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j l 科 学
疼 ,头不疼 。
社 含 。
语分别 是 “ 书”和 “ 杯子 ”的所 有者 , 这
时定 语 和 中 心 语 之 问 是 领 属 关 系 ;也 可
子, 我不愿 意当着人谈这 件事。( 稍停 )
( 严厉地 )我听说我在外边 的时候 ,你 这两年在家很不规矩 。 周萍:( 更惊恐 ) 爸, 没有的事 ,没
语 义指向 ,是 指一个成分与某 一成 分 发生直接 的语 义关系 ,句中某一成分
如果 语 义指 向不 明 ,就会 引起 句子 的歧 义 。例 如 :
三例都 只有一种切分 的可能。但语
法关 系上 ,既可以理解 为动宾关 系 ,也
可理解 为偏 正关系。因为 “ 出租” “ 学 习” “ 研 究”都兼 属动名词和动词 ,在
是充 当状语 ,句子都 只能作一种结构层
次 的分 析 。
语境歧 义是指说 写得 的表 达有 明确
的语 义内容,而 听者 在理解 时由于受语
( 5) A . 没有 , 做不好 的事情 。B . 没
有做 , 不 好 的事情 。A中 “ 没 有”作动 词 ,意思是 “ 什么事 都可 以做好” 。B 中作副词 ,意思是 “ 做 的都是好事 ”。
他功课” :但这句话也可 以理解为 “ 他 读英语不止一遍 了” ,这时跟 “ 又 ”发
生直接语义关系 的就是 “ 一遍 ”了。 ( 2)小 李有个 儿子 很骄傲 ( 可能 是小李很骄傲 ,也可 能是小李 的儿 子很
骄 傲 )。 ( 五) 语 境 因 素 造 成 的歧 义
二、歧义 的消除
周萍 为 什 么会 由惊恐 失 措 转 为放 下心?因为他先误解 了周朴园的话语 。 周朴园一开始就提 出了 “ 一件很对不起 自己的事 ”这样一个可 以与两个话题相 关联的断语 :它可 以是指周萍在外鬼混 的事 ,也可 以是指周萍与继母繁漪之 间 的乱伦关系 。周萍误解父亲 的话语 ,从 内因看 ,是 因为他心 中有鬼 。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北京语言大学郑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销。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歧义是语言 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巧妙地运用歧 义现象 , 突出语言的表现力 , 使语 言含蓄、 表里 双关 ,
体 现 特 定 的语 用 价 值 。
1 . 歧 义 对拓 展 文 学的 意 义 空 间
文学 是 语 言 艺 术 ,作 者 有效 地 利 用 歧 义 的意 义 未确 定 性 和多 义 性 特 点 , 使 语 言 明晰 又 含 蓄 , 以拓 展

( 3 ) 变换 句式 , 有时也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 , ①A . 台上摆着酒席 。酒席摆在 台上 。 B . 台上摆着酒席 。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3 . 利 用 语 境

歧 义 的 类 型
对于歧义类型的描写 , 赵元任在《 汉语 中的歧义 现 象》 作过 概括的论述 , 可 以有不 同的分类 角度 , 根 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 的语境 中,把歧义 分 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 ;根据说话者或作文者是 否有意造成歧义 , 把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 义等。 现在 ,我们从歧义产生 的语言系统 内部的根源 角度 , 把歧 义分 为语 汇歧义 、 语法歧义 、 语用歧义 。 这 种 分 类 最 能 反 映 语 言形 式 和 内容 之 间 的种 种 关 系 。
1 彳4 用语 音
( 1 ) 轻声。轻声 可以帮助 区别词性 和词 义, 有时 还 能 区别 不 同的 语 法 关 系 。 例如 , ①他爬过山没有? ②我想起来 了。
作品的意义空 间, 使之 含义深远 , 从 而使作 品富有美 学价值 , 显示 出语 言具有 的独特魅力。如 : 雪莱 的诗 “ 冬天来 了, 春天还会远吗? ” 其有意造成的具体 意向 和抽象意 向之 间的象征性语 用歧 义,使得诗超 出了 字面的限制 , 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 的想象空间。

