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票据的演变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解读票据市场的央行银监126号文

解读票据市场的央行银监126号文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解读票据市场的央行银监126号文126号文出台背景(一)当前银行办理的票据业务类型和业务模式1、业务类型银行目前办理的传统的票据业务类型包括银票承兑、票据贴现、票据转贴、银票回购、票据再贴现等。

颇具争议的创新票据业务类型包括代理票据回购业务和票据资管业务。

前者指银行作为代理人,代理委托人与第三方开展票据回购业务;后者指银行通过投资证券、基金或其子公司等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并通过该计划间接持有票据资产的业务。

目前票据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均是规范前述传统的票据业务。

虽然也有涉及代理票据回购及票据资管业务,但均未正面回应,即该两类业务是否能够开展,以及该如何开展。

即使是最新出台的126文,也并未有半句条文涉及该两类业务,尤其是没有对目前银行普遍开展且已发展出多种模式的票据资管业务进行规范,笔者认为监管部门未对票据资管、乃至泛资管业务的监管形成统一、充分、成熟的意见,但又必须对眼下混乱的票据市场出文规范。

2、业务模式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持有至票据到期;二是持有票据一定时期并根据市场利率下行趋势或本行信贷规模管控需要卖出票据、代持它行票据一定时期;三是过桥业务。

根据持票或不持票,可简单理解成两类模式,一是持票(当然可以加杠杆)模式,二是过桥模式(不持票)(所谓过桥业务,指银行为协助第三方银行以逆回购形式持有票据的业务模式,而之所以第三方银行需要依赖于过桥银行,主要在于以下4点:1.第三方银行要以逆回购而非直贴或转贴形式持有票据以控制信贷规模,过桥银行能够提供大量卖出回购票源满足第三方银行需求;2.过桥银行能够满足第三方银行的同业授信额度需要;3.营改增之前,逆回购业务作为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其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可以满足第三方银行内部考核指标(如EVA)要求;4.转移违规责任,几乎全部过桥业务的违规责任均可以转移给过桥银行,第三方银行可以“安然”置身事外。

票据发展史

票据发展史

票据发展史【最新版】目录一、票据的起源和发展二、票据的种类和功能三、票据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及政策建议正文一、票据的起源和发展票据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其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 1000 年,古埃及和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就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票据”的商业文书。

在我国,票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票券”主要应用于商业交易和借贷。

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票据制度逐步完善,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票据的种类和功能票据按照种类主要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

汇票是一种无记名流通证券,由出票人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本票是出票人自己承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是银行客户向银行发出指示,要求银行在见票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凭证。

票据具有支付、汇款、融资等金融功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资金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三、票据市场的现状和趋势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票据市场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国际票据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竞争激烈的特点,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呈现出电子化、规范化、市场化等发展趋势。

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及政策建议为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和监管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政策支持。

首先,完善票据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加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子票据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再次,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多元化的票据业务,增加市场竞争。

最后,强化监管,防范票据市场的风险,保障市场的稳健运行。

总之,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其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功能丰富。

在全球化背景下,票据市场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电子化、规范化、市场化等趋势。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变化.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渠道变化所面临的问题
启示与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4年以前:外汇占款是主渠道
央行的资产项目重心以外汇储备为主。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上 出现的持续双顺差,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央行采取了无条件无限制买入外汇的措施,导致 我国基础货币持续增发。外汇占款成为中国基础 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2、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结构与公开
市场业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人民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国外资产,而处于第二位的是对银 行金融机构贷款,持有的政府债券比重极少,不到总资产的 4%,从而制约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发行央行
票据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4年:提高准备金率,同时发行央 票
2004年1月股份改革在我国逐渐强化,引起 了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热。伴随股票市场牛市的出 现,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央行开始收紧银根,也 出现一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局面,从而导致了 基础货币的比例在收缩。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加 速了货币的收紧,这导致的双重效应。央票的发 放成为一种基础货币的对冲交易,用以对冲基础 货币投放过多。
3、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公开市场业务离不开
债券市场,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分为三块:上海交易所、深圳
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我国可流通国债的90%是在上海证券交所进行交易的,而 公开市场操作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 银行间债券市场起步晚,市场的债券存量较低,市场交易 相对清淡。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有效展开。两个 交易所虽相对活跃,但央行不能进入交易。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重点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课本和老师所讲为准!一、填空题(5个*2分=10分)1.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权力行使人)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权力分配机构、内部职能机构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方面。

