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

合集下载

近代文学课件黄遵宪(精)

近代文学课件黄遵宪(精)

艳 艳 如 莲 花
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
天下尤为小,何为眼底山。
“近世诗人,能镕铸新思想入旧风格者, 当推黄公度”; “公度之诗,独辟境界, 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
——梁启超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 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反帝卫 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
《哀旅顺》一诗,体现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 艺术特色。黄遵宪主张“以言志为体,以感 人 为用”,其精神在于:善于学习传统,弃其 糟 粕,取其精华;取材必须广泛,述事务求充 实;达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境 界。《哀旅顺》一诗,正是基于这种精神, 以光绪二十年(1894)冬,日军进兵旅顺 口,守军相继溃败,旅顺失陷这一历史背景 大篇幅描写旅顺口形势之壮险,诗末突然说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 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 《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郁郁山上松,呀呀林中鸟,松有荫孙枝,乌非反哺雏。 我生堕地时,太婆七十五。明年阿弟生,弟兄日争乱。 太婆向母怀,伸手抱儿去,从此不离开,一日百摩抚。 亲手裁绕罗,为儿制衣裳。糖霜和面雪,为儿作餦餭。 发乱为梳头,脚腻为暖汤。东市买脂粉,靧面日生香。 头上盘云髻,耳后明月珰。红裙绛罗襦,事事女儿妆。 牙牙初学语,教诵《月光光》。一读一背诵,清如新炙簧。 三岁甫学步,送儿上学堂。知儿故畏怯,戒师莫严庄。 将出牵衣送,未归踦闾望,问讯日百回,赤足足奔忙。 春秋多佳日,亲戚尽团聚,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 我家七十人,诸子爱渠祖,诸妇爱渠娘,诸孙爱渠父。 因裙便惜带,将缣难比素。老人性偏爱,不顾人笑侮。 邻里向我笑:老人爱不差,果然好相貌,艳艳如莲花。 诸母背我骂:健犊行破车,上树不停脚,偷芋信手爬。 昨日探鹊巢,一跌败两牙,噀血喷满壁,盘礴画龙蛇。 兄妹昵我言:向婆乞金钱。真倾紫荷囊,滚地金铃圆。 爷娘附我耳:幼婆要加餐。金盘脍鲤鱼,果为儿下咽。 伯叔牵我手,心知不相干,故故摩儿顶,要图老人欢。

黄遵宪诗人评价

黄遵宪诗人评价

黄遵宪诗人评价黄遵宪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名。

黄遵宪这个名字虽然在现代并不熟悉,但是却也无法抹除他的历史功绩,这位被称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男人,绝对是一位才华高显之辈。

政治上,黄遵宪科举取士,中举人之后便开始进入官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湖南按察使。

外交上,黄遵宪曾经多次出使外国,担当中国驻外大臣。

他中举人的第二年,就被任命为驻日本大臣,出使日本。

后来又调任驻美大臣,担任旧金山总领事。

后来经薛福成的推荐,成为驻英国大臣,与薛福成一道出使英国。

最后为新加坡总领事,任中国驻新加坡大臣。

黄遵宪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出使他国中渡过的。

在担任外交大臣的时候,他全力维护中国的国家权益,保证海外华侨的根本利益,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外交官。

说他是教育家,是因为他在戊戌变法之后,罢职归乡。

回到家乡之后,一边在宣传变革思想,另一边也在兴修学校,培养人才,造福乡里。

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

相比于外交家。

教育家、政治家这样的.称号,黄遵宪诗人的称号则更为响亮。

黄遵宪接受正统儒家教育长大,后来更是通过科举之路进入官场的,吟诗作赋自然不在话下。

黄遵宪本人所留下的诗词,绝大部分都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遭受外国侵略的忧患愤怒。

黄遵宪生长在清末混乱,遭受列国侵略的时代。

作为密切接触中国官场与外国政府的他,对于中国正在遭受的灾难有着更深的体会。

同样的,当时又是中国新思想蓬发的时代,所以黄遵宪的诗词更倾向于国家层面,以及新派思想和事务的新派诗。

黄遵宪的诗词,真实而刻骨的表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正在遭受的痛苦的心痛。

另一方面,他的诗词也忠实记录和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

这些诗词,不仅使后世人能够更近的接触到黄遵宪本人的内心,同时也是后世人研究中国近代非常好的历史资料。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九:黄遵宪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九:黄遵宪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九:黄遵宪中国晚清文学之九:黄遵宪康有为、丘逢甲、胡晓岑等都是积极参与诗界革命的新派诗人,创作成就最高的,则是黄遵宪。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 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市)人。

