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_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2)

合集下载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ppt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ppt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特点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技术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其 中微生物发酵是整个发酵与酿造工程学的核心。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的历史与发展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的起源
起源于古代酿造食品的生产,经历了漫长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发展,逐渐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的近代发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 的不断发展,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蒸煮是将浸米进一步 加热,使淀粉等物质 糊化,促进微生物发 酵。
接种是将菌种接入发 酵基质中,控制发酵 过程。
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过程的控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等方面的控制 。
压力也是影响发酵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压力 可以促进发酵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温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发酵阶段 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
某红酒厂的生产流程与设备
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优质的葡萄,采用除梗、 破碎等方法进行处理。
发酵与浸提
将处理后的葡萄加入发酵罐中, 加入酵母进行发酵,同时加入果 胶酶等物质促进色素和风味物质 的浸提。
分离与陈酿
将发酵后的葡萄酒经过分离、澄清 、陈酿等工序,最终形成成品红酒 。
某酱油厂的生产流程与设备
原料选择与处理
05
发酵与酿造工程的环保与安全
环保要求与措施
污染预防
应采取措施减少发酵与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如废水、废气和废渣等。
废水处理
对于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必要的处理,以达到排 放标准。
废气处理
对于产生的废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净化处 理,如活性炭吸附、光催化等。
安全生产与操作规范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要点课件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要点课件

包装设备
包装设备用于将酿造好的酒类进行灌装和包装,是酿酒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见的包装设备有:灌装机、贴标机、封口机等。
包装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式决定了产品的外观和保护效果,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 生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发酵工艺, 发酵罐可分为机械搅拌式、自 吸式、气升式等多种类型。
发酵罐的材料应具备耐腐蚀、 无毒、抗微生物侵蚀等特性, 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钛、搪
瓷等。
酵母细胞培养设备
酵母细胞培养设备是用于大规模生产 酵母细胞的专用设备。
培养基制备系统用于制备酵母细胞生 长所需的培养基,通常包括配料罐、 加热装置、过滤器等。
制药工业
生产抗生素农业
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生物农 药等。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高效发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如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应用,提高发酵效 率和产物质量。
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发 酵和酿造过程中的集成应用,实现生产过 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微生物酶与代谢
介绍常见应用于发酵和酿造的微生物 种类,如细菌、酵母和霉菌,以及它 们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微生物酶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 在发酵过程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阐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繁殖方式和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 长以优化发酵过程。
生物化学反应原理
糖化与酒精发酵
解释淀粉和糖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乙醇的反 应过程及原理。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主要设备要点课件
•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概述 •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 • 主要发酵设备 • 主要酿造设备

4第四章__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1)

4第四章__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1)

例:生产啤酒的酵母菌 一般保存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或 培养基的斜面 一般保存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或MYPG培养基的斜面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 每年移种3-4次 上,4℃冰箱保存 每年移种 次。 ℃冰箱保存.每年移种 斜面菌种→ 接入含10mL麦芽汁 试管 → 25-27℃ 培养 麦芽汁试管 斜面菌种 → 接入含 麦芽汁 试管→ ℃ 培养23d→ 扩大至 三角瓶 → 25℃ 培养 → 移至含 → 扩大至三角瓶 三角瓶→ ℃ 培养2d→ 移至含5-10L麦芽汁的 麦芽汁的 麦芽汁的发酵罐。 罐→15-20℃培养 ℃培养3-5d→含100L麦芽汁的发酵罐。 → 麦芽汁的发酵罐
2.摇瓶种子制备 (菌体或菌丝体) . 菌体或菌丝体)
孢子经摇瓶培养成菌 丝后再进罐,这就是 所谓的摇瓶(菌丝) 种子。 细菌经摇瓶扩大培养 成菌体后再进罐,这 就是所谓的种子罐(菌 体)种子。例如:谷 氨酸生产菌的扩培。
发酵接种方法: 发酵接种方法
孢子进罐法 以孢子形成的种子直接进罐。优点是工艺路线较短, 容易控制;斜面孢子易于保藏,若菌种纯度高,一次 可以制备大量孢子。可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并可 减少染菌机会,为稳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菌体、菌丝进罐法 以摇瓶形成的菌体、菌丝种子直接进罐。摇瓶种子进 罐的缺点是工艺过程长,操作过程中染菌机率较高。 摇瓶种子的质量主要以外观颜色、菌丝浓度或黏度、 效果以及糖氮代谢、pH为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罐。
(3)生长更慢的菌种 ) 链霉素生产菌种灰色链霉菌,一般采用三级种 链霉素生产菌种灰色链霉菌,一般采用三级种 子罐扩大培养。 子罐扩大培养。 在小型发酵罐(5-30L)进行试验时,也有采用直 进行试验时, 在小型发酵罐 进行试验时 接孢子或菌丝体接入罐中发酵,称一级发酵。 接孢子或菌丝体接入罐中发酵,称一级发酵。

