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集体备课教学案
《背影》课程教案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 01 就。
理解《背影》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02
了解《背影》的写作背景和时代意义。 03
能力目标
总结词:写作训练 详细描述: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
风格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归纳小结
01 总结词:总结全文
02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 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
05
作业布置
1. 课文阅读与理解
总结词
理解课文内容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0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增强课 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反馈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感受。
作业与考试
布置相关作业和组织考试,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关注家庭关系和亲情。
03
社会背景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思想转型的时期,传统文化
与现代思想交织。朱自清在《背影》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
《背影》的内容概述
01 主题
《背影》以朱自清对父亲的回忆为主线,通过描 述父亲送他到火车站、为他买橘子等场景,展现 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深沉的爱和牺牲精神。
2. 学习文学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文学技巧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如描写、对话、情感渲染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素养培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深沉爱和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课文(1)描写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如对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2)对话技巧:分析课文中的对话技巧,如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3)情感渲染: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渲染技巧,如通过景物描写、音乐描写等来表达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
3. 情感素养培养(1)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深沉爱和牺牲精神,如父亲在分别时对儿子的关爱和祝福,以及为了儿子的未来而默默付出。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爱与当代父母的爱有何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朗读、回答问题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情感素养: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估学生对父亲深沉爱和牺牲精神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背影》是一篇充满情感的回忆性散文,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文学表达技巧,更能感受到父亲深沉爱和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背影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X月X日开展了以“背影”为主题的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背影”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活动地点:我校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活动邀请了各年级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及学校领导参加。
四、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各年级教师针对“背影”这一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
(2)教研组长对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2. 课堂观摩(1)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全体教师观摩学习。
(2)观摩结束后,各年级教师针对展示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研讨交流(1)各年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在“背影”这一课题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2)教研组长对教师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3)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各年级教师针对“背影”这一课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作业布置等环节。
(3)教研组长对各年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 课堂观摩(1)观摩课教师以“背影”为主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研讨交流(1)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在“背影”这一课题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
(2)教研组长对教师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如加强课堂互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
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4:00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集体备课四、活动主持人张老师五、参与人员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六、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张老师首先对《背影》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作者背景、写作背景、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强调了《背影》作为一篇描写父爱的经典之作,对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目标制定根据教材分析,张老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教学重难点分析张老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指出:(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教学重难点,张老师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朗读背诵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5. 教学过程设计张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1)导入:通过播放《背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体会父爱的伟大。
(4)朗读背诵:学生分组朗读、背诵课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集体备课《背影》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内容:1. 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首先,全体成员对《背影》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课文内容,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分组讨论,确定教学策略接着,全体成员按照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分析: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朗读指导:通过示范朗读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写作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以下教学设计:(1)导入:以问题导入,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父亲关心自己,却又不善言辞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分析: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
(3)朗读指导:以示范朗读和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4)写作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对比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体会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 汇报交流,完善教学设计各小组分别汇报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最终,形成了以下完善的教学设计:(1)导入:以问题导入,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父亲关心自己,却又不善言辞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分析: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背影》教案(优秀9篇)
《背影》教案(优秀9篇)《背影》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学习本文朴实而包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抓住“背影”这一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领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根据屏幕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对父亲的感受。
二、预习检测1、人们到这篇文章的评价有哪些?2、简介一下作者。
3、写作背景是什么?4、读准加横线的字音差使交卸狼藉簌簌踌躇迂栅栏蹒跚橘子举箸赋闲拭琐屑颓唐晶莹奔丧5、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6、初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
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第一层()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叙述父亲在送行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层()描写父亲艰难地穿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这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部分:()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2)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5)这是一篇x,它以x为线索,表现父亲的x。
最新-《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
2023《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分享的2023《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
2023《背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难点: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CCTV-3电视散文诗《背影》,歌曲《父亲》)教学流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作家作品(教师讲授)(一)朱自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二)《背影》介绍《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
有关《背影》教案范文
有关《背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背影》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2.通过阅读、讨论和讲解,分析《背影》的主题和情感,并理解作品的隐含意义;3.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词汇和词组;4.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细致观察力和理解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背影》的主题和情感,并分析作品的隐含意义;2.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词汇和词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相关阅读资料和讲解文稿。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年轻人和他的父亲背影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张图片给他们的印象。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名叫《背影》的散文。
