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到“写”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谈语文素养的提高作文
![谈语文素养的提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c05e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6.png)
谈语文素养的提高作文范文一:作为一个学习语文的学生,我觉得提高语文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素养不仅仅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包括对文化、历史、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在语文素养的提高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更好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呢?首先,打好语文基础非常重要,掌握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如拼音、笔画、字义等。
其次,多读书,多思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语言的理解,通过思考、分析文学作品深入领悟作品内在的思想和意蕴。
此外,多写作文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锻炼语言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写作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要点。
首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准确,排除错别字、表达不清等问题。
其次,要在写作中呈现个人的思想和见解,通过有力的论据和思辨,展现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可以通过多参加语文比赛、培训班等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语文素养。
用词分析:该文用词准确、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口吻。
用词方面应该注意语言规范化,排除一些口语化的表达。
写作重点:1.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性。
2.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写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4.多参加语文学习活动的推荐。
范文二:语文学习是我们学生必修的课程,而提高语文素养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提升语文素养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提高语文素养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阅读。
我们要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也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除了阅读外,写作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写作时,需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准确和精炼,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力求表述得清晰明了。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8ac82b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a.png)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 引言1.1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其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语文素养是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提高学业水平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必备条件。
通过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更有效地获取和传播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引起教育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进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读写结合的意义读写结合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读书,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语感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进行思维的整合和反思,提高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写作则是对思维的整合和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2. 正文2.1 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有多种途径,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1.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可以通过阅读丰富的文字材料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锻炼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多写作练习。
写作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日记、作文等形式进行写作练习,同时可以参加一些写作比赛或活动,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如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f21c661eb91a37f1115cbf.png)
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多下工夫。
一、领会与拓展求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
趣味性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关键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其中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多媒体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会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从而更深地将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
如我在教高尔基的《海燕》时,利用网上的资源,收集了海燕在海边自由自在飞翔的图片、搏击风云时的图片以及其他海鸟的图片,通过英勇无畏的海燕与懦弱可笑的海鸭企鹅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海燕的英勇与乐观。
再配以或轻快的或凝重的音乐将散文的意境全盘托出,使学生在这种形象化的感知中加深了对海燕这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化身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深地理解了文章,理解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所富蕴的激昂斗志。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授《孔乙己》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幅不同的图片,直观形象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麻木”,引导他们对悲剧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了封建社会中诸多的不平等,理解了国民性格中诸多的病痛。
还有在讲授完《窗》时,我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让他们去想象小说中另一个病人的内心世界,利用他们好奇心的心理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生活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动”起来,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阅读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阅读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3ece0d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7.png)
在阅读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中基本理念的首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更广泛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
新课标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
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我们在此大观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拓展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和“美读时光”,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
正如王元骧所言:“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
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
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小学阶段,课内阅读的文章,300篇左右,只有三四十万字,是无法独立形成阅读能力的,其必通的途径是大阅读。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篇目。
试想,当学生积累阅读了上百万文字,必然会对薄薄一本语文教科书轻车熟路,“课文无非是例子”,那么这些例子相对来说就简单得多。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那么,如何进行大阅读实践呢?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0489d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c.png)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篇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是我们当前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我认为这其中最值得和必须强调是阅读,阅读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善于读书,通过读书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且将终身受益。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阅读动机的稳定性与深刻性。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我们现用的阅读课程来看,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课程,按照设定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心愉悦,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充实。
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在我国已全面实施,广大语文工作者对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出了一条条有效的路径。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程,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读写结合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读写结合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9e6731a32d7375a41780c2.png)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肖镇小学张文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因为阅读与习作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进行小练笔,让小练笔走进课堂。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那么,挖掘哪些文本资源来让学生练笔好呢?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做法:一、有感而发写一写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
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
我曾经上过的《妈妈的爱》这篇课文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这是一首满怀深情的诗歌,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本文所述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视而不见,或认为理所当然,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体会母爱,感悟母爱。
如第二小节是写妈妈为“我”送伞,教学时我相机问学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妈妈就不怕雨淋吗?第三小节:妈妈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时为什么哭了?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来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和文本进行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4a5dab02768e9950e7381a.png)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吊罗山学校梁明芳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让学生喜欢阅读,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孔老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