《发酵食品工艺学》章节测验-填空题 (2)

《发酵食品工艺学》章节测验-填空题 (2)

第一章绪论1、现代发酵技术主要是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支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发酵的技术。

2、现代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分别是生物催化剂和生物反应系统。

第二章绪论1、以基因突变为理论基础进行的微生物菌种选育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

2、以基因重组为理论基础进行的微生物菌种选育的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

3、紫外线作用下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是紫外线引起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

4、利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的原理,可以进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5、菌种保藏的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污染,维持优良的性状,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

6、导致菌种退化的原因:基因型的分离、自发变异和人工诱变。

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1、微生物代谢过程的自我调节表现在控制营养物质进入细胞、酶与底物的接触和代谢物的流向等三个环节上。

2、微生物代谢的自我调节实际上就是酶调节,包括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两种方式。

3、酶合成的调节是通过调节酶的合成来调节代谢速率,包括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

4、酶活性的调节是通过改变现有酶分子的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

5、基质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两种碳源时,大肠杆菌会先利用葡萄糖再利用乳糖,这一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是由于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

6、反馈调节是指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对代谢早期阶段的关键酶的抑制作用,包括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两种类型的调节作用。

7、分支代谢途径的反馈抑制作用主要有协同反馈抑制、合作反馈抑制、积累反馈抑制和顺序反馈抑制等几种模式。

8、氧的存在可以使酵母菌呼吸作用增强而乙醇产量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酶活性的能荷调节作用。

第四章发酵工程学基础1、种子扩大培养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实验室种子制备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两个阶段。

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可控参数有种子罐级数、种龄和接种量。

3、培养基根据其组成成分的纯度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是以发酵工程、酶工程及基因工程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与酿造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发酵与酿造工艺学》课程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介绍食品发酵与酿造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及其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与酿造中的应用;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酒精发酵与酿造;氨基酸与核酸发酵;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性功能食品与食品添加剂;同时,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发酵与酿造相关工艺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先修课程基础知识的专业课。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1、基本内容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历史;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研究对象;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发展趋势。

2、重点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

3、教学要求通过对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历史沿革、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研究对象和食品发酵发展趋势的介绍,对本课程的内容和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掌握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与酿造的主要设备介绍

发酵与酿造的主要设备介绍

• 批发罐的主要优点是污染杂菌的比例小,操作
灵活性强,可用来进行几种不同产品的生产。 其缺点是发酵罐的非生产停留时间所占比重大 ,非稳态工艺过程的设计和操作困难。 连续发 酵的主要的优点是可连续运行几个月的时间, 非生产时间很短;缺点是容易染菌,它适用于 不易染菌的产品如丙酮、丁醇、酒精、啤酒发 酵等。连续发酵还有以下一些优点:
锤刀对物料进行冲击粉碎,广泛用于各种中 等硬度物料的中碎与细碎作业。由于各种脆 性物料的抗冲击性较差。因此,这种粉碎机 特别适用于脆性物料。
图3-1锤式粉碎机 筛网 2.轴 3.锤刀 4.冲击板 5.机壳
• 锤式粉碎机如图3-1,主轴上有钢质圆盘或方盘
转子,盘上装有可拆换的锤刀。锤刀可以自由 摆动。当主轴经800~2500r/min在密封的机壳 内旋转时,刀片在各个不同的位置上,能够以 很大的冲击力将物料粉碎。加入到粉碎机中的 物料,首先与锯齿形的冲击板撞击,已经被粉 碎的物料,通过机壳上的格栅网孔排出。未被 粉碎的物料,被筛网阻截,再次受锤力冲击粉 碎。如遇有坚硬不能粉碎的物料,由于锤刀是 活动地悬挂在盘上,可以摇动而让开,可避免 损伤机器,当然锤刀要受到较大的磨损,甚至 损坏筛网。如遇有坚硬的物料,可再次或多次 冲击粉碎。粉碎的物料,连续穿过机内的筛网 排出。为了避免堵塞,除将筛网孔做成上小下 大的锥形孔外,被粉碎的物料含水量不应超过 10%~15%。
发酵与酿造的主要设备 介绍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一、原料处理设备
• (一)原料粉碎设备 • 在发酵与酿造过程中,为了加速蒸煮、糖化、
发酵的反应速度,对于使用的固体原料,常需 将其粉碎。使大块固体物料破碎成小块物料的 操作,通常称为粉碎,而使小块物料进一步粉 碎为粉末状物料,则称为磨碎或研磨。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酵和酿造,发酵与酿造有何特点?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酿造是指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的辅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

