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评说苏东坡 名著要点归纳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3:忧国不谋身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3:忧国不谋身](https://img.taocdn.com/s3/m/c6f30e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9.png)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3:忧国不谋身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03:忧国不谋身画外音苏轼一出道即获得欧阳修等朝廷重臣的赏识,但是他走上仕途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的过程也充满了苦痛和变数。
他二十二岁名震京师的时候,当朝皇帝还是宋仁宗;而在他历经地方上的几次任职以及完成两次回乡服丧、重返京师汴梁的时候,他已经时年三十三岁,当朝的皇帝也已历经三朝,变成了宋仁宗的孙子、宋神宗赵顼[xū],天下的形势正在开始发生一场重大的改变。
此时的宋神宗,面对建国已历百年、却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痛下决心,任用一代名相王安石开始改革变法,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变法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整合财政、经济大权,先后颁布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等一系列法令,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运动改变和影响着整个王朝。
那么,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变法,苏轼会有怎样的政治表达?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与王安石,为什么会在这场事关王朝命运的变法中分道扬镳呢?百家讲坛康震我们在讲王安石的时候,大家都还记得,王安石给宋仁宗写过一封万言书。
苏轼也写,苏轼给宋神宗也写了一封万言书,这时候苏轼才三十四岁,宋神宗才二十一岁。
王安石给宋仁宗写万言书是对北宋的王朝提出了批评,要求改革变法,相当于给宋仁宗敲了一记警钟。
苏轼给宋神宗写这万言书,是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只对事不对人,苏轼的这个万言书是既对事又对人。
他才不是警钟呢,他等于直接拿一棍子敲宋神宗的脑袋,让他要清醒过来。
他这个万言书比起王安石那万言书更尖锐,火力更猛。
一开始这万言书就提了三个指标给神宗皇帝,说是下三个指标,实际上就是说这三件事你都没做好。
第一,要凝聚人心。
第二,要让风俗淳朴,用现在话说就是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要加强法制、加强监督。
那你反过来讲这三条做得都不好。
第一,凝聚人心。
苏轼打了比方,说皇上跟老百姓的关系就是鱼跟水的关系,鱼要是离开了水就会死,你这皇上要是离开了老百姓的人心,你也就会死。
当年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国家强了,老百姓兜里也有钱了,可是道德败坏了,失去了人心,所以秦王朝到了最后还是灭亡了,商鞅最后也是不得好死。
康震评说苏东坡
![康震评说苏东坡](https://img.taocdn.com/s3/m/18e429f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d.png)
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评说苏东坡》第四章潇洒东坡勤勉务实,便是潇洒、苦中作乐,亦是潇洒、读书交友,自是潇洒、躬自反省,更是潇洒自我价值的实现。
被贬黄州,正当中年。
仕途不顺,怎样实现价值呢?“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需要一生积累,立功没有机会,所以立言成为苏轼此时实现文人不朽价值的重要途径。
黄州牢笼,也许限制了苏轼的行动自由,但又如何能限制他思想自由呢?著书立说,标志着苏轼自成一家的学术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他开始跻身于北宋最重要的思想家之列。
苏洵给苏轼取名为轼,就是要他收敛锋芒,稳健做人。
“我呆在黄州这个小地方,终日无事,默默反省自己,回顾我这三十年来得所作所为,大多犯的就是这个毛病。
”(《答李端叔书》)所以,他才要在读书著述中,去掉自己身上的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傲气,养成稳健端庄、谦虚平和的正气;要在与农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尖酸刻薄、恩恩怨怨的小家子气,养成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大气;要在耕种东坡的劳动中,去掉柔弱缠绵、多愁善感的的文人气,养成刚毅坚强、直面人生的丈夫气。
对朋友说:“你看到的我,都是以前的旧我,不是脱胎换骨后的新我啊!”(《答李端叔书》)这样的反省与悔过,没有一点潇洒的气度与勇气是很难做到的。
不仅自己不再杀生,还积极主动地救助生命。
苦难与不幸没有使苏轼麻木不仁,明哲保身,反而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更为不幸的人,对生命实实在在的领悟与体验。
勇于超越苦难的潇洒。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虽然是处于政治弱势中的人物,乌台诗案的阴影难以抹去,但在诗文中借涛涛江水臧否风流人物、千秋功业,借皎皎明月笑傲古今沉浮、往来是非,表现超逸旷远的精神境界。
回顾这十多年的贬谪生活,反而是他文学事业的辉煌时期,也是他人生思想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
如果没有这一段生存挫折的磨练,也就不可能有后人心目中的那个苏东坡了。
苏东坡远离了我们,但他永远不会消失。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2——自古英雄出少年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2——自古英雄出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da33b3b1d1f34693daef3efd.png)
内容简介:苏轼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无不样样精通、造诣深厚,甚至可以说,从文学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实力上考量,苏轼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
苏轼带给我们无数的憧憬和享受,也带给我们一个大大的困惑:那就是这样一个文学艺术上的天才与全才,究竟是如何炼成的?从眉山小镇到名震天下,苏轼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的成才秘诀呢?苏轼的天赋异禀确实超乎常人,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如何运用这样的禀赋,才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而苏轼的成才恰恰不是恃才自傲、坐吃山空,靠的是他难得的勤奋和勇气,尤其是在大多数人墨守陈规、人云亦云之时,苏轼却总能大胆质疑,不落窠臼。
对前辈、对老师的尊重,不等于盲从,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百炼成钢,才能化为自己血液里的东西。
