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及写像秘诀

合集下载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宋代的绘画是继唐代以后,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座艺术高峰。

绘画的画体、画风的多姿多彩,也是前所未有的。

下面是小编细心收集的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期望能对你有所挂念。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北宋人物画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人物肖像画、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上,武宗元、张择端都是人物画家中的卓越人物。

北宋与南宋人物画的差异:一、道释人物画1、北宋的道释人物画⑴、北宋的道释人物画在创作方面较为活跃,但大多为统治阶级辅佐政教服务。

在五代十国时,因后周“灭佛”,为此废除了大批寺院。

但佛教在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诸国仍很流行,所以,佛教艺术的水平仍有所保持。

北宋初期,宋太祖和宋太宗也都很崇尚宗教,尤其对道教更为崇信,所以在道释画的创作上开头增多,但也大多为统治阶级辅佐政教服务。

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匡义登基时,为了安静百姓的谈论,加强集权统治,就曾命令宦官王继恩授意道士张守真编造“翊圣将军”降显的神话,来证明自己是军权神授。

⑵、北宋的道释人物画虽多以寺庙壁画的形式消灭,但开头消灭世俗化的倾向,带有肯定的观赏性。

随着对宗教信奉的恢复,北宋的寺庙也开头增多。

因此寺观壁画以及宗教化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道释画的进展。

在北宋时期的宗教壁画中以开封的大相国寺和玉清昭应宫规模最为宏伟。

大相国寺是汴梁最有名的寺庙,遗存的佛像壁画有各名家创作的《阿育王变相》、《大降魔变》、《宝志化十二面观音像》、《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佛降鬼子母揭盂》……这些壁画的内容大多是斗法、降魔、乐部马队、百戏等吵闹场面,是以借戏剧化的情节来吸引人们,从今中不难看出此时的作品已开头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⑶、在北宋时期,在画风上仍沿袭前代吴道子的画风。

在绘画技法上,多运用单线勾画的白描法来描绘。

宋代的画家人数众多,层出不穷,但是要说到北宋的道释人物画家就要首推武宗元。

他的传世作品《朝元仙仗图》就是一幅道教壁画的白描样稿,全卷共画有八十七个神仙,描绘的是五方帝君中的三位帝君带领仙伯、神将、女仙和仪仗去朝觐元始天尊的情形。

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和特征

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和特征

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用笔:王铎在用笔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他善于运用中锋与侧锋的结合,使得线条既具有厚重感,又具有灵动性。

同时,他的用笔速度快,动作简洁明快,表现出草书的流畅和爽利。

墨法:王铎在墨法的运用上尤为独到,他善于运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使字的形态简洁,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组合,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结体与章法:王铎的结字和章法常常有别出心裁的变化。

他的字形倚侧偏左,看起来险峻,需要很好把握摆的度。

他创造性的利用涨墨来粘并笔画,使字与字之间产生实连或断笔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

情感表达:王铎的书法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了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激昂的情感。

总的来说,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强调用笔的速度、墨法的变化、结体的巧妙和章法的节奏感,以及情感的表达。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铎:笔势豪强,需要具备哪些技术?

王铎:笔势豪强,需要具备哪些技术?

王铎:笔势豪强,需要具备哪些技术?笔墨先锋 2020-04-02 15:05:45总第一八三三期;欢迎关注。

续接前文,本章接下来解析王铎的笔势——王铎草书线条所形成的“势”1、骨力生“势”。

线条所形成的“势”,也就是“笔势”,是指笔毫在纸上纵横交错之势,也即点画的运动之势。

李世民《论书》说:“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据李世民所论,可证“骨力”对“形势”的支撑作用。

只有“力在字中、下笔用力”才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所以,梁启超谈到笔力的时候说“有力量的飞动、道劲、活跃,没有力量的呆板、委靡、迟钝。

”这“飞动、道劲、活跃”,也就是“点画的运动之势”,即线条的“势”、“形势”。

它飞动、活跃的原因是源于力量,源于骨力,故拥有骨力,“形势自生耳”。

在艺术理论中,王铎对力向来就非常崇尚。

他在《拟山园选集文集文丹》里赞美“力”。

“大力,如海中神蘸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

”也许正因为王铎在艺术上对“力”的崇尚与追求,才使他的草书线条充满了强劲的力量感。

傅申分析王铎的行、草书的用笔时说:“王铎写行书和草书时喜用锋毫细硬的笔以便写出笔画的骨力。

”王铎创作行草选择毛笔时是以“以便写出笔画的骨力”为指归。

由此可见,其行草用笔致力的方向。

此真可谓用笔锋毫瘦硬线条力抵千钧。

对王铎书法线条力的赞美的例子可找出许多,如:王觉斯铎魄力沉雄。

邱壑峻伟,笔墨外别有一种英姿卓荦之概。

殆力胜于韵者,观其所为书,用锋险劲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

眼前突兀险哦,文安健笔蟠蛟螭。

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用锋险劲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直追篆籀通其微”是言者对其草书正锋用笔的参透之语。