发酵与酿造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和菌种选育2、发酵与酿造发展的历程(三代五个转折)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一一纯种发酵的建立为发酵工业的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一一深层培养技术中的通气搅拌技术为发酵技术进步的第二个转折点,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则为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期间还实现了微生物对化合物的转化,发酵原料的转变成了发酵技术的第四个转折期;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一一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发展成了发酵工程的第五个转折点。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生产菌为什么会发生退化,如何防止?生产菌发生退化的原因有:有关基因的自发突变,育种后未经很好的分离纯化,培养条件的改变和污染杂菌的影响防止退化的措施:(1)控制传代次数,降低自发突变的几率(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4)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5)经常进行分离纯化2、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原理及其适合的对象。

菌种保藏的要求:不死、不衰、不污染,不降低生产性能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选用优良菌株,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人工地创造适合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斜面冰箱保藏法,此法一般可保藏3个月左右,适合于各种菌进行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此法可保藏半年左右,适用于细菌、酵母的菌种保藏石蜡油可封存法,可保藏三年左右,适用于各类菌种的保藏砂土管保藏法,可保藏1至数年,适用于产生孢子的微生物的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法,一般可保藏五年以上,适合于各大类微生物的保藏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设备1、种子扩大培养、对数残存定律、最适稀释率、临界稀释率、CO2效应、菌体的生长比速、维持消耗、倍增时间、发酵热。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酵和酿造,发酵与酿造有何特点?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酿造是指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的辅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

发酵与酿造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和菌种选育2、发酵与酿造发展的历程(三代五个转折)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种发酵的建立为发酵工业的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中的通气搅拌技术为发酵技术进步的第二个转折点,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则为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期间还实现了微生物对化合物的转化,发酵原料的转变成了发酵技术的第四个转折期;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发展成了发酵工程的第五个转折点。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生产菌为什么会发生退化,如何防止?生产菌发生退化的原因有:有关基因的自发突变,育种后未经很好的分离纯化,培养条件的改变和污染杂菌的影响防止退化的措施:(1)控制传代次数,降低自发突变的几率(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4)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5)经常进行分离纯化2、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原理及其适合的对象。

菌种保藏的要求:不死、不衰、不污染,不降低生产性能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选用优良菌株,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人工地创造适合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斜面冰箱保藏法,此法一般可保藏 3 个月左右,适合于各种菌进行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此法可保藏半年左右,适用于细菌、酵母的菌种保藏石蜡油可封存法,可保藏三年左右,适用于各类菌种的保藏砂土管保藏法,可保藏1至数年,适用于产生孢子的微生物的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法,一般可保藏五年以上,适合于各大类微生物的保藏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设备1、种子扩大培养、对数残存定律、最适稀释率、临界稀释率、CQ效应、菌体的生长比速、维持消耗、倍增时间、发酵热。

