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战略下的媒介融合之路复习过程
全媒体战略下的媒介融合之路
终不会 改变 , 是 其形 态趋 向多元化 。 只 媒 体的竞争 力在于其影响 力和话语权 , 而 最 终 的 商 业 盈 利 点 还 是 来 自 于 影 响 力 和话 语 权 。 南 部 报 系 是 内 容 的 供 应 商 , 且 而
是 具 有 相 当能 量 的 内容 原 创 者 , 《 仅 南 方 都 市 报 》 每 年 生 产 约 1 多 的 文 字 亿
新 媒 体 竞 争 也 是 阅 读 终 端 的 争 夺
战 。南 部 的 数 字 内 容 会 通 过 电啮 、 机 、 手 手 持 阅 读 器 、 电 视 机 、 户 外 视 频 等 更 多 的 平 台 来 运 营 。2 0 0 9年 底 , 部 推 南
阅读 量 , 产 l 生 5万 张 的 图 片 , 会 生 还 产 约 6万 个 版 面 , 果 算 上 整 个 南 部 报 如 系 , 个 数 据将 更 是 惊 人 的 宪 大 。 南部 这
一
为豪的地方——内容 , 就得到了更有效
“ 处 不 在 ”?南 都 用 几 载 光 阴 , 功 跟 全 面 的 体 现 和 发挥 。 无 成 多 种 媒介载体于一 体的报系。在媒体形态 、
直 以 来 , 都 的 目 标 是 — — 寻 南
全媒体 的布局 及 目标
南 都 是 较 早 介 人 网 络 竞 争 的 报 业 之一 , 有珠三角城市 门户奥一网 , 先 后
系在 传 统 的 媒 体 领 域拥 有 重 要 地 位 , 由
求 理 念 重 构 、制 度 建 设 和 团 队 组 建 的 解决之道 , 寻求 南都 网络 化 与现 有 体 系 的 共 融 共 生 之 道 , 立 国 内报 业 数 字 化 树 的 新 标 准 , 内容 品 质 上 获得 读 者 的 高 在
第二章 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融合新闻的发展源流●融合源流的两个层面●融合新闻在个体层面的实践●在融合新闻的模式下,编辑的工作也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融合新闻在媒介组织层面的实践●问题1: 截稿时间无法保证●问题2:质量难以保证●融合新闻的社会动因●技术动因: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经济动因:经济的发展带来媒介产业的变革,推动了融合新闻的产生●受众动因: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是融合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政策动因:管制放松时媒介融合的外在因素●融合媒介的历史演进●媒介融合发展的几个阶段●合并:融合新闻的媒体并购重组●低层次的融合,此阶段是不同媒体的聚集和汇合过程●联动:融合新闻的媒体交流合作●1⃣️ 报刊、广播电视数字化●2⃣️ 报网联动、台网联动●整合:融合新闻的媒体资源共享●此阶段才能实现多媒体功能一体化,让不同类型的媒体共同实现资源互享。
●此阶段出现的媒介融合现象一般称为“全媒体”或“融媒体”●融合媒体的现实发展●全媒体理念●指打通传统媒介界限,在数字介质上构建全新的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内容平台,并打破原有的刊发和播出平台,实现全天24小时滚动内容提供。
●核心:打破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媒体内容及渠道的融合,探索一种新的运营模式。
●全媒体战略转型●广播电视媒体转变●广播电视形态发生转变●广播电视环境发生改变●视听环境改变:从客厅文化向移动文化转移●视听关系改变:从看电视向使用电视转型●视听内容改变:从采集信息向筛选信息转变●报业的全媒体转型●关键:媒体战略的转型●跨区域办报●跨行业拓展●跨媒体融合●全媒体运作模式●全媒体平台再造●两级平台:第一级平台以内容平台为主;第二级平台以商务平台为主●全媒体流程再造●实现“前端全媒体采集,后端流媒体制作,终端互动式体验”●关键:全媒体组织再造●全媒体产品再造●iPad 报●iPad 报●中国iPad 版报纸的地域发展不平衡●中国iPad版报纸的内容●报纸网络版——党报体系的iPad版报纸●多媒体报纸——市场化报纸●中国iPad版报纸的形式●注重体验性,多媒体化的立体传播形式也是一个显著特征,且更具有互动性●中国iPad版报纸的经营●生产成本更加低廉;发行方式更为便捷;且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面临的四大难题●竞争对手;受众识别;生产方式;盈利模式●应用开发中也有许多难题。
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以青岛广电新闻中心媒体融合探索为例
目前,我国中央、省级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步伐,市级媒体也纷纷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向“相融”转变。
本文将结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动适应变革、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浅析传统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抢占互联网新高地、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创新之路。
1 坚持移动优先,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全媒体时代媒体发展的客观要求。
根据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 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1]。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大势,近年来,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使青岛广播电视新闻由区域传播变为全域传播,推动了青岛广电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步伐。
1.1 构建内容池,引领主流舆论作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必须担负起舵手的责任和使命。
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努力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推进新闻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
2017年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成立,通过建立融媒体生产“中央厨房”,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倾力构建数据化新闻“内容池”。
“蓝睛”App 依托青岛广电新闻中心,对重大时政报道、突发事件报道、重大舆论引导稿件优先发布,以视频、直播为特点,涵盖文字、图片、短视频、Vlog等全产品形态,打造“蓝睛新媒体首发、全网二次分发、传统媒体跟进”的立体化传播模式。
截至2020年7月底,“蓝睛”App下载量超过100万,日均发布新闻超过100条,每月视频直播近百场。
2019年全年,“蓝睛”App发布稿件超过5万条,直播近千场、超过1 200小时,已成为青岛地区视频新闻首发第一App、青岛地区最佳网络视听内容服务和技术支持机构。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融合新闻学基础概念辨析(一)什么是融合(二)什么是媒介融合(三)什么是融合新闻学融合融合是通过多媒体组织的合作和写作,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发送更丰富的新闻和信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给更多的公众。
融合作为新闻学的一种形式,是24小时在新闻编辑部不断发生的采编过程,在这里采编人员为多媒体平台写作,出版制作多媒体产品以达到与受众之间最大程度的互动。
(P7媒介融合国内代表性观点有四个:1.形态融合论2.组织融合论3.规制融合论4.大媒体论(全媒体论)媒介融合的广义与狭义广义:媒介融合描述的是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具体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的需求为指向,由网络融合、媒体融合和内容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狭义:媒体融合描述的是近年来国际传媒业的一种新作业模式,它是相对于过去各类媒介产品分立而言的。
(P12)融合消息融合新闻是与传播平台融合相对应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包括多媒体采集、统一平台加工、多媒体发布和受众互动等过程(P13)。