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了解它,在了解的过程中才会专心致志,才会有持久性。
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因势利导。
在学生每学期的第一天,都会领到一张我亲手设计的书签。
书签的正面是读书格言,背面是读书摘要。
看完一本书,在书签上做好读书摘要后就可到老师这儿再领一张不同的书签。
到学期末,看谁的书签多,谁做的读书摘要好,评选出读书标兵。
然后把该生的所有书签装订在一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爸爸妈妈。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我还在教室里设置了图书角。
图书向学生开放,同学之间的图书也可交换阅读,使图书真正为学生所用。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作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喜欢画画的,让学生查阅著名画家的故事;喜欢小动物的,让他看《昆虫记》等书籍;喜欢体育的,让他搜集体育明星的轶事。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就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了。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的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探究性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要以阅读实践活动为纽带,让学生把握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在阅读的类型和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探究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d7e9e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9.png)
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文化素养。
一、打牢语文基础,提高阅读能力语文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字、音、词、句、篇、文化等的教学。
听、说、读、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四个基本技能,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
二、注重语感教育,激发阅读兴趣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感知和处理的敏锐度和本领。
提高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语感教育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从生活、文学、研究领域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三、培养语言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语言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创造、表达的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素质训练和综合素养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性,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四、注重文化素养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文化素养是指国民在心智、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方面应有的素质,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须要素之一。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熟悉文学艺术、感知社会进步、认识人生目标,加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质,使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打牢语文基础、注重语感教育、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和注重文化素养教育等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论文(共2篇)-星火论文网【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论文(共2篇)-星火论文网【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1209cd524de518964b7df2.png)
第1篇: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海量的阅读摄入,才能有生花的文笔倾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什么”,而写作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写”。
读和写从来不是孤立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形成较强语感;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应用素材,练习习作能力,形成写作风格。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素材,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将阅读和写作相融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读前、读中、读后三部分入手,结合写作,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
1读前写作,以写辅读阅读前的练笔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练习写作,二是为了更好阅读。
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将题目透露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通过读前练笔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层次,在教学时有的放矢,对学生的理解偏差之处进行修正,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表扬,对练笔写作较为深刻的给予鼓励。
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读前写作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反应自己观点。
读前写作不要求学生写出十分成形的文章,重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告诉学生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随意联想,不限字数,不论对错,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想法,练习写作。
第二,培养写作思维。
读前写作可以让学生锻炼写作思维,没有具体的文章作为参照,学生就要学会通过题目并结合已有知识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学生带着已形成的思维去读文章,逆向思考文章主题,打破原有思维,实现思路创新。
2读中写作,以读促写读中带写,写中理解,读写结合不仅能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素养论文
![提高小学语文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ce2c0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c.png)
提高小学语文素养论文一、引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语文素养已成为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素养,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二、教育理念创新1. 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
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每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强化素质教育。
将语文素养培养与德育、美育、体育等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倡导终身学习。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方法改革1. 互动式教学。
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情境教学。
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体验、运用语文知识。
3. 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置优化1. 整合课程资源。
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生活化和时代化。
2. 重视阅读教学。
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3. 强化写作训练。
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五、评价体系完善1. 多元化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心。
3. 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结语提高小学语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评价体系。
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才。
四、教师专业发展1.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素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597f8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0.png)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语言的运用、文学的理解、文化的传承等多个方面。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其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述有趣的文学故事、引入生动的教学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等。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先讲述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或者在课堂上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语文的魅力。
二、加强阅读积累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书籍,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定期进行阅读分享和讨论。
同时,鼓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语句、段落,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家庭也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读书感受,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
三、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可以通过布置日记、作文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机会。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注重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创办班级作文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学生要养成预习、复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去听课,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朗读指导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加强朗读指导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29266f27d3240c8447ef62.png)
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的朗读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审美教育。
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把读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指导训练提高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还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我体会颇多: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高三作文】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 高三作文800字
![【高三作文】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 高三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f7511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0.png)
【高三作文】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高三作文800字语文素养是指个体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素养水平,是用于理解、使用、欣赏和创造语言文学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阅读、写作和欣赏三个方面探讨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够增加对不同文体的了解,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和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写作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写作是一个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不断实践写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
