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欣赏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行书欣赏《自书诗卷白石岛等》,
王铎行书欣赏《自书诗卷白石岛等》,王铎行书欣赏《自书诗卷白石岛等》,自署丙戌端阳日西王铎时年55岁。
释文:白石岛嵌巗入混茫,烟道亦无疆。
远趣归伊嘏(gu,福),幽情肆允藏。
红褣资笔格,玄杵借损量。
绝顶无东灞,睽年花满床。
题蕉轩徐入归丘壑,曲廊邃未经。
岂知数丈影,散作万年青。
形色隋天沃,虚灵带雪听。
德音胶不已,何用住沙汀。
失道終夜行。
陵上众山云照今方喻,萧疏动旅魂。
泉如鸲(qu)鹆(yu,八哥)斗,山带冕旒(liú)尊。
不识前朝碣,误寻复道垣。
幸逢白石映,旁引出坤门。
硕人禄薄情多忖,母然离岫云。
硕人兴灌木,空绿欲中分。
面目渐丹雘(赤石脂),儿童笑籀文,化心知所养,萝外落红曛。
华严寺高邮一丘水象拥,石性暗中回。
深静如相合,萧条亦可哀。
日蒸龙藏立,天迴雁王回。
我欲寻征籁,灵香何处来。
丙戍端阳日西王铎白石岛嵌巗入混茫,烟道亦无疆。
远趣归伊嘏(gu,福),幽情肆允藏。
红褣资笔格,玄杵借损量。
绝顶无东灞,睽年花满床。
年花满床。
题蕉轩徐入归丘壑,曲廊邃未经。
岂知数丈影,散作万年青。
形色隋天沃,虚灵带雪听。
德音胶不已,何用住沙汀。
失道終夜行。
陵上众山云照今方喻,萧疏动旅魂。
泉如鸲(qu)鹆(yu,八哥)斗,山带冕旒尊。
不识前朝碣,误寻复道垣。
幸逢白石映,旁引出坤门。
硕人禄薄情多忖,母然离岫云。
硕人兴灌木,空绿欲中分。
面目渐丹雘(赤石脂),儿童笑籀文,化心知所养,萝外落红曛华严寺高邮一丘水象拥,石性暗中回。
深静如相合,萧条亦可哀。
日蒸龙藏立,天迴雁王回。
我欲寻征籁,灵香何处来。
丙戍端阳日西王铎王铎自书诗卷《白石岛》等释文:白石岛嵌巗入混茫,烟道亦无疆。
远趣归伊嘏(gu,福),幽情肆允藏。
红褣资笔格,玄杵借损量。
绝顶无东灞,睽年花满床。
题蕉轩徐入归丘壑,曲廊邃未经。
岂知数丈影,散作万年青。
形色隋天沃,虚灵带雪听。
德音胶不已,何用住沙汀。
失道終夜行。
陵上众山云照今方喻,萧疏动旅魂。
泉如鸲(qu)鹆(yu,八哥)斗,山带冕旒(liú)尊。
王铎51岁书《草书临阁帖卷》,有释文,精!
王铎51岁书《草书临阁帖卷》,有释文,精!
