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各论——重镇安神

药方各论——重镇安神
药方各论——重镇安神

一、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方论】

元·李杲: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以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补其血不足,朱砂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医学发明》)

明·吴昆:忧愁思虑,则火起于心,心伤则神不安,故苦惊;心主血,心伤则血不足,故喜忘;心愈伤则忧愁思虑愈不能去,故夜不能寐。苦可以泻火,故用黄连;重可以镇心,故用朱砂。生地凉心,当归养血。炙甘草者,所以益脾,脾是心之子,用之欲其不食气于母故尔。

梦中惊悸者,心血虚而火袭之也。是方也,朱砂之重,可使安神;黄连之苦,可使泻火;后苄之凉,可使清热;当归之辛,可使养血,乃甘草者,一可以缓其炎炎之焰,一可以养气而生神也。(《医方考》)

清·叶仲坚:经曰: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惊悸怔忡,重则痴妄癫狂耳。朱砂具光明之体,赤色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生津,抑阴火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之第一品。心苦热,配黄连之苦寒,泻心热也,更佐甘草之甘以泻之。心主血,用当归之甘温,归心血也,更佐地黄之寒以补之。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形自正也。(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张璐:凡言心经药,都属心包。惟朱砂外禀离明,内含真汞,故能交合水火,直入心脏。但其性徐缓,无迅扫阳焰之速效,是以更需黄连之苦寒以直折其势。甘草之甘缓以款启其微,俾膈上之实火虚火,悉从小肠而降泄之。允为劳心伤神,动作伤气,扰乱虚阳之的方,岂特治热伤心包而已哉?然其奥又在当归之辛温走血,地黄之濡润滋阴,以杜火气复炽之路。其动静之机,多寡之制,各有至理,良工调剂之苦心,岂可忽诸!(《张氏医通》)

清·陈念祖:此方用朱砂之重以镇怯,黄连之苦以清热,当归之辛以嘘血①,更取甘草之甘以制黄连之太过,地黄之润以助当归所不及。方意颇纯,亦堪节取。(《时方歌括》)

今·时逸人:血热内扰,发为心神烦乱。朱砂、黄连、生地清热凉血,以安心神,当归补血,甘草和中。此为清热、安神之剂。如失眠者,加熟枣仁、知母以安神清热,更为有效。(《时氏处方学》)

【注释】①嘘(xu)血:温散血脉的意思。

【珍珠母丸方论】

清·徐大椿:肝虚热炽,热盛生风,心气不降,不能藏魂,而梦寐不安,故惊悸不寐焉。珠母益阴潜热,龙骨安魂定魂,人参扶元气以生津,熟地补肝阴以济火,柏仁养心气,枣仁养心神,当归养血荣肝,茯神安神定志,犀角清血分之风,沉香降九天①之气,朱砂镇心安神以宁梦也。蜜丸薄荷汤下,使肝虚顿复,则魂魄自安,而梦寐亦宁,何惊悸之不痊哉?此清补宁神剂,为肝虚热炽惊悸之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张山雷:此方治肝风,是专治肝阳自动之风。珠母、龙齿沉重潜阳,其色皆青,故专于平肝降逆。许氏以此方列为中风门之第一方,盖亦知是病之为内因,非潜镇清热不可。枣、柏、茯神清养摄纳,辅佐亦最得力,参、归、熟地则为滋养阴者设法。苟无热痰上涌,是为培本之上策。惟犀角专清心火,凡治肝风内动,宜易羚角。(《中风诠》)

今·冉雪峰:查此方以润为补,以补为通,培育生机,斡旋正气,为镇静剂中之最缓和者。珍珠乃老蚌壳部分泌珠素,多年孕育而成,气血荣周,壳际骨脉潜通,其壳之道路,不啻骨部一种特殊神经。近科学研究,蚌所分泌珠素,与壳内光辉之质相同,故用珍珠母,不啻实用珍珠。功能泻热潜阳,安神定凉,明目去翳,好颜色,鹿载而角班,泽藏珠而川媚,气化相感,爱力相袭,与神经合而为一,为镇静神经灵异之品。佐犀角、龙齿,龙、犀均灵物,其齿其角,均精华凝聚,质重能升,气清而降。再佐沉香,既藉其香以醒豁,又藉其沉以下纳。方共十药,半数俱为补药,地黄、当归,滋养肝肾,二仁、茯神,涵濡心脾,纯以补益为运化之本。全方无一暴悍峻厉,攻伐泄泄之品,在镇静剂中,实为最清纯,最平缓之方,血少精亏,虚风上僭,此为合拍。主治条文,因虚受风,须知此方非外感风邪所宜。所谓魂散不守,状如惊悸,皆脑神经病变。此方可疗脑充血之虚证,脑贫血之实证。(录自《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注释】①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磁朱丸方论】

明·王肯堂:磁石辛咸寒,镇坠肾经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辰砂微甘寒,镇坠心经为臣,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实也,肝实则目明。神曲辛温甘,化脾胃中宿食为佐,生用者,发其生气;熟用者,敛其暴气也。服药后俯视不见,仰视渐睹星月者,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则永不更作。(《证治准绳·类方》)