“魄力沉雄”、“健笔蟠蛟螭”、“力能扛鼎”等则是对他草书笔力极大的赞美。

王铎《草书册》局部王铎草书的用笔主要源于张旭、颜真卿一系的正锋用笔。

正锋用笔是产生力量、产生气势的用锋技巧。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

35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一时正时侧,变化多端^ 二折多于转,方多于圆^三提按顿挫,法度严谨^ 四轻重结合,疾涩相间五燥润相映,对比强烈^ 六敏而好古,自出新意41 王铎行书的结构特征一欹侧多变^ 二向背成势^鲳v 三疏密有致四揖让避就五长短参差六大小错落七行而兼草八避免雷同52 王铎行书的墨色特点56 王铎行书的章法特点一幅式多样,多为条幅56 二左右倾伏,摇曳多姿60三大小交错,或断或连61 四行行分明,间距不一^吼v五时疏时密,变化无穷62一王铎简介王铎,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即公元一五九二年.一六五二年,享年六十一岁。

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痴庵、嵩樵、石樵、十樵、雪山道人、龙湫道人等,别署一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人称一王孟津~。

明天启元年^公元:苎二年v乡举,天启二年进士,连科及第,考授翰林庶吉士,累官至礼部尚书。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八四四年,崇祯吊死煤山,他避地南京,拥立福王,擢东阁大学士。

翌年,南京陷落,与福王同被执,降清。

入清后,为《明史》副编修,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

卒,追赠太保,谥文安。

王铎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以书法著称。

其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崇尚古法,集百家之长,成自家面目,以其雄强豪迈之书风,标领书坛。

在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叠起,如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等,将中曙书法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时期。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王铎了。

王铎传世书法作品极多,著名的有《行书诗册二》《秋兴诗》《杜诗》《诗稿》《临各家诗》《投语谷上人》《见花迟诗二》《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二王铎对行书的主要贡献当我们翻开当今的书法报刊,参观展览,就会发现热爱王铎书法的人众多,这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而是王铎无愧为一代大师。

他是一个绝对尊重传统,又具有很强现代意识的大家,他的书法将传统与其个人表现极好地统一起来,使其书法艺术永放光芒,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王铎(1900年-1976年),字世臣,号北斋,原籍安徽怀宁,出生于上海。

他是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研究所所长等职。

王铎在书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他享有“近现代最大的书法艺术家”这一称号。

王铎的书法风格简洁、独特、大气、方正,以棱角分明、笔势豪迈而著称于世。

一、“气韵生动”在创作的时候,王铎重视“气韵生动”的表现。

他认为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应当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

其作品不但讲究笔墨墨韵,更注重气息生动,能够表现出一种生命的脉搏。

例如,他的作品《唐诗千首》,用精美的楷书功力营造出了一种文化气息,但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另外,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他那种明朗、朴素、诚实的个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魅力。

二、简洁有力王铎的书法作品刻意追求简洁有力,注重字形规范。

尤其是在篆书和隶书方面,他的作品更加强调于此。

笔画极简,把所有不必要的元素剔除掉,从而造就了一种规范而不失精彩的作品风格。

比如他的作品《秦字碑》中,用棱角分明的线条勾勒出笔画,刻画出了强烈的骨气,彰显了秦皇帝的霸气和统治力量。

又例如他的《兰亭序》,他采用了史载的九宫格布局并融入自己的创新,运用黄白交相、虚实相生、圆方相间以及间架空截等技艺,使得整篇书法作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奔放豪迈王铎的书法作品风格偏重于豪迈奔放,充满着激情和活力。

他运用线条的铅灰、黑色、深棕等,光彩夺目,丰富多彩,笔触丰厚,富有沉远之气。

他的奔放与豪迈不是野蛮的、粗犷的放纵,而是一种自然优雅的、充满着气势的表达。

例如《毛公綦序》中,他的钢笔与毫笔并用,线条变化多样,在较为简洁明快的基础上,增强了书法的凝练和稳重,使作品透出一股威严和庄重。

再如他的《祭侄文稿》中,他采用干笔和湿笔结合的方式,用线条厚重的笔法对具体事物用能量表现,以此展现出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王铎的书法特点王铎,清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视作珍宝的。

而且尽管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一直潜心练习,从未松懈。

这也就是王铎书法水平愈加高超的原因。

王铎的传世墨宝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别都是比较多的,像什么题词和法帖都是有一直流传下来的,比如《清史稿》和《拟山园帖》都是很有名气的在书法历史上。