51岁王铎,写下这卷磅礴草帖《草书临阁帖卷》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王铎51岁,这是明亡前一年,他写下这卷长约1.7米的《草书临阁帖卷》。
可想而知,正值国家危难、个人困苦之时,身为一介书生,只能在困顿之际临帖聊以慰藉,所以不在意文章句读,而凭感觉一任笔墨驰骋地书写下去,将其本不连接的草书结体缠绕相续,以具有屈铁般刚健之气的线条取代圆转挥运连绵不断的笔势,构成其人独特的艺术境地。
通卷书法点画雄实,大小不一,字距参差,古朴劲美,以雄强霸悍的笔力、奇诡怪伟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释文:
献之帖
献之兄静息应
佳何似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礜石深是
可疑事兄喜患
散辄发势为积
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唯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
佳论事当随宜
思之也献之姊性触事殊尝不可献
之当长愁耳
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
憙也
虽奉对积年可
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尝年以之偕老当谓乖反
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又见姊耶唯尝绝之
耳
夏日感思悼切
得道书慰意薄
热汝比各可不吾并故诸恶劳益勿勿献之白疏献之白思恋不可言瞻近未得奉见但有叹塞迟诸信还具
动静献之
白柬告具天宝疾患问何其仓卒今子孙常欣伦早成家
以此娱上下岂谓奄此深至恻切心怀哀
念当可为心情愿*(女更) 可保忧驰眠食
多少
王铎年五十一书。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匡时2011春拍成交价1552万元作品鉴赏王铎的草书,主要学米芾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的运笔法,在圆转中回锋转折;同时又掺入折锋,显得气势雄强;提按顿挫变化较大,时出颤动的笔画,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呈现出奇肆的风格;结体紧密,连笔较多,姿态崎侧,追求奇险,章法疏密相间,上下错落,大小参差中见平衡。
《霋岳楼笔谈》:“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王铎艺术的最高成就反映在他五十岁以后的创作上,行草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55岁前后。
其中以杜甫诗为内容的三件《杜甫诗卷》、《杜陵秋兴诗》、《草书杜律卷》最有代表性,王铎在这一年连续创作出数幅杜诗卷,一方面有王铎对杜甫诗作的热爱,另一方面又通过书写杜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些作品气势酣畅似千军万马奔腾。
此卷为顺治三年(1646)所作,时王铎五十五岁;为出版多次的草书名作。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局部此件《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笔力厚拙稳健,点画遒劲婉转,古意甚浓;运笔飞动,粗细起伏带颤动的韵律;墨色浑厚,干湿浓淡富于变化;字与字之间所引带,行与行之间也相互参差。
王铎在书写时中掺入了唐人狂草之法,多个人奇崛书风。
运锋抑扬顿挫且极富变化,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滞,收尾时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字开首,气脉贯通。
墨色浓淡多变,由浓墨下笔,一直写到色淡墨干,由浑厚渐变为枯涩。
粗细轻重、枯湿浓淡的起伏跌宕,是笔墨产生很强的韵律感。
结体的大小错落和崎侧多姿,行距的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也增强了作品的奇逸之势。
此幅草书手卷较之立轴更显得流畅、淋漓、狂放、恣肆,气势雄阔磅礴,反映了他典型的草书本色面貌。
入清之前,王铎的书法即已挥洒自如;入清以后的作品更强调气势,笔势奔放,造型夸张,章法绵密,大小错落。
王铎的笔法流动,纵横捭阖,厚重朴实,不颠狂;但在厚重的本色中,又能字字笔力遒劲,生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绫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书于清顺治四年(丁亥),时年王铎56岁。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石樵、十樵、痴庵、雪山,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经筵讲官等职。
顺治三年(1646年)仕清后第二年出任《明史》副编修,后任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卒谥文安。
诗文书画俱有成就,尤以行、草书见长,与董其昌、黄道周、倪元路等提倡宗法魏晋,书艺别开一面,酣畅淋漓,沉雄劲拔,开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被誉为“神笔王铎”。
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图1)为其晚年佳作,书时已入清第三年,书风早已纯熟。
就其用笔、结字、章法和墨法,试析如下:用 笔中锋为主,中侧兼用中锋书写出的字圆润饱满、浑厚有力、神聚气足,侧锋书写出的字姿态万千、神采飞扬、变化无穷。
所谓中锋取骨,侧锋取妍。
中锋和侧锋又互相转换,在提按、转折中交互变换。
如:“枿”(图2)字以中锋书写,浑厚有力。
“数”(图3)字以侧锋为主,灵动生姿。
“同饮”(图4)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兰建坡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二字中锋转侧锋,中侧转换自然。
藏锋为主,藏露结合起笔处逆锋入纸,顿笔转锋后中锋运笔,把笔锋藏在笔画之中,这是藏锋起笔。
顺势尖锋入纸,笔锋显露,为露锋起笔。
同时收笔也有藏有露。
总体讲起笔藏锋居多,收笔露锋居多。
藏锋涩行笔画厚重,露锋急行灵动多姿,这也正是形成王铎厚重书风的原因。
如:“世”(图5)字藏锋起笔藏锋收笔,“崖”(图6)字藏锋起笔露锋收笔,“处”(图7)字露锋起笔露锋收笔 。
转折兼用,转多折少转笔是笔锋做旋转动作,笔不停驻,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棱角的笔画。
折笔是在起、转折、收时做顿笔折锋的动作,出现方正的折角。
如“助”(图8)字以圆转用笔,其中力旁做了两个顺时针的转动,线条优美流动。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绢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至河南博物院(此文物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厅三楼明清厅展出)。
王铎是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终年61岁,谥号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其书法正书出钟繇,行草宗二王,得力颜米,博采众长,法古入化,笔力雄健,神韵飞动,纵而能敛,放而能收,以险取势,长于布白,风格独特,自成一家,素有“文安公书法妙天下”和“神笔王铎”之美誉[1]。
