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总论

合集下载

最新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教学讲义ppt

二、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1、探讨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 (1)验证中药疗效 如:清热药—降低发热动物体温。
补益药—增强机体免疫力。 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浓、粘、凝、滞;
纠正心、脑血管病理状态; 改善微循环障碍。
(2)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中药抗肿瘤
干扰致癌物代谢:人参抑制多环芳香烃进 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从而减低或消除其致癌 作用;
(2)中药药理学承担的工作 主要药效学研究(对中医证候
模型、西医病理模型、症状、体征的改 善);
药动学、急性毒性、长期性毒性研 究;
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实验动物 病理模型。
建立中药非临床实验安全性评价中 (GLP);
建立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 律的科学。
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与现代 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不同于传统中药学之处,是在 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 如运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 学、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技术和方法。 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分析中药试验结果, 阐释传统功效,并发现新的作用。
( 2004年国际药物学术会议专题十五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复方拆方分析
当归芦荟丸治湿生物
(国家基金委2002-2007重大研究计划之一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4)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影响癌细胞膜信号转导 靛玉红分子可作 用于慢性粒细胞病人癌细胞表面具有受体功能 的糖蛋白或糖脂,减少膜负电荷,从而改变膜 对氨基酸、糖、核苷、无机盐的通透性,使癌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教学课件第一章中草药药理总论

教学课件第一章中草药药理总论

三、学科任务和学习目的
用现代科学术语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
用及作用机制。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减少
不良反应。
参与中药新药的研发。 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 20-40年代
陈克恢 -- 麻黄碱 -- 拟肾上腺素 提取 – 筛选
20世纪 50-80年代
纽带和桥梁学科
传统医学、基础医
现代医学、临床医学
学(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学科地位
• 与传统医学的关系
• 中药药理学是建立在传医学基础上的 一门新兴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为其提供了理 论指导,同时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出发 点和归属。可以验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 科学性,深化和发展中药和方剂的功效 ,修正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不足。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 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 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of TCM) (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 动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效学:
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 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作用机理研究在此阶段有了较明显 的提高,许多单味药的研究已深入 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至基因 水平。
中药药理学作为课程开设始于 20世纪80年代初,是中药专业 的专业课。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等还 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END
3.进入90年代,复方、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研 究增多。形成了两条清晰的研究思路:
①植物药研究思路
②复方整体研究。

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总论(第一至第四章)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答: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有两方面:即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

前者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后者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2.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的代表性成果答:(1)从1923年开始,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麻黄、当归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麻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其作用温和持久。

此举揭开了中药药理的新篇章。

(2)从60年代开始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如在中医肾的研究中,探索了补肾方药补肾的药理作用;结合中医阴阳理论研究类似“阴虚”“阳虚”证的动物模型,推动中药实验药理学与中医理论的研究。

3.中药的基本作用答: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调节平衡。

4.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答: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应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现代对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和温热两大类。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影响,表现为镇静、催眠、解热、镇痛等;如钩藤、羚羊角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丹参、苦参具有镇静作用,金银花、连翘、知母、柴胡、葛根具有解热作用;而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麻黄、麝香、马钱子。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寒凉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温热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寒证、阳虚证患者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患者分别服用温热药和助阳药后,可提高细胞内cGMP含量,是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相反,热证、阴虚证患者交感神经-β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患者分别服用寒凉药后,可提高细胞内cGMP含量,是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中药药理学专论

中药药理学专论

中药药理学专论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性、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对于中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论将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及复方配伍研究、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解表方药研究、清热方药研究、泻下方药研究、祛风湿方药研究、利水渗湿方药研究、温里方药研究、活血化瘀方药研究、平肝息风方药研究、开窍方药研究、补虚方药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的药性主要包括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药性分类与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同时,药性与功效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

2.中药及复方配伍研究中药及复方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配伍原则与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

3.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的毒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是中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了解中药的毒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避免药物中毒的发生。

同时,中药中毒诊断与救治方法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

4.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药动学研究是了解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药动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5.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中医药动物模型是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中医药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中医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动物选择与制备方法、模型评估与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解表方药研究解表方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外感疾病。

