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要点与练习题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
观点评价:
优点: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的价 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 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缺点:但该观点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 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甚至 认为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种极 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单 纯把人当成社会的工具,造成对人本性的 严重束缚和发展,不利于学生个体主观能 动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1712~1778)
人物简介:裴斯泰洛奇(1746~ 1827年)瑞士著名教育家。他一 生从事贫民教育工作,对教育理 论和实践都有很大贡献,致使他 的教育经验和改革驰名全欧.
主要观点:每个人都具有一些自 然赋予的潜在的力量和才能,这 些潜力和才能都具有渴求发展的 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 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 能,使人的各项能量得到自然的 进步和均衡的发展。
可见,人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作用的体现者。作 为规定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 的教育方针制定还必须依据 人的发展理论。而马克思学 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 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一)旧中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雅克· 卢梭
简介:雅克·卢梭 (1712~1778),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 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之一,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 创始者。 教育目的观:卢梭提出了造就“自 然人”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就应 该顺应儿童善良的天性,培养具有 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促进人的自然 发展。他赋予“自然人”以如下的 形象:第一,自爱。第二,自主。 第三,自立。第四,自治。
教育方针、教育规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 系: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二)社会本位论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三)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四)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目的的核心是()A 培养什么样的人B 为谁培养人C 怎样培养人D 教育体制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其核心所在。
B 选项“为谁培养人”也是教育目的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核心;C 选项“怎样培养人”更多涉及教育方法和途径;D 选项“教育体制”与教育目的的核心概念不同。
2、以下属于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A 柏拉图B 卢梭C 涂尔干D 凯兴斯泰纳答案:B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自然。
A 选项柏拉图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C 选项涂尔干和 D 选项凯兴斯泰纳也都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它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 学习能力C 沟通能力D 团队合作能力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劳动答案:A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通过教学,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作用。
答案:评价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德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育学重点 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目的(重点章节)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名词解释)1、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教育方针”的根本方向与“教育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通过贯彻方针来实现目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
区别:(1)教育目的:理论性术语、学术性概念,是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理想作出价值判断。
教育方针:工作术语、政治性概念,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对教育发展的现实作出政策性规定。
(2)教育目的:针对人的发展,指向受教育者个体,着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作出规定。
教育方针: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整体要求和希望,定位的是教育事业在国家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教育目的:理想性、不确定性,是终极目标。
教育方针:不可回避性、现实针对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教育工作当前必须落实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政策、制度、内容、方法、效果,都受制约。
1、导向作用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有2、激励作用(共同活动的基础)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老师、学生)。
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指在国家教育总目的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育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
教育目的复习试题
VS
反馈及时有效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教师和家长 提供反馈,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的整合
要点一
家校沟通机制
要点二
社区资源利用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 。
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和实 践机会。
启示二
加强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借鉴三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 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 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06
教育目的的反思与展望
教育目的的局限性及挑战
01
02
03
过度强调学术成绩
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 术成绩,导致学生缺乏实 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内教育目的实践案例
案例三: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扶贫
关注教育公平与普及
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项目旨在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 水平,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资助贫困
学生等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与普及。
国际教育目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芬兰基础教育改革
追求高质量教育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注重追求高质量教育,通过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感谢观看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的作用,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激发 了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
重要性
教育学第四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四章配套练习题一、单选题1.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问题A.教育政策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A.教育内容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制度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艺术D.教育制度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A.教育法规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5.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A.教育方针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6.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A.教育法规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7.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A.教育政策B.教育制度C.教育方针D.教育目的8.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A.教育内容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制度9.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A.教学工作B.教育管理C.教育目的D.教育内容10.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教育规划B.教育工作C.教育政策D.教育内容11.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理论B.教育发展规律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D.个人本位论12.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A.体育B.德育C.智育和美育D.教育场所13.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A.杜威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A.杜威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15.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A.旧分工B.自由时间C.生产劳动与教育D.社会化大生产16.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的是()A.旧分工B.自由时间C.生产劳动与教育D.社会化大生产17.“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旧分工B.自由时间C.生产劳动与教育D.社会化大生产18.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A.体能和智能B.道德品质C.活动能力D.情感、意志、性格19.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是()A.活动能力B.道德品质C.体能和智能D.情感、意志、性格20.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的是()A.智能B.体能C.活动能力D.、性格21.构成人的素质的心理基础的是()A.智能B.道德品质C.活动能力D.意志22.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智能B.体能C.活动能力D.性格23.在人的活动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调节作用的是()A.活动能力B.道德品质C.体能和智能D.情感、意志、性格24.人的素质中的动力因素是()A.体能和智能B.情感、意志、性格C.道德品质D.活动能力25.人的素质中谳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的是()A.智能B.道德品质C.活动能力D.意志26.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是()A.活动能力B.道德品质C.体能和智能D.情感、意志、性格27.人的素质结构中,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的是()A.体能和智能B.情感、意志、性格C.道德品质D.活动能力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年颁布的A.1986B.1987C.1993D.198829.在“五育”中,体现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0.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1.“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育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2.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3.在“五育”中,解决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的是()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4.在“五育”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二、多选题1.教育方针一般包括()A.教育的性质B.指导思想C.教育目的D.教育工作的方向E.教育法规2.下列属于个人生活和发展中非理性因素的有()A.情感B.意志C.性格D.想象、顿悟E.思维3.下列属于人生活和发展中理性因素的有()A.认知B.思维C.性格D.想象、顿悟E.智力4.历史上出现过的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有()A.人的全面发展理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学校本位论E.教育本位论5.一般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E.心育三、改错题1.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简答题试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
