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合集下载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 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r 1 ^*7*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 r1—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庚青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3、只有一四等的:4、只有二三等的:5、只有三四等的: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鱼虞模歌戈阳唐蒸登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臻:真谆臻文欣魂痕山:元寒桓删山先仙效:萧宵肴豪假:麻尤侯幽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8、 第八部(耕)9、 第九部(蒸)[江永:侵谈分部;王念孙:缉部独立,叶部独立(盍)十九、顾炎武离析《唐韵》12部表(一) 、舒声:支麻庚尤(举平以赅上去) (二) 、入声:屋沃觉药铎麦昔锡(均收-k 尾)二十、段玉裁古韵六类十七部表1^一、从普通话语音推断古入声字:1、 b 、d 、g 、z 、j 、zh 六声母的阳平字:白达格卒截直2、 fa 、fo 音节的字:法佛3、 d 、t 、n 、I 、z 、c 、s 拼e 韵母的字:德特诺落泽测塞4、 zh 、ch 、sh 、r 拼uo 韵母的字:桌戳硕若5、 b 、p 、m 、d 、t 、n 、I 拼ie 韵母的字:别撇灭蝶帖捏列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 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音韵学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

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

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古音[,m]、[,n]、[,?]三类。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这里的“阴声韵”、“阳声韵”的区别完全是从韵尾着眼的,跟声调的分阴、阳毫无关系。

入声——声调、韵母——是和鼻音韵尾〔阳声韵〕相配的,即?,k、n,t、m,p) 、北音学:是以研究《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所反映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

16摄206韵同用独用106韵表

16摄206韵同用独用106韵表


?表示206韵中独立,而106韵未独立的韵。
11陌(麦昔)
13


諍zheng4

14




15
9青(独)
24迥(独)
25徑(独)
12錫(独)

16
10蒸(登)
拯(等)?
證(嶝)?
13職(德)
17


嶝deng4


18
11尤(侯幽)
25有(厚黝)
26宥you4(候幼)
19



20




21
12侵(独)
26寢(独)
27沁(独)
14緝qi1(独)
16
咍hai1


廢(独)

17
11真(谆臻)
11軫zhen3(凖)
12震(稕)
4質(術櫛)
18


稕zhun4

19

櫛zhi4
20
12文(独)
12吻(独)
13問(独)
5物(独)
21
殷(欣) (独)
隱(独)?
焮xin4(独)?
迄(独)?
22
13元*(山攝)(魂痕)
13阮(混很)
14願(慁恨)
6月(没)
16摄 206韵同用独用 106韵 表
制作人:山东省烟台 鲁东大学 文学院 王宝刚
版权所有 使用时请注明制作人
16攝





1
1東(独)
1董(独)

十六摄之流摄——1

十六摄之流摄——1

流開一:侯
平 上 去
侯 幫
滂 並 剖



某畝牡母拇 戊茂貿
平 侯
端 透 定 泥(娘) 來 精 清 從 心 邪 兜 偷 頭投 樓摟樓
上 厚 斗抖陡
去 候
鬥 透 豆逗
簍【摟】 漏陋 走 奏 湊 叟 嗽
平 見 溪 羣 疑 曉 匣 侯喉猴瘊 影 歐甌 喻云 喻以
侯 勾鉤溝 摳*瞘(曉)

厚 狗茍 口叩
我的方言屬北方方 言區,方言讀音與 北京音基本相同。

候 彀夠(彀)構購勾
藕偶配偶 偶偶然 吼 後厚后 候 嘔毆 漚【慪】
現代漢語的讀音情況:
“侯”韻是一等韻,今讀əu韻。例 如:兜 偷 頭 樓 勾,走 叟 口 斗 偶,豆 鬥 透 奏 寇。
“幫”組特別是其中的明母有一些特 殊的讀法。例如: 讀u韻:畝 牡 母 拇 戊 讀ao韻:茂 貿
流開三:尤
平 尤 幫 否 浮 谋矛 婦負阜 上 有 富 副 復 去 宥
明 謬
端 透 定 泥(娘) 來 精 清 從 心 邪
平 幽 【丟】
上 黝
去 幼


徹 澄 照莊 穿初


牀崇審生 照章 穿昌牀船審書 禪日



幽 見 溪 羣 疑 曉 匣 影
喻云 喻以
黝 糾



“幽”韻傳統列在四等韻的位置,現在一 律認為三等。今讀iəu韻。例如:幽 丟 黝 糾 謬 幼。 “幫”組有些字讀iau韻。例如:彪。 “幽”韻有一般三等韻的特點。第一,這 個韻只有喉、牙、唇音的字,它的切語上字多 為“方”、“居”一類常出現于三等韻的字, 而不用“博”、“古”一類較多出現于一、二、 四等的字。第二,這個韻有“羣”母。“羣” 母一般只出现于三等韻,而不出現于四等韻。 因此,近年有些學者把它作為三等韻處理,或 者說它是“尤”韻的重紐。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