小议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

小议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

(6)停顿歧义:
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歧义现象的歧义凸显度问题。关 51
这东西不大好吃。(如果在“东西”后停顿, 表示“这 于歧义凸显度问题,我们在这里有必要把它和歧义度区分开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2007.04
语言 应 用 研 究
来。赵元任先生是歧义度方面研究的开先河者,他在《汉语
(7) 他在桥上画画(0.65);(语义指向歧义)
歧义现象是一个从无到有或者从有到无的过程,这个有无过
(8) 我们学校就去了20几个人(0.6);(语义指向歧义) 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 歧义凸显度的研究不
(9) 追得我满头大汗(0.6);(语义关系歧义)
能盲目地虚下结论, 必须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歧义凸
歧义现象被理解为有歧义概率的大小。但是,这种歧义凸显 此,上文我们提到的类似“自行车没锁”“她是去年生的孩
度的大小区分却是语言学上的一大难题,因为歧义问题其实 子”,这样的歧义现象基本上很容易识别,但是类似“学生
是语言的认知问题, 涉及到人类理解语言的机制。从认知角 家长”“西方语言研究”就不太容易让人马上察觉歧义,需
查,现介绍如下:
构层次和结构关系,语义因素包括语义指向和语义关系等。语
调查时间:2007 年1月11日。
义因素和结构因素相比,语义因素借助词义和语境,在交际
调查对象:20名朋友,均为大学文科专业学生。
时的意义抉择方面更具有优先性,而且在汉语这种意合语言
调查方式: 每人按要求做一份调查问卷。请在你语感第 中,结构形式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语义因素和结构因
85);(语义关系歧义)
别,具有较高的歧义凸显度。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汉语语法是汉语民族以及非汉语民族使用汉语过程中的一套语言习惯,包括构成汉语句子的词汇、词类和句法等,用来指导日常交谈。

它是汉语
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汉语语法系统的总结,是汉语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种
非常重要的产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语法中的歧义分析,以便读者更深
入地理解汉语语法及其重要性。

汉语语法歧义分析是指在汉语语料中和发现歧义句子,并对歧义句子
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对汉语的深入研究,在汉语词汇
和句子结构规律中发现歧义的情况。

由于汉语词汇、语法句法等都有其内
在的规律,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单词和句子的歧义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出来。

歧义分析可以通过词汇、句法、句子结构等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词
汇分析是指确定和理解词汇的语义,从而揭示歧义句子的意思。

其次,句
法分析是指根据句子中的不同结构形式研究句子的意义,从而得到对歧义
句子的解释。

最后,句子结构分析是指研究句子结构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以及句子结构的可能歧义,从而获取歧义句的解释。

此外,歧义分析还可以根据文言语言的规律,通过复句分析和多种意
思表述来确定歧义句的正确理解。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分化方法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分化方法

091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歧义现象成因复杂、形式繁多,这不单单展现出现代汉语的错综复杂,更体现出现代汉语的精细微妙。

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歧义现象,对人们的交际、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对信息的顺利传递造成了必然的影响。

因而分化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是很有研讨意义的。

研究分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就是透过语言表面相同的形式,去挖掘语言本质上的不同语义,去考察表达多种可能的语言内容。

本文拟对现代汉语中存在歧义现象的原因及分化歧义句式的方法做浅层的探讨分析。

一、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的成因分析(一)语音造成的歧义1.同音同形字词造成的歧义如:(1)“别给我戴帽子!”的“帽子”可以理解为:①一种戴在头部的服饰;②罪名、坏名声。

2.同音异形字词造成的歧义如:(2)“同学们好,我是Zhang老师。

”的“Zhang”可以理解为:①张姓氏;②章姓氏。

3.多音字词造成的歧义如:(3)“还欠款300元。

”的“还”可以理解为:①读音为“huan”,已经还了欠款300元;②读音为“hai”,还剩下欠款300元没有返还。

4.轻重音造成的歧义如:(4)“我想起来了。

”可以理解为:①重音放在“想”,指事情被想起来;②重音放在“起来”,指想要将身体起来一些。

(二)词汇造成的歧义1.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5)“母亲走了。

”的“走”可以理解为:①离开;②去世。

2.词语、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如:(6)“我想要炒白菜。

”的“炒白菜”可以理解为:①偏正结构的词,是一道菜名,指炒的白菜;②动宾结构的短语,重点是放在“炒”这个动作。

3.连词“和”造成的歧义如:(7)“她丢下弟弟和哥哥玩去了。

”可以理解为:①她丢下了弟弟,和哥哥玩去了;②她将弟弟和哥哥都丢下,然后去玩了。

(三)语义造成的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如:(8)“他谁都了解。

”可以理解为:①“他”是施事,他很熟悉大家,都了解;②“他”是受事,大家对他都很了解、熟悉。

2.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如:(9)“他有个将军孙子很神气。

(完整版)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完整版)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