首先,请看这张图片,它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学生:......教师:那么,你们对自己的父亲有什么样的评价和感受?学生:......Step 2 自主阅读与理解 (15分钟)教师将《背影》的原文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简单了解作品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背影》,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了解一下这篇作品的背景。
(学生自主阅读并了解《背影》的背景)Step 3 合作探究 (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背影》的主题和情感,并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谈一谈《背影》的主题和情感是什么?并找出作品中的相关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1:我觉得《背影》的主题是父爱和牺牲。
学生2:我也同意,因为在文中,父亲为了让鲁迅能够顺利读书,不惜放弃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学生3:还有,父亲送鲁迅去儿子上学的时候,全程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那种对儿子的深沉的爱,让人感动。
教师:好,你们说得很对。
父亲的牺牲和爱是《背影》的主题,这也是鲁迅想通过这篇作品表达的情感。
Step 4 讲解思考与拓展 (15分钟)教师展示教学课件,讲解《背影》中的一些隐含意义和引导学生思考。
《背影》教案两课时《背影》教案课堂小结
《背影》教案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品词析句,领悟文章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感悟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2.品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领悟文章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深入挖掘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亲情,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瞬间。
2.引导学生关注《背影》这篇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品词析句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析。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二、课文分析1.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中的关键片段。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四、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
五、课堂小结1.课文主题:《背影》通过讲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一次别离,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课文结构: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父亲送儿子上车、儿子离别时的背影、儿子思念父亲、儿子梦见父亲。
3.课文关键语句:①“世上的行路人,再决不会有这样的一个。
”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课文表达技巧:课文运用了插叙、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作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品词析句、分析课文结构。
背影教案设计 《背影》教案(优秀12篇)
背影教案设计《背影》教案(优秀12篇)《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的经典。
为大家带来的是《背影》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下面的12篇《背影》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背影教案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背影》教案篇一助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助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有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榜样作品。
(板书课题:背影)二、学生自助: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2.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较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较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3.文章明暗两条线索各是什么?明线:父亲的“背影”。
暗线:父子深情。
三、求助互助: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较生动的动词有哪些?(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初中语文背影优质教案
初中语文背影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全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珍惜亲情,尊敬父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2. 分析父亲的形象,概括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
2. 深入剖析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了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风格。
2. 提问:请大家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父亲形象。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父亲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分析父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2. 选取几位同学进行分享,感受亲情的温暖。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父亲”为主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课文,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父亲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秋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集体备课教案
探究:有人说,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语言朴素:本文并未用华丽的修饰词,而是如口语一般。在描写的过程中,又善用白描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这更加体现了本文用语的朴素平实。
典雅:文中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赋闲”“勾留”,这类词语保留了文言的概括力与典雅内蕴,穿插在文中,使全文有典雅的感觉。
匀净细腻:本文短短一千多字,将一个“背影”刻画得如此生动,在省略内容上,下了大功夫,写则写与“背影”相关的净。而在表现“背影”的过程中,又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得文章整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
目标导学四:学文识类,探究写人记事散文基本特点
探究:文章通过回忆车站送别这件事刻画了一个“背影”形象,体现了父子情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结合本文说说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点。
三、布置作业
1.记忆并摘抄文中重要的生字词。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3.步入青春,我们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走进花季,我们还曾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______,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段话。
第2课时(执教时间:)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在上一课时,我们仔细分析了朱自清先生刻画的“背影”形象,这个形象如此令人感动。然而细心的同学恐怕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朱先生的情感在文中有着极大的变化,而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也未必就是爬月台买橘子那样简单,这节课,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本文的情感世界。
明确:(1)写人记事散文通常记叙一件事或多件事表达某个主题,突出某个人物形象。如本文则通过车站送别突出父子情深的主题,突出了父亲的形象。(2)记一件事时要记录典型事件、代表性事件,要为主题服务。如本文在记事时,着重选用车站送别事件,重点突出送别时的背影而取得了成功。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第 1 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 1925 年 10 月的一篇回顾性记叙散文。
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
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 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庸、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
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响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
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表达、抒情中蕴藏着的极其精致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味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
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研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教研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深入探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主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六、活动流程1. 主备教师说课2. 教研组教师讨论、修改教学设计3. 分组讨论,落实教学任务4. 教研组长总结发言七、活动内容1. 主备教师说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教师为张老师,她说课的主题是《背影》。
张老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教材分析《背影》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父亲送别儿子上学的感人故事。
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朱自清,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学会赏析文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的伟大,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 学习赏析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4)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律。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写作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5)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朱自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赏析文章,体会父爱的伟大。
4. 总结升华:教师总结文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 教研组教师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在张老师说完课后,教研组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背影》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3. 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背影》的原文及翻译版本;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4. 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最喜欢的一本书或电影,并解释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或角色。
这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对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背影》这个故事。
2. 文本分析(20分钟)让学生阅读《背影》的原文,并参考翻译版本,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然后,老师可以结合教学课件或黑板,对故事进行分析和讲解。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故事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故事的起承转合和高潮;- 故事所传递的主要思想和主题。
3. 人物分析(2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背影》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并列举他们在故事中的行为和特点。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分析结果。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情感体验(20分钟)要求学生个别完成一篇关于他们在读完《背影》后的思考和感受的短文。