音韵学复习要点1、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耳光音节的构成成分答:音韵学对音节的切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把整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第二层只对韵母进行再切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是线性组合;声调是非音质音位组成,结合方式不是线性组合。

2、普通话辅音、元音和声调的音位。

答:普通话辅音音位:塞音不送气塞音送气鼻音擦音边音唇音 p p’ m f舌尖中音 t t’ n l舌根音 k k’ŋ x塞擦音不送气塞擦音送气擦音通音舌尖前音ʦʦ s舌尖后音 tʂ tʂʂ r舌面前音ʨʨɕ普通话元音音位:高元音:ï I u y中元音:ə低元音:a各个音位变体如下:/ï/的变体有:[ɿ]:只出现在/ʦ/ /ʦ’/ /s/后面[ʅ]:只出现在/tʂ/ /tʂ’/ /ʂ/后面[ər]:出现在零声母音节不与辅音配合/i/的变体是/i/ 、/j/,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u/的变体是/u/、/w/,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y/的变体是/y/、/ʮ/,后者用作零声母韵头/a/的变体有:/ʌ/:用于零韵尾之前/æ/:用于/i/、/y/和/n/之间/ɑ/:用于韵尾/n/、/ŋ/之前/a/:分布在其他语音环境/ə/的变体有://:用于单独做韵母/e/:用于韵尾/i/之前/o/:用于韵头/u/和唇音声母之后/ə/:用于其它语音环普通话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35】【211】去声【51】【53】3、反切的基本原理。

答: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但是介音不一定和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决定于反切下字。

4、名词解释答:五音:三十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来分,可以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个种类,合成“五音”。

七音:五音之外,还有半舌音、半齿音,因而有了七音的称号。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

音韵知识收集整理音韵学基础知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1)定义: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阿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附: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2)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a,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b,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c,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d,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声母方面(1)关于声母的名称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2)对于声母的分析a, 五音,七音,九音(依据发音部位划分的声母类别)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成为五音,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而九音指重唇音,轻唇音,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喉音,牙齿音。

b,清浊(按照声母的发音方法分类)分析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

清音,反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把声带振动的辅音,音韵学上共分为四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韵学名词解释整理⾳韵学名词整理第⼀章:绪论1、⾳韵学:分析研究汉字字⾳及其历史演变的⼀门学科。

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系统的,属于历史语⾳学范畴。

⾳韵之学细分为今⾳学、古⾳学、等韵学,后来⼜增加北⾳学,即近代语⾳学。

2、⼩学:中国古代研究语⾔⽂字的学问。

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字的学问叫“⼩学”,⽂字研究包括字⾳、字形、字义;⽽⾄晚到唐宋时,“⼩学”⼜细分为三个门类:⽂字之学、训诂之学、⾳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字、⾳韵、训诂之学⼜有很⼤发展,清⼈编《⼩学考》,把“⼩学”分为四类,⽂字、声韵、训诂、⾳义。

3、古⾳学:与“今⾳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以《诗经》⽤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4、今⾳学:⼜称“⼴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5、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声、韵、调)系统。

唐宋⾦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略》、《韵镜》)。

到清代,⾳韵学家⼜利⽤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学6、北⾳学:以元代《中原⾳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的等韵图为对象,建⽴⼀门“近代语⾳学”(“北⾳学”)。

第⼆章:⾳韵学的基础知识1、反切:“反切”是⼀种注⾳⽅法,它是⽤两个汉字注出另⼀个汉字的读⾳,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结构的分析。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

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法。

“反切”早期不⽤“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唐代宗⼤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通一东独用一董独用一送独用一屋独用二冬锺同用二宋用同用二沃烛同用三锺二肿三用三烛江四江独用三讲独用四绛独用四觉独用止五支脂之同用四纸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七之六止七志八微独用七尾独用八未独用遇九鱼独用八语独用九御独用十虞模同用九麌姥同用十遇暮同用十一模十姥十一暮蟹十二齐独用十一荠独用十二霁独用十三祭十四泰独用十三佳皆同用十二蟹骇同用十五卦怪夬同用十四皆十三骇十六怪十七夬十五灰咍同用十四贿海同用十八队代同用十六咍十五海十九代二十废独用真十七真谆臻同用十六轸准同用二十一震稕同用五质术栉同用十八谆十七准二十二稕六术十九臻七栉二十文独用十八吻独用二十三问独用八物独用二十一欣独用十九隐独用二十四焮独用九迄独用山二十二元魂痕同用二十阮混很同用二十五愿慁恨同用十月没同用真二十三魂二十一混二十六慁十一没二十四痕二十二很二十七恨山二十五寒桓同用二十三旱同用二十八翰同用十二曷同用二十六桓二十四缓二十九换十三末二十七删山同用二十五潸同用三十谏同用十四黠同用二十八山二十六产三十一襉十五辖一先仙同用二十七铣同用三十二霰同用十六屑同用二仙二十八狝三十三线十七薛效三萧宵同用二十九筱同用三十四啸同用四宵三十小三十五笑五肴独用三十一巧独用三十六效独用六豪独用三十二晧独用三十七号独用果七歌戈同用三十三哿同用三十八个同用八戈三十四果三十九过假九麻独用三十五马独用四十禡独用宕十阳唐同用三十六养同用四十一漾同用十八药同用十一唐三十七荡四十二宕十九铎梗十二庚耕清同用三十八梗同用四十三映同用二十陌同用十三耕三十九耿四十四诤二十一麦十四清四十静四十五劲二十二昔十五青独用四十一迥独用四十六径独用二十三锡独用曾十六蒸同用四十二拯同用四十七证同用二十四职同用十七登四十三等四十八嶝二十五德流十八尤侯幽同用四十四有同用四十九宥同用十九侯四十五厚五十候二十幽四十六黝五十一幼深二十一侵独用四十七寝独用五十二沁独用二十六缉独用咸二十二谈覃同用四十八感同用五十三勘同用二十七合同用二十三覃四十九敢五十四鬫二十八盍二十四盐添同用五十琰同用五十五艳同用二十九叶同用二十五添五十一忝五十六三十帖二十六咸衔同用五十三豏同用五十八陷同用三十一洽同用二十七衔五十四槛五十九鉴三十二狎二十八严凡同用五十二俨同用五十七酽同用三十三业同用二十九凡五十五梵六十范三十四乏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研究摘要: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合,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