那么,苏轼究竟是如何在对前辈的质疑中一步步前进的呢?苏轼才华横溢,很快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其中既有四川当地的行政首长、益州知州张方平,也有朝廷重臣、文坛领袖欧阳修。
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个人本为政见不合的“对头”,老死不相往来,却因为苏轼的出现而摒弃前嫌,并且竭尽全力,扶持和奖掖苏轼这个晚生后辈。
在苏轼成才的的道路上,张方平和欧阳修,就是两位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那么,苏轼到底是什么地方,让这两位引路人能够如此不遗余力?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精彩的故事呢?全文:苏轼的身上,他能够成功有他自身的主观的因素,也有很多客观的因素。
主观的因素是什么呢?第一,聪明。
这没办法。
问题是我们现在孩子也都挺聪明的,你得聪明到正道上。
举个例子,苏轼小时候也是上学的,在眉山的时候有个当地的老师叫刘巨,苏轼小时候还有其他的一些孩子们就跟着这刘巨老师去上课,就跟我们现在上小学、上幼儿园一样,那时候苏轼还很小,大概就是六、七岁的样子,这上课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因为你将来考科举是要考诗这些东西,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得讲,让你写作文,老师自己先得做个示范,写首诗对不对?刘老师写了两句诗,这诗的名字叫《鹭鸶诗》,鹭鸶就是那种水鸟,这诗里边有两句写得挺好,怎么说呢?“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康震苏轼的观后感
![康震苏轼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21dc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f.png)
康震苏轼的观后感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散文等作品一直深受后世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康震作为苏轼的学生和追随者之一,对苏轼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康震的角度,分享我对苏轼的观后感。
苏轼的才华与思想苏轼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具匠心,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不满,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在苏轼的诗词中,常常展现出他对人生和宇宙中众多事物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读来令人陶醉。
他的诗词多样化,既有咏史抒怀的,也有山水田园的,还有对友情、爱情和家国情怀的描写。
他通过诗词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智慧和深情。
康震对苏轼的理解和欣赏康震作为苏轼的学生和朋友,对苏轼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他认为苏轼的作品融汇了古典与现实、情感与理性,兼具了艺术表达和思想启迪的作用。
康震在《四十二清咏》中对苏轼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称赞苏轼的作品“风声叶落盘空晓,山色霞明月难围”,赞美苏轼的作品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康震还对苏轼的诗词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他认为苏轼的作品分为“正义之诗”、“隐逸之诗”、“宴饮之诗”、“行旅之诗”等不同类型,每一类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色彩。
康震对苏轼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从中发现了苏轼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苏轼的影响苏轼的作品不仅受到当时的读者喜爱,也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诗词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不满,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苏轼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上。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是独领风骚的,也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极大的启示和借鉴。
他的独特的表达方式、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康震《苏轼》的主要内容
![唐宋八大家康震《苏轼》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88e2f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b.png)
《苏轼》是康震所著的一部传记类作品,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生平和成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苏轼》的主要内容:一、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诞辰于北宋官宦世家,自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文学天赋。
苏轼曾任官书法,后因谏言被贬谪至各地,但他在流放期间仍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和冠方事务,以其豪放洒脱的文风和对社会政治的不满而闻名于世。
二、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文学艺术成就非常丰富。
他的词、诗、散文被后人誉为“苏、黄、文、宋之风雅”。
他的词以其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创新性强而著称,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苏轼的诗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丰富而著称,被誉为“宋诗三大家”之一。
苏轼的散文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文以大气豁达、意境深远、含蓄丰富而著称。
三、苏轼与政治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积极的政治家。
他曾历任官至太常博士、翰林学士等职,曾多次参与国家大政,提出建设性意见。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因此多次被贬谪。