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个方面◆决策权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执行权是权力的集中体现,在执行中又包含着许多次级决策权;◆监督权是对决策和执行权力的约束,是对中央银行有效行使职能的保证。

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行使最高决策权,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2.中央银行负债业务货币发行种类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种类是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

3.货币发行准备金及其构成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4.央行资产业务(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的资产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业务及其它一些资产业务。

央行票据: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

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5.货币政策内生、外生(关键词)所谓“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是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所谓“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是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解释]通常认为: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

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因而是中央银行不可控的的。

国内债券市场详细介绍

国内债券市场详细介绍

萌芽阶段:1981年-1986年 1、中国债券市场以国债发行为主,发展较为缓慢。

2、这一阶段的企业集资行为既没有政府审批,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

到1986年底,约发行100亿元人民币企业债。

3、没有成型的债券交易机制或交易场所,债券不能进行转让和交易。

1981年,财政部正式发行国库券,我国债券市场由此产生。

1984年开始,少量企业因资金缺乏开始自发地开展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等类似企业债券的融资活动。

1985年,为筹集国家基础建设资金,央行同意工行和农行发行金融债券。

起步阶段: 1987年-1997年 1、以国债为主体的债券二级市场开始形成,交易所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2、由于出现了部分企业债券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同时为制止乱集资现象,企业债券经历了从人民银行到国家计委归口管理的转变。

1987年3月,《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1988年,国家分两批在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试点,初步形成国债的场外交易市场。

1990年12月,上海与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成立。

上交所成为我国主要的债券交易场所。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企业债券由国家计委归口管理。

1995年,国债在上交所招标发行试点成功。

为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1997年6月,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同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由外汇交易中心系统作为前台报价系统,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作为后台托管结算系统。

规范整顿阶段: 1998年-2004年 1、该阶段的管理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债券审批程序长,企业债发行规模不大。

企业债券以大型央企和银行担保为信用基础,类似准政府债。

2、银行间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形成。

2003年,央行票据的诞生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真正崛起。

1998年11月,人民银行颁布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发行管理暂行规定》。

1999年,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

2003年4月,中央银行票据正式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常规工具,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质的飞跃。

中央银行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复习资料

一、一元式中央银行: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自上而下地贯彻货币政策,发挥其职能。

特点:权力集中,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货币政策传导较为迅速。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此种体制,如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瑞士等。

我国在1984年以后也实行这种体制。

1、二元式中央银行:即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中央机构为最高权利和管理机构,地方机构在权力和管理上以及本地区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有其较大的独立性。

地方机构与中央机构并非总分行关系。

这种体制结构的特征一般与国家联邦制政治体制相联系,如美国、德国等都实行此种体制。

2、贴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转贴现:商业银行向同业融资,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业务又称“重贴现”、“终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其所持有的未到期的已贴现过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融通资金,中央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时,要扣除自申请日期到票据到期日至这一段时间的利息,然后再将票面余额支付给再贴现申请人(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

3、法定存款准备金;所谓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藉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4、超额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一、背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它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维护国内货币的稳定和金融安全。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开市场操作的定义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对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影响行为。

央行通过购买和销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政府债券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满足货币政策的目标。

在中国,央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形式主要包括央行票据、市场准入和再贷款等操作。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自1997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逐步成为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历程:1.1997年,央行开始进行先期招标式开展国库券市场业务,为后来形成的公开市场操作奠定了基础。

2.2003年,央行对中国人民银行票据进行全面推广,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实施工具之一开始发挥大规模作用。

3.2009年1月,央行推出2009年度公开市场业务的具体方案,正式开展逆回购操作,央行以国库券及企业债为抵押品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以释放市场资金,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4.2012年6月14日,央行公告宣布推出1年期存单,此次推出存单也开启了其公开市场业务新阶段。

央行在债务膨胀、通货膨胀、股市下跌等情况下,选择公开市场操作以调控市场。

四、当前公开市场业务趋势中国市场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不断创新,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市场化操作。