2.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

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

3.中古音是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语音。

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广韵》等韵书。

4.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

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理论。

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守温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三十个。

7.“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来分的;清浊是根据声带颤动与否来分的。

8.“五音”指的是唇、舌、齿、牙、喉五类音。

9.“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半舌音和半齿音。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半元音和舌根音三类音。

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

13.东汉末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梵文启发下产生的。

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15.《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成书于公元601 年,共有193 韵。

16.《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邱雍,书成于公元1008 年。

17.《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206 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个韵部。

18.《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阳声韵相配,而不和阴声韵相配。

19.《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小韵,或一组同音字。

20.《诗韵》又称平水韵,由南宋平水人刘渊据《广韵》的“同用”合并为107 韵,后被金人王文郁合为106 韵。

21.《广韵》的精华是它的反切,清代陈澧首创系联法来研究中古音。

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名称起于南北朝时期。

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

24.《广韵》共有3890 个反切,其中包含452 个反切上字,1195 个反切下字。

二、名词解释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常识3

音韵学常识3

(3)清聲母字歸入到平(陰平、陽平)上 清聲母字歸入到平(陰平、陽平) 去中,沒有一定規律。例如: 去中,沒有一定規律。例如: 幫:八博筆必 剝駁北畢 發伯百迫 滂:潑撇匹樸魄 端:滴答得德 透:塌塔踏 貼脫托 曉:吸脅郝霍 瞎歇血 忽黑赫蓄
古入聲在各方言的表現不完全相同。例如: 古入聲在各方言的表現不完全相同。例如: 中原官話:古清聲母、古次濁聲母字讀陰平, 中原官話:古清聲母、古次濁聲母字讀陰平, 古全濁聲母字讀陽平 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古入聲字今都讀陽平
(二)中古音的韻母系統 中古十六攝: 中古十六攝: 通攝: (1)通攝:東冬鍾 江攝: (4)遇攝:魚虞模 蟹攝:齊佳皆灰咍, (5)蟹攝:齊佳皆灰咍,祭泰夬廢 臻攝: (6)臻攝:真諄臻文欣魂痕 山攝: (7)山攝:寒桓刪山先仙元
(8)效攝:蕭宵肴豪 效攝: 果攝: (9)果攝:歌戈 10)假攝: (10)假攝:麻 11)宕攝: (11)宕攝:陽唐 12)梗攝: (12)梗攝:庚耕清青 13)曾攝: (13)曾攝:蒸登 14)流攝: (14)流攝:尤侯幽 15)深攝: (15)深攝:侵 16)咸攝: (16)咸攝:覃談咸銜鹽添嚴凡
2、濁上變去(全濁上聲變去聲) 濁上變去(全濁上聲變去聲) 3、入派三聲 全濁聲母字歸陽平。例如: (1)全濁聲母字歸陽平。例如: 定母: 定母:疊碟達奪踱笛敵獨毒 從母: 從母:雜捷集絕鑿昨嚼賊籍 匣母: 匣母:合狹匣協轄活滑穴核
(2)次濁聲母字歸去聲。例如: 次濁聲母字歸去聲。例如: 泥母: 泥母:納聶捺諾匿溺 來母: 來母:臘獵立辣列劣栗律落烙略肋力鹿六 疑母: 疑母:業虐逆 喻母: 喻母:頁悅閱越逸藥翼育
2、閉口韻的消失 閉口韻指的是以雙唇鼻音[m]為韻尾的韻 閉口韻指的是以雙唇鼻音[m] [m]為韻尾的韻 即中古的深、咸兩攝中的舒聲韻。 類,即中古的深、咸兩攝中的舒聲韻。 咸、深與山、臻兩攝閉口韻字在韓語中 深與山、 漢語借詞的對比: 漢語借詞的對比: 咸摄: 咸摄:三 店 深摄: 深摄:今 心 山摄: 山摄:安 山 臻摄: 臻摄:人 分