没有这个“基础” ,素质教育就失去了历史继承性,也就无从提出,无从发展。
因此,无论从科学的视角和现实的视角来考察,素质教育都与全面发展教育保持了本质上的一致。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我国在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情况。
要纠正这些倾向,就要求教育目的发挥它应有的定向、评价和调控功能。
于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提出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只注重智育。
所以,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纠正教育实践对教育目的的背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的一个结果,当然也是教育目的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2、简答题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 (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 坚持全面发展;(3) 培养独立个性;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3、简答题试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B.上位概念C.同义词D.交*概念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B和C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D.实证主义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人的异化理论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D.有联系也有区别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B.一种教育模式C.一种教育政策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三)判断题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2、()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制定的,具体调整并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化的具体要求。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 )主张教育的社会本位论。
A、孟子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4、(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5、重视( )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A、创新B、动手C、合作D、沟通6、凯兴斯泰纳说:“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可见在教育目的方面,他主张 ( )。
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二、填空题1、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即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称为。
2、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结构,分别为、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具有、、和指导的功能。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由、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4、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四、论述题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材料二:某班教师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挣钱,为了日后能养活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教育目的观?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D3、D4、A5、A6、C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2、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导向、激励、评价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A、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B、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表达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承受教青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4.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材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教学容5.〔〕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容D.教育规律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7.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8.“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根底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开展水平10.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
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以下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1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容13.在进展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_____A : 教育的性质B : 教育的任务C : 教育的内容D : 教育的规律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略。
2、单选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_____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A : 教育目的B : 教育内容C : 受教育者D : 教育手段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地位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教育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能在何种程度上明确地想象到自己活动的目的。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目的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3、单选题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_____。
A : 教育内容B : 教育目的C : 教育方法D : 教育途径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4、填空题我国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它是____、____和____的根本依据。
参考答案: 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5、简答题试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
表现在:(1) 教育目的不同。
“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2) 教育对象不同。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 。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即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 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
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4) 教育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填鸭式”等。
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就是。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理念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B.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指导作用C.导向作用、推动作用、评价作用D.推动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B.评价作用C.激励作用D.指导作用4.目标即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生孵出为达到该目的所需要的力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B.评价作用C.激励作用D.指导作用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家长的期望B.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科要求C.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D.社会需求、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学习目标6.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学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任务7.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
A.教学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任务8.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队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说明了。
A.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B.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C.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D.可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的9.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0.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是方面的要求。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1.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是方面的要求。