细节辨析多媒体采集是指同一条消息,同时使用文字、图象、音频、视频、flash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来采集。
统一平台加工是指一个统一的多媒体编辑部对采集到的消息举行多媒体整合和深度加工。
多媒体发布是指同一条新闻同时发布文本的、音频的和视频等多媒体文本。
融合新闻的特点2.消息业务整合化3.信息载体数字化4.内容产品兼容化5.媒介产品互动化融合消息的生存前提一、前提:网络融合信息传输渠道的融合三网融合二、关键:媒体融合1.媒体形态融合2.媒体经营主体的融合高级阶段表现为各种全媒体消息中心的成立角色转变记者单纯的“消息采制者”——————》全方位的“消息与信息者”编辑“消息把关人”——————》“消息剖析者”“整合传播策划者”三、核心:内容融合这就要求消息记者具备多媒体思维,即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能够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地应用不同媒介,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多媒体思维包括1.具有多媒体的技术感2.善于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3.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融合消息的社会制约一、政策法规的制约二、媒介市场的考验三、媒体人才缺乏四、组织文化碰撞五、社会文化冲突网络媒介盈利主要模式:1.以社区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在凝聚受众方面占优势,处于金字塔顶端。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1. 技术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不同媒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传播。
例如,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内容数字化,并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2. 内容融合:将不同媒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以形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信息产品。
例如,将新闻报道、评论、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新闻报道。
3. 渠道融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将传统媒介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和互动。
4. 产业融合:将媒介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例如,将媒介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
5. 用户融合: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和渠道,将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整合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将用户在不同媒介上的体验进行无缝连接,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总之,媒介深度融合需要在技术、内容、渠道、产业和用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创新,以实现媒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创造。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媒体融合成为了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更加凸显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因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而是将多种媒介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下面本文将从媒体融合的定义、发展路径以及对媒体业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
一、媒体融合的定义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互动,以产生新的、整合的、跨媒介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整合性创新活动。
媒体融合既包括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应用,也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
1. 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典媒体的图像、音频、文本等信息形式数字化,可以进行综合处理及传输,实现了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能力。
比如,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等现代传统媒体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多媒体领域不断创新,进而成为传统出版的主流。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使用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出现了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态,这些新兴媒体形式不断地拓展着传媒的边界。
3. 从极客到普通人的媒体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制作、传播多媒体信息需要丰富的技术、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人们普遍缺乏这些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成熟、人性化的多媒体工具应运而生,媒体生产和消费的门槛降低了,人们的媒体参与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媒体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阶段。
4. 从互联网到全媒体在这一阶段,全媒体时代逐渐到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联通、融合,成为一体,形成了无差别的信息环境,对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媒体融合对媒体业的影响1. 传媒市场广泛化传统广告媒体市场过于封闭,只能呈现单一的广告形式。
而随着媒体融合的普及,传媒市场变得更广泛,层次越来越多。
不仅可以在各种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而且还可以钻研其中更加细腻的市场。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媒介深度融合是指利用多种媒介相互融合,以更好地传播信息、实现互动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形式日益多样化,媒介深度融合成为了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技术、内容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探讨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一、技术方面1. 融合数据智能化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用户偏好、行为等数据的智能分析,为跨媒体传播提供精准的用户定位和个性化推荐服务。
2. 跨平台技术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实现不同媒体平台的内容共享和互动,打破传统媒体壁垒,提升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媒体体验,拓展媒体传播的形式和方式。
二、内容方面1. 跨媒体内容生产:整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资源,实现跨媒体内容生产,丰富媒体传播的形式和层次。