十六摄和广韵二〇六韵对照表

十六摄和广韵二〇六韵对照表

十六摄和《广韵》二〇六韵对照表依据:1.《广韵》,张氏重刊泽存堂藏本。

2.《王力文集》第五卷118页。

3.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4.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十六摄王力二〇六韵王力据《汉字古音手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整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1通1东独用2冬冬钟同用3钟1蕫独用2肿独用1送独用2宋宋用通用3用1屋独用2沃沃烛同用3烛2江4江独用3讲独用4绛独用4觉独用3止5支支脂之同用6脂7之8微独用4纸纸旨止同用5旨6止7尾独用5寘寘至志同用(zhì)6至7志8未独用4遇9鱼独用10虞虞模同用11模8语独用9麌麌姥同用(yǔ)9御独用10遇遇暮同用11暮5蟹12齐独用13佳佳皆同用14皆15灰灰咍同用16咍(hāi)11荠独用12蟹蟹骇同用13骇14贿贿海同用15海12霁霁祭同用13祭14泰独用15卦卦怪夬同用16怪17夬(guài)18队对代同用19代20废独用6臻17真真谆臻同用18谆19臻20文文欣同用21欣23魂元魂痕同用24痕16轸轸准同用17准18吻吻隐同用19隐21混阮混很同用22很21震震稕同用22稕(zhùn)23问独用24焮独用(xìn)26慁愿慁恨同用(hùn)27恨5质6术7栉质术栉同用8物独用9迄独用11没没月同用(mò)7山22元元魂痕同用25寒寒桓同用26桓27删删山同用28山1先先仙同用2仙20阮阮混很同用23旱旱缓同用24缓25潸潸产同用26产27铣铣猕同用28猕25愿愿慁恨同用28翰翰换同用29换30谏谏裥同用31裥(jiǎn)32霰霰线同用33线58陷10月没月同用12曷曷末同用13末14黠辖辖同用15辖16屑屑薛同用17薛8效3萧萧宵同用4宵5肴独用6豪独用29条条小同用30小31巧独用32皓独用10姥麌姥同用34啸啸笑同用35笑36效独用37号独用9果7歌歌戈同用8戈33哿哿果同用(gě)34果38箇箇过同用(gè)39过10假9麻独用35马独用40禡独用(mà)11宕10阳阳唐同用11唐36养养荡同用37荡41漾漾荡同用42宕18药药铎同用19铎12梗12庚庚耕清同用13耕14清15青独用38梗梗耿静同用39耿40静41迥独用43映映诤同用44诤45劲46径独用20陌陌麦昔同用21麦22昔23锡独用13曾16蒸蒸登同用17登42拯拯等同用43等47证证嶝同用48嶝24职职德同用25德14流18尤尤侯幽同用19侯20幽44有有厚黝同用45厚46黝49宥宥候同用50候51幼15深21侵独用47寝独用52沁独用26缉独用16咸22覃覃谈同用23谈24盐盐添同用25添26咸咸衔同用27衔28严严凡同用29凡48感感敢同用49敢50琰琰添俨同用51忝52俨53豏豏槛范同用(xiàn)54槛55范53勘勘阚同用54阚55艳艳栝酽同用56栝(tiàn)57酽59鉴鉴梵同用60梵27合合盍同用28盍29叶叶帖同用30帖31洽洽狎同用32狎33业业乏同用34乏合计575560342014-03-28。

十六摄

十六摄

首先按十六摄的顺序来分析《九经直音》直音部分韵母情况。

一、通摄:我们先来看平声首先我們用卡方計算法來分析下東、冬、鍾之間的關系從卡方統計上來看:東、冬之間的卡方值是1.55,小於7.378,因此兩韻相混。

但東與鍾,冬與鍾的卡方值都大於7.378,所以是相對獨立的。

我們再來看幾組數字,首先看一下東、冬、鍾各自出現的總次數與同用、獨用次數:根據這個表,我們看一下東同用,與東獨用的比例關系:东合用与东独用的比例24:8229.27從這組數據上來看,東合用的次數雖然多達24次,但與獨用的82次相比占29.27%,與東出現的總次數106次相比是8.16%,但都不足以否定東韻的獨立存在性。

然而,冬韻的存在性的表現卻是有所不同的。

我們來看下一個表:冬合用和冬独用的比例10:1從這個表裏我們可以看出,冬合用只有一次,其餘是與東或鍾同用,而且與東同用爲9次。

從這個比例上來看,我們更不能否認東冬已經合流的事實。

我們在來看鍾:钟合用与独用比例16:186鍾合用與獨用的比例是8.60%,冬钟占總比例的0.50%,東種占7.43%。

綜合卡方統計結果,鍾獨立是明顯的。

然而東鍾的7.43%也是不可忽視的,而且東鍾合用在東韻字裏的比例高達14.15%,這個數字就更不可能忽視,這說明一部分的東韻字與鍾韻字合流了。

從通攝平聲的統計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東冬合流,鍾獨立,但一部分東韻字與鍾韻字無別。