清·王又原:经曰: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则目之能视者气也,目之所以能视者精也。肾惟藏精,故神水发于肾;心为离照,故神光发于心。光发阳而外映,有阴精以为守,则不散而常明;水发阴而凝结,有阳气以为布,则洞悉而不穷。惟心、肾有亏,致神水干涸,神光短少,昏冒①、内障诸证所由作也。磁石直入肾经,收散失之神,性能引铁吸肺金之气归藏肾水。朱砂体阳而性阴,能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水能鉴,火能烛,水火相济,而光华不四射与?然目受脏腑之精,精资于谷,神曲能消化五谷,则精易成矣。盖神水散大,缓则不收,赖镇坠之品疾收而吸引之,故为急救之剂也。其治耳鸣、耳聋等症,亦以镇坠之功,能制虚阳之上奔耳。(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柯琴:此丸治癫痫之圣剂。盖狂痴是心、肾、脾三脏之病。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心者,神明之主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即此谓也。然主何以不明也?心法离而属火,真水藏其中;若天一之真水不足,地二之虚火妄行,所谓天气者蔽塞,地气者昌明,日月不明,邪害空窍,故目多妄见,而作此奇疾也。非金石之重剂以镇之,狂必不止,朱砂禀南方之赤色,入通于心,能降无根之火而安神明。磁石禀北方之黑色,入通于肾,吸肺金之气以生精,坠炎上之火以定志。二石体重而主降,性寒而滋阴,志同道合,奏功可立俟矣。神曲推陈致新,上交心神,下达肾志,以生意智;且食入于阴,长气于阳,夺其食则已。此《内经》治狂法也,食消则意智明而精神治,是用神曲之旨乎!炼蜜和丸,又甘以缓之矣。(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子接:瞳神散大,孙思邈、倪微德、李东垣皆言心火乘肺,上入脑灼髓,以火性散溢,故瞳子散大。倪云忌用辛热,李云忌用寒凉,孙云磁朱丸益眼力,众方不及。磁石辛咸寒,镇摄肾精,令神水不外驰;朱砂微甘寒,收纳心经浮溜之火;磁石伏丹砂,水胜火也,故倍用磁石。《易》象曰:水在火上,乃为既济。第磁石入足少阴,朱砂入手少阴,手足经之走殊途,水火之气性各异,故倪曰微妙在乎神曲,非但生用化滞,发生气,熟则敛暴气,今以脾经之药配入心肾药中,犹之道家黄婆媒合婴姹,有相生相制之理。(《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治神水宽大渐散,光采不收,及内障拨后翳不能消,用此镇之。朱砂禀南方离火之气,中怀阴质,镇邪荡秽,随磁石吸引之,能下行入肾,自然神水肃清,而阴霾退避矣。用生曲者,藉以发越丹石之性,而助其建功也。用米饮下者,取谷气以和脾胃,使朱砂之入心,磁石之入肾,婴儿姹女,藉中土以既济之耳。立方之意,岂浅鲜哉。(《成方便读》)

清·张锡纯:磁朱丸方,乃《千金方》中治目光昏冒,神水宽大之圣方也。李濒湖解曰:磁石入肾,镇养真阴,使肾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佐以神曲,消化滞气,温养脾胃生发之气。然从前但知治眼疾,而不知治痫风,至柯韵伯称此方治痫风如神,而愚试之果验,然不若加赭石、半夏之尤为效验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今·谢观:此为治内伤目疾之第一方。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神水发于肾,神光发于心,故二脏之关系尤重,心肾有亏,致神水干涸,神光短少,则有昏冒内障诸证。方中以磁石之辛咸寒涩为君,收散失之神,吸肺金之气,以归之于肾;辰砂之甘寒重镇为臣,收浮游之火,壮清明之神,以归之于心;神曲之辛甘微温为佐,以消食化谷健脾,俾水谷之精华,可以速化而上注于目;再用炼蜜和丸之甘缓,以为之使。心肾之精华既聚,脾胃之运化复强,则真阴充沛,而目疾自除矣。(《中国医学大辞典》)

【注释】①冒(mao)眼睛失神。

二、补养安神

【酸枣仁汤方论】

清·喻昌: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上交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酸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医门法律》)

清·徐彬:虚劳虚矣,兼烦是挟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气亦不顺也,其过当责心。然心火之盛,实由肝气郁而魂不安,则木能生火。故以酸枣仁之入肝安神最多为君;川芎以通肝气之郁为臣;知母凉肺胃之气,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导气归下焦为佐。虽曰虚烦,实未尝补心也。(《金匮要略论注》)

清·罗美:经曰: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故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合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①,茯苓通阴,将水壮、金清而魂自宁,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古今名医方论》)

清·张璐:虚烦者,肝虚而火气乘之也,故特取酸枣仁以安肝胆为主,略加芎调血以养肝,茯苓、甘草培土以荣木,知母降火以除烦,此平调土木之剂也。(《张氏医通》)

清·尤怡: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补母泻子之法,以调平之。川芎补胆之用,甘草缓胆之体,补心之母气也;知母清胃热,茯苓泄胃阳,泻心之子气也。独用枣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遂其欲而收其缓,则神自凝而寐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夫肝藏魂,有相火内寄。烦自心生,心火动则相火随之,于是内火扰乱,则魂无所归。故凡有夜卧魂梦不安之证,无不皆以治肝为主。欲藏其魂,则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渗湿邪,川芎独入肝家,行气走血,流而不滞,带引知、茯搜剔而无余。然后枣仁可敛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缓其急悍之性也。虽曰虚劳,观其治法,较之一于呆补者不同也。(《成方便读》)

今·曹颖甫:酸枣仁汤之治虚烦不寐,予既屡试而亲验之矣。特其所以然,正未易明也。胃不和者寐不安,故用甘草、知母以清胃热。藏血之脏不足,肝阴虚而浊气不能归心,心阳为之不敛,故用酸枣仁以为君。夫少年血气盛,则早眠而晏②起;老年血气衰,则晚眠而晨兴。酸枣仁能养肝阴,即所以安神魂而使不外驰也。此其易知者也。惟茯苓、川芎二味,殊难解说。盖虚劳之证,每兼失精、亡血,失精者留湿,亡血者留瘀。湿不甚,故仅用茯苓;瘀不甚,故仅用川芎。此病后调摄之方治也。(《金匮发微》)