出身于由经商致富的封建官僚家庭。

1876年中举,次年出国,先后曾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到过二十多个国家,广泛接触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影响,主张变法维新。

1895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强学会,与梁启超合办《时务报》;又到湖南协助陈宝箴推行新政,为海内瞩目。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放归乡里,但仍不忘国事,热心公益事业,兴办新学。

著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另有辑本《人境庐集外诗辑》。

黄遵宪的大量诗歌描绘了晚清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要求变法图强、批判封建腐朽势力的维新思想,被人誉为" 诗史"。

如中法战争期间他写了《冯将军歌》,以高昂的热情歌颂了老将冯子材英勇善战、打击法国侵略者的业绩,称赞" 道咸以来无此捷"。

中日甲午战争时,写了《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降将军歌》、《度辽将军歌》、《台湾行》等诗歌,生动而具体地表现了这次战争的主要过程,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对导致战争失败的清王朝官吏的昏庸无能给以无情的嘲讽。

即使诗人被放归乡里,当八国联军入侵时,还写下了《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闻车驾西狩感赋》、《聂将军歌》、《群公》等诗,歌颂爱国将士和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

为了鼓舞反侵略斗争,黄遵宪曾用通俗歌谣形式写了《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组诗。

黄遵宪——精选推荐

黄遵宪——精选推荐

黄遵宪黄遵宪(1848~1905),近代诗⼈。

字公度,别号⼈境庐主⼈。

⼴东嘉应州(今梅州市)⼈。

出⾝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商⼈家庭。

⽗亲黄鸿藻,字砚宾,咸丰六年(1856)举⼈,曾任户部主事、⼴西知府。

⽣平  ⽣平黄遵宪⽣当鸦⽚战争爆发后8年,少年时即遭逢太平天国起义和英法联军⼊侵等重⼤历史事件。

当他12岁时,太平军第⼀次攻破嘉应州城。

民族⽭盾、阶级⽭盾的深刻震撼使黄遵宪成为⼀个早熟的年轻⼈。

从16岁起,黄遵宪的⽣活经历约分四个阶段。

①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

黄遵宪⾃述:"吾年⼗六、七,始从事于学,谓宋⼈之义理,汉⼈之考据,均⾮孔门之学。

"(《东海公来简》)新的形势使黄遵宪感到,传统的汉学、宋学已经不能挽救地主阶级所⾯临的严重危机。

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都天京被清军攻陷,黄遵宪于兴奋之余,写下了《感怀》诗。

诗中批判复古主义,提出"法弊⽆万全"、"正当补弊偏",表明了17岁的黄遵宪已经有了改⾰思想。

次年,太平军第⼆次攻破嘉应州,黄遵宪于新婚后数⽇即跟着全家逃难;到同治五年(1866),才安定下来。

次年考中秀才,以后曾两次去⼴州参加乡试。

同治⼗三年(1874),以拔贡⽣的资格去北京应廷试,但都没有考中。

其间,黄遵宪到过⾹港、天津等地,使他有机会接触鸦⽚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严酷现实。

内忧外患和⾃⾝的经历,促使黄遵宪愈来愈强烈地滋⽣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思想。

光绪⼆年(1876),他在诗中明确地主张改⾰科举。

这年秋天,黄遵宪考中举⼈。

⼗⼆⽉,同乡何如璋出使⽇本,黄遵宪应邀任参赞。

②出使阶段(1877~1894)。

光绪三年(1877)⼗⽉,黄遵宪随何如璋赴⽇本。

当时,正值⽇本明治维新之后,黄遵宪由惊怪、犹疑,逐渐发展为肯定。

他对何如璋说:"中国必变从西法。

其变法也,或如⽇本之⾃强,或如埃及之被逼,或如印度之受辖,或如波兰之⽠分,则我不敢知,要之必变。

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创作背景

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创作背景

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创作背景黄遵宪是第一个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人。

黄遵宪的成就中包括《日本国志》,那么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创作背景,希望对你有帮助!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创作背景黄遵宪是一个爱国的外交家,其一直以来都在寻找挽救中国的方法。

