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王铎书法大全

合集下载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资料王铎书法作品选

资料王铎书法作品选
几时白岳下,青翠在眉间。纵得寻僧话,何能似汝闲。
搴旗空失算,磨墨甚凋颜。悔不栖耘斗,翘翘望故山。
《与千顷述耘斗又思状游告石友公五弦》
一旦扬帆去,旧溪未易回。可堪牛首路,辜负凤林醅。
家共千村破,人从百战来。敢言茅屋岫,酌而看花开。
《柬石友公千顷》
非爱深卜夜,箫闲似习园。高邮无远警,日日且开尊。
邀友临鸡栅,烹葵傲鹿门。放怀何寂寞,无处非花源。
伏审帖册页
释文:伏审八月定发,从行,远闻不胜忭跃。今日元七来,望弟速到极也。愿在路谘闻,不停滞,幸甚未即展。时禅诵,得果已来,将无退转也。奉别倏尔逾卅载,即日遂良须鬃尽白。即日蒙恩驱使,尽生报国;涂路近止,无由束带。壬午春,王铎。
钤印:王铎、宗伯学士

家中南涧立轴
释文:家磵谁登眺,天寒草木稀。雨余孤岫出,日暮众禽依。诸郡寇仍紧,三年人未归。石坛偃卧否,处处野棠飞。
庆此庆,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皇象草章百信送之勿忘,从修老乡翁。太康王铎。

贈沈石友卷
释文:
《别千顷忽遇沈公祖石友书舍》
西鄘十栽别,地轴忽争回。霹雳繇人起,熊罢满眼来。
卫书情旦旦,吴桥视梅梅。相见舍千泪,何心酌酒罍。
《投石友公千顷因寄于一故友》
《奉石友公》
同时槐穗结,独尔晚相亲。寂寞无余席、长崎遇此人。听歌忘拭泪,善谑学藏身。莎栅离吾远,晨昏定作邻。
《邀石友公示千顷》
今日欢娱处,昔年避乱人。平生思好友,非是滥交亲。耘斗山如旧,苏门虎作邻。谁知歌舞意、野性可能驯。
其二
境新耳目改,卫北悔花源。数日闲歌调,何人共酒痕。琉球来贡物,鹦鹉解方言。桂馆天通意,无倪想灏元。

临唐代宗帖
释文:忽枉来书,谈饰过实。非敢当仁,披览循环,祗以增愧。故斯表意,余不多云咨。使至,得枇杷子,良深慰悦。嘉果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既遥,无劳更送。临唐太宗帖 润老先生词坛 王铎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大全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大全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全风樯阵马,殊快⼈意!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明天启⼆年(1622)中进⼠,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缢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待为东阁⼤学⼠。

⼊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变为清廷新贵,在以⽓节⾃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贰⾂传》。

王铎博学好古,⼯诗⽂。

好古博学,诗⽂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意,魄⼒之⼤,⾮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的笔⼒,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特⾊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举⿍的笔⼒是数百年来⽆与抗⾏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逸韵。

王铎等⼈反其道⽽⾏之,以“敏⽽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活的表现。

王铎⼀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风格的有⼒⽀点。

其笔⼒雄键,苍⽼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家之风。

王铎⼀⽣,出⼊枢要,位尊爵类。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

《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

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

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

”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

“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释文: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

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

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

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

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

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

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

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

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

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

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

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

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

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

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

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2、《草书杜律卷》: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3、《王屋图诗卷》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王铎58岁草书《五律十五首诗卷》