有一个说法叫做“先王后王”,先王指的是王羲之,而后王则是指的就是王铎,这是多么高的历史评价。

王铎的楷书之中,他的小楷体现着淳厚又有高古的感觉,而大楷则充满了强劲刚毅的感觉。

字体上严肃中却不失典雅的气质。

每一笔一划都强劲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气势扑面而来,每一个字之间整体之间虽然聚集的靠近,但是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是仅仅有条,让人赏心悦目。

对于行书上,王铎用笔沉着又痛快,笔触线条流畅又充满了跳跃感,文字在他的笔下在纸上疾骋。

在用墨的方法上,王铎用墨可以用大胆来形容,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而且文字之间过度很是自然。

王铎草书的书写的行笔的速度是有节奏的,因为行笔速度快,所以节奏明显。

文字线条的粗细变化随着节奏呈现一种渐变的方法,没有其他一丝一毫其他多余的动作,显得干脆利落。

王铎的行书从小,王铎就模仿大家的作品,特别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他前期的作品时常能见到“二王”的影子,他四十岁之后,又受到了书法家米芾的影响,笔风开始转变,再加上他一直学习其他书家的作品,将各中要道融会贯通,加上其一心研究书法,又有跟其他人更多的经历,他的作品收放自如、笔力苍劲、雄伟开拓,形成了鲜明的书风,不免让人眼前一亮。

王铎行书的高超之处在于它的线条,王铎行书的线条多变又丰富,用笔也不拘泥于一二,好像一个矛盾体,既豪放又谨慎,既雄壮又委婉,既痛快又阴沉,让人难以捉摸。

明清人物画的特点是什么

明清人物画的特点是什么

明清人物画的特点是什么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肖像画与人物画的创作客体都是人,都以客观存在的人物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清人物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清人物画的特点明、清三代,随着山水,花鸟画的主流地位日益明显,在历史上很有成就的人物画家可以说是寥寥可数。

只是在明清之际,历经了明清两大社会生活的大画家陈洪绶,以其独立坚强的性格和行动,又使中国传统的人物肖像画在画坛上放出异彩。

清代人物画家较为著名的有徐璋、上官周、黄慎、华、罗聘、高其佩、丁皋、丁以诚、改琦、苏六朋、苏长春、费丹旭等。

清末则有“三任”、胡锡圭、钱慧安等。

人物画的传统特点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

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

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

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

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

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

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肖像画与人物画的创作客体都是人,都以客观存在的人物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

但是,在转化为艺术形象时,肖像画有着比人物画更为现实而具体的要求。

王铎的篆刻技巧与艺术

王铎的篆刻技巧与艺术

王鐸的篆刻技巧与艺术王鐸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篆刻家,他以其独特的技巧与艺术而闻名于世。

他的篆刻作品独具匠心,充满了艺术的表现力和内涵。

本文将介绍王鐸的篆刻技巧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源远流长,被誉为“印刷艺术之母”。

而王鐸作为一位篆刻家,将这一传统技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在技巧上独树一帜,将传统的篆刻技法与现代艺术手法相融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王鐸在篆刻技术上的突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熟练掌握了传统的刀法技巧,具备了传统功力的基础。

同时,他也深入研究了篆刻的理论,善于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线条运用,刀法精湛而富有韵味。

他的字体流畅而有韧性,线条之间的变化和错落有致,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其次,王鐸的篆刻作品饱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他善于运用象征性的符号和意象,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将表达的主题凝练而深刻地呈现在作品中。

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元素,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传统的篆刻形式,诱发观者对于生活、人性和宇宙的思考,使作品超越了形式和技巧,达到了一种哲学和思想的高度。

此外,王鐸的篆刻作品也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他常常在作品中运用古代经典文献中的文字和诗句,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既传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探索精神。

王鐸的篆刻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更体现了他对于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他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使其作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人们对于艺术、文化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王鐸的篆刻技巧与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作品不仅在技巧上独树一帜,更在艺术表现力和内涵上独具匠心。

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对于传统的继承和传承,又展现了对于现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王铎草书教学

王铎草书教学

王铎的草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了解王铎的草书风格和特点:王铎的草书风格独特,具有高古、朴拙、大气、豪放等特点,其用笔多变,线条粗细、干湿、浓淡、疾徐等都有独特的韵味。

在草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王铎的草书风格和特点,掌握其基本笔法、结构和章法等要素。

2. 学习基本笔法:草书的笔法是学习草书的基础,王铎的草书笔法多变,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笔法,如起笔、行笔、收笔等,以及掌握王铎常用的草书笔划,如横转竖、竖转横、提转横等。

3. 临摹经典作品:学习草书需要多加练习,临摹是学习草书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选择王铎的经典草书作品进行临摹,如《千字文》、《杜甫诗卷》等,通过不断地临摹,让学生逐渐掌握王铎草书的风格和特点。

4. 注重结构与章法:结构与章法是草书的精髓之一,王铎的草书结构多变,章法布局巧妙。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注重结构与章法的学习,通过分析王铎的草书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与章法的特点和应用。

