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原电池中离子传递的过程;
2. 理解原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实验材料:铜、锌等金属片;
3. 手册、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作用,引出原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讲解原理(15分钟)
1. 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原电池的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电池壳;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和离子传递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利用铜、锌片制成原电池;
2. 实验二:观察原电池的工作过程,测量电压和电流值。
四、分析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离子传递规律。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原电池。
教学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
1. 完成思考题;
2. 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原电池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调整和反思,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原电池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铜板、锌板、铜硫酸、锌硫酸、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介绍电极、电解液、电动势的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操作,观察铜板和锌板在铜硫酸和锌硫酸中的反应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原电池中各个部件的作用。
5. 应用拓展: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6. 思维拓展: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应用拓展和思维拓展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教学内容: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作用。
3. 能够解释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难点: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材资料:化学教材《化学原理》。
2. 实验器材:原电池实验装置、锌板、铜板、酸性溶液等。
3. 录音、视频资料: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原电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Step 2: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 讲解原电池中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的作用。
2.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Step 3:实验演示
老师进行原电池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Step 4: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Step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Step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电池的定义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原电池的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的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原电池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原电池的分类及性质;3. 能够解释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原理;4. 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机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示范原电池的实验装置及材料;3. 实验室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中的原理,并提出“原电池”这个概念。
2. 通过引入原电池的实验装置及材料,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基本组成;2. 分析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原理;3. 讲解原电池的分类及性质;4. 探讨原电池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示范原电池的实验装置,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 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讨论的组合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并引导他们探讨原电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4.1原电池-优质课教案
4.1原电池-优质课教案§4.1原电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
2、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作用。
3、形成完备的原电池概念,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已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体会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盐桥原电池能够持续供电的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盐桥实验药品:锌片、铜片、ZnSO4溶液、CuSO4溶液六、【教学过程】在必修Ⅱ我们已经认识了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原电池。
§4.1 原电池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原电池的有关知识:【复习回顾】(学生回答)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形成原电池?1、原电池的定义和反应实质: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实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构成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金属或金属-非金属)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闭合回路原电池装置CuSO4 溶液原电池的反应现象是什么?(师生共答)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如何书写?(学生回答)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负极:锌片Zn - 2e- = Zn2+ 正极:铜片Cu2+ + 2e- = Cu总电极反应式:Zn + Cu2+ = Zn2+ + Cu根据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Zn2+ 2e -===Cu 装置举例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 一 节 原 电 池【教学目标】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重点)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设计铜锌原电池两种方案的对比,加深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重点)2.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3. 会设计简单原电池。
(重点)【教学设计过程】一、单液原电池提问 1:复习原电池的定义。
提问 2: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练习电极反应式书写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双液原电池提问 3:双液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极反应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 -2e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 +Zn2+3. 构成条件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对比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原理和优缺点。
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问题导思】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小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有哪些?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
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池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电池,理解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保概念的认识,引导学生珍惜资源,遵循环保原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电池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原电池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环保概念的认识,引导学生珍惜资源,遵循环保原则。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电池的工作原理。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常见的电池,引发学生对电池的好奇心,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探讨:你们平常使用过电池吗?电池是如何工作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以PPT为辅助,对电池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进行简要的讲解。
包括电池的定义、主要组成部分(正极、负极、电解质)、工作原理(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材料包括铜片、锌片、电线、导线、电灯泡等。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每组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步骤二:将铜片和锌片分别与导线连接,形成电池的正负极。
步骤三:将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灯泡两端。
步骤四:观察电灯泡的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池可以点亮电灯泡?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灯泡的哪两个端口相连?5.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巩固学生对电池知识的理解,例如:1)电池有哪些种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2)电池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3)如何保护环境,减少对原电池的使用?6. 拓展思考(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池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电池如何正确使用和回收?电池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五、教学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
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
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
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原电池-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原电池》教学设计(节选自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流程图:演示实验讲解原电池工作原理演示实验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通过格林太太的故事,病症,引出原电池课题。