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

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

施受关系不同.8。

词语辖域不同.9。

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

蕴含不同.12。

预设不同。

13。

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词引起的歧义,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现代汉语第六节语义分析及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第六节语义分析及歧义现象

• (3)定语的语义指向
• 他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前指主语)
• 他上了一个晚上的网。

(前指述语)
• 我倒了一满杯米酒。

(后指中心语 )
• 他看了一上午的书。
• 我走了一大截冤枉路。
• 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
• (4)谓词性成分的语义指向


水我都浇了花了。

小李刚死了父亲。


他在火车上写标语。


A.死了三天了

B.等了三天了

C.看了三天了

D.挂了三天了
• 思考题(二) • “adj.+(一)点儿”祈使句中的adj.的语义特征: • A.谦虚点儿!客气点儿!大方点儿!灵活点儿! • ( 坚强、主动、耐心、细心、虚心、积极) • B.远一点儿!近一点儿!高一点儿!低一点儿! • (大、小、粗、细、浓、淡) • C.*滑头点儿!自满点儿!悲观点儿!笨点儿! • (骄傲、冒失、散漫、啰嗦、小气、呆、倔) • D.*棒一点儿!帅一点儿!健康一点儿! • (高尚、可爱、平凡、伟大、崇高、出色、优秀)
• 1、帮助消除歧义
• 我们要去修路。

(结果、受事)
• 我们学校反对的是陈校长。

(施事、受事)
• 2、解释某些句法现象
• 在园子里浇水→把水浇在园子里
• 在园子里浇花→*把花浇在园子里
• 3、有助于深化动词、名词等的研究。
• 4、有助于计算机的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 参考书目:
• 菲尔墨《“格”辩》,商务印书馆2002 • 孟琮《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现代汉语歧义的界定

现代汉语歧义的界定

现代汉语歧义的界定本文在区别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模糊及歧义与笼统的基础上,给歧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歧义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

标签:歧义多义模糊笼统歧义的界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歧义不但涉及到语言内部的各个层面,而且也和语言外部的一些概念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织。

想要给歧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要处理好歧义和语言内部各要素以及语言外部各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歧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歧义与多义语言学界对是否应该区别歧义与多义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不需要区别歧义和多义,认为歧义和多义是一回事。

但是更多的学者主张要区分歧义和多义。

我们认为,歧义和多义之所以会让人们感觉一样,是因为这二者确有相同之处。

其共同之处就是二者都是指同一语言表达形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从这一点来说,多义和歧义在本质上有相同的一面。

但歧义和多义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多义是静态的,歧义是动态的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把语言的单位分成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静态单位是指语素、词、短语、短语词;动态单位是指小句和句子。

根据这一划分,我们认为多义是存在于语言的静态单位中的,歧义是存在于语言的动态单位中的。

这可以从哈特曼、斯托克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对多义和歧义所下的定义中找到证据:“多义现象、多义性,用这个术语来表示一个词语或短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这种情况。

”“一个结构,如果对它有不止一种理解,我们就说这个结构均有歧义,或二义性。

”①在这两个定义中,多义是针对“词语”或“短语”来说的,而歧义是针对“结构”来说的。

在对歧义的定义中有一个词很好地说明了歧义的动态性,这个词就是“理解”,“理解”注定是动态的。

而对多义的定义中却没有“理解”一词,“理解”一词是区别这两个定义的关键。

从多义和歧义的归属来说,多义是静态的,所以属于语言的语义层面,是属于语言的;而歧义是动态的,属于语言的语用层面,是属于言语的。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1)几天之后,他终于想起来了.ﻭ(“起来”读重音时为动宾关系,轻音时为动补关系。

)(2)你们笑什么?(“什么”读重音时表示询问,轻音时表示责难。

)3.内部曲折ﻭ(1)这个地方没有缝.(“缝"读féng时,表示缝补;读fèng时表示缝隙。

)(2)这人真好说话。

(“好”读hǎo时,表示这人通情达理,不为难人;读hào时,表示这个人爱说话。

)以上主要是书面语情况,口语里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同音字上,如:你们什么时候īzhōng考试?(īzhōng是指“期中"还是指“期终”?听者肯定分不清。

)二、与词义有关的歧义ﻭ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一部分歧义是由词义问题引起的,与引起的歧义不同,它们不仅在书面语中存在,而且在口语中同样如此。