央行将公开市场业务纳入货币政策工具以调控市场,凸显公开市场业务的市场化特点。

2.宽松货币政策。

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从去年末实行的“稳健中性”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调控。

针对这一调控方向,公开市场业务也会更加注重创新、灵活、迅速地调动市场资金,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央行票据的功能及效应

我国央行票据的功能及效应
关键词: 央行票据;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对冲政策工具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6487( 2007) 08- 0121- 02
1 央行票据已成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的主要工具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以 其 主 动 性 、灵 活 性 和 微 调 性 的 优 点 成 为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运用频率最高的货币政策工具。 1998 年以来 我 国 的 公 开 市 场 操 作 , 以 快 速 发 展 的 银 行 间 债 券市场为依托, 迅速发展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要达到调控的效果, 中央银行的资产中持有的 国债规模、期限结构必须合理, 长、中、短期兼备数量适当, 特 别是短期国库券的比例。而我国国债品种单调, 缺乏合理分 布的期限结构, 短期国债定期、滚动发行机制尚未形成, 以及 国债市场相对分割, 影响了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有 效开展。
表1
公开市场操作及外汇储备情况
( 单位: 亿元)
央行票据 年末央行 正回 公开市场操作净投 外汇储
发行量 票据余额 购量 放( 回笼) 基础货币 备规模
2003 年
7226.8 3376.8 2412 净回笼 2694 4032.5
2004 年
15072 9742 3330 净投放 9404 6099
( 2) 非公正性。 从理论上讲, 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 作不应该有任何中央银行自己的利益在里面, 中央银行在进 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唯一的目的是调节金融体系的非借入 准备金水平。一般情况下, 中央银行用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 进行操作, 不可能有任何自己的利益在里面, 从操作工具到 操 作 形 式 都 是 一 种 纯 市 场 的 行 为 。但 一 旦 中 央 银 行 采 用 自 己 发行的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 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自身

对于央行票据的了解

对于央行票据的了解

1.发行目的及主体的差别
政策目的来看,央行票据的发行是为了调节控制货币供给规模,实际上扩大了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头寸,从而为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

而国债、国库券发行的目的,则是为了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收支失衡,是政府对社会的筹资行为。

在发行主体上,央行票据的发行与还本付息是由中央银行负责,国债、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则是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此外,国债或国库券是针对社会公众发行的,任何法人和自然人均可以成为国债的持有者,国债或国库券其本质是一种风险极低的在货币市场流通的有价证券,是不与货币政策直接相关的。

而我国央行票据的持有者只能是特许的金融机构。

2.成本分担机制的差异
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冲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就是货币当局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而直接支付的有价证券利息成本、操作和管理成本。

这类成本会直接反映在货币当局的成本计算中。

隐性成本即机会成本,是货币当局持有回笼货币而牺牲的货币用于投资、信贷的收益。

国债或国库券既然是由财政部门发行,其发行的规模和时机也就基本取决于财政收支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发行的主要显性成本即利息成本也必须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承担。

我国所依靠的央行票据则是由中央银行承担利息成本,具有货币
创造能力,中央银行应付的票据利息成本仅需依靠货币创造即可,这便等同于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将利息成本转嫁给社会,这与以维护货币稳定为宗旨的中央银行职能相悖。

央行票据利息支付引发货币扩张的结果与票据发行的紧缩性意图相矛盾。

国内债券市场详细介绍

国内债券市场详细介绍

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见上图二、市场现状及框架简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债券一级市场随着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作为资源配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日益加强。

从发行规模来看,作为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政府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

中国债券二级市场形成了“两个类型、四个场所”的结构体系。

两个类型是指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名义上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

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场内市场。

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前者的参与者限定为机构,属于场外债券批发市场;后者的参与者限定为个人,属于场外债券零售市场,是场内批发市场的延伸。

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台的登记托管结算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跨市场发行的国债和企业债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转托管。

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速度为T+1。

图1我国债券市场框架简图三、债券发行主体、债券产品我国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

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

上述中心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2、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华信工行和沈阳交行的示范效应带动下,以及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前瞻性的认识,各商业银行都陆续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支行等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机构,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员素质上都得提高规模化经营也为银行机构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到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票据业务成为完全竞争的业务品种。

