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面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

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A.神农氏B.大禹C.汉武帝D.商鞅,教导民众耕作,与材料中“教田”这一信息相符。

大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汉武帝是封建统治者,商鞅是改革家。

2.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

上述规定反映出()A.铁犁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影响着政府的政策D.土地私有制决定着家庭规模,这是小农经济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家庭方面的体现。

而决定这一模式的基本因素是铁犁牛耕,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3.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推行区田法,“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区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B.区田法下重视通过水利灌溉提高农业产量C.区田法适合在干旱地区广泛推广D.区田法适用于土地少而质量差的小农经济,而不涉及适合的地区,以及与其他耕作方式的比较。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1671年,清政府规定,“准贡监生员民人垦地二十顷以上,试其文义通顺者以县丞用”,“一百顷以上,文义通顺者以知县用”。

其规定主要是为了()A.鼓励垦荒以恢复发展社会经济B.扩大官吏来源以缓和社会矛盾C.改革科举制度以扩大政权基础D.笼络汉族人民以巩固统治,目的在于鼓励百姓垦荒,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政府收入。

5.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可能是()A.商B.周C.秦D.唐,西汉时丝绸之路才开辟,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6.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徙郡国富豪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单元检测及答案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单元检测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 第1单元检测1.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③【解析】中国古代重视农业。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出现新的农作物,并且其利润高于农业,这充分说明此时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出现变。

【答案】 B2.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B.西汉.南北朝D.北宋【解析】本题依托材料考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的历史。

由材料“……谓之团钢”可以断定这是关于团钢法的介绍,团钢法又称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最突出的一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答案】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解析】本题借用新情景、新材料考查运用所历史概念,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据以上判断可知,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4.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重视商业与海外贸易,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因此才有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的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

【答案】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的内容及影响,主要考查生调动运用所知识以及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高一历史必修(II)第一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的原始农业可以追溯到 AA.神农氏传说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2.古代中国王朝灭亡和社会经济凋敝的直接原因是 C A.农民负担过于沉重 B.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C.农民人口大量减少 D.土地开发破坏环境 3.下列符合唐代商业发展情况的有A①“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②“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③“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④“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4.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于 C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5.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趋势是 A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CA. 《长安城的落日》B. 《汴河两岸》C. 《坊墙倒塌以后》D. 《宋代东京城的辉煌》7.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你认为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 A. 商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8.“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经济的什么特点( A ) A.落后性 B.脆弱性 C.封闭性 D.分散性 9.代表我国古代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DA. 牛耕B. 曲辕犁C. 柜坊D. “机房” 10.仔细观察图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播种工具,名叫耧车B.它最早出现在宋元时期C.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D.反映了古代农耕技术的进步 1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A.农耕B.水利C.畜牧业D.纺织 12.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C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A.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B.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C.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D.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均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不是手工业、商业或采集渔猎经济的代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

2.下列关于原始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B.是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由渔猎经济向采集经济发展而来D.是畜牧业与采集经济分工的产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从而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原始农业诞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故B项错误;原始农业是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D两项均错误。

3.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

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故B项正确;国家机器包括军队、监狱等,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法律,故C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涉及阶级,故D项错误。

4.研究发现,在苏美尔城市国家中,王似乎还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统治者,在他的身边有长老会和人民大会。

在有些城市国家,长老会的权力还比较大,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因素是( )A.在早期国家阶段还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B.苏美尔城市国家规模较小C.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苏美尔城市国家实行民主制,A项符合题意。

5.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 )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支撑古代中国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是A.农业经济B.手工业经济C.商业经济D.重农抑商政策2.战国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形成了个体小农经营模式,对这一模式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的是①铁农具的大量使用②牛耕的推广③各国变法从生产关系上确立土地私有制④农民起义的斗争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左图牛耕方式出现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东汉时期D.隋唐时期4.古代历朝的农民起义,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这一口号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沉重的力役B.泰半之赋C.土地兼并D.统治者的奢靡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6.古代中国政府对手工业的控制方式有①将煮盐、冶铁收归官营②实行工官制度③某些历史时期的"匠户"制度④禁止家族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在古代中国瓷器史上开始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的时期是A.东汉B.隋唐C.北宋D.明清8.从右图可以看出,扬州在唐朝后期城市发展方面形成"扬一益二"的原因之一是A.安史之乱后唐迁都于此B.靠近大海有渔盐之利C.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点D.与长安一起号称两都政治地位显著9.明清在商业发展方面的表现有①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②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与百姓生活密切③突破了政府限制重农抑商政策不再起作用④区域性的商帮形成并获得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有材料称"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出身赤贫的皇帝,他想恢复一种"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简朴的农业社会。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XXX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开展C.商业和城市的开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都江堰的修建BXXX的开凿C坎儿井的修建D白渠的修建8、XXX审订的《诗经》中有“XXX之下,莫非XXX”的语句。

