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况味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如何写“秋”:



文章之美意:作者当时也可谓人过中年,自然感发万端。但与 欧阳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的人生悲感不 同的是,不直接写秋之景、秋之色,而是捕捉了“况味”这种 主观感觉来做文章。 人生品得的味道:夫“况味”之为物,乃目不可睹、身不可触, 只能感受和体味。它却恰合了作者此时的需要:描述一种感觉、 氛围,如烟、如雾,如熏、如染。由此展开联想,抒发对秋之 意味的赏乐之情。 关于他的小品文:一般论者多指林语堂小品只求“闲适”,不 问社会情状,不及人生困境。其实多有误解。且不论他前期即 《语丝》时期,多有尖锐泼辣、“凌厉浮躁”之作,见于其 《剪拂集》等著;即便《论语》时期,也不乏“寄沉痛于悠闲” 的笔触。
生平:林语堂(1895-1976)

1895年 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 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 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 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 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 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 在法国写《京 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秋的文化传统:

综上:与一切自然景色和物象一样,“秋” 所给人的印象、感触,或者说,人所感兴趣 的那个“秋”,无论“悲秋”还是“喜秋”, 其实都是人的“心象”、“心证”——心境 不同,笔下景色之味亦自不同。正所谓“一 切景语皆情语”也。由自然景物之改换,牵 连至身心变化,及于人生之叹,古今文人, 可谓千秋同慨。了解这个传统,对体味本文, 颇有益处。
本文写到:“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本多秋风萧瑟、 秋风落叶、秋风残照之类悲凉、肃杀气氛的写照。



中国古代诗文中,类似名句颇多,如: 秋日凄凄,百卉俱腓(féi,病)。(《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浣溪沙》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来诗文对“秋”的歌吟和感慨。 2. 把握本文所写“秋天的况味”的精髓。
要点聚焦


1. 本文如何传神地捕捉、传达秋之“况 味”。 2. 秋天的况味中昭示了怎样的人生的况味。
林语堂:

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 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 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 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 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作品年表:


1928:翦拂集 上海北新书局 1930: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林语堂 时事述译汇刊) 上海开明书店 1930:开明英文读本(三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0:英文文学读本(二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0:开明英文文法(二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1:Reading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现代新闻散文选) 上 海商务印书馆 1933:语言学论丛 上海开明书店 1934:大荒集 上海生活书店 1934:我的话上册(行素集) 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1935:开明英文讲义(三册)林语堂、林幽合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
作品年表:


1948: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1950: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国的智慧)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1: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寡妇,尼姑与 歌妓: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2: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 (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3:The Vermilion Gate(朱门)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5:Looking Beyond(远景) Prentice Hall 1957:Lady Wu(武则天传)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8:The Secret Name(匿名) Farrar, Straus and Cudahy
作品年表:


wenku.baidu.com
1973: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当 代汉英辞典) 香港中文大学 1974:无所不谈合集 台北文星 1976:红楼梦人名索引 台北华冈 1978:《语堂文集》 开明 1986:《林语堂经典名著》(1—35卷) 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1986:《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 重庆人民出版社 1988:《中国人》(杂文集) 浙江人民 1988:《赖柏英》(长篇小说) 湖南文艺 1988:《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湖南文艺 2002:《圣哲的智慧》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描写“秋”之举例: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 华亲故》)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作品年表:

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0-1932(英文小品甲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Second Series: 1933-1935(英文小品乙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见子 南及英文小品文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1935: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Inc., (A John Day Book) 1936:我的话下册(披荆集) 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1936: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China(中国新闻 舆论史) 上海别发洋行 1936: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7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 Reynal & Hitchcoca, Inc., (A John Day Book)
作品年表:



1959: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国的生活)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9: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0: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国京华:中国在 七个世纪里的景观) Crown Publishers 1961:The Red Peony(红牡丹)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2:The Pleasure of a Nonconformist(不羁)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3:Juniper Loa(赖柏英)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4: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 G. P. Putnam\'s Sons 1965:无所不谈一集 台北文星 1966:平心论高鹗 台北文星 1967:无所不谈二集 台北文星
文本详析: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12月15日《申报•自由谈》,后收 入林语堂《有不为斋文集》,是写“秋”的现代名篇。郁达夫 写“秋”名篇《故都的秋》,其中说到: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 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 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 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 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 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 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 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这是郁达夫所概括的中外文人对秋的普遍的感觉和感慨。

生平:林语堂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 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 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 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 月26日去世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 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
作品年表:



1938: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The Modern Library 1939: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With Love & Irony(讽颂集)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1:语堂文存(第一册) 上海林氏出版社初版 1942: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国印度之智慧) Random House 1943: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4: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7: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苏东坡 传)A John Day Book Company
欧阳修之《秋声赋》:

更集中笔力,尽写秋色惨淡,秋气栗冽,秋意萧条,秋声凄切 ……。
秋之“正面”意象:
秋风送爽、金风玉露、秋高气和、春华秋实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李白说:“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 水与晴空宜。” 杨万里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孟浩然道:“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以上均写因秋景而引起美好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