3、央行要求把票据业务作为商业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各商业银行则利用票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银行改善金融服务、据业务,达到拓宽收入来源、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增强资。

产流动性的目的。

因此,票据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4创新冲动进一步增强。

票据发行在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的序幕,票据业务创新品种业务,拉开了当代金融“四大发明””便利国内商业银行要以票据业务为载体的创新冲层出不穷。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3月1日开始使用新票据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3月1日开始使用新票据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2号》发布下月一律使用新版票据凭证为提高银行票据凭证的防伪性能,保证票据的流通和安全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启用2010版银行票据凭证(以下简称新版票据凭证)。

现公告如下:一、自2011年3月1日起一律使用新版票据凭证,停止签发旧版银行票据凭证。

2011年3月1日前签发的旧版票据,仍可继续流通使用。

对客户已购未用的旧版票据,银行应按原售价及时购回,集中销毁。

二、新版票据凭证的主要特点(一)防伪工艺的调整。

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票、非清分机本票纸张使用新型专用水印纸;清分机支票、清分机本票纸张使用新型专用清分机纸;所有纸张中增加了新型荧光纤维;汇票、非清分机本票纸张中增加了安全线;所有票据凭证均采用双色底纹印刷。

(二)印制标准的调整。

1.票据号码。

所有票据的号码调整为16位,分上下两排。

使用支付密码器编制密码的支票,仍以票据号码后8位流水号作为编码要素。

2.支票。

统一支票底纹颜色,不再按行别分色;现金支票的主题图案为梅花,转账支票、清分机支票主题图案为竹;支票号码前不再冠地名;现金支票上的“现金支票”字样改为黑色印刷。

3.汇票。

统一汇票(含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底纹颜色,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不再按行别分色;汇票主题图案为兰花;银行汇票号码前一律不再冠地名;银行承兑汇票左上角不再加印各银行行徽;取消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左上角无色荧光暗记。

4.本票。

本票主题图案为菊花;行名前不再加印统一徽记;号码前不再冠地名。

5.所有票据小写金额栏分隔线由实线改为虚线。

(三)凭证格式、要素内容的调整。

1.支票。

取消小写金额栏下方支付密码框,调整为密码和行号填写栏(现金支票只有密码栏);将“本支票付款期限十天”调整为“付款期限自出票之日起十天”;存根联“附加信息”栏由三栏缩减为两栏,相应扩大收款人填写栏;背面缩小附加信息栏,背书栏由一栏调整为两栏;“附加信息”栏对应的背面位置加印温馨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签发空头支票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央行票据

央行票据

央行票据一、央票是央行票据的简称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

二、央票是什么?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等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这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根据期限长短,央票通常可以分为3月期、6月期、1年期、3年期等多种情形。

它的发行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个人不能直接投资。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有43家,其成员均为商业银行。

三、公开市场业务理解央行票据,首先需要理解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等,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在我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

央行票据是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出现于2002年。

发行央行票据,是一种向市场出售证券、回笼基础货币的行为,也就是收钱回来;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是放钱出去。

那也就是说,在经济较热,有通货膨胀可能的时候,央行可以发行央票来回笼资金。

如果经济低迷,有通货紧缩的可能时,就要减少央票发行,并及时兑现央票,把钱放出去。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有: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

四、央票的作用央行票据主要用于承担短期政府债券的功能,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首先,央行票据承担着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职能。

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情况的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情况的分析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目的
•2.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称为主动性目标。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方向 •和力度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实现其转变。在此目标下, •其任务是通过连续、同向操作,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商业 •银行的储备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达到实施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市场买进或 •卖出有价证券,可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出备 •水平,从而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可从 •两个渠道影响利率水平:党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时,一方面,证券需求 •增加,证券价格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储备增加,货 •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时,利率变化方向 •相反。此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券,可直接改变 •市场对不同期限证券的供求平衡状况,行与流通
•央行票据采用价格招标的方式贴现发行,在已发行的34期央行票据 •中,有19期除竞争性招标外,同时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9家双边报价商通过非竞争性招标 •方式配售。由于央行票据发行不设分销,其它投资者只能在二级 •市场投资。
央行票据的作用
•1、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 •2、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发行 情况的分析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第一部分
•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公开市场操作的形成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票据印制和管理的通知-银传[1996]12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票据印制和管理的通知-银传[1996]12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票据印制和管理的通知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票据印制和管理的通知(1996年2月16日银传[1996]12号)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市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由人行自发一中机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为做好票据凭证的印制和管理工作,提高票据凭证的印制质量,确保票据的安全使用,现就票据凭证印制和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统一票据印制标准。