5. 培养创作能力:学习草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草书作品。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王铎的草书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草书作品。

总之,王铎的草书教学需要注重基础笔法的教学、经典作品的临摹、结构与章法的学习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王铎的草书风格和特点,并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草书作品。

草书大师王铎的独门绝技

草书大师王铎的独门绝技

草书大师王铎的独门绝技吴昌硕在《孟津王文安草书卷》诗中吟道“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

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

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从吴昌硕的诗中可以看出,王铎草书在明代的地位极高,成就极大。

他的草书在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上均有所创新,尤其在章法的字间联系、行、行间空间、款字及钤印等形式的技法上,独具匠心。

1、字间联系字间联系与线条、结构息息相关。

王铎草书线条的运动感,结体正欹、疏密的多变,决定其字间联系形式的丰富性。

尤其是结体的中轴线,可以左侧35度,右侧25度,左右摆幅可达60度,这就大幅度地扩大了字与字之间的连接空间,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字间联系的多样可能。

这当然是其“挥斥八极之势”的动力来源之一。

其字间呼应或左或右,或边缘或中间,或虚或实,或连或断。

连则数字、甚至十几字连绵一起,虽在绢素数尺之间,实则展现千里之势。

断则上下掩映,藕断丝连,意态隔空照应。

王铎有时也像黄庭坚那样,作上下字间的线条穿插。

穿插使字间空间的构形趋于丰富、多变。

但他的穿插没有象黄庭坚那样的频繁、深入,而又强烈,因而,在使字间空间的节奏多样化的同时,仍然保持线条及空间运动的流畅性。

从行轴线的连缀情况看,王铎草书的吻合率很高。

即使单字轴线的间或断裂,也往往是轴线连缀节律的休止符,它使连缀形式多变,而富于节奏感。

有人说“倪元璐等人行轴线趋于垂线,略感单调。

王铎的轴线形式却很有变化,行轴线之间的呼应也非常生动。

”“轴线形式却很有变化”。

尤其是奇异连接和二重轴线连接的熟练运用,使王铎草书的轴线连接效果出类拔萃。

单字轴线间的奇异连接是商周甲骨文常用的字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得到完善。

在黄庭坚的行书、草书的作品里,也时有出现。

在王铎的草书里,则运用自如。

王铎经常运用的方法是:其一,偏旁代替单字。

“临”与“忆”、“语”与“故”,有明显的错位。

按“忆”和“故”的单字轴线,本不会与上字轴线相接,但它们靠“忆”的“意”旁、“故”的反文旁的轴线,与上字紧密吻接。

王铎的临摹方法

王铎的临摹方法

王铎的临摹方法首先,严格的按照原帖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

“如灯取影,不失毫发”,是王铎临帖方法的基础。

其它的方法都建立在这个基本功力的基础之上。

其次,截取不同法帖的某几段,进行重新组合。

如:《临小圆子、诸贤、此郡、得万书帖轴》包含了四种二王法帖,分属《淳化阁帖》的不同卷。

这幅大轴作品不仅从文字内容上有着拼凑的变化,而且,从笔法上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法帖的笔法。

王铎的临摹作品,除上述将原帖进行任意切割、拼凑、重组,还将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作品临摹在同一幅法帖上。

再次,王铎在临摹过程中极变化之能事。

特别是改变书体临摹。

这类作品中赠送性质的作品占多数。

如:将行书临作草书,如:《阁帖》卷九《发吴兴帖》;或将草书临为行书,如:《阁帖》卷七《太常帖》;还有行书临作楷书,如:褚遂良《家侄帖》;在这幅作品中,不仅将行书临作为楷书,而且将原帖中很多的字换作古字,使人难以识别。

其中,王铎临《淳化阁帖》获得了“拓而为大”和“不规则模拟”这两种“创作型”的临帖方法,出类拔萃的用笔能力。

融合个性,获得了强烈的书法风格内涵。

正如白谦慎所说:“临摹不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伟大传统的途径,它还成为创作的手段,换言之,它本身就可以是一种创造。

”王铎:“丁亥六月廿八日,雨中喜凉爽。

书仿古,不尽拟其形也。

”至临写之时,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

关于“拓而为大”的临帖方法,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勿忽。

”另外,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王铎的师承关系,可以看出,宋代的书法家米芾对王铎的影响。

王铎借鉴了米芾的临书态度,“不规则摹拟”、“仿古不尽形似也”都是受到了米芾的影响。

学习米芾,不像米芾,只吸收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因素,最终使王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铎一生学书经历中,一边钻研精习二王,一边对二王的书法源流和变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