在其年幼的时候,西方列强用各种方法来中国获取各种利益,这让黄遵宪意识到:要想救国就必须改变中国。

就是在这个时候,黄遵宪开始了自己的外交之路。

其在1871年的时候,黄遵宪成为了中日的第一任驻日参赞,其被派到日本进行学习。

在日本的这段时间,黄遵宪一直都在观察日本社会和日本法律制度,他将自己在日本所学习到的知识用文笔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总结,最后撰写了这本《日本国志》。

黄遵宪《日本国志》中主要是记录了日本法律制度的改变,并且也记录了黄遵宪对日本的评价。

黄遵宪为了写好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八年时间。

黄遵宪《日本国志》一经推出,就已经收到了当时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当时的一些改革家对这本书更是非常看重。

黄遵宪一生的成绩很大,但是这本对于当时的中国法律实践有帮助的《日本国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了。

黄遵宪今别离的文学价值黄遵宪在晚清时期出生于中国的商人家庭,其出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一直以来都在为救国而奔波,同时,他还是当时的一个知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中有一定的地位。

其被称作为诗坛的革命者,推动诗坛的改革创新。

黄遵宪作为一个知名的诗人,肯定也会有很多的不错的诗作。

黄遵宪的《今别离》就是一首很有文学价值的诗。

黄遵宪一直以来都主张用诗歌记录自己想要写的,想要说的,因此他的诗歌总是直接抒发心意,这一首《今别离》也是如此。

虽然这首诗歌还是用古代诗歌的韵律,风格也比较古朴,写法上面好像没有对古诗进行任何创新,但是这首诗歌的内容和古诗却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上世纪的西方工业革命的事情。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诗人写过这样的题材,因此黄遵宪《今别离》是一首很有新意的诗歌。

19世纪中国最后一位伟大诗人黄遵宪

19世纪中国最后一位伟大诗人黄遵宪

19世纪中国最后一位伟大诗人——黄遵宪在历史上,黄遵宪当然不是以单纯的学者的面目出现,而是以一位发展全面而学贯中西的人物出现。

大凡历史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批这样多才多艺的奇人。

处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大时代,中国的天空就布满了这样一些闪着异光的星辰,黄遵宪就是其中的一颗。

黄遵宪是一位有思想,有胆识的社会改革家,但在中国这个封建落后而保守势力强大的社会中,他无法施展他的才华,他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而国势积弱的中国,也没有留给他驰骋的机会。

也许得以保留的,最后也就是他的诗名。

这是唯一可以慰藉他的寂寥与空漠的实在。

也就是他的生命实际的最后证实。

当然,作为诗人,黄遵宪仍然是惊才绝艳,仍然是开一代诗风的卓越诗家。

他一生奔波,建树亦广,但不曾须臾离开的唯有诗,诗是他至尊至爱的能够给他的仕途失意以慰藉的唯一朋友。

诗也是他继续关怀国家和社会命运的最后的方式。

一、天才的缺憾黄遵宪死于光绪三十一年,时年58岁。

许多悼念他的诗文都说到他的才干不为世用的遗憾,其中观云的一首挽诗说:公才不世出,潦倒以诗名。

往往作奇语,跨海斩长鲸。

寂寥风骚国,徒令时人惊!公志岂在此,未尽足尽?明屈原思张楚,不幸以骚鸣。

使公宰一国,小鲜真可烹。

才大世不用,此意谁能平!而公独萧散,心与泉石清。

惟于歌啸间,志未忘苍生。

这诗深知黄遵宪,他志不在诗,而终以诗名。

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

一个时代若是剥夺了它的精英的所有的可能性,而独独留下了“无用”的诗,这是诗家的福音,却是社会的悲哀。

而我们此刻也只能略去这位诗人也许更值得谈论却又谈不出什么的话题,专挑作为骚人墨客的痛苦“微不足道”之点来谈——这个畸形的世纪之交的时代,留下的是无数的悲痛和惨烈,留下的是无数的绝望和屈辱,而消失了的恰恰是那些奇兀的思考、激烈的呼吁和卓绝的苦斗。

至于黄遵宪,我们也只能专挑他在非凡一生中留下的一些诗篇文字,议论这位诗人的点点滴滴。

这一点不是我们的猜测。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诗词阅读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诗词阅读

【导语】黄遵宪⼯诗,喜以新事物熔铸⼊诗,有“诗界⾰新导师”之称。

黄遵宪有《⼈镜庐诗草》、《⽇本国志》、《⽇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向世界第⼀⼈”。