银行汇票(全国银行汇票、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清分机支票和其他支票,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统一格式、联次、颜色、规格和防伪措施,委托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统一制版,交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印制厂印制。

全国银行汇票,底纹颜色共分5色,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汇票按行分色,交通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汇票与中国人民银行共用一色。

在汇票正上端分别按各家银行名称印明“××银行”的字样,在汇票号码前以省为单位冠以地名。

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统一使用一种底纹颜色,正上端印有“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字样,汇票号码前不冠地名。

只参加省内通汇的商业银行机构签发的银行汇票,底纹颜色由各商业银行省(区)分行与印制厂商定,在汇票正上端印明“××银行××省(区)分行汇票”的字样。

此种银行汇票凭证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印制厂印制,采用统一版本。

银行票据业务的新特点与发展建议

银行票据业务的新特点与发展建议

机构各项存款 同比增量减少4 亿元 。在存款增速 5 减缓 的情 况下 ,通过开发承兑业务潜力 ,增加保
在货 币调控持续加强 、银行信贷规模紧缩 、
资金 来源 紧 张 的情 况下 ,商 业银 行 的盈 利压 力 证 金存 款 ,成 为各 行缓 解存 款增 加 缓慢 的无 奈
迫使 其 寻找 利 润增 长 的新 来源 ,在 传统 的信 贷 之举 。到 8 末 ,各商业 银行保证 金存款余 额达 月
获利成为一个新 的利润增长点 。分析表 明,在 当 同 比增 长3 %。8 末吉林 省银 行承兑 汇票业 务 3 月 8 .4 元 2 亿元 ,同比增长 前货币调控持续加强 、银行信贷规模 紧缩 、资金 余额 34 4L ,比年初增 加1 0
来源紧 张、市场实 际利率逐渐上升 的形势下 ,商 4 .2 7 6 %。银行承兑 汇 票业务量 迅速上 升 的主要 业银行为改进资产结构 、增强资本盈禾 ,采 原 因在于 :一是信贷规模紧 张,企业资金需求得 … 力 Iu
从全 国情 况看 ,银 行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远
分 点。二是信贷规模稀缺 ,银行通过双 向操作 ,
快进快 出 ,在赚取丰厚利差收入 的同时 ,达到不
占用信贷规模的 目的 。三是票据业务促进 了商业 远高于 表 内票据 融资余额 。在当前信贷紧缩 、民 银行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 。 间利率 高企 的形势下 ,企业持有汇票而不贴现 的
存款 的2 .%,高于同营导 向,重业务发展 、轻风 险管理 的绩效
( ) 据贴 现 融 资大 幅上 升 、周 转速 度 加 考核机制仍没有根本转变 的情况下 ,货 币政策环 二 票
快 、利差增大 境改变 、银行负债压力剧增导致存款规模考核权
转贴 现之间的利差持续扩大 。三季度 ,吉林省银 中先贴后审 ,逆程序 操作普遍 ,操 作风险隐患加 行业短 期票据贴现与买断转贴 、回购转贴之 间的 大 。

