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题及答案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二)社会本位论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三)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四)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目标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什么样子的人,二是为谁培养人。
2、1996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目的(为谁培养人),然后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4、教育目的和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级:(1)国家层面的叫做教育目的(2)学校层面的叫做培养目标(3)某一学科或者某一年龄段叫做教育目标(4)老师的某节课叫做教学目标5、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请参考《纲要》和《规程》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1、学前儿童体育的健康的标志:体格发育正常、体态无缺陷、体能达标,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精神饱满、愉快,有一定控制力。
2、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
所以体格、体能属于生理健康,(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有讨论体质)心理因素属于心理健康,然后是社会适应。
3、体育的重要性(价值)(1)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其次,有助于幼儿骨胳和大小肌肉的发展;第三有助于幼儿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幼儿避免疾病和身体健康。
第五有助于幼儿体质、体格、体能的发展、第六有助于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2)体育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3)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
4、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任务,也可以说是价值、作用)(1)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2)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的培养(3)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4)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进行安全教育5、学前儿童体育实施要领(幼儿园如何开展体育工作(活动))(1)提供安全、适应的环境和设施(2)坚持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3)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4)坚持户外活动和开展趣味、多样的体育活动(5)在体育活动中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目的的核心是()A 培养什么样的人B 为谁培养人C 怎样培养人D 教育体制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其核心所在。
B 选项“为谁培养人”也是教育目的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核心;C 选项“怎样培养人”更多涉及教育方法和途径;D 选项“教育体制”与教育目的的核心概念不同。
2、以下属于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A 柏拉图B 卢梭C 涂尔干D 凯兴斯泰纳答案:B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自然。
A 选项柏拉图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C 选项涂尔干和 D 选项凯兴斯泰纳也都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它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 学习能力C 沟通能力D 团队合作能力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劳动答案:A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通过教学,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作用。
答案:评价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德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复习试题
VS
反馈及时有效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教师和家长 提供反馈,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的整合
要点一
家校沟通机制
要点二
社区资源利用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 。
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和实 践机会。
启示二
加强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借鉴三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 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 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06
教育目的的反思与展望
教育目的的局限性及挑战
01
02
03
过度强调学术成绩
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 术成绩,导致学生缺乏实 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内教育目的实践案例
案例三: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扶贫
关注教育公平与普及
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项目旨在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 水平,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资助贫困
学生等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与普及。
国际教育目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芬兰基础教育改革
追求高质量教育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注重追求高质量教育,通过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感谢观看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的作用,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激发 了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
重要性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填空题1.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和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2.教育目的. 、组成了层次不同的由抽象到具体的教育目的系统。
培养目标教学目标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生活、学会共处。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4.教育目的的概念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___的总规定或总设计。
质量和规格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_激励作用_、_评价作用_。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学制”,它的颁布,宣告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癸卯壬子癸丑7.洛克在《》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的教育主张。
教育漫话教育个人本位论8学生中心的教育学说主要以法国的________和美国的杜威为代表。
卢梭9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
归宿10.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等人。
卢梭杜威1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和。
孔德涂尔干13.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教育向教育转变的思想。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5.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规格基本要求16. 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的思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B.上位概念C.同义词D.交*概念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B和C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D.实证主义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人的异化理论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D.有联系也有区别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B.一种教育模式C.一种教育政策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三)判断题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2、()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制定的,具体调整并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化的具体要求。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 )主张教育的社会本位论。
A、孟子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4、(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5、重视( )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A、创新B、动手C、合作D、沟通6、凯兴斯泰纳说:“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可见在教育目的方面,他主张 ( )。
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二、填空题1、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即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称为。
2、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结构,分别为、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具有、、和指导的功能。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由、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4、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四、论述题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材料二:某班教师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挣钱,为了日后能养活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教育目的观?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D3、D4、A5、A6、C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2、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导向、激励、评价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A、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B、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职业首先素养B、能力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心理素养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二、判断题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就是。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理念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B.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指导作用C.导向作用、推动作用、评价作用D.推动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B.评价作用C.激励作用D.指导作用4.目标即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生孵出为达到该目的所需要的力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B.评价作用C.激励作用D.指导作用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家长的期望B.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科要求C.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D.社会需求、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学习目标6.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学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任务7.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
A.教学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任务8.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队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说明了。
A.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B.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C.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D.可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的9.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0.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是方面的要求。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1.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是方面的要求。
A.劳动技术要求B.德育C.智育D.体育12.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四章 教育目的(含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____.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____;____;____.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____的关系.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__基础上的.7、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2、教育目的(狭义)3、体育1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6、德育7、智育三、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四、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五、问答题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参考答案: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填空题1、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3、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4、普遍与特殊5、具体与抽象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2、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6、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7、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三、选择题1-4:DCDC四、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五、问答题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育学教材第四章课后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1、试论教育目的的本质答: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便是教育目的。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有两层含义。