发酵工程 ppt课件

发酵工程  ppt课件
同时,也可以把发酵的微生物分离出来,通过人工培 养,根据不同的要求去诱发各种类型的发酵,获得所需的 发酵产品。
Louis Pasteur 1822-1895
• Paster最终使科学界信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所遵循的规律
• 其后不久,科赫(Koch)建立了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 术,利用这些技术研究炭疽病时,发现动物的传染病是由 特定的细菌引起的。从而得知,微生物也和高等植物一样, 可以根据它们的种属关系明确地加以区分,从此以后,各 种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获得成功。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 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 18世纪后期,Ha nsen在Calsberg 酿造厂建立了酵 母纯种培养技术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科赫 (Koch)
科赫的主要贡献
➢ 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
➢ 创造了细菌染色方法。 ➢ 发现了许多病原菌,为以后研究药物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证实炭疽病因 — 炭疽杆菌 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
spirillum (螺旋菌 )
spirochaeta 发酵工程 ppt课件 (螺旋体 )
Some particular bacteria morphology
亮发菌的形态 示丝状特殊形态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细菌分裂方式是裂殖,根据其核的分 裂方式不同分无丝分裂核有丝分裂等。
❖生存环境: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地方,都有大量细菌活
它描述酵母作用于果汁 或麦芽浸出液时产生气泡 的现象。产生气泡的现象 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 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 化碳所引起的。
发酵工程 ppt课件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研究发酵工业生产过程 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工艺和设备的一门科学。具体包括菌种选 育、菌体生产、代谢产物的发酵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等。

发酵与酿造的主要设备

发酵与酿造的主要设备

生物工程,尤其是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以及治理环境的迫切需要,使发酵罐的形状、操作原理和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连术语“发酵罐”也常被称之为“生化反应器”。尽管如此,发酵工业上最常用的还是通风搅拌罐、压力循环发酵罐、带超滤膜的发酵罐等。
01
02
按微生物生长环境分类 发酵罐内存在两种系统,即悬浮生长系统和支持生长系统。一般说来,大多数发酵罐都有这两种系统。悬浮生长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胞是浸泡在培养液中且伴随着培养液一起流动;在支持生长系统中,微生物细胞生长在与培养液接触的界面形成一层薄膜,然而实际上悬浮生长系统的容器内壁上和上部的罐壁上也会生长着一层菌体膜,在支持生长系统中也有菌体分散在培养液之中。
在生产过程中,粉碎的效果好坏,不仅直接反映出粉碎操作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而且会间接影响到蒸煮、糖化、发酵的效果。工厂中,均采用某种形式的机械方法,达到固体物料粉碎的目的。
1
2
3
一、原料处理设备
粉碎的方法,根据操作作用力的不同可区分为四种:①挤压;②冲击;③磨碎;④劈碎。无论是哪一种作用力,假如所施加的外力没有超过物料的弹性强度,则物料产生弹性变形,外力除掉后,物料恢复到原来情况。加入施加的外力稍超过物料的破碎强度,则物料即被粉碎。物料表面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因此外力首先作用在突出点上,产生局部的应力,破碎后应力分散,作用点发生变化。粉碎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的非常复杂的过程,揭开全部真正的粉碎机理是以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通气 在好气深层发酵罐中,来自无菌空气系统的压缩空气通过空气分布器射入发酵罐内,分布器有单孔管式和多孔管式。安装方式各异,一般安装在最下面一档搅拌器的下方,但都要注意防止气孔被发酵液中的菌体或固体颗粒堵塞。有的空气分布器带有放水结构,使放罐后没有发酵液残留在管子里。

第四章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 第一节

第四章 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 第一节

嗜碱性芽孢杆菌生产碱性蛋白酶种龄实验结果
4. 接种量
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 体积的比例。
接种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生长繁 殖的速度,采用较大的接种量可以缩短发酵罐中 菌丝繁殖达到高峰的时间,使产物的形成提前到 来,并可减少杂菌的生长机会。但接种量过大或 者过小,均会影响发酵。
孢 子 或 摇 瓶 菌
一 级 种 子 罐

