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什么 地理意义有哪些
“胡线”的自然地理意义
“胡焕庸线”的自然地理意义:“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胡线”南北跨度达30多个纬度,在这条线两侧自然条件的差异十分明显,自北向南可按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别划分为四段:爱辉—霍林河段、霍林河—榆林段、榆林—天水段和天水—腾冲段。
1、爱辉—霍林河段此段处在偏高纬度地区,45°-50°N。
“胡线”东部为东北平原,西部则为大兴安岭。
“胡线”两侧形成了明显的地势差异,由此造成两侧平均温度相差4-10℃。
但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差较小,为100-200mm。
此段“胡线”的稳定存在,主要受地形和温度的影响。
由于地形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来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它对人口分布的制约也是稳定的。
2、霍林河—榆林段此段处在中纬度偏北地段,即38°N-50 °N。
该线两侧降水差异明显,东部为半干旱偏湿地区,西部则为半干旱偏干地区,因而在植被景观上,表现为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南部)与干草原的不同。
地势差异为平原、丘陵与高原的差异。
温度差异为5-6℃,不及爱辉—霍林河段大。
此段“胡线”的存在主要受降水制约,其次是地形。
人类虽然发展了灌溉技术,在该线以西的平原地段(如内蒙古河套、后山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但由于本区干旱化趋势,仍然使“胡线”随不同时代呈现明显的向东延伸。
即便如此,“胡线”仍然被限制在350mm左右的地段,即在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摆动。
由于自然降水的年际波动,使得此段“胡线”两侧形成了明显的草地退化和风蚀沙化现象,给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工矿开发造成严重障碍。
由于此段降水在波动中显示出干旱化趋势,必将影响此段“胡线”趋向东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暗示了此段“胡线”受降水的控制是一种长期的自然现象。
3、榆林—天水段此段整体处在中纬度地带,即35°N-38°N。
胡焕庸线名词解释
胡焕庸线名词解释胡焕庸线该线由卫星遥感影像图上选取各种线状要素所构成的等值线。
胡焕庸线是将该图不同时相的影像按面积大小绘制在一张纸上,所得到的各面积上影像与相应地面相应地物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该线。
胡焕庸线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旱涝并重,西南、西北、华北三个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
4、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大体可以分为3个带: A、西北内陆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华南沿海地区;不同降水带有很大差异。
5、北方某城市距洪水位为50m,则该市的城市标高为50m,相当于黄海高程(相对高度)为2。
9m;距最高洪水位70m,则该市的城市标高为70m,相当于黄海高程(相对高度)为3。
4m;该城市与周围的山地、丘陵有很大差别。
不同区域,标高有很大差别。
6、某地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值和极端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点相距40个月。
7、按地理学定义,某河段洪峰流量发生在10月份,而另一河段洪峰流量发生在12月份,两者之间相距20个月。
8、按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该地地表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匀,一般是春夏多,秋冬少。
9、按地貌形态,黄土高原分为5种地貌单元:即梁、塬、峁、沟谷及盆地,其中黄土塬、梁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单元。
6、某地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值和极端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点相距40个月,则此地的最冷月为1月。
10、假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那么该地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即雨热同期型。
11、某地受到三条纬向构造线(主要是太行山、大兴安岭和雪峰山),二条经向构造线(东西向的山脉和主要平行于海岸线的山脉)控制,说明该地处于两种构造线交汇处。
6、某城市与周围的山地、丘陵有很大差别。
不同区域,标高有很大差别。
5、某地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受哪些因素影响?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地震,而人为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加剧,工业污染导致水资源污染等。
胡焕庸线名词解释
胡焕庸线名词解释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46年提出的一条划分中
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理论线路。
胡焕庸线是根据中国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地理因素划定的,被认为是中国北方和南方地理分界的最具科学基础的线路之一。
胡焕庸线是从中国地理分界线的第一条提出者胡焕庸洞察中国地形、气候等多种自然地理因素之后得出的。
根据胡焕庸的划定,胡焕庸线主要横贯中国的黄河以南地区,北起四川盆地,经过湖南、江西到达浙江的舟山群岛,继续南下穿过福建、广东,最终结束于南海。
胡焕庸线的划定主要依据了地理上的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胡焕庸线划定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差异。
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而南部地区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其次,胡焕庸线沿着蛇行的山脉和丘陵地带划分北方和南方地域。
北方地区主要由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组成,地势相对平坦,而南方地区则多山地和丘陵,地势较为崎岖。
再次,胡焕庸线的划定还考虑了植被分布的差异。
北方地区植被主要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森林和亚热带植被为主。
胡焕庸线的划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南北差异的自然地理因素,也旨在提醒人们注意中国地理分界的独特性。
然而,胡焕庸线并非唯一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其划定也受到许多争议。
不同的地理学家和研究者可能根据不同的地理因素和研究目的提出不同的地理分界线。
因此,在认识中国地理分界线时,
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从多样化的角度去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