此幅王铎《<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草书手卷从右至左依次为:《秋日西山上》、《兵扰郁郁居怀》、《日夕行村外》、《李家桥》、《关山》、《弱侯半山园》六首诗。
六首均为五律行草书体,共56行,满行6字,共计292字(包括诗题);卷尾有跋语七段,前六段均为段春湖所跋,第七段为于寿之所跋。
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依次实录六首诗文如下:秋日西山上:一牀衡绝壑,其奈野萧何。
但有孤阳入,就中秋色多。
猢狲同饮食,枒枿助吟哦。
恻目怅诸郁,宁知嗃老萝。
《秋日西山上》诗文兵扰郁郁居怀(图二):多病为何事,离家又数年。
退居观闷动,处世溯幽玄。
穷达形骸老,艰危弟妹全。
溪西留古崿,颇近濯龙渊。
《兵扰郁郁居怀》部分及《日夕行村外》诗文日夕行村外(图三):非寒宜晚步,篱蓭夕阳明。
不自知藏迹,恬然遇埜耕。
鴸毛观理乱,龟壳告阴晴。
来问人中事,先生无一声。
王铎书法欣赏纵情笔墨写大草
王铎书法欣赏纵情笔墨写大草王铎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
王铎《行书立轴》首都博物馆藏【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
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
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
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
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寄金陵天目老衲诗》顺治三年(1646年)【释文】:别去西江上,江滩寓短亭。
望天湖共白,思子岫皆青。
寺内焚经箧,人间老岁星。
谁能分丈室,百次指秋萤。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无锡市博物馆藏【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
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
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广州美术馆藏【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
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
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
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
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昆仑堂藏【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四川省博物馆藏【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
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
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
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
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湯陰岳王祠作,地老天荒日,孤臣一死時。
金戈方逐虜,鐵騎竟班師。
涕淚中原墮,江山左衽危。
靈旗怳欲指,杜宇數聲悲。
王覺斯具草。
王铎《行书忏诗之三轴》深圳博物馆藏【释文】:巾车经复岭,野饭在空烟。
【名品赏析】王铎行书《诗十二首》
【名品赏析】王铎行书《诗十二首》王铎行书《诗十二首》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1644年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袁可立子),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行书条幅》立轴水墨绫本 1639年作 173×53cm释文: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己卯夏月为鹤翁词丈。
王铎。
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王铎《赤箭帖》立轴水墨绫本 1649年 257×50cm王铎《草书扇面》无署年。
草书。
金笺。
凡十八行,共七十四字。
纵16.5cm,横51.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释文以奉对一兄以释岂汝可言未知集聚何但有慨叹各慎使自前天(女更)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别疏具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予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石老袁亲翁王铎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王铎临淳化阁帖无名氏法帖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七律太行顶星船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登太行最高处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雨中无事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临古法帖扇面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4厘米横51厘米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7厘米横52厘米赠汤若望诗翰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册页纸本这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
释文: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
他山鳥獸諸侯會,異國琳球帝子家。
可道天樞通海眼,始知日路小瓜窪。
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释文
《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释文》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看看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的释文哟!
王铎呀,是一位很厉害的书法家。
他写的草书,那叫一个龙飞凤舞!
这草书卷里的字呀,有的像小鸟在飞,有的像小鱼在游,可有趣啦!
比如说,有一个字看起来弯弯扭扭的,就像一条小蛇在扭动身子。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小明看到了这幅草书卷,他觉得那些字就像一群小精灵在纸上跳舞。
他努力地想要看懂它们在跳什么舞,可是太难啦!
小朋友们,虽然这些字不好认,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欣赏它们的美哟!
《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释文》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的释文!