2. 用户生成内容融合:鼓励用户参与内容创作和分享,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实现用户生成内容与传统媒体内容的有机融合,增强用户参与感。
3. 跨媒体互动体验:通过用户互动游戏、社交互动活动等形式,提升跨媒体互动体验,增强用户参与和粘性。
三、商业模式方面1. 跨媒体广告营销:整合传统广告、内容营销、社交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实现跨媒体广告营销,提升广告传播效果和品牌影响力。
2. 会员权益融合:通过会员权益跨媒体融合,实现会员跨平台权益共享,提升会员忠诚度和付费意愿。
3. 跨媒体版权合作:推动跨媒体版权合作,实现内容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构建跨媒体联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技术、内容和商业模式是三大支撑点,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途径,才能实现不同媒体形式的有效融合,提升媒体传播的效果和用户体验,推动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媒介深度融合将会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媒体生态和用户体验。
媒介融合十年发展之路
媒介融合十年发展之路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界限逐渐模糊,给传媒业带来了一系列巨大变革,原本泾渭分明的新旧媒体已经慢慢开始融合,也就是所谓的“媒介融合”。
我国媒介融合早在2001年就开始试水,近10年我国媒介融合迎来了黄金时期。
本文将从媒介融合的概念、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做出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媒介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164-011 媒介融合的定位1.1 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
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
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融合的原因。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互联网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中国学者陶喜红论文中说道:“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因此,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介内部产业之间不同形态的融合,更是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整合。
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以信息量大、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点,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种综合表现方式,就是把广大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与现代新兴媒体(如手机、手持只能终端、互联网等)的有效联合,实现集中处理、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实现更多的互动交流,衍生出更多不同形式的现代信息产品,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途径,传递给广大受众,使受众体验到新型媒体的互动行与共享性。
2 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媒介产业日益发展与改革,这在国内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媒介经营管理复习资料
媒介经营管理复习资料1.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2.三网融合的内涵:网络融合:是指电信网和广电网的用途被扩大,由原来单一承载本系统业务,扩大到承载和经营对方网络的业务,即:电信网和互联网承载广电业务,广电网承载电信业务。
终端融合:即“三屏合一”,手机、电视机和电脑三种屏幕均可全方位支持电信和广电业务的显示需要。
内容融合:互联网内容和广电内容融入对方网络,以及双方内容的交融。
3. 三网融合历程表在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出台的“1号文”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监管体系。
4.三网融合下的媒体形态:IPTV(以网络软件)、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视频网站交互电视:目前为开通的IPTV、互联网电视、个性化收费内容、手机电视、电视购物、电视远程教育、电视上网一站式服务5.组建全程全网:确定了将来有一张覆盖全国的全程全网的广电骨干网,加上现在正在如火如荼整合中的省网,以及正在双向改造的广电本地接入网,共同组成了国内的第四大全程全网的运营商,只是其网上传输的主业数据为广电节目数据6.电视台目前把握了广电业大部分的核心资源:牌照、内容和版权、播控权、政治喉舌地位,电视台是三网融合最大的受益者。
7.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邬江兴8.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和电信系的权力利益之争?9.美国六大广播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三大广播电视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FOX)、CBS旗下的UPN电视网、华纳兄弟公司旗下WB电视网10.美国六大电影制片商:梦工厂、哥伦比亚、环球影片公司、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好莱坞电影公司11.传媒产业: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01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04一、名词解释:1、媒介管理:是指研究媒介管理者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媒介员工的工作和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达到既定的媒介发展目标的过程。
2、传播生态:意即传播界里的产业与相关事物,如同大自然生态环境一样,有竞、淘汰、发展、相互依赖的现象。
传播媒介就生态观点来说,是一个生命体,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社会体系互动,与其他不同媒介互动,也受到政经、文化、科技、竞争等外在还境影响,进而影响其内在组织结构。
3、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指传统的印刷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结合,“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来供应多媒体内容的可能性。
”4、PEST:媒介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环境(S)和技术环境(T)5、媒介决策:是指媒体领导层(管理层)或媒体领导者(管理者)在不确定的或冒险的条件下,就运用有限资源对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作出抉择的过程。
6、媒介双元产品市场,媒介产品市场,称为“财货”,是将娱乐或资讯信息经过包装,然后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呈现给消费者。
使用阅听的市场,每一种产品都有其市场,以满足广告厂商所需。
二、简答题1、媒介产品功能:媒介产品不同与其他商品,是集精神消费和信息消费于一体的特殊商品。
对于媒介产品的功能,拉斯韦尔提出三大作用: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传递遗产。
其后赖特又提出了第四个功能:提供娱乐。
2、媒介产业销售特点:媒介产业有两种市场和两种买主,其产品也以两种方式进行销售。
首先,媒介把一定的播出时间和刊载版面以约定的价格卖给广告主,使广告主有了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接下来,媒介业将生产、编辑的广告信息和社会信息的媒介产品再卖给广大受众,使受众得以满足信息的需求。