其组成与功效特点主要包括发散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解表方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归 经 理 关于归经的现代论 研究主要从与药物的研 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的究 关系进行研究。 现 状
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无毒
1. 急性毒性反应
2. 长期毒性反应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2.3. 2322.3. 23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8:1 9:4218: 19:4218 :193/2 3/2022 6:19:4。 22.3.23 18:19:4 218:19 Mar-22 23-Mar-22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Wednesday, March 23, 2022
23-Mar-2222.3.23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2.3.2318:19:4223 March 202218:19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2.3. 2322.3. 23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2年3 月下午6 时19分 22.3.23 18:19 March 23, 2022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2年3 月23日 星期三6 时19分 42秒18 :19:422 3 March 2022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总论
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Na+,k+ATP酶)泵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温热药附子,肉桂等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作用,寒凉药相反。
5、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金银花、黄芩、黄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对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 常见药物:白果、苦杏仁、桃仁、商陆、五味子、苍耳子、山豆根、百部、肉桂、两面针。
毒性成分:氰苷、氢氰酸等。
毒性作用:氰苷可水解生成氢氰酸。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氧化反应停止,导致组织窒息。
中毒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范围与现代药理学相同,有两个方面,其一,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即研究中药药效学。其二,机体对中药的作用,即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即研究中药药动学。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验证中药疗效2、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与环节3、分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4、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丰富了对中药功效的认识
中药药理学是用现代医学语言说明中药的功效,主治
中药药理学的任务不仅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证实中药的功效、主治,更要探索和发现中药的新作用、机理、新用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药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功效、主治的内容。

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370P)

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370P)

机体
中药药动学
二.
学科任务
1.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 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3.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4.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 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三.
学科性质
药学(中药学)
桥梁学科 医 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的关系
药理学
药物学
生化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
本草学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熟悉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
任务。 3.了解中药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及其发展简史。
6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效学
中医药基本理论 及临床应用
中药
药理作用及机理、物质基础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18

③ Rudolf Buchheim (鲁道 夫)(1820-1879) 药物作用为细胞和药物相互作 用所致,“受体”理论前驱者。 建立第一个药理学实验室,写 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德国第 一位药理学教授。

19

④ Claude Bernard (克 劳德)(1813-1878)

证实箭毒(arrow poison, curare )作用于神经—肌 肉接头,药物作用机制的 最早研究者。毒药的正式 研究开始于19世纪早期,标 志是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 得研究马钱子的药效开始 的。
12
(一) 天然药物发展概况 1.世四传药:中埃希印,中药学 者最多。 1500 BC,埃及,亚伯斯古医籍 (Ebers papyrus) 1500BC,印度草医学,1000BC用 梵语编撰草药方剂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七、剂量及煎煮方法
• 大承气汤:经典法—滤液中后下大黄(最多) 混煎法—同时煎煮(大黄酸少14% 总蒽醌少11%) 后下法—药渣中后下大黄(居中)
八、配伍
• 《本经》:“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 者、有相畏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 情,合和视之。” • 关于十八反十九畏 •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与十八反、十九畏的看 法很不一致。动物实验结果存在有相互矛盾之 处,难以做出确切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乌头碱(LD50=1.8mg/kg) 加热 次乌头碱(LD50=5.8mg/kg)
• 2、增强疗效
延胡索用醋制,生物碱溶出量增加.
• 3、利于贮藏,保持药效稳定
苦杏仁炮制后,抑制酶的活性,苷分解减少.
• 4、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
生大黄泻下(结合型蒽醌),炮制后抗菌作用(游离型).
六、制剂及剂型
• 枳实、青皮:水煎口服促进肠蠕动,行气 针剂升高血压,抗休克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酸味药
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 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 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苦味药
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 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而纠正热证 或寒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动物实验:
大鼠痛阈值 和惊厥阈值
大鼠脑内 TH活性
温热药
热证模型 寒证模型
寒凉药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
中药药理学
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等)
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热证 寒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改善
寒凉药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药理作用 △药动学
中药药理学
1.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泻下 止血 ---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 --- 入肝经--- 肝藏血
止咳、祛痰、平喘 --- 如肺经 --- 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 2. 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 同位素示踪技术 --- 有效成分 --- 体内过程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总论
解表药 泻下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芳香化湿药 温里药 消食药 活血化瘀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收涩药 外用药 中药药理学
各论
清热药 祛风湿药 利水渗湿药 理气药 止血药 化痰止咳药 平肝息风药 补虚药 驱虫药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不同动物模型
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中药药理学
4. 基础代谢
临床:
热证、阴虚
寒证、阳虚
基础代谢率偏高
基础代谢率偏低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寒凉药、温热药
血清T3、T4 ↓ 血清T3、T4 ↓ ↓
动物实验:
“甲亢”阴虚或“甲低”阳虚动物 模型