到宋代時東冬在實際語音中讀爲同音,是符合語音發展的大環境的。

《廣韻》分東、冬爲兩韻,但在唐代之時就已有某些方言或當時的中原語音混爲一讀。

如唐人李涪在《刊誤》中就指斥“《切韻》何必東冬中終亡別聲律”,他以洛陽音爲標准,可見在他當時的洛陽音裏必定東、冬無別。

王力先生玄應<一切經音義>反切攷裏說:“東冬混切無例,但以送宋混切,特別是以屋沃混切的大量實例類推,可見東冬也是不分的。

”《經典釋文》的反切,也表明東、冬混讀。

王力先生攷訂的南唐人朱翺的反切也是如此,。

汉语史稿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汉语史稿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汉语音韵学的两个重要术语。

所谓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也叫声纽)相同,这两个字一般都组合成双音词。

例如:“仿佛”(fang fu)两个字的声母都是“f”。

“颠倒”(dian dao)两个字的声母都是“d”。

所谓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这两个字一般也都组合成双音词。

例如:“从容”(cóng róng)这两个字同属“ong”韵。

“披靡”(pī mí)两个字同属“i”韵。

这里所说的韵部是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一定相同。

例如“荒唐”(huāng táng)是叠韵,两个字的韵腹、韵尾相同,但“荒”字有韵头“u”,“唐”字没有。

双声、叠韵和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关系。

古汉语的双音单纯词大部分是联绵词(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拆开解释的词),而联绵词又大多是用双声、叠韵的方式构成的。

例如:双声的:蜘蛛、流离、踌躇,叠韵的:螳螂、葫芦、昆仑、盘桓,双声兼叠韵的:辗转、辘轳。

2、骈词:语音上有同源分化关系的同义词。

或者说,骈词是一个词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同时存在。

一般情况下,旧形式往往只残存在书面语里,而新形式则存在口语里。

如,上古音的“呼”,变为中古音的“唤”,“呼”和“唤”就是骈词。

骈词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声母和主元音都相同,只是鼻音韵尾或有或无,这叫做“对转”或“阴阳对转”。

如:呼唤、逆迎。

第二类是主要元音相近,叫做“旁转”。

如:域国、观看。

骈词是每一时代都可能产生的。

骈词虽同出一词,但是由于各自发展,意义可以分歧。

骈词又可以合成双音词,如:呼唤,观看。

3、反切:反切是中国古代的拼音法。

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反切上字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也简称为切下字。

如:当孤切“都”,“当”表示“都”的声母,“孤”表示“都”|的韵母包括调,声母和韵母一拼合,就切出一个“都”字音来。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三、⾳韵部分1、⾳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门传统学问。

2、今⾳学:⾳韵学的分⽀之⼀。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

3、古⾳学:⾳韵学的分⽀之⼀。

与“今⾳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如《诗经》、《离骚》、《⽼⼦》等⽤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

4、等韵学:⾳韵学的分⽀之⼀。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

5、古代常见的⼏种注⾳⽅法:(1)譬况法:采取打⽐⽅的⽅法给汉字注⾳的⽅法,⽐如《淮南⼦》⾼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也是⼀种打⽐⽅的注⾳⽅法,如《说⽂》“宋,读若送”。

(3)直⾳法:即⽤同⾳字注⾳。

如“根,⾳跟”(4)反切法:⽤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致的),合成被注字的⾳。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可⽤“莫袍切”来注⾳。

6、⼏种主要的⾳韵学著作及⾳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编著,是中古时期⼀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韵》⾥。

对后代的⾳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韵》:全称《⼤宋重修⼴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修订、补充,是我国第⼀部官修韵书;其语⾳系统与《切韵》基本⼀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的另⼀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韵情况编纂⽽成,反映了⼗四世纪我国北⽅的语⾳系统,是研究近代⾳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音韵学课件 第9讲 今音3