胡焕庸线—搜狗百科
胡焕庸线—搜狗百科基本信息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 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胡焕庸线有重大意义。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
),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
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关信息自古以来,中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似乎早成事实,但没有人对这种胡焕庸线模糊的认识加以有力的佐证。
瑷珲—腾冲线的出现则廓清了这一分界,影响深远,成为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多年后,美国学者将之称为“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主要描述了中国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并由此得出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
这张人口密度图被附在其于1935年发表在《地理学报》上的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之后。
胡焕庸线以西是唐代边塞诗描写的景象,那里是游牧民族粗犷、豪迈、辽远的风情;以东则是农耕文明主流的的小巧玲珑、秀美细腻和略显局促的景象。
已故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吴传钧曾这样回忆他的老师:“当时中国总人口估计有4.75亿,他(胡焕庸)以1点表示1万人,根据掌握实际情况将2万多个点子落实到地图上,再以等值线画出人口密度图。
胡焕庸线对四川地理有多重要
胡焕庸线对四川地理有多重要?它将全省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原创|发布:2019-07-14 23:52:06 更新:2019-07-14 23:52:06阅读 12929赞 63秦岭—淮河划分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
中国大部分省份也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南北分界线”。
四川省,川西北是雪山高原,属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东部则是四川盆地。
谁将四川分为两个部分呢?地理学家划分相邻地域单位的线或带称为「地理界线」。
地理分界,是认识某个区域的重要方式——认知一个巨大的空间之前,唯有先将它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才能从总体到部分地,对世界完成循序渐进地认知、描述。
其中,最知名、最具有地理分区意义的,则是秦岭—淮河一线。
上图:秦岭—淮河线示意图作者:Li chao气候方面:它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线、雨季长短差异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的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植被方面:它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水文方面:它是河流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汛期长短、冬季是否结冰的分界线;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土壤方面:它是红壤与黄棕壤的分界线。
农业方面:它分开了水田与旱地、稻田与麦田、油菜与大豆、甘蔗与甜菜。
我们生活中常常争论的食物甜咸酸辣,也几乎与这条线有关,甚至可以具体到:饺子与年糕、元宵与汤圆、粽子咸与甜的战争……千万种争论,最终都汇总成一个问题:「南方与北方」。
正是由于「秦岭-淮河一线」,我国大多数人口被划为两大阵营:南方人与北方人;文化被划为两大流派——南派与北派。
古人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方式发现这条地理分界线,却早已发现淮河的特殊性,如先秦时期就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之说。
清末,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张相文先生,明确提出:「秦岭(时名北岭)—淮河(时名淮水)」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1908年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说:「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后又论述:「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 地理意义是什么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地理意义是什么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胡焕庸线可能突破吗“胡焕庸线”作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不仅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人口与自然地理本底的高度空间耦合。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4年发现的中国人口分布密度特征曲线。
这条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直观地展示出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现实。
与会学者提出,“胡焕庸线”从提出至今,仍能反映中国大陆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即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蒲英霞认为,1980年代以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变化量为0.55%(约为500万—600万人口规模),“稳”中有“细变”。
“80年来,‘胡焕庸线’西侧的人口密度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在甘肃河西走
廊地区,局部已经突破‘胡焕庸线’,这表明‘胡焕庸线’不是一成不变的。
”
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颖表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不仅要关注如何为国家战略服务,还要将研究做在前面。
她提出,不仅要关注“胡焕庸线”如何被突破,还应考虑以“胡焕庸线”分界的各地域如
何发展。
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黄贤金提出,“胡焕庸线”两侧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地域一定要遵循自身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特征,寻求经济社会发。
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什么线 经过哪些城市
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什么线经过哪些城市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什幺线,与什幺线重合呢,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胡焕庸线是什幺意思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
