任法》中的医务人员告知义务,未明确告知孕妇产前检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未让孕妇阅读、理解、签署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等。

只重视做,而忽视法律、法规和对孕妇的讲解、宣传。

2我院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防控
2.1我们组织超声医师学习贯彻落实执行《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和《侵权责任法》等,依法执业;认真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和超声检查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努力学习超声业务知识,增强业务技能,严格操作规范。

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各项业务培训班。

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产前超声检查指南》、等的技术要求开展各项日常工作。

从事产前超声诊断的医师须经产前超声筛查培训,按照超声规范操作及检查顺序扫查出胎儿各个器官的标准切面,从而在获得标准切面的过程发现异常。

正常标准切面的获得和认识是发现胎儿异常的最基本条件[1]。

产前超声检查受孕妇体位、胎儿体位、仪器设备、扫查手法、检查者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前筛查结果又责任重大,这就要求超声医师不断学习,才能面对大量患者,在检查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最有效和最全面的检查。

检查医生一定要操作规范化,并
运用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胎儿产前畸形检出率。

產前超声胎儿畸形筛查需用高档彩超并辅助三维成像系统探测胎儿形态学异常[2]。

我们向孕妇及家属告知我院实情,我院主要通过GE730四维彩超筛查胎儿畸形,一般黑白超仅能进行一般产科超声检查,不是以检测胎儿畸形为目的,而是主要对胚胎和胎儿进行大致的生长发育评估。

2.2建立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虽然我院不具备产前诊断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又要完成大量的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工作。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院按规定开展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6种胎儿畸形筛查等常规产科超声诊断。

我们建立了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制度。

将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可疑异常胎儿者及时建议转上级产前诊断中心会诊,上级产前诊断中心则定期将确诊意见予以反馈,促进了我院超声筛查技术的提高。

2.3参加医院组织的孕妇学校讲课,加强宣传无超声作为一项创性的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和诊断的准确性。

但作为影像学检查,超声又具有仪器本身的局限性和依赖性,仪器质量、最佳检查时间、检查者经验、操作手法、孕妇腹壁厚度、羊水量多少、检查占用时间、胎儿自身发育情况、骨化程度、胎盘位置以及胎位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畸形胎儿在产前的检出率。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强调无论使用哪种超声设备,亦不管在妊娠哪一阶段,即使让最有经验的超声专家进行彻底的检查,期望所有的胎儿畸形都被检测出来是不现实和不合情理的。

超声检查的基础是胎儿形态和结构的解剖学异常,所以对于严重的胎儿畸形的诊断不易漏诊,但对较小的畸形由于解剖学改变不明显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特殊性,难以进行准确的产前诊断,如单纯的室缺或房缺、单纯腭裂等;多指(趾)、并指(趾)或缺指(趾)这类畸形则由于三维、四维超声的应用而提高了诊断率。

但由于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的影响,是很难做出完全准确无误的超声诊断。

2.4做好到位的沟通向每一个孕妇明确告知如下内容:超声是一种无创的高科技检查技术,一般认为产前超声检查是安全无害的,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诊断性超声检查对胚胎、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但超声仪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他检查一样,不是一种万能的检查。

尽管超声检查是目前筛查胎儿结构畸形最有效的方法,但胎儿畸形种类繁多,有相当部分的畸形,超声检测不出或不能识别。

尤其对一些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出生缺陷超声诊断仍较为困难,不能替代所有的产前诊断技术。

超声检查正常也不能保证胎儿的妊娠结局绝对正常。

孕妇和家属应充分了解孕期超声检查的目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和超声检查的局限性。

我们告知孕妇本次超声检查提示指向内容仅限于本次报告单所列检查项目,未列项目或项目提示显示不清者患者可根据情况到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

明确告知我院产前超声检查的范围:重点只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6大致死性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签署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

沟通是多方面的,加强了与临床医师、公众及媒体等的沟通。

告知临床医师:
产前胎儿超声检查的时期非常重要,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观察重点,一旦错过最佳时期,必然导致检查结果的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临床医师与产妇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他们是首诊者,详细、耐心的临床沟通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孕妇及其家属的期望值。

产科医师在询问孕妇的孕情时,主动告知我院能服务的范围,筛查出高危孕妇通知超声医生,重点注意什么。

告知孕妇在孕期不同阶段,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指导孕妇下次什么时间再来复查。

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超声医师无法替代的作用。

患者、孕妇及家属更相信临床医师。

对高危孕妇可建议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告知那些畸形超声是无法诊断的、那些畸形还需到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明确诊断。

2.5改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1例胎儿超声检查工作。

在候诊区为孕产妇播放背景轻音乐,放置胎儿生长发育、胎儿超声检查及其局限性的科普宣教展板。

我们超声医生在检查孕妇时,一边对在这次检查看到了什么,没看到什么,边做边向孕妇及家属介绍,顺便还可向孕妇及家属交待这次没看的原因,下次在什么时间复查;并告知他们超声对不同畸形的实际检出率,超声检查这次未发现问题并不意味胎儿将来一切正常,努力降低他们过高的期望值。

向公众和媒体等如实介绍,不夸大其词。

我们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每个孕妇(筛查胎儿畸形)至少20 min检查时间,尽最大努力减少胎儿严重畸形的漏、误诊。

只要我们掌握好正常胎儿解剖学、胎儿发育异常发生发展规律、扫查显示正确切面、在合适孕周按规范仔细扫查观察,就能对引起胎儿解剖结构形态较明显改变的大部分畸形作出初步诊断,可疑异常可建议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为降低缺陷儿出生把好关,有效地预防及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杨艳红.基层医院提高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筛查阳性率的经验[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187-193.
[2]杨慧.浅谈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3):1224. 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