音韵学课件 第9讲 今音3
如“非敷奉微”一组声母,由于它们只和 三等韵相拼,就被认为它们也属于三等, 所以“非敷奉微”又叫唇音三等;再如 “照穿床审禅”一组,和二等韵相拼的叫 “照系二等”,有的书上用“照二穿二床二审 二”表示,有的为它另取名叫“庄初崇山”, 和三等韵相拼的叫“照系三等”,有的称 做“照三穿三床三审三禅三”,也有叫“章昌 船书禅”的。下面分别来谈一谈:
(1)十六摄 3
通摄——东冬钟(举平以赅上去入) 江摄——江 止摄——支之脂微 遇摄——鱼虞模 蟹摄——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臻摄——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摄——元寒桓删山先仙
(1)十六摄 3
效摄——萧宵肴豪 果摄——歌戈 假摄——麻 宕摄——阳唐 梗摄——庚耕清青 曾摄——蒸登 流摄——尤侯幽 深摄——侵 咸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2)内转、外转
韵图不仅把各个韵部 何九盈(1995)根据
归纳为“摄”,还用
《四声等子》和《切
“转”来对这十六摄 进行分类,一类是 “内转”,包括“通、 止、遇、果、宕、曾、
韵指掌图》中“辨内 外转例”并分析了韵 图的实际情况,认为
流、深”八摄;另一
内外转的划分与“等”
类是“外转”,包括
有关,“内转无真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蟹、臻、山、
等,外转有真二等。”
效、假、梗、咸”八
摄。
(3)开口和合口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韵母可以根据韵头的不同分为开口呼、 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称为“四呼”。韵图对《广韵》
音系中的韵母分为“开、合”两呼,其对应情况大致如下:
开合两呼 现代四呼 例字
洪音细音
开口呼 开口呼 齐齿呼 安an 烟ian 甘ɡan 兼jiɑn 洪音 细音
2(3)声母的“等”3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2008-08-17 15:09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16摄

16摄

四、《四声等子》
《四声等子》的撰者不详,成书约在十二世纪以后,曾附于《龙龛手鉴》之后刊行,该书的重要特点是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把二○六韵归为十六摄,把43图并为20图。

其具体编排体例主要如下:
(一)声母
《四声等子》用三十六字母表示声母,以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为次,其中喉音的顺序是晓匣影喻。

(二)韵部
将二○六韵归为16摄,或一摄一图,或一摄分居开合两图,或两摄共一图,全书分为20图。

各摄的次序及其所含韵的情况如下:
通摄:东冬钟
效摄:豪肴宵(萧并入宵)
宕摄:唐阳
江摄:江
遇摄:模鱼虞
流摄:侯尤(幽并入尤)
蟹摄:咍灰皆(佳并入皆)齐泰祭废
止摄:脂微
臻摄:痕魂臻文真谆
山摄:寒桓山(删并入山)仙(先并入仙)元
果摄:歌戈
假摄:麻
曾摄:登蒸
梗摄:庚清青
咸摄:覃咸凡盐
深摄:侵
(三)声调
《四声等子》没有明确地标出四声,和《韵镜》一样是通过不同声调的韵去体现平上去入四声的。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根底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十六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通一东独用一董独用一送独用一屋独用二冬锺同用二宋用同用二沃烛同用三锺二肿三用三烛江四江独用三讲独用四绛独用四觉独用止五支脂之同用四纸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七之六止七志八微独用七尾独用八未独用遇九鱼独用八语独用九御独用十虞模同用九麌姥同用十遇暮同用十一模十姥十一暮蟹十二齐独用十一荠独用十二霁独用十三祭十四泰独用十三佳皆同用十二蟹骇同用十五卦怪夬同用十四皆十三骇十六怪十七夬十五灰咍同十四贿海同十八队代同用用用十六咍十五海十九代二十废独用真十七真谆臻同用十六轸准同用二十一震稕同用五质术栉同用十八谆十七准二十二稕六术十九臻七栉二十文独用十八吻独用二十三问独用八物独用二十一欣独用十九隐独用二十四焮独用九迄独用山二十二元魂痕同用二十阮混很同用二十五愿慁恨同用十月没同用真二十三魂二十一混二十六慁十一没二十四痕二十二很二十七恨山二十五寒桓同用二十三旱同用二十八翰同用十二曷同用二十六桓二十四缓二十九换十三末二十七删山同用二十五潸同用三十谏同用十四黠同用二十八山二十六产三十一襉十五辖一先仙同用二十七铣同用三十二霰同用十六屑同用二仙二十八狝三十三线十七薛效三萧宵同用二十九筱同用三十四啸同用四宵三十小三十五笑五肴独用三十一巧独用三十六效独用六豪独用三十二晧独用三十七号独用果七歌戈同用三十三哿同用三十八个同用八戈三十四果三十九过假九麻独用三十五马独用四十禡独用宕十阳唐同用三十六养同用四十一漾同用十八药同用十一唐三十七荡四十二宕十九铎梗十二庚耕清同用三十八梗同用四十三映同用二十陌同用十三耕三十九耿四十四诤二十一麦十四清四十静四十五劲二十二昔十五青独用四十一迥独用四十六径独用二十三锡独用曾十六蒸同用四十二拯同用四十七证同用二十四职同用十七登四十三等四十八嶝二十五德流十八尤侯幽四十四有四十九宥同用同用同用十九侯四十五厚五十候二十幽四十六黝五十一幼深二十一侵独用四十七寝独用五十二沁独用二十六缉独用咸二十二谈覃同用四十八感同用五十三勘同用二十七合同用二十三覃四十九敢五十四鬫二十八盍二十四盐添同用五十琰同用五十五艳同用二十九叶同用二十五添五十一忝五十六三十帖二十六咸衔同用五十三豏同用五十八陷同用三十一洽同用二十七衔五十四槛五十九鉴三十二狎二十八严凡同用五十二俨同用五十七酽同用三十三业同用二十九凡五十五梵六十范三十四乏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研究摘要: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合,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