1.词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1)你先坐这等着,我去买饭。

(这里的“饭”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大米饭,也可指**类煮熟食品。

)ﻭ(2)来的多半是文学院的学生。

ﻭ(“多半"既可表示数量概念“大半,超过多数”,也可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2.由短语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1)这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会说话。

(“不会说话”既可指是哑巴,也可指交际方面不善于与人交流.)(2)大家都说他手长,我倒没发觉。

ﻭ(“手长”既可指手体细长,也可指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3.由兼类词引起的歧义ﻭ“服务员,我的饭不热了。

”ﻭ(“热"当动词用时,表示饭不加热了;当形容词时,表示饭凉了。

)ﻭ三、与语法关系相关的歧义1.由结构关系的多重理解引起的歧义下边那根棍长三寸。

(“长三寸"既可构成主谓关系,表示长度为三寸;也可构成偏正关系,表示比较,为长度上多出三寸。

)ﻭ2.由层次关系多样性引起的歧义ﻭ高级干部俱乐部。

ﻭ(“高级干部俱乐部”一种层次是“高级"与“干部俱乐部”构成直接关系,指干部俱乐部高级;另一种是“高级干部”同“俱乐部”构成直接关系,指俱乐部是高级干部的休闲场所.)ﻭ四、与深层语义关系相关的歧义ﻭ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大多数情况下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一致的,有时深层语义关系有分歧,可以在表层结构中体现出来。

现代汉语:复句分析

现代汉语:复句分析

(3)这个时节,北京尚且已经下雪了,何况哈尔滨呢?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从语义上看主要有四种: 4. 连锁递进
→ 也叫多级递进。句子的意思进了一层,还可以再进一层,
以至最大限度。例如: (1)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 后影,刹时变大起来,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 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 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实际语言中,也有包含多个“不但”类预递词的连锁复 句。例如:
复句与单句的区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句法结构 → 单句 VS 复句 2. 关联词语 → 复句最重要的形式标记,作用:显示、选示、强化
3. 停顿→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形式标志。复句的分句之间一
般要有停顿,书面上大都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但 并非绝对。如紧缩复句无停顿,例句: 你去我就去。
“与其说……,不如说……”格式。后项可以出现“更准
确些、更为确切、更合适”等简单评价。例如: (2)我觉得,与其说秋是“顽皮的女孩”,毋宁说它是粗 壮底汉子更为贴切点吧!
含义:这类歧义是指同一种线性序列、同一种组合层次、 同一种句法关系具有多种语义关系。
举例:“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其中“通知的人”既可以理解成通知这个动作的发出者 (施事);也可以理解成通知这个动作的接受者(受事)。 同类的如: 相信的是傻瓜 王老师已经问了 汽车运走了 鲁迅的书(很丰富) 开刀的是她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鸡不吃了 母亲的回忆(令人难忘)
要不就是、要不然就是”等。例如:
(2)最近天气很不好,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再不然就是 刮风。
(五)取舍复句
也叫优选复句。说话者在分句提供的两个以上的可能项
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识别现代汉语中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

识别现代汉语中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

识别现代汉语中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其中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汉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并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一、多义词的定义与特点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

多义词的特点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这给我们理解和运用词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多义词的定义与特点。

1. 例子1:钢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钢笔来写字。

然而,钢笔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在工业领域中,钢笔可以指代一种用钢材制成的工具。

这就是钢笔这个词语的一个例子,它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理解。

2. 例子2:银行银行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语,它通常用来指代金融机构。

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银行也可以有其他的意思。

比如,在河流的一侧,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银行。

这就是银行这个词语的另一个例子,它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理解。

二、多义词的理解与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多义词对于我们的汉语学习和日常交流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多义词。

1. 上下文推断法在理解多义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来确定词语的具体意思。

通过观察词语所处的句子,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比如,在句子中提到了银行的金融服务,我们就可以确定银行是指金融机构。

2. 词语搭配法多义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通过观察词语的搭配,我们可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比如,在搭配中出现了“写字”这个动作,我们就可以确定钢笔是指用来写字的工具。

3. 查字典法当我们遇到一些生僻的多义词时,可以通过查字典来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字典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汉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三、歧义词的定义与解决方法歧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解释,这种词语常常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困扰。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浅析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浅析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浅析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实际的交流中,它往往会引起误解,从而影响交流的有效性。

歧义是指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然而,目前,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汉语是一种思维而非文字的语言,运用一些抽象的文字来表达比较复杂的事物。