下⾯就给⼤家介绍下晚清诗⼈黄遵宪的诗词,欢迎阅读!晚清诗⼈黄遵宪的诗词篇⼀ 《杂感·⼤块凿混沌》 作者:黄遵宪 原⽂: ⼤块凿混沌,浑浑旋⼤圜; ⾪⾸不能算,知有⼏万年。

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 以我视后⼈,若居三代先。

俗儒好尊古,⽇⽇故纸研; 六经字所⽆,不敢⼊诗篇。

古⼈弃糟粕,见之⼝流涎; 沿习⽢剽盗,妄造丛罪愆。

黄⼟同抟⼈,今古何愚贤; 即今忽已古,断⾃何代前。

明窗敞流离,⾼炉蒸⾹烟; 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

我⼿写我⼝,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 五千年后⼈,惊为古斓斑。

《杂感·⼤块凿混沌》译⽂ 开天辟地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历史更迭很常见。

我们的时代,后⼈看起来跟我们看上古三代⼀样。

但是现在好多⼈尊古复辟,简单地从形式上模仿古代。

古⼈抛弃了的糟粕,他们见了也垂涎三尺,甚⾄钻在故纸堆中,抄袭剽窃妄造,⽣出许多罪孽。

同样是黄⼟造的⼈,我们⾃⼰的⼿写⾃⼰的想法,为什么⾮要泥古不化?即使就是今天的俗语,我们今天如果编写好。

五千年后的⼈,也惊异为古代⽂物,绽放异彩!晚清诗⼈黄遵宪的诗词篇⼆ 《今别离》 作者:黄遵宪 原⽂: 别肠转如轮,⼀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忧。

古亦有⼭川,古亦有车⾈。

车⾈载离别,⾏⽌犹⾃由。

今⽇⾈与车,并⼒⽣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打头风?亦不畏⽯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球。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君⼿书,⼜⽆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泪。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一:人物简介黄遵宪(1848~1905),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1895年加入上海强学会。

次年参与创办《时务报》。

1897年月署理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湘学报》督办。

参与筹办湖南时务学堂、南学会,并聘梁启超主持时务学堂。

与谭嗣同等主讲世界大势及政学原理,宣传变法救亡思想,探讨湖南新政事宜,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戊戌政变后,罢官回籍。

善写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

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二:可参考文献●黄遵宪经其手定并得以刊行的著作主要有两部诗集和一部专著:1.《日本杂事诗》二卷,共计200首诗,于1898年由长沙富文堂刊行2.《人境庐诗草》十一卷,共计600余首诗,于1931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3.《日本图志》四十卷●黄遵宪的上述著作广受赞誉和好评,后世学者也多有校注整理和研究,如:1.古直的《黄公度先生诗笺》(1926年出版)2.钱仲联的《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钟叔河的《日本杂事诗广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人境庐集外诗集》(中华书局,1960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黄遵宪外交笔谈手稿所整理编撰的书籍:1.日本实藤惠秀《大河内文书--明治日中文化人的交游》(日本东京平凡出版社,1964年)2.《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3.朝鲜金宏集的《修信使日记》4.《高丽大学影印丛书》(1976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整理与黄遵宪有关的文档文献文集:1.陈铮:《黄遵宪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2.《黄遵宪传记资料》(1-6册,天一出版社)3.吴振清,徐勇,王稼祥《黄遵宪集》(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4.郑海麟《黄遵宪与近代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8年)5.杨天石《黄遵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6.张永芳《黄遵宪·梁启超》(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7.李海燕彭海娇《伦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和活动》(《广州社科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一期)8.黄升任《黄遵宪传评》(南京大学出版社)。

杰出的诗人外交家黄遵宪

杰出的诗人外交家黄遵宪

杰出的诗⼈外交家黄遵宪2019-10-25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别号⼈境庐主⼈,近代杰出的诗⼈、政治家、外交家,⼴东梅县⼈。

曾任出使⽇本参赞、美国旧⾦⼭总领事、驻英⼆等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1896年创办《时务报》于上海,1897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旋兼湖南按察使,辅佐巡抚陈宝箴厉⾏新政。