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用韵研究;明代;韵部H109.2通过诗文用韵考求韵系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清末张其淦先生编录的《东莞诗录》1,共65卷,收集了815家诗人的诗歌共五千多首,反映了东莞从宋到清末800余年诗歌的发展状况。

第四卷至第二十三卷为明代诗人诗作,我从其中稽录了籍贯确凿的诗人215位,诗歌1216首,分析出1485个韵段。

在尽可能对文献本身进行核查校正的基础上对这些韵段进行研究,归纳出22个韵部。

其中,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

确定韵部分合的标准,我们参考了李义活教授的方法,“一般的说,两韵(或两组韵)通押次数占了它们出现总数的10%以上,即应视为同用,不足10%,但有两次以上通押者,应认为有混用趋势。

当然,任何标准在衡量具体事物时都可能遇到某些特殊情况,这时只能灵活掌握。

比如甲乙两(组)韵,甲组韵出现次数非常多,乙组韵出现次数非常少,二者之和可能很大,通押次数与它相比达不到10%,但就乙(组)韵来说,通押次数占了自己出现次数的很大比例(比如50%以上),这时候也只好定为同用。

”2即达到标准一或标准二,可视为同用:标准一:AB通押韵段总数/(A韵涉及韵段总数+B韵涉及韵段总数-AB通押韵段总数)≥10%标准二:AB通押韵段总数/ A韵涉及韵段总数≥50%一阴声韵阴声韵8个韵部:歌戈部、麻车部、支微部、齐迷部、皆来部、尤侯部、鱼模部、萧宵部、豪毫部。

1、歌戈部歌戈部包括《广韵》歌戈二韵(凡《广韵》平声韵目,除特别说明,均举平以赅上去),歌戈部共押韵46次,本部独立押韵43次:歌61,戈1,歌戈36。

特韵三例:与侯韵通押1例,与鱼虞韵通押2例。

对诗歌押韵中的特韵现象,刘晓南(1999,54)先生认为:“数量虽少,但非常重要,其中除个别系仿古或原因不明外,都属于方言入韵”3,明代莞籍诗人诗歌用韵中的特韵现象,我们将另文讨论。

2、麻车部麻车部包括《广韵》的麻韵和佳韵的“涯、挂、洒”,皆韵的“价”,戈韵的“莎”等字。

一共61个韵段,全部为独立押韵。

涯字入韵18次,17次押麻韵,1次押支微韵,见张家珍(万家租,一六三0至?)《答赠中都李司马》“姿涯知夷怡扉期思”(卷二十三)。

“涯”在《广韵》两收,一为佳韵五佳切,一为支韵鱼羁切,可见,在明代东莞方言中涯有麻韵、支韵两读。

3、支微部和齐迷部支微部包括《广韵》的支脂之微祭韵,废韵没有韵字。

之、脂、支、通押韵目涉及韵段总数通押次数通押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比结论之和支155 85 54.8 合之和脂150 82 55.6 合1 “歌6”,表示歌韵单独用韵六次,“歌戈36”,表示歌戈韵通押36次,下同。

支和脂152 60 39.5 合之支脂和微216 36 16.7 合如上表所示,之支脂微同用。

祭韵一共四个韵段(脂祭1、齐祭1、之脂祭1、支脂虞齐祭灰1),它和之脂支微通押次数三次,通押次数占了自己出现次数的很大比例(50%以上),也通押韵目涉及韵段总数通押次数通押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比结论之脂支微祭和齐235 13 5.5 分之脂支微祭和灰279 3 1 分齐韵与“之脂支微祭”韵通押次数仅占总数的5.5%,并且,齐韵与这一组中任何单独一个韵(如“之”韵)的通押百分比数都未超过10%,所以,齐韵应该独立。

今东莞话,齐韵韵母为[ i]或[ i],之支脂微韵主要为[i]、[ i]、[ui],之支脂微合口牙喉音字“位亏归”等为[ i]4。

齐韵和支微部通押的13个韵段中,有四个韵段为之支脂微合口字“为威非归”与齐韵相押。

支微部与灰韵相押两次,涉及到灰韵字“溃(祁顺《何氏孝节诗》,卷四)、汇(黎光《嘉禾》)、催(何荆玉《吴起妻》,卷十七),碎(邓云宵《感遇》之三,卷十七)”。

四个字中,“催”属平声灰韵,“汇”属上声贿韵,“溃、碎”属去声队韵。

灰一共入韵62次,58次押皆来,4次押支微,“催”一共入韵13次,12次押入皆来部,仅1次押支微;“汇、溃、碎”只与支微韵押,不押皆来,除此三字而外,没有更多的贿队韵字入韵。

虽然,我们不能肯定是所有的贿队韵字归入支微,还是仅个别灰韵字归入了支微部,但可以确定的是,与《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灰韵完全和支微部合口字合并的情况不同,灰韵特别是灰韵的平声字与支微部并不相押。

