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的有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的有关知识

施工缝、后浇带只是临时性的存在于结构中,待到一定时间随着后续砼的浇筑,我们肉眼根本看不到缝隙的存在,但是如果这些部位处理不好,会对我们结构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变形缝则在结构中永久的保留了下去,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满足我们的使用功能。下面就结合工程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各种变形缝、施工缝以及后浇带的相关知识。

1. 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通过预留构造缝的方法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够自由独立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构造缝成为变形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1.1伸缩缝

1.1.1 定义

伸缩缝是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出现裂缝或破坏,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的垂直缝隙。

1.1.2 设置原则

建筑中必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1.1.3 构造做法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1)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缝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

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1.2 沉降缝

1.2.1 定义

上部结构各分部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1.2.2 设置原则

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独立的刚度单元。

凡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1)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2)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成、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3)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相差较大(一般为超过10m)、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成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4)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5)原有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

1.2.3 构造做法

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1)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沉降缝的基础也应断开。(2)墙体、楼地面、屋顶沉降缝构造:墙体沉降缝常用镀锌铁皮、铝合金板和彩色薄钢板等盖缝,地面、楼板层、屋顶沉降缝的盖缝处理基本同伸缩缝构造。顶棚盖缝处理应充分考虑变形方向,以尽量减少不均匀沉降后所产生的影响。

1.3 防震缝

1.3.1 定义

由于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垂直缝隙即为抗震缝。

1.3.2 设置原则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基础可不断开,但当平面较复杂时,也应将基础分开。在设防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建筑宜设防震缝:(1)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2)建筑有错层且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1.3.3 构造做法

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须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房屋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当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款数值的70%。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2. 施工缝

2.1 定义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

2.2 设置原则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