我国的央行票据发行与公开市场操作

我国的央行票据发行与公开市场操作
利 息支付 构 成 了新 的货 币扩 张 因素 ,呈现 “ 反对 冲” 效 应 ,增 大通胀 压力 ,其 对冲 操作 效率 也不
断降低。与发达 国家相比,我 国目前还不存在成熟的公开市场操作,未来我国应努力建设多层次 发达 的国债市场 ,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 的效率和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
[ 关键 词] 央行 票据 ;货 币政 策 ;公 开市场 业 务 ; 国债
场经济 国家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 国公 开 市场 操 作与发 达 市场经 济 国家走 了一条完 全 不 同 的道路 。19 94年外汇体制改革 ,我国便开始 以外 汇 为最 早 的公 开 市 场 操 作 工 具 。] 9 9 6年 4月 ,开 始尝试以国债为工具 的公开市场操作 。]9 年公 98 开市场操作才开始制度化 ,当年共进行 了 3 次操 6 作 ,净 投放基 础 货 币 7 1亿 元 。 到 了 2 0 0 01年 ,公 开市场操作累计投放基础货币 82 3 5 亿元 ,累计 回
年 以来 ,央行 公开 市场 操作 的总 成本 累计 已逾 1 万 亿元 ,3] EE 这引起 了社会对作为公开市场操作 工具 ] 的央行 票 据 的关 注 。本 文试 图就 我 国公开 市场 业务 的发展 和 央行 票据成 为 主要 操作 工具 的原 因进 行探 讨 ,在 此 基础 上 ,对发 达 国家与 我 国公开 市场 业务
固定 汇率 制度 ,中央银 行必 须 吸纳顺 差外 汇 ,从而
般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债产品都具备这些
特 征 ,而我 国 国债 的发展状 况 ,限制 了其 承担 公 开 市 场操作 工 具 的职能 。
1 我 国国债市 场的绝 对规模不够大 ,国债 市 . 场的可交易 国债数量较少且期限结构不合理 。表 1 显示 了 20- 2 1 02 0 0年我 国 国债 余 额 和 M2及 GD P 规模的大小及 比例关系 。从中可见 , 国国债余额 我 在这 一 历 史 时 期 占 G P 的 比重 在 1 ~ 1 之 D 4 7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是指所允许的最大损失额。

A.交易限额B.变动限额C.风险限额D.止损限额【答案】 D2、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不包括()。

A.消费者物价指数B.生产者物价指数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D.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答案】 D3、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A.营利性法人B.地方性非营利法人C.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D.公益性团体【答案】 C4、境内商业银行买入外国可自由兑换的汇票时所使用的外汇牌价是()。

A.现汇买入价B.现钞卖出价C.现钞买入价D.现汇卖出价【答案】 A5、小张年幼,父母是一对残疾人,他们自己的生活尚不能自理。

最近小张父母闹矛盾离了婚,法院判决小张叔叔作为监护人。

小张叔叔的代理活动,从法律上应称为()。

A.表见代理B.指定代理C.委托代理D.无权代理【答案】 B6、以下不属于我国银行开办的外币存款业务币种的是()。

A.英镑B.新加坡元C.法郎D.日元【答案】 C7、李某是乙企业销售人员,拥有企业的空白合同书,后李某因违规被乙企业除名,但空白合同书未收回。

李某以此合同书与丙签订买卖合同,该买卖合同的效力()。

A.不成立B.无效C.效力待定D.有效【答案】 D8、票据最原始、最简单的作用是()。

A.汇兑作用B.支付与结算作用C.融资作用D.信用作用【答案】 B9、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

A.Ⅰ、Ⅱ、ⅢB.Ⅱ、ⅢC.Ⅰ、Ⅲ、ⅣD.Ⅰ、Ⅱ、Ⅲ、Ⅳ【答案】 A10、( )是指按照是否实际收到现金为标准,而不是企业经济业务是否实际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A.权责发生制B.配比原则C.收付实现制D.收付现金制【答案】 C11、下列不属于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运用领域的是()。

A.绩效管理B.风险管理C.资源配置D.风险控制【答案】 B12、公司成立的日期是()。

票据发展趋势

票据发展趋势

票据发展趋势
票据是指由特定格式的文书上载明的,无记名或记名的以付款人为债权人,受款人为债务人,具有一定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证明文件。

票据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电子票据的发展、票据的数字化转型、票据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票据交易的互联网化。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票据的出现是票据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电子票据是在电子化平台上发行和流转的票据,具有实时、高效、安全等特点。

相比传统的纸质票据,电子票据可以减少票据制作和保存的时间和成本,方便票据的管理和交易。

其次,数字化转型是票据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是指票据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过程。

通过数字化转型,票据的存储、交易和管理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借助区块链等技术确保票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第三,票据的国际化趋势逐渐显现。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交易中需要使用到票据。

国际贸易票据主要包括信用证、汇票等,这些票据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际化的票据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文化差异,在票据规范和操作流程上要进行相应调整。