【注释】①崇水:滋肾阴的意思。崇,充;增长。

②晏(yan宴):晚。

【天王补心丹方论】

明·吴昆:心者,神明之脏,过于忧愁思虑,久久则成心劳。心劳则神明伤矣,故忽忽①喜忘;心主血,血濡则大便润,血燥故大便难;或时溏利者,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内生疮者,心虚而火内灼也。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医方考》)

明·李中梓:心者,神明之宫也。忧愁思虑则伤心,神明受伤则主不明而十二官危,故健忘、怔忡。心主血,血燥则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心火炎上,故口舌生疮。是凡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入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元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诸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录自《摄生秘剖》)

清·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汪昂:此手少阴药也。生地、元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人参合麦冬、五味,又为生脉散,益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补肺生脉,所以使天气下降也。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朱砂色赤入心,寒泻热而重宁神。读书之人,所当常服。(《医方集解》)

清·王子接:补心者,补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为之魂,当归、柏子仁、丹参流动之药,以悦其魂;心之所忆谓之意,人参、茯神调中之药,以存其意;因思虑而处物谓之智,以枣仁静招乎动而益其智;并精出入者为之魄,以天冬、麦冬、五味子宁静之药面安其魄;生之来谓之精,以生地、元参填下之药定其精;意之所存谓之志,以远志、桔梗动生于静而通其志。若是,则神之阳动而生魂,魂之生而为意,意交于外而智生焉;神之阴静而生魄,魄之生而为精,精定于中而志生焉,神之为不穷矣,故曰补心。(《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徐大椿:血虚挟热,虚热生风而心神失养,故怔忡、惊悸不已。生地、元参壮水制火,枣仁、柏仁养心安神,人参助心气,当归养心血,天冬、麦冬清心润燥,茯神、远志渗湿交心,丹参理心血,五味收心阴,少佐桔梗载药上行,俾诸药入心。若心火太旺,加黄连以直折之。此是心虚挟热惊悸、怔忡之方。炼蜜为丸,朱砂为衣,使火降神宁,则虚风自熄,而

心悸诸证无不痊矣。(《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陈念祖:小篆②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地黄补水,使水上交于心;以元参、丹参、二冬泻火,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茯以和心气,当归以生心血,二仁以安心神,远志以宣其滞,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为向导。心得所养,而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枯、舌疮、秘结之苦哉?(《时方歌括》)

清·张秉成:夫心为离火,中含真水,凡诵读吟咏,思虑过度,伤其离中之阴者,则必以真水相济之。故以生地、元参壮肾水,二冬以滋水之上源,当归、丹参虽能入心补血,毕竟是行走之品,必得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方有阳生阴长之妙。茯苓、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去痰化湿,清宫除道,使补药得力。但思虑过度,则心气为之郁结,故以柏子仁之芳香润泽入心者,以舒其神,畅其膈。枣仁、五味收其耗散之气,桔梗引诸药上行而入心。衣以朱砂,取其重以镇虚逆,寒以降浮阳,且其色赤属离,内含阴汞,与人心同气相求,同类相从之物也。(《成方便读》)

【注释】①忽忽:心中空虚恍惚。

②小篆(zhuan撰):汉字的一种书体。《法书考》:“小篆者,秦相李斯的所作也,增损大篆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

【甘麦大枣汤方论】

清·徐彬: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金匮要略论注》)

清·尤怡: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小麦,苦谷也。经言心病宜食麦者,以苦补之也。心系急则悲,甘草、大枣甘以缓其急也,缓急则云泻心。然立方之义,苦生甘是生法,而非制法,故仍属补心。(《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此为妇人脏躁而出其方治也。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而交会于中土也。(《金匮要略浅注》)

清·莫枚士: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躁宜之,凡盗汗、自汗皆可用。《素问》麦为心谷,《千金》曰麦养心气。(《经方例释》)

清·顾松园: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也,血充则燥止,而病自除矣。(《顾松园医镜》)

助眠的常用药酒有

助眠的常用药酒有哪些?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2005-1-26 14:46:53 文字大小:【大】【中】【小】药酒对于防治失眠及助眠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有的患者不能饮酒,还有的药酒酒精含量较高,故心脑血管及溃汤病人不宜饮用。做为助眠用的药酒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丹参酒 组成:丹参30g,白酒500g。 功效:通九窍,补五脏,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活血祛瘀,有令人不病之功。 主治:用于血瘀引起的失眠。 制法:丹参洗净切片,放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白酒、纱布袋同放入酒瓶内,盖上盖,封口,浸泡15天即可。 用法:随量饮之。 (2)徐国公仙酒 组成:龙眼(去壳)1~1.5kg。 功效:补心血,壮元阳,悦颜色,助精神。 主治:怔忡惊悸之失眠。 制法:头酿好烧酒1坛,龙眼肉入内浸之,日久则颜色娇红,滋味香美。 用法:早晚各随量饮数杯。 (3)长生酒 组成:枸杞子、茯神、生地、熟地、山茱萸、牛膝、远志、五加皮、石菖蒲、地骨皮各18g 。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安神。 主治:腰膝无力,心悸健忘、须发早白、夜寐不安。 制法:上药研碎,装入细纱布袋内、放入酒坛,加米酒2L,密封,浸泡15天即成。 用法:每日晨起服10~20ml,不可过饮。 禁忌:忌萝卜。

