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A.冰清玉洁的雾凇,是热空气凝华放热形成的 B.虚无缥缈的雾,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水凝固吸热形成的 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液态水汽化吸热形成的
【解析】A.冰清玉洁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需要放热 ,故A错误; B.虚无缥缈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B正确; 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晶,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 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B
二、专题突破
(二)物态变化与热量 1.专题解读: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典例精析
典例6、(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 莹透明,太阳出来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端露水珠的形成属于
液化 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需要吸热 选
填“吸热”或“放热”)。
【解析】[1]夏天的早晨,由于青草等物体表面的温度较低,而空气中的水蒸 气温度相对较高,当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青草表面时,会放出热量并 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青草尖端,形成我们看到的露水珠。因此,露水珠的 形成属于液化过程。 [2]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露水珠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汽化是一个 吸热过程。
一、知识清单
(七)跨学科实践:探究厨房中的物态变化 1.项目提出 烹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不仅是烹饪过程中的 自然现象 ,也是我们掌 握 烹饪技巧 、提高 烹饪效率 、提升 食物品质 的关键。我们可以从物理 学的视角观察、分析这些现象,了解食材烹饪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项目分析 (1)观察厨房中的 物态变化 ,分析这些变化对烹饪的影响。 (2)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视角,对烹饪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 改进建议 或总结 认识体会 。 (3)实施改进建议,描述实施后的情况,并评估其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对物理学科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力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不够清晰,容易混淆不同物态变化的特点。
2.生活经验中对物态变化的观察不够敏锐,难以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释生活现象。
3.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存在一定难度。
8.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环保、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9.定期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0.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作为导入,如冰融化、水烧开、雾的形成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章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针对计算方法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应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其计算;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重点: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识别和区分;物态变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物态变化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4.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概念,了解各物态变化的热效应,并能运用热力学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物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例如:利用动画演示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物态变化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尤其是熔化、汽化、升华等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3.小组合作作业:
-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物态变化与能源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复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相变点概念的理解;–复习换热和传热方式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实例分析、思考问题;–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实验观察,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能源和环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能量变化和相变点等;–换热和传热方式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相变点的概念的掌握;–传热方式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实验用具:烧杯、温度计等;–实验材料:冰块、水等。
2.教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相关课件和教学PPT。
3.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第一步:导入与热身(10分钟)•利用一幅图片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并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例如,可以问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点与区别,并询问什么是分子运动。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或者黑板,给学生呈现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以及与分子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图表进行说明和讲解。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和相变点的概念,并解释物质在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变化。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相变的条件、相变点的含义以及不同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每组从表格中选择一个相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各种相变的条件和能量变化情况。
第四步:实验观察(30分钟)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例如:将一块冰放入烧杯中,测量初始温度,观察冰的相变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复习 教案
看视频
问题引导思考
完善知识网络
即时练习反馈
实现目标3
1)探究能力训练
2)知识理解
3)语言表述准确性训练
(四)汽化和液化
1、物理大师——汽化与液化
2、汽化液化知识梳理
3、“白气”解析
例3.解析下列现象同属于一种物态变化,请分析说明它们的不同点。
1)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2)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学生大声朗读;
找出最需要老师帮助的那条,并说明原因。
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复习的主动性。
展示目标对师生都是约束。完成任务、达成目n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2
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温度和物态变化,一个物理量、一个测量仪器、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含有一些概念和规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物态变化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知道物质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过程与方法: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实验器材选择与组装的原则;实验中观察和测量的内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得出的结论等。
出示PPT结构图
配合PPT展示语言说明
1、增强联系的意识。树立联系观念。高位看问题,化解认识知识的难度
2、提出复习的任务
三、明确学习目标/2min
【复习目标】
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知道物质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2)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请同学们留意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选做作业:
(1)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物态变化的实验,如探究不同物质熔化、凝固的温度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2)研究性学习:针对生活中某一物态变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3.创新作业:
(1)制作科普视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科普视频,内容需包含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热量变化等知识。
(2)设计创意海报:以物态变化为主题,设计一幅创意海报,展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家长参与作业:
(1)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概念、特点和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熟练运用物态变化的公式和规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冰块会融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热量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八上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定义和特点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汽化和液化的判断把握得不是太好。
所以: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同时,由于九年级学生怕枯燥的特点对重复知识具有一定的厌倦心理,我给这节课的定义是一节贴近生活的趣味复习课,因此,课堂中采用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知识联系起来。
(3)了解地球上的水现状,增强节水意识,学会简单的生活节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2)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3)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三、教学媒体老师讲解,投影仪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属于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哪种实例。
1.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题技巧:首先明确物态变化中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定义判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总之,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冰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如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观察到过这些现象?它们是什么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如何?”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激发对物态变化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物态变化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讨物态变化规律。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复习物态变化一章,使学生对这章知识有个整体性的归纳。
既要提高复习效率,也要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熟记于心,还要对基础知识熟练运用。
故复习时不可求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和考点,重视落实到位。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
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现象。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复习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复习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学生能够根据物理图像完成相应的练习。
(3).回忆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态变化的知识要点复习。
难点: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实例。
因为它概括性比较强,而且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以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2、多媒体辅助教学(二)学法:1、以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复习知识2、小组合作探究梳理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复习1、播放几张自然现象的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及相关的知识应该掌握的比较透彻。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复习课,该内容知识点繁多。
但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复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所以我预设:这一章的复习设计用三课时时间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三)教学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二)学法:以思考、归类、练习等方法复习知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程序(一)进行复习。
用幻灯片展示本章的基础知识,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对基础知识点进行一一复习。
(二)精选例题的练习与讲解。
(三)作业布置,强化训练,巩固复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结构3、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三、摄氏温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写作1 ℃。
四、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温度计时先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立即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结合本章《物态变化》的知识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基础知识巩固:布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六种类型、热量变化等,确保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