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写作活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欣赏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欣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应该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阅读、写作和欣赏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广泛的阅读,积极参与写作活动,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突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人。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19bdc3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6.png)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1. 引言1.1 概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全面提升。
而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写结合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培养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只有通过不断地读写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366】1.2 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而在写作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学习优秀的文章,并且在写作中尝试模仿和创新,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读书与写作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阅读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c1542f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2.png)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基本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语言和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涉及到语言学、文学、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读与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法。
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写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是阅读。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语感和文化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接触到各类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可以感受到人性的美好、生命的意义、社会的多样性等。
同时,阅读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感知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是写作。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感悟进行整合和升华,通过语言表达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理解和诠释,从而提高自身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者,读写结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思考、推理和分析来理解和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自身思维的能力。
而在写作时,学生可以通过构思、组织和表达创造性的文字,发扬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读写结合也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多样化的写作,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认知、探索个性,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落实,如帮助学生选好读物、提问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组织有效的写作课堂等等。
读写结合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读写结合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017cccfcb7360b4c2f3f6469.png)
读写结合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概要: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国内教育事业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使教育质量真真切切地得到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帮助初中学生夯实语文学习基础,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读和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学生深入理解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写作,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其他学科和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当中,学生明晰语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体会语文读写结合之中的趣味和快乐,在提高语文写作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学到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方法。
1.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在初中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种表现是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的教学并没有相互融合,相互分离的情况非常多。
出现这种现象是有深刻的社会和教育背景原因的。
首先,我国应试教育的本质直接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分离。
国内的初级中学教学都以高中升学率和名校升学率为最终指标,一切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中考的考试内容大纲进行的。
各初级中学为了提高本校高中升学率和名校升学率,进而提高本学校的知名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听课和做题,以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为目标,忽略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阅读和写作课程,一些中学即使开设了阅读和写作课程,也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阅读和写作课程的作用。
教师不是把阅读和写作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习,就是将其占为他用,无法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将失去其开设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种表现是教师也注重了读与写的结合,但是弊端重重:(1)教师不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内部,领会要义,不能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不能深入品读作品的精美的语言,读得仓促、肤浅,只是带领学生了解一点写的技法,就开始学习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读”到“写”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本文提出由读到写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在读的基础上模仿写;可以在阅读中想象,引导补白;可以在读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创作;课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作文的训练与指导,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77-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读,还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深深地感受到阅读与写作的确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写作如果离开了阅读,它就成了一个空壳。
所以语文教师应着力抓好阅读与练笔,让学生畅游语文王国,做“兴趣阅读,快乐表达”。
1 在读的基础上模仿写
语文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
所谓的读,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之中,把作者的情感在诵读中传达出来,“激
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用心去体味,用情去升华,这样,不仅能把作品中的情景、所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从而接受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能力。
模仿写作分全仿和点仿,全仿就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
如教学《广玉兰》一课,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楚,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到作者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所运用的方式是不仅写广玉兰花开时的
各种形态的美,还写出广玉兰叶片的特点,在掌握了作者的谋篇布局的方式后,教师趁热打铁,问学生平时最喜欢那种植物?这样请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这种植物采用全仿得方式。
学生在练笔中自然会运用到一些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结构形式,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大同小异。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我训练的失败,反而认为这不正是学生走上习作之路的必经阶段吗?这样的教学以文本语言为依据,学生在模仿练习中语言、思维得到了训练,也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了描写植物的基本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语文素养。
2 在阅读中想象,引导补白
课文中有些情节含蓄、简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教学时,就要抓住空白处或简略处,引导学生想象拓展,把空白处写得具体、形象,化虚为实,化简为详。
拓展是对文本理解的延伸,是
语言训练的补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力。
如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韩勃埋怨蔺相如害怕廉颇在路上遇见,而避让这一部分时,首先启发学生认真读懂课文,再根据课文的上下文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学生在认真品读课文后,在充分解读蔺相如的心理后,作出了合理的想象并写成了一篇文章,这样让我们读着学生写的文章时既感到真实可信,又感到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次确实可行的锻炼有些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重要语段,就是展开补白想象的重要切入口。
例如《花瓣飘香》这一课的结尾写到“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读到这里,学生心里有很多的想法,大家都被那个敬重父母的懂事孩子那真挚、纯朴的亲情所深深打动。
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我”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又会怎样回答?这样的设计由于自由度大,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去填补课文描写中所留下的空白,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想象、进行再创造。
3 在读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创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还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学活用语言的情景,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
步完成个性化的表达。
如教学《槐乡五月》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称句式的描绘、长短句式的错落,使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并给人无限的意境。
学习第一段时,面对着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的句子,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相机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写吗?”一行行诗在学生的笔下流淌:“一群小鸟飞来了,衔走了槐花花瓣,搭成了香香的槐花窝。
风姑娘吹来了,挥动着槐花枝,送来了阵阵花香。
小蝴蝶飞来了,停留在槐花瓣上,做了个甜甜的梦……”足以见到,利用文本拓展的空间,适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中又超越了文本,有了创造,这种练笔不光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更使学生在课堂的实践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完成了个性创作。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结合农村小孩的各种实际,以读为主,课内教师做好引导、帮助,课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作文的训练与指导,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