媒介销售给受众信息,而销售给广告商的是受众及其对广告信息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以及接下来的消费态度和行为。
3、现代媒介组织变革趋势: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
融合新闻学基础概念辨析(一)什么是融合(二)什么是媒介融合(三)什么是融合新闻学融合融合是通过多媒体组织的合作和写作,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发送更丰富的新闻和信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给更多的公众。
融合作为新闻学的一种形式,是24小时在新闻编辑部不断发生的采编过程,在这里采编人员为多媒体平台写作,出版制作多媒体产品以达到与受众之间最大程度的互动。
(P7媒介融合国内代表性观点有四个:1.形态融合论2.组织融合论3.规制融合论4.大媒体论(全媒体论)媒介融合的广义与狭义广义:媒介融合描述的是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具体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的需求为指向,由网络融合、媒体融合和内容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狭义:媒体融合描述的是近年来国际传媒业的一种新作业模式,它是相对于过去各类媒介产品分立而言的。
(P12)融合新闻融合新闻是与传播平台融合相对应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包括多媒体采集、统一平台加工、多媒体发布和受众互动等过程(P13)。
细节辨析多媒体采集是指同一条新闻,同时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flash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来采集。
统一平台加工是指一个统一的多媒体编辑部对采集到的新闻进行多媒体整合和深度加工。
多媒体发布是指同一条新闻同时发布文本的、音频的和视频等多媒体文本。
融合新闻的特点1.信息来源多元化2.新闻业务整合化3.信息载体数字化4.内容产品兼容化5.媒介产品互动化融合新闻的生存前提一、前提:网络融合信息传输渠道的融合三网融合二、关键:媒体融合1.媒体形态融合2.媒体经营主体的融合高级阶段表现为各类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成立角色转变记者单纯的“新闻采制者”——————》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者”编辑“新闻把关人”——————》“新闻解析者”“整合传播策划者”三、核心:内容融合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多媒体思维,即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能够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地运用不同媒介,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多媒体思维包括1.拥有多媒体的技术感2.善于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3.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融合新闻的社会制约一、政策法规的制约二、媒介市场的考验三、媒体人才缺乏四、组织文化碰撞五、社会文化矛盾网络媒介盈利主要模式:1.以社区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在凝聚受众方面占优势,处于金字塔顶端。
全媒体时代下传媒融合的发展战略
全媒体时代下传媒融合的发展战略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和互联网发展的挑战,媒体融合成为了当今传媒界的热门话题。
全媒体时代下,传媒融合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项战略性的发展选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全媒体时代下传媒融合的发展战略。
一、定义全媒体和传媒融合全媒体是指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各种传播工具,将信息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呈现给用户的一种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多种媒体的互动与协同,通过共享和互补,将传媒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到极致。
传媒融合是指各种传媒形式和媒介的交融与融合,它将多种媒体形式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业务的互补和协同,是一种促进传媒业高效发展的方式。
二、全媒体时代下传媒融合的优势1. 提升媒体传播效果。
传媒融合可以整合各种传媒平台的优势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创造更全面、更深入的传播效果,增强用户吸引力和关注度,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2. 丰富传媒形式。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传媒形式和媒介的交融与融合,虚实结合、画面和音效的结合,将会让媒体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体验效果也越来越高。
3. 细分受众。
传媒融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将信息传达给不同的受众群体,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可以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媒体营销效果,走向应用细分市场。
4. 优化业务模式。
传媒融合可以通过整合各种产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业务效率的优化和提升。
三、传媒融合的发展战略1. 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全媒体整合在全媒体时代,传媒融合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传媒内容、产品及服务。
媒体应该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需求的层次、生活式样等内容,发掘用户个性需求,并且随时满足,以全方位满足用户的需求。
2. 整合各媒体资产,实现业务互补传媒融合应当实现各种媒介的整合,通过合理整合运用各媒体之间的资源、互补之处,以达到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服务效率。
媒介融合导论复习材料
媒介融合导论总复习什么是媒介融合?狭义: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网络电视等等广义: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第一组词知识与命运——媒介融合的观念变革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及其规律:语言的形成和使用;文字的创制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无线电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规律:相互叠加而非相互取代。
第二组词大数据、云计算——媒介融合的技术变迁一、媒介融合技术发展概览(一)纸媒和早期电子媒介技术(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三)网络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二、技术发展中的应对策略网络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社会运行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标识(2)人们有共同的语言和行为体系(3)人们有彼此联系的渠道因特网的诞生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类似,通信线路把世界各地分散、孤立的计算机联结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这恰如人类社会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面貌一样。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第三组词娱乐、文化与产业——媒介融合引领传媒产业变革与重组一、媒介形态变化二、新闻业务变革三、经营模式改写媒介产业:媒介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