在二王之上,王铎最钟爱的是张芝和钟繇。

在其《草书颂》中,他把张芝、二王父子推为草书正宗:“张芝羲献,余铲邪枝。

浅谈写生的意义

浅谈写生的意义

浅谈写生的意义作者:朱晴晴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7期摘要:以古今中外的画家对写生的态度来论述写生与创作的内在联系以及写生的重要性。

并结合自己的亲自体会阐述写生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奇妙旅程。

关键词:写生;创作;实践我在图书馆偶尔看到一本书,名字叫《大师的手稿—探索大师心路历程》。

书中的观点和我平时搞创作的一些心得不谋而合,因此就有了写这篇论文的想法。

我也来谈一些写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是被大师、其他人写过很多遍的了,现在我想从一名在校学生的观点出发,说一下自己的个人感受。

一、对写生的误读提到写生一些人会认为只是练习绘画技能与技巧的手段与艺术创作拉不上关系,这种看法过于狭隘,忽视了写生作品的创造性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技术的发展,搞艺术的不再以画速写的方式收集素材,而是用照片来做素材进行创作,这样既方便又快捷,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作为一名艺术生不免也会跟风,我们也曾经这样做过,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明显的感觉到很不一样,有些细节看不清楚或者有些角度不到位,严重的束缚了创作的能动性,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写生的优点。

二、写生的艺术魅力写生手稿是艺术家创作最有趣的形式元代人物画家王铎的《写像秘诀》中说:“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

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

”[1]写生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探索的过程。

绘画艺术都是通过大量的写生来开拓视野,通过对眼睛的直接刺激来影响的情感变化。

在充满激情与矛盾的写生中含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精神创造历程貌似“ 逸笔草草”的写生往往更能贴近创作的心境,从中可以看到他们鲜活又脆弱、敏感又激情澎湃的心。

西方野兽派艺术家马蒂斯在面对女模特写生的时候画出来的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连他自己也认为“假如我遇到这样的女人,我也会吓得飞奔而逃。

”①画家在作画时的感受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即写生中有创作,创作中有写生。

同时立体派的画家毕加索更是走到了极致,他画中的那些感觉非常怪的女性大多数都是面对对象进行写生的,发挥自己心中的感想,心有所想笔有所画,走到一定的绘画境界。

王铎书法的技法表现

王铎书法的技法表现

王铎书法的技法表现王铎书法的技法表现点、线、面是平面构成里的基本元素。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用我们今天的平面构成原理来纵观王铎书法,发现其中也处处充斥着点、线、面的合理组合,给欣赏者以视觉的冲击力。

这里的“点”,一是可以看作王铎作品中单字的造型、轻重、大小的变化;二是作品中各不相同的点法,点缀着整幅作品的画面。

单字不同大小、不同疏密构成的“点”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如王铎的诗稿书法等“雨夹雪”式的章法形式,大小差参,刚柔相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在大量的立轴和横幅作品中则是常以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

如树枝,灯柱、电话线、绳子等。

它和“点”一样都是通过对比而产生视觉单位的。

通过“线”的方向,远近,大小,造型能产生给人们不同的感觉。

例如徒手乱画的线富有个性,象征自由,曲线富有张力等。

王铎作品中的“线”是单字上下组合而成的行,其每一行都极力摆动,左突右伸,似穿了线的珍珠随波摆动;而行与行之间也是有疏有密,有呼应有对比。

在平面构成上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的空间相组合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孙过庭《书谱》中指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

王觉斯用墨突破前人,尤其体现在草书上,一笔连绵墨尽始蘸墨。

王铎之使用涨墨亦是融画入书,涨墨的运用和较粗重的用笔使“点”块面化,使笔画自然渗化,粘结成块,造成一种模糊、浑沌、残缺的美,使得作品中的“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与董字拉开了距离。

王铎及写像秘诀

王铎及写像秘诀

人物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王铎画像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绘画杨竹西小像图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

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

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书法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王铎行书技法要诀

王铎行书技法要诀

王铎行书技法要诀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流畅的笔法和独特的气韵著称。

王铎作为明代行书大家,其行书技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王铎行书技法的要诀,以供学习者参考。

首先,王铎行书注重笔画的流畅与变化。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有节奏感的连笔,将一笔一画自然流动地连接起来,使整个字体线条流畅而有力。

同时,他擅长运用折笔、提笔等技法,增加笔画的层次感和节奏变化,使字体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王铎行书注重点画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点画表现字形的衬托关系和变化,通过点的大小、重叠、汇聚等手法,突出字形的主次关系,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点画既可以加强字形的边缘线条,使之更加饱满立体,也可以表现字形内部的纹理和结构,增加字体的层次感。

第三,王铎行书注重用笔的变化和力度的把握。

他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笔墨表现字形的韵律美和变化美。

在用笔的选择上,他灵活运用硬笔和软笔,使得字体线条有时刚健有力,有时婉转柔美。

在力度的把握上,他以强调部分和中心为主,将力度的呼应与错落有致的笔法相结合,使字体形态丰富多变,充满生命力。

最后,王铎行书注重用光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淡墨、点刻等手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光影的营造,营造出充满神韵的艺术效果。

光影的变化不仅使字体更加立体有层次,也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综上所述,王铎行书技法的要诀主要包括笔画的流畅与变化、点画的运用、用笔的变化和力度的把握以及用光的运用。

这些要素使得王铎的行书作品独具特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对于学习者来说,通过学习王铎行书技法的要诀,可以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追寻行书艺术的精髓。

深度剖析|王铎是如何从临摹走出来的?

