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以及价值规律的处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从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决定劳动价值的因素以及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劳动价值论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体现了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量,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二、决定劳动价值的因素1.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而劳动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产品的生产工艺等因素。
2.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决定劳动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同样是生产同一种商品,如果一个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于另一个工人,那么前者生产的商品价值会更高。
3.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决定劳动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从而节约生产时间,降低商品的劳动价值。
三、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起着指导经济运行和分配领域的重要作用。
1. 价值规律的运行: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实行计划经济,但在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方面仍然需要考虑商品的价值,劳动价值论为这种计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2. 价值评价的依据: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商品价值评价的依据。
通过劳动价值论,可以根据不同商品的劳动量来确定其价值,从而合理地进行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
3. 价值分配的原则:劳动价值论指导着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原则。
在这个社会中,按劳分配是一种基本的分配原则,劳动者的劳动量与其收入直接相关。
四、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但它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专题二.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 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 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 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3.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 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 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具有价 值。 价值尺度的特点: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 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用想象或观念 的货币即可。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价值用货 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 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 。
专题二.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货币理论
(一)商品二因素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两个基本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含义: 商品的使用价值: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它构成社会财富 的物质内容,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 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与本质属性,反映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解析:第一步: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 M商品的价格=15/(1+50%)=10元/件;第二 步:货币价值下降20%时,M商品的价格=10/ (1-20%)=12.5元/件。答案(B)
(四).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含义: 简单劳动: 无需经过专门学习与训练,每个正常人都能 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 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劳动者具备一 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价值: 在单位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 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第2章劳动价值论
•
视频:台湾商品拜物教
• 就客观而言,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就主观而言,则 是人脑的产物,或人的观念的产物。
•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 自私人假说与商品拜物教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一假说是片面的,在现实经 济社会里,人的经济行为不仅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
第2章 劳动价值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 了解和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 二重性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商品的价值量 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 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 式和作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 运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
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这个价值形式使得商品的价值本身第一次真正地被表现 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商品的价值量真正成为商 品交换比例的调节者,商品的价值表现得比简单价值形式更 充分。但这个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商品的相对价值 表现仍不充分,商品交换比较困难。
3.一般的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 来,并与一切商品交换,因而成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时,价值形式便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它各种商品=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间可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 在某种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客观效用论,一种是主 观效用论。 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 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 六、商品拜物教
价值规律的作用案例
价值规律的作用案例价值规律是指物品或产品的价值与特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市场经济中价值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价值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价值规律的几个应用案例:1.价格决定供求关系根据供求关系,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会有所调整,供需失衡时会导致价格的波动。
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降,而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上涨。
价格的波动反映了商品的价值与供求状况之间的关系。
2.值得付出努力的指导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
在工作或学习中,人们往往会根据付出的努力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努力工作的人通常能得到更高的回报。
3.价值投资策略价值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策略,它基于价值规律认为,股票或其他资产的价格会回归到其真实价值。
价值投资者通过仔细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选择那些被低估的股票或资产,以期在其价格回升时获得较高的回报。
4.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价值规律的一个重要应用,它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价值理论也是解释物价、工资、利润等经济现象的一个理论基础。
5.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是一种通过评估品牌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来确定品牌价值的方法。
根据价值规律,品牌只有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认可和关注度,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通过评估品牌的知名度、品牌认可度和品牌忠诚度等因素,可以对品牌价值进行评估,进而指导品牌推广和管理。
6.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管理是一种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活动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通过将价值链分为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价值进行评估和优化,可以确保企业在各个环节都能产生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创造。
总之,价值规律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评估商品的价值、制定投资策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等,对个人和组织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的二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理解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认同,同时正确认识其历史价值和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难点:劳动的二重性教学方法:例证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资本论》书影。
教师:《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内容起点部分涉及到的就是劳动价值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一、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的含义及其二因素探究活动1(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7页的探究活动材料,回答第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交换这些东西呢?它们之间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在马克思看来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人们愿意交换是因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即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不同的商品能用于交换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有价值。
由于不同的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量有所不同,所以交换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量的比例关系交换,体现了交换双方的公平。
而这就叫作交换价值。
任何商品都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和使用价值被称之为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的二重性探究活动2(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继续回答第二个问题——织布者和裁缝的劳动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劳动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作答(略)教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劳动形式上不同,称为具体劳动,作用于物质材料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而撇开这些外在形式则可发现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人类劳动能力的表现,二者有共同的本质,这要靠抽象思维去把握和理解,我们称之为抽象劳动。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劳动价值理论