(4)养神酒 组成:大熟地90g,甘枸杞、白茯苓、建莲肉、山药、当归身各60g,大茴香、木香各15g ,薏苡仁、酸枣仁、续断、麦冬各30g,丁香6g,桂圆肉240g。 功效:安神定志,益肾通阳。 主治:肾阴阳两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健忘。 制法:将上述茯苓、山药、薏苡仁、建莲肉制成细末,余药切成片,一起装入绢袋内,以白酒10kg,浸于罐内封固,隔水煮至药浸透,取出静置数日后即成。 用法:随量饮之。 (5)阳春酒 组成:熟地15g,人参、白术、当归、天冬、枸杞子各9g,柏子仁、远志各7g。 功效:健脾和胃,补气养血,安神定志。 主治:头晕心悸、睡眠不安,或各种肿疡后期,疮口不能收敛。 制法:上药研碎,装入绢袋内,放入瓷罐里,加酒2.5L,浸10天左右。 用法:日2次,早晚温饮20ml。 (6)杞枣酒 组成:枸杞子45g,酸枣仁30g,五味子25g,香橼20g,何首乌18g,大枣15g。 功效:补肾滋阴、安神清心。 主治:失眠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者,对肝肾阴虚、入睡迟者效佳。 制法:上方药物,加白酒1000ml,共浸酒1周后滤出备用。 用法:每晚睡前服20~30ml。 疾病查询 科室

11种助眠食物胜过安眠药

11种助眠食物胜过安眠药让你睡得更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劳逸结合不好,人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弓I起许多人失眠,因而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烦恼。服用安眠药,虽能暂时解除失眠的烦恼,但“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不仅会有副反应,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达到调节睡眠的效果。 1?牛奶 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昏昏欲睡的 神经递质一一五羟色胺;另一种是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让人感到全身舒适,有利于解除疲劳并入睡。对于由体虚而导致神经衰弱的人,牛奶的安眠作用更为明显。睡前喝 1杯牛奶可催人入睡,对中老年人尤为适合。 2.小米 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 3.核桃

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滋补食物,已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具体吃法是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4.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晚餐后嗑一些葵花子,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消食化滞,帮助睡眠。 5.大枣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补五脏、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著疗效。晚饭后用大枣煮汤喝,或取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阿胶文火煨成膏,睡前食1?2调羹。

6.蜂蜜 有补中益气、安五脏、合百药解百毒的功效,对神经衰弱的失眠有效。 7.醋 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消除疲劳的作用非常明显,可用一汤匙食醋加入温开水中服食。饮后静心闭目,有助入睡。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 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 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五谷杂粮养生配方大全

五谷杂粮养生配方大全 五谷杂粮养生粉常用配方 1、滋养延年、智慧配方: 黑芝麻、核桃 2,养血养颜配方: 红枣、枸杞、黑米、黑豆、花生、核桃 3,开胃健脾、宝宝配方: 山楂、腰果、糙米、黑芝麻、黑米、燕麦、红枣、淮山4,祛湿清热美白配方: 莲子、茯苓、芡实、薏米、黑芝麻、核桃、黑米、黑豆5,排毒纤体、窈窕配方: 绿茶、花生、大麦、黑豆、糙米、南瓜籽 6,降三高配方: 荞麦、燕麦、玉米、黄豆、花生 7,补肾助元、乌发配方: 芡实、首乌、黑豆、葵花籽、核桃、枸杞、大麦、黑芝麻五谷食疗养生配方 1、安神助眠食疗配方: 莲子、芡实、红枣、黑芝麻 2、生地乌发食疗配方: 首乌、黑豆、核桃、黑芝麻、枸杞、大麦、芡实

薏米、银杏、核桃、黑芝麻、杏仁、茯苓、红枣、葛根4、健脾开胃食疗配方: 淮山、荞麦、红枣、薏米 5、补脑益智食疗配方: 黑芝麻、核桃、南瓜籽、银杏 6、清热祛湿食疗配方: 茯苓、薏米、莲子 7、丰胸食疗配方: 木瓜干、葡萄籽、黄瓜籽 8、皮肤美白食疗配方: 葡萄籽、燕麦、麦胚芽、白芷、白茯苓 9、高血压食疗配方: 芹菜籽、黄瓜籽 10、瘦身食疗配方: 魔芋粉、荷叶粉、冬瓜粉、山药、山楂干 11、通便排毒食疗配方: 燕麦、荞麦、淮山、黑芝麻、糙米、葛根 12、纤体减肥食疗配方: 淮山、红豆、燕麦、糙米、荞麦、绿豆、黑芝麻 13、贫血补血食疗配方: 红枣、枸杞、黑米、黑芝麻、首乌、红豆、阿胶

枸杞、黑豆、首乌、芡实、南瓜籽、核桃、黑芝麻 15、降血压、血脂、血糖食疗配方: 银杏、荞麦、燕麦、黑芝麻、黄豆、糙米、茯苓、核桃。 五谷养生配方推荐 小孩类: 核桃、莲子、淮山、糙米、小麦、小米、高粱、白芝麻 中老年人类: 黑芝麻、莲子、玉米、燕麦、糙米、黄豆、小米、红米 营差早餐类: 黑芝麻、薏米、莲子、淮山、燕麦、黑米、糙米、黑豆、小麦 滋阴补肾类: 核桃、南瓜籽、黑芝麻、枸杞子、淮出、黑米、黑豆、经米、黄豆、糙米 养颜美容类: 薏米、红枣、黑芝麻、茯苓、黑米、红米、燕麦、黑豆、小麦、玉米排毒通便宜食: 黑米、黄豆、糙米、红米、燕麦、玉米、花生、黑芝麻 养心安神宜食: 小米、莲子、芡实、小麦、糙米、黄豆、燕麦、黑芝麻 减肥纤体宜食: 糙米、燕麦、绿豆、黑米、玉米、红豆、红米、黑芝麻

伤寒论的方剂的度量衡转化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郝万山 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 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 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从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