其次,在汉语中缺乏规范体系,同一词语之间和用语之间也没有严格的范围、条件和普遍性。

最后,汉语本质上是一种变化无穷的语言,由于不受外力抑制,语言变化非常快,而且地域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会使不同地区的说法出现细微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使用汉语时要格外注意不至于因歧义而产生误解。

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歧义的词语,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把握不同的意思。

同时,有必要加强对歧义问题的研究,使歧义词语尽量准确地使用,同时及时进行修正,减少对交流的干扰。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引言现代汉语歧义现象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或短语可能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这给人们的交流和阅读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原因、具体表现、影响及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汉语歧义问题。

背景分析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出现,既与语言本身的特性有关,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汉语词汇量大,且很多词语具有多个含义,容易造成歧义。

其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语言的用法和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歧义。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也会对语言的解读产生影响,进而产生歧义。

具体解释现代汉语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义性:很多汉语词语具有多个含义,且这些含义可能在某些语境下都能成立,从而造成歧义。

例如,“老板骂你了吗?”中的“骂”既可以理解为责骂,也可以理解为口语中的谩骂。

2、模糊性:某些词语或短语的边界不清晰,其含义可能因语境而异,导致读者难以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他有点儿像老师”中的“像”可以表示相似,也可以表示比拟,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3、指代不明:当句子中出现代词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先行词,则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他打了他的老师”中的“他”可以指代打人者,也可以指代被打的人。

影响分析现代汉语歧义现象会对人们的交流和阅读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歧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或误解,影响交流的准确性。

其次,歧义可能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使其难以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

此外,歧义还可能引发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困扰,对语言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语言学习: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对语言的准确理解有助于减少歧义。

通过深入学习词汇的用法、搭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避免歧义的产生。

2、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文,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词语或短语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摘要: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蕴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表达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语音、词义、层次或语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歧义。

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换用适当的词语、增删词语或调换词语的顺序等多种手段来消除歧义。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生活和学习中,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歧义;现代汉语;语义;语法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1 / 12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内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

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

---------------------------------------------------------------最新资料推荐------------------------------------------------------ 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外界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发展。

新词的不断产生、词义的逐渐变化、语法规律的逐渐发展和表达手段的日趋灵活丰富,都表明语言在发展。

但是,外界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而反映和表述这种发展的语言总是晚于前者而出现的,是第二性的。

一个新事物已经出现,一时还没有相应的确切的语言来描述它,说明它,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一个复杂的道理或想法已经考虑成熟,在表达它时却不能尽传心意,这种情况也常有;至于复杂的感情难以言传,微妙的心理常需意会,就更不必说了。

思想要反映现实,而语言又要准确地表达思想,这当中既存在着认识与现实的矛盾,又存在着表达与认识的矛盾。

这就是说,认识不一定与现实一致,而表达有不一定与认识完全吻合,要达到这种一致的吻合,就要有相当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有个过程的。

旧矛盾解决了,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矛盾。

人们的思想及其语言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发展的。

可见,客观存在的外界事物与客观存在的人类思维,总会比3 / 12用来表达客观存在的语言更为丰富和复杂。

人们如果用无限复杂的语言就非常难学,甚至根本学不会。

于是,人民便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去表达不止一种思想,语言手段便有了多义性。

多义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歧义。

因此,语言所以会有歧义,从根本上说,还是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三、歧义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表达需求,歧义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在此,我们就其中的一部分来举例说明。

(一)积极歧义和消极歧义按照歧义的所造成的利与弊来分类,歧义可以分为:积极歧?x和消极歧义。

语言有歧义不能一概说都是无益的,因为它也有积极的,有益的一面。

我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有些就是利用了词语、句子乃至篇章的多义性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从而加强了作品含蓄、隽永的效果。

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笑话也有故意利用语言的歧义而妙趣横生的。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阿凡提的故事》中的《给大阿訇理发》中的一段对话,很经典:---------------------------------------------------------------最新资料推荐------------------------------------------------------ 阿訇,你要眉毛吗?当然要,这还用问!阿訇说。