第三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媒介形态:宽带、流媒体、无线通信成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借用新老媒体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新闻业务变革1、新闻信源结构与新闻传播主体发生变化;2、新闻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变化;3、新闻载体性能与新闻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一句话:融合新闻极大地促进了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重组。
中国人民大学蔡雯1、大众媒介垄断新闻发布——人人皆记者的新变。
2、“融合新闻”在本世纪初出现,是以媒介之间的合作以及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的改变为前提的。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2.印刷术发明3.电报发明4.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1.信息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2.“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3.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一)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二)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个人化”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后现代性特征:个人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六、计算机诞生的标志计算机诞生的标志是-阿帕网,1983年TCP/IP协议成为美国互联网的标准通信协议,整个世界开始普遍采用这一系统结构,这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的正式诞生七、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3.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Yahoo!,我国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均在1998年前后相继成立。
web2.0时期的网络应用是“一对多”与“多对多”并立,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形式,互动性加强,容生产包括信息交互与行为记录。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5G)八、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1.信息传播的通道2.知识生产的平台3.人际交往的平台4.娱乐新天地5.商务活动的平台〈B2B(Business_Business)〉、〈B2C(Business_Customer)〉、〈C2C(Customer_Customer)〉6.意见自由市场九、从受众到用户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3.从消费商品到生产容4.从匿名群体到真实个体5.从受众反馈到用户体验服十、互联网用户的小众化、碎片化趋势★小众化的积极面向1.文化发展的新方向2.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小众化的消极面向1.“信息茧房”的扩(信息茧房概念-公众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信息,因而信息结构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久而久之,会置身蚕茧一般的狭隘的空间。
我们国家媒介融合发展途径简答题
我们国家媒介融合发展途径简答题媒体融合是不同形态媒体融合和质变的过程。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逐渐弱化,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对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没有退路、只能打赢的攻坚战。
这就要求从中央到地方主要媒体要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打赢这场攻坚战。
打赢这场攻坚战要正确处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迭代关系,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打赢这场攻坚战要坚持技术引领。
要在媒体融合的技术平台、国际平台及传播平台上下苦力。
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只有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才能有效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新型智能媒体,搭建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桥梁,精准推送与受众需求相适配的个性化新产品,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
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打赢这场攻坚战,要破除机制体制樊篱。
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媒体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经营机制及管理机制。
要扭住人才这个关键,贴近实战,培养全媒人才生力军,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要注重培养高质的“复合型”“全能型”融媒体人才,只有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四力”,培养出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新型媒体传播人才,才能跟上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另一方面,改革传统媒体的行政化管理,以传播效果为导向,调整媒体的考评制度,制定竞争性的科学绩效考评机制,以激烈的竞争及社会的多层需求倒逼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媒介管理学》复习笔记(全整合版、邵培仁版)
《媒介管理学》复习笔记(最全整合版)(适用于浙大、浙传等院校复习)第一章媒介管理概述一、媒介——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与信息的物质实体。
媒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⑴管理目标不同----媒介有公共服务和利益追求两个管理目标,媒介将承担社会责任置于首位,而且还要将完成宣传任务纳入目标系统,加以优先考虑。
而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管理目标。
⑵管理内容不同----媒介管理对象除了人、财、物,还包括信息第四要素。
信息是媒介的突出特征。
⑶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种科学(知识与技能、规划与组织),一种艺术(智慧与行为、人文艺术)。
⑷媒介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框架特殊性,并且各个媒介组织不尽相同。
一、媒介管理职能1、定义:指媒介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必须具有的功能。