2023年初级中药师药理学总论知识练习题

2023年初级中药师药理学总论知识练习题

2023年初级中药师药理学总论知识练习题2023年初级中药师药理学总论知识练习题一、A题型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的理化性质D.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的规律和机制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答案】 D2.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时间随剂量变化的规律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答案】 E3.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的作用机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D.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答案】 C4.药物的作用是指A.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生化反响的影响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响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答案】 D5.以下属于部分作用的是A.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B.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E.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答案】 A6.用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其对心脏的作用属于A.部分作用B.吸收作用C.继发性作用D.选择性作用E.特异性作用【答案】 D7.药物选择性取决于A.药物剂量小B.药物脂溶性大小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E.药物pKa大小【答案】 C8.选择性低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时往往A.毒性较大B.副作用较多C.过敏反响较剧烈D.成瘾较大E.药理作用较弱【答案】 B9.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B.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响C.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D.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E.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答案】 B10.副作用是指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C.由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E.意料以外的作用【答案】 A11.药物副作用是指A.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反响B.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响C.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阈浓度以下时产生的不适反响D.极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产生的反响E.过量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答案】 B1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根底是A.药物平安范围小B.用药剂量过大C.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低D.病人肝肾功能差E.病人对药物过敏【答案】 C13.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属于A.治疗作用B.后遗效应C.变态反响D.毒性反响E.副作用【答案】 E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不良反响A.久服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B.服用麻黄碱引起中枢兴奋病症C.肌注青霉素G钾盐引起部分疼痛D.眼科检查用后马托品后瞳孔扩大E.口服硝苯地平引起踝部水肿【答案】 D15.下属哪种剂量可能产生不良反响A.治疗量B.极量C.中毒量D.LD50E.以上都有可能【答案】 E16.以下关于药物毒性反响的描绘中错误的选项是A.一次性用药剂量过大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D.病人肝肾功能低下E.高敏性病人【答案】 C17.后遗效应是指A.大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响B.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生物效应C.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响D.仅发生于个别人的不良反响E.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再次出现并加剧【答案】 B18.与药物过敏反响关系较大的是A.剂量大小B.药物毒性大小C.药物剂型D.年龄性别E.用药途径及次数【答案】 E19.孕妇用药容易发生致畸胎作用的时间是A.妊娠头3个月B.妊娠中3个月C.妊娠后3个月D.分娩期E.哺乳期【答案】 A20.以下关于药物作用机制的描绘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B.干扰细胞物质代谢过程C.对某些酶有抑制或促进作用D.影啊细胞膜的通透性或促进、抑制递质的释放E.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案】 E21.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机制属于A.影响细胞代谢B.对酶的作用C.对受体的作用D.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E.改变细胞的反响性【答案】 D22.当x轴为实数,y轴为累加频数坐标时,质反响的量效曲线的图形为A.对数曲线B.对称S型曲线C.正态分布曲线D.直线E.正S型曲线【答案】 B23.质反响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的参考是A.药物的毒性性质B.药物的疗效大小C.药物的平安范围D.药物的给药方案E.药物的体内过程【答案】 C24.某病人服用低于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便可产生该药的药理效应和不良反响,这是由于A.耐受性B.过敏反响(变态反响)C.个体差异D.继发反响E.快速耐受性【答案】 C25.药物的极量是指A.一次用药量B.一日用药量C.疗程用药总量D.单位时间内注入总量E.以上都不是【答案】 E26.碱化尿液可使弱碱____物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排泄速度不变【答案】 A27.弱酸____物在碱性尿液中A.解离多,在肾小管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答案】 C28.酸化尿液时,可以使弱碱____物经肾排泄时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出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出慢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出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出快E.解离多,再吸收少,排出慢【答案】 D29.丙磺舒可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津——降低血糖
安神——镇静、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
益智——增强学习记忆、缩短神经反射潜伏期、延缓衰老
2020/11/14
8