问题与思考:格林太太的病因是什么能为她开个处方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探究一】将一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问题讨论一】我们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Zn + 2H+ = Zn2+ H2↑【实验探究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一根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问题讨论二】我们又观察到什么现象铜片上的气泡可能是什么气体H元素原来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从氢离子到氢气,氢离子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得到的电子是谁失去的锌失去的电子是怎样转移到铜片上去的怎么验证你的猜想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探究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在导线中接入一电流计【问题讨论三】仔细观察电流计指针有什么变化探究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H2SO4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猜测。
CuZnH2SO4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单点学生回答是否构成原电池练习两名学生上台设计简单原电池分小组讨论设计水果电池两名学生上台制作水果电池下台展示成果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原电池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装置图:电极电极反应反应类型正极Cu 2H++2e-= H2↑ 还原反应负极Zn Zn-2e-= Zn2+氧化反应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教学设计反思:1、课堂开始利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2、录播室无投影设备,让第一排学生到讲台两边观察演示实验,并借用物理学科演示电流表,使得实验现象更好地展示出来;3、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的能力;4、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上台制作水果电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将制作成果下台展示给同学观看,通过水果电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原电池教学案例(五篇模版)
原电池教学案例(五篇模版)第一篇:原电池教学案例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1,学生:中学2,学科:化学 3,课时:1 4,准备实验材料: 桔子锌片铜片电线小灯泡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原电池形成的原理及原电池的定义。
2、能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3、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实验教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六、探究过程【引入】电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池?(学生踊跃回答)电池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告诉大家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于1799年发明的,又称伏打电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原电池【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展示】西红柿电池。
(观看趣味实验,激发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欲望。
)【转引】下面我们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探究】介绍实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实验1:把一块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测量溶液的温度,分析能量变化情况实验2:把一块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3: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起来插入稀硫酸的烧杯里。
要求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学生回答】1、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3、铜片上有气泡【教师设疑】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论的焦点问题有: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3、锌片有什么变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结果: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氢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转变为氢气【引导】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锌片上的电子是否通过导线转移到了铜片上?【学生回答】在铜片和锌片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检测有无电流【实验验证】在连接锌片和铜片的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高中化学必修四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四原电池教案
课题: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原电池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解释原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4. 能够应用原电池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 原电池的定义和结构
2. 原电池的分类和特点
3.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5分钟)
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结构
2. 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方式
三、介绍原电池的分类和特点(10分钟)
1. 分类:干电池、电解质电池、燃料电池等
2. 特点:工作原理、电压、使用寿命等
四、探究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15分钟)
1. 讲解原电池中阳极和阴极的反应过程
2. 实验演示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五、解答问题和讨论(10分钟)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进行讨论和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原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讨论,使学生对原电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
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电池(盐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原电池(盐桥)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化学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组成;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3. 能够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和实例;4. 理解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和实例;3. 小组讨论法:探讨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原理和应用;2.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是指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3.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组成:正极、负极和电解质;4.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形成电流;5. 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2. 讲解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盐桥能够维持正负极之间的电荷平衡,促进电子流动;3. 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和实例:举例说明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电池驱动的电子设备、电动车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享讨论结果。
三、课堂练习与作业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原电池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原电池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和描述,写成小论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原电池应用实例分析和描述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相关章节的原电池内容;2. 课件或教学片:制作课件或教学片,用于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实例;3. 盐桥演示实验:准备盐桥演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盐桥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高县中学李诗平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
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 1.概念 2.电极名称 3.构成条件4.原电池工作原理(课件展示微观过程)(3)设计原电池:(板书)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熟悉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
2. 实验观察;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前期准备:教师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各种常见原电池,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作用和应用。
3. 理论讲解: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4.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制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5. 分析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6.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新型原电池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7. 总结交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答疑并征求学生意见。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结果记录;
2. 课堂表现评价;
3. 课后作业评价。
七、教学资源
1. 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PPT课件;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八、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3.了解原电池的分类及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原电池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2.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反应,并计算电子传递的数量。
3.能够设计原电池实验,验证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原电池感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选取不同金属杆作为正负极,放入电解质中,观察电子传递过程。
2.设计实验验证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五、结果分析(15分钟)1.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
2.讨论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课后延伸(10分钟)布置实验报告作业,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传递过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必修二原电池教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篇一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板书】化学能与电能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
.。