思考题
•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2、简述商品经济在我国存在的条件。
• 3、为何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 4、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学说。 • 5、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 7、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者为
• 通货膨胀: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商品流通 量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 续上涨的现象。
• 分析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主讲:毛孟凯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凯恩斯写道:通货膨胀的伤害主要在于改 变财富的分配,而通货紧缩的破坏力则主 要是阻碍财富的产生。“所以说,通货膨 胀不公平,不聪明。只要不是德国那种过 度通货膨胀,两害相比,还是通货紧缩的 害处更大,因为在一个陷入贫困的世界上, 通货紧缩加剧失业,而不是损害‘食利 者’。”
解释:①客观条件,②主观条件,③简单劳动。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 3、动态变化
主讲:毛孟凯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 • 1、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和利用程度; •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
主讲:毛孟凯
二、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三、货币的职能
• 1、 价值尺度,即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 1)为什么可以充当价值尺度? • 2)充当价值尺度的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 2、 流通手段,即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 1)是一切现实货币或货币符号。 • 2)有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 3、贮藏手段 • 4、支付手段,即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赋、工资等。 • 1)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经济危机的可能
《劳动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 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也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
03
劳动价值理论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价格形成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格应以 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为依据,这有助于理解市场
价格的形成机制。
资源配置
通过分析劳动价值与市场供求关系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 率。
劳动价值理论强调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只有劳动才 能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还认为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 嘉图等人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 思想,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创造与分配
关于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以及劳动与利润、地租等分配的 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价值量与价格关系
劳动价值理论主张价值决定价格,但现实中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与价值的对应关系并不总是成立。
价值与使用价值混淆
一些学者认为劳动价值理论在分析时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 ,导致理论内部的矛盾和模糊。
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具有重要 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 Nhomakorabea和启示。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
理论依据。
02
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01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由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价值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价值理论及其所探讨的价值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分析商品生产关系以及商品交换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基本矛盾作出了重要论断。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以及价值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剖析其内涵、逻辑和意义。
### 一、价值理论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价值理论是指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价值的社会性和劳动的价值规律,因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价值理论的内涵首先涉及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物品,而作为价值则是一种抽象的社会存在。
其次,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关注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
价值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劳动时间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普通的社会平均劳动力水平进行衡量的。
最后,价值的实现问题也是价值理论的内涵之一。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通过商品交换的等价物的交换,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
### 二、价值规律的阐释价值规律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关系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值规律是由商品生产关系本身所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基本矛盾的表现。
首先,价值规律表现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比例。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规律决定着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进而决定商品交换的实际结果。
其次,价值规律涉及到劳动生产率、商品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的不平衡会影响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的运行。
最后,价值规律还体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一种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利润产生的重要基础。
### 三、价值理论与价值规律的意义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基本逻辑。
《经济学常识》2.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决
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பைடு நூலகம்
等价交换
定
础
交换双方价 值量相等
价格与价值 相符合
(货币出现前) (货币出现后)
价格围绕价 值上下波动
长远看平 均价格与 价值相符
原因为价 格和供求 相互影响
价格不会 距离价值 太远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 资源配置
扩大生产
缩小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退出
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
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即作为商品,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如人们购物时对商品“物美价廉”的追求 。 ②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就不会有价值, 也就不是商品
即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独立存在,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以此说明为什么要提高质量)
时间
各不相同 相同
不能决定商品价 值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
结论: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
当时某个生产部门绝大
社
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
会
(最主要指生产工具) 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必
要
物的因素
劳
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
动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
某个生产部门绝大
探究一: 阅读教材P27方框和下面一段的内容,思考:
思考: 3米布=1件上衣 (1)3米布为什么要同1件上衣相交换?
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用途,都能满足人的需要, 即它们使用价值不同 (2)3米布为什么能够同1件上衣相交换? 因为它们都凝结了无差别的同质的人类劳动, 即都有价值 (3)3米麻布=1件上衣,这个比例叫什么?由什么决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它以劳动为基础,揭示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本质。
本文旨在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的内在价值的源泉。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含有的劳动量。
无论是物质劳动还是精神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强调了劳动者的价值。
2. 劳动价值的社会性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社会性的。
商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个体劳动的付出,还需要通过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来确认。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3. 劳动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马克思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个层面。
具体劳动是指特定的劳动形式和内容,而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只有在抽象劳动中才能比较不同劳动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框架1. 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价值是商品所包含的劳动的量度。
使用价值是物质的,可以通过量度来衡量;而价值是抽象的,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
2. 交换价值和劳动价值交换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时所具有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交换价值是劳动价值的体现,商品的交换比例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交换价值的形成是在市场交换中,通过供求关系和商品的比较来确定的。
3. 商品的二重性和价值的虚拟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基于商品的实际物质属性,而价值则是基于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二重性使得价值具有虚拟性,价格的形成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4. 价值规律和剥削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强烈推荐)
热点透视
•
2010年9月12日新华社报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
统计局1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
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上涨。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
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0.2百分
点。
•
针对房价过高的实际,自2006年开始国家不断加
强对土地使用的整顿、加大对个人购房转让的整顿、提
对比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必要 肯定并纠正了斯密的论述
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 值的提出
认识到:交换价值不由使用价值决定
未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有 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 二元论