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四、苏轼的思想与艺术追求苏轼在文学创作中秉承“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念,他追求文学艺术的自由创新,并以此为使命,不断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他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超越时代的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他对生活、人生、人性的独特见解,这也是他作品至今仍具有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的原因之一。
总结而言,《苏轼》这部著作生动地展现了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的绚烂多彩的一生,以及他在文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通过对这一伟大文学家的传记性作品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苏轼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与创作,也可以感受到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作品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https://img.taocdn.com/s3/m/849609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5.png)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原创版】
目录
1.康震对苏东坡的评价
2.苏东坡的文学成就
3.苏东坡的人生态度
4.苏东坡的影响力
正文
康震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名人,他曾在一次讲座中,详细地讲解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人生态度。
他表示,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诗词歌赋,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词清新自然,富有哲理,他的歌赋深情款款,婉转动听,他的散文小说则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人性。
他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苏东坡的人生态度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他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寻找乐趣,善于从人生的挫折中寻找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作品,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
苏东坡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作品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生态度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故事,他的诗词,他的人生,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总的来说,康震对苏东坡的评价是中肯的,他充分肯定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人生态度,同时也指出了苏东坡的影响力。
康震苏轼讲稿(二)初出茅庐...
![康震苏轼讲稿(二)初出茅庐...](https://img.taocdn.com/s3/m/cb1cf74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2.png)
康震苏轼讲稿(二)初出茅庐...康震<苏轼>讲稿(二)初出茅庐画外音:上一讲说到,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苏轼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那么初出茅庐的苏轼在应试时一举成名,在官场上会不会一帆风顺呢,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与历史上文人从政相比有那些独特之处,他的为官之路到底是平坦还是坎坷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与我们一起品读苏轼,探秘他鲜为人知的为官之路。
十集系列节目《苏轼》第二集《初出茅庐》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康震:苏轼这辈子,实际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叫什么呀,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点长。
大理评事是个什么官,就是负责审理案件的京官。
这个官不是苏轼实际担任的官职,这是个虚衔,挂名的,表面身份的,他实际的官职是签书凤翔府判官。
凤翔府,就是现在陕西省的凤翔市,他这个官的意思就是协助凤翔府的知府,也就是凤翔市的市长处理公务,大体相当于凤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
签书凤翔府判官办公厅主任这个职务不是随随便便给的,那得有相当的资历才能担任,苏轼能够在20多岁的时候,第一次走入仕途就得到这个官职,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他的礼部考试和制科考试成绩太优秀了所以当这个官。
是啊,成绩优异给了个重要的官职,接下来就看你在做了。
苏轼是打定主义决定打响人生的这第三炮,也得来个一举成功。
可这个时候有一件事让他吃不下饭,怎么回事,他跟他这个顶头上司不对付,关系处理得很紧张,他的顶头上司是谁?凤翔府的知府,凤翔市的市长陈公弼。
你想苏轼是干什么的,他是办公厅主任,他天天都跟着市长打交道,跟他的关系处不好那不是添堵吗?陈公弼是个什么人,又黑又瘦的小老头,面若冰霜,不苟言笑,铁面无私,那些王公大人见了他都顺着墙边走,年轻人看见他就害怕,苏轼是什么性格,性格本来就很开朗,豪放、外向,想到什么我就说出来,可是这个陈公弼才不管你是什么第一名第二名,你到了我这凤翔府你就好好地做你的主任科员,做你的科长,别一天到晚在我这跟前摆你这点小小的资格。
康震讲苏轼:(1)少年成名
![康震讲苏轼:(1)少年成名](https://img.taocdn.com/s3/m/bac020c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c.png)
康震讲苏轼:(1)少年成名【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https://img.taocdn.com/s3/m/8f2e5a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6.png)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苏东坡的一些好段,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1. 苏东坡的文学才华,苏东坡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被誉为文学巨擘。
他的诗词、散文和书信作品无不展现出他的才情横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散文写实生动,既展示了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又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苏东坡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苏东坡的政治才能,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政治上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