王铎58岁草书《五律十五首诗卷》
偶书至此不胜怆感恨无平生未有以报官友也因为漆水公道之
王铎58岁草书《五律十五首诗卷》
王铎草书诗卷
容பைடு நூலகம்、商承祚旧藏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己丑秋日,王铎识。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径微初入,幽香疏亦稀。虚潭留幻色,暗谷发清机。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金山妙高台》天门悬石磴,半壁见苏文。逸韵归何处,空山不可闻。茶寮遵海气,佛□铺流云。北望蕃厘观,渔歌入夕曛。
《琅琊山池避寇夜行作》野风侮卉木,鸦路助人愁。丧乱须臾险,妻孥灯火投。鼍鸣潭水沸,虎叫(烋)石门遒。独有寒江色,欣欣日夜流。
己丑七月十三日过漆水老道契斋,于姜、一章二公至。同饮酒间,学古作草书一卷,书俚作。内一首为黄冈官丈所深爱,贶棺及内子。偶书至此,不胜怆感、恨(无)平生未有以报官友也,因为漆水公道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况(外)外棺如麦舟之义乎?知因书怜诗,因诗怜吾,好友官丈是在漆水老父母哉!在漆水老父母哉!孟津友弟王铎五十八岁笔。
《戈敬舆招集朱兰嵎桃叶别墅同作》怪此秦淮月,依依向旅人。朅来高处望,收得几层春。岩壑流鸾啸,桃花烧鹭身。情深延伫久,傥在武陵津。
《晓起》黄叶门恒闭,嗒然无自心。为因多退处,不敢问升沉。瓦缶诗情短,药斋疾色深。晨嫌巾栉事,素发腻华簪。
《十月作》幽意惬非惬,心当十月初。魄魂何日养,故旧几人疏。壁暗屠蛟刃,囊余咒鬼书。休疑无白晓,冷冷露华虚。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缘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坤维饶盗贼,屡屡冀西榆。

王铎书法精品欣赏(附释文)

王铎书法精品欣赏(附释文)

王铎书法精品欣赏(附释文)---------------------------------------------王铎《行书条幅》立轴水墨绫本 1639年作173×53cm释文: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己卯夏月为鹤翁词丈。

王铎。

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王铎《赤箭帖》立轴水墨绫本 1649年257×50cm王铎《草书扇面》无署年。

草书。

金笺。

凡十八行,共七十四字。

纵16.5cm,横51.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释文以奉对一兄以释岂汝可言未知集聚何但有慨叹各慎使自前天(女更)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别疏具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予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石老袁亲翁王铎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王铎临淳化阁帖无名氏法帖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七律太行顶星船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登太行最高处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雨中无事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临古法帖扇面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4厘米横51厘米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7厘米横52厘米赠汤若望诗翰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册页纸本这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

释文: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

王铎书法全集(高清图片)

王铎书法全集(高清图片)

王铎书法全集(⾼清图⽚)李松(⽊公)1950年⽣于天津市。

毕业于北京⾸都师⼤书法本科,师欧阳中⽯先⽣。

原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教授国展评委【作品及论⽂获奖】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六届理论研讨会论⽂《笔法研究》(⼆等奖)【作品⼊展】全国第三、四、五、六、七、⼋、九、⼗⼀届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中青展⾸届兰亭奖书法展全国⾸届、⼆届篆刻展中国美术馆⾸届当代名家书法家提名展【书画频道】名家临碑帖主讲《李璧墓志》、《孟敬训墓志》35讲有多部学术著作论⽂刊⾏。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字觉之。

号⼗樵,号嵩樵,⼜号痴庵、痴仙道⼈,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明朝天启⼆年(1622年)中进⼠,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缢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待为东阁⼤学⼠。

满清⼊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

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学⼠。

⼊清官⾄⼤学⼠,擢礼部尚书。

铎博学好古,⼯诗⽂。

画⼭⽔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傅以淡⾊,沉沉丰蕴,意趣⾃别。

⼭⽔花⽊⽵⽯,皆⽤书中关纽。

间作兰、⽵、梅、⽯,洒然有物外趣。

尤擅书法,⾏草宗⼆王,正书师钟繇,亦多⾃出胸臆,有《拟⼭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顺治三年(1646)作《渔⾈萧闲图》,收⼊《历代名贤画粹》;顺治七年(1650)作《雪景⼭⽔图》,收⼊⽇本《⽀那名画宝鉴》;顺治⼋年(1651)罢官归⾥,作《兰⽯图》卷、《⼭⽔卷》,分别收⼊《新版世界美术全集》、《⽀那名画宝鉴》。

顺治九年卒,享年六⼗⼀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安。

王铎草书长卷《赠郑公度草书诗册》王铎草书游修觉寺诗卷《⾏草五⾔诗》王铎临王羲之帖⾃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欣赏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欣赏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欣赏王铎(1592一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

入清后,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在遗民眼中,他是被世人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入清之后,王铎做官八年,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清乾隆时,朝廷敕编《四库全书》,借此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今人不能因人废书,亦不能因人掩其书名。

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孟俯)、董(其昌)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

王铎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

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羲、献的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其后受米芾书风影响尤深,这些都成为他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其笔力雄键苍劲,尤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誉。

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

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法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