A.劳动技术要求B.德育C.智育D.体育12.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四章 教育目的(含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____.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____;____;____.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____的关系.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__基础上的.7、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2、教育目的(狭义)3、体育1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6、德育7、智育三、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四、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五、问答题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参考答案: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填空题1、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3、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4、普遍与特殊5、具体与抽象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2、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6、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7、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三、选择题1-4:DCDC四、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五、问答题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育学教材第四章课后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1、试论教育目的的本质答: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便是教育目的。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有两层含义。
即广义的教育目的与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或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学生首先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2、什么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答: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美学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结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是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4、结合具体的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电大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的目的测评题目及答案(国家开发大学)
题目1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衍生功能
B. 定向功能
C. 调控功能
D. 评价功能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定向功能, 调控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题目2
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那托普
D. 福禄贝尔
E. 萨特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卢梭, 萨特, 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
题目3
正确
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涂尔干
B. 那托普
C. 裴斯泰洛齐
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是分工造成了劳动者的片面发展,要使劳动者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消灭全部分工。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不正确获得1来自00分中的0.00分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选择一项: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正确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及答案一、概念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二、选择题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8.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9.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点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A 6C 7A 8ABD 9BCD 10ABCD三、问题简答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区别?参考答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教育价值观不同。
教师考试习题集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5.(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6.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9.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B )。
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
第四章教育目的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由国家题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习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简答:1.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它具有几个特点: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互相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俩方面的和谐发展。
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
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D. 提高社会地位答案:C2. 教育的直接目的不包括:A. 满足个人需求B. 满足社会需求C. 满足文化传承D. 满足经济利益答案:D二、多选题1.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包括: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个人自学答案:A, B, C, D2.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A. 教师的引导B. 学生的主动参与C. 家长的支持D. 社会环境的配合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人才。
()答案:错误2. 教育目的的实现与社会环境无关。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答案: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目的的明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载体,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育内容应该围绕教育目的来设计和实施,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论述题1.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谈谈你认为的教育目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教育目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二是注重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强化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要点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二)社会本位论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三)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四)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具体科目所规定的,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
3、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考点:对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不认真理解下,可能还真不能明白其关系和内涵。
四、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1、融合性。
价值取向上个人和社会融合2、适度超越性。
不应被动回应当下社会需要,而应主动参与社会,并适度超越当前社会3、类主体性。
(1)、不仅为个人,而且为人类;(2)、不仅是认知教育,而且完整人格教育。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主观依据(1)、哲学观念(2)、人性假设(3)、人格理想二、客观依据(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历史发展进程(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三、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的普遍、充分、自由的发展。
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6、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1、教育方针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是在教育方针之下,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格。
与方针相比,教育目的将人才规格具体化了。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1、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4、1986年《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5、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节国外教育目的概览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培养完人”1、培养完人的内涵:即培养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培养完善的人。
2、培养完人的目的是学会生存3、实现途径是终身学习《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学习”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a?a 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习包括以下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第五节: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家适当了解该章内容即可。
一、单选题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智育就是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4、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中的教育目的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7、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8、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9、教育的根本问题是()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10、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生产力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11、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12、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康德13、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三个代表”14、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 )A、教育评价功能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用D、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1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1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17、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社会效益论思想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C、社会本位论思想D、个人本位论思想18、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的时期是()A、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D、原始社会初期二、判断题1、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体现的是狭义的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确定仅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
3、个人本位论认为人的本来生来是不健全的,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完善。
4、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
5、我国的教育目的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在发达国家可以实现。