1898年6⽉,光绪皇帝特命以三品京堂充任出使⽇本⼤⾂,黄遵宪因病⾄7⽉初才出发,途次上海,即逢“戊戌政变”,遭禁数⽇,旋得以奉旨放归。

1905年3⽉28⽇因肺病在家中去世。

⼀ 为变法图强⽽纂《⽇本国志》中国与⽇本为⼀⾐带⽔的邻邦,经济、⽂化等⽅⾯的交流源远流长,但⾃古以来国⼈对⽇本的了解甚少,⼤都停留在“海外三神⼭”⼀类的阶段上。

直⾄鸦⽚战争之后,中国学者对⽇本的记述,仍然存在含混不清、错误百出等弊病。

进⼊近代以后,⽇本也如同中国⼀样,遭受西⽅列强的侵略欺凌,然⽽,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本迅速⾛上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作为⾸任驻⽇参赞,黄遵宪“以先知先觉为⼰任”,认为⾃⼰有责任将⽇本的历史与现状详细地介绍给中国的当政者和平民百姓,这样不仅可以澄清国⼈对⽇本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助于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且可以借明治维新的经验作我救国图强之⽤。

为编写《⽇本国志》,黄遵宪努⼒结识对华友好⼈⼠,⼴泛⾛访⽇本维新志⼠,收集有关⽇本国情、历史和改⾰经验的⽂献资料,他⼏乎踏遍了⽇本国⼟。

黄遵宪初到⽇本时,并不懂⽇⽂,虽然当地有不少汉⽂资料,但⼤都残缺不全。

⽇本古代并没有志书,近代的个别专志也残缺不全,对⽇本⼈来说,编本国志书尚如此艰难,⼀个外国⼈编著⽇本国志,其难度可想⽽知。

在撰写过程中,黄遵宪时有⼒不从⼼之叹,他曾对⽇本友⼈说“此事⼤难,恐不成书”,但他还是以坚强的毅⼒继续这⼀⼯作。

1887年全书终于脱稿。

从1877年随使⽇本算起,到1887年《⽇本国志》成书,该书的撰写前后经历了近⼗个寒暑,参考中⽇两国史籍中的正史、野史、笔记、杂录、政府公报、各省官报共200多种。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资料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资料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资料推荐文章杜甫诗人佳作《无家别》主要内容热度:吴耀宗中国诗人详细介绍热度:晚清思想家王韬生平简介热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资料简介热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简介热度:遵宪,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很多人都知道黄遵宪是清代的外交家,政治家,但是却并不知道黄遵宪还是一个诗人。

下面我们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下晚清黄遵宪的相关资料!黄遵宪的个人简介黄遵宪是晚清时期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教育家,其同时在外交界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他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也就是今天的梅州市。

黄遵宪的父亲曾经是一个举人,他们家族的实力很是强大,是当地的大商人家族。

家族多年来一直从事典当行业,在当地有些名气。

出生于这样的一个大家族,这意味着黄遵宪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黄遵宪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其在26岁的时候成为了贡生。

按照当时的规定,黄遵宪在第二年春天来到北京参加乡试。

在当时,黄遵宪的父亲正好担任户部官员,但是黄遵宪的父亲的工资并不是很高,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黄遵宪和父亲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但是就是在这个时期,黄遵宪结识了很多的重要朋友。

在1876年的时候,在父亲的帮助下,黄遵宪在烟台地区和李鸿章等人相识。

在1877年的时候,黄遵宪的朋友成为驻日公使,其推荐黄遵宪成为了驻日参赞。

在日本的时候,黄遵宪一直都在努力研究日本的法律,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日本国志》记录下来了。

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黄遵宪的简介中多了一个身份——外交家。

黄遵宪就此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之后,黄遵宪又放弃了外交的梦想,开始为救国而奔走变法。

但是最终变法失败,黄遵宪回到自己的家乡。

老年时期的黄遵宪依旧没有放弃救国的梦想。

在黄遵宪简历的最后,他的身份又发生了改变,他变成了一个教育家,他希望将救国的梦想遗传给下一代。

黄遵宪的诗黄遵宪出生于清代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亲曾经担任过广西的知府。

因此,黄遵宪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其家庭教育已经给黄遵宪打下了基础。

晚清的新诗人——爱国志士黄遵宪

晚清的新诗人——爱国志士黄遵宪

晚清的新诗人——爱国志士黄遵宪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人境庐缘起陶渊明的“别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其晚年蛰居之处,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为其书写“人境庐”三字。

黄遵宪在人境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整理之后辑录成集为《人境庐诗草》。

黄遵宪晚晴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诗人,生于广东嘉应州,同治十二年考取拔贡生,光绪二年中举,时年29岁。