好!你要我就给你!阿凡提说着,飕飕几刀,就把阿訇的两道眉毛刮下来,递到他手里。

大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谁叫你自己说过要呢。

阿訇,胡子要吗?阿凡提又问。

不要,不要!大阿訇连忙说。

好,你不要就不要!阿凡提说着,又飕飕几刀,就把大阿訇的胡子刮下来,甩在地上。

对这位理发时一贯不给钱的大阿訇,阿凡提机智地利用了要这个词的两种不同意思(要得到和要保留)造成的歧义来构成笑料。

语言的歧义还有消极的、有害的一面。

这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主要着眼点。

国际条约、协议等文件中又歧义,就会有关各方面的争执,甚至使某方蒙受重大损失。

例如,清政府曾向德国借钱修筑胶济铁路,作为代价之一,1898 年的《胶澳租界条约》中这样写道:沿铁路三十里之煤铁等矿,德国有权开采。

当时议定的是铁路左右共三十里。

结果软弱的清政府在德国硬说是左右各三十里的情况下,只好听任多付出一倍之地的采矿权。

现在,如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有歧义,就可能影响到下级有5 / 12关部门、单位对党和国家某些方针、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

一般的公务文书出现歧义,也会造成理解和贯彻的差异。

而合同、协议之类的契约性文书出现歧义、争执、赔偿等麻烦就更不易避免。

科学论文或设计中有歧义,首先就消弱和损害了它的科学价值;如果再照不当的理解去付诸实施,就可能使工程或实验等归于失败,甚至照成重大的损失并浪费大量资金。

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有歧义句,虽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争执和损害,但是,它会导致说理不清,或是交代不明、描绘不准,从而有损于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人物形象的鲜明和清晰,以至降低文章或作品的表达效果。

上述几个方面说明,在诸多文体中、在诸多场合下,语言上的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二)口语歧义和书面语歧义按语言的表现形式来看,歧义又可分为口语歧义和书面语歧义两类。

口语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声音,属于听觉的;书面语传递信息的媒介是文字,属于视觉的。

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歧义和口头语言的歧义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

一种有歧义的语言形式,如果说出来或写出来都有歧义,这体现了二者的共同之处。

二者的区别在于:---------------------------------------------------------------最新资料推荐------------------------------------------------------ 有些歧义只在口语中存在,到了书面上就没有歧义了。

这表现在同音字或同音词上。

例如:(1)他姓 zhang。

(2)小王期 zhong 考试全优。

人们在听到这些话以后,就可能有疑问。

例(1)是弓长张还是立早章?例(2)是期中考试还是期终考试?可是,这些话一旦写出来,歧义就消失了。

可见,写出汉字,即用书面语表达,就有分辨歧义的作用。

另外,有些歧义只在书面语言中存在,改用口头语言表达就没有歧义了。

这是因为口语能体现不同的语调、重音、停顿和缓急等,而这些辅助性的表达手段正是区别某些歧义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准备好了。

这个句子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在书面上是有歧义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由我来准备,好了,也可以理解为:我已经准备好了。

这两种意思在口语中完全可以分辨:意在前者时,我读得重而长,好了读得轻而短,整个语调是下降7 / 12的;意在后者时,我一般并不重读,好了读得重,整个语调是平行的或是上升的。

其实,有时如果孤立地看书面上的某些句子,或是这类句子的句意在文中是孤立的时候,许多都是有歧义的。

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

可见,口头语言具有明显的分辨歧义的作用。

一些歧义可以在口头语言中排除。

实际上,口头语言还由于对象明确,场合具体,针对性强,辅助性表达手段丰富,出现歧义的情况要比书面语少得多。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歧义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比如,按照是否依赖语言环境来分类,歧义还可分为语境歧义和非语境歧义。

四、歧义产生的原因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像上文提到的语言环境不同而产生歧义、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导致产生歧义。

在这里,我们就由词语的某些特点引起的歧义做一些探究。

首先,由词语的同音引起的歧义。

这种歧义,有人称其为同音歧义,常见于口语中,如上文中提到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就是由于词语的同音而引起的。

其次,由词语的多义引起的歧义。

在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中,由词语的多义性而引起的歧义占有一定的比重。

---------------------------------------------------------------最新资料推荐------------------------------------------------------ 任何语言的词汇中只有少数的单义词,主要是科学术语之类的,大多数词是多义的,所以,多义性是词语的特点。

由词引起的歧义,多数是由多义词入句引起的。

所谓多义句和多义词是指不止一个意思的句子和词。

多义词和多义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不产生歧义,这是受上下文制约的,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刘明要考张老师的研究生。

这句话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是有歧义的。

考有报考的意思,又有考查、考问的意思。

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刘明要报考张老师的研究生,又可以理解为刘明要考查张老师的研究生。

另外,由词语的指代不明会产生歧义、由于词的兼类、词同词素的界限不清、复指成分界限不清、词语的搭配组合方式不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等都会引起歧义。

五、消除歧义的方法既然歧义产生了,我们就要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