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色彩的民族性审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色彩的民族性审美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各民族由于民族风俗与民族感情,并由于地理等因素对色彩的喜好,尤其集中体现在民族色彩感情的象征性上尤显突出。如阿拉伯地处沙漠,喜绿色,绿色给人希望,故国旗上多用绿色。德国国旗用红、黑、黄三色,其视觉效果正符合德国人凝重、理智性格。印度浓妆艳抹的热带色彩。法国国旗白、红、兰颜色配置与高卢民族热情、活跃精神秉性相契合。而美国却无明显的色彩好恶,因为它是世界性多民族交融的国度。而在我们中国红、黄二色最受欢迎,因几千年诸多文化形式的孕育下,形成深刻的印记传承在汉民族的审美情趣中,代代相传。
由此可见,对色彩的喜好,受到不同民族文化、地理位置、宗教、风俗、人种等民族审美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黄色红色黑色寓意象征
从色彩学演进过程上看,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形成民族象征色彩作为文化承续,有的甚至是根深蒂固,这就是民族文化继承性。但从时代角度而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象征色彩,对色彩的喜好往往又表示进步,不落伍的含意,色彩因时代演进而更新,并成为标志、诸如服装中的流行色,这就是色彩审美的时代性,流行性,甚至个性、未来的世界将遵循这一规律演进,这是色彩审美多元化的时代。
一、黄色
“黄色”的情结与崇拜是中国文化特征之一,它是悠久历史的积淀。传说中黄帝服黄衣、戴黄冕,《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后用作天地代称。有研究古文化学者提出一种说法“黄帝”帝字,可能是土地“地”字。黄帝就是黄色的土地,中国人常爱谈“皇天后土”的“后土”意为地母。道教中尊五帝、黄帝居中,西周、春秋时期将玉器作“六器具‘六瑞’”礼地选用黄琮作器祭之,其色黄也。
因此,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宗,乃是黄土地的化身,黄皮肤的中国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身上沾濡黄土,食的是黄米、黄豆,住得是黄土挖的窑洞,喝得是黄河的水……都离不开这“黄”字。
中国封建社会色彩具有等级差别象征与标志,鲜美、正色只准统治者使用,下层只准用白(素)青、黑色等色,黄色与紫色在中国文化中地位最为重要,如丞相佩带“金印紫绶”它是尊严高贵的象征。金虽为金属,但色相上是黄色的,也被大量运用到统治阶级的衣饰及建筑装饰中显耀着富丽与辉煌。
封建社会位至九尊当属皇帝,他穿的是黄袍,走的是黄道,住得是黄色琉璃瓦屋的皇宫大殿,外墙是紫色,显的神秘又尊严,皇帝的圣旨是权力的象征,均为黄色,称为“誉黄”,御车叫“黄屋”,出巡用“黄旗”。清代宗室均系黄带,包扎官印用黄色织物,故黄色引伸为权力的象征,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即成人君。黄色在清代几乎成了皇家专用色,一
般人是不准用的,登临北京景山俯瞰故宫,一片黄色琉璃瓦屋顶,宫殿前后安置的鎏金大铜缸、铜兽与之交相辉映、灿烂之极。
皇权至上,君权神授,其神圣与尊贵,在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中,在儒家文化不断深化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心是“仁”与“礼”,中华民族早先崇拜中的“孝”经儒家的发挥扩大为“忠”,忠孝二字成为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家天下与君权至上,“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合一,几千年的人治政治,使民族的心态中总是寄希望于贤圣的君王,要报国必须忠君,所谓“忠臣出孝门”,“国不可一日无君”等等。既然皇帝是至高无上、尊贵无比的,那皇帝专用的“黄色”就是象征国家的神圣之色了。于是乎被皇帝用作印玺的“田黄”又何尝不价值千金呢!许多寿山石著述中罗列有关皇帝与田黄印石的喜好传说与物件史料引证,更增添了人们对田黄石尊贵的价值心态的飚升。
历史上不同宗教信仰对色彩的象征性要求不尽相同,它在世界上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一股很大力量,它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是一道圣旨,对人们(信教者)都有极大的权威性。流行于我国的佛教、道教对于黄色的推崇,也是构筑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民族审美趣味重要组成部份。
佛教中黄色与金色是西方超脱之色,服装中使用黄色,佛家称为金身,也把佛像菩萨涂成金色,皆因黄色、金色极温和素雅,引伸为素雅绝俗超然于物外的象征意义。
本土的道教对黄色的崇尚丝毫不亚于佛教,道士着黄袍,神秘能驱邪治百病的符用的是黄色的纸,汉代道教传说“黄衣当王”崇黄色为王者地位。