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政府职位,如翰林学士、江宁府知府等,他在这些职位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清廉的作风。
他注重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民生的政策,深受人民的爱戴。
他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外交事务,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苏东坡以其宽厚、豪爽和正直的人格魅力而备受赞誉。
他待人真诚友善,乐于助人,赢得了广泛的人缘。
他的豪爽个性和幽默风趣的性格使他成为人们喜爱的伙伴。
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坚持原则,这种正直的品质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钦佩。
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和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
总之,苏东坡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人格魅力的典范。
他的作品和影响力超越了时代,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他的才华和品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震讲苏东坡第一章主要内容
![康震讲苏东坡第一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a720c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康震讲苏东坡第一章主要内容
康震评说苏东坡第一章讲的苏东坡少年成名。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因为母亲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苏轼只得返回家乡服丧。
三年之后,当苏轼兄弟陪父亲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次北宋朝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即将举行,曾经在三年前的考试中小试牛刀,一举成名的苏轼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准备向这次制科考试再次发起冲击。
那么,制科考试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考试制度,而苏轼兄弟在这场制科考试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少年成名的苏轼还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吗?。
《康震讲苏东坡》书好语段
![《康震讲苏东坡》书好语段](https://img.taocdn.com/s3/m/7ff456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e.png)
《康震讲苏东坡》书好语段摘抄1.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他的诗文、书法、绘画以及政治见解,都让人惊叹不已。
他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但他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智慧和情感,读来让人心潮澎湃。
2.苏东坡的诗词,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真挚的情感。
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人深受启发。
3.苏东坡的人生哲学是‘无为而治’,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刻意强求。
这种哲学思想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4.苏东坡的书法,自成一派,被誉为‘苏派’。
他的字既有骨力,又有韵味,充满了动态美和节奏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
5.苏东坡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他的画风独特,笔触细腻,色彩丰富。
他的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内心世界的窗口。
6.苏东坡的政治生涯虽然坎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他的一生都在为百姓谋福利,这种高尚的品质让人敬仰。
7.苏东坡的诗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为题材,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8.苏东坡的人生观是豁达开朗的,他认为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让他自己活得快乐自在,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9.苏东坡是一个典型的文人雅士,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善于品茗、烹调。
他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相得益彰,让人羡慕不已。
10.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诗词、书法、绘画等作品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他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也一直在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f4a0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4.png)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康震教授在评说唐宋八大家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根据康震教授的评说,整理出一份读书笔记,以供大家参考。
一、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1.唐宋八大家概述康震教授认为,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他们在文学上各有特色,共同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2.各大家文学特点(1)韩愈:以道自任,主张文以载道,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2)柳宗元:擅长寓言,寓意深刻,讽刺性强。
(3)欧阳修:文章平和醇厚,注重情感抒发。
(4)苏轼:才情横溢,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