11个安神助眠小妙招

11个安神助眠小妙招,让你睡足“美容觉” 引导语:拥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是很重的要,睡眠不足直接影响着第二天的精神状况,工作和学习都会受到影响。下面是一些提高睡眠质量的11个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2、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3、梳头 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4、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5、洗(搓)脚 “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脚是“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 6、喝杯加蜜牛奶 “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人更佳。 7、脚趾小运动让你快速入睡 躺到床上做一做简单的脚趾小运动,有助于缓解一天的疲劳。伸直脚趾持续5秒,弯曲脚趾持续5秒,反复5次就完成啦! 8、助眠精油 有些姐妹睡眠质量一直不好,就需要想些特别的办法,其中使用精油是比较简单使用的方法之一。 薰衣草精油是比较公认的助眠精油,可以在沐浴时加入到水中,也可将1滴精油混合在基础油中,涂抹在太阳穴和鼻子下。 9、晚上不打扫卫生 清扫房间使用的喷雾剂和化学清洁剂都可能刺激呼吸道,从而影响睡眠。 10、擦掉化妆品 带着化妆品睡觉会导致皮肤发炎,夜间抹香水的人,应该考虑到引发哮喘的可能性。 11、卧室里只能摆放郁金香 卧室里不能有花卉,因为它们能引起人们的过敏反应。 专家建议:卧室里只允许摆放郁金香,郁金香不会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危险。

改善睡眠的小方法

简单的有效的改善睡眠的小方法: 第一步:睡觉前一个小时喝一杯热牛奶,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睡。或者,洋葱适量捣烂,装入瓶内盖好,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也会有助入睡。 第二步:洗漱完后用热水舒服的泡泡脚〔25分钟左右水冷了后再添一点热水,温度适宜自己为佳,最好能稍微热一些〕泡好后把脚擦干,用手来回搓脚心,顺着脚掌的两侧来回搓,大约搓100次以上为宜。 第三步:进入被窝里选择较最舒服的姿势躺下,平躺好,先自我按摩头部 用两手食指第第二节内侧缘从两眉内侧推向外侧,30次 用两手中指端轻轻揉按太阳穴,30次 用两手拇指罗纹面,沿两侧颞部由前向后推摩,30次 用手掌根部轻轻拍击头顶囟门处,10次 用两手拇指端揉按风池穴,30次 第四步:自然闭起双目,双手叠放在自己的腹部,深呼吸,静静的感受呼出的气息,然后感受吸进的气息,慢慢的呼吸,不要急,只想呼吸,感受气流从鼻孔的进入,慢慢的流入肺部,进入丹田,然后,慢慢地用鼻子把气呼出来。 如此循环坚持,深呼吸,慢呼吸,如此做超过100次,不要去想深呼吸的次数,要一遍接一遍的去坚持做,这个时候喝进去的牛奶已经被消化吸收了开始发挥它促进睡眠的作用这时候的你身体会开始非常轻松心理也平静如潮漫漫的就进入梦乡了。 为了增加辅助效果,可以听一些轻音乐,节奏轻缓的,流水声,海潮声,或是优美的旋律。音调和音量要低,近似于刚刚听到为宜,这样有助于静心,因为声音越小,人一旦想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想要做的事情上来,有助于睡眠。 下面增加几个可以多选的方法: 1、学习一些瑜伽动作,简单有效的基本动作。 2、早起、晚上去散步,静走,9点左右,睡觉前出去到安静的地方走走,最好有人陪伴!!! 3、做一些热身运动,比如仰卧起坐,伸展身体,或是蹲起立。 4、这个办法是一般人都会有的经历,就是看自己不感兴趣的文学、数学、散文、诗歌、历史等,不要看杂志、小说、历险记一类的可以调动情绪的书籍。 O(∩_∩)O~

重镇安神的中药材

《重镇安神类中药材》 (11味——朱砂、磁石、礞石、琥珀、龙齿、紫石英,珍珠、珍珠母、金礞石、白石英,马 宝) 《朱砂》——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微寒),药味(甘),入经(心),功效(镇惊、安神、清心、解毒)。特注(有毒)。 《磁石》——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寒),药味(咸),入经(肝、心、肾),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礞石》——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平),药味(甘、咸),入经(肝、心、肺),功效(平肝、镇惊、坠痰、下气)。 《琥珀》——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平),药味(甘),入经(肝、心、膀胱),功效(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 《龙齿》——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凉),药味(甘、涩),入经(肝、心),功效(镇静、安神、清热、除烦)。 《紫石英》——药类(重镇安神),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肺、肾),功效(镇静、安神、温肺、暖官)。 《珍珠》——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寒),药味(甘、咸),入经(肝、心),功效(定惊、安神、解毒、生肌、明目、消翳)。 《珍珠母》——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寒),药味(咸),入经(肝、心),功效(定惊、安神、平肝、潜阳、明目)。

《金礞石》——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平),药味(甘、咸),入经(肝、心、肺), 功效(平肝、镇惊、坠痰、下气)。 《白石英》——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微温),药味(甘、辛),入经(心、肺、肾),功效(安心神、温肺肾、利小便)。 《马宝》——药类(重镇安神),药性(凉),药味(甘、咸),入经(肝、心),功效 (镇惊、清热、解毒、化痰)。特注(有小毒)。 自渡子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计量考: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 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1.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8.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子,先煮二小时左右,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被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附方: 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生姜二两,细辛三两。

伤寒论全部药方分类录

傷寒論全部藥方分類錄 姜佐景編製五十一年(1962)國醫節 王全民重新打製2009年12月17日方名上端首排加()數字,係今新編號數,次排數字係示原有次序,方名字多者簡之。 ○ (子) 桂枝湯類(計14方) (1)001 桂枝湯: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2)045桂枝加桂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桂枝二兩 (或說應加肉桂) (3)083桂枝加芍湯 (原名: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芍藥三兩 (4)084桂枝加黃湯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加芍藥湯六味原量大黃二兩 (5)003桂枝加樸杏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厚朴三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6)004桂枝加附湯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7)006桂枝去芍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8)007桂枝去芍加附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湯四味原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9)044桂枝救逆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蜀漆三兩洗去腥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 (10)046桂甘龍牡湯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龍骨二兩牡蠣二兩熬 (11)064桂枝人參湯: 桂枝四兩人參三兩白朮三兩甘草四兩炙乾薑三兩 (12)069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 切大棗十二枚擘 (與(6)方同味異量)