深度剖析|王铎是如何从临摹走出来的?

深度剖析|王铎是如何从临摹走出来的?王铎草书《杜甫秋兴卷》一、临摹二王二王为帖学大统。

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至老不弃,且多有意临,甚至改变原帖内容。

虽然王铎没有精良的版本作为参照物,但是凭借过人的天赋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二王法帖,首推《兰亭序》和《圣教序》。

学书求入门径者,或者入二王书学体系堂奥者,皆以此二帖为蓝本。

依据笔者肤浅的经验来看,王铎对于二王所花的功夫主要在《圣教序》上,《兰亭序》相对要少一些,在创作上显现出来的痕迹也少一些,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以《圣教》写《兰亭》”。

观察王铎所临数通《兰亭》,或者是手札或小幅作品,都是用《圣教》笔法。

至于王铎所花的功夫,笔者可以拈出两个字进行比较。

将中国和平出版社《集王羲之圣教序》第65页中“见”字与《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一》中第104页《题青阳山庄五律十首册》作品中的“见”字进行对比,惊人地相似,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王铎所下的苦功。

入古既深,才有更大的爆发力和创造力。

王铎《临兰亭序并律诗帖》吉林省博物馆藏二、临摹颜柳王铎一生创作,草书成就最高,不让前贤,多有开拓。

综合来看,小行书具有《圣教》笔意,清秀俊朗,大字已然“变脸”,多豪放之气,雄壮有力,主要得力于颜真卿。

王铎行书起笔重顿,乃地道的“颜法”。

将颜真卿书法中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融合到自身创作中,变二王逸秀为厚重。

王铎凭借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审美方面进行反叛性变革,完全照搬二王手轧书风,不适应创作大幅作品把握了时代潮流,最终令人耳目一新。

王铎临摹颜书的诀窍在于将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王铎楷书基本上以《颜勤礼碑》为范本,法度稍微弱化,书写速度较快,具有行笔意,同时在用墨上加以变化,法度森严的碑刻颜楷变成温文尔雅的笔墨情趣法帖,本质上有些变化。

王铎一直善于在自身临摹过程中加入一些自我个人意识,非临非创,亦临亦创,妙合无垠。

对于颜行一路,则以三稿为基础,圆浑奔放,楷行笔法相通,相得益彰。

如何学习王铎书法?

如何学习王铎书法?

如何学习王铎书法?原创2018-08-09 12:00:17·不二斋王铎何许人也?王铎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上主张学习古人,他说学习书法不通古法“为俗笔也”,他自称书法“独宗羲献”。

但仔细看他的书法,却不仅仅局限于王羲之和王献之,虽然他对王羲之的书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构,他对于米芾、颜真卿的书法也进行过很深入的学习。

在学习书法的努力程度上,王铎所下的功夫可以说远远超过当时的其他书法家的,他自称“一日临池,一日应请索”,独创了一条临创结合的学书道路,区别于传统的文人书法,给后人专业学书法者以启发。

其书法的影响虽然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却是对当今书坛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之一,被称为“神笔王铎”,日本书法界更是对王铎赞誉有加,称“后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王铎对于当今书法的影响也延绵数十年不绝。

如何学习王铎书法?那么要学好王铎书法,我认为首先要有一定的行书基础,最好不要直接去学习王铎的书法,最好先从王铎书法的根部入手,首先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以圣教序作为行书的入门,了解行书的结构、用笔和章法的规律,再去学习王铎就会轻松很多。

王铎的“涨墨”的运用,以及大开大合的用笔,很容易给初学者以误导,容易学到他的气势却不容易学习他的内涵,很容易走向浮华、粗野的道路。

我上学的时候也非常喜欢王铎,他的书法无论行草书都气势恢弘,加上长条幅和涨墨的运用,其视觉冲击力非常的强,若看他的真迹更是震撼,所以我曾经迷恋过一段时间的王铎书法。

但是练习王铎久了就会发现,笔下所能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少,看似狂放的笔下总感觉少了一点矜持和内涵,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发泄之后的空虚感,没有了那种初学的快感,也很难再写下去了。

后来学习了王羲之的圣教序才发现,王铎的很多东西其实就是来自于王羲之,之前很多不明白的笔法和结构也越来越清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重新回到王铎,感觉豁然开朗。