(5)苏洵:文章纵横捭阖,善于议论。
(6)苏辙:文章稳健扎实,富有哲理。
(7)曾巩:文章严谨,注重实际。
(8)王安石:文章议论风生,提倡变法。
二、读书笔记1.唐宋八大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通过阅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的文章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重视思想性:唐宋八大家认为文学应具有教化作用,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2)注重情感表达:他们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追求形式美:在文章结构、辞藻、声韵等方面,唐宋八大家力求达到和谐统一。
2.唐宋八大家的人格魅力唐宋八大家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他们敢于直言,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对后世的影响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被后人传颂不衰。
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通过康震教授的评说,我们对唐宋八大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阅读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文学智慧,还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https://img.taocdn.com/s3/m/09c651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b.png)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简介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的文学才华横溢,作品涵盖诗、词、散文、骈文等多个领域,尤以其豪放洒脱的词作和清新自然的散文著称。
康震是中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对苏东坡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本文将从康震的角度,探讨苏东坡的文学魅力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苏东坡的文学魅力苏东坡的文学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情实感苏东坡的作品充满了真情实感,他能够深入人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不回避人生的苦难和痛苦,也不回避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他在作品中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2. 豪放洒脱的风格苏东坡的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的风格,他善于用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他的词作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他的散文则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宽广胸怀,令人耳目一新。
3. 文学才华的多样性苏东坡既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又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和散文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文学领域,展现出他广博的文学才华。
他的诗作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词作婉约动人,表达了深情厚意;他的散文则充满了智慧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苏东坡的代表作品苏东坡的代表作品包括诗、词、散文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其中几篇著名的作品:1.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描绘了北方草原上的狩猎场景。
词中展现了苏东坡豪放洒脱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宏大壮丽的感觉。
2. 《赤壁赋》这是苏东坡的一篇散文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文章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的场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表达了苏东坡对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的赞美。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词作,是在《赤壁赋》的基础上创作的。
词中表达了苏东坡对赤壁之战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思考。
总结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文学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康震讲苏轼:(5)东山再起
![康震讲苏轼:(5)东山再起](https://img.taocdn.com/s3/m/f4552c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0.png)
康震讲苏轼:(5)东山再起【画外音】:上一集讲到神宗皇帝觉得新、旧两派人物应该同时任用,而且苏轼人才难得,不忍埋没,亲自下令把他从湖北黄州调到京城开封附近的汝州任职,这似乎意味着苏轼的仕途有所转机。
而在这个时候,苏轼却偏偏决定要去见他昔日的政敌、早已闲居江宁的王安石,苏轼的举动似乎让常人难以理解。
当初,王安石位居宰相,大力推行改革变法,而苏轼坚决反对,二人在政见上势不两立,因此苏轼在仕途上也屡遭排挤、历尽坎坷,那么苏轼为什么要见自己的政敌呢?两个人见面后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追溯历史,讲述文学家苏轼的宦海生涯。
系列节目苏轼第五集《东山再起》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康震】:上一集我们说:宋神宗将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改判为汝州团练副使,汝州就在现在的河南临汝。
那么我们上节也讲了,这个代表着他跟宋神宗之间在政治上达成了某种默契,但是要真正的开始走出这个政治阴影,苏轼还必须要再去见一个大人物,这个人是谁呢?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是革新变法的领袖,但是他跟苏轼一样,在漫长的革新变法之路上也是历经了坎坷和波折,从宋神宗熙宁三年到熙宁九年这六年当中,王安石先后两次被任命为宰相,又先后两次被罢免宰相。
那么这个原因是很复杂的,那么应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自己亲手任命的一些亲信背叛了他,他33岁的儿子又先他而去,种种政治斗争的打击折磨以及他老年丧子的这种悲痛,让王安石万念俱灰,他给皇上提出请求:再也不干这个宰相了。