这草书卷里的字呀,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就像一群小朋友在排队,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可有意思啦!
有一个笔画长长的,像一根大面条。
我再给你们讲个好玩的。
小红看到这些字,觉得它们像天上的云彩,变幻无穷。
小朋友们,虽然不太容易看懂,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呀!
《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释文》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瞧瞧王铎赠沈石友草书卷的释文!
这释文里的字呀,有的笔画很直,像小木棍;有的笔画很弯,像小彩虹。
比如说,有个字的一撇,像一把大扫帚。
我跟你们说哦,小刚看到这些字,觉得它们像在打仗,有的冲,有的躲。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感受这些字的奇妙吧!。
王铎行书五律诗轴作品赏析
王铎行书五律诗轴作品赏析1. 嘿,你知道王铎的行书五律诗轴作品吗?那可真是书法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就像在黑暗的夜空中突然出现的一颗超亮的星星,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
你看那笔画,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纸上跳跃。
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仿佛是武林高手打出的一招一式。
我就纳闷儿了,他怎么能把字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呢?你要是看一眼这作品,保管你也会像我一样惊叹不已。
2. 王铎的行书五律诗轴啊,简直绝了!我一朋友,平时对书法不怎么感冒,结果看了这作品,眼睛都直了。
这作品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每个笔画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那线条的流畅性,就好比山间的溪流,顺势而下,毫无阻滞。
你再看那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就像一群小伙伴在互相打闹玩耍,亲密无间。
难道你就不想知道这字里行间到底藏着多少王铎的心思吗?3. 哇塞,王铎行书五律诗轴作品可太有魅力了!我在博物馆看到它的时候,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
这字写得真是妙啊,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比如说那个“风”字,那一笔撇出去,就像是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带着一种横扫千军的气势。
我常常想,他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感受到了风的力量呢?你要是有机会看这作品,肯定也会被这种气势震撼到的。
4. 咱来说说王铎的行书五律诗轴作品吧。
这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宝藏,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我有一次和一个书法老师讨论这个作品,他那眼神里满是崇敬。
你看那字体的结构,稳如泰山,可笔画又灵动得像飞舞的蝴蝶。
这不是矛盾吗?不,这就是王铎的厉害之处啊。
他就像一个魔法大师,把看似对立的东西融合得如此完美。
你难道不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吗?5. 哟呵,王铎的这个行书五律诗轴作品可不得了啊!我曾试着模仿他的字,结果发现比登天还难。
这作品里的字就像一个个小宇宙,充满了无限的能量。
从起笔到收笔,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精心编排的舞蹈。
你瞧那墨色的浓淡变化,就像一幅水墨画,有深有浅,层次分明。
这难道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吗?我就觉得这作品像是一个有灵魂的朋友,每次看都能和它有新的交流。
1、王铎草书《秋兴八首》2、王铎 行草《秋兴八首卷》
1、王铎草书《秋兴八首》2、王铎行草《秋兴八首卷》王铎草书《秋兴八首》《秋兴八首》为王铎四十一岁时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书法的作品。
作品用笔上下跳跃,字的体势左右摇摆,“纵横飘忽”,很明显受到米芾的某些影响。
但不同的是,他的用笔力量更重,字的变形更强,姿态更多,可谓千姿百态。
长长的纵笔中,枯笔飞白时隐时现,如同鬼神。
产生了某种“幻”的感觉——一种死而复生的景象。
如他所喻“无中忽有,死后忽活”。
字的大多体势向左下方倾斜,正如他对米字所称颂的“飞仙”一样,好似从空中向下飞行。
该作品写得异常兴奋,慷慨自如,不受羁绊。
纸张不够书写全诗时,王铎就改写小字章草。
然而这样的换体,更显得自然而然。
在字字不连中,他写的起伏跌宕,参差错落,流动感极强,足见其对古章草掌握的精熟程度和创造力。
王铎草书《秋兴八首》册页37面,共517字,书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兴八首摇落西风莽自哀,萧条门巷近山隈。
人情只觉浮华变,辞赋先愁老鬓催。
红树城边蝉欲断,白云天际雁初回。
