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码编码原理[文字可编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道组合
信道组合就是对给定的B-DMC(Binary-input Discrete Memotyless Channel)信道W利用递归的方法,
来构造一个组合信道 独立的信道W 1递归组合成信道
。当n=0,W 1= W;当n=1,就是利用两个相互 ,如图2.1所示。
信道W2对应的传输概率为:
当n=2时,利用两个独立的 W2信道来组合成 W4信道: 步骤如图 2.2,对应的传输概率公式为:
(1.19)
给定源信息序列
,则对应的码字为
。
由以上 Polar 码的编码理论可知,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性能好的信道,即对应
值较小的信道,也是序列 A 中元素的值。下面以 N=16 为例来说明如 何来选择信道的。
(1.20)
取初值 值是:
,由公式( 2.15 )和( 2.16)可计算出
,具体各项
选取
。对
Polar码的编码原理
1
所讲内容:
1.Polar码简介 2.信道极化
2.1信道组合 2.2信道分解 2.3信道极化定理 2.4极化速率 3.Polar码编码
1.Polar码简介
1948 年,Shannon 在他的开创性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在有噪信道中实现
可靠通信的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有扰信道编码定理,奠定了纠错编码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初, 汉明(Hamming)、斯列宾(Slepian)、普兰奇(Prange)等人在香农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系
(1.4)
依此类推,可以得出信道组合的一般递推关系,如图 2.3,由两个独立的 信道 组成信道 。 的输入序列 首先会被转化成 序列,对应的 关系为,
(1.5)
其中,1 ≤ i ≤ N/ 2 。 代表一种翻转操作,作用于序列 作为信道 的输入序列。
图2.3中从信道 到信道 的映射
是线性的,定义矩阵 表示这
(1.17)
其中, 是将要传输的信息序列, 就是生成矩阵,
。 假设 A
是集合
的任意子集,公式( 1.17)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18)
其中,矩阵
是由 A 决定的矩阵 的子矩阵,
是 去掉
的矩阵,也是 的矩阵。
如果固定 A 和 ,但 是任意变量,那么就可以把源序列 映射
到码字序列 ,这种映射关系称为陪集编码( Coset Code )。Polar 码就
(1.1) ,组合
(1.2)
在图2.2中,R4是把序列(s1,s2,s3,s4) 映射成v4=(s1,s2,s3,s4) 的排列操作。信 4 1
道W4的输入序列 u 4 到信道W 的输入序列 X 4 的映射关系 u4 →x 4 可以表示为:
1
1
1
1
(1.4)
并且,
。所以,可以得出 W4的转移概率表达式为
序列进行降序排列,
值最小的 4 个比特信道,这四个信道对应的行号的组成集合 A,
。则在矩阵 中集合 A 对应的行构成
。
(1.21)
同理,通过矩阵 和
可得出
出 16位的 Polar 码码字。
。 在给定输入信息序列后就可编
一个信道 并且使用
趋于零的信道来传输信息。那么如何选
择好的信道来传输信息就是 Polar 码编码的关键。
Polar 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有效信道的选择也就对应着生成矩阵的行的 选择。下面首先详细介绍 Polar 码的编码过程。 Polar 码是一种线性分组
码,编码公式与别的线性分组码类似,由信息序列乘以生成矩阵,具体 公式如下,
们一直坚持寻找性能更加好,可以达到香农限并且编译码简单的编码方法。
Polar 码是由 E.
Arikan于2007年基于信道极化理论提出的一种线性信道编码方法,该码字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类
能够达到香农限的编码方法,并且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当编码长度为 N时,复杂度大小为
O ( NlogN)。Polar码的核心思想就是信道极化理论,不同的信道对应的极化方法也有区别。Polar
列的性能优异的编译码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了编码信道下各种信道情况的香农限。香农限
作为通信系统中的性能极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纠错码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编码下的香农
限的提出,也带动了通信领域中设计和构造逼近香农限的纠错码的研究。目前研究成果最多、
比较成熟的逼近香农限的纠错码是 LDPC 码和 Turbo 码;虽然两种码字的性能已十分优异,但人
(1.12)
(1.13) (1.14)
当基本信道W是BEC信道的特殊情况下,在满足一些定理前提下 , 可通 过如下递推公式计算,
(1.15)
(1.16)
2.2 Polar 码编码
为了利用信道极化的效果,构造了一种能够达到对称信道容量 I (W )
的编码方法,称为 Polar 码。Polar 码的基本思想就是:能够单独处理每
种映射关系,矩阵 称为生成矩阵。则可以推到出
之间的转移
概率关系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其中,
是比特翻转操作,核心矩阵
,符号 ? 代
表Kronecker积(张量积)。对于矩阵 A与B的张量积定义为 。假设A,
B分别是m × n,r ×s的矩阵,
,则
(1.7)
则
,
(1.8)
2、信道分解
在完成组合信道 之后,信道极化的下一个步骤是信道分解,把信道
是陪集码的例子,由四个参数
共同决定的陪集码, N 表示码字
的码长,K 表示信息位的长度;
A 对应着生成矩阵 中用来传输有用信息的行,即
中的行,并且 A
中元素个数等于 K; 称为冻结位,用来传输固定的信息,即对应着性能
较差的比特信道;码率 R=K/N。
例,Polar 码的编码参数为
,则具体的编码映射关系为
码自从提出以来,就一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兴趣,是这几年信息领域研究的热点。
2.1 信道极化
Polar 码的理论基础就是信道极化。信道极化包括信道组合和信道分解部分。当组合信道的数目 趋于无穷大时,则会出现极化现象:一部分信道将趋于无噪信道,另外一部分则趋于全噪信道,这种 现象就是信道极化现象。无噪信道的传输速率将会达到信道容量 I (W ),而全噪信道的传输速率趋于 零。Polar 码的编码策略正是应用了这种现象的特性,利用无噪信道传输用户有用的信息,全噪信道 传输约定的信息或者不传信息。
分解成 N个二进制输入信道 为
,对应的转移概率定义
(1.9)
其中, 信道分解的情况为
。由公式( 2.9)可知,当 N=2时,
对应的转移概率公式为
(1.10)
(1.11)
当 N=2 时的信道分解图如图 2.4 所示。图 2.5、2.6 分别对应 N=4,N=8 时的信道分解方式。从这三幅图中可以看出,分解过程也是一个递归 的过程。当 N=4 时 首先被分解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信道 ,然后再将 W2分解成两个相互独立的 W。当 N=8 时,也可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