发二 酵级 罐发

二 级 种 子
发三 酵级 罐发


种子进入发酵罐:能迅速生长, 达到一定的量,利于产物合成。
三 级 种 子 罐
发四 酵级 罐发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种子罐级数取决于: 1.菌种生长特性、孢子发芽及菌体繁殖速度; 2.所采用发酵罐的容积。 种子级数越少越好 –可简化工艺和控制,减少染菌机会 –种子级数太少,接种量小,发酵时间延长,降低
无菌试验时,如果酚红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由红 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或斜面)培养连续三 次发现有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 有时酚红肉汤培养的阳性反应不够明显,而发酵样品的各 项参数确有可疑染菌,并经镜检确认连续三次样品有相同 类型的异常菌存在,也应该判断为染菌。 酚红肉汤或培养平板(或斜面)应保存并观察至本批(罐) 放罐后12 h,确认为无杂菌后才能弃去。
放线菌类孢子制备工艺过 程为:
摇瓶种子制备
对于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的菌 种用摇瓶液体培养法。 制备摇瓶种子的目的是 ①使孢子发芽长成健壮的菌丝 ②斜面孢子的质量和无菌情况进行考察
其过程如下: 试管→三角瓶→摇床→种子罐
以孢子形成的种子直接进罐 优点: ①工艺路线较短,容易控制; ②斜面孢子易于保藏,若菌种纯度高,一次可 以制备大量孢子。可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并可 以减少染菌机会,为稳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食品专业发酵重点

食品专业发酵重点

第一章绪论1、发酵: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物或菌体本身大量积累的过程。

狭义: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并获得能量的方式。

酿造: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诸如酒类、酱腌菜等副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成为酿造。

2、发酵与酿造的特点:①安全简单②原料广泛③反应专一④代谢多样⑤易受污染⑥菌种选育3、发酵与酿造的转折点:①单种微生物分离与纯种培养技术的建立②好氧性发酵工程技术③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④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有机结合起来的工程技术。

4、发酵技术的第一核心是生物催化剂,第二核心是生物反应系统。

5.生物技术五大体系之间的关系6.按产品性质来分,食品发酵酿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1.生物代谢产物发酵2.酶制剂发酵3.生物转化发酵4.菌体制造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菌种选育的理论基础: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2、微生物遗传与高等生物相比的特点?(1)微生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环境因素重复影响微生物,个体易变异,并迅速繁殖形成群体,便于自然和人工选择。

(2)个体小、比表面大,环境可以直接影响细胞,易于变异。

(3)大多以无性繁殖为主,便于建立纯系,一旦变异,很快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3、DNA的复制过程:DNA分子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旋和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一样。

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又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4、杂交育种: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细胞的相互联接、细胞核融合,随后细胞核经减数分裂,遗传性状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现象,产生具有各种新性状的重组体,然后经分离和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生产菌株。

5、菌种退化和变异的原因:①遗传基因型的分离②自发变异的产生③人工诱变导致退化变异。

6、杂交育种的目的:①、使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交换和重新组合,从而改变原有菌株的遗传物质基础,获得杂交菌株(重组体)②、把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汇集重组体菌株中,提高产量和质量,甚至改变菌种特性,获得新品种。

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2)要点

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2)要点
❖ 恒浊器较难控制,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者都利 用恒化器进行连续培养的研究。
❖ (2) 恒浊器
❖ 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 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 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 在恒浊器中,当培养基的流速低于微生物生长速 度时,菌体密度增高,这时通过光电控制系统的 调节,可促使培养液流速加快,反之亦然,并以 此来达到恒密度的目的。
❖ 具体包括 ❖ 细胞生长和死亡动力学 ❖ 基质消耗动力学 ❖ 氧消耗动力学 ❖ CO2生成动力学 ❖ 产物合成和降解动力学 ❖ 代谢热生成场动力学
❖ 以上各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构成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发酵动力学体系
2.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 (1)以发酵动力学模型作为依据,合理设计的发 酵过程,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生长率μ m值一半时的生长限制基质浓度。
❖ s →∞,理论上 μ→μ m
❖ Monod方程式适用于条件 ❖ 适用于单一基质限制及不存在抑制性物质的情况,
其他营养是过量的,且没有抑制物的生成。
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双倒数法):
max
S Ks S
将Monod方程取倒数可得:
1 1 Ks 1
❖ 2.分批补料发酵(也称流加式操作) ❖ 是先投入一定量底物装入罐内,到发酵过程的适当时期,
开始连续补加碳-能源/氮源/其他基质,使发酵过程中,限 制性底物浓度在罐内保持一定;发酵液体积达到最大工作 体积时,终止发酵,醪液一次全部取出的发酵方法,介于 分批发酵与相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在发酵工业 中普遍应用。
解:将数据整理: S/μ 100 137.5 192.5 231.8 311.3 S 6 33 64 153 2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发酵缺点: 菌种易于退化。 其次是易遭杂菌污染。 在连续培养中,营养物的利用率一般亦低于单批培养。
(1) 恒化器 是一种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微生物始终在 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 连续培养装置。