谁知磊块情无限,日暮寒花独酒杯。
忆昔直庐侍紫朝,梧桐金井暗萧萧。
天围太液疏宫苑,月傍端门冷御桥。
貂锦班回人影散,霓裳声断露华消。
素餐七载惭高隐,桂怨猿唬不可招。
貂锦霓裳谓魏与客氏也武昌城下汉江流,城外人传黄鹤楼。
古事古人不可见,江云江草自生愁。
珠帘卷尽潇湘雨,锦彻吹开菡萏秋。
铁篴仙风劳梦想,涛声山色满孤舟。
望黄鹤楼作关门峭壁月如霜,左辅神京旧战场。
夜静山楼吹画角,秋高鼙鼓震扶桑。
汉廷久羡侏儒饱,宣室深悲贾傅狂。
慷慨闻鸡挥剑舞,星文错落满碉房。
为卷将縪,无奈为小字开辟名山五岳尊,愿从杖屦采天门。
画图每向亭间响,婚嫁依然河上园。
古磵玄坛巡佛案,危崖削壁过山村。
何年偏历留名姓,万仞高峰欲断魂。
思游岳楚界铅山连剑浦,越王乌石枕仙丘。
云深荔熟江城暮,瘴起龙眠海国秋。
小队鸣铙浮地闇,画船引缆压天流。
回头苦忆烽烟岛,满目悲凉芦荻洲。
自闽归时有郑之龙之变相像石城拥玉砢,高皇定鼎郁嵯峨。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字觉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王铎书法博采众长,楷书主学柳公权,行书主学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的行书成就极高,笔开八面,风格奇绝,基本没有败笔。
人们喜欢将董其昌和王铎相提并论,其实王铎在书法上的创新度要远胜董其昌。
董其昌充其量是低配版的赵孟頫,而王铎行书则不逊于赵孟頫,甚至直追王羲之。
王铎书法欣赏,风格主要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来。
王铎行书精品欣赏。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明代书法欣赏24
陈永年五律诗轴陈永年《五律诗轴》。
陈盟自书文轴陈盟《自书文轴》。
王铎五行草自书诗王铎《行草自书诗》,书自作诗六首,纸本,纵26.9厘米,横1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首署“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末款“己卯正月弟王铎具草”。
左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印。
“己卯”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铎时年47岁。
本幅无藏印,亦未见著录。
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此卷书法笔势连绵,字间虽连带不多,但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运笔流畅。
此卷为王铎中年时所书,恰是其书风形成时期,故颇具苍郁雄畅之风,“兼有双井天中之胜”,属王氏中年时期之典型作品。
王铎行书诗卷王铎《行书诗卷》。
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
绫本。
草书。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
横469厘米,纵26厘米。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
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
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
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崇祯十五年王铎五十岁,经历过对二王、东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执着学习,终于完成了“自化”。
其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到《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
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迄今所见较早的一件。
附图释文:……锦瑟琪华待醍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王铎书法欣赏,浑厚淋漓震撼人心!
王铎书法欣赏,浑厚淋漓震撼人心!王铎的行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行书立轴绢本155×51cm 上海朵云轩藏释文:前辈孟宗伯词晔鸾龙品标圭璧后进领袖吾师韩象云数为予称之今嗣发己丑谦抑好古能世家隻寻萧寺作一序以阐宗伯公经济以见山仰前辈愧不充及也己丑六月挥汗题洪洞王行书诗立轴行书绫本169×5O.5cm 济南市博物馆藏释文:入深势不同色色夺虚空汲路鸦能到擘岩蟌亦工寒温诸药气薄厚一钟风如赐栖身地贴心住石丛戊子三月书北畿王铎王铎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轴作于1634年172×53.5cm 美国纽约杨思胜私人收藏王铎行书五律柬姜司寇一首立轴作于1651年美国纽约杨思胜私人收藏王铎行书立轴纸本179×56.5cm 首都博物馆藏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王铎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173×51cm释文:文吉张乡丈作牧(漠阴)二东闻孚惠不雕刻其氓天石娄诩之梅华佐寿□[奭斗]非私相介也合群黎驩心聚和为遐考其眉寿无害宁有歇虖门弟子之祝尚弗(如)麦丘邑人之弘文吉大词坛弧辰冬夜率奉太原王铎王铎《草书临帖》轴绫本163×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