(13)005白朮附子湯 (桂枝去桂加白朮湯): 白朮四兩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方名出金匱) (14)012桂枝去桂加苓朮湯 (桂枝去桂君茯苓白朮湯): 白朮四兩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茯苓三兩白朮三兩 附●桂枝新加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芍藥加一兩生薑加一兩人參三兩 ○ (丑) 麻黃湯類 (計9方) (15)020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一兩炙 (16)021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如雞子 大碎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枚擘 (17)022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桂枝去皮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斤洗 (附加減法) (18)008桂麻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麻黃去節甘草炙生薑切各一兩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 (19)009桂二麻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杏仁十六枚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生薑一兩六銖切大棗五枚擘 (20)011桂二越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十八銖芍藥十八銖甘草十八銖 炙麻黃十八銖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生薑一兩大棗四枚擘 (21)085麻黃附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去節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細辛二兩 (22)086麻黃附甘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 麻黃二兩去節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 片甘草二兩炙 (23)024麻杏甘石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 (寅) 葛根湯類 (計4方)

安神中药

镇静安神的中成药有: 珍黄安宫片:镇惊安神,清热解毒。适用于高热,烦躁不安,失眠 泻肝安神丸:清肝泻火,重镇安神。适用于失眠,心烦,惊悸 磁朱丸:镇心,安神,明目。适用于心肾不足引起的心悸怔仲 败酱片:镇静安神。适用于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 滋肾宁神丸:补气养血,安神定志。适用于惊悸,失眠等症。 增光片(安神药):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明目安神,增加视力。 枣仁安神液:补心养肝,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肝血虚,神经衰弱。 益脑胶囊:补气养阴,滋肾健脑,益智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 夜宁冲剂:安神,养心。适用于神经衰弱,头昏失眠,血虚多梦 养血安神丸:滋阴养血,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头晕, 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安神药 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安神药。根据药物来源及应用特点不同,安神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类。前者为质地沉重的矿石类物质,如朱砂、琥珀、磁石等,多用于心悸失眠、惊痫发狂、烦躁易怒等阳气躁动、心神不安的实证;后者为植物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等,具有养心滋肝作用,用于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宁的虚证,并常与补血养心药同用,以增强疗效。现代研究证明,不少安神药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同的安神药还分别具有明目、解毒、敛汗生津、润肠等功效。其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酸枣仁可使小鼠、大鼠、家兔、猫、狗等多种动物自主活动减少,呈现安静嗜眠状态,并使小鼠对外界刺激反应退钝。酸枣仁、远志对阈下催眠量的戊巴比妥钠呈现协向反应,可促进小鼠入睡。此二药并能对抗士的宁或戊四氮所致的惊厥。琥珀酸为琥珀成分之一,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大鼠听源性惊厥、小鼠电惊厥以及士的宁等引起的药物性惊厥均具有对抗仰用。据此推测琥珀的安神作用与琥珀酸有关。上述药物的镇静、催眠、安定、抗惊厥作用。与中医经典著作中安神药具有“养精神、零魂魄”、“益智宁神”、“治恐怯怔忡”等论述相符。临床用安神剂“磁朱丸”治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也取得一定疗效。酸枣仁、琥珀酸对正常动物可以降温,从而有利于神志的安定。 (2)其他作用:远志有祛痰作用,可能由其所含皂甙刺激胃粘膜,皮射性引起祛痰,多用于寒痰咳嗽。朱砂、磁石解毒明目,内服治疗目暗不明,外用消疮毒痈肿。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具防腐、抗真菌等作用。酸枣仁、朱砂敛汗生津,可治盗汗。柏子仁润肠,可治便秘。 ·茯神 拉丁:Poria cum Radix Pini 药材性状: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中间有一松树根贯穿。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质坚实,具粉质,切断的松根棕黄色,表面有圈状纹理(年轮)。 ·合欢花 拉丁:FlosAlbiziae 药材性状:本品为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lcm,淡黄棕色至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

伤寒论不到五十味就可组成108种方剂

经方用药统计 伤寒论不到五十味就可组成108种方剂。 1. 桂枝出现于方剂中45 次 2. 芍药出现于方剂中31 次 3. 甘草出现于方剂中47 次 4. 生姜出现于方剂中45 次 5. 大枣出现于方剂中42 次 6. 葛根出现于方剂中3 次 7. 麻黄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8. 杏仁出现于方剂中8 次 9. 柴胡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0. 黄芩出现于方剂中15 次 11. 人参出现于方剂中18 次 12. 半夏出现于方剂中19 次 13. 枳实出现于方剂中11 次 14. 细辛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5. 干姜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16. 五味子出现于方剂中4 次 17. 知母出现于方剂中7 次 18. 石膏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9. 胶饴出现于方剂中2 次 20. 茯苓出现于方剂中16 次 21. 大黄出现于方剂中13 次 22. 黄连出现于方剂中10 次 23. 麦门冬出现于方剂中5 次 24. 白朮出现于方剂中18 次 25. 桔梗出现于方剂中3 次 26. 黄耆出现于方剂中6 次 27. 猪苓出现于方剂中1 次 28. 泽泻出现于方剂中3 次 29. 甘草炙出现于方剂中80 次 30. 附子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31. 当归出现于方剂中14 次 32. 厚朴出现于方剂中7 次 33. 干地黄出现于方剂中5 次 34. 龙骨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5. 芒硝出现于方剂中3 次 36. 防己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7. 吴茱萸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8. 生地黄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9. 栝楼根出现于方剂中1 次 40. 栝蒌实出现于方剂中次 41. 牡蛎出现于方剂中3 次