.。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
.。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蒸汽发电机【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高中化学原电池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掌握原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
1.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原电池的特点
4.原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实验演示:进行原电池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
4.讨论:讨论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有了较好的认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对原电池的应用有更深入的思考,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n2+ 2e -===Cu 装置举例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 一 节 原 电 池【教学目标】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重点)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设计铜锌原电池两种方案的对比,加深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重点)2.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3. 会设计简单原电池。
(重点)【教学设计过程】一、单液原电池提问 1:复习原电池的定义。
提问 2: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练习电极反应式书写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双液原电池提问 3:双液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极反应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 -2e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 +Zn2+3. 构成条件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对比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原理和优缺点。
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问题导思】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小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有哪些?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H2 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X)附近pH 的变化判断生成H2 或吸收O2 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 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X 极附近的pH 增大了,说明X 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特别提醒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金属不一定做负极:如下面的原电池。
(1) 中Al 作负极,因为Al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Mg 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Al+4OH--3e-===AlO+2H2O;(2)中Cu 作负极,由于Fe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Cu 为负极;小结:两极判断时,与电极材料的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强弱等因素有关。
变式训练1.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Mg2+B.Mg 在A 池中为负极,在B 池中为正极C.B 池中电子的流向:Mg→AlD.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 池溶液的pH 会增大四、原电池的设计【思考练习】:根据下列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各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画出实验装置图(装置图需要作出适当的标注)。
① Cu + 2Ag+ = Cu2+ + 2Ag ②2Fe3+ + Cu = 2Fe2+ + Cu2+【提示】每一个原电池的设计都需要思考: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若是采用烧杯和盐桥装置图,采用的电解质溶液又是什么?试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归纳思考】1、根据原电池总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一般思路:2、根据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归纳总结】1.设计思路: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制作方法: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3.反应原理: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例如:以2FeCl3+Cu===2FeCl2+CuCl2 为依据,设计一个原电池。
(1)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负极和正极电极反应式。
负极:Cu-2e-===Cu2+正极:2Fe3++2e-===2Fe2+(2)确定电极材料若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极。
正极的电极材料必须不如负极材料活泼。
本例中可用铜棒作负极。
用铂丝或碳棒作正极:(3)确定电解质溶液一般选用反应物中的电解质溶液即可。
如本例中可用FeCl3 溶液作电解液。
(4)构成闭合回路。
五、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问题导思】①若纯锌与粗锌(含Fe、C 等)分别与同浓度的稀H2SO4 反应制取H2,哪种方法产生H2 的速率快?②将金属a、b 用导线相连插入稀H2SO4 中,发现b 上产生气泡,则a 与b 相比较,谁更活泼?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 溶液能使产生H2 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如:有两种金属a 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 极溶解,b 极上有气泡产生。
根据电极现象判断出a 是负极,b 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b。
3.判断溶液PH 值的变化及计算例:由A、B、C、D 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
金属A 不断溶解,生成二价离子 C 的质量增加 A 上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六、规律方法总结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这是电化学知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题目给定了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律去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了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际情况去写电极反应式,另一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做数学中的代数式,用电池反应减去已写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充电电池的反应,需要看清楚“充电、放电”的方向,放电的过程应用原电池原理,充电的过程应用电解原理。
(1)写电池反应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进行加和时,应注意电子得失要相等,再加和。
(2)利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反应式时也要注意电子守恒。
(3)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电解质均用分子表示,其余用离子符号表示。
(4)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如铅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H2SO4 中的SO42-参与电极反应生成PbSO4。
(5)写电极反应式时要保证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可以根据电极反应式的需要添加H+或OH-或H2O。
【板书设计】原电池原理应用一、复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二、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三、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四、原电池原理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3.判断溶液PH 值的变化及计算【教学反思】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讲解过程不能太快,应多加练习巩固基础,着重练习电子守恒的计算,这是学生的弱点之一。
学生通过提问、练习、应用的方法可以完成学习目标。
【针对练习】1.下图中能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3.一个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A B C D正极Zn Cu Cu Zn负极Cu Zn Zn Cu电解质溶液CuCl2 溶液H2SO4 溶液CuSO4 溶液CuCl2 溶液4.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5 .100 mL 浓度为2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 mol/L 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6.X、Y、Z、M、N 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1)水溶液中X+Y2+===X2++Y;(2)Z+2H2O(冷水)===Z(OH)2+H2↑;(3)M、N 为电极,与N 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M-2e-===M2+;(4)Y 可以溶于稀硫酸中,M 不被稀硫酸氧化。
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M<N<Y<X<Z B.N<M<X<Y<ZC.N<M<Y<X<Z D.X<Z<N<M<Y7.下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实验后的记录:① Zn为正极,Cu 为负极② 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流动方向为Zn―→Cu④Cu极有H2 产生⑤若有1 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 为0.5 mol⑥正极反应式:Zn-2e-===Zn2+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8.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 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甲乙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 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9.用铜片、银片、Cu(NO3)2 溶液、AgNO3 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 的U 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 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10.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 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若两电极分别为Zn 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Zn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D.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1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 N PA 锌铜稀硫酸溶液B 铜铁稀盐酸C 银锌硝酸银溶液D 锌铁硝酸铁溶液12.有A、B、C、D 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 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为负极;② C、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 A、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 极产生大量气泡;④ B、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 极发生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