2、六大媒介管理职能:●计划职能------制定组织目标、规划,以制度与资源配置保证目标的完成●组织职能------组织机构与职位系统、职权关系的确立,由谁来完成组织目标●协调职能------在部门间消除矛盾、化解分歧●指挥职能------提供信息与方法、帮助解决难题、实施业务指导等●控制职能------给其他管理者或职员以反馈、对进程进行监控、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某种变更(调整资源配置、校正计划偏差等)●革新职能------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及方法的创新(整体、局部)3、正确履行各项管理职能:各项职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根据不同阶段、环节、时期,灵活运用。
各项职能既有层次也有侧重(上层—宏观、抽象,中层—介于两者之间,基层—微观、具体)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在不同职能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中国媒介管理原则1、导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整体观念,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媒介组织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3、互动性原则:看到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制约、依存的特性,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4、民主性原则:集思广益、接受监督、提供机会-----但更强调管理的职业化5、法制性原则:做好制度安排,以制度规范管理-----详细合理的制度设计,非人治6、程序性原则:明确一个有始终的过程和目标;把这个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段并确定阶段目标;对每个阶段实施计划、监控、指导;-------程序控制、阶段把关、全程管理------计划、实施、检查、总结7、专业性原则:符合媒介的专业要求,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8、发展性原则:发展媒介的实力,把目标推向更高第二章媒介产业一、产业特征:生产性。
新闻传播学媒介融合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媒介融合知识点总结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融合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格局,也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媒介融合的相关知识点。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内涵媒介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媒介形式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
这种融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类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是涵盖了互联网、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
从技术层面看,媒介融合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介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传播和交流。
例如,通过数字编码,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可以实现统一处理和传输。
在内容方面,不同媒介之间相互借鉴和整合。
新闻报道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呈现,如一篇新闻可以同时有文字报道、图片展示、视频解读等。
渠道的融合则让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同时新兴媒体也与传统媒体合作,共享资源和渠道。
二、媒介融合的驱动因素1、技术进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高速的网络连接、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2、受众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即时化。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全面、深入、及时的信息,并且能够与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
3、市场竞争的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媒体机构为了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纷纷寻求创新和突破。
媒介融合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能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政策法规的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媒体创新和融合发展,为媒介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1、所有权融合即不同媒介机构归属于同一所有者,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融合发展。
例如,一家传媒集团同时拥有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多种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
网媒复习第一章1.媒介发展史口头传播时期~~手抄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开始~~电子媒介产生~~网络传播时期2.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P1~P2)第一次传播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三次传播革命电报发明。
第四次传播革命,亦即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3.梅特卡夫定律由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
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4.摩尔定律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新摩尔定律:中国IT专业媒体上出现了"新摩尔定律"的提法,指的是中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
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第二章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P16~P19)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着技术特征)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2.新媒体定义1967年由戈尔德马克提出,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按硬件设备终端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门户网站、博客、微博、播客等)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
以计算机为终端的新媒体是最早出现也是普及程度最广的类型,绝大部分的其它新媒体终端都来源于或借鉴了以计算机为终端的新媒体。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手机报、手机电视)(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无线数字电视、车载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IPTV、移动电视与户外新媒体)第三章1.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简称BBS(2)超级链接与门户(3)搜索引擎2.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简写RSS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目前广泛用于网上新闻频道、博客和Wiki 上。
媒体融合的趋势和路径创新探析