【】王铎书法作品大全

【】王铎书法作品大全

公还⽰问告我长平未释⽂:昨服散差⽿然不過佳請⽰所宜如更增劇恐難為⼒⽿未能今遣猶有餘念⽿王曇⾸和南⾟卯三⽉廿九⽇書朗然無⾵塵可喜書此洛州弟王鐸為開吾⽼年翁道盟释⽂:碧⽔澄潭映远空紫云⾹驾御微风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川似镜中向浦回⾈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古来徒奏横汾曲今⽇宸游圣藻雄坦园年家词丈戊⼦⼆⽉王铎释⽂:*花然旅意,客裔酌虚亭。

寇警离⼈歇,萧⾳⼊⾬灵。

杏桃春内冷,天地夜来青。

可耐酬明⽣,钟⼭有茯苓。

樊君相邀。

翔南⽼亲翁正。

王铎五⾔诗 释⽂:奉荣⽰,承⼰上讫,惟增庆悦,但多欣惬。

垂情问以所要,悚荷难任。

倘有⾚箭,时寄及三五两以扶衰,便是厚惠。

辱问,却送及碑本,兼虚逾涯,但深反侧。

⾏书轴纵158厘⽶、47厘⽶。

释⽂:乘橈殊不愠,⽬注有新闻。

同弄江⼼⽉,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联艇之作⾟卯⼆⽉初⼗王铎⾏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横50厘⽶绫本 1643年书⼴东省博物馆藏释⽂:正是怜才⽇如何独不容⾝将书⼀卷门对⾬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向海浓最怜⽆可妒约⼦种鳞松问点平彭⼦作铎书⾟卯⼆⽉奉⾃⽟贤宗侄吟坛释⽂:云之为体⽆⾃⼼,⽽能合电章,霑被天下,⾃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明,其望熙亯⾮棘欤。

庚⾠夏宵奉,王铎。

释⽂:“突兀岩峦⽓。

息深⽆动容。

⾃能同雪豦。

不欲受⼈封。

宇宙劳蛇蠋。

风雷夹烛龙。

虚堂安可閟。

苂怪奋⽯淙。

观史念冲壁。

上仰⽣画松。

” 款署:“荆岫⽼亲契教之⾟已⼋⽉作 王铎具草”,印:“王铎之印”、“娄络亭印”、收藏印“闵□收藏印”。

王铎临王筠帖⾏书轴 186.8X50.7厘⽶绫本上海博物馆藏王铎⾏书沙河镇作轴释⽂:每每遇烟扉江枫坠客⾐乡⾳随地改龙影⼊云微樵爨仓皇了菱歌隐约归吁嗟鵽翼向南飞壬午嘉兴作戊⼦寒⾷后⼀⽇书于琅华馆王铎落鸟宇得意字共三宇释⽂:予年⼗⼋岁过中条⾄河东书院忆登⾼远望尧封多葱郁之⽓今齿渐臻知⾮觏吾乡太峰眉宇带中条烟霞之意勉⽽书此岂⾮⾮之为欤⼰卯洪洞王铎王铎⾏书五律京中春⽇留苏州友⼈作⽴轴美国纽约杨思胜私⼈收藏王铎《临王献之敬祖、鄱阳轴》纵173cm 横50cm 其他不详释⽂:⾶⼈何處遇,往往在雲磯。

致敬经典--王铎《草书册》

致敬经典--王铎《草书册》

致敬经典--王铎《草书册》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樵、嵩樵、痴庵、痴仙道⼈、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西省洪洞县)⼈。

明末清初⼤⾂、书画家,王本仁的⼉⼦。

明朝万历⼆⼗年(1592年),⽣于河南孟津县。

天启⼆年(1622年),考中进⼠,⼊选庶吉⼠,历任太⼦左谕德、太⼦右庶⼦、太⼦詹事、南京礼部尚书。

弘光政权建⽴,出任东阁⼤学⼠。

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院学⼠、太⼦少保。

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享年六⼗⼀岁,安葬于河南巩义县洛河边,谥号⽂安。

善于书法,“草书纵逸,放⽽不流,纵横郁勃,⾻⽓深厚”,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书法作品有《拟⼭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绘画作品有《雪景⽵⽯图》等。

王铎的书法上追“⼆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师古临帖是独具特⾊。

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5]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本⼈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园帖》传⼊⽇本,曾轰动⼀时,把王铎列为第⼀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书法上王铎是⼀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论是伟岸遒劲的⼤楷、⾼古朴厚的⼩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能⾃出胸襟。