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
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
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1 胡焕庸线所经过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
南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这条线的东南
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胡焕庸线”两端城市腾冲和瑷珲
黑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北麓,素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
等美誉。
市区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
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最近距离仅750 米。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这条线的东南。
胡焕庸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焕庸对我国发展的影响胡焕庸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一条人口密度分布线。
这条线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人口分布规律:胡焕庸线将我国划分为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特点。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人口分布规律,为人口政策制定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影响区域发展差距:胡焕庸线右边的地区,虽然土地面积仅占我国总面积的36%,但却养活了全国96%的人口。
而左边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6 4%,但人口较少。
这导致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胡焕庸线左侧地区进行扶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胡焕庸线使得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大量人口从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寻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这有助于优化我国人口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4. 倒逼产业升级:胡焕庸线使得东部地区面临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从而倒逼当地产业进行升级转型,寻求更高附加值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依托政策扶持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5. 影响城市化进程:胡焕庸线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
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政府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立新区、扶持特色小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
综上所述,胡焕庸线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不仅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规律,还影响了区域发展差距、人口流动、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等方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继续关注胡焕庸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
对胡焕庸线如何破的认识
对胡焕庸线如何破的认识胡焕庸线是中国公认的边界线之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之间。
胡焕庸线得名于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军队将领胡焕庸,他在国共内战期间曾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负责西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胡焕庸线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西南地区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并开始控制该地区。
为了确立中国政府在西南地区的控制力,在1950年,中国政府决定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之间划定一条边界线,该边界线即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的划定基于历史和地理因素。
历史上,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一直是中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交界地带,两者之间有着复杂的历史关系和交流。
地理上,胡焕庸线主要考虑了地形和水系等自然因素,以及居民的居住分布和经济活动等人文因素。
据了解,划定胡焕庸线时,中国政府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调查,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力求确保边界的公平和合理。
胡焕庸线的划定一直存在争议。
一方面,西藏自治区认为胡焕庸线的划定依据不充分,没有考虑到西藏的历史主权和文化传统,因此拒绝承认该边界线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存在对胡焕庸线的质疑,有些国家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对西藏的非法占领和侵略。
胡焕庸线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
西藏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决定了其与中国内地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
西藏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对胡焕庸线的争议也与此高度相关。
解决胡焕庸线争议的路径并非一蹴而就。
中国政府表示愿意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希望能够在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对西藏自治区的合理治理。
在国际社会层面,一些国家和组织呼吁通过国际法和合理的谈判机制解决争端,同时关注保护西藏的文化和人权等问题。