如果说学习王铎的书法是学习一家门派,那么学习王羲之就是在修炼内功,就像张无忌学会了九阳神功,在光明顶上可以以任何一家的功夫一招打败这家功夫的掌门人,厉害的不在于功夫本身,而在于张无忌会九阳神功,有深厚的内功作为支撑。

神笔王铎的书法特征——王铎的独特笔法

神笔王铎的书法特征——王铎的独特笔法
一反二王、米芾侧锋落笔,平均铺毫的惯式
而发展为落笔成点,翻毫平铺运行的方法
中年学米后笔势笔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神笔王铎的书法特征——王铎的独特笔法
王铎的笔法早年受二王影响,
笔势较为平和ຫໍສະໝຸດ 行笔温润中年学米后,笔势、笔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首先,其笔法变圆转为方折出增多。
米芾书法中弧线笔画往往以直折的转笔而成,
而折角的笔画均显示出方折之意,
而非二王的圆转。
其次,王铎书法的笔画起笔处夸张其落笔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王铎画像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绘画杨竹西小像图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

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

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书法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袁可立子),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

他的代表作《洛州香山诗轴》,在结字上把米芾的倚侧发挥到了极致,再以涨墨法略去点画改变字形,确实有“破鬼胆”之怪;再以中锋强力掠扛,轻重对比强烈,真正有神龙飞腾的不测之力。

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至今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

王铎生活在一个动乱、黑暗的时代,仕途上并不用心,只图“好书数行”传于世。

他在观念上并不主张反传统,但他锐意于书而近于痴的进取精神,不自觉地走到书法史上的另一个制高点,足以与羲、献项背。

因此,他慨然叹曰:“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

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之。

”五十岁在怀州所书的《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这二卷分别是王铎行书和草书的精品。

王铎诗宗杜甫,此二卷十数首感事伤时的诗中发出了“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生”的悲鸣,乃是离乱战火中奔波有感于生灵涂炭的“诗史”品格,因此前卷行书尤显沉雄深厚,后卷草书乃感幽怨缠绵。

黄道周评价王铎书法曾有“五十自化”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一》,12页)之说,这是强调生话与人格历练对书法风格成熟的审美卓见。

徐悲鸿曾有一诗,用“蟠、蛟、螭”这种极尽其变的“神龙”来比拟王铎草书所塑造的形象,并赞之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他甚至还发问说:“文安诗作猛虎吼,谁执王字相雌雄?”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一》,22页)这大概也是村上三岛“后王胜前王”之说的源头吧。

王铎降清后八、九年时间,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

书法成了其“贰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

但偶有酒后佳作如《奉龚孝升书卷》,行笔刚毅,元气充盈,既是晚年颓废生活偶发牢骚的写照,也是悲剧情怀的痛苦表露,堪称行书代表作之一。

神笔王铎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匾额:天下太平。

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

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

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

登时一片喝彩,齐夸王铎神功。

皇帝惊喜万状,脱口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

”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写像秘诀凡写像须通晓相法[1]。

盖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渎,各各不侔[2],白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

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3]。

点识于心[4],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5],逐旋积起,先兰台庭尉,次鼻准,鼻准既成,以之为主[6]。

若山根高,取印堂一笔下来[7];如低,取眼堂边一笔下来[8];或不高不低,在乎八九分中,则侧边一笔下来[9]。

次人中[10],次口,次眼堂,次眼,次眉,次额,次颊,次发际,次耳,次发,次头,次打圈,打圈者面部也。

必宜如此,一一对去,庶几无纤毫遗失[11]。

近代俗工胶柱鼓瑟[12],不知变通之道,必欲其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因是万无一得,此又何足怪哉?吁!吾不可奈何矣!采绘法凡面色:先用三朱、腻粉、方粉、藤黄、檀子、土黄、京墨合和衬底[13],上面仍用底粉薄笼,然后用檀子墨水斡染[14]。