病机伤寒论方剂(新整理,附方剂)

病机伤寒论方剂 太阳病 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 伤寒以麻黄汤主之(麻黄4.5g 桂枝4.5g 杏仁6g 炙甘草3g)。 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桂枝3g 芍药3g 生姜3g 炙甘草3g 麻黄3g 大枣3枚杏仁3g)(桂枝4.5g 芍药4.5g 麻黄1.5g 生姜4.5g 杏仁3g 炙甘草3g 大枣2枚)。 伤寒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主之(麻黄6g 桂枝6g 炙甘草3g 杏仁6g 生姜6g 大枣4枚石膏30g)。 中风内有火郁,以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2g 芍药3g 麻黄1.5g 炙甘草2g 大枣2枚生姜4g 石膏9g)。 伤寒而内有水饮结中上焦,以小青龙汤主之(麻黄4.5g 芍药6g 干姜4.5g 五味子4.5g 炙甘草3g 桂枝6g 半夏9g 细辛3g)。 表已解而内燥,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党参9g(或西洋参3~6g))。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主之(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茯苓9g 桂枝6g 炙甘草3g 生姜6g)。 表退而热结血分,以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主之(桃核承气汤:桃仁9g 大黄9g 桂枝4.5g 元明粉6g(冲服) 炙甘草4.5g)(抵当汤:水蛭15条虻虫15只(去翅足) 桃仁9g 大黄9g 或按相同比例,研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1~2丸,每日一次。)。 太阳坏病 入阳明去路∶ 表寒未解,而内有火郁,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麻黄3g 杏仁6g 炙甘草3g 石膏30g)。 表解而内燥,以人参石膏汤主之()。 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大黄9g(酒洗) 炙甘草4.5g 元明粉9g(冲服))。 入太阴去路∶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主之(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表解而里阳虚,以甘草干姜汤主之(炙甘草6~12g 干姜3~6g)。 表解而里阴虚,以芍药甘草汤主之(芍药15g 炙甘草9g)。 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生附子12g 干姜6g 炙甘草6g)(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 表风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桂枝6g 芍药12g 炙甘草3g 党参9g 大枣4枚生姜9g)。 表未解而里热,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12g 黄芩9g 黄连6g 炙甘草3g)。 表未解而里寒,以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 表风未解而里微咳,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表解而里湿,以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6g 炙甘草3g 白术9g 茯苓9g 生姜6g 大枣4枚)。 表虚而里实,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晚上难入睡秘方

《晚上难入睡秘方》 1、食醋催眠:有些人长途旅行后,劳累过度,夜里难以入睡,这时你可以用一汤匙食醋兑入温开水中慢服。饮后闭目静心,不久便会入睡。 2、糖水催眠:若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可饮一杯糖水。因为糖水在体内可以转化为大量血清素,这种物质进入大脑可以使大脑皮层抑制而容易入睡。 3、牛奶催眠:牛奶中的色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不仅有抑制大脑兴奋的作用,还含有能使人产生疲倦感觉的作用。它是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一杯牛奶中的含量足够起到使人安眠的作用,可以使人较快地进入梦乡。 4、水果催眠:过度疲劳而失眠的人,临睡前吃苹果、香蕉等水果,可抗肌肉疲劳;若把橘橙一类的水果放在枕边,其香味也能促进睡眠。 5、面包催眠:当你失眠的时候,吃一点面包,能使你平静下来,催你入眠。 6、小米催眠:小米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中医认为,它具有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食法: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用,可收安眠之效。 7、鲜藕催眠: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可治血虚失眠。食法:取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8、葵花籽催眠:葵花籽富含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平肝、养血、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功效。每晚嗑一把葵花籽,有很好的安眠功效。 9、莲子催眠:莲子清香可口,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近年来,生物学家经过实验证实,莲子中含有的莲子碱、芳香甙等成分有镇静作用;食用后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进而可增加5羟色胺的供给量,故能使人入睡。每晚睡前服用糖水煮莲子会有良好的助眠作用。 10、大枣催眠:大枣味甘,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粘液质、钙、磷、铁等,有补脾、安神的功效。每晚用大枣30~60克,加水适量煮食,有助于入眠。 11、催眠饮料:取洋葱100克切片,浸泡在600ml烧酒中,一星期后取出。以洋葱酒10ml,牛奶约90ml,鸡蛋一个,苹果半个榨汁。调和后,于睡前30分钟饮用。 12、莴笋催眠:莴笋中有一种乳白色浆液,具有安神镇静作用,且没有毒性,最适宜神经衰弱失眠者。食用时,把莴笋带皮切片煮熟喝汤,特别是睡前服用,更具有助眠功效。

伤寒论六经病——辩证方剂表

伤寒论六经病——辩证方剂表 伤寒论六经病——辩证方剂表 太阳病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伤寒以麻黄汤主之。麻黄汤(麻黄4.5g 桂枝4.5g 杏仁6g 炙甘草3g)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3g 芍药3g 生姜3g 炙甘草3g 麻黄3g 大枣3枚杏仁3g)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4.5g 芍药4.5g 麻黄1.5g 生姜4.5g 杏仁3g 炙甘草3g 大枣2枚)。伤寒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主(麻黄6g 桂枝 6g 炙甘草3g 杏仁6g 生姜6g 大枣4枚石膏30g)。中风内有火郁,以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2g 芍药3g 麻黄1.5g 炙甘草2g 大枣2枚生姜4g 石膏9g)。伤寒而内有水饮结中上焦,以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麻黄4.5g 芍药6g 干姜4.5g 五味子4.5g 炙甘草3g 桂枝6g 半夏9g 细辛3g)。 表已解而内燥,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党参9g(或西洋参3~6g))。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主之。五苓散(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茯苓甘草汤(茯苓9g 桂