民间艺人配色的口诀更为形象,如“红配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白比黑,分明极”等等。这种强烈明快的对比色彩,汉代着色壁画,全用此法。在古代的绘画中,除用普通的五彩之外,还很欢喜用辉煌闪铄的金色,使人一看到,就产生光明愉快的感觉,现在,我们的漆器生产依然大范围地使用金色,就是金箔,它使产品整体效果更显得富丽堂皇,这可以说是五彩吸引的伟力,也可证明东方人民喜欢光明愉快的色彩的特性。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象我们的祖先那样对黄色土地的眷恋与崇拜,其虔诚与隆重深深烙印在自己的文化和心理之中,“内圣外王”的儒家理念,佛、道场上对黄色推崇形成了民族传统色彩深深的印记,那就是流传至今的红色与黄色并重的民族色彩。田黄石因其“黄”而登上至尊宝座,就不奇怪了。
二、红色黑色
楚文化图案的色彩处理,不受程式约束,它追求大胆的色彩块面的对比,更加装饰化理想化,注重色彩的微妙变化。楚漆器的色彩有红、黑色漆。以红黑为主的色彩搭配,对比鲜明,深沉中不乏热烈。对于红色,楚人是偏爱的,自古就有楚人崇尚赤色的说法,它源于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协调之意。据有关资料和考证,楚国以红色为国色,从宫廷建筑、朝服,到战旗、棺木都是红色,那么对于当时发达的漆器制造业自然就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有专家认为楚人尚赤的风俗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色彩观念。“除了有红色和黑色以
外,另外还搭配一些颜色,这些颜色也丰富了漆器的色彩变化。如在古朴里又显现出一种华贵、一种丰富多彩,如通常用的有金色、还有绿色,还有黄色,那么这几种颜色融合在漆器的图案里边,在古朴里又显现出一种华贵。
如今我们漆器的生产依然在传统的漆器文化元素中汲取营养,产品的主要用色依然以红、黑二色为主,再结合金箔、银箔及其它天然材料的使用,像我们的屏风、漆艺壁画、雕漆地屏、台屏礼品等工艺品的主要色调依然是红黑色,如我们的刻漆壁画《江山入画图》就是以朱红为线条、金色为底,使整幅效果更加金碧辉煌;像我们的雕漆产品《和平颂》、《喜鹊登梅》,曾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它的髹漆用的是纯正的中国红大漆,主色调就是红色;我们的点螺产品的底漆是黑色漆,更能衬托出点螺材料的天然美,使这种产品更具神秘性。综上所述,这些主要色调的使用,应该是我们的审美所决定的。
彝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黄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漆器的上色方法,是在底色上勾画结构,再绘纹饰轮廓,最后再片涂铺色,无渐次色和混合色,这种上色方法比较简单,较之先铺色再据不同的物体绘出不同的颜色形态,更显得粗放,简略。这样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在关于视知觉的理论研究上,色彩的表象究竟如何,不仅取决于时间与空间位置与关系,而且还要取决于它准确的色彩,以及它的亮度和饱和度。
在色彩学中,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觉与联想。同时,不同色彩又给人以象征意义。色彩的流传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受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给色彩赋于特定的内容和事物的象征意义。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各自的象征色彩。在这方面,达尔文和普列汉诺夫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引用达尔文的话说:“人的本性使他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他周围的条件决定着这个可能性怎样转变为现实,这些条件说明了一定的社会的人(即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民族、一定的阶级)正是有着这些而非其他的审美趣味和概念”。同样,用上述这几点来探讨,对黄色的崇尚在中国民族文化中是如何沿袭形成的,也可作田黄石之为何受宠的印证与注解。
所以,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充分了解各民族对于色彩的审美喜好,才能使我们设计出更优秀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作品。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都存在很多差异,这在地域性,语言文化,和民族性格上都有着很明朗的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我个人大概归纳了一下如下:汉族和个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个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汉族文化本身的异同!
一:不同生活地域和自然条件影像下形成的民族文化对色彩运用上的异同汉民族作为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大多数时间里,其生活生产地域非常辽阔,但究其发源,普遍认为是现黄河流域一代,并以黄河流域为辐射中心向外扩散出花山文化!进而同长江流域孕育的文明融合后最终在汉朝时初步成型。在世界各民族同时期比较中,汉族文明也是较为先进的,这主要表现在其农耕文化的先进性上。长期以来,汉族一直盘踞在两河(长江黄河)之间的广大的中国地理板块的第一层阶梯上,这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