总的来说,胡焕庸线是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之间的一条边界线。
胡焕庸线的划定基于历史和地理因素,但其合法性和公正性一直存在争议。
解决胡焕庸线争议需要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共识,同时关注保护西藏自治区的文化和人权。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都沿着这条线发展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都沿着这条线发展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典故叫做“宋挥玉斧”,说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平定四川的后蜀政权后,拿一把小玉斧,在地图的西南边画了一条线,线这边归我管,线那边我不管,从此之后,两侧的大宋和大理两国相安无事,保持了几百年的和平。
如今,在中国国土上,也有这样一条线,影响着世世代代。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是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来的。
自这条线诞生以来,无论是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等都沿着这条线划分的比例发展。
不过,最令人唏嘘的,无论中国领土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条线始终“岿然不动”。
胡焕庸线的诞生1935年,34岁的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
这篇文章的末尾,是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地图,在地图上画了一条区分人口稀密程度的界线,一头是东北黑龙江的爱辉(清代瑷珲古城,汉语称黑龙江城,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
1858年后始出现'瑷珲'字样。
1956年改为'爱辉',1983年爱辉县并入黑河市),一头是云南的腾冲,这条45度倾斜的直线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线的东南边,国土面积占当时版图的36%,人口占96%,线的西北边,面积占 64%,人口只占 4%,人口密度相差40多倍!胡焕庸线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口分界线:“爱辉—腾冲”线(解放后称“黑河—腾冲线”),在国际上,命名为“胡焕庸线”。
2009 年,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胡焕庸线”名列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一。
胡焕庸线很厉害历史上,分界线有很多种,但是像胡焕庸线这样被列为重大发现、被写进教科书的却只有这一条,那么它究竟牛在哪里?1935年胡焕庸先生用手工画图发现的“爱辉-腾冲线”首先,胡焕庸线是用“大数据”算出来的。
论文-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马晶,李瑞星,高雅琳,贾婷,温慧婷,卢荣织,高倩,孙雅琦(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 )内容摘要人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扛鼎者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绘制的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我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格局大致不差。
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负载、分割着许多神奇的自然与社会的元素。
有人说它只是农耕文明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工业文明下它所暗藏的规律依旧。
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诸如国土资源、环境、粮食安全等,有必要研究胡焕庸线两侧地带在全局中的功能定位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地理学界给出了一份这样的答案。
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这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共发布了30项地理大发现,排在“珠峰测量”之后的,是“胡焕庸线”。
在工业文明的今天,胡焕庸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没有被打破。
关键词胡焕庸线、人口、农业、气候、矿产、地震正文一、胡焕庸线奠定了我过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基础胡焕庸线即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胡焕庸教授是中国现代从事人口科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人口学家。
1934年至1936年是他发表人口地理论著较多,发表于地理学报1935年第2卷2期上的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之作。
这篇论文中,胡先生利用他收集的1933年中国分县人口统计数据, 创制了第一张中国人口等值线密度图, 并提出了标识中国人口分布东西部悬殊差异的瑷珲( 今黑河市)——腾冲分界线, 受到中外人口地理学界高度评价。
1957年,他筹建了中国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地理研究室, 1958 年是他发表人口地理论著较为集中的第二个时期, 研究重点是江苏省人口地理。
胡焕庸线是什么意思
胡焕庸线是什么意思
据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比西部明显高,而中部地区则落后,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狭长地带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所在。
这条直线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区分清楚哪些是东部、哪些是西部。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曾表示: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一条自然发展规律: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更快地发展,但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条自然发展规律虽然并非人为划分的界限,但是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
这条自然发展规律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城市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由于东西部城市间存在很大差异和互补性,西部城市要想加快工业化步伐就必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更多东部人口进入西部;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自身也存在明显优势和潜力,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则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胡焕庸线”上城市的快速成长和城市群的繁荣。