所以他到晚年的时候就退隐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住在了半山园,从此不问世事。
王安石他的这个生活经历在政治风波中的经历跟苏轼一样,也充满了波折,我们说凭心而论,王安石厉行变法,想要富国强民,这是对的,而且王安石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那么他所推行的革新变法由于种种的复杂的原因,并没有达到他预想的一种效果,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这并不等于说他推行革新变法就错了。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回复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9d544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0.png)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回复"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苏东坡:文学巨擘与人类思想的守望者苏东坡,这个名字如同一颗闪亮的明星,照亮了中国文学的漫漫长夜。
他身世坎坷,历经风霜,但却倾注着无尽的热情和才华,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巨擘。
在康震先生的长篇讲座中,他向我们详细阐述了苏东坡的一生,深入剖析了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让我耳目一新,在康震先生的精彩讲述下,我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位伟大的文化传承者。
康震先生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苏东坡的身世背景。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文人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独具慧眼,早有文名。
然而,他的一生却并非一帆风顺。
先是因为他的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名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被朝廷解释为对政权的讽刺,遭到贬谪。
这段历史描写了他的痛苦经历,引人深思。
康震先生解析道:“苏东坡这段贬谪经历,更凸显了他坚持真理和正义的品性,在政治的漩涡中仍能保持清醒。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执着,令人感叹不已。
苏东坡的诗词才华更是世人皆知。
他的作品以其豪放灵逸、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康震先生在讲座中分析了苏东坡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使我们对他的创作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康震先生先介绍了苏东坡的《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以元宵节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述男女之间的那份深情厚意,表现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词激发了我们对浪漫与诗意的向往,也折射出了苏东坡作为文人,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随后,康震先生引用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寻。
康震先生解读道:“明月虽然是一个飘渺的目标,但是苏东坡通过这样的形象描写,让我们明确了追求理想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咏物诗人,更是一个追求真理和理想的人。
康震先生还仔细讲解了苏东坡的《赤壁赋》。
这篇文言小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亦成为苏东坡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作。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https://img.taocdn.com/s3/m/49842c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f.png)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实用版】目录1.康震对苏东坡的评价2.苏东坡的文学成就3.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4.苏东坡的诗词欣赏正文康震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在一次讲座中谈到了苏东坡,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
苏东坡,原名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却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度过了艰难岁月。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斐然,他的诗词、散文、书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他的诗词既有豪放奔放的气魄,又有婉约柔情的味道,其中《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作品被誉为千古绝唱。
他的散文也写得非常出色,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也是康震所赞赏的。
他坚信“人生如梦”,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世事。
他在政治上坚持正义,为民请命,不畏强权,展现了高尚的品格。
在生活上,他乐观向上,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的心态,从困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康震特别欣赏苏东坡的诗词,认为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犹恐匆匆说不尽。
”则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总之,康震对苏东坡的评价充满了敬意,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4:写在文学边上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4:写在文学边上](https://img.taocdn.com/s3/m/2e7077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5.png)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4:写在文学边上苏轼创作了众多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他虽然被认为是天才,但文学知识却需要后天的积累,那么苏轼是怎样学习和创作的呢,他的广博和灵感又是来源于何处呢。