面色白者,粉人少土黄、燕支[15],不用燕支则三朱。

红者前件色人少土朱[16]。

紫堂者粉檀子老青人少燕支[17],黄者粉土黄人少土朱。

青黑者粉人檀子,土黄、老青各一点,粉薄罩檀墨翰[18]。

已上看色清浊加减用,又不可执一也。

口角燕支淡,如要带笑容,口角两笔略放起。

眼中白染瞳于外两笔,次用烟子点睛,墨打圈,眼稍微起,有折便笑[19]。

口唇上燕支蓦[20]。

鼻色红燕支微笼。

面雀斑淡墨水斡,麻檀水斡。

髯色墨者依鬓发渲,紫者檀墨间渲[21],黄红者藤黄、檀子渲。

发先用墨染,次用烟子渲,有间渲、排渲、乱渲,.当自取用。

手指甲先用燕支染,次用粉染根。

凡染妇女面色,燕支粉衬,薄粉笼,淡檀墨斡。

凡染法,白纸上先染后却罩粉,然后再染提掇[22];绢则先衬背后。

原文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23]。

桃红用银朱、燕支合。

肉红用粉为主,人燕支合。

柏枝绿用枝条绿人漆绿合[24]。

黑绿用漆绿人螺青合[25]。

柳绿用枝条绿人槐花合。

官绿即枝条绿是[26]。

鸭头绿用枝条绿人高漆绿合[27]。

月下白用粉人京墨合[28]。

柳黄用粉人三绿标并少藤黄合[29]。

鹅黄用粉人槐花合。

砖褐用粉人烟台[30]。

荆褐用粉人槐花、螺青、土黄标合[31]。

艾褐用粉人槐花、螺青、土黄、檀子合[32]。

鹰背褐用粉人檀子、烟墨、土黄合[33]。

银褐用粉人藤黄合。

珠子褐用粉人藤黄、燕支合。

藕丝褐用粉入螺青、燕支合。

露褐用粉人少土黄、檀子合。

茶褐用土黄为主,人漆绿、烟墨、槐花合。

麝香褐用土黄、檀子人烟墨合。

檀褐用土黄人紫花合。

山谷褐用粉入土黄标合。

枯竹褐用粉、土黄,入檀子一点合[34]。

湖水褐用粉人三绿合。

葱白褐用粉入三绿标合。

棠梨褐用粉入土黄、银朱合。

秋茶褐用土黄人三绿、槐花合。

油里墨用紫花、土黄人烟墨合[35]。

玉色用粉人高三绿合[36]。

蛇色用粉、漆绿、标墨人少土黄合[37]。

毯子用粉、土黄、檀子人墨一点合[38]。

蓝青用三青人高三绿合。

金黄用槐花、粉入燕支合。

雅青用苏青衬螺青罩[39]。

鼠毛褐用土黄、粉入墨合。

不老红用紫花、银朱合。

葡萄褐用粉人三绿、紫花合。

丁香褐用肉红为主,人少槐花合。

杏子绒用粉、墨、螺青入檀子合。

毯绫用紫花底紫粉褡花样[40]。

番皮用土黄、银朱合。

鹿胎用白粉底紫花样[41]。

水獭毡用粉、土黄合。

牙笏用好粉一点、土黄粉凝[42]。

皂鞾用烟墨标。

柘木交椅用粉、檀子、工黄、烟墨合。

金丝柘同上不入墨[43]。

紫袍用三青、燕支合。

其馀不能一一备载,在对物用色可也。

凡合用颜色:细色头青、二青、三青、深中青、浅中青、螺青、苏青,二绿、三绿、花叶绿、枝条绿、南绿、油绿、漆绿,黄丹、飞丹,三朱、土朱、银朱,枝红、紫花,藤黄、槐花、削粉、石榴颗、绵燕支、檀子。

其檀子用银朱浅人老墨、燕支合[44]。

写真古诀写真之法,先观八格,次看三庭,眼横五配,口约三匀[45]。

明其大局,好定分寸[46]。

八格解: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字。

面扁方为田,上削下方为由,方者为国,上方下大为用,倒挂形长是目,上方下削为甲,颐阔为风,上削下尖为申[47]。

三庭解:发际至印堂为上庭,印堂至鼻准为中庭,鼻准下一笔至地角为下庭[48],谓之三庭。

五配三匀解:山根约一眼之位,两鱼尾约两眼之位,共成五[49],谓之五配;两颐约两口之位,共成三[50],谓之三匀。

收放用九宫格法作书九宫本九九八十一格,收小即所以放大,将全面眶格画于大九宫格内,上顶发际,下齐地角,即用小九宫一个收小,便丝毫不爽,格须斩方[51]。

九宫格收放法,只以能画后用之,若初学当熟习起手诀,目力方准[52]。

作者简介王绎字善思,号痴绝生,生当元顺宗时期。

睦州人,寓居杭州。

擅长画人物肖像,十二三岁时已能写照,及长,得顾逵指点,画艺益进。

存世有《杨竹西小像》。

另写有《写像秘诀》一文,实乃是“人物画诀”,是其人物肖像画创作的经验之谈。

见解独到,切于实用,提出画肖像当于被画者在“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现,我则默识于心”,然后下笔,不应让被画者“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

对于采绘,亦提出对各种肤色特征及各个部位,应相应调配各种色彩。

文中阐述详尽具体,是中国传统肖像画法存世最早的理论著作。

此文赖陶宗仪《辍耕录》载录得以传世,今即以此予以标点。

[1]写像:画像。

即画肖像。

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

汉王符《潜夫论·相列》:“人之相法,或在面部,或在手足,或在行步,或在声响。

”此重在面相。

[2]五岳:一般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不侔:不齐等;不相当,不一样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