即广义的教育目的与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或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学生首先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2、什么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答: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美学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结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是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4、结合具体的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学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指的是()。
A.培养目标B.教育方针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2.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新课程改革理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A.共同性与方向性的关系B.教师与学生的关系C.学校与家长的关系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5. 1912 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主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其中的军国民教育与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有互通有无,都强调()。
A.通过体育进行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传授基本的体育和卫生知识、技能D.培养军事后备人才6.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教育改革的远点是().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7.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具体作用不包括()。
A.示范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导向作用8.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
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劳动本位论10.美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A.奥苏泊尔B.布卢姆C.加涅D.桑代克11.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A.审美教育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D.素质教育1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教育目的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及答案一、概念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二、选择题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8.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9.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定性B.定向 C.定位D.定点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A 6C 7A 8ABD 9BCD 10ABCD三、问题简答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区别?参考答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教育价值观不同。
第四章 教育目的
(四)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取向) 取向)
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 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或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 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 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 潜能。代表性人物是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 德、美国的马斯洛等。 2、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代表性人物 有德国的赫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 涂尔干、巴格莱等。 一般认为,个人和社会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所 以,确立教育目的时应该考虑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需要。
(3)体育 )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 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 的教育。 (4)美育 )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 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 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 )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 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 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 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学校培养人的工作是长期、复杂而又仔细 的,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将教育目的具体 化,明确某阶段内一门学科或一项活动要 达到的具体目标。
电大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的目的测评题目及答案(国家开发大学)
题目1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衍生功能
B. 定向功能
C. 调控功能
D. 评价功能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定向功能, 调控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题目2
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那托普
D. 福禄贝尔
E. 萨特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卢梭, 萨特, 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
题目3
正确
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涂尔干
B. 那托普
C. 裴斯泰洛齐
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是分工造成了劳动者的片面发展,要使劳动者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消灭全部分工。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不正确获得1来自00分中的0.00分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选择一项: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正确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
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D. 提高社会地位答案:C2. 教育的直接目的不包括:A. 满足个人需求B. 满足社会需求C. 满足文化传承D. 满足经济利益答案:D二、多选题1.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包括: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个人自学答案:A, B, C, D2.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A. 教师的引导B. 学生的主动参与C. 家长的支持D. 社会环境的配合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人才。
()答案:错误2. 教育目的的实现与社会环境无关。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答案: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目的的明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载体,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育内容应该围绕教育目的来设计和实施,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论述题1.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谈谈你认为的教育目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教育目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二是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强化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B. 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 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答案: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 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D. 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D. 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C.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答案: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答案: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 智育等于教学B.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 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答案:B.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答案:C.发展功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
A. 教育实验的热潮B. 教育改革的实践C. 素质教育运动D.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答案:C. 素质教育运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B. 城市与农村想结合D.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 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答案: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 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答案:C. 德、智、体、美和劳五育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解释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二、选择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B.指导性
C.现代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8.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9.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定性B.定向 C.定位D.定点
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A 6C 7A 8ABD 9BCD 10ABCD
三、问题简答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教育价值观不同。
应试教育的价值观深受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是以现代社会的期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和尺度的。
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教育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是一种“授之以鱼”的方法;素质教育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
教育评价不同。
应试教育仅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以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
2.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我国教育目的所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所组成。
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的。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四、观点辨析
1.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待五育,要坚持“五育”并举,使五育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对于五育,我们要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要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但“五育”并举并不是均衡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处理五育的关系时,我们即不能只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只看到它们的区别,我们要辨证统一的看待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关系。
2.我们对待应试教育应该全盘否定,而对待素质教育应该全盘接受。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病和危害,素质教育有很多优点和好处,但我们要辨证的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万能的,因为教育本身就不是万能的。
影响人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教育仅仅是一种影响而已。
此外,我国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走入实践没多久,素质教育理论这方面还准备的不足。
应试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具有应试能力,也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此外,教育离不开考试手段,考试具有选拔和评价功能,素质教育的结果同样需要考试进行衡量,高素质的人才也需要考试来选拔。
五、理论阐述
谈谈你所理解和的“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凸现以提高学生创新力为核心的主体教育,在教育与人的关系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它是“造就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它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等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
会的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是体现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经验和学校学习的结合,学校和学校后实践活动的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体现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体现教育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结合的教育。
六、案例分析: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
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
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钱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
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
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
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
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
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
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