因其父在户部任职,其间,黄遵宪曾随父至烟台,并在烟台见到洋务派官僚张荫桓、李鸿章等人。

而黄遵宪的表现也令李鸿章颇为满意,称其为“霸才”,在烟台所得到的褒奖对遵宪日后的从政目标影响颇为深远。

光绪三年,黄遵宪不顾家人反对,决然选择去日本从事外交工作,经同乡何汝璋的举荐,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在日本参与中日外交方面的活动,而随着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而在日本的黄遵宪也日渐察觉到日本已然会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驻日期间,黄遵宪深入了解日本国情,撰写《日本国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并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

光绪八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任期间解决了美国地方政府对华工的寻衅,此后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身在异国的黄遵宪,黄遵宪结束了十几年的外交生涯,回到国内,为国效力,致力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黄遵宪被扣押,因其之前的外交生涯中结交广泛、来自朝中大臣的说情和英法等国的施压,最终得以释放。

此事之后黄遵宪便乘舟归乡,但回乡之后仍旧是一腔热血为祖国,热心推进立宪、变革变法、创办新式学堂,一生终于为改变世事而奋斗,光绪三十一年病逝。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因其一生经历坎坷,他的诗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

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其中多有“谁能出尘世,一脱束缚苦?回头望此湖,万顷迷烟雾,梦魂时一游,且记湖边路。

黄遵宪

黄遵宪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张之洞,但黄遵宪并没有 受到重视。黄遵宪在湖北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 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康有为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
1884年(光绪十年),黄遵宪的母亲病故。
1885年(光绪十一年)8月,他从美国请假回国,又重新对《日本国志》进行编写,直到1887年(光绪十 三年)的夏天,这部书终于完成。《日本国志》共40卷,约50万字,编目为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 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12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 别着重介绍了明治维新以后采取的改革措施及成效。书成之日,黄遵宪写下了《书成志感》,表达了他的心情。 《吾妻镜》是日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千秋金鉴录》是唐朝张九龄编写的历史书。黄遵宪希望借鉴日本的经验, 通过维新变法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这部书的问世,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日本国的认识,成为当时中国人了解和 研究日本的必读参考书。
人物生平
பைடு நூலகம்
01
参加科举
02
外交生涯
03
返乡编纂
04
二次外交
06
乡居阶段
05
参加变法
黄遵宪 1863年-1876年之间黄遵宪在家庭的影响和塾师的指导下,黄遵宪的学习不断有长进。
1867年(同治六年)春,黄遵宪参加院试,入州学,成为秀才。
1871年(同治十年)为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
1873年(同治十二年),黄遵宪26岁时,考取了拔贡生。

爱国诗人黄遵宪简介 黄遵宪人物结局

爱国诗人黄遵宪简介 黄遵宪人物结局

爱国诗人黄遵宪简介黄遵宪人物结局人物档案姓名:黄遵宪别名:黄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广东省梅州出生时间:1848年4月27日去世时间:1905年3月28日职业: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外交与诗词方面的成就最高。

1848年,黄遵宪在广东嘉应州出生,为汉族客家人。

他们家业算是书香家庭,因此受到家庭的影响,黄遵小自幼就入私塾读书,受到老师的悉心教导,很快在学识上就有很大的长进。

1873年,二十六岁的黄遵宪考取了拔贡生。

第二年春天前往京城参加顺天府考试,当时他的父亲在户部任职,俸禄不多,父子两人在京城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段时间里,黄遵宪还是结实了不少的官场中的人物,对他日后入朝为官具有一定的影响。

1876年,随父亲一起前往山东烟台。

在这里,他见到了洋务派的李鸿章等人,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称其为霸才。

因为李鸿章的关系,黄遵宪和洋务派有了联系。

同年黄遵宪第二次参加顺天府考试,中举人,以五品衔挑选知县用。

1877年,黄遵宪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日公。

当时黄遵宪的家人都反对他前往日本,希望他继续考取进士。

但是黄宗宪一意孤行,毅然放弃了科举仕途,开始从事外交行业。

在李鸿章的推荐下,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

在日本出使的时候,黄遵宪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但同时也对日本政府吞并琉球、侵略朝鲜的行径,他则加以抵制,据理力争。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

包括黄遵宪在内的驻日大臣,以十万字的长文,向北洋大臣详细分析了日本吞并琉球之后的祸害,说: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