二、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1、探讨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
(1)验证中药疗效
如:清热药—降低发热动物体温。
补益药—增强机体免疫力。
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浓、粘、凝、滞;
纠正心、脑血管病理状态;
2020/11/14
3
研究对象 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产生作用 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
——中药药效学、毒理学 机体对中药的处理。即机体对中药的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
——中药药代动力学
2020/11/14
4
中医药理论指导 中药药理学不同于现代药理学的特点是不 脱离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指导。
对氨基酸、糖、核苷、无机盐的通透性,使癌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2020/11/14
11
中药抗肿瘤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地黄多糖可提高免疫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力,相对 提高荷瘤小鼠IL-2分泌能力,及CTL细胞活力, 从而发挥免疫抑瘤效应。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 川芎嗪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在肺癌、 肝癌细胞的表达,抑制VEGF受体与其配体的 结合,从而肿瘤血管的新生,起到阻止肿瘤细 胞的生长与转移的作用。
中药抗肿瘤
抑制癌细胞的代谢 大青叶中靛玉红可诱
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脂质分解,使胆 固醇/磷脂比值增大,降低膜脂质流动性使膜 蛋白恢复正常;促进膜酶活性、载体的运转以 及各种受体的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
影响癌细胞膜信号转导 靛玉红分子可作
用于慢性粒细胞病人癌细胞表面具有受体功能
的糖蛋白或糖脂,减少膜负电荷,从而改变膜
改善微循环障碍。
2020/11/14
9
(2)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中药抗肿瘤
干扰致癌物代谢:人参抑制多环芳香烃进 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从而减低或消除其致癌 作用;
抑制癌基因表达:丹参酮可明显降低人宫 颈癌细胞株ME180中的癌基因C-myc、Ha-ras 的表达。
干扰癌细胞核酸代谢:黄连、黄柏中的小 檗碱可插入癌细胞DNA双螺旋结构,使其不能 正2020常/11/1地4 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10
摘 要: 采用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四谱(UV、IR、 MS和NMR)法、2维和3维HPLC法, 发现经不同途 径给药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动力学特征与 “证”、临床疗效、中药配伍、制剂与给药时 间有明显关系。从定量构效关系、药动学一药 效学结合模型、代谢产物动力学、生物活性物 质、中医辩证施治药动学与临床药动学等方面
主管水液代谢、主管纳气。
肾阳虚 发育迟缓、早衰、生理功能低下、
怕冷、水肿、虚喘。
温肾壮阳中药 淫羊藿、制首乌、鹿茸、
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
温肾壮阳方剂 右归丸、首乌延寿丹等
温肾壮阳中药方剂能改变上述肾阳虚症状。
2020/11/14
17
温肾壮阳方药机理:
对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具有以下作用
(1)改善下丘脑—垂体—各靶腺轴功能 (2)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
中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 律的科学。
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与现代 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2020/11/14
2
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不同于传统中药学之处,是在 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 如运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 学、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技术和方法。 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分析中药试验结果, 阐释传统功效,并发现新的作用。
进行了研究。
2020/11/14
15
2、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治则、 治法、脏腑、气血等)
例1:异病同治法 活血化瘀法可以治疗肿瘤、关节炎、子 宫内膜异位证、动脉粥样硬化(瘢块)、 糖尿病(视网膜增生)、肾小球肾病……
2020/11/14
16
例2:中医基础理论 肾阳虚
中医肾 主管生长发育、生殖、温养脏腑、
2020/11/14
12
(3)分析中药药效物质
单味药成分分析 青蒿抗虐疾——青蒿素及衍生物蒿甲醚 五味子保肝——五味子素、联苯双酯 延胡索止痛——延胡索乙素(生物碱) 麻黄平喘——麻黄碱
( 2004年国际药物学术会议专题十五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20/11/14
13
复方拆方分析
7
人参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强心、抗心肌缺血、调节血压、抗休克
补脾气——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调节内分泌、抗应激反应
益肺气——增强或调节免疫、延缓衰老
益气而活血——扩张血管、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
益气而养血——促进造血系统功能
益气扶正而驱邪——抗肿瘤、增强免疫
第一,重视中药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重视动 物在体试验的结果以及体外模拟体内试验的结果等;
第二,不违反辨证施治的原则研究和利用中药的 现代药理作用;
第三,将现代药理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联系 起来论述中药的作用机理。
2020/11/14
5
例如:人参 传统中医药理论内容 性: 平 味: 甘、微苦 归经: 心、脾、肺 功能: 大补元气、挽救虚脱、 补脾气、益肺气、 生津、安神、益智
2020/11/14
6
人参 现代研究结果
主要成分:人参皂苷、挥发油、有机酸、多糖、
多肽…….等
药理作用:强心、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
调节血压、抗休克、促进内分泌、
增强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抗凝血、促进造血、
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
降血脂、抗肿瘤、增强抗应激能力
2020/11/14
增强记忆、调节中枢神经、抗衰老
当归芦荟丸治湿热—→青黛抗急性粒细胞 性白血病—→靛玉红—→靛玉红衍生物
(国家基金委2002-2007重大研究计划之一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2020/11/14
14
(4)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 1995V26N10 546-549
资 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9100139)
(对NET网络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
调节,调控中心在下丘脑。作用于下丘脑的分
子水平——CRFmRNA的表达) (3)可能选择性地下调“死亡因子”FASL,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