通过控制限制基质的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 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因而称为外控制式的连续培 养装置。 在恒化器中,一方面菌体密度会随时间的增长而增 高,另一方面,限制生长因子的浓度又会随时间的 增长而降低,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出现微生物的 生长速率正好与恒速流入的新鲜培养基流速相平衡。
(2)对数生长期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 大大加快,单位时间内细胞的数目或质量 的增加维持稳定,并达到最大值。 此时,如以细胞数目或生物质量的对数值 对培养时间作图,将得一直线,该直线的 斜率就等于μ。
微生物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在工业上的意义



为保证工业发酵的正常周期,要尽可能地使微 生物的比生长速率接近其最大值。 最大比生长速率不仅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也与所消耗的底物以及培养的方式有关。 限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并不是发酵液中营养物 质的浓度,而是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3)稳定期
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培养基中的底物不断被消耗, 一些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有害的物质在不断积累。受此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率就会逐渐下降, 直至完全停止,这时就进入稳定期。 处于稳定期的生物量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变;但微 生物细胞的代谢还在旺盛地进行着,细胞的组成物质 还在不断变化。 由于细胞的自溶作用,一些新的营养物质,诸如细胞 内的一些糖类、蛋白质等被释放出来,又作为细胞的 营养物质,从而使存活的细胞继续缓慢生长。(二次 或隐性生长) 微生物的很多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是在进 入稳定期后才大量合成和分泌的。
(三)补料分批培养的优点及应用
补料分批培养适合于以下条件


①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 ②高密度培养 ③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 ④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 ⑤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 制作用等情况。 ⑥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 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 度或浓度。


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双倒数法):
m ax
S Ks S
将Monod方程取倒数可得:
1


1
m

Ks 1
m S
或:
S


S
m

Ks
m
这样通过测定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下,微生物的比 生长速度,就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Monod方程的两 个参数。
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
S(mg/l) 6 μ(h-1) 0.06 33 64 153 221 0.24 0.43 0.66 0.70
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μmax,和Ks? 解:将数据整理: S/μ 100 137.5 192.5 231.8 311.3 S 6 33 64 153 221
S


S
m

Ks
m
400


一、菌体生长速率

菌体生长速率 比生长速率

比生长速率除受细胞自身遗传信息支配外, 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微生物细胞比生长速率和倍增时间因受遗传 特性和生长条件的控制,有很大的差异。
二、基质消耗速率

以菌体得率系数为媒介,可确定基质的消耗速 率与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

当基质既是能源又是碳源时:

四 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
(一)概述 定义:所谓分批补料培养技术,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 中,间歇或连续的添加新鲜培养基的方法。 特点: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其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 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低基质浓度的优点为:①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 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致于加剧供氧 的矛盾。②避免培养基积累有毒代谢物。
第二节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一、发酵动力学概论

1. 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发酵动力学:它以化学热力学(研究反应 的方向)和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的速度)为 基础,研究发酵过程中变量在活细胞作用 下变化的规律,以及各种发酵条件对这些 变量变化速度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生 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的 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三者的影响,以及 影响其反应速度的条件。
S
300


S
m

Ks
m
/s
200
100
1
m
0 .9
μmax,=1.11 (h-1); Ks=97.6 mg/L
0 0
ks
m
1 0 8 .4
100 200
s
(2) 细胞死亡动力学

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基质的限制,部分细胞会 发生死亡和自溶,其死亡曲线、方程如下
d dm 1

分批补料发酵的类型
(二)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计算


(1)、单一补料分批培养
特点:补料一直到培养液达到额定值为止,培养过程不取 出培养液。 在某一瞬间培养液中微生物细胞浓度

(2)、重复补料分批培养

定义:是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 一定体积的培养液,同时又在同一时间间隔内 加入相等体积的培养基,如此反复进行的培养 方式。
微生物比生长速率与底物之间有 一定的关系
线段a表示一样物质浓 度很低时。 线段b为符合Monod方程 段。 线段c表示营养物质浓 度很高时。