第12卷第8期Vol.12 No.819媒体融合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折时期,媒体融合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几乎被所有的传统媒体视为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
媒体融合包含技术和产业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借助网络技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在一起,“并通过重新塑造各个媒介在新兴网络语境下的可能性再度媒介化这些媒介”[1],形成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产业层面包括一切媒体及其有关要素的融合,媒体形态、内容生产模式、组织结构、运营模式、体制机制等都要进行重构与融合,在社会层面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媒体形态。
一、媒体融合的主要路径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在政策的推动下,媒体融合的探索进程加快,新的融合产品和融合形式不断出现,因此,2014年被我国传媒界称为“媒体融合元年”。
概括来说,媒体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三种。
(一)媒体内容的融合媒体内容融合主要是指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依据不同媒体形态和市场逻辑,将分属于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整合,结合不同媒介形式的传播特征和用户使用习惯,形成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内容融合产品。
传统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立足自身的内容优势,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新的产品形态,增强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提高用户参与度,媒体内容融合不断升级。
全媒体报道、沉浸式信息、VR (虚拟现实)新闻、数据新闻、新闻游戏和互动性页面逐渐出现,这些内容融合了产品,结合文字、视频、直播、访谈、图片等内容,用搭建场景或增强交互性、参与性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在“全国两会”“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报道中,各网络平台运用新技术推出的全媒体报道或专题报道,内容融合、视觉优化、场景真实、亮点频出,使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之路——以黄冈日报为例
微 博 、 微 信 、 移 动 客 户 端 等 融 合 并 存 的 综 合 新 媒 体 平 台 当 ,
下 盛 行 的 直 播 、 短 视 频 等 传 播 方 式 也 是 网 络 传 媒 中 心 所 重
视 的 对 于 黄 冈 市 委 市 政 府 中 心 工 作 和 黄 冈 重 大 活 动 网 络
新
,
以
消
息
通讯
、
、评论
图
、
片
等多种
形式并存
的
方式做
好 宣
传 ,
加 强 主题 报 道 的力
度
提 升新闻
,
舆论
的传 播力
影响
、
力
、
引 导 力 与 公 信 力 。
弘扬 时 代 精 神 、 引 领 舆 论 潮 流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市 州 报 刻
不容缓
的 使命 ;
从国家
的 根本利益
出
发
在 新 媒 体 的 浪 潮 中 , 传 统 媒 体 必 须 在 不 断 转 型 与 探 索
中发扬 自 身差异化 的 优势
把 内 容 生 产 作 为 根 本 顺 应 改 革 ,
,
大 潮 、 创 新 主 题 宣 传 、 彰 显 党 媒 特 性 则 是 其 保 持 竞 争 优 势 的
必 要 条 件 。 于 市 州 党 报 而 言 , 报 道 的 创 新 关 键 在 于 策 划 的 创
,
自
觉
与党
和政
府 保
持 一 致 是 市 州 报 工 作 人 员 应 有 的 思 想 觉 悟 全 面 了 解 党 和 ;
变 的 初 心 和 创 新 的 姿 态 来 面 对 新 时 代 的 挑 战 。 20 1 4 年 5 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战略下的媒介融合之路来源:新华网—《网络传播》杂志作者:“南都无处不在”——这不是一句心血来潮的口号,不是一个狂妄自大的扬言,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如何敢言“无处不在”,南都如何实现“无处不在”?南都用几载光阴,成功从一张报纸蜕变为集报、刊、网多种媒介载体于一体的报系。
在媒体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城市群影响力、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实现“无处不在”理念,无论是喜欢娱乐休闲,还是追求生活品位,抑或关注时事,读者都能从南都报系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快感。
而单一的《南方都市报》品牌,从此延伸成为立体的南都报系品牌,占据了传播渠道的制高点,南都最强势也最引以为豪的地方——内容,就得到了更有效跟全面的体现和发挥。
全媒体的布局及目标南都是较早介入网络竞争的报业之一,先有珠三角城市门户奥一网,后有南都报系官方网站南都网。
南都报系在传统的媒体领域拥有重要地位,由此出发,南都在思虑全媒体的具体表现模式时,着力希望将庞大的内容原创能力、品牌策划营销能力、区域运营能力与恰当的互联网技术对接,获取与其现实影响力相称的媒介地位。
一直以来,南都的目标是——寻求理念重构、制度建设和团队组建的解决之道,寻求南都网络化与现有体系的共融共生之道,树立国内报业数字化的新标准,在内容品质上获得读者的高度认可,在品牌建设上赢得良好口碑,在用户价值上实现广泛影响和深度挖掘,在发展模式上探索多元竞合。
全媒体不仅仅是新技术、新产品,更是一种新思维。
这种思维为报业在所谓新媒体领域的竞争获得了智力依靠。
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全媒体本身是手段还是目标?全媒体不仅是手段,更是目标。
南都作为一个媒体的属性始终不会改变,只是其形态趋向多元化。
媒体的竞争力在于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最终的商业盈利点还是来自于影响力和话语权。
南都报系是内容的供应商,而且是具有相当能量的内容原创者,仅《南方都市报》每年生产约1亿多的文字阅读量,生产15万张的图片,还会生产约6万个版面,如果算上整个南都报系,这个数据将更是惊人的庞大。
南都更是一个广阔的价值营销平台,凝聚了数以百万计的忠诚用户,结成极具南都特色的紧密型社区网络。
将南都从纯阅读性的对象转变为资源性工具的聚合。
在使用方式上,改变报纸向读者的单向度传播,从内容导向型过渡到资源使用的导向型,从单纯的新闻号召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多维度的信息应用聚合网络。
在新产业链条上发展南都首先是一个强大的传统媒体,品牌和内容是核心优势。
发展全媒体首先强调先天优势和基因,内容作为驱动力,利用技术手段,彰显媒体属性,做到跨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信息聚合,媒介的竞争最终不在于介质本身,而在于适合某一介质的具竞争力的内容。
2009年南都成立了全媒体运营委员会,由总编辑牵头,下设多媒体、产品设计与技术、市场营销、公共政策、战略投资五大中心,全面运作全媒体相关项目及平台。
南都全媒体希望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南都大媒体的概念,也是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和策略,复杂度超过以往的传统报纸运作。
在品牌价值上,全媒体是彰显强力南都的理念和追求;在管理机制上,全媒体是为制度创新预设了可能性,为向现代企业转型提供了空间;在新闻生产上,全媒体是信息整合的具体方式、报道形态,以多媒体素材集成报道;在传播渠道上,全媒体是向各种平台终端强力渗透南都的产品和品质,汇聚新一代受众群;在商业模式上,全媒体是完善对传统媒体广告之外的市场布局。
南都全媒体平台提供多媒体产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户外电子公告牌等等多渠道分销这些产品,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用户价值。
2009年“,南都视点?直播广东”(FM 91.4)开播。
这一档与广东电台新闻台合办的音频节目,基于南都时评、深度等品牌栏目精华,使无声的报纸得以进入读者的耳朵,从而“让报纸听得见”。