这些在后来都得到了证实。

在日本期间,黄遵宪接触到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特别是在看到法国启蒙运动中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之后,更是心志为之一变,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知道中国若想站立就必须要学习西方进行变法图强。

1882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文心声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学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文心声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学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走近先贤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1.生平简介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

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工于写诗,喜欢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2.主要成就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3.思想影响黄遵宪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

他沿着改革创新这条道路并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创作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

◎背景呈现《〈红楼梦〉评论(节选)》1902年,王国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治学兴趣逐渐转向哲学。

1904年,读叔本华《意志与表象之世界》两遍,又接着钻研康德。

但其时对终生研究方向觉得游移不定。

自我剖析,认为做哲学家,则苦于感情太多而知力太少;做诗人,则苦于感情太少而理性太多。

自云:“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

”在这种背景下,王国维撰写了《〈红楼梦〉评论》。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

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

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自序》)。

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

◎国学链接最早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红学”论文——《〈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将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相结合,以崭新的眼光评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写出了《〈红楼梦〉评论》这是“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

其学术价值在于:1.突出地表现在悲观主义与美学思想上站在美学的角度上,用西方的美学理论来审视《红楼梦》中的人物,并且深刻揭示了个体生命所呈现的悲剧命运,这种新的观念对作品本身而言也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不仅扭转了传统的悲剧模式,同时也对中国悲剧的探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黄遵宪:不求功名的乱世外交官

黄遵宪:不求功名的乱世外交官

黄遵宪:不求功名的乱世外交官作者:李芳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19期1848年,黄遵宪出生在广东梅州嘉应(今广东蕉岭)。

黄遵宪4 岁入塾,10 岁时,先生出题“一览众山小”,命诸位学童作诗,黄遵宪吟出“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先生为之惊叹。

亲自教导过他的曾祖母听后极为高兴,认为“此儿志向远大”,更对其钟爱有加。

黄遵宪在22岁时两次赴广州参加乡试,均未中。

他在考试后绕道游历香港,大开眼界。

27岁时,赴京师考试,仍不中。

因他的父亲当时在京任职,他于是留京侍奉,并与一些同为粤籍的京官过从甚密。

没有功名却有见识的黄遵宪,当时不单单被一位大人赏识——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时,曾邀请他入幕;李鸿章与他一番交谈后,称他为“霸才”。

29岁时,黄遵宪终于考中,名次在百名以外,以五品衔拣选知县待用。

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当知县的资格,准备准备,就能入仕了。

正在此时,何如璋被选为首任赴日正使,即邀请黄遵宪当随行参赞。

清朝晚期社会动荡,变法的雷声隐隐,波谲云诡,远离京师、朝廷,充任一个未有先例、前途未知的外交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黄遵宪却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毫不犹疑地选择了赴日。

1877年,何如璋率第一届驻日使团乘轮船从上海出发,抵达长崎。

在日期间,黄遵宪一人独行,走本州、过北海道,在镰仓的江之岛、伊豆的热海先后停留半月。

“采风问俗,搜求逸事”,搜集日本民间风俗习惯,光书就看了200余种。

准备数年,最终写成《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上到国俗遗风,下到民情琐事,无一不编入其中。

黄遵宪说,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我国所用”。

《日本国志》出版之时,中日战争已爆发,而大清节节败退。

有人将此书推荐给张之洞,并遗憾地说,如果早点读到此书,可以为大清王朝节省2亿两白银——正是《马关条约》中向日本赔款之数。

1883年,黄遵宪35岁时,奉命调任美国三藩市(旧金山)。

数年后再任驻英二等参赞,后调任新加坡总领事。

只是,晚清懦弱,又不擅外交,往往以求和了事,他感到才华没有发挥之地。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诗歌探索之一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诗歌探索之一

作者: 曹旭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8-64页
主题词: 黄遵宪;走向世界;重要地位;文学史;新加坡;近代诗;封建士大夫;日本国志;新风格;十九世纪
摘要: <正> 黄遵宪是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近代著名诗人。

对这个结论,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但对黄遵宪所以创新派诗、铸新风格,成为近代著名诗人的原因,由于问题复杂,见仁见智,从黄遵宪诗友到现代研究者,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吴德潇以为:黄遵宪“性情深厚,识力坚卓,故能以雄直之气,达沈郁之思”。