由图可知,饱和常数Ks是比生长率μ达最大比生长率 μ m值一半时的生长限制基质浓度。 s →∞,理论上 μ→μ m
Monod方程式适用于条件 适用于单一基质限制及不存在抑制性物质的情况,其 他营养是过量的,且没有抑制物的生成。


S K d+ S

μd
μ dm μ dm /2 Kd
μ d ——细胞比死亡率,1/h μ d m ——最大细胞比死亡率,1/h K d ——细胞死亡常数,g/ L

s
分批培养时产物的形成速率
产物形成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三)分批培养过程的生产率
生产率是个综合指标,在讨论分批培养时,必 须考虑所有的因素。


说明:菌体得率

定义:消耗单位基质量ΔS(每克或每摩尔)与生成 的干菌体ΔX(g)之间的比值定义为菌体得率 (YX/S)。[消耗1g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

通常,菌体X以干重表示;基质S是培养液中某一限制性 底物。
说明:代谢产物收率 Nhomakorabea定义:生成的代谢产物量ΔP对底物的消耗量ΔS(g)之比 定义为代谢产物收率(YP/S)。
碳源总消耗速率=用于生长的消耗速率+用于维持代谢 的消耗速率
三、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
发酵过程反应速度的描述
二、分批发酵动力学


定义:每一个分批发酵过程都经历接种,生长 繁殖,菌体衰老进而结束发酵,最终提取出产 物。 特点: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可进 行少量多品种的发酵生产,发生杂菌污染能够 很容易终止操作,当运转条件发生变化或需要 生产新产品时,易改变处理对策,对原料组成 要求较粗放等。
三、连续发酵动力学

所谓连续培养,就是在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
鲜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 来的体积。

包括恒化器发酵和恒浊器发酵
连续发酵优点: ①高效,它简化了装料、灭菌、出料、清洗发酵罐等许多 单元 操作,从而减少了非生产时间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②自控,便于利用各种仪表进行自动控制; ③产品质量较稳定; ④生长与代谢产物形成的两种类型节约了大量动力、人力、 水 和蒸汽,且使水、汽、电的负荷均匀合理。



(2) 恒浊器 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 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 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在恒浊器中,当培养基的流速低于微生物生长速度 时,菌体密度增高,这时通过光电控制系统的调节, 可促使培养液流速加快,反之亦然,并以此来达到 恒密度的目的。 其工作精度是由光电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决定的。
假如完全没有菌体生成,则理论代谢产物 收率可达到最大值。

(2) 比速率

基质比消耗率(mol/g· h)系指每克菌体在一 小时内消耗营养物质的比率。表示细胞对营 养物质利用的速率或效率。 菌体比生长率(mol/g· h)系指每克菌体在一 小时内增加菌体的比率。表示细胞的繁殖速 率。 产物比消耗率(mol/g· h)系指每克菌体在一 小时内合成产物的比率,它表示细胞的生产 能力或合成产物的速度,可以作为判断微生 物合成代谢产物的效率。
1942年,Monod提出了在特定温度、pH值、营养物质类 型、营养物浓度等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限 制性营养物的浓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式。

KS越大,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引亲和 力越小,反之越大。对于许多微生物来说, KS值是很小的,一般为0.1~120mg/l或 0.01~3.0mmol/l,这表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 有较高的吸收亲和力。
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描述
发酵过程反应的描述

生物过程反应速度的描述 菌体生长速率/菌体比生长速率 基质消耗速率/基质比消耗速率 产物形成速率/产物比形成速率

(1)得率(或产率,转化率,Y):
是指被消耗的物质和所合成产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包括生长得率(Yx/s)和产物得率(Yp/s)。

生长得率:是指每消耗1g(或mol)基质(一般指 碳源)所产生的菌体重(g) 。 产物得率:是指每消耗1g(或mol)基质所合成 的产物g数(或mol数)。这里消耗的基质是指被 微生物实际利用掉的基质数量,即投入的基数 减去残留的基质量。 转化率:往往是指投入的原料与合成产物数 量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