这反应出其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XXXC.屯田制D.授田制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体式格局渐渐产生并开展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应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11、唐朝诗人XXX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XXX。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王根宏)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我国发明的最早的松土工具是A铁犁B耒耜C铁铲D铁锄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火耕B耜耕C铁犁牛耕D中耕3、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公田转化为私田B分封制崩溃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D周王室的衰弱4、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c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D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5、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6、《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7、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A多种经营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9、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出现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0、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朝时归奴隶所有B私田归国王所有C战国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D三国时实行均田制11、在夏商周时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手工工场12、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A苏州杭州 B松江 C宁波 D北京13、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 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经输出国外14、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doc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doc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试题(考查范围:第1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学家苏秉琦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下列最能印证该观点的()A.北京人遗址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浙江河渡等遗址发现粟和水稻遗存C.除黍、粟、水稻外,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D.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遗存2.《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器制造业发达B.农业耕作技术提高C.畜牧业十分发达D.铁制农具的使用3.据《耒耦经》记载,右图所示农具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铎、犁壁、犁底、压镁、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它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关中地区B.隋唐时期江东地区C.东汉时期珠江流域D.唐朝时期淮北地区4.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5.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A.发展长途贸易B.运送军粮C.发展小农经济D.加强中央集权6.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7.“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耕织结合B.精耕细作C.封闭保守D.艰难脆弱&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第1页共6页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一、第二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2、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A、耦犁的出现B、代田法的出现C、曲辕犁的出现D、耕耙技术的出现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大运河 D.赵州桥、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6.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7、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西汉时B东汉时期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8、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9、.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1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D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2.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

正统一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这表明A.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外部竞争C.管理僵化D.利益内耗4.筷子一词最早出现明朝中后期的苏州,它原称“箸”,由于舟行讳“住”,故把“箸”改为“快儿”,此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由此可以推断,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风俗影响 D.苏州航海业发达5.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6.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

主要是为了防范A.倭寇卷土重来 B.明朝残余势力C.沿海居民外迁 D.西方势力东来7.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市内从事交易活动。

市闭门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被打20鞭子。

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 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8.“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终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查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 D.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A.山东B.山西C.江南D.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A.南朝时期B.唐朝前期C.唐朝后期D.北宋时期.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夏朝到春秋时期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A. AB. BC. CD. D2.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

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3.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诗句反映出当时( )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4.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很不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政策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6.《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8.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籍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商挂着官职继续从事商业活动(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其实并没有实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检测题1.以下是我国先民在七八千年前使用的最早的松土工具,该工具的名称是A.石铲B.石锄C.石犁D.耒耜《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以上材料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指是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D.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3.材料中的出现“遂及我私”的现象,这是指A.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使土地私有B.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C.公田里的农产品已经逐渐私有化 D.井田制的确立4.在当时能够出现以上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5.“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所有权B.耕作方式 C.使用权D.赋税形式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6.以上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7.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判断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D.西汉建立后8.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C.封建庄园经济 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9.“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句不能反映出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阅读下列两幅图图一图二10.图一中的工具出现的时间及用途是用于A.西汉;耕地B.东汉;施肥C.西汉;播种D.东汉;开沟11.图二的农具出现的时代是A.战国B.汉代C.唐朝D.北宋12.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将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无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24)《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2.(2016·辽宁抚顺一模·25)“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魏晋时期3.(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14)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

”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4.(2016·四川宜宾二模·25)《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这一变化说明了()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5.(2016·全国高考预测创新·4)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2.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

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3.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③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4.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瓷器,如右图:你判断此类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7.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8.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成就的是()9.“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年级: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推断,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选项为 A.①③。

2.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水利技术的进步。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5.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6.“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均田”或“限田”。

7.东汉XXX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XXX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土地兼并的盛行。

8.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XXX,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9.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②改革的目的是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③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④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选项为D.①②③④。

开始出现,与唐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有很大不同。

(2点即可)改写每段话: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土地制度,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该制度在后来逐渐崩溃,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缫丝B.灌溉C.制瓷D.冶铁4、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8、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③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④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9、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下列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A.民间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11、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13、“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A 商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16、假设你在某个博物馆发现了一件如右图中的文物,博物馆解释员说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那么它的出现说明了北宋()A.造纸业发达B.印刷技术先进C.金属货币量不足D.商业的高度发达1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坊19、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

他们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B.徽商和晋商C.浙商和晋商D.徽商和浙商20、唐朝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2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牛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 B牛耕C曲辕犁 D筒车4.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鲁国的“初税亩”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西周的“井田制”D秦国的“商鞅变法”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 D①③④6.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社生活7.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8.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9.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西汉时B东汉时期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10.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11.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3.古代中国瓷器享誉世界。

被称为瓷器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瓷器输往国外B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C夏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D明清时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欧、非,对外销量更大14.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16.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17.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永嘉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乱D七国之乱18.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下列那一个时期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所在A唐朝 B 明朝C元朝 D 宋朝19.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D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

20.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21.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22.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23.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两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通商要道D热衷于传播天主教24.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发明是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罗盘25.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26.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B四大发明的传播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27.下列有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是稀疏而又微弱的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长江流域的制瓷业2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二、非选择题:(共5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4分)(2)我国古代这一最早始于何时?是谁首倡的?我国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3)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16分]32.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新航路开辟的四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4分)(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3)新航路开辟有哪些影响?(10分)参考答案:1-5.AABDB 6-10.DDAAA 11-15.DBCBC16-20.DDDDD 21-25.ADADD 26-30CDB31.(1)体现重农抑商政策(3分)具体规定:①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②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③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④商人子弟不得为官。

(4分)(2)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

目的: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租税的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4分)(3)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安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成了其主要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影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6分)32.(1)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4分)(2)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4分)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等到地的联系,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②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③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此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