因此对我国东部与西部发展程度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而言,这条"胡焕。
胡焕庸线——精选推荐
胡焕庸线⾸先声明,我不是学地理的,所有的地理知识仅限于中⼩学课本以及后来的各种杂书以及杂志。
在地图上以⿊河 -- 腾冲作条直线即为胡焕庸线。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0年10⽉刊《中国地理⼤发现》专题专门介绍过胡焕庸线,并将胡焕庸线定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
1935年,胡焕庸在《论中国⼈⼝之分布》中揭⽰了中国⼈⼝分布规律即“胡焕庸线”说说这条线最⼤的魅⼒所在——第⼀:这是⼀条岿然不动的线!1949年以后中国进⾏了⼏次浩⼤的⼈⼝迁徙,⽐如三线建设,建设兵团农垦再到上⼭下乡等等。
可是⼏⼗年过去了这条线仍然没有变动。
中国的⼈⼝⽐照胡焕庸时期增长了两倍。
可是⼈⼝分布线依然照旧。
第⼆:这是⼀条笔直的浑然天成的线!如果这是⼀条弯曲的折线,那么她的魅⼒也会下降很多,可就是如神来之笔⼀样。
⼀条线如此痛快淋漓。
胡焕庸线的伟⼤之处就在于它是中国⼈⼝密度的突变线,风景的突变线,⽣活⽅式的突变线,⼈⽂的分界线。
风景从秀美变成壮丽,农耕变为游牧,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多寡依然以此线分出。
仅仅这⼀条线,成为了中国⼈⼝地理学的研究基础。
这条线也是由中国地形三⼤阶梯的地理构造条件⾃然形成的,⾃然地理条件对⼈类的活动产⽣了强⼤的影响,决定了数千年来中国⼈⼝繁衍集聚的基本布局,其中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对这条线的形成做出了⼀点微⼩的贡献。
作为接受过义务教育的社会主义接班⼈,⼤家应该熟知中国地形的三⼤阶梯(百度百科知识搬运⼯:中国地形的三⼤阶梯),⼤概意思是:第⼀阶梯青藏⾼原,平均海拔4000⽶以上,最不适合⼈类⽣存;第⼆阶梯内蒙古⾼原,黄⼟⾼原,云贵⾼原。
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存条件稍好;第三阶梯主要是平原和丘陵,⼤部分海拔在500⽶以下,最适合⼈类⽣存。
重点是⼆三阶梯分界线:⼤兴安岭—太⾏⼭脉—巫⼭—雪峰⼭,看看下⾯这张图,⼤概可以发现胡焕庸线和⼆三阶梯分界线的相似之处。
中国地势三⼤阶梯,⼈们最喜欢的⽆疑是低海拔的第三阶梯。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及形成原因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及形成原因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
对比线。
那幺,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及形成原因是什幺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幺胡焕庸线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于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译成英文,供当时军民利用与参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条人口分割线与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将胡焕庸线看作是中国景观的一个分界线。
由景观联系到历史文化,似乎可以发现,这条线也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
由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出版的《发现西部》一书写道:“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
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
”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地
理学界给出了一份这样的答案。
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这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共发布了30项地理大发现,排在“珠峰测量”之后的,是“胡焕庸线”。
在工业文明的21世纪,胡焕庸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没有被打破。
1胡焕庸线的形成原因胡焕庸线形成有其自然背景。
“它是气候变化的产物。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表示,现在认为胡焕庸线是。
胡焕庸线的名词解释
胡焕庸线的名词解释胡焕庸线是命名自胡焕庸的著名地理线,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假设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将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征划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大区域。
胡焕庸线对于人们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古老而多元的国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胡焕庸和他的研究。
胡焕庸(1916-2016)是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地理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了“胡焕庸线”这一概念,以区分中国南北地理和文化的差异。
根据胡焕庸的研究,这条分界线大致位于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和山东等省份的一条曲线上。
胡焕庸线的划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研究,胡焕庸线南方地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人们生活节奏较为缓慢,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较为强烈。
这一地区的文化影响主要源自古代汉文化,南宋文化以及苏州、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
与之相对的是北方地区,北方位于胡焕庸线以北,干燥寒冷,农业相对落后,经济以工业和资源开发为主导。
北方传统文化中融入了游牧民族、边疆文化和胡文化等元素,同时还受到了中国的中原文化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因素导致北方与南方在文化、宗教信仰、艺术、建筑和饮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胡焕庸线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分界线,而是一个近似的参考线。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
胡焕庸线的提出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中国的多元性,而不是要刻板地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固定的区域。
事实上,南北地域之间的文化和地理特征可以在各个地区之间出现相互渗透和交融的情况。
胡焕庸线的名词解释不仅仅是描述一个地理和文化分界线的概念,更是引发人们对中国多样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中国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了解和交流也更加频繁。