枝6g 炙甘草3g 生姜6g)。表退而热结血分,以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主之。(桃核承气汤:桃仁9g 大黄9g 桂枝4.5g 元明粉6g(冲服) 炙甘草4.5g)(抵当汤:水蛭15条虻虫15只(去翅足) 桃仁9g 大黄9g 或按相同比例,研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1~2丸,每日一次。)。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表寒未解,而内有火郁,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3g 杏仁6g 炙甘草3g 石膏30g)。表解而内燥,以人参石膏汤主之()。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调胃承气汤(大黄9g(酒洗) 炙甘草4.5g 元明粉9g(冲服))。入太阴去路∶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主之。五苓散(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表解而里阳虚,以甘草干姜汤主之。甘草干姜汤(炙甘草6~12g 干姜3~6g)。表解而里阴虚,以芍药甘草汤主之。芍药甘草汤(芍药15g 炙甘草9g)。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四逆汤(生附子12g 干姜6g 炙甘草6g)桂枝汤(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表风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桂枝加芍药(桂枝6g 芍药12g 炙甘草3g 党参9g 大枣4枚生姜9g)。表未解而里热,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12g 黄芩9g 黄连6g 炙甘草3g)。表未解而里寒,以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表风未

药方各论——重镇安神

一、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方论】 元·李杲: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以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补其血不足,朱砂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医学发明》) 明·吴昆:忧愁思虑,则火起于心,心伤则神不安,故苦惊;心主血,心伤则血不足,故喜忘;心愈伤则忧愁思虑愈不能去,故夜不能寐。苦可以泻火,故用黄连;重可以镇心,故用朱砂。生地凉心,当归养血。炙甘草者,所以益脾,脾是心之子,用之欲其不食气于母故尔。 梦中惊悸者,心血虚而火袭之也。是方也,朱砂之重,可使安神;黄连之苦,可使泻火;后苄之凉,可使清热;当归之辛,可使养血,乃甘草者,一可以缓其炎炎之焰,一可以养气而生神也。(《医方考》) 清·叶仲坚:经曰: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惊悸怔忡,重则痴妄癫狂耳。朱砂具光明之体,赤色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生津,抑阴火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之第一品。心苦热,配黄连之苦寒,泻心热也,更佐甘草之甘以泻之。心主血,用当归之甘温,归心血也,更佐地黄之寒以补之。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形自正也。(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张璐:凡言心经药,都属心包。惟朱砂外禀离明,内含真汞,故能交合水火,直入心脏。但其性徐缓,无迅扫阳焰之速效,是以更需黄连之苦寒以直折其势。甘草之甘缓以款启其微,俾膈上之实火虚火,悉从小肠而降泄之。允为劳心伤神,动作伤气,扰乱虚阳之的方,岂特治热伤心包而已哉?然其奥又在当归之辛温走血,地黄之濡润滋阴,以杜火气复炽之路。其动静之机,多寡之制,各有至理,良工调剂之苦心,岂可忽诸!(《张氏医通》) 清·陈念祖:此方用朱砂之重以镇怯,黄连之苦以清热,当归之辛以嘘血①,更取甘草之甘以制黄连之太过,地黄之润以助当归所不及。方意颇纯,亦堪节取。(《时方歌括》) 今·时逸人:血热内扰,发为心神烦乱。朱砂、黄连、生地清热凉血,以安心神,当归补血,甘草和中。此为清热、安神之剂。如失眠者,加熟枣仁、知母以安神清热,更为有效。(《时氏处方学》) 【注释】①嘘(xu)血:温散血脉的意思。 【珍珠母丸方论】

安神助眠的6种食物

安神助眠的6种食物 夏天的气候炎热干燥,致使人们心火旺盛,容易产生烦躁抑郁的情绪,加上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所以夜间失眠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失眠或睡眠不足往往会使第二天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长期下来,也会加重身体的负担,造成伤害。那么夏季应该怎样改善睡眠呢?人们生活最离不开吃,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安神助眠的食物吧! 1、土豆 土豆算是一种日常蔬果吧,所含的营养物质可以清除对可诱发睡眠的色胺酸起干扰作用的酸,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它还可以用来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等。为了方便,你只要将烤马铃薯捣碎后掺入温牛奶中食用即可。 2.原珍向天果 原珍向天果是所罗门群岛的一种野生植物果实,所含的营养成分能够涵盖人体的五脏六腑,能够助神安眠,提高睡眠质量。《马来西亚草药目录》记载过,原珍向天果也能够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三高类疾病。 3、核桃 大家都知道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等病症。每天适当的吃一点核桃,可以安神益智,镇定心神。 4、百合 大家都知道百合是一种花,但是百合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它所含

百合苷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每晚睡眠前,服用百合汤或百合粥,具有改善睡眠和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对中度失眠者非常有效。 5、葵花籽 瓜子算是个日常休闲的传统食品,适当的吃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是葵花子炒熟性燥热,不宜多食。葵花子能改善睡眠主要是因为它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休闲娱乐的时,吃一些葵花籽,还可以消食化滞、镇静安神、促进睡眠。 6. 小米 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对安神助眠有很好的效果。《本草纲目》中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中医也说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睡前服用一小碗小米粥有安神助眠的功效。

伤寒论方剂

伤寒论全部方剂 (1)十枣汤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上各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2)三物白散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3)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4)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5)土瓜根汁方 应是土瓜根汁灌肠导泻(未写明详细用法)。 (6)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消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7)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8)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9)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0)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11)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2)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3)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洒洗厚朴二两,去皮,炙积实大者,炙,三枚,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15)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6)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7)五苓散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白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18)文蛤散 文蛤五两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