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
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
谢庄白。
丁亥十月廿一。
王铎王铎临张芝帖立轴丁亥(1647年)作释文: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终年此当治何理邪。
有诸分张,复得一会,讲竟不竟,还当思更就理。
昨游悉谁同。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181×53.8cm 无锡市博物馆藏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王铎行书文语立轴行书绢本204×58cm释文:敷五玉立年又谦度冲襟对之知为木鸡双璧莹彻圭璋特达又能善藏其璞世业骏蓄必有以弘贲无穷勉焉孳孳吾虽懵懵老樗尚欲举(奭斗)以贺也辛卯夏夜王铎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186.5cm×52.4cm 广州美术馆藏人气之星868号王奇志排名:75 无效票:31 最终票数:236艺术简介:行草。
王铎行书卷赏析
王铎行书卷赏析
一、王铎行书卷的初步印象
哇,王铎的行书卷那可真是超酷的存在呢。
每次看到他的作品,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他的字呀,笔画特别有劲道,就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纸张上跳动。
而且整体的布局也很有特色,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就像音乐一样,有的地方紧凑,有的地方舒缓,特别吸引人。
二、王铎行书的独特风格
1. 笔画特点
他的笔画那可真是变化多端。
有的笔画粗重得像个大汉,充满力量感,一笔下去感觉能把纸给划破似的;而有的笔画又纤细得像个小姑娘,轻轻巧巧的,但是又不失韵味。
像他的捺笔,常常是一波三折,就像江水的波浪一样,有起有伏,特别有节奏感。
2. 结构布局
在结构上呢,王铎的行书也很有个性。
他常常把字的重心弄得很巧妙,有
时候看似歪歪斜斜的,但整体却又很平衡,给人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而且他在字的组合和排列上也很有想法,一行字看过去,高低错落,就像一群在跳舞的精灵,各有各的姿态。
三、王铎行书卷的艺术价值
王铎的行书卷可不仅仅是字写得好看那么简单。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他的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这种风格对后来的书法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像一颗种子,撒下去之后长出了好多不同的艺术之花。
他的行书卷代表了一种创新的精神,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让行书这种字体有了新的生命力。
对于我们这些欣赏者来说,他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宝藏,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无论是从艺术技巧上,还是从艺术内涵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研究。
王铎巅峰之作:《拟山园帖》
王铎巅峰之作:《拟⼭园帖》王铎巅峰之作:《拟⼭园帖》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物备受争议。
⼀个是宋朝皇族后裔、后来归降元朝的赵孟頫,另⼀个就是官居明朝⼤学⼠后来归顺清朝的王铎。
在明朝,董其昌⼀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盛⾏,⽽王铎取法⾼古,与拘谨乏趣、滑弱⽆⼒的书风相抗衡,⼤胆创新,开创⼀代书风。
他是书法史上⼀位杰出的⾰新⼈物。
王铎的书法,追随⼆王遗风。
尤其是临帖,功夫很到位,⽽且临帖时擅长在原帖上创新,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王铎因他在明亡之后降清,在⽓节上颇多可疵之处,故许多⼈对他的⼈品常有微词。
但其书法在⽇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
⽇本⼈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园帖》传⼊⽇本,曾轰动⼀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拟⼭园帖》。
《拟⼭园帖》清顺治⼆年,镇守江宁的王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开城门降清。
所以,被⼈认为是贰⾂。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拟⼭园帖》。
王铎年少成名。
14岁开始读书,16岁⼊庠,30岁中举,天启⼆年31岁中进⼠,⼊翰林院为庶吉⼠,崇祯⼗⼀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经筵讲官、教习官等职。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的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据说,王铎写成《拟⼭园帖》后,曾为了救济灾民⽽把这些字帖卖掉,后来⼜陆陆续续写了新的《拟⼭园帖》,命其⼉⼦将此帖书法刻⽯,传之后世。
