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初探——记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初探——记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事件实例的三两事
发表时间:2018-10-15T10:03:35.2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作者:王星[导读] 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是学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一处值得研究和占有的空间平台和资源。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100073)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民族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A04S37。
摘要: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是学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一处值得研究和占有的空间平台和资源。以群体性事件作为切入口,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置于一个理性、客观的视野梳理下,积极探求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之举,为高校工作者在风险社会的处理中提供解决之道。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危机事件;正确引导
随着信息时代的爆发,人类正行走于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高校大学生受限于现阶段所处的信息环境之中,不再像以往单纯地停留在象牙塔内学习和生活。往往带有“大学生”标题的事件更容易在杂乱的信息之中吸引眼球,短时间内引起极大关注。映射到网络信息环境中,会显现出学生群体性事件也由先前间隙性“上演”转而呈集体性“井喷”的网络态势。这也使得网络舆情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关注的空间和焦点。
笔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平日观察和部分研究材料显示,高校大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长、频率高,微信朋友圈更是发布更新频繁。可以说,高校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是学生私人空间与公共生活的信息集中地,也是学生赖以表达、减轻寂寞的有效宣泄渠道,更是学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一处值得研究和占有的空间平台。笔者以群体性事件作为切入口,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置于一个理性、客观的视野梳理下,积极探求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之举,为高校工作者在风险社会的处理中提供解决之道。
一、舆情、网络舆情及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网络舆情三两事描述所谓舆情,《辞源》解释为“民众的意愿”,即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对各类事件、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综合。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热点问题的倾向性观点。网络舆情可分为主体、客体和本质。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对象来看,网络舆情的主体即为当前使用网络高度频繁的大学生群体,客体即学生身处事务中所遇到的事件。本质即学生们的意见表达、情绪外露和诉求呼吁。笔者作为学生工作一线辅导员,亲历过学生即便在同时处在同一个宿舍之中,很多通知都不会是像笔者学生时代口口相授,而是通过微信传达。网络已然变为一个学生群体的小社会的舆论环境。笔者近五年的工作经历中,遇到过几次由朋友圈发起的网络舆情事件,为方便描述,笔者分别将三件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相关的学生群体事件命名为“食堂事件”、“流浪狗事件”和“深夜打劫事件”。借助这三件事,笔者期望探讨出关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的研究规律及相关内容。 “食堂罢餐事件”,简单描述即为一个人所共知的事件,就是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食堂不好吃,隔壁的学校食堂好吃又不贵。原本怨念深重,恰逢食堂老板换人,又添加了需学生自行倒饭的新举措,加上新的规定,8:30之后没有早餐,又增添了学生们的怨气。于是,由学生干部中的个别同学挑头,呼吁学生们罢餐。 “流浪狗咬人事件”是校园内部有几只流浪狗、流浪猫,很多好心的学生会在饭点去喂饭,导致校园内的流浪狗激增,一时间不大的校园里出现了十余条流浪猫狗。其中,有一只小母狗在一段时间内有些狂躁,经常出现要咬人的情况。一个学生在晚自习后回宿舍路上被狗咬了,发朋友圈抱怨,引发全班同学在班群的讨论和愤怒,继而很多师生也开始抱怨之前被小母狗吓到的经历,俨然变为一件群体性事件。
“深夜打劫事件”为一名女学生晚上返校路上,在即将进入校园时,遇到一个陌生男性的骚扰。该名女生立刻大声呼救,恰巧遇到同校的男生出手解围,才万幸避免了不堪想象的后果。该女生发布朋友圈引发了大量同学的关注和讨论,笔者的朋友圈近乎刷屏地转发该条状态,引起学生们尤其是女同学的恐慌。
二、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事件实例的事件的共性特征分析就上述描述的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亲历的三件关乎网络舆情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和发声,不难发现总结其中的共性特征,基础对这三件事件的借鉴,笔者发掘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往往具备以下分析的三个要素和五个特点。(一)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事件的共性特征三要素 1.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主体。在朋友圈里,一呼百应的三个事件,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即利益共同点。无论是食堂罢餐、流浪狗咬人还是深夜打劫,这里面都是学生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映射,与学生的衣食住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些事情切切实实地涉及到了学生们的利益和安危,才引发了大规模、刷屏式的舆论声音。朋友圈并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平台,而是具备一定私密性的、半空间的网络渠道。学生们通过朋友圈的声音传达,其实一方面是希望获得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另一方面却又是一种内部的宣泄,而非有意向外宣传。由此可见,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大学生主体,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并非不理性和“娱乐至死”的狂欢,并非不负责任的肆意谩骂,而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有步骤、有方式的发声传达。由此,网络舆情与现实事务的态度、情绪、意见的交错呼应。
2.引起广泛关注的核心事件。网络舆情的另一要素是构成网络舆情的客体,即关键性事件。关键性事件是引起学生事务中矛盾的反映和表达,是这些问题和事件的出现促使网络舆情的声音铺天盖地涌现。这些事件都反映出极具围观性和焦点意义。
3.初具规模的看法、态度和意见。在这三个事件中,学生们都由核心成员向学校表达出初具规模的看法、态度和意见。以“食堂罢餐事件”为例,学生要求食堂不能提早撤餐、不能无理由提高菜价等要求,食堂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将早餐撤餐时间推迟到了9点,并开设了一个不限时的窗口供学生随时点餐。菜价也较之前有了些挑整。而流浪狗事件,学校果断采取措施,将狗送到流浪狗管理中心,当然流浪狗事件又引发学校的爱狗人士的领养舆情浪潮,很是有意思,前面说打狗保护学生安危的是一波学生,后面是保护狗、小狗可怜的也是有这么一波学生。不过爱狗风波是后话了。“深夜打劫事件”的后果更是立竿见影,学校当晚就有辅警、便衣出没。(二)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共性的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