⼴告股票买卖中不可忽略的⼤宗交易数据。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字觉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王铎书法博采众长,楷书主学柳公权,行书主学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的行书成就极高,笔开八面,风格奇绝,基本没有败笔。

人们喜欢将董其昌和王铎相提并论,其实王铎在书法上的创新度要远胜董其昌。

董其昌充其量是低配版的赵孟頫,而王铎行书则不逊于赵孟頫,甚至直追王羲之。

王铎书法欣赏,风格主要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来。

王铎行书精品欣赏。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草书十首

王铎草书十首

王铎草书十首引言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一种风格,以其激情澎湃、神采奕奕、气势磅礴的特点成为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王铎作为著名的草书大家,其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情引领了当时的书法风潮。

本文将探讨王铎草书十首作品的特点、艺术手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王铎简介王铎,字逸民,江苏徐州人。

他是宋代后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以其潇洒豪放、纵横自如的笔墨著称。

王铎的书法作品,遒劲有力、气魄雄浑,以刚健豪放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世瞩目。

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并且将自己教书育人的经验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王铎草书十首王铎共创作了许多草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十首,分别是:1. 雪这是王铎创作的一首以“雪”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他以豪放洒脱的笔触描绘了飞舞的雪花,展现了冬日纷飞的美丽景象。

通过变化多样的笔法,王铎成功地表达了雪的纯洁与神秘感。

2. 梅这首草书作品以“梅”为题材,展现了王铎对梅花的热爱。

他用极简的笔画勾勒出梅花的形态,通过干净利落的线条和浓淡有致的墨色,表达了梅花的坚强与自信。

3. 山水这是王铎以山水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他以极简的笔墨创造出山水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他运用各种笔画技法,突显山水的自然美和宇宙间的广阔。

4. 诗词这首草书作品以古诗词为题材,表现了王铎对诗词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他以独特的笔法表现了文字的美感,将诗词的含义和情感融入到了字体之中,使作品更富有诗意。

5. 动物王铎的草书作品中也有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他以灵动的笔触勾勒出动物的形态和生动的表情。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灵活的笔画,他成功地表达了动物的生命力和活力。

6. 人物王铎在草书中也展示了对人物的描绘。

他以豪放洒脱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形象,抓住人物的神态和特征,使作品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7. 家居王铎草书作品中的家居题材,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憧憬。

他以简洁的笔法表现出家居的舒适和安宁,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8. 历史王铎的草书作品也涉及到了历史的题材,他以激情澎湃的笔触表达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王铎是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王铎草书的特点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王铎草书的特点王铎书法在吸收更多古典养分的同时,最终选择了米芾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和树立个人风格的突破口,从而创造了自家面目,五十多岁走向成熟。

王铎草书在用笔上,早年受“二王”的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中年学习米芾后,笔势、笔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笔法变圆转为方折处增多。

起笔多为方折,这类用笔特征,是以近似90度的直角顿笔入纸,然后迅速弹起收笔,下笔果断,力度较大,极大表现了草书线条的钢性!王铎在米芾笔法的基础上,进而夸张运用,激荡跳跃,方折劲挺。

其次,王铎草书的笔画起笔处夸张其落笔形态,一反“二王”、米芾侧锋落笔,匀称铺毫的惯式,而发展成落笔成点,反毫平铺的运笔方法,或圆点、或方点、或侧点,与折角处突出的方折劲挺形态共同构成了王铎的笔法特征,加上笔画的挺拔劲直,形成了其刚健的线质和激荡起伏的用笔节奏。

王铎草书行笔速度很快,提按变化明显,提按变化体现在单个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变化中。

线条在运行中动作比较简单明快,线条的粗细变化均呈渐变方式,没有多余的动作,表现了草书的明快爽利。

王铎草书很多收笔都是顺势送出,速度感强烈。

我们可以透过每根线条的组合,把笔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线段来分析其线条组合构成的特点。

王铎对一些线条组合一般都是"顿笔起、轻收笔,再顿笔起、再轻收笔这样一个跳跃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王铎基本上是通过字型的大小和用墨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的。

主要特点是在单字中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了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

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起笔的粗与收笔的细,以及下一笔画的起笔粗,收笔细这样一种变化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

王铎草书结字上主要体现在:一是正欹变化,整体字做倾斜,或左倾或右倾。

二是字内倾斜。

左部分左倾,右部分右倾,形成上开下合的结体形式。

王铎及写像秘诀

王铎及写像秘诀

人物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王铎画像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绘画杨竹西小像图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