如今,奥一网与南都网的运营已经日渐成熟,各种媒介形式在这里汇聚一堂,这意味着南都“全媒体”的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正如报纸是一个必须推向市场的产品一样,全媒体下的内容产品同样也是一个必须接受市场检验的产品,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报纸的附属物。
随着分工细化,新闻信息的针对性、专业性、有效性将日趋明显,用户需要一些精细的粮食和量身定做的大餐。
“一次采集,多元发布”数字化阅读发展趋势下,为受众发散式阅读提供不同信息组合方式的可能,也给与读者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化阅读自主权。
因此,在“南都”这个品牌的主导下,充分把握用户的心态,量身定做适合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根据市场规律进行产品营销。
南都全媒体涵盖的是一个产品系列,相较于纸质报纸,南都数字产品呈现出多种媒介形态。
它是南都在新的竞争领域中的竞争手段以及新势力媒体。
比如,南都推出网页电子报式完全版、多媒体形式的精华版、邮件式投放的订阅版以及门户式的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阅读器等多种数字产品,丰富了南都的话语表达形式和报道形态,改良既有的采编结构,使得它们更符合网络特点和网友阅读习惯,也使得南都的影响力突破区域发行壁垒,扩散到全国乃至全球。
新媒体竞争也是阅读终端的争夺战。
南都的数字内容会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电视机、户外视频等更多的平台来运营。
2009年底,南都推出智能手机平台的南都阅读器,全面整合南都报系优质原创内容,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及观点,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新闻,随时随地可以拿起手机阅读。
相较于传统手机网页浏览方式,使用客户端浏览更方便,量身定做的板式设计(比如字体、栏目设置)有利于在手机屏幕上阅读,也增加了更加便利的操作模式(比如图片滑屏)让用户体验更好;其次新闻内容更精炼,它摒弃了海量的新闻登载模式,让用户对重要新闻一目了然。
同时,阅读器与南都网络互动平台无缝对接,用户可以实现投票、评论、报料、发文章等全面互动。
随着无线网络的优化,移动终端必将成为个体用户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终端。
南都全媒体布局在此不会缺席,新闻纸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纸”,而是一种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
全媒体业务流程的再造对产品设计生产的传统流程在新格局的影响下必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赖于体制改革、内生的创造力、还有赖于报社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再造。
如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电讯》决心把数字化的未来放在其事业的中心,根据多媒体传播的需要对人员和机构进行重新组合和培训——建立多媒体组织结构,即打破传统的机构设置,培训员工的多媒体工作意识和技能,使同一条新闻信息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发布。
无疑,未来的媒体结构正在向着这个方向演变。
反观国内的媒体,媒体的历史相对要年轻得多,媒体从业人员的年龄也年轻得多,在进行报网融合的过程中,主要的障碍并不在于流程本身,而在于各方利益格局的藩篱。
通常,大多数传统媒体想的是现有状况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在新的业务流程中应该做什么。
这里就需要决策层有打破旧有模式与格局的决心,整个团队有利益共享和风险均担的精神。
这个流程不仅包括内容,而是全媒体格局下的运营业务流程的再造。
重组采编流程。
同样是一篇新闻,在南都,它的命运将会是如何的走向呢?仅仅刊登一次,露个小脸,然后就湮没在浩瀚无边的新闻海洋中被人遗忘?显然,在南都,新闻是幸运的。
我们会让她的生命得到延伸。
从最初的记者采写完毕,到被印刷在南都的报纸版面,到登陆南都网的电子版,到南都视点被广而告之,到最后还可能做成南都视频专题,被发布在电视台以及网络、户外渠道上。
经过数年磨合摸索,南都突发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上进行了大量报网协作的实践。
从2008年初的雪灾到5·12地震,从奥运到金融海啸,这些报道在网络上唤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响应,南都数字化历程进入到新的阶段。
如5·12地震报道是一次全媒体采编流程的集体演练,在这次报道中,文字记者通过网络、卫星电话向网络编辑随时播报灾区灾情,南都的摄影记者也举起了摄像机,用多媒体的报道方式向读者呈现不一样的南都新闻。
目前,南都逐步建立了即时新闻、流媒体新闻采编发流程机制,在生产上充实既有的采编流程、传播架构,并呈现更具多元的内容产品。
多媒体的采编团队。
流程的更新必然要实现采编团队的转型。
采编团队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融合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全新的薪酬考核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全媒体培训,来帮助团队转换角色、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
在转型过程中,采编团队也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南都希望编辑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处理新闻——读者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读者会通过什么渠道获知信息以及如何反馈回来。
这就需要打破以往“以我为主”的思维惯性,重塑新的采编理念。
专职的视频记者学如何拍照,摄影记者学习如何摄像,在全媒体战略中未雨绸缪,不但要搭上这班车,还要抢占最好的位置。
采编团队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融合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全新的薪酬考核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全媒体培训,来帮助团队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
多媒体内容采编管理平台。
目前,南都正在结合原有的报纸采编系统,对接全媒体数字内容采编管理平台,它是按照全媒体的运行规律,根据多媒体采编的需要,在系统中流转的各种内容形态,在采编发的流程中提供可读写、可编发、可搜索、可整合的管理界面,做到一次采集,多元发布。
最终,整合报系内容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广告数据库,实现多个数据库的双向互通和信息搜索。
同时,南都尝试把新闻发布端前移,把管理端和用户端合二为一。
2009年8月,南都网上推出鲜橙互动平台。
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是首个融合新闻信息发布及SNS社区互动于一身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社区。
在这个平台上,记者、编辑、网友等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发布消息以及进行人际交流。
南都所有的采编人员都有实名ID账号和一个鲜橙空间,其在报纸上发表的见报文章全部导入期鲜橙空间,记者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可以管理自己所负责采编的见报文章,添加作者手记,发起投票,组建专题,与网友互动;网友可以在鲜橙互动中轻易找到自己喜好的相关新闻内容,延展和管理他们喜欢的内容,关注他们喜欢的记者、专栏作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以社会化角色参与内容生产及传播。
报业的全媒体战略要警惕两个误区:一是太过悲观,不知何处下手,错失机遇。
二是急功近利,今天投资明天就要赚钱,甚至罔顾媒体道德和社会责任,杀鸡取卵,恶性透支。
对于绝大多数网站来说,不是找不到赢利模式,而是市场大环境还不成熟,但这一天必将到来,关键是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可以预期的是,当80、90后网民(公认的“不读报的一代”)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消费模式也将成为主流,地方网站、报业网站或将迎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低成本高收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