本期节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为大家讲述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的创作。
画外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堪称全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豪迈之词,也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缠绵之词,更有“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赤壁赋》,这些伟大作品的产生,让苏轼的才华像一束汩汩流淌的清泉,永远都有新的灵感在迸发。
但从偶然的灵感到成熟的作品,中间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那么苏轼是如何跨过这段距离的,他的创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百家讲坛康震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我们知道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我们对这些作品虽然很熟,却未必对于他怎么创作这些作品的状态很熟悉。
我记得原来钱钟书说过一句话,说既然已经拿到蛋了,就不必再看那下蛋的鸡了。
但是我们对于苏东坡这一只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的这只伟大的“母鸡”,还是很想了解他的创作状态的。
苏轼自己曾经自述过他的文学创作的精神状态,他说,我写文章像“万斛泉源”,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不择地皆可出”,就是不选择地区、不选择地方的随处都可从地底下涌出来。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就在平地上流,一天流个七、八千里的不成问题。
那说明才思如泉涌,而且这泉涌不断,不但多而且连续,不但连续而且延续的时间还特别长。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什么意思呢?这泉水一边流着流着,遇到坑洼的地方就下去,遇到山坡呢就爬上去,所有经过的地方无一不可覆盖。
他的意思是我的创作的才思随着生活的变化曲折、坎坷起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这说明他的才思不但绵长、丰富、广大,而且非常地灵活。
苏轼说:“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文说》)我的写作是非常自然的,停不下来的时候就一直往前走,等到确实走不动了,就停下来了。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https://img.taocdn.com/s3/m/afe449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f.png)
康震讲苏东坡的好段
摘要:
1.康震对苏东坡的评价
2.苏东坡的文学成就
3.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4.苏东坡的诗词创作特点
5.康震讲述的苏东坡的好段
正文:
康震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在讲解苏东坡时,对苏东坡的评价非常高。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成就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着非凡的成就,而且在散文和绘画等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基础。
他坚持“任天由命”的人生态度,无论处在何种境遇,都能泰然处之。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道家和禅宗的影响,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苏东坡的诗词创作特点鲜明,他的诗以豪放、奔放、直率为特点,词则以婉约、柔美、深情为特色。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展现出他的博大胸怀和卓越才华。
康震在讲解苏东坡时,特别提到了一段苏东坡的好段。
这段文字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的名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句话表达了苏东坡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他既看到了世界的瞬息万变,又看到了万物的永恒不变。
他以这种
独特的视角,去探索人生、探索世界,展现出了他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康震对苏东坡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人生态度、哲学思想和诗词创作特点,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震评说苏东坡》复习资料
一.作者简介:
康震,男,1970年3月出生。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中共党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章节内容简介:
(一).少年成名
只因苏母去逝,
此类考试由皇帝特别下诏并亲自主持,宋朝三百年中考中制举的才四十人左右,而苏轼的文章再次得到了主考官甚至当朝皇帝宋仁宗的肯定。
(二).步入仕途
的顶头上司是凤翔知府陈公弼。
陈公弼对苏轼非常严厉,这对苏轼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苏
法。
苏轼不主张变法,最后宋神宗分别派他去颍州担任知州及杭州通判。
后在徐州、密州
(三).大难临头
为了躲避是非,苏轼在地方担任了八年行政首长,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却招到了反对
(四).潇洒东坡
“苏东坡”名字的由来源于在白居易诗《东坡种花》,当时苏轼给一块贫地取名“东坡”,
并自称“东坡居士”
(五).赤壁绝唱
(六).东山再起
坛好友王安石,两人一笑泯恩愁。
后宋神宗批准他到山清水秀的常州居住,任团练副使但
(七).知难而退
一的“苏堤”据说是清淤的泥土所筑起来的。
(八).一贬再贬
高太后去逝后,宋哲宗任命苏轼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充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
家事,尽量为当地百姓造福,除了农业生产,还给他们讲学。
(九).巨星陨落
元符三年,宋哲宗崩逝,宋徽宗赵佶继位,排挤新党蔡京等人,重新任命旧党,同时
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十).天伦之乐
轼在梦中见到了她写下了令人伤感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王闰之虽烧了苏轼诗文手稿,但在黄州期间,却充当了苏轼种田的好帮手。
经去世,只有坚强的王朝云陪伴左右。
(十一).手足之情
苏洵共有三男三女,苏轼排行老五,苏辙排行老六。
在民间的传说中,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与秦观结婚。
这其实是不存在的,苏小妹的原型应该是苏轼的三姐八娘。
苏轼
(十二).东坡印象
苏轼以他的亲身实践为人们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的标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