①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大卫.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理论——
相同点
都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 度,都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决定
两位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对比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 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定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相关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相关
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 劳动价值论:
•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商品的供求关系或者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价值形成: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和比较。
2. 价值规律:
•价值转化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其价值相等进行的。
这意味着在交换中,一定数量的一种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另一种商品,前提是它们的价值相等。
•市场交换: 市场中商品的交换和价值的实现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即价值决定交换比例。
这也就是著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
3.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来源: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出其工资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剥削和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的存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这是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而获取的。
这些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劳动价值论解释了价值的来源,价值规律解释了市场交换的基本规则,而剩余价值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基本矛盾,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价值规律的原理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原理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经济学中对商品价值形成和变化的一种理论。
它是在商品经济商品交换中通过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竞争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价值规律的一个基本原理。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平均水平的技术和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出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2.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价值规律的另一个关键原理。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达到平衡时,商品的价格也将相应地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将下降;而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将上升。
供需平衡的调节过程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实现和维持的重要机制。
3.价值规律与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中的参考价,买卖双方进行交换时,可以根据商品的相对价值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目的是满足个体的需求,而价值规律则提供了一种交换的基准,使交换过程更具有规律性和可计量性。
4.价值规律与价值形式的转化价值规律还涉及到商品价值形式的转化过程。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价值可以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值逐渐转化为货币价值,而货币则成为商品价值储存和衡量的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的转化过程也是价值规律的一种表现。
总体来说,价值规律是经济学中对商品价值形成和变化的一种规律性描述。
它通过劳动价值论、供需平衡、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转化等原理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形成。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生产和经济决策价值规律为生产和经济决策提供了指导。
生产者可以根据价值规律来确定生产成本和定价策略,以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利益。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商品开始研究的,因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细胞,它包含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矛盾胚芽,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
本理论分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解决内在矛盾的途径、原则及媒介。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就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价值是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的凝结。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价值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从劳动的具体和抽象形态来考察的。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证明的,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在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3、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劳动采取价值形式,这是由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进而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所以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的根源。
其产生在生产过程,而它的解决是在流通过程。
生产的二重性也决定了流通过程的二重性,即是生产过程形成使用价值的流通过程,也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接受,具体劳动就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转化为价值,私人劳动就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内在矛盾就得以解决。
4、价值量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
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价值意味着的是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因此,它并不是被人们通常所歪曲的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在这里其价值定义与普通人植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中的俗约定义“有用性”相冲突。
正如:阳光、空气有用,但阳光、空气中确不包含金钱所计量的原子——价值,不包含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
物质的有用属性,即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作为自然力一部份的人类劳动只是改变其形态引起属性转化,而且属性转化的过程中还要借助其它自然力帮助。
因此,劳动也具有二重性,一种是作为与物质的使用价值(具体财富)转化率相关的劳动,这种劳动不可计量,一种作为社会成员通过交换相互支配的社会关系的劳动,即为作价值(交换价值)的劳动,作为价值的劳动是按社会俗约关系确定的劳动时间来计量,只要交换成功存在一种无差别的社会性质。
作为价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意味着人支配人的权力。
马克思认为商品(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把人支配人劳动(行为)的社会关系——价值,说成是物质的属性,或者说这些属性的转化率。
也就是说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所谓的生产总值或者说总生产涵数是压根不存在。
现代经济学或多或少,就是马克思批判的商品(货币)拜物教。
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劳动价值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理论。
如果说货币是符号,那么商品也可以看成是符号,其数值的增加,只意味着人支配人劳动时间的时间的沿长,正如汇率包含任何物质性一样,实际上代表的是两国雇佣劳动交换的比例。
由于马克思有一个结论:“无论生产力如何变化,同一劳动相同时间内所提供的价值量是相同的。
”自然推出,价值的增值,实际上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生产,即现在所谓的GDP增长。
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生产(GDP)增值只要不能继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得瘫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教学 学家 指导意见
经济 教学 学家 指导意见 知道商品的 二因素, 二因素,懂 得单位商品 价值量与生 产该商品的 社会劳动生 产率成反比 懂得马克思 创立劳动价 值论的重要 意义
观点阐述分析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 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 作要求) 作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古典经济学 主 张 -- 自 由 放任,限制 政府作用 凯恩斯主张国主要认识
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作用 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 内容形式作用) (内容形式作用)
马克思的价 值规律理论 斯大林对社会 主义条件下价 值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认为价值 规律是一所伟大 的学校 邓小平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任务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一个探索变化的过程
李 嘉 图
知道李嘉图 的劳动价值 理论的主要 内容
(1)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纠正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 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的错误方面, 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的错误方面,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 值论, 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 定。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的观点。 (2)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的观点。 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3)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 克 思
《经济学常识》教材P30: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经济学常识》教材P30: P30 的意义: 的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 价值论所作的变革,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价值论所作的变革,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关于价值规律(市场经济) 关于价值规律(市场经济) ,围绕两条线索展开
观点阐述分析
斯 密
知道斯密的 (1)斯密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认识到了商品 劳动价值论 (2)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认识到了商品 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 论
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二元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商品的价值有何决定) (3)二元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商品的价值有何决定)—— 有时认为, 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 有时认为, ;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 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