刻⽯达90多块,现多存于河南的王铎故居。
拓⽚深受⽇本⼈喜欢,视作王铎教科书式的法帖。
清代书法家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说:观《拟⼭园帖》,乃知孟津相国于古法耽玩之功.亦有不少,其诣⼒与祝希哲相同。
当代教育家、书画家启功先⽣评价王铎的书法:觉斯笔⼒能扛⿍,五百年来⽆此君。
王铎书法及释文欣赏
王铎书法及释文欣赏王铎,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他的书法深受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历代书法大师的影响,学古而不拘泥,自出胸臆。
在书法史上,王铎与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有所不同,他取法高古,大胆创新,与当时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行草书尤为出色,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
他的空间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即使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也能锤炼出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展现出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王铎的书法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学古且能自出胸臆,展现出坚实的“学古”功底。
他的行草书作品恣肆狂野,挥洒自如,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他的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这些都使得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欣赏一下王铎的一幅行草书作品《自书石湖等诗五首》。
这幅作品以行草书写了五首诗,字迹流畅自然,笔力雄健有力。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王铎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自书石湖等诗五首》释文石湖物心流水会,草外即平皋。
怀土佳兵厌,占云挟雨高。
学狂希羽客,引笑佐溪毛。
幽影皆为象,前滩响莫涛。
瓜州大慈庵夏望吾择慈庵寂,焚香起正心。
杖因江稻植,山在寺门寻。
楚越中区抱,金焦大壑深。
紫天开素气,鸦路意阴阴。
贺九山村已遇枇杷熟频过碌石园。
远柯兼瀑影,古凸自柴门。
骨傲仍多性,兰衰尚有根。
昌阳飞半腹,石穴共寒温。
问牧斋拂水山崖欲履虞山迳,还赊六尺筇。
思君偕寤语,似共万溪松。
桂酒留华榭,天门落古镛。
可知头尽皓,更得扰玄龙。
丙戌五月朔,王铎书。
明代王铎《题野鹤陆舫斋》
明代王铎《题野鹤陆舫斋》王铎《题野鹤陆舫斋》(局部)537×30.5 cm 纸本1650 湖北省博物馆藏。
自署书于清顺治七年(1650),纸本,草书。
自作诗五律十首,凡九十一行,共四百八十七字,537×30.5厘米。
湖北省博物馆藏。
卷中五律十首,有六首见于《拟山园选集》(台湾学生书局)五律卷二十一。
诗的主要内容是赞丁野鹤襟怀高洁,不同凡俗,同时并描述了与好友相集于“陆舫斋”吟诗畅谈的情景。
有关丁野鹤及其“陆舫斋”,《书法丛刊》第二十一辑载有锺鸣天先生的《风樯阵马,笔走龙蛇》一文,述之较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言及丁野鹤,称《续金瓶梅》一书即丁野鹤所撰,并云丁野鹤“清顺治四年入京……诗名甚著……六十後病目,自称‘木鸡道人’,年七十二卒(约1620-1691)。
”卷后有卢震、蒋维藩、卢豫、卢询、尹耀宗、尹兴宗诸家题跋。
卷首下角钤有白文“棣华书屋”、朱文“东武尹氏珍藏”二印,后者即尹耀宗,尹兴宗家收藏印。
民国以后归武昌徐行可收藏。
释文:其一轩中卉气清,天与助幽情。
红酒无时缺,白髭不日生。
木镵来野客,陆舫在京城。
更有高歌处,相邀潭柘行。
其二结髮多狂狷,花畦棘不侵。
著书身命寂,垂老意弥深。
五岳离人迳,三茅有道襟。
江湖非此趣,尚觉未安心。
其三茗粥延诗客,无营惬所闻。
何心谈市肆,不櫂入雕零。
棋局虽能理,星经亦懒明。
东蒙吾欲往,谁可并耕耘。
其四白首难知己,园高上绿烟。
祭诗同贾岛,濡酒似张颠。
笈外搜山药,囊中响涧泉。
市朝风浪起,曾否到渔船。
其五外事人无息,羡君卧晚霞。
邹滕犹劲盗,笔研且圆沙。
万灶存何史,千山避几家。
孤帆浮海嶠,择地树秋花。
其六随遇非留意,笛床若晚樯。
物情窥鬻子,心事寄蒙庄。
元鼎经沦没,神龙在退藏。
何妨人大笑,陋室兴虽忘。
其七敬礼无佗好,读书析寸毫。
剑光从匣秘,鹤性与云高。
紫馆浇灵草,密山饱玉膏。
乾坤俱一艇,何处可容篙。
其八昏醉君能恕,篱根富水源。
无官横瓦枕,乏米闭柴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
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靳浩和关
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近世对日本国书风有极大影响。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
被人给予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