2.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如观察并记录一天中温度变化对物态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章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互评互改:组织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探究性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在高山上煮鸡蛋会变得半熟?”“液体沸腾时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等。
4.小组合作: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如共同完成一份物态变化主题的手抄报。
5.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设计一种新型物态变化实验,或从生活中发现一种新的物态变化现象。
4.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通过对物态变化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主备人:第八周第二节使用时间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理解汽化、液化的含义,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4.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②六种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情况。
③熔化、凝固、沸腾图像和特点。
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沸腾现象。
难点:①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
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能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1、多媒体展示雨滴、露珠、霜、雾凇、大雾、冰花等美丽的自然图片,配上语言旁白:有时我是雨,有时我是露,有时我是霜,有时我是雾,我会像孙悟空一样千变万化,大家知道我是怎么变得吗?二、专题复习1、物理学中通常把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冷的物体温度。
2、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摄氏度,分别用和表示,人的正常体温是读做,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做。
4、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还要看清温度计的。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液体中,视线要与。
6、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分度值为。
【专题二】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及应用:专题二知识点聚焦: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熔化,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非晶体没有确定的。
同种晶体的和相同。
3、熔化热,凝固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保持,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热,但是温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2 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3 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为指引,配合知识练习巩固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3、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 、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教学流程][复习各节知识点]:一、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0℃;沸水的温度—— 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二、物态变化1、几个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说课稿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物态变化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块融化、水壶沸腾、蜡烛燃烧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了吗?”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收集他们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增加实验操作、提供更多案例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书面回答,检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安排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某种物质的熔化过程。
3.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误差、学生参与度不高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使用直观的教具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其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欲望。
2.通过学习物态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应用。
2.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理解;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物态变化的概念。
要求:实验设计合理,观察仔细,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3.从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护的角度出发,思考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空调的使用对气温的影响,冰雪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等,并撰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和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体现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物态变化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a.采用图示、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降低学习难度。
b.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如从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能量转化问题。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d.教师适时给予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物态变化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人教2011课标版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已经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定义和简单现象的解释学生还是掌握得比较好,只是时隔一年,学生有所遗忘。
所以,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以及让学生掌握熔化、凝固以及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并学会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2、由于九年级学生怕枯燥的特点对重复知识具有一定的厌倦心理,我给这节课的定义是一节贴近生活的趣味复习课,因此,课堂中采用了自己录制的实验视频、网络搜集的优质实验视频、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图片、演示实验以及改进的学生实验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2)通过观看网络实验视频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掌握熔化、凝固以及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并学会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3)通过观看教师自己录制的实验视频和模拟网红冰淇淋,学生能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知识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以及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物态变化。
(2)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演示,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学生实验。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学生课桌上准备:①安装好改进后的“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并提前点燃酒精灯;②准备装碘的玻璃管,盛有冷水的烧杯,2、讲桌上准备:演示用实验室温度计,干冰,盛有冷水的大烧杯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属于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哪种实例;掌握熔化、凝固以及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并学会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师生共同总结:【技巧归纳】:1.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1)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2)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3)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2.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能”: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②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不能在上升过程中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
注意:要熟记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
3.熟记三种常用温度计在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测温物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点聚焦学生能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由亲身的体验,加深印象,再使学生认识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落实本专题的知识。
过渡语:设疑: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天冷了,水会结冰;天热了,冰又会化成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下面进入“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专题复习。
【专题二】熔化、凝固专题二知识点聚焦: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态变为态,热量;凝固是指物质从态变为态,热量。
例如: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铜水浇铸成铜像是凝固现象等。
2.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有确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等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实验1: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温度计、水。
(1)根据提供器材可知,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3)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冰的温度/℃-5 -4 -3 -2 -1 0 0 0 1 2 3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在第6分钟时,冰的物态是________。
实验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探究结论: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蜡、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典题探究】:1、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 B C D2、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2)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解题策略】:1.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它是反映物质的温度随吸热(或放热)时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2.明确特殊点或特殊线段的含义:图像中含有"水平段",即与横坐标平行的段,表示虽然继续放热(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水平段所示温度是一种特殊的点:为熔点、凝固点。
3.判断图像类型:①看图像走势,若上升表明是吸热过程为熔化图像;若下降表明是放热过程为凝固图像。
②再看图像中有无“水平段”,若有“水平段”则为晶体熔化图像或者是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或非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
4.根据“水平段”确定、晶体熔化、晶体形成的凝固时间及物质的状态。
设计意图:晶体熔化和沸腾图像是新课标考查的重点。
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和绘图的能力,从图像中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
另外,探究熔化、凝固、的条件及特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过渡语:设疑:烧水时,当水开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冒“白气”,你知道那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进入“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的专题复习。
【专题三】:汽化和液化专题三知识点聚焦:1、物质从变为叫做汽化,热量,汽化包括和两种方式;物质从变为叫做液化,热量,液化的方法是或。
例如:泼在地面的水会慢慢变干,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形成的。
2、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关 (选填“有”或“无”) 。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
有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5、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等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1: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2 86 89 98 98 98 98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 ℃,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实验2: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a)(b)(c)①图A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均正确实验3: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
(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实验4:将一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至水沸腾后,把烧瓶移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上右图所示,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A .瓶中的水发生了分解反应,产生了气体B .瓶中气压不变,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C .瓶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D .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液体沸腾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温度,液体表面气流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