温仲和以为:。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简介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简介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简介黄遵宪是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黄遵宪于1848年4月27日生于广东梅州(梅县)。

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出使阶段(1877年~1894年);参加变法阶段(1895年~1898年);乡居阶段(1899年~1905年)。

1876年中举人,1877年随驻日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驻日期间,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

驻日期间,针对日本于1875年派兵占领琉球,建议对日本采取强硬的政策和立场。

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适逢美国议院制订了《限制华工条例》15条,旧金山侨民深受其害,多名侨民被当地政府以“不卫生”为借口而被捕入狱。

此前,黄遵宪就此已向清政府提出对策,但未被采纳。

因此,他只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力保护中国侨民。

他在视察旧金山华工聚住地之后,亲自探望关押华工的美国监狱,并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条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

”经过黄遵宪的努力,被拘捕的华侨被全部释放。

黄遵宪动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

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90年,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1891年任驻新加坡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

黄遵宪(1848—1905)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作者:杜卫东

黄遵宪(1848—1905)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作者:杜卫东

黄遵宪(1848—1905)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作者:杜卫东.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作者:杜卫东《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8日 13版).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近代变法先驱,曾出使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图为黄遵宪像资料图片)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广东省梅州市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资料图片出使呜——!汽笛长鸣,客轮缓缓停靠在神户码头。

步出船舱,樱花已谢,枫叶正红。

移步上岸的一瞬间,你走进了历史。

此时——1877年11月。

你29岁,年将而立、心雄万夫,既有年轻人的热忱,又有成年人的持重。

微微抿紧的双唇,显现出你的坚毅;清亮如玉的双眸,于从容中又流露几缕忧虑。

我懂你的忧虑。

以你之才学,闻达于庙堂只需时日,但你特立独行,婉拒了家中让你继续求取功名的愿望,成为大清第一任驻日参赞。

你不满万马齐喑的国内政局,想做普罗米修斯,即便因为窃火触怒了大神宙斯,被锁于高山让鹰啄食血肉也在所不惜。

此行幸亦不幸?于你而言,中断了由举人考进士、入翰林的“学而优则仕”之路,是谓不幸;于民族而言,你来到了一个因明治维新而全新的国度,可以近距离勘察一个弱国如何称雄的神奇路径,实乃大幸。

蚌里蕴含了沙粒,化为珍珠的日子就值得期待。

你上任伊始,日本凭借日益增长的国力,要吞并中国的属国琉球。

你审时度势,上奏朝廷陈述应对之策,认为“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

并预言,日本“颇有以小生巨,遂霸天下之志”。

那时日本的野心还遮遮掩掩,大清也被表面的强盛所笼罩,你却透过平静的海面,看到了狼牙锯齿的冰山。

你知道,天朝贵胄嘴里的“蕞尔小国”羽翼已丰,若无利器在手,为其所伤将不久矣。

悲哀的是,燕巢于飞幕而不自知,李鸿章和总理衙门竟责备驻日使馆“过于张皇”,会“激生变端”,甚至要将公使何如璋召回以化解僵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
一、诗歌理论
1.诗论纲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诗外有事”是指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诗中有人”是指诗作中要有诗人自己的艺术个性。

诗人既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真实地描写时代风云和现实生活,又能以真实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感受来艺术地把握这一切。

2.诗论主体:追求“新派诗”的理想境界。

《人境庐诗草?自序》中阐述了对新派诗的诗境的追求:第一,复古人比兴之体。

第二,以散文的手法写诗。

第三,选择新题材、创造新意境。

3.主张“我手写我口”的言文合一
1868年黄遵宪在《杂感》诗中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这是我国语言文学史上关于“言文合一”第一次明确的表述。

4.提出名曰“杂歌谣”的新体诗
杂歌谣是一种篇幅长短不一,句式、字数多少不等,艺术风格多样的新体诗。

二、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
一)诗歌创作:《人境庐诗草》、《人境庐集外诗辑》
1.反映反帝爱国精神的“中日战纪”。

《哀旅顺》、《冯将军歌》
2.记录五彩缤纷的域外生活。

描写西方自然科学新成就。

《今别离》四首。

描写异国风光、民俗人情。

《樱花歌》
3.反映民生疾苦。

《邻妇叹》
二)艺术成就
1.黄诗长于叙事描写,出色地刻画艺术形象;
2.以文以诗,又力求诗与音乐的结合;
3.汲取民间文学的养分,造成清新活泼的诗歌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