鼓励他们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共鸣。
学生可以分析父爱、责任、成长等主题,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比和联系。
5. 主题讨论(20分钟)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就《背影》中的主题展开讨论。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父亲的爱是否无私?故事中的悔恨和成长如何体现?学生能否从中联想到自己的家庭和父爱等。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彼此间进行互动和辩论。
6. 小结与评价(1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或写作作业,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背影》的理解。
四、课堂延伸:1. 邀请学生选取其他与父爱或成长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阅读和讨论;2. 考虑组织一次文学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可以表达他们对不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3. 推荐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父爱或成长的理解和感悟的个人文章;4. 组织一次课外活动,例如观看和讨论与父爱或成长主题相关的电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品】《背影》名校集体备课教案
背影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关键的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
朱自清的画像。
2课时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躯,当然也就会有背影。
在朱自清的眼中,他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的可亲,那样的难忘。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即创作新诗。
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纪实性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从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课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挚的思念。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分小组交流、朗读这些语句,说明其使你感动的原因。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四次。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其中对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2.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怎样细致的描写刻画?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黑色,这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一词写出走路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的样子,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父亲爬月台:动作描写“攀”、“缩”、“倾”。
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模板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背影》这篇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背影》这篇课文。
2. 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板书、课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及其生平事迹。
2. 引导学生思考:父爱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二、集体备课1. 教师组织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团队成员讨论:(1)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2)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3)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三、课堂展示1. 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教师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父爱,如何去孝敬父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3.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反思:1. 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2.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课后作业:1. 背诵《背影》这篇课文。
2. 收集关于父爱的故事,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关于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上背影集体备课【三篇】
关于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上背影集体备课【三篇】第1篇: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上背影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细节描写,感受父爱。
2、能抓住人人物的言行和细节进行对父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一、古诗导入师:同学们,先让老师念一首古诗吧。
《游子吟》诗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呢?师:爱无需言语,它可能就在一个眼神里,可能就在一个细微的动作里,也正因为这样经常被年少无知的我们所忽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感觉含蓄而深沉的父爱。
二、学习《背影》师:让我们先听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听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三个学生进行交流)师:这是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父亲。
文章语言朴实,但是无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走近文章,走近这位伟大的父亲。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把最能让你感受到父爱的地方找出来,进行品味。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中去找,还可以抓住细节的描写。
或可以抓住一句话或抓住一个词去感悟。
)学生把找到的写到黑板上去。
学生交流,老师引导。
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学习《父亲的爱》师:虽然这是一个老境颓唐的父亲。
但我们从他对孩子的爱中看到了他人格的伟大。
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呢,在我们自心为了不起的成长过程中甚至也在经常暗笑父亲的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个孩子猛然间发现在父爱吧,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也闪现出诸如此类的生活画面呢。
学生自由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是否也有被你忽视的父爱呢。
如果你现在感受到了也能不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谈一谈呢。
四、小结同学们,请让我们更加倍爱我们的父亲吧。
第2篇: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上背影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基本目标:理解本文选材立意及文中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习回忆性记叙文“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的一般结构式。
2、较高目标:体验准确用词的表达效果。
进行外貌描写片断训练。
课时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落实基本目标)一导语: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
一、会议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会议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参会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四、会议主题: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及讨论五、会议内容:一、开场致辞本次会议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张老师首先对本次集体备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强调了集体备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1. 张老师对《背影》这一课的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课文背景、作者简介、课文主题、教学目标等。
2. 张老师指出,《背影》是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散文,通过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2)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父爱主题的短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自己的疑问。
(3)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父爱的伟大。
(4)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讨论环节1. 关于导入环节,有教师提出可以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音乐,以增强课堂氛围。
2. 在细读课文环节,有教师建议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3. 在拓展延伸环节,有教师提出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张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备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2. 张老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3. 张老师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会议总结本次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会议圆满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作业: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品味语段
1、赏析第二次“背影”。
齐读,思考: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朗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布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用了三个“布”字,说明父亲生活很艰苦。
前文说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都能证明这一点。
父亲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衣着描写里还有两个“黑”字,那是因为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惨淡,祸不单行。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压抑的。
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父亲还能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儿子,就更令人感动了。
b、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表明父亲年龄大,腿脚不灵便,还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很不容易。
)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探”字用得好。
写出了父亲小心翼翼的样子。
文中一连串的动词如“爬”、“攀”、“缩”、“微倾”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
可他坚持自己去买,只想尽心尽力为儿子做点事)(的确,父亲行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伟大的父爱) 2、品味父亲说过的四句话
a、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b、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3、品味四次流泪
同学们,也就是这深沉的父爱,让我们感动至极,更让作者潸然泪下。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作者流泪?(出示)(学生谈)(一)看到家境惨淡——悲伤的泪,表达悲凉的感情( A触景伤情——悲伤之泪)
(二)买橘背影——感动的泪,表达感动的感情(B.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三)离别的背影——(C.父子离别,──惆怅之泪)(四)——伤心的泪,表达伤心怀念的感情(D.含泪读信,──思念之泪)
二、小结
三、作业:试着背诵第二次刻画的“背影”
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到朴实而感人的句子给我们读一读,并作点简要的分析吗?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