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

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书法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王铎行草书特辑(总汇收藏版)

王铎行草书特辑(总汇收藏版)

王铎行草书特辑(总汇收藏版)清王铎行书临辞奉帖轴(局部)清王铎行书临辞奉帖轴1646年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清王铎草书临唐太宗帖轴纵252cm 横50cm 绫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忆过中条语轴纵189cm 横42cm 绢本清王铎行书临柳公权帖轴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清王铎草书雒州香山诗轴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清王铎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帖轴1633年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清王铎行书拟褚遂良笔意书杜诗曲江对雨扇面纵17.5cm 横52.5cm 1634年天一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致荆田札纵22.6cm 横10.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致荆岫札之一、之二纵22.6cm 横10.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致荆坡札纵22.6cm 横10.7cm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临褚遂良潭府帖纵51.5cm 横16.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草书游天台山诗轴纵253cm 横53cm 绫本1640年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横屏欣赏:清王铎行草书选临阁帖卷纵26.5cm横202.5cm 1647年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临王操之等帖扇面纵17cm 横53cm 1650年故宫博物院藏清王铎草书临王献之小行书帖扇面纵17cm 横53cm 故宫博物院藏清王铎行书赠单大年家丈轴纵237cm 横56cm 1647年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横屏欣赏:清王铎花卉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清王铎草书临王羲之家月末帖、王献之江州帖、王羲之游目帖、王献之豹奴帖轴1635年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清王铎草书回文诗轴绫本1630年私人藏清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纵229cm 横51.3cm 绫本1640年选自《止叟珍藏孟津墨迹上册》横屏欣赏:清王铎草书杜甫诗卷纵27.5cm 横196.5cm 1646年辽宁芳松山馆藏清王铎行书致戴明说札香港近墨堂书法基金会藏清王铎行书轴纵269cm 横53cm 绫本1637年中国嘉德2005年第一期四季拍卖会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清王铎草书临王徽之得信帖轴纵227cm 横51.5cm 绫本1645年中国嘉德2009年春拍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清王铎行书轴纵350cm 横55cm绫本1638年中国嘉德2002年春拍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清王铎草书临淳化阁帖轴纵231cm 横50.5cm绫本1650年中国嘉德1995年秋拍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清王铎草书吴兴帖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清王铎行书轴纵247.5cm 横50.2cm绫本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清王铎草书临张芝帖轴纵161.5cm 横43.7cm 绫本1647年中国嘉德2005年春拍选自《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清王铎行书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清王铎行书轴 1644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清王铎草书轴1646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清王铎行书自作诗五律两首诗轴(之一)纵258cm 横52cm 1642年故宫博物院藏清王铎草书轴 1650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清王铎行书杜甫诗轴纵227cm 横53.4cm 绢本1650年故宫博物院藏清王铎行书五言自作诗纵298cm 横52cm 绢本1642年故宫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五言自作诗纵187cm 横52cm 绢本1648年故宫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自作诗轴纵236.5cm 横53cm 绢本1651年西泠印社藏清王铎行书舟中望黄鹤楼诗轴1643年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五言自作诗纵173cm 横52.4cm 绢本1646年故宫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轴纵224cm 50cm 绫本1643年广东省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韶州送窦司直北归诗立轴纵282.1cm 横53.8cm 绢本1644年贵州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轴纵202.5cm 横50.4cm 绫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王铎行书自作龙泉寺泉陂诗轴纵170cm 横53.4cm 绫本1637年贵州博物馆藏清王铎草书临东阳、豹奴帖轴纵194cm 横37cm 绫本164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王铎草书临郗丞庆帖轴纵249cm 横51cm 绫本1646年故宫博物院藏横屏欣赏:清王铎行书自作诗稿纵36.5cm 横189cm 绫本1643年中国美术学院藏横屏欣赏:清王铎杂书赠愚谷诗卷纵25.6cm 横271.7cm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图文来源: 《中国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好资料!王铎书法大全手机版(一)条幅作品[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特别奉献]
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宁波书协或字母nbsfjxh关注我们宁波书法家协会,精彩不断呈献!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

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
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

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

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

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

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

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
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并不为过。

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

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

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

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

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王铎亦擅画,山水宗荆(浩)、关(仝),丘壑伟俊,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

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尝与人云“画寂寂无余清,如倪云林一派,虽有淡致,不免枯乾赢,病夫奄奄气息,即谓之轻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

”又云“以境界奇创,然后生以气晕,乃为胜,可奈造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