然而,了解胡焕庸线的概念仍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其地理特征对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在总结中,胡焕庸线是一个描述中国南北地理和文化差异的概念。
瑷珲腾冲线——精选推荐
国的比重较低,不可能指望西部近期内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因此应该放
开对西部各省的僵硬的“一刀切”治理模式,答应它们拥有更大、更多的政
策制定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遵纪守法
的原则下,敢闯敢试,多想多干,谁能实现自己的迅速发展,谁能减少对国
PDF转换器专家 10.09 (未注册)
浅议瑷珲腾冲线及西部大开发中鼓励人口
向西迁移的建议
摘要:瑷珲—腾冲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
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地理学
(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条线的东西部,人口
中,要始终注意提高人们的人口意识与环境意识,把保护环境、开发资源、
控制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富裕的好地方,重塑我国西部文明。
参考文献:
[1] 王桂新;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变动[J];人口研究;1998年06期
[2] 苏加义;赵红梅;;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草原畜牧业[J];草业科学;2006年11期
家的依靠和对中心财政的负担,谁就是正确的,谁就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例
如,是否可以答应西部部分省份拥有自己制定税收政策的权力;能否考虑西
部部分省份在项目审批、进出口企业登记、企业上市、开发区设立等方面拥
有更大的自主权;还可以考虑赋予西部各省在对外开放、设立边境自由贸易
区、引进外资方面更大的权力;另外,在发行地方债券、建立地方银行以及
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
如何看待“胡焕庸线”
如何看待“胡焕庸线”“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线东南面36%的国土上居住着96%的人口(划分时的人口国土比),目前居住着94%的人口,并无太大改变。
去年底李克强总理提出“胡焕庸线”如何破的命题,希望“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随后引起广泛讨论。
人口向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集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难以改变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人口明显呈现向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集中的趋势,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地理优势。
经济发展需要开放贸易,国际贸易依赖海运。
这意味着企业若是出口导向型的,则一定会选择在沿海地区布局,只有产品体积比较小、附加值高的东西可以选择空运。
不过通过空运的产品在整个制造业中的份额非常小。
这表明沿海靠近港口的优势非常重要,中国整个人口的布局不会被少数依靠空运的企业改变。
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服务业社会的区别在于农业社会的核心投入品是土地,土地天然是分散的;但现代经济的核心投入品是资本和人。
这个时候,规模经济规律就会引导工业和服务业集聚发展,而不是分散发展。
给定技术水平,集中发展成本就低,分散发展成本就高。
成本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城市发展、经济和人口向少数地方集中的坏处显而易见是“城市病”问题。
这是很多人主张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
人们常常认为政府应该去控制城市人口,直接让城市变得更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认识误区。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通过改善治理,让个人和企业自主选择在哪里生活和工作,而不是直接采取措施限制个人进入大城市。
政府和市场共存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决策共同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也决定了个人是到东部来还是到内地去、到大城市来还是到小城市去,就形成了所谓“城市体系”。
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大国发展会遇到“不可能三角”问题,即统一、效率和平衡这三个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冲突,不可兼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什么地理意义有哪些
有很多的同学非常想知道,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什幺,地理意义有哪些,
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胡焕庸线具体指什幺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
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县,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
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但是如果有人说胡焕庸线之外,皆非中华这种话,那就是彻底的脑残了。
胡焕庸线这是从学术上研究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假想线,和民族、政治都没
有关系。
根据1982 年人口普查的数据,东半部面积占目前全国的42.9%,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在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而西半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6%。
1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幺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
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
同时,
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
胡焕庸线与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
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
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2000 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
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
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