支微部另有特韵三例:与入声字相押两次(之职1,支灰质职缉1),与咸摄“歉”字相押一次,见余士奇(凹头,1552-1615)《懒庵歌》第七韵段“时之为支歉添希微机脂”(卷十八),原文:“君不见,嵇山睥睨箕踞时,王公大人亦何为,田窦宾客相倾轧,翟门罗雀无盈歉。

自兹笑流俗,此乐知者希,何如懒庵子,坦然共忘机”,从意义上看,“翟门罗雀无盈歉”可通,但从音韵上看,“歉”既没有平声读法,又为咸摄与止摄通押之孤例,存疑待考。

4、皆来部皆来部包括《广韵》的灰咍皆泰夬和佳韵的一部分字。

一共82个韵段,本部独立押韵78次:咍16、咍灰58、皆咍1、皆佳夬1、泰1。

特韵四例:灰韵与支微部字相押。

泰韵在《广韵》中独用,《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中,泰韵合口和灰韵合并,泰韵开口和咍韵合并,今东莞方言,泰韵的读音和皆灰咍读音一致,所以,泰韵归入皆来部,而不独立分部。

5、尤侯部尤侯部包括《广韵》的尤幽侯三韵,尤侯部一共116个韵段,内部押韵113次:尤33,尤侯71,尤幽4,尤侯幽5。

特韵三例:与歌韵字通押1例,与鱼模部字通押2例。

6、鱼模部鱼模部包括《广韵》的鱼、虞、模韵,鱼模部一共106个韵段。

90个韵段内部独立押韵:鱼20,虞5,模9,鱼虞16,鱼模9,虞模19,鱼虞模12。

特韵16例:10个韵段与支微韵相押,两个韵段与歌戈部相押,两个韵段押尤侯,两个韵段与萧宵、豪韵押韵。

7、萧宵部和豪毫部《广韵》萧宵肴豪四韵,在诗歌中共56个韵段,除两个韵段与鱼模部(鱼萧宵1,虞模豪1)相押外,其余押韵情况如下表:萧 1 肴 1 萧宵22 萧宵肴豪 1宵8 豪20 萧宵肴 1萧宵共34见,通押25次,通押次数占总数百分比74%,自然同用;肴韵入韵3个韵段,与萧宵通押次数达2次,占了自己出现次数的66%,也可以定为同用;萧宵与豪韵入韵共55见,通押仅1次,通押次数占总数百分比1.8,远低于同用百分比。

所以,我们把效摄分为萧宵和豪毫两个韵部。

今东莞方言,豪韵韵母为[ u],萧宵韵韵母为[iu],读音区别很大。

二阳声韵阳声韵有9个韵部:东钟部、江阳部、庚蒸部、真文部、寒山部、先仙部、覃咸部、盐添部、侵寻部。

1、东钟部包括《广韵》东、冬、钟三韵,共94个韵段,全部独立押韵:钟7,冬钟3,东54,东钟27,东冬钟3。

冬韵入韵6次,均与钟韵通押,定为同用。

东与冬钟通押30,占总数的32%,视为同用。

2、江阳部包括《广韵》江、阳、唐三韵,共113个韵段,全部为独立押韵:阳23,唐1,阳唐84,江1,江阳3,江阳唐1。

阳、唐韵入韵112次,通押次数达85次,占76%,同用。

江韵入韵5次,有4次与阳唐韵相押,定为同用。

3、庚蒸部包括《广韵》庚耕清青蒸登六韵,共144个韵段,独立押韵140次,与真文部韵目韵段数韵目韵段数韵目韵段数韵目韵段数庚 4 庚耕2 庚蒸 1庚清蒸登1耕0 庚清58庚耕清6庚清青蒸4清8 庚青3庚清青19清青蒸登1青10 清青8庚清蒸4庚清青蒸登2蒸0 蒸登2清青蒸2庚耕清青蒸登1登 2 清蒸1青蒸登1特韵庚清青真1,真谆清1,真庚1,真谆文登1耕韵一共入韵9次,9次都和庚通押,显然同用;清与庚耕共127个韵段,通用96次,同样同用;青与清共涉及131个韵段,通用38次,占总数的29%,可以合并。

蒸与登共涉韵23次,通押8次,占总数的35%;庚耕清青和蒸登共144见,通用18次,超过总数的10%,可以合并。

4、真文部包括《广韵》真谆文欣魂痕,臻韵没有入韵字,共126个韵段,其中本部独立押韵102次,除与庚蒸部混押4次外,与元韵相押18次,与先、仙韵相押3次,与侵韵押韵12韵目韵段数韵目韵段数韵目韵段数真14 谆文 3 真谆魂 2 文18 谆魂 2 真文欣 1 魂 2 真欣 1 先仙魂 1 真谆39 元魂10 元魂桓 1 真文10 真痕 1 元魂痕 4 2 由于有些韵段同时和几个韵相押,如“元魂桓先仙盐1”,所以数字之和会大于总韵段数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