最后,票据交易的互联网化是当前票据发展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票据交易需要依靠银行、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交易流程繁琐、时间成本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票据交易可以实现在线化、远程化,提高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一些互联网票据交
易平台的出现,为票据交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

综上所述,票据的发展趋势包括电子票据的发展、票据的数字化转型、票据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票据交易的互联网化。

这些趋势都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出现和发展的,将为票据的管理和交易带来更大的效率和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央行票据的演变及其特点
4月8日央行发行3年期央票,这是3年期央票时隔近两年之后再度重启,引起市场关注。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就是中央银行债券。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票据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发行央票主要是回笼市场流动性
央行票据的演变1993年,人行就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融资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当年发行了两期融资券,总金额200亿元。

当时中央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主要在于调节地区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不平衡。

1995年,央行开始试办债券市场公开市场业务。

2002年9月24日,为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央行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的未到期正回购品种转换为相同期限的中央银行票据,转换后的中央银行票据共19只,总量为1937.5亿元。

另外,由于持续进行正回购,到2002年年底,央行手中持有的国债余额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

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
金额50亿元、期限为6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

2003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选择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新形式,在公开市场上连续滚动发行3个月、6个月及1年期央行票据。

自2004年12月9日起,央行开始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创下了央行票据的最长期限。

除了3年期央行票据这种长期融资工具被频频使用外,央行票据的远期发行方式也被采用,2004年12月29日央行首次发行远期票据,发行200亿元央票,缴款日和起息日均为2005年2月21日,距发行日50余天,是历史上首次带有远期性质的央行票据。

央行在2005年1月4日首次公布全年票据发行时间表,中央银行票据被确定为常规性工具。

2005年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时间除节假日外,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原则上定于每周二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每周四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

3年期央行票据安排在周四发行。

其他期限品种央行票据发行时间不固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将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自2006年以来,央行还通过定向票据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发行速度,而被发行的对象往往是信贷增长过快的商业银行。

如2007年面对流动性过剩,为了防止信贷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中央银行连续6次发行惩
罚性的定向票据。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定向票据发行也是回收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工具。

随着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外需大幅度下降,政府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逐步减少央票的发行,其中2008年7月份我国开始停发3年期央票,随后6个月期央票替代品种也只发行了两个月,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国三十条”明确指出,停发3年期央行票据,降低1年期和3个月期央行票据发行频率。

因此在“宽货币”的推动下,2009年我国出现“宽信贷”,全年新增贷款约9.5万亿元,比2008
年全年新增贷款4.9万亿元将近高出1倍。

为了控制银行信贷激增,2009年6月30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重启了91天正回购操作;2009年7月8日在公布了6月份的新增信贷数据之后,7月9日央行就在银行间市场启动发行500亿元1年期央票,这是自2008年12月4日央行停发一年期央行票据,7个月后央行重启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

2009年7月份,为遏制信贷过快增长势头,央行还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惩罚性的定向央票,规模约1500亿元。

目前我国央行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实行基础货币调节,央票发行是重要操作工具,央行票据发行有利于控制流动性的
平稳投放。

最近央行3年期央票也再度重启,如2010年4月8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50亿元3年期央票,这也是自2008年6月底暂停以来再度发行。

央行票据发行的特点目前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有
以下特点:一是发行央行票据的被动性,主要是为了冲销货币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二是由于票据的滚动发行,央行票据到期规模大,央行发行长期票据回收流动性,以更大程度上冻结流动性;三是央行发行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采取发行长期票据,主要是市场流动性充足,货币和信贷增长压力大。

在中央银行大量发行票据以实现调控目的同时,央行也付出了相应的调控成本,其负面效应也会逐渐显现,到期央行票据压力巨大。

首先,巨额的央行票据存量,加大了央行的利息支出,而这部分利息支出的货币创造乘数效应将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货币调控的难度。

央行作为发债主体,没有明确的偿债资金来源,可能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干扰。

其次,央行票据替代国债和金融债,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这有可能挤占了其它券种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其它券种的发行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我国
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

第三,央行大量的滚动发行和采用长期票据进行冲销可能导致将来的通货膨胀,如票据集中到期的还本付息,可能导致基础货币的大幅增加。

第四,由于中央银行票据功能单一,